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介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蹲的练习 双腿蹲: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3、踏步半蹲、全蹲4、弓箭步蹲(正、旁)5、移动穿掌扑步(男)
单腿蹲:1、端腿蹲2、掖腿蹲3、跨腿蹲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二、腰的练习
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后丁字步拧腰。1、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2、弓箭步涮腰(男,1-3次);3、踏步旁腰;4、大踏步旁腰;5、单腿重心前、后下腰;6、单腿跪前、后下腰;7、卧鱼;8、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9、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
三、大踢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B. 北京舞蹈学院怎么考试
各专业不同考试内容也不一样:
(一)舞蹈表演(中国古典舞)
初试:
(1)中国古典舞剧目表演(不化妆、不穿服装、自选剧目片段2-3分钟、自备音乐)
(2)个人技术技巧展示
终试:
(1)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测试(穿紧身服、尼龙袜、不化妆)
①身体基本素质能力
②跳、转、翻技术技巧规定动作:
女:端腿转、掖腿转、斜探海转、踏步翻身、吸腿翻身、点步翻身、串翻身、射雁小跳、劈腿跳、大射雁跳、紫金冠跳、摆腿跳
男:端腿转、跨腿转、扫堂探海转、踏步翻身、串翻身、射雁小跳、横双飞燕、飞脚蹁腿旋子、摆腿跳接大跃步、趱步、拉腿蹦子、摆莲
③个人特殊技术技巧(只做一项)
(2)中国古典舞表演能力测试(命题表演)
(3)中国古典舞剧目表演(可化妆、穿服装、自选剧目片段2-3分钟、自备音乐)
(4)口试
(二)舞蹈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
初试: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剧目片段、中国民族民间舞技术性组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测试。(任选一项)
注:自备音乐(时长3分钟之内)、可穿服装、可化妆。
(2)即兴(时长5分钟)
注:穿舞蹈练习服。
终试:
(1)舞蹈基本功及技术技巧测试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剧目片段、中国民族民间舞技术性组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测试。(任选一项)
注:自备音乐(时长3分钟之内)、可穿服装、可化妆。
(3)口试
(三)舞蹈表演(芭蕾舞)
初试:
(1)芭蕾基本功训练
(2)舞蹈综合能力测试
终试:
(1)古典芭蕾舞变奏1(自备音乐)
(2)古典芭蕾舞变奏2(自备音乐,可选现代舞片段)
(3)口试
注:考试过程中需穿着练功衣,女生需准备脚尖鞋。
(四)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
初试:
(1)舞蹈基本功测试(芭蕾基训)
(2)身体素质与表现力测试(现代舞)
(3)国标舞比赛套路(标准舞或拉丁舞)
终试:
(1)国标舞比赛套路(标准舞或拉丁舞)
(2)国标舞艺术剧目表演(自备音乐)
(3)口试(国标舞文化常识)
注:
1.初试、终试国标舞比赛套路舞种不能重复(例如:初试跳伦巴,终试跳恰恰恰,或者初试跳斗牛,终试跳伦巴)。
2.套路表演、艺术剧目表演需有舞伴陪同。
(五)舞蹈表演(音乐剧)
初试:
(1)歌曲演唱一首(中、外作品均可,自带伴奏谱或伴奏音乐)。
(2)台词表演(诗歌、散文、童话、戏剧片段均可,限3分钟内)。
复试:
(1)歌曲演唱一首(中外作品均可,不得重复初试作品,自带伴奏谱或伴奏音乐)。
(2)视唱练耳。
a.练耳部分:模唱旋律,模唱音程、和弦,并说出性质。
b.视唱部分:视唱一个升、降号内,含常见节拍和节奏型的单声部曲调(简谱视唱亦可)。
(3)戏剧表演(即兴命题)。
终试:
(1)歌曲演唱两首(一中一外,其中一首提倡演唱不同风格的中、外音乐剧作品。
可重复前两试作品,自带伴奏谱或伴奏音乐)。
(2)舞蹈表演(各民族舞、现代舞、爵士舞等均可。自备音乐,表演时间不超过三分钟)。
(3)口试(文艺修养测评)。
注:每10人一组进行。
(六)舞蹈编导
初试:
1.基本功测试
(1)时长1分钟左右,个人进行专业基本功能力的展示。
(2)模仿能力测试:个人编排2x8拍动作,分组进行现场教学,形成教与学的展示。
要求:考生舞蹈基本条件、舞蹈模仿能力以及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注:基本功测试需舞蹈练功服,不允许化妆。
2.舞蹈作品展示:3分钟以内的舞蹈小品。
要求:
自编、舞种不限,自备音乐进行舞蹈表演能力的展示。
复试:
1.编导舞蹈结构能力测试:时长5分钟左右,舞蹈结构的叙述和展现。
要求:
先以考生阐述和考委现场提问的互动方式,考察考生舞蹈结构能力;其后考生再以舞蹈即兴的方式,
对自己所阐述舞蹈结构中的某段落、或主题形象舞段进行演示。
终试:
1.创意编舞综合能力测试:时长3分钟左右,自备道具、自建标题,音乐由考方提供。
要求:
通过对道具和音乐的运用构建主题意向,形成创意编舞综合能力的展示。
2.口试
C. 中专学前教育单招舞蹈选什么类型的比较合适
舞蹈院校除了对身材的要求之外,对专业舞蹈动作的规范性、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以中国古典舞系为例:
舞蹈表演(中国古典舞)
舞蹈表演(中国古典舞)培养具有良好道德风范和较高文化素养,掌握中国古典舞的专业技能、文化知识、表演风格和作品,具备一定的舞蹈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表演、有理论、懂编创、会教学的舞蹈表演精英人才。
通过教学使学生擅长中国古典舞并掌握相关舞蹈表演风格,能够承担舞剧和其他舞蹈作品中的重要角色,能拓展在舞台表演艺术相关领域中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具有振兴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视频初试:
内容如下:
(1)考生基本条件(提交视频 1 分钟内,穿紧身练功服,不许化妆。内容为面对镜头半身画面及全身画面、竖叉、横叉、下后腰)。
(2)中国古典舞剧目片段表演(提交表演片段视频 2 分钟内)。
(3)个人技术技巧展示(提交展示视频 1 分钟内,不用音乐)。
现场终试:
(1)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测试(穿紧身练功服、不化妆)。
①身体基本素质能力 。
②跳、转、翻技术技巧规定动作:
女:端腿转、掖腿转、斜探海转、踏步翻身、吸腿翻身、点步翻身、串翻身、劈腿跳、大射雁跳、紫金冠跳、摆腿跳
男:端腿转、跨腿转、扫堂探海转、踏步翻身、串翻身、横双飞燕、大射雁跳、飞脚片腿旋子、摆腿跳接大跃步、趱步、拉腿蹦子、摆莲。
