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奇函数教学方法

奇函数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21 06:52:12

❶ excel怎么判断一个数的奇偶用什么函数

Excel身份证提取性别主要使用到IF函数、MOD函数、MID函数来判断性别,从而实现快速从身份证号码来筛选男女。

第一步:了解身份证号码规则[部落窝教育-Excel筛选函数]

学习excel身份证提取性别技巧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身份证号码的规则。身份证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知道其规则,我们就可以打开Excel软件,开始下手操作了。

excel身份证性别公式,主要使用IF函数、MOD函数、MID函数。下面我们分别了解。

第二步:MID函数提取第17位数[部落窝教育-Excel筛选函数]

取位函数MID(文本,从第几位开始取,一共取几位)

例如:MID("510852198010030786",17,1),则计算结果等于8。公式的意思就是说从身份证号码的第17位开始提取1位数。结果为8,偶数,则表示是女性。

第三步:MOD函数判断奇偶[部落窝教育-Excel筛选函数]

excel判断奇偶函数,通常使用MOD函数进行。

MOD函数的功能是得到某数除某数的余数。如果用2作除数,则结果不是0就是1。比如MOD(8,2),返回0;MOD(9,2),返回1。

第四步:IF函数判断男女性别[部落窝教育-Excel筛选函数]

上一步我们用MOD函数进行奇偶判断之后,得到0或者1两个值。最后这一步,我们就可以使用IF函数进行性别判断。

IF函数的用法:IF(条件,满足条件返回的结果,不满足条件返回的结果)

比如下面E1单元格公式为:=IF(D1=0,"女","男"),返回女。如果D1单元格的值为0,就返回女,否则就返回男。

OK,关于excel身份证提取性别公式分别讲解就到此。接下来,我们将上面的几个步骤的公式嵌套写出完整公式来进行性别提取。

E2单元格公式为:=IF(MOD(MID(D2,17,1),2)=0,"女","男"),下拉公式,批量完成性别提取。

借用滴答老师在部落窝教育Excel极速贯通班课堂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结束语:您对Excel越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越多。通常完成一个结果,有不同的方法。[部落窝教育-Excel筛选函数]

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公式,本文只是分享了其中的一种公式写法,譬如=TEXT(-1^MID(D2,17,1),"女;男"),这个公式同样能够实现,在小编看来,至少有五六种公式写法都可以提取男女性别。

❷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入函数奇偶性(前提是不用对称的方式引入)

只要满足函数奇偶性定义的函数表达式就行

❸ 如何做好高中数学“函数奇偶性”教学

通过游戏的教学。老师要多笑,与学生们多亲近,免得发生尴尬。多找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避免死板教条。给学生以自由畅想的空间。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会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我是个学生,只归纳出这么多,你可以跟你的学生交流哦!

❹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奇偶性1.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和f(-x)=f(x),(x∈D,且D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具有奇偶性。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④如果一个奇函数f(x)在x=0处有意义,则这个函数在x=0处的函数值一定为0。
2.奇偶函数图像的特征:
定理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
f(x)为奇函数<=>f(x)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点(x,y)→(-x,-y)
f(x)为偶函数<=>f(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点(x,y)→(-x,y)
奇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也是单调递增。
偶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单调递减。
3.证明方法
先判断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然后再证明f(-x)=-f(x)或f(-x)=f(x)

❺ 从偶函数如何引入奇函数

偶函数是f(-x)=f(x),你可以提问如果f(-x)=-f(x)啊,然后弄几个简单的函数形式,比如f=cosx是偶函数,让同学们看看f=sinx是什么函数.
以上

❻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三、说教法:

为适应数学学科“实践与应用”的需求,根据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扶放结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使他们能自主的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1、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列表法和画图法发现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方法得出结论,探索加法中奇偶的变化的过程,在过程中发现规律。

五、说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说重、难点:

1、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七、说流程:

(一)、旧知回顾:

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课件出示)

3、判断: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在此处设计导语:在我们研究的自然数中,可以把它们按奇偶性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数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继续探究一下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南方的'水乡,有很多地方的交通工具是船,有很多人以摆渡为生,请看王伯伯的船,最初小船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船摆渡11次后,船停在南岸还是北岸?

