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最早描述科学研究方法的书

最早描述科学研究方法的书

发布时间:2022-10-22 18:54:03

A.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

教育科学研究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萌芽时期
又称直觉观察时期.一般认为,这一时期是从古希腊持续到16世纪.这一时期,人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社会和教育进行正确的剖析,主要是通过直观感觉,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当成一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并从中获得最初的经验认识.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带有原始的、自发的、朴素的性质.主要特征有:①采用观察、归纳、演绎、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②初步运用辩证法.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随着文字的出现、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各方面文化科学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观察法、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开始为教育家自觉运用.历史法、文献法、测量评价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也随之出现.
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中国古代许多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对先辈教育言论进行注疏诠释,就属于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测量评价法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世界最早的测量评价方法.
思辨法和逻辑法 思辨法是依靠尚不充分的观察事实,用直觉和简单的逻辑推理,概括性地把握现象一般性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古代,思辨方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我国的“五行说”、印度的“四元素说”、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的本原是火”等.亚里士多德对多种观点进行概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提出了逻辑法,成为早期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研究问题的思考模式,并对以后的科学研究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法 古代的很多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是通过经验总结和思辨形成的.苏格拉底对辩论过程进行总结,提出了“诘问—定义—总结”的教学三步法,即苏格拉底助产术.昆体良对罗马的教育情况进行了总结,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设想.
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观分析推断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科学实验的验证以及精确的定量分析.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分析为主,又被称为方法论时期.时间大约从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特征主要有:①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着重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②将认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归纳法和演绎法.③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④从自然科学中移植了实验方法.
15世纪末期到16世纪末期,自然科学开始了科学、系统和全面的发展,实验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也得以确立.伽利略第一个对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感觉经验应该来源于观察和实验,开创了实验方法、理性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另一个对实验法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的培根(Francis Bacon).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指出,科学应当是实验科学,并主张使用归纳法来实现对经验的归纳和升华.他提出了8个实验原则:变化法、重复法、倒转法、转移法、消除法、应用法、连接法和偶获法.
17世纪开始,经验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结合有了更广泛的运用,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各种科学方法也都有了发展.科学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的形成,促进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以及定量分析研究,为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前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是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大力提倡教育实验,促进了教育实验的开展.
实证主义的鼻祖,孔德(A.Comte)认为,社会科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要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要把观察和推理结合起来.他最早提出了量化研究方法的思想,成为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教育研究中,以及实证主义的应用成为这个时期的最典型的特征.
实验法 第一个提出对教育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康德(I. Kant).他指出,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使教育成为科学,就必须提倡教育实验.
1769-1804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创办“贫儿之家”,进行教育实验.
1825年,英国的欧文创设移民区“新和谐村”,进行教育实验.
1879年,德国冯特首创心理实验室,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
1882年,英国的高尔顿在伦敦设立人类学实验室,研究个别差异问题.
1896年,美国的杜威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进行教育实验.
1932-1940年间,美国的桑代克把动物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实验的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主张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必须要有严格的实验验证,并在美国进行了为期8年的大规模教育实验研究.
我国教育实验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受当时美国教育实验运动的影响,各地纷纷建立教育实验区.到1935年,各种教育实验区有193处,遍及全国各地.这期间的着名人物有陶行知、梁漱溟.
测量法 测量法在20世纪初,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1864年,英国的菲雪尔(George Fisher)编制了最早的成绩量表.
1895-1905年,美国的来斯(Rice)编制了算术、拼字、语言等的测验.
1905年,法国的比奈(A. Binet)和西蒙(T. Simon)编制了比奈智力量表.
1909年,被称为教育测量鼻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运用统计学原理,编制了书法量表、拼字量表、作文量表等标准测量工具,使教育测量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桑代克在1918年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数量”,麦柯尔在1923年提出“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教育测量运动在20世纪初蓬勃兴起,为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调查法 19世纪以后,教育研究人员开始重视调查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教育调查开始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霍尔(Stanley Hall)采用问卷法进行教育调查.
1897年,美国的来斯(Rice)进行了拼写练习调查;
1910年,哈佛大学教授哈诺斯(Paul Hanus)进行了学校调查.
1911-1912年,纽约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学校调查.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广泛移植,进入教育研究领域,使教育研究方法向科学化跨进了一大步.继承、借鉴和创新,使得教育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体系.
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进入20世纪以来,教育科学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有:①教育科学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②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综合和人文成为这一时期的最典型特征.随着教育研究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也发现了它的缺点,那就是——忽略人的心理特点、情绪因素、情境因素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由此,20世纪40年代以来,教育科学研究开始关注将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体验、开放式访谈、个案调查、行动研究、参与式观察等开始被引入教育现象的研究中,并与原有的方法进行综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体系.
几个阶段全在这了