个人特殊技术技巧(只做一项) 。
(2)表演阐述(考生针对所表演的剧目进行表演阐述,一分钟内)。
3)中国古典舞剧目表演(可化妆、穿服装、自选剧目片段 2 分钟内、自备音乐)。
D. 民族舞基本功有哪些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 民俗 文化 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那么你知道民族舞基本功有哪些吗?我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民族舞基本功有哪些
1.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四位转翻:点翻,串翻身,踏步翻身,探海翻身,刺翻身;
2.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答转:双脚转,平转,
3.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简氏变身跳其他:吸伸腿,开胯,勾绷脚,前、后倒立,前桥,后,前桥脸,后桥脸,胸腰,弹腿,端腿,腋腿,横叉,竖叉,前后滚翻,风火轮,腕花,摇臂,盘手,碎抖肩,笑肩,倒踢,旁提,冲靠平原,台步,卧鱼儿,探海,压腿,大踢腿,小踢腿,扳腿,掰膀子,扳腰,弯腰,大环动;
4.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串翻身跳:大跳(凌空越),小跳,中跳。
民族舞基本功怎么练
1、压腿
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重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2、压肩
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3、推脚背组合
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勾当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4、劈叉跳
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5、大踢腿
踢腿的历程中,同样要注重脚背和膝盖的绷直。
6、下腰
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秋水看脚后跟。
学习民族舞有什么好处
1.塑造优美形体。
经过民族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
2.增加肢体灵活性和柔韧性。
由于学跳民族舞需要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基本功,因而学跳民族舞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增加动作灵活性。
3.增强吃苦能力,磨练心智毅力。
无论学哪一种舞蹈都需要进行基本功训练。而众所周知基本功的训练常常伴随着疼痛的。因而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能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4.提高身体素质。
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常常在练习后能促进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
5.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益感。
舞蹈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
6.培养审美情感。
舞蹈是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使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
7.增强自信心。
舞蹈演出能培养人的表演的能力,使人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
8.促进智力发展。
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尤其是自编自演的作品,能促进智力发展。
民族舞基本功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民间舞教学方法有哪些
★ 小孩子舞蹈基本功都有什么
★ 舞蹈入门
★ 拉丁舞基本功训练方法
★ 舞蹈的教学法有哪几种
★ 学跳舞的技巧
★ 舞蹈实用教学方法
★ 新手学现代舞入门的4个技巧
★ 关于编舞的基本方法,你知道吗
★ 舞蹈教学计划
E. 中国古典舞当中的跨腿转与端腿转有区别吗如何分辨
中国古典舞的律动都是从戏曲中提炼出来的,"跨"与"端"的律动没有区别。只是跨腿转有两种意思,这个"转"不一定是转圈的转,而也可以是转身的转,台上常见演员跨腿转身(如上马动作),可半圈可一圈。两者区别在腿,跨腿转的腿是动态的可随意变化的,而端腿转为转更多的圈,必须将小腿端平固定于端腿的位置。
F. 跆拳道的腿法技术要点是什么
跆拳道以其变幻莫测,优美潇洒的腿法着名于世,被世人称为踢的艺术,这是跆拳道区别于其他格斗术的一个重要特点。跆拳道的腿法讲究变化多样和灵活多端,对人体的柔韧性,大脑反应的灵敏性,身体运动的稳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是对人体机能和体能的综合考验。
跆拳道实战中脚踢进攻时一般使用的部位包括脚前掌,脚趾,脚背,足刀,脚后跟,脚后掌(脚跟底部)。利用这些部位可以进行站立踢,跳动踢,助跑踢,转身踢和飞踢等不同形式有踢法进攻,而且每种 踢法踢击的部位各有不同。实战过程中,运用脚踢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如对方所处位置,暴露的部位,防守的姿势以及双方的距离,选择不同的踢法。脚踢时要利用步法保持身体的平衡,并有效接近对方做出踢击动作。注意两臂的防守。踢击完成马上回到准备姿势,准备下一次的进攻和防守。腿的回位动作要快,以免被对方抓住或抱住。脚踢的练习方法主要是靠平时用各种腿法踢击悬挂的沙袋,经过反复练习提高踢的力量,速度和高度。
(1)前踢:实战姿势的基本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髋关节向左旋转,双手握拳置于体侧;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当大腿抬至水平或稍高时,关节向前送,向前顶,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快速向前上方踢出,力达腿尖,整条腿踹直。踢击后迅速放松,右腿沿原路线弹回,将右脚放置在左脚前面仍成实战姿势。 动作要领:膝关节夹紧,小腿放松,要有弹性;往前送,高踢时往上送;小腿回收与前踢的速度一样快。主要攻击部位有面部,下颏,腹部,裆部。前踢亦可用于防守。将前踢发力部位由脚尖改换为脚跟时,前踢动作就变为前蹬动作,动作方法要点相同,只是脚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2)侧踢:实战的基本姿势开始;右脚蹬地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提起,两手握 拳置于体侧;随即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外旋180度,髋关节向左旋转,右腿以膝关节为轴向前蹬伸,右脚快速向右前上方直线踢出,力点在脚跟。发力后没起腿路线收腿,放松,重心落下(原处或向前均可),再次回到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起腿时大小腿,膝关节夹紧;踢出发力时头肩,腰,髋,膝,腿和踝成一直线;大小腿直线踢出,原路线收回。侧踢动作的主要攻击部位有膝部,腹部,肋部,胸部和头面部。
