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某病发病之初的临床特征研究方法

某病发病之初的临床特征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22 12:37:30

① 病理学主要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②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观察法
由于流行病学是人群中进行研究,所以研究者实际上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对象发生的条件,因此,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study)
描述性研究又叫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通过观察而正确、详细地记载疾病或健康状态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等)的分布特点,也可以包括可疑病因因子的分布特点。为了正确的描述分布,必须有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准确的病例(或因子)数字以及人口数字。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获得的资料也可对病因提出线索或假说,或对防制提出有效的措施。
2.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study)
分析性研究又叫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找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所提出的假说。
主要有两种:
①从疾病(结果)开始去探找原因(病因)的方法叫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从时间上是回顾性的,所以又叫回顾性(retrospective)研究。
②从有无可疑原因(病因)开始去观察是否发生结果(疾病)的研究方法叫队列(或群组、定群)研究(cohort study)。从时间上是前瞻的,所以又叫前瞻性(prospective)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时还需要广泛使用多种其他有关的技术与方法。所需要的方法在数量上有超过临床所需。比如伤寒病,临床培养出伤寒杆菌即可以诊断,流行病学有时还需要知道其噬菌体型或其他特征;临床只需要从病人中分离细菌,流行病学还要检查外界物品、土壤、水中的细菌。流行病学需要做大量人群的检验,需要快速方法,以便在短时间内做大量标本检验。所以,流行病学研究需要设备良好的许多种实验为其服务。
(二)实验法
流行病学中所用的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也叫作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它和一般医学基础学科的实验不同,主要在人群现场进行。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的主要的、最大的实验室。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又可分为: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和人群现场试验(community field trial)。后一类实验中对病因进行干预的又叫干预研究(intervention study,或译作防治实验研究)。当被观察对象不能随机化分组时,叫作半实验或准实验研究(quasi-experimental study),如卫生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及管理与服务的评价研究等。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1.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epidemiology)研究也叫数理流行病学(mathematical epidemiology)研究,是将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modelling)或用电子计算机仿真(computer simulation),进行理论研究,又叫数理性研究(mathematical theory study).
2.方法的研究
在着手一项特定研究之前,需要将研究中所使用的技术加以完善,发展收集数据资料的技术,改进疾病分类等。它是为进行和完善流行病学研究所必需的,但其本身并不是直接的流行病学研究。

③ 简述社区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观察性研究

研究者不对被观察者的暴露情况加以限制,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在概念上与实验性研究相对立。观察性研究主要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定群研究三种方法。

2、实验性研究

在研究者控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或消除某种因素或措施,以观察此因素或措施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验性研究可划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三种试验方式。

3、数学模型研究

又称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来模拟疾病流行的过程,以探讨疾病流行的动力学,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卫生策略的制定服务。

例如人们通过模拟AIDS/HIV在不同人群中和社会经济状况下的流行规律来预测AIDS/HIV对人类的威胁并比较不同干预策略预防和控制AIDS/HIV的效果。



(3)某病发病之初的临床特征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研究”的方法包括监测、观察、假设检验、分析研究以及实验等。“分布”涉及被研究人群的时间、地区、不同人群的分析。“决定因素”指影响健康的所有物理、生物、社会、文化以及行为因素。“健康状况”包括疾病、死因、行为如吸烟、对于预防措施的反应以及健康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情况。

“特定人群”指那些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即研究所关注的人群。“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指明了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促进、保护、恢复健康

④ 检验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

1.求同法(methodofagreement)如果多种不同情况与某种疾病的存在有联系,而在这多种情况均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这个因素很可能为该病的病因。如氟斑牙患病率高的地区,饮水氟含量高,而患病率低处则饮水氟含量低。饮水氟含量高则可能为氟斑牙的病因。