探究小船所在的位置: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生口答)

师:请同学们选出其中一种分析方法,把分析过程写在草稿纸上。

小组交流,汇报。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2

一、说教学内容及农远资源说明。

《数的奇偶性》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最后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特点等知识基础之上的一次延伸;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次尝试。因此,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帮助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种数学研究方式。农远资源我主要应用于课前的情境创设;教学中对学生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数学研究方式的辅助;以及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中的游戏等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技能角度确立目标一: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从过程与方法角度确立目标二: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确立目标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提高推理能力。

三、说设计理念及农远资源的辅助使用。

本课我是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第一,我从故事引入,创设一个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学生们帮他解决一个问题这一情境。学生遇到这样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问题,便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情境创设中,多媒体资源的辅助使用,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对未知内容的探究之上了。

第二,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感受数的奇偶性,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研究方式。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安排三个活动,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学习。

活动一:对于船夫提出的划11次船在南岸还是北岸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全班汇报交流时,利用媒体展示“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活动二:让学生翻动自己准备的纸杯子,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同时让学生想若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再用硬币操作验证。安排这一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假设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研究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活动三:是让学生合作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让学生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研究方式。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相互之间加强交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的使用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出数学模型。

第三,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我安排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出示几个算式,让学生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一内容在学生已有数的奇偶性特征这一数学模型经验之后,独立完成已经没有障碍。第二个内容是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这一内容是对前面同一问题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奇偶性,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三个内容,我安排的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游戏是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从A点开始,连续走两次,走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归你。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无论掷几,走两次都是偶数,而奖品都在奇数区域里,所以不论怎样都不能获得奖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开其中的奥秘,获得情感体验。

第四,总结反思,交流收获,同时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

以上四步骤,让学生经历从情境创设到建构数学模型,再到运用模型解决解决问题三个阶段,三种层次。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媒体资源的辅助使用,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教学效果更显着,完全实现了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3

一、教材与学生

1、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这个知识才刚刚从中学数学,或小学奥数系列进入教材学生不熟悉,,教师也陌生,我就想,能否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奥数并不神秘,同时能在快乐中去学有价值、有难度的数学。

2、学生

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但基础的差异,环境的不同,后天开发的不等,故我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同时,准备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动手探索。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中自然认识奇数和偶数;掌握数加减的奇偶性;

2.运用设疑——猜想——验证—运用的教学模式,培养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思考、学习,增长数学兴趣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三、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自主探究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并全程参与。

我想,什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这里我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我感冒了。不想说,也不想动,就说:孩子们,今天讲台就交给你们了,我就是一个擦黑板工。同学们笑了,尽管我讲的是租船和租车的复杂问题,但孩子们讲的头头是道,写的一丝不苟。为什么不在适当的时候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2、大胆开放,抛弃束缚。

我的教学不想拘泥于一点,不想修建一个房屋让孩子们在里面玩,在思维的国度,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这难道不是北大的思想吗?开放式教学不是我们北大附中的精髓吗?

因此我打破了教材的局限,设计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四、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一:6只小鸭子、5只蝴蝶找伴

2、游戏二:转轮盘

(1)讲要求:指针停在几上就再走几步;

(2)独白:

A请他们全班去吃饭,地方吗

B学生开心极了,当听到是东方饺子王………一片赞叹。

C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的指责我—骗人

(我—我怎么骗人了?)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游戏一是感知数的奇偶,开始了微笑,那么游戏二就彻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笑声中,叹息声中,在失败中开始了思索,在思索中寻找答案。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板书课题,加以破题,加以过渡。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为什么没有人中奖呢?(学生猜想,教师板书)

2、真的是这样吗?(教师加以验证)

(我在验证的同时,表扬学生达到了一年级水平,二年级的高度,三年级的容量,学生在笑声中体验了愉悦,在开心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而在我展现了验证的过程后,开始表扬自己,这个人多帅,多聪明,像不像我——————,哈哈不服气,你来呀!)