(3)后踢:实战姿势开始,转身后腿后撤背对对方。重心后移至左脚右脚蹬地后屈膝提起,右脚贴近左大腿,两手握拳置于胸前;随即左脚蹬地伸直,右脚自左大腿内侧向后方直线踢出,力达脚跟。踢击后右脚沿原路线快速收回,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起腿后上体和大小腿折叠收紧;后踢时动作延伸要长,用力延伸;转身,提腿,出脚动作连续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顿;击打目标在正后偏右。后踢动作的主要攻击部位有膝部,腹部,裆部,胸部和头面部。
(4)下劈: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胸前;随即充分送髋,上提膝关节至胸部,右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向上伸直,将右腿伸直举于体前,右脚过头。然后放松向下以右脚后跟( 或脚掌)为力点劈击,一直到地面,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腿尽量往高,往头后举,要向上送髋,重心往高起;脚放松往前落,落地要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断;踝关节要放松。劈腿的主要攻击部位有头顶,脸部和锁骨。
5)勾踢: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体侧;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外旋180度,右腿以膝关节为轴继续向前上方伸成直线,顺势右脚的脚掌用力向右侧屈膝鞭打,顺鞭打之势上体右转,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回原处,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提膝,伸直,右侧屈膝鞭打动作要连贯快速,没有停顿;击打点在体前偏右侧,以脚掌为击打点;左脚旋转支撑在保持平衡,踹击后迅速将腿收回。摆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是头面部和腹胸部。
(6)后旋踢:实战姿势开始。两脚以两脚掌为轴均内旋约180度,身体随之右转约90度,两拳置于胸前。上体右转,与双腿拧成一定角度。右脚蹬地将蹬地的力量与上体拧转的力量合在一起,右腿继续向右后旋摆鞭打,同时上体向右转,带动右腿弧形摆至身体右侧,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到右后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转身旋转,踢腿连贯进行,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击打点应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线;屈膝起腿的旋转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转360度。后旋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有面额和胸部。
(7)推踢: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脚以髋关节为轴提膝前蹬,用右脚脚掌向前蹬推,力点在脚掌,推力向正前方。动作要领:提膝后尽量收紧膝关节;重心往前移,利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时候腿往前伸展,送髋;推的路线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腹部。
(8)横踢: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右脚屈膝上提,两拳置于胸前;左脚前脚掌碾地内旋,髋关节左转,左膝内扣;随即左脚掌继续内旋至180度,右腿膝关节向前抬至水平状态,小腿快速向左前横向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膝关节夹紧,向前提膝,尽量走直线;支撑脚外旋180度;髋关节往前顺,身体与大小腿成直线;严格注意击打的力点在正脚背;踝关节放松,击打的感觉是“面团”,"鞭梢”。横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有头部,胸部,腹部和肋部。
(9)跳踢:指先跳起使身体腾空,然后在空中完成各种踢法的攻击技术。跳踢包括旋风踢,双飞踢,腾空后踢,腾空劈腿,腾空后旋踢,跳步横踢等多种方法,是跆拳道高难技术动作,在后面的教学篇中将专门进行分解教学和介绍练习方法
(10) 单腿连踢:同一条腿连续进行两次以上的进攻方法。这种技术也属于跆拳道高难技术动作,将在后面的教学篇中专门讲述。
(11)双腿连踢:两条腿连续进行两次以上的进攻。这种技术同样属于跆拳道高难技术动作,将在后面教学篇中专门讲述。
型
跆拳道的”型”分为太极一章至太极八章,这是初学者必须熟习的基本动作,它的每一种型内涵都相当深澳,攻击、防御、进、退、闪、躲、逆、顺等招式交互使用,变化无穷,是一种拳脚并用、可攻可守,甚至是一种要用头脑的武术,而学习跆拳道更可以健身、强身、防身。
除了太极一场至太极八场,在经过按部就班、勤加练习,方能达到眼、耳、手、脚、心的全神贯注、灵活运用,进而再求深造-晋段。
G. 古典舞身韵短句训练五
古典舞身韵训练的首要阶段将舞蹈动作按节奏连接上。
身韵教学的最终的目的不是为身韵而身韵,它的目的是要将身韵溶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对节奏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处理,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诸方面
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之基础上,确定了从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突出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其具体表现为:
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它元素的幅要大。它的运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使背阔肌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强化,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能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