⑤ 常用的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优点:简便易行;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均匀,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一般小于单纯随机抽样。 局限性:总体较大时,抽到的个体分散,资料难以收集;总体各单位排列有某种规律、而且与研究结果有关时,若利用该排列抽样,可产生系统误差(偏倚)。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层抽样 将调查的总体按照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在每层中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可按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层 在各层内再进行随机分组 层 层 层 总体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层抽样 优点:抽样误差小;便于对不同层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便于对各层独立进行分析;当层间变异大、层内变异小时,最适合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局限性:总体较大时,抽到的个体分散,资料难以收集,不适于大型流行病学研究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整群抽样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体为抽样单位,对其中所有人进行调查的方法。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 以群组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抽样 被抽到的群组中的全部个体均为调查对象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cluster sampling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整群抽样 优点:易于组织、实施方便,易为研究对象所接受,节省人力和物力。 局限性:抽样误差较大,通常要比其他方法增加1/2的样本含量,分析工作量也较大。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多级抽样 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可采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抽样,即将上述抽样方法综合运用,优势互补。常用于大型流行病学调查。 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然后整群抽样 按行政区域逐级进行整群抽样。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一级抽样),从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单元(二级抽样),依此

⑥ 病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是尸体剖检。

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体剖检(autopsy)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恰当,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

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可通过大量尸检积累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为发展病理学作贡献。

显然,尸检是研究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人体病理材料则是研究疾病的最为宝贵的材料。

(6)某病发病之初的临床特征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病理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明显地在对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上。临床医学除运用各种临床诊察、检验、治疗等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外,往往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活体组织检查、尸体剖检以及动物实验等来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提高临床工作的水平。

病理学则除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病理学)外,也必须密切联系临床,直接从患病机体去研究疾病,否则也不利于病理学本身的发展。

病理学长期以来被形象地喻为“桥梁学科”,这充分表明了它在医学中,特别是在临床医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理由主要是由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⑦ 最常用的观察流行病学方法有几种

有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数学模型研究三种

1、观察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是指研究者不对被观察者的暴露情况加以限制,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在概念上与实验性研究相对立。观察性研究主要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定群研究三种方法。

2、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是指在研究者控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或消除某种因素或措施,以观察此因素或措施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验性研究可划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三种试验方式。

3、数学模型研究

又称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来模拟疾病流行的过程,以探讨疾病流行的动力学,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卫生策略的制定服务。

(7)某病发病之初的临床特征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充分病因:指如果有某因素存在,则一定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必需病因:指某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即缺乏该因素时该疾病就不会发生。

指根据研究需要,运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去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那些和疾病或健康状态有关的变量,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有关因素。

特点: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相关因素选择与解释有一定的限制。

⑧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材料主要来自患病人体(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以及其他实验材料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病理材料)。
(一)尸体剖检
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体剖检(autopsy)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恰当,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可通过大量尸检积累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为发展病理学作贡献。显然,尸检是研究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人体病理材料则是研究疾病的最为宝贵的材料。
一个国家尸检率的高低往往可以反映其文明进步的程度,世界上不少文明先进国家的尸检率达到90%以上,有的国家在法律中对尸检作了明文规定。中国的尸检率还很低,十分不利于中国病理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亟待提高。
(二)活体组织检查
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这是被广泛采用的检查诊断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组织新鲜,能基本保持病变的真像,有利于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和组织培养等研究。对临床工作而言,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特别是对于诸如性质不明的肿瘤等疾患,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动物实验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对之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例如可以分阶段地进行连续取材检查,以了解该疾病或某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经过等。此外,还可利用动物实验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观察之受限和不足,但动物与人体之间毕竟存在种种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用于人体,这是必须注意的。
(四)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
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以观察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的生长、细胞的癌变、病毒的复制、染色体的变异等等。此外,也可以对其施加诸如射线、药物等外来因子,以观察其对细胞、组织的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方便地在体外观察研究各种疾病或病变过程,研究加以影响的方法,而且周期短、见效快,可以节省研究时间,是很好的研究方法之一。但缺点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各部分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体内的整体环境不同,故不能将研究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
(五)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随着学科的发展,病理学的研究手段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经典的形态观察,而采用了许多新方法、新技术,从而使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但形态学方法(包括改进了的形态学方法)仍不失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兹将常用的方法简述如下:
大体观察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之以放大镜、量尺、各种衡器等辅助工具,对检材及其病变性状(大小、形态、色泽、重量、表面及切面状态、病灶特征及坚度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有经验的病理及临床工作者往往能借大体观察而确定或大致确定诊断或病变性质(如肿瘤的良恶性等)。
组织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厚约数微米的切片,经不同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细微病变,从而千百倍地提高了肉眼观察的分辨能力,加深了对疾病和病变的认识,是最常用的观察、研究疾病的手段之一。同时,由于各种疾病和病变往往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形态特征,故常可借助组织学观察来诊断疾病,如上述的活检。
细胞学观察运用采集器采集病变部位脱落的细胞,或用空针穿刺吸取病变部位的组织、细胞,或由体腔积液中分离所含病变细胞,制成细胞学涂片,作显微镜检查,了解其病变特征。此法常用于某些肿瘤(如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癌等)和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但限于取材的局限性和准确性,有时使诊断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既提高了穿刺的安全性,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超微结构观察运用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组织、细胞及一些病原因子的内部和表面超微结构进行更细微的观察(电子显微镜较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高千倍以上),即从亚细胞(细胞器)或大分子水平上认识和了解细胞的病变。这是迄今最细致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在超微结构水平上,还常能将形态结构的改变与机能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大大有利于加深对疾病和病变的认识。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运用具有某种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胞成分化学特性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方法,可以了解组织、细胞内各种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等化学成分的状况,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揭示普通形态学方法所不能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而且往往在尚未出现形态结构改变之前,就能查出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此外,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进步,还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了解组织、细胞的免疫学性状,对于病理学研究和诊断都有很大帮助。
除上述常用方法外,近数十年来陆续建立的还有放射自显影技术、显微分光技术、形态测量(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电镜技术、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以及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而使常规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发展到将形态结构改变与组织、细胞的的化学变化结合志来进行研究,而且将历来的定性的研究发展到对病理改变进行形态的和化学成分的定量研究,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更多更新的新信息,大大加深了疾病研究的深度。这是以往的研究所难以实现的。