(三)大胆猜想,细心求证

1、独立来写(写出了加法,又写出了减法,我提示—有没有乘除呢?)

2、小组合作验证纠偏

3、小组展示(满满的一黑板,加减乘除都有。而且欲罢不能,我就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圈出我们今天应该掌握的加法的奇偶性。)

(四)坡度练习,层层加深

1、填空

2、判断(这些内容,由浅入深,由难及易,层层推进)

3、填表(着重讲解了这一道题—因为它是例题,我把填表作为要点,学会观察与思考,从而得到规律。)

4、动手(有动脑的,动口的,这里的翻杯子就是动手了。)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思考题

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❼ 浅谈如何构造奇函数解题

函数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充分地体现了变量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数、形上揭示了函数的对称性.在解题教学中,深挖题目隐含条件,依据奇偶函数的性质,使一些问题独辟蹊径,解法简单化,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一、利用函数奇偶性求函数值
例1 已知f(x)求f(x).

评注:挖掘f(x)隐含条件,构造奇函数g(x),从整体着手,利用奇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利用函数奇偶性证明整除问题
例2 试证
是整数.
(《数学通报》1996年4月号问题1007)
上例可推广为:设m、n为自然数,证明是整数.
证明:令,故f(x)是x的奇次幂的整系数多项式,那么是整数.
评注:本证明构造奇函数f(x),利用奇函数性质得出证明,比利用二项式定理证明简捷.
三、利用函数奇偶性,解有关方程问题.
例3 当实数k取何值时,方程组
有惟一实数解.
解:观察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特点,以-x代替x,方程组不变,若也一定是它的解,而方程组有唯一解,必有x0=0,即唯一解的形式应为(0,y0)代入方程组得:解得

评注:用函数的观点来研究方程,应用函数的奇偶性,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四、利用函数奇偶性证明不等式.
例4 设a是正数,而是XOY平面内的点集,则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是(1986年上海中学生竞赛题).
证明:考查,以–x替换x ,–y替换y, A、B不变.从而知A、B关于x轴,y轴对称.故只研究第一象限中A、B关系即可.

即:.
评注:本解法依据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简捷得出证明.

❽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解题方法(急需!)

一、函数的单调性
根据定义解题:y=f(x)在其定义域内,当x1<x2时,若在某个区间f(x1)<f(x2),则为单调递增;若在某个区间f(x1)>f(x2),则为单调递减!
所以解题时,按如下过程:

1.先求定义域;
2.设x1<x2均属于定义域,然后计算f(x2)-f(x1),最终结果化成几个含有如(x2-x1)等可以判别下负的因式的积;
3.然后根据x1、x2的取值范围分别讨论判断几个因式的积是>0还是<0,从而确定:f(x2)<f(x1),单调减;还是:f(x2)>f(x1),单调增!
4.综合结论!
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解题轻车熟路!

二、函数的奇偶性
定义:对于任意x∈R,都有f(-x)=(-x)^2=x^2=f(x).这时我们称函数f(x)=x^2为偶函数;
对于函数f(x)=x的定义域R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这时我们称函数f(x)=x为奇函数。

解题: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变式。
变式:奇:f(x)+f(-x)=0 f(x)*f(-x)=-f^2(x) f(x)/f(-x)=-1
偶:f(x)-f(-x)=0 f(x)*f(-x)=f^2(x) f(x)/f(-x)=1