在舞蹈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在任何一个舞蹈动作当中,呼吸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与这些舞姿是相融在一起的。“提沉”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贯串始终,它是将自然气息艺术化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提沉所带动的身体中段和头部的上下运动是呼吸与外部动作相配合的第一步,再配合以不同的节奏及身体方位不同变化。可以使学生逐渐对呼吸与身体的关系有了体验和认识,并掌握呼吸与外部形态相结合的方法,赋予动作以生命力,形成古典舞所特有的神韵。身韵把动作动态与内涵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使身韵元素自身也达到了训练性、审美性和适用性的统一。
1点:你脸蛋朝着的一个面。
2点:你右手上方的一个角。
3点:你右手朝着的一个面。
4点:你右手下方的一个角。
5点:你背部朝着的一个面。
6点:你左手下方的一个角。
7点:你左手朝着的一个面。
8点:你左手上方的一个角。
一、柔软度 – 不论跳甚麽舞,如果要跳得美,身体的柔软度必须要好,否则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线条美感,爵士舞也不例外。在进行暖身的伸展动作必须留意,不适宜在身体肌肉未完全和暖前用弹振形式来做伸展,否则容易弄巧反拙,拉伤肌肉。用静态方式伸展较安全,不过也较需要耐性。柔软度的练习动作之幅度更不应达到痛楚的地步,肌肉有拉紧的感觉即可,动作(角度)维持的时间可由10馀秒至30-40秒不等,时间愈长对肌肉及关节附近的连结组织之负荷也愈高。
二、身体组合 – 绝大部份出色的爵士舞者都拥有强健的肌肉,但身体的脂肪量一般都比较少。这令他们的躯体呈现出很明显的肌肉条纹,使他们舞动起来时的动作更觉有劲,有力。较低的脂肪量也避免舞者负担不必要的体重,使舞蹈动作来得更潇洒轻盈。虽然学爵士舞也可以是一个减肥的途径,但身体过重的初学者适宜透过其他模式先行减磅,不然对肌肉及关节的健康构成有一定的危机。
三、协调性 – 协调性在爵士舞中非常重要,除了是手和脚的配合外,还有头,躯干和四肢的动作配合。再加上在爵士舞中,身体不同部位会同时以不同节奏舞动,对舞者的协调能力实在是个大考验。初学时适宜先把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分开练熟,才续步配合成所需动作,那样的成功感会比较高。
四、灵巧度 – 爵士舞中常利用不同方向和不同水平的动作来增加刺激和娱乐性,所以舞者的动作必须灵巧纯熟,转向的时候角度更需准确迅速。
五、平衡力 – 动态平衡的能力在爵士舞中往往较静态的平衡力之应用更广,也就是说舞者对舞步法的重心转移必须清晰,另外更要技巧地借助目光去做定位,协助转身时得以平衡。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身韵的出现做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就目前的教学而言,对古典舞神韵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应该说在观念上仍然处在模糊的状态,在教学中还没能摆正它的位置,更没有在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中将“身韵”的教学渗透到基训课的“骨髓”中,真正的将其作为古典舞的“核”来加以正确对
1点:你脸蛋朝着的一个面。
2点:你右手上方的一个角。3点:你右手朝着的一个面。
4点:你右手下方的一个角。5点:你背部朝着的一个面。
6点:你左手下方的一个角。7点:你左手朝着的一个面。
8点:你左手上方的一个角。 一、柔软度 – 不论跳甚麽舞,如果要跳得美,身体的柔软度必须要好,否则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线条美感,爵士舞也不例外。
在进行暖身的伸展动作必须留意,不适宜在身体肌肉未完全和暖前用弹振形式来做伸展,否则容易弄巧反拙,拉伤肌肉。用静态方式伸展较安全,不过也较需要耐性。
柔软度的练习动作之幅度更不应达到痛楚的地步,肌肉有拉紧的感觉即可,动作(角度)维持的时间可由10馀秒至30-40秒不等,时间愈长对肌肉及关节附近的连结组织之负荷也愈高。 二、身体组合 – 绝大部份出色的爵士舞者都拥有强健的肌肉,但身体的脂肪量一般都比较少。
这令他们的躯体呈现出很明显的肌肉条纹,使他们舞动起来时的动作更觉有劲,有力。较低的脂肪量也避免舞者负担不必要的体重,使舞蹈动作来得更潇洒轻盈。
虽然学爵士舞也可以是一个减肥的途径,但身体过重的初学者适宜透过其他模式先行减磅,不然对肌肉及关节的健康构成有一定的危机。 三、协调性 – 协调性在爵士舞中非常重要,除了是手和脚的配合外,还有头,躯干和四肢的动作配合。
再加上在爵士舞中,身体不同部位会同时以不同节奏舞动,对舞者的协调能力实在是个大考验。初学时适宜先把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分开练熟,才续步配合成所需动作,那样的成功感会比较高。
四、灵巧度 – 爵士舞中常利用不同方向和不同水平的动作来增加刺激和娱乐性,所以舞者的动作必须灵巧纯熟,转向的时候角度更需准确迅速。 五、平衡力 – 动态平衡的能力在爵士舞中往往较静态的平衡力之应用更广,也就是说舞者对舞步法的重心转移必须清晰,另外更要技巧地借助目光去做定位,协助转身时得以平衡。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
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
“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
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
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
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身韵的出现做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
就目前的教学而言,对古典舞神韵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应该说在观念上仍然处在模糊的状态,在教学中还没能摆正它的位置,更没有在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中将“身韵”的教学渗透到基训课的“骨髓”中,真正的将其作为古典舞的“核”来加以正确对。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步伐与短句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掌握对步伐的基本要求.膝盖放松,不能拖地走.注意手眼身法的配合,以及注意腰部的运动轨迹.注意呼吸,以及脚下动作运动路线.