⑨ 病因的研究方法

病因是个重要问题,实验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均应用自己的 确定-可能的病因与疾病关系的步骤
方法对病因进行探讨。这三大方法各有所长、各有特点,紧密协作,才易于探讨病因。 流行病学探讨病因是从群体水平,用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资料进行现场观察及现场实验,最接近于人群的实际情况。因此,对疾病病因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可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病因线索,而实验医学及临床医学对病因的研究结果,还要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做最后判断。如1963年河北省南部洪水后发生的不明热症,根据临床判断为副伤寒或流行性感冒,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不支持这种判断,(耿贯一,1963)从而提出钩端螺旋体病的判断(尽管在那以前河北省南部没有发现过钩端螺旋体病),实验室检查后来证实了流行病学的判断。实验室研究发现可能致癌物种类非常多,WHO提出由流行病学研究最后判断,而将这些致癌物种类的数字大加减少,而且更符合实际。 病因假设形成的途径,均要先形成病因假设,然后再加以验证。流行病学形成的病因假设(说)是根据自己的、别人的经验,疾病的自然史,已知的影响因素等而形成。在形成病因假设时,一般可遵循下列途径(MacMahon等)。
1、求同法
(method ofagreement)如果多种不同情况与某种疾病的存在有联系,而在这多种情况均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这个因素很可能为该病的病因。如氟斑牙患病率高的地区,饮水氟含量高,而患病率低处则饮水氟含量低。饮水氟含量高则可能为氟斑牙的病因。
2、求异法
(method ofdifference)如果有A、B两种情况,某病的发病率在A显着高于在B,在A有某因素(F),在B没有该因素,则F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如肺癌发病率在吸烟者显着高于在不吸烟者,说明吸烟可能是肺癌的病因。
3、共变法
(method ofconcomitant variation)当某个因素(F)出现的频度或强度发生变化时,该病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也变化,则F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如海豹肢畸形(phocomelia)随反应停(thalidomide)上市量的增减而增减。在温州地区研究发现“散发性脑炎”的发病数,随四咪唑和左旋咪唑上市量而变化,从而怀疑该药物与“散发性脑炎”的发生有关。
4、类推法
(method of analogy)当一种疾病的分布与另外一种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时,则这两种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如前文所述河北省1963年流行的“不明热”被判断为钩端螺旋体病,就是根据共分布特点而作。
除上述四种方法外,如果一种疾病有多种可疑的病因,而其中多种已被排除,仅余一种可能时,则此因素是该病的病因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⑩ 帕金森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帕金森病(旧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发生于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证”范畴,又称“震振”、“震颤”。