❾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新的目标。而这些教学目标多数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因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者一直所关注的话题。下面我就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下我对营造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的看法。
一、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观念。
正确的的观念就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环境的正确反映。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在教育领域,教育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学观念不解决,即使有好的教材,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到达教育成功的彼岸。点此查看商品大图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这是教师挑战,也是提升教师能力的机遇,我们应认真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做到以下几点: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要完成以上目标,教师应由数学课堂的组织管理者变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由教学任务的完成者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和发展者。
二、要有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为起点的,教学目标对实施课堂教学起着调控的作用,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应制定完整、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还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领域,使得“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如讲授“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时,我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模型,会判断一个具体问题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建摸能力,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主动探究、自主合作、相互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数学概念,使学生充分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三、要采用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基指出:“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而在我们过去的教育过程中,过多强调的是教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法指导更为重要,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也应将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我的观点是“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情选择不同的教法,即因材施教。教学应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灵活机动的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营造高效率的课堂。
四、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恰当引进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利用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制作课件,既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得到享受,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 “函数的图象”的教学中,用flash制作《用沙摆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向学生们展示函数图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研究该函数图象的兴趣。用几何画板演示振幅、平移、周期这三种变换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形变的过程,由静到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形变”的过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要使课堂结构的高效化。
高效并不一定是容量大,节奏快,应变“教”为“学”,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一般以传统教学方式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互补充进行教学,具体体现:
1、精心设计新课引入,提高课堂效率。
好的课堂引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量充分发挥到最大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设计《函数的奇偶性》时,我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丽的蝴蝶、六角形的雪花晶体、汽车的车标、京剧的脸谱…… ,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提出数学中那些函数的图象具有对称性,为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设计《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节课时,开始模拟“幸运52”现场,让学生做猜某种商品价格的游戏,学生积极表现,既体会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渗透了二分法的思想,培养的数学思维。总之,在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要新颖,能较大程度吸引学生,并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此过程要多提问,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使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是“对不对?”、“是不是?”的无效提问。做到使学生学有思考、学有收获、学有提高。
2、课堂教学重在对话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共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做事,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让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传统的课堂设计,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在这样教学下,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不能主动对话、沟通、交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需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新的理念指导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动的、建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如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分组教学,依据总人数把学生分成组,尽量利用小组优势,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师生互动,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让课堂使每位学生受益。
3、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习题,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问题情境中建立了数学模型,接下来自然是应用与拓展。例题、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例题、习题是经过反复筛选、精心选择出来的,是学生掌握双基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纽带,它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功能,处理好例题、习题的教学,对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经常设计例题变式、引申拓广,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广阔性。
案例: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中
例题:判定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
(1) f(x) =x2-1 ;(2)f(x)=2x;(3)f(x)=2|x|;(4) f(x) =0.
第一小题变式训练:① f(x) =x2 ;② f(x) =x4 ;③ f(x) =x0 ;④ f(x) =5 等等。
第二小题变式训练:① f(x) =x;② f(x)=x(x≠1);③ f(x) =x3 ;④ f(x) =x-1等等。
第三小题变式训练:① f(x) =-2|x|;② f(x) =|x|+1;③ f(x) =x2 -2|x|+1等等。
第四小题变式训练:① f(x) =0,x∈[-1,1] ;② f(x) =0,x∈(-1,1]等等。
认真挖掘教材,发挥教材的价值,对课本典型例、习题进行演变、探究、引申、拓广、应用,深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4、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习惯、收获与不足,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达到更高的思维水平。
着名心理学专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应该怎样为学生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营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索的。

❿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目标如何提现四基四能

验证奇偶性前提是要求函数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先分解函数为一般函数,比如多项式x^n,三角函数,判断奇偶性。g(x)都是奇函数,则f(x)g(x)偶、f(x)+g(x)奇,f(g(x))奇。若f(x)、g(x)都是偶函数,则f(x)g(x)偶、f(x)+g(x)偶,f(g(x))偶。

阅读全文

与奇函数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猪肉价格下跌的解决方法 浏览:933
泉州学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 浏览:962
神经源性膀胱工伤治疗方法 浏览:965
如何选择设计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浏览:15
电缆线接线方法视频 浏览:776
湖南烟熏肉食用方法 浏览:311
钓具的连接方法 浏览:133
细胞增生的治疗方法 浏览:833
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浏览:167
舒适进入安装方法 浏览:225
用什么方法粘胶最快 浏览:607
无线加湿器的安装步骤及使用方法 浏览:802
欧莱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浏览:819
win8怎么设置锁屏图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41
烂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简单 浏览:697
稳压电路计算方法视频 浏览:849
不用安全绳攀岩还有什么方法 浏览:701
作业反应的教学方法 浏览:454
247乘101的简便方法 浏览:108
可存放时间的计算方法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