[主要内容]
脚下步伐要准确.上半身动作随呼吸运动.身体的运动路线要准确,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来在舞蹈资源网
最低0.27元/天开通网络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安逸922
舞蹈基本功训练第一节中国古典舞基本的“形”与“位”第二节芭蕾舞基本手位和脚位第三节扶把基本训练第四节跳跃与技巧基本训练第五节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训练第一节中国古典舞基本的“形”与“位”一、中国古典舞脚形1.绷脚形脚趾尽力下压,脚背尽量绷直与小腿成为平行线(如图2一1)。(图2一1)2.勾脚形脚趾带动脚尽量向上勾,前脚掌尽力向上,脚趾与小腿的角度越小越好(如图2一2)3.勾绷脚脚趾上勾,脚背绷直(如图2一3)。二、中国古典舞手形1.掌形(1)兰花掌食指、中指、无名指挺直,大拇指和中指相距约一个手指的距离,虎口收紧,中指、无名指、小指要有层次感(如图2-4)(2)虎口掌虎口尽量张开,掌心要有自然沟痕,食指至小指微张开,掌的外沿保持圆弧形(如图2一5)(3)巴叶掌五指尽量张开,指根用力,整个手要有扩张感(如图2一6)2.拳形(1)空心拳(男拳)大拇指贴住食指第二关节处,其余四指弯曲靠紧,拳心保持空心(如图2一7)。(女拳)大拇指贴住食指第二关节处与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无名指与小指有层次地上翘,拳心保持空心(如图2一8)(2)打虎拳大拇指贴于中指第二关节处,其余四指紧贴弯曲与大拇指紧握。打虎拳一般用于男性(如图2一9)3.指形(1)单指大拇指与中指相搭,食指挺直,无名指、小指有层次地与中指弯曲相贴,一般用于女性(如图2一10)(2)剑指大拇指与无名指相搭,食指、中指紧贴挺直(如图2一11)三、中国古典舞脚位1.正步双脚靠紧正对1点,
第一级 舞蹈知识: 年龄4—6岁 1、身体方位:上、下、左、右。
2、人体部位名称:头、胸、臂、腿各部位。 3、手形:掌、指。
4、手脚基本位置。 5、音乐节奏训练:2/4节奏,中速、慢速。
基本功训练: 地面: 1、坐姿 2、头的动作 3、肩的动作 4、勾绷脚 5、吸抱腿 6、前压腿 7、掰膀子 8、压腿 9、弯腰 中间: 1、站姿 2、叉腰 3、手臂基本位置 4、半蹲 5、提压脚 6、行进步 7、平踏步 8、蹦跳步 9、小跑步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走步组合 2、手指组合 3、手位组合 4、提压肩组合 5、平踏步组合 6、蹦跳步组合 7、表情歌 8、健康歌 第二级 舞蹈知识: 年龄4—6岁1、认识舞台的八个方位。 2、能区分半拍、一拍的节奏,做到半拍一动。
基本功训练 地面: 1、勾绷脚 2、压胯 3、吸腿 4、前抬腿 5、扳小燕 6、跪下腰 中间: 1、大八字步 2、大八字步半蹲 3、手臂大小波浪 4、移动重心练习 5、碎步 6、侧踵步 7、半脚尖走步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走步组合 2、手位组合 3、手臂大小波浪组合 4、春来了 5、拍皮球 6、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7、半脚尖走步 8、猜猜我是谁(踵步组合) 第三级 舞蹈知识: 年龄7—8岁 1、中国古典舞手形:兰花手(女)、掌(男)。 2、藏族舞:藏族是我国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它舞蹈的运动形式以上下动律为主。由于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舞蹈个性。
藏族主要分两大类:踢踏(堆谐)---舞蹈膝部松弛,脚下灵活。弦子(谐)---舞蹈动律松弛柔韵,音乐优美。
基本功训练: 地面: 1、勾绷脚 2、抬腿(前、侧身旁抬腿45度) 3、压腿(前、旁、后单腿压腿) 4、大踢腿(前、旁) 5、背肌 6、掰膀子 7、腰(躺地顶腰) 把杆(双把) 1、正步蹲 2、正步绷脚 3、半脚尖(正步位) 4、正步吸腿90度 中间 1、手位:单按掌、单托掌、单山膀 2、脚位:丁字步 3、正步小跳 4、吸跳步(2拍舞步) 5、横追步 6、跳踢步(后)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健康歌 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3、猜猜我是谁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个。 4、可爱的小鸡(后跳踢步为主要动作) 5、吸跳步组合(喂鸡曲) 6、小板凳(节奏训练) 7、藏族舞退踏步组合 8、古典舞手位组合(小和尚曲) 9、横追步组合 10、跑跳步组合(藏族第一基本步)第四级 舞蹈知识: 年龄7---8岁1、芭蕾舞:源于欧洲,已有几百年历史。
从训练到舞姿及手脚位置都有固定程式,如:芭蕾1---7位手位、1----5位脚位。 2、节奏:3/4拍。
3、东北秧歌:是汉族东北地区民间秧歌表演形式。通过走相、稳相和鼓相及各种手巾花的表演变化体现其表演艺术风格。