一、病因病机本病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化火,耗伤肝。肾阴精或年老久病,久病体弱,致肝肾精血亏虚或由外感疫疠之邪、长期服用药物直接损及肝肾;禀赋不足、先天肾精亏虚或嗜欲无度,摄生不慎,耗竭肾精;忧思伤脾或饮食不节,饮酒过度或劳倦过度,耗伤脾胃之气等多种因素长期相互影响,导致肝、脾、肾俱虚,发生退行性改变,肝肾精亏则筋脉失荣,髓海不足;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荣于脑,虚风内动,震振乃作。或脾虚生痰,气虚、气郁、病久致瘀,痰瘀内停,浊邪久留于内,缠绵不解,化为死血、顽痰,阻滞脑窍、经脉,筋脉失控,发为本病。

本病病位在肝、脾、肾、脑,以肝肾不足为本,正虚邪恋,虚实互见,总属本虚标实。随病程的延长,本虚之象逐渐加重,初期多以实邪表现为主,多见痰热内阻、血瘀动风之象;随病情逐渐加重,气血两虚、血瘀动风之象显露,正气已虚;病情发展至中晚期,病情严重,肝肾不足、血瘀动风之象为重。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出现年龄平均为55岁,男性稍多于女性。起病缓慢,逐渐进行。患者最早的感觉是震颤或肢体动作不便,但检查时均可发现运动减少。

(1)震颤:本病的典型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多自一侧上肢开始,可以波及四、肢、下颌、唇、舌和颈部。每秒4~6次,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加剧。黑质纹状体系统的破坏使丘脑的5~6周/秒节律失去抑制,得以显现。但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

部分患者全无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检查时应注意这一点。当老年人坐位,双手放于膝部,不易检查出静止性震颤,只有当行走、兴奋、焦虑时才有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一般于睡眠时消失,仅于快速动眼期睡眠时再次出现。震颤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同时也是全身情况好坏的标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感染和肺炎时,震颤可完全消失,随全身情况的恢复而再度出现。

(2)强直:肌强直见于所有帕金森病的患者,表现为锥体外系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的强直更为明显。老年患者的上述肌强直可引起关节疼痛。强直多自一侧上肢的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以及全身。面肌强直使表情和瞬目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颈肌和躯干肌强直形成屈曲状态,旋颈和旋体动作均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主要变化在于维持肌紧张度的反射功能受到易化。

(3)运动减少:患者随意运动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动作缓慢。

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渐衰减。如转身和行走困难,呈小步态,两足擦地行走,两上肢伴随动作减少或消失。少动也可影响呼吸肌,患者表现为呼吸不畅,易误诊为肺炎,但肺部无啰音。少动也可表现为发音障碍,老年患者由于疾病使声带功能减退和呼气的压力不够,所以说话的声音很低,变成耳语,甚至不能发音。少动引起的构音不主,重复言语或口吃,统称为本病的慌张言语。两上肢和面部肌肉的少动表现为本病典型的小字症和面具样的脸部表情。少动受气候和昼夜时间的影响较大,干燥、凉爽和气压较高的气候,患者少动症状减轻,反之则症状加重。另外,少动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全身感染等。本病常出现各种少动症状,如冻结、反常动作、开关现象、少动危象和出没现象,其中有的是属于疾病本身引起,有的则是左旋多巴等药物的副作用。冻结现象是由于情绪激动突然引起所有动作的消失。反常动作是由于某种情绪激动使神经产生多巴胺,引起少动危象的短暂性消失。开关现象为突然的不能行动和突然的行动自如,这与情绪或其他的外界因素无关,一般都认为是左旋多巴治疗的副作用。少动危象使患者较长时间不能动,与情绪无关,是帕金森病的少动的一种严重的类型,是由于纹状体的多巴胺释放完全消失而引起。出没现象指的是出没无常的少动,与服药时间无关。

