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判断HCN的分子构型和C杂化方式
根据氢、碳、氮分别形成1、4、3个共价键,可以得出HCN的结构式为H—C≡N,所以碳为中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没有孤电子对,碳的价层电子对为2,sp杂化,直线形。
氰化氢标准状态下为液体。氰化氢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氢氰酸属于剧毒类。
气态氢氰酸一般不产生聚合,但有水分凝聚时,会有聚合反应出现,空气(氧)并不促进聚合反应。液态氢氰酸或其水溶液,在碱性、高温、长时间放置、受光和放射线照射、放电以及电解条件下,都会引起聚合。
(1)液体氰化钠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氰化钠曾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熏蒸剂,熏蒸用NaCN必须是98%以上的纯度,与其反应的浓硫酸密度1.84(波美度66),不可用井水稀释,氰化钠与浓硫酸和水的配比为(W:W:W)l:1.5:3。理论上1份氰化钠应配1份浓硫酸,但过量的酸可加速氰酸气的生成,水和浓硫酸混合可放热,加速其反应,但发热时温度不可高于60~70℃,否则硫酸会还原成CO₂和SO₂,减弱HCN的产生。
加水过多,HCN氰酸气发生少水蒸气多,作用慢,影响熏蒸效果,如加水过少,则硫酸太浓,温度太高,所有产物几乎都是一氧化碳。因此涯制配比对熏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荐氰化钠NaCN剂量为30~40g/m3(10℃)。
㈡ 高中化学高手进
0.1mol/L的HCN,HCN电离,使溶液成酸性;0.1mol/L的NaCN溶液,CN-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当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怎样呢?这取决于0.1mol/L的HCN电离程度和01.mol/LCN-的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对HCN而言,由于HCN使极弱的酸,所以等浓度的HCN的电离程度比CN-的水解程度小(醋酸则相反)。因此当0.1mol/L的HCN溶液和0.1mol/L的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时,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的水解程度,水解生成的OH->电离产生的H+,所以溶液呈碱性,水解生成的HCN>电离掉的HCN,所以c(HCN)的浓度将大于0.1mol/L,即大于c(Na+),水解掉的CN->HCN电离产生的CN-,所以c(CN-)<0.1mol/L,即小于c(Na+)。由于CN-只是一小部分发生水解,所以c(CN-)应大于水解生成的c(OH-)。
㈢ 硝酸银溶液的配置比例
一般是1%的硝酸银溶液。用5%的稀硝酸溶解。
你说的是氰化钠NaCN?如果浓度高的话,你可以用10%的硝酸银溶液。
㈣ 氰化钠水溶液酸碱性
氰化钠水溶液碱性,工业用液体氰化钠,就是氰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氰化钠浓度30%
㈤ 怎样消毁液体氰化钠
一、NaCN是固体,你说的是否是含NaCN溶液?
二、这东西很危险你要保重啊。千万别加酸,否则你就没机会再问问题了。
三、销毁氰化钠不如说是销毁氰根,很简单啊,加次氯酸钠即可氧化氰根为氰酸根。记住千万别加酸!!!!!
㈥ 氰化钠制法
氰化钠(NaCN)已知是通过所谓的湿法或氰化氢(HCN)与氢氧化钠(NaOH)的中和生产的。HCN以气体或液体的形式加入,而NaOH以水溶液的形式加入,从而形成NaCN水溶液。固体NaCN晶体在NaCN水溶液的蒸发过程中形成。可分离这些晶体并干燥以得到无水NaCN产品,该产品通常被压紧成易于装运和使用的坯块。
以往生产者通常是用基本上纯的无水HCN与基本上纯的NaOH反应,NaOH一般是以50%溶液的形式加入反应器的。美国专利2,708,151(MCMinn,Jr.)和美国专利2,726,139(Oliver)讲授了使用基本上纯的HCN的方法。
(6)液体氰化钠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氰化钠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剧毒,皮肤伤口接触、吸入、吞食微量可中毒死亡。熔点563.7℃,沸点1496℃。
易溶于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氢,水溶液呈强碱性,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用于基本化学合成、电镀、冶金和有机合成医药、农药及金属处理方面作络合剂、掩蔽剂。
㈦ 30%氰化钠溶液密度
是非常高的浓度
因为一般用到氰化钠时都使用比较低的浓度,没有必要用这么高浓度的溶液,而且氰化钠在水溶液中会水解,浓度高会促进水解生成有剧毒的氰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只要很少量就会致死,是非常危险的剧毒气体.
一般氰化钠溶液在冶金电镀还有分析化学中会有用途.但是浓度都比较低.一般在5%以下.
㈧ 30%的氰化钠 是高浓度还是低浓度
是非常高的浓度
因为一般用到氰化钠时都使用比较低的浓度,没有必要用这么高浓度的溶液,而且氰化钠在水溶液中会水解,浓度高会促进水解生成有剧毒的氰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只要很少量就会致死,是非常危险的剧毒气体.
一般氰化钠溶液在冶金电镀还有分析化学中会有用途.但是浓度都比较低.一般在5%以下.
㈨ 氰化钠与氰化钾的区别
个毒性很强 一个毒性很低 氰化钾有杏仁味 氰酸钾。。。未尝试 应该有 症状 氰化物从各种途径轻易的被人体吸收,包括从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而不同的曝露路径,会造成不同的中毒发作时间和中毒程度,初期中毒征候为头晕、头痛、呼吸速率加快、后期为发绀和昏迷现象;中毒的病患呼吸之间有些人可闻到氰化物特有的杏仁味道。高浓度之下,病患的皮肤和粘膜细胞有时会有发红的现象;于高剂量下暴露数分钟就可能致命。 1.吸入氰化钾中毒之症状 氰化钾会与湿气反应,产生剧毒之氰化氢,强烈刺激鼻及喉咙,吸入高浓度可导致几分钟或一小时内死亡。 2.皮肤接触氰化钾中毒之症状 氰化钾具刺激性,浓的溶液会腐蚀皮肤造成溃疡,粉尘及液体会迅速由皮肤吸收造成与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状;浓的溶液亦会由皮肤吸收造成中毒;长期性暴露会造成皮肤炎及过敏性皮肤疹。 3.眼睛接触氰化钾中毒之症状 氰化钾对眼睛具强刺激性,氰化物会经由眼睛吸收,而产生与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状,虽没有痉挛之证据,但高浓度下会危害视网膜及神经。 4.食入氰化钾中毒之症状 食入氰化钾会刺激口腔、喉咙及胃、且会有灼热感,亦会造成与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状。口腔亦有苦、辛辣及燃烧的感觉。 5.吸入氰化钠中毒之症状 刺激鼻子、喉咙、20~40ppm以上会中毒,高浓度会造成虚弱、头痛和呕吐。 6.皮肤接触氰化钠中毒之症状 刺激皮肤、溃疡、腐蚀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状。 7.眼睛接触氰化钠中毒之症状 对眼睛造成严重刺激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状。 8.食入氰化钠中毒之症状上消化道及喉咽部灼伤,造成麻痹、上颚僵硬,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状
㈩ 氢氧化钠与氰化钠溶液怎么分离提纯
1.
苯甲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甲酸钠
2.
苯甲酸钠可溶于水,苯难溶于水
3.
充分混合反应后液体分层,有机相(苯)在上层,水相(苯甲酸钠溶液,还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在下层,可通过分液分离
4.
苯甲酸钠溶液加酸生成苯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