他源于人民的劳动生活,具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舞蹈体现艮劲、美劲、泼辣劲。 基本功训练: 地面: 1、勾绷脚(环动) 2、吸伸腿(前、旁90度) 3、横、坚叉 4、搬 腿(前、旁) 5、大踢腿(前、旁、后) 6、掰膀子 7、腰(站下腰) 把杆(双把) 1、一位绷脚 2、半蹲(一、二位) 3、一位擦地(旁) 4、腰(胸腰、旁腰) 5、小跳(一位) 中间 1、手位:顺风旗、双山膀、双托掌。
2、双晃手 3、一位小跳 4、三拍舞步 5、错步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古典舞手位组合 2、东北秧歌组合(十字步、单双片花、蝴蝶花) 3、三拍舞步组合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个。 4、铃儿响叮铛(小马步) 5、小小波尔卡(吸跳步) 6、拾稻穗的小姑娘 7、蒙族舞硬腕组合 8、铃鼓舞(节奏训练2/4拍) 9、快乐的小鸭子 10、东北秧歌第五级 舞蹈知识: (年龄8---10岁)1、中国古典舞基训:是建立在中国戏曲、武术基础上,为中国古典舞所需要而服务的基本功训练。
表现在素质、能力、技术技巧、身体表现力、舞蹈语言等方面。它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
要成为一个好的民族舞演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提高各种技术能力,才能做到表演游刃有余。 2、蒙族舞: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也称马背民族。
男子舞蹈强悍骁勇,女子舞蹈端庄典雅。舞蹈以肩、腕、步及各种舞姿形成其特殊风格。
基本功训练 地面: 1、勾绷脚(单、双、环动) 2、吸伸腿90度 3、大环动(单腿90度) 4、压叉(前、旁、后、横拧腰) 5、搬腿(前、旁、后) 6、在踢腿(前、旁、后) 7、背肌(两头起) 8、掰膀子 9、腰(站下腰) 把杆(双把) 1、蹲 a、一位、二位 b、五位 c、踏步蹲 2、擦地(前、旁、后、一位) 3、五位擦地(旁) 4、吸腿(一位45度、90度) 5、下腰(胸、旁腰加手) 6、压腿(把杆前、旁、后) 7、踢腿(前---单把,旁、后---双把) 中间 1、手臂呼吸(大小波浪加屈伸) 2、手位:托按掌、山膀按掌 3、摊摊手(跪、站两种准备) 4、小五花 5、原地转(平踏步、留甩头、半脚尖360度) 6、小跳:一位、二位 7、错步(斜线) 8、三拍舞步中手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三拍舞步(抒情) 2、古典舞手位(刚武风格) 3、古典舞手位(抒情风格) 4、小马舞(勒马式、扬鞭式) 5、小小挤奶员(肩的组合)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个 6、错步组合 7、花笠舞(日本舞) 8、小看戏(东北秧歌) 9、现代韵律舞(节奏练习) 10、儿童舞 第六级 舞蹈知识: (年龄8---10岁)1、中。
基本舞姿 吸腿:动力腿绷脚,膝盖带动顺主力腿旁吸起90°。
脚尖点在支撑腿膝关节前。 掖腿:动力腿绷脚,膝盖带动上提脚腕顺主力腿向上抬至主力腿膝盖窝。
端腿:动作腿㧟脚,吸端至支撑腿髋关节处,呈水平状态。 端腿展翅:也称“老鹰展翅”。
动力腿端腿,主力腿蹲,同时上身前俯去贴动力腿,手往后背膀子,眼顺手的方向看出。 踹燕:动作腿在前腿90度的基础上,身体后倾与动作腿保持水平,目视动作腿。
姿态斜腰:在前点步基础上,主力腿蹲,骨盆向后倾约45°,送胯、横拧,形成一个向后倾的大斜线,手收回到肋旁往3方向斜上方刺出,眼顺手的方向看出,身体随之往外拧倾侧躺45°。头、眼顺手的方向看出。
前屈腿姿态斜腰:在姿态斜腰的基础上,动作腿向前抬起90度,屈腿。 小射燕:称“立身射燕”。
在后腿绷脚点地拧腰上动力腿小腿抬起,由膝盖主动带着向主力腿的正后方伸出,距离主力腿约6—7寸。动力腿小腿曲时,膝盖对主力腿膝盖窝,小腿往前交叉。
头往拧腰的方向看出。 斜探海:在立身射燕舞姿的基础上,加旁提和敞胸形成的舞姿,手带领到托掌提肋弯腰,眼随手然后看侧下方形成斜探海舞姿。
大射燕:大掖步姿态的基础上,动力腿小腿弯曲由膝盖带动向上抬起90°以上,要求 “大拧翻胸”,腿与头在同一垂直面上形成两头上翘的舞姿,重心在主力腿膝盖上,眼看抬腿的方向。 仰身后腿:也称“紫金冠腰”。
在后腿的基础上,动作腿弯曲,仰身,手臂上侧位。 探海:170°以上,骨盆前倾腆胸、抬头,头与动力腿脚尖两头上翘,构成头顶与脚尖往正上方延伸,形成“圈”起来的圆的意识,主力腿脚要踩实,重心在脚掌上,形成时动力腿主动,上身被动 拧身探海:探海舞姿上拧腰,形成头与动力腿往斜下角“圈”的意识,在女班用的较少。
在男性训练中分为直抬和掖伸两种。动力腿往后擦出抬起探海,同时掀胯,山膀手领到托掌位,上身往主力腿一边拧腰抻肋,眼看动力腿方向,两手心朝上,重心在主力腿脚掌。
掀身探海:在探海的基础上,上身与动力腿往斜后上角“圈”起来的感觉,动力腿一边要掀身、掀胯,在掀身的基础上敞胸、拧腰,动力腿尽量交叉着往头顶斜上方抬高,主力腿重心在脚掌上,头是侧倾加自转位的变化。 冲天炮:在探海舞姿上,由动力腿主动的再继续往上抬到180°骨盆随着腿的高度继续向前倾到完全垂直的贴在主力腿上,形成一个直体前倾180°的垂直面,它的外形如站立着的“竖叉向前抱腿”,上下两头抻直、拉长。