(4)体位不稳:行走时步距缩短,结合屈曲状态,常见碎步、前冲,称为“慌张步态”。晚期姿态反射进一步失常,容易倾跌。

(5)其他症状:由于中脑腹侧盖部至边缘回的DA系统也被累及,患者可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表现为唾液增多、皮脂外溢、出汗增多、体温增高、下肢水肿、胃纳差和便秘,上述障碍常与昼夜时间有密切关系。老年患者常于夜间大量出汗,这可能与5-羟色胺代谢异常使神经介质突然释放有关。老年患者的特点是夏天因气温增高,体温也随之增高;常见精神症状是抑郁症。

2.诊断

(1)中年以后缓慢发病。

(2)震颤:静止时发生4~6次/秒的搓丸样动作,运动时消失。

(3)少动:迟钝少动,形成“面具脸”。

(4)肌强直:从一侧开始,近躯干端肌肉强直明显,呈铅管状。

(5)自主神经症状及姿势反射障碍:便秘、面红、多汗、直立性低血压。

三、辨证施治

1.痰热动风型

【辨证】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头或肢体震颤尚能自制,活动缓慢,胸脘痞满,口干或多汗,头晕或头沉,咳痰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数日不行。舌质红或黯红,舌苔黄或黄腻,脉象细数或弦滑。

【施治】清热化痰,祛风止痉。

【方药】导痰汤加减:半夏10g,茯苓15g,陈皮6g,甘草5g,胆南星10g,枳实10g,山栀子15g,珍珠母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天麻12g,钩藤15g。日1剂,水煎服。

【加减】风阳亢盛者,可加石决明20g,生白芍15g;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15g,火麻仁20g;热盛风动者,加羚羊角1g(冲);若痰湿内聚,加煨皂角5g,硼砂2g;若肢麻震颤,头摇甚剧,可加菊花15g,秦艽15g,生石决明20g。

2.血瘀动风型

【辨证】表情呆板,面色晦暗,头摇或肢体震颤日久,震颤幅度较大,肢体拘急,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步态慌张,或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头晕眼花,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脉弦涩。

【施治】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赤芍、川芎、桃仁各15g,红花6g,生姜2片,老葱5棵,麝香0.3g(冲),柴胡8g,天麻12g,全蝎5g,蜈蚣2条,大枣3枚。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兼头昏头痛者加天麻15g,钩藤15g;下肢无力者加桑寄生15g,杜仲10g;若言语不利者加郁金10g,石菖蒲9g,远志9g。

3.风阳内动型

【辨证】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腰膝酸软,睡有鼾声,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红,苔薄黄,脉弦紧。

【施治】滋阴潜阳。

【方药】滋生青阳汤加味:生地黄20g,白芍20g,石斛15g,麦冬15g,生石决明25g,磁石20g,柴胡12g,天麻15g,桑叶15g,菊花15g,薄荷10g,牡丹皮10g。日1剂,水煎服。

【加减】亦可选滋荣营液膏:女贞子15g,陈皮10g,桑叶9g,熟地15g,白芍12g,黑芝麻20g,旱莲草15g,枸杞子15g,当归15g,鲜菊花15g,黑橹豆15g,竹叶9g,玉竹12g,茯苓15g,沙苑子12g,炙甘草6g。

4.肝肾不足,虚风内动型

【辨证】表情呆板,肢体或头摇日久,震颤幅度大,或肢体拘急,活动笨拙,上肢协调不能,步态拖拉,言语謇涩,或智力减退,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头痛,或盗汗,急躁时震颤加重,腰酸腿笨,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体瘦小,舌质黯红,舌苔少或剥苔或微黄,脉弦细或细数。

【施治】填精益髓,补益肝肾。

【方药】龟鹿二仙膏:龟甲20g,鹿角10g,人参10g,枸杞子15g。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虚热甚,症见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可加黄柏9g,丹皮9g;肢麻震颤、手足蠕动明显者,加鳖甲15g;便秘者加大黄9g;眩晕头痛者加生地20g,何首乌20g,女贞子15g;若言语不清,喉中有痰,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纳呆者可加半夏10g,陈皮10g,胆南星9g,苍术10g;症情顽固者可选用大定风珠加减治之。

5.气血两虚,虚风内动型

【辨证】神呆懒言,面色咣白,肢体震颤或头摇日久,震颤程度重,项背僵直或肢体拘痉,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皮脂外溢或口角流涎。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细无力或沉细。