B. 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教育原理)

就是两方面吧。
首先,把握教育研究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有社会科学研究的共性,因此要将基本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中来。
其次,把握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有其主动性;教育结果往往时效较长;影响教育的变量众多,避免陷入科学主义的圈子。

C.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书籍

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作者:张红霞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ISBN:9787504146014
开本:16开
定价:49.00元
内容简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共十七章,可以分为三部分:1.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内容涵盖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的特点;选题与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的关系;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未单独列出,而是作为科学研究收集资料的只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2.主要研究方法的原理、应用与操作技术,包括第五章至第十六章。内容涵盖实验方法、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人类学方法、案例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由于问卷调查方法涉及较为复杂的问卷设计与定量分析手段,故占用较多章节进行介绍。此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实际上并不是独立于前面几类范畴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讲,它们是可以采用前面任何一种方法的特殊的研究领域,故放在最后部分。
3.研究论文写作,最后一章。即研究成果的表述部分,重点放在对国际规范的介绍,并指出我们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 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
第三章 怎样选题和进行研究设计
第四章 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
第五章 实验方法及实验思想
第六章 准实验方法及其意义
第七章 测量与量表编制基础
第八章 问卷编制的基本知识
第九章 调查方法
第十章 抽样原理与设计基础
第十一章 样本的描述及其意义
第十二章 关系研究及其统计技术
第十三章 人类学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案例研究
第十五章 历史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 比较研究方法
第十七章 研究论文的写作
附录:研究论文提交或投稿前检查要点
参考文献
……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平装: 29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030306724, 9787030306722
条形码: 9787030306722
商品尺寸: 25.8 x 18.2 x 1.4 cm
商品重量: 440 g
品牌: 科学出版社
售价:40.00元
内容简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旨在适应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唤,全面提高职前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在尊重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前提下,本着强化基础、突出实用、反映前沿、面向基础教育和教师的原则,重视教育研究的知识、方法与技术的统一结合,重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在保持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选题、教育研究设计、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育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等基本框架下,反映行动研究、质化研究等新的研究范式的内容,强化测量法、统计分析法等工具性方法内容,整体编排上遵循?科和认知逻辑,每章节编排上按照知识、操作程序与方法、实际运用等顺序,方便认知、操作,便于学习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同时适合于从事教育工作各类学习者学习需要。
图书目录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和分类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阶段
思考题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选题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概述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确定的过程和策略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应用训练
思考题
第三章教育研究设计
第一节 教育研究设计概述
第二节 教育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四节 教育研究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
思考题
第四章教育测量法
第一节 教育测量法概述
第二节 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第三节 教育测量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第四节 教育测量法应用训练
思考题
第五章教育文献法
第一节 教育文献法概述
第二节 教育文献的收集
第三节 教育文献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文献综述及其撰写
第五节 文献综述撰写应用
思考题
第六章教育调查法
第一节 教育调查法概述
第二节 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访谈调查法
第四节 访谈与问卷的应用训练
第五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
思考题
第七章教育观察法
第一节 教育观察法概述
第二节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第三节 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和要求
思考题
第八章教育实验法
第九章教育个案研究法
第十章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十一章教育比较研究法
第十二章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十三章教育科研的其他方法
第十四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析
第十五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图书编号:1322917
ISBN:9787304020644 [十位:7304020644]
作/译者:孟庆茂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
页数:367
重量:0.463Kg
内容提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介绍了:在承接了为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编写一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的任务后,一个既简单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始终萦绕脑际,编写这本书是为什么?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读这本书又是为什么?中国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又是为什么?思来想去,浮现了一个想法:在当今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如何使我们的下一代仍知道奋进和刻苦,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作者介绍
孟庆茂,1941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县)一农民家庭。因是孟子73代,“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训,鼓励我读书成长,总梦想能像先祖那样对教育作些贡献。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10余年。1978年,心理学专业被恢复,旋即转到北京师范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出版了《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等有关着作。曾研究了“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中小学生注意力训练”等课题,2010年以来研究的重点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评价”、“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等。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功效学会人类认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命科学学会理事等社会工作。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第二节 科学方法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评价与程序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分解第二节 注意教育研究的内容效度第三节 教育的四大支柱与当前教育科研选题
第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取样设计第三节 策略设计
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第一节 文献法概述第二节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概述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的设计模式和评价
第五章 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第一节 调查访问法第二节 问卷法
第六章 观察法与测验法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第二节 观察法的设计、实施与结果整理第三节 测验法一般问题第四节 测验的编制与分析技术
第七章 教育实验法第一节 教育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第三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第八章 行动研究法第一节 行动研究法的一般问题第二节 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第九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第二节 集中趋势的描述第三节 数据分散程度的描述第四节 数据关系的描述——相关系数
第十章 假设检验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第二节 平均数差异显着性检验第三节 方差及方差差异性检验第四节 相关系数的显着性检验第五节 计数数据的检验——γ2检验
第十一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与评价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解释第二节 研究结果的评价后记……