踏步蹲:在踏步的基础上,上身保持直立,左脚后撤到右脚跟旁脚掌着地全蹲,重心在两脚之间,后腿膝盖从前腿膝盖的后窝向前腿的外侧伸出,双腿的大腿要重叠贴住,立腰、提胯,臀部不能坐在脚后跟上。 卧鱼:在踏步蹲的基础上,双膝重叠,盘坐地面,上身拧仰,手臂托按掌。
(7)端腿转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四大要素 形、神、劲、律 一个成熟的古典民族演员在舞台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神”“形”“劲”“律”的高度融合。 这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参考资料:网络-古典舞。
舞蹈基本功训练在我国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的教学中随处可见,如古典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基本功的训练。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是对头、颈、肩、臂、手、腰、臀、胯、腿、脚等部位的训练。
1. 舞蹈讲究呼吸
“呼吸是舞蹈艺术中一个重要枢纽,是靠它来支配动作和贯穿到动作中去的。”舞蹈和音乐一样,讲究呼吸控制的重要性,俗名叫“运气”。动作的大小幅度都受呼吸的控制程度影响。有了气的推动才能形成动作,把动作做活,在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实践中逐渐掌握呼吸的要领。
2. 古典芭蕾舞基本功的训练
古典芭蕾源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国宫廷,兴盛于俄罗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古典芭蕾中要求的“开”、“绷”、“直”、“长”。
“开”:初学者应注意整条腿和脚的外开训练,要求我们的膝盖总要打开,膝盖不能扣着,腿和跨跟要“断开”,站立时要抬头挺胸双肩打开沉肩。
“绷”: 不只是绷脚,在做plie 、ten 、fon 、jete 等一系列动作时腿是绷紧的,尤其是大腿内侧的肌肉更要绷紧。但绷紧不是僵硬,做动作一定要松弛,绷紧是为了加强腿部的力度,更加灵活的完成舞蹈的技巧与动作。如踢腿时是绷脚由脚尖带着向上有爆发力的踢腿,而不是大腿的发力,错误的方法会使大腿越长越粗。
“直”:芭蕾注重整个人成“一条直线”,从侧面看人应该是薄薄的“一个平板”。舞者不管是站、坐、走、立还是做其他动作时,从头、颈、躯干、腿部都应该直立向上,因为芭蕾舞是最高贵、最典雅的舞种,男生可以想象自己是英俊的王子,女生则是美丽典雅的公主。
“长”: 也可称延伸。舞者在做动作时一定要把动作做“活”,而这里的“活”就是要求动作要有延伸感,动作延伸了自然就“长”了。如我们在做擦地的时候,擦出去的脚不光是轻轻点在地面上,要有向下穿透的延伸感,要感觉从楼上延伸到楼下。
3.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技巧的训练
古典舞的学习要求舞者掌握身韵、身段外还要扎实练好基本功技巧。古典舞中的基本功技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转、翻”。如“跳”有小跳、中跳、大跳。小跳有一位小跳、二位小跳、五位小跳等,小跳不能跳的太高,主要是练习脚掌和地面的推力关系,起跳后要及时绷脚,五位小跳更要在绷脚的状态下把两腿夹紧,做到从前面看不到后面的脚。
4. 中国民族舞的基本功技巧的训练
中国民族舞的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元素性训练、短句性训练和表演性组合训练。元素,也叫基本要素。把民间舞中的技巧部分提炼、分解成元素性技巧动作,进行强化训练。各民族民间舞中的旋转技巧必须进行单一元素性训练,才能保证旋转完成的有数量和质量。如维族舞中的夏克转、跪转,鲜族舞中的垫步转、螺旋空转,蒙族舞的别步勒马转、海青式吸腿转等,都要进行单一性、重复性的元素训练。
中国舞古典舞基本手位具体详情:
1、单山膀:手臂与身旁太高,与肩同高,手臂微屈,指尖向前稍微向上
2、双山膀:双手做单山膀,动作要领与单山膀相同
3、单按掌:手臂与前微屈,掌心下按,指尖上翘,手与身体的距离一竖掌有余
4、托掌:手臂于头上方略向前,掌心上托,手臂微屈,指尖对眉梢
5、顺手旗:一只手托掌,一只手做山膀
6、山膀按掌:一只手做山膀,还有一只手做按掌
7、托按掌:一只手做托掌,还有一只手做按掌
8、扬掌:手臂于身体侧斜上方,掌心对斜前上方,手臂可伸直也可曲肘
9、双提襟:双手空心拳屈臂于身体两侧,虎口对身体