【施治】益气养血,息风柔筋。

【方药】八珍汤加味送服天王补心丹:党参、丹参、熟地黄各20g,茯苓、白术、当归、白芍、天麻、钩藤各15g,川芎12g,生石决明30g(先煎),炙甘草6g。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兼有血瘀者,可加红花10g,鸡血藤20g,以活血通络;若兼痰浊者,可加石菖蒲9g,远志9g,以豁痰宁心,亦可用心脾双补丸,药用人参9g,玄参10g,五味子9g,远志10g,麦冬、神曲、丹参、酸枣仁、生地、柏子仁各20g,白术15g,川贝母15g,生甘草6g,桔梗10g,黄连6g,香附9g,朱砂0.5g,共为细末,以桂圆肉熬膏代蜜,捣丸如弹子大,每晨嚼服1丸。

6.阴阳两虚型

【辨证】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颤日久,项背僵直,或肢体拘急,语言艰涩,失眠健忘,汗出畏寒,体倦肢冷,或腰酸腿痛,阳痿遗精,溲少便溏。舌质淡红或淡暗,舌苦薄白,脉沉细。

【施治】温肾助阳。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黄20g,淮山药30g,茯苓、牡丹皮、山茱萸、泽泻、钩藤、天麻各15g,桂枝8g,制附子8g(先煎)。

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尿多清长,可加补骨脂12g,益智仁12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适用于肝肾不足,虚风内动证)。

(2)归脾丸、补中益气丸(适用于气血两虚,虚风内动证)。

(3)金匮肾气丸(适用于阴阳两虚证)。

(4)全天麻胶囊、复方白芷注射液(适用于风阳内动证)。

(5)血府逐瘀口服液、蝮蛇抗栓酶(适用于血瘀动风证)。

(6)清开灵注射液(适用于痰热动风、风阳内动证)。

2.验方

(1)全蝎、蜈蚣等量,炒黄,研细末。每服3g,日2~3次,温黄酒送服(适用于血瘀动风、风阳内动者)。

(2)松节10g,乳香30g,木瓜若干,以松节乳香炒焦为末,木瓜煎酒送下(适用于血瘀动风者)。

(3)木瓜15g,葛根30g,磁石30g。日1剂,重者2剂,水煎服(适用于风阳内动者)。

(4)柴胡12g,黄芩、半夏、生姜各9g,甘草6g,大枣4枚,防风10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痰热动风者)。

(5)牙皂、木香各等份。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风痰上扰者)。

3.针灸疗方

(1)体针①痰热动风取穴:百会、风池、合谷、阴陵泉、丰隆、太冲。百会、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余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3天。

②肝肾不足,虚风内动取穴:百会、风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复溜。百会、风池、合谷、阳陵泉平补平泻,三阴交、复溜用补法,太冲用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3天。

③气血两虚,虚风内动取穴: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百会、风池用平补平泻法,内关、合谷、太冲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3天。

(2)耳针取穴:神门、皮质下、肝、肾、内分泌、肘、膝、腕、指。用28号2.5寸毫针,刺入2~3分即可,按顺时针方向小幅度来回捻转1~2分钟,隔10分钟重复捻转1次,留针20~30分钟。

五、调护

(1)起居有时,劳逸结合,并可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气功、太极拳、体操等。

(2)注意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劳动保健工作,避免工业毒物的侵害。

(3)注意安全防护。

(4)帮助病人活动。

(5)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乐观、愉快,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刺激。

阅读全文

与某病发病之初的临床特征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细胞增生的治疗方法 浏览:830
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浏览:164
舒适进入安装方法 浏览:222
用什么方法粘胶最快 浏览:605
无线加湿器的安装步骤及使用方法 浏览:799
欧莱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浏览:815
win8怎么设置锁屏图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37
烂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简单 浏览:693
稳压电路计算方法视频 浏览:845
不用安全绳攀岩还有什么方法 浏览:697
作业反应的教学方法 浏览:450
247乘101的简便方法 浏览:104
可存放时间的计算方法 浏览:965
红酒持杯的正确方法 浏览:551
熟板栗怎么快速剥皮的方法 浏览:552
42乘98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20
斗鱼直播技巧和方法 浏览:550
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浏览:89
cam常用修模方法 浏览:997
如何选横盘3个月的股票的方法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