D. 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伽利略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
伽利略在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工作期间开创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人员来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爱因斯坦曾经对伽利略及其科学方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下面就来看一下伽利略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用到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① 观察方法

我们从上述描述中已经知道,伽利略对于天文学的研究主要靠的是观察的方法,更加确切地说是间接观察法。观察方法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直接地,或者借助于科学仪器间接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客观对象活动,从而得到该对象的知识和观念的科学方法。伽利略的观察方法已经不同于古代的肉眼直接观察,而是借助于天文望远镜这一工具进行观察。他对天体的观察,使他发现了许多人们以往所不知道的重大信息,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他在物理学力学方面的研究也离不开观察。据说,摆针就是因为他偶然仔细观察吊灯的摆动而发明的。伽利略的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也被后来许多学科的科学家所公认。如前苏联着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对他的学生说,他成功的秘诀就是 “观察、观察、再观察”,“应该先学会观察,观察,不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194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深有感触地说: “我的唯一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

②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借助一些物理设备,人为控制地进行一系列活动,进而重复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种方法。伽利略是观察和实验方法的积极倡导者,是倡导可重复、可检验性实验的第一人,被誉为在实验中真正应用观察实验这一科学方法的大思想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反对亚里士多德式的纯属思辨的科学方法,主张只有观察实验才是掌握真理的科学方法,反对过度相信权威,主张只有实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他有一句名言: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伽利略的态度。同时,他自己就是这一观点的坚决执行者。除了天文学方面不能进行实验以外,伽利略其他的研究无一不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例如,为了验证自己关于自由落体问题的正确性,他设计了“斜面实验”,并试验了近百次才得到正确的结论;还有着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的实验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他的实验方法对现在的科学研究仍有很大意义。

③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说: “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爱因斯坦也说: “在我们全部知识中,那个能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部分,就划为物理学领域。”

伽利略在科学研究中用到的第三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就是数学方法。伽利略把他的物理研究与数学紧密结合起来,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他以准确的数学语言证明物质运动的规律和表达物理的定律。他在数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早在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在1585年因经济原因辍学离开比萨大学后,他深入地研究过古希腊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着作,对于几何学了解也很深。正是因为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才促使他在进行“斜面实验”时运用了数学方法,从而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距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最后得到自由落体定律,即s=1/2gt^2。

④ 其他方法——理性方法

除了上述三种最主要的科学方法外,伽利略还用到了其他的科学方法。例如,在理论上驳斥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观点时,用到了反证法和演绎法,利用自身的矛盾来证明其错误是反证法的体现,而由小球到世界万物是演绎法的特征。在推导“惯性定律”的过程中,还第一次采用了理想化的方法。他假定小球从一个无摩擦的斜面上滚下来,然后在一个无限延伸的光滑平面上运动。很显然,没有摩擦的斜面和无限延伸的平面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同样,关于自由落体定律的实验也是一样,生活中非真空环境下,阻力是无可避免的。

总之,伽利略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还是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尤其是他在力学研究过程中把实验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际观察和实验检验,同时灵活抽象理想化状态的科学研究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完全可以总结成为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程序: 观察现象→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实验检验→数学演绎→形成理论。伽利略所运用的这套科学研究方法后来得到许多科研工作者的认可,直到今天对科学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方面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E. 有什么比较好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书目推荐

威廉·劳伦斯·纽曼的《社会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s)是一部概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经典之作。

F. 求解: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方法的书

这道题选B。《学记》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着作;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也叫《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论述教育的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雄辩术原理》是昆体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着名的教育思想家)的着作,本书系统的论证了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集中反应了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和特色。在昆体良看来,对于雄辩家的培养要"从咿呀学语开始,经过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需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