(7)端腿转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古典舞创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 戏曲和武术是建立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基础,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基训中的技术、技巧有着独具一格的民族特性,与其它舞种中的技术、技巧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古典舞已初步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而这套系统已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特性,有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有我们的难度和艺术表现力,是其它训练体系所代替不了的。
H. 谁有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 十级教学法
教学法都是教材啊,是书,没有电子版。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考级中心有卖。请跟他们联系。
I. 古典舞的基本动作与解析
一,基本方位
前:第1方位,右斜前:第2方位,右:第3方位,右斜后:第4方位,后:第5方位,左斜后:第6方位,左:第7方位,左斜前:第8方位。
二,手的位置与动作
(一)手型
男掌-女蝶姿
男剑诀-女指
男拳-女拳
(二)手臂的位置
1,山膀
2,托掌
3,按掌
4,提襟
5,斜托掌
6,高低手
7,组合后之常用动作
(1)顺风旗
(2)双山膀
(3)山膀按掌
(4)托按掌
(5)双托掌
(6)斜托掌
(三)手臂的动作
1,盖手
2,撩手
3,推掌(立掌)
4,摊手
5,盘腕(外上,内下)
6,分手
7,穿手
8,双晃手
9,小五花
10,云手
11,大刀花
12,摇臂
三,步位与步法
(一)步位
1,正步
2,小八字步
3,大八字步
4,丁字步
5,虚丁步(前点步)
6,虚步
7,踏步
8,大拽步
9,弓(箭)步-(1)正弓步(2)横弓步
10,扑步
(二)步法
1,圆场步
2,蹍步
(1)单蹍步
(2)双蹍步
3,花梆步(男,女)
4,磋步
5,垫步
6,跺泥(男)
7,跑跳步
四,蹲的动作
(一)正步蹲(半蹲,全蹲)
(二)小八字步蹲(半蹲,全蹲)
(三)大八字步蹲(半蹲,全蹲)
(四)踏步蹲
五,腿的动作
(一)吸腿
1,前吸
2,旁吸腿
(二)端腿
(三)拽腿
(四)跨腿
(五)片腿
(六)撩弹腿
1,前撩弹腿
2,旁撩弹腿
(七)大踢腿
1,前踢腿
2,踢十字腿
3,踢旁腿
4,踢片腿
5,踢盖腿
6,踢后腿
7,踢紫金冠(女)
8,跳叉
六,腰的动作
(一)耗腰
(二)前腰
(三)后腰
(四)旁腰
(五)单腿重心下腰
(六)单腿跪下腰
(七)小涮腰
(八)涮腰
(九)姿态斜腰
(十)大拽步旁腰
(十一)风火轮
(十二)卧鱼(坐盘)
七,舞姿
(一)立身射雁
(二)大射雁
(三)斜探海
(四)探海(后腿)
(五)拧身探海
(六)掀身探海(女)
(七)踹燕(前腿)
(八)旁腿躺身
(九)金鸡独立
(十)老鹰展翅
(十一)环动
(十二)紫金冠(女)
八,旋转
(一)平转
(二)跨转
(三)反跨转
(四)上步拽转
(五)踏步拽转
(六)后腿侧身转
(七)后腿侧身跳转
(八)斜探海转
(九)旁吸腿转(男)
(十)探海转
(十一)点步转
九,翻身
(一)踏步翻身
(二)上步翻身
(三)点步翻身
(四)吸腿翻身
(五)悠后腿翻身
(六)反跨腿翻身
(七)串翻身
(八)刺翻身
(九)探海翻身
十,跳跃
(一)跳跃动作
1,吸腿跳
2,大射雁跳(单起单落)
3,射雁跳(双起单落)
4,射雁跳(不换脚单起单落)
5,盘腿跳(女)
6,斜探海跳
7,劈腿跳
8,劈腿射雁跳
9,单腿变身射雁跳
10,单腿变身跳
11,单腿变身跳卧鱼
12,剪式变身跳
13,雁式跳(双起双落)
14,雁式跳(单起单落-向前)
15,单腿变身雁式跳
16,撕腿跳(摆腿跳)
17,撩腿越(女)
18,倒踢紫金冠(女)
19,跳卧鱼(双起双落-女)
20,跳跃的辅助动作
(1)上步(切步)
(2)错步(追步)
常用毯子功技巧
一,靠墙倒立
二,扶地下后腰
三,前软翻
四,后软翻
五,前滚翻
六,后滚翻
七,侧翻(虎跳)
八,侧空翻(蛮子)
九,硬脚柱(乌龙脚柱一,男)
十,软脚柱(乌龙脚柱二,男女)
十一,后手翻(冒小翻)
十二,鱼跃前滚翻(高毛)
十三,前手翻(加冠)
十四,头手翻(按头)
十五,叠筋(屈身起,地蹦)
十六,旋子
十七,扑虎
十八,抡背
十九,扫堂腿
(9)端腿转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风火轮是以"立圆"为主,这个动作以腰部为运动轴,是腰部的综合性训练,对重心及身体的协调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也是短句和舞蹈中重要的连接动作。在做的时候保持身前一个圆身后一个圆,双臂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两个圆线运动,风火轮又称"八字圆"。
风火轮是一个风格性,训练性很强的一个动作,是身体多元素的训练,它幅度大,发力猛,速度快的节奏特点,动作中干净敏捷快而不拖泥带水,是舞蹈和组合中的重要连接动作。主要表现出了风风火火的势头。
动作当中以腰划大圆,头划小圆带动双臂,双臂成立圆走向。俗话说就是"抡膀子"抡出风风火火势头。
风火轮的节奏可慢,可快,快速的在运用中强调两个旁边的大幅度,更加突出节奏有风啸啸,火腾腾,轮滚滚之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