昆体良认为,演讲特色的发展需要二个良好地培养阶段。

第一阶段:家庭教育: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尤其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第二阶段:初级学校:

昆体良反对古代罗马贵族聘请家庭教师的传统做法,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而学校教育则不同,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此外,昆体良竭力主张并多方论证了公共教育比私人教育优越的观点。其次,他要求未来的演说家必须生活在最公开的和阳光普照的公共生活之中,要善于与社会交往,从而经常受到新的刺激和鼓舞。

最后,在学习上,他认为作为一个演说家,必须有广博的、稳固的知识基础。他特别强调文学教学(包括学习历史家、科学家和诗人的着作)的重要性,他说:“除非很好地、真正地打好基础,否则,上层建筑就会倒塌。”

(6)最早描述科学研究方法的书扩展阅读:

《雄辩术原理》优点

1、系统地总结了古希腊、罗马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为整理、继承、发展人类优秀的教育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自己一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教育、特别是教学的原则、方法,从而丰富了人类对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认识。

3、所提出的关于重视早期教育、关于班级教学、关于教学量力性的原则、关于重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以及关于教师素质的要求等主张,深刻揭示了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对西方教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有些见解,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G.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
第二节 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性……·
第三节 方法论与研究方法体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管理与管理研究……………………
第一节 什么是管理学……………
第二节 管理学观念与学派………
第三节 管理研究及其特点………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管理研究程序……………
... [显示全部]

H.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关于脑科学认知研究的经典书籍

《脑科学》本书从细胞水平,系统和行为水平介绍脑科学的基本内容、最新进展 以及有关学术上的争辩和分歧。本书包括脑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脑功能系统解剖结构原则,脑内信息流的原则,神经元,膜电位,突触原 理,脑发育原理,脑的高级功能,脑学习和记忆功能,脑实质病变,精神 疾病和脑弥散性调制系统等十一个章节。本书试图给读者提供比较完整的

有关脑和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知识。

I. 心理学书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书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图书信息

作者:欧阳康,张明仓着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12-1

版次:1

页数:429

字数:350000

印刷时间:2006-1-1

纸张:胶版纸

I S B N:9787040088120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之一,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着名学者欧阳康等人着述。本书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手,回顾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进过程,论述了社会科学的对象、性质及在当代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等;重点分析了社会科学研究程序与研究设计,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怀疑方法、观测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信息方法、黑箱方法、系统方法、过程方法、评价方法、理解方法、预测方法等十几种具体方法进行了详细地阐释,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社会科学的特殊研究方法。

本书除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教材外,也是社会各界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南。

目录

自序

第一编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社会科学发展历史回顾

一、古代社会科学

二、中世纪社会科学

三、近代社会科学

四、现代社会科学

五、当代社会科学

第二章社会科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2.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

二、社会科学的性质

1.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2.说明性与理解性的统一

3.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

4.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

5.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

第三章社会科学在当代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一、科学与非科学

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1.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差异和区别

2.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似性与共通性

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1.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四、社会科学的独特地位

第四章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进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2.唯物辩证方法的创立

3.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之争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比较

1.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共通性

2.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性

第五章唯物史观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一、先进的社会认识方法论

二、科学的逻辑前提

三、有效的认识方法

四、严整的理论框架

第二编 社会科学研究程序与研究设计

第六章社会科学研究程序

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设计

第三编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八章怀疑方法

第九章观测方法

第十章定性方法

第十一章定量方法

第十二章统计方法

第十三章信息方法

第十四章黑箱方法

第十五章系统方法

第十六章过程方法

第十七章评价方法

第十八章理解方法

第十九章预测方法

;
阅读全文

与最早描述科学研究方法的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钓具的连接方法 浏览:131
细胞增生的治疗方法 浏览:830
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浏览:164
舒适进入安装方法 浏览:222
用什么方法粘胶最快 浏览:605
无线加湿器的安装步骤及使用方法 浏览:799
欧莱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浏览:815
win8怎么设置锁屏图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37
烂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简单 浏览:693
稳压电路计算方法视频 浏览:845
不用安全绳攀岩还有什么方法 浏览:697
作业反应的教学方法 浏览:450
247乘101的简便方法 浏览:104
可存放时间的计算方法 浏览:965
红酒持杯的正确方法 浏览:551
熟板栗怎么快速剥皮的方法 浏览:552
42乘98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20
斗鱼直播技巧和方法 浏览:551
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浏览:90
cam常用修模方法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