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分斋教学制度的教学方法

分斋教学制度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20 11:43:25

㈠ 苏湖教法或分斋教学法的含义。

“苏湖教学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这种教法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歌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明体达用“。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属于”明体“之学;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属于”达用“之学,在治事斋中,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创立了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以及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范仲淹当政兴学时,曾取其法,“着书令于太学”。此谓“苏湖教法”。

㈡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分科教学为什么不是南朝的总明观而是宋代的苏湖教法

我刚刚也有这个疑问,所以仔细阅读了一遍教材孙培青老师主编的《中国教育史》。我从两个层面理解。
一、书里介绍“总明观”是一个集藏书、教学、研究为一体的机构,它是机构,不是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分科教学的制度还是始于北宋时范仲淹在庆历兴学中提出的“苏湖教学法”也叫“分斋教学法”。从“法”“制度”来理解,一个机构不能称之为制度,所以总明观不是第一个分科教学制度。
二、“分科教学法”的“科”首先应该理解为是拥有同等地位的科目,有同等地位的科目才能理解为“分科”
书中对此评价的原文为:“在中国教育史上,虽然有孔子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教人,魏晋南北朝时,有宋朝设计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个学馆的记载,但就分科的具体内容来说,均囿于文科;隋唐时期,设立了算学、书学、律学等专科学校,这是一大进步,但这些学校的地位比儒学低得多,规模也小的多。直到胡瑗创立分斋教学制度,才在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照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
从以上原文来看,以前的都不能称之为分科教学,因为都是以儒学为主,其它的科目与儒学不具有平等性,不平等也就不存在分科的说法。就好比我们以前的文理分科,文理科目是平等地位,所以存在“分科”“选课”,而有些学校会附带足球等其他特色课程,这显然不是一个级别,不能把特色课程和我们的传统文理科看成是“分科教学”。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㈢ 何为“苏湖教法”

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洲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这种教法改变当时重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范仲淹当政兴学时,曾取其法,“着书令于太学”。此谓“苏湖教法”。

㈣ 苏湖叫法推广于哪个朝代

应该是苏湖教法,推广于北宋。

“苏湖教学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993-1059年))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范仲淹在庆历兴学时曾将苏湖教法引入过太学。

这种教法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歌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明体达用”。

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属于“明体”之学;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属于“达用”之学,在治事斋中,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创立了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以及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范仲淹当政主持“庆历兴学”时,曾取其法,“着书令于太学”。此谓“苏湖教法”。

“苏湖教法”的意义:

1、在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照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

2、治民、治兵等实用学科正式纳入官学教学体系之中,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同等的地位;

3、开创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

分斋教学制度产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四方之士,云集受业”,纷纷到胡瑗主持的湖州州学来求学。甚至京师太学,也“取胡瑗法以为法”,开创了我国分科教学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㈤ 升斋等第法是苏湖教学法吗

升斋等第法不是苏湖教学法。

升斋等第法,元代国子学教学管理方法之一。把国子学分为下、中、上等级六个斋舍,东西相对,学生按程度分别进入各个斋舍学习不同内容,依据其学业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的方法。学生由下斋升入中斋时开始实行“积分法”。

其方法是根据学生月考成绩,优等者加一分,中等者加半分,下等者不加分,年终积至八分以上则升上一等级,不能升级者来年积分为零。



苏湖教学法意义:

“苏湖教学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率先开创的一种新的教法。“苏湖教法”的意义:

1、在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照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

2、治民、治兵等实用学科正式纳入官学教学体系之中,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同等的地位。

3、开创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

㈥ 中国古代大学是怎样上课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们今天的大学就是一种学历,可是在 古代也有大学这个大学,和今天的概念一样吗?古代的大学是怎么上课的呢?现在就来谈谈:

总结: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大学不仅门槛高,就读还是比较困难的,相当于今天这个制度也还是算先进的,在古代能读书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在大学学习的机会,努力学到知识。

㈦ 苏湖教法推广于哪一朝代

北宋。

苏湖教学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

胡瑗(993年—1059年),字翼之,泰州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北宋时期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生于淮南东路泰州如皋县宁海乡胡家庄,后迁居如城严家湾。因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和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

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讲求“明体达用”,开宋代理学之先声。先后主持苏、湖两州州学,所创“经义”、“治事”两斋,为高等学校分系分科的开端。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

改革教育

胡瑗为了贯彻“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创立了分斋教学的制度。他设立经义和治事二斋,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志向施教。

经义主要学习六经;治事又分为治民、讲武、堰水(水利)和历算等科。凡人治事斋的学生每人选一个主科,同时加选一个副科。另外还附设小学。这种大胆尝试,即使学生能领悟圣人经典义理,又能学到实际应用的本领,胜任行政、军事、水利等专门性工作。

实践证明,这种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非常有效和成功的,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才。如长于经义之学的孙觉、朱临、倪天隐等,长于政事的范纯仁(范仲淹之子)、钱公辅等,长于文艺的钱藻、腾元发等,长于军事的苗授、卢秉等,还有长于水利的刘彝等人。

㈧ 分斋教学制度是北宋着名教育家谁发明者

论我国古代分斋教学制度西南师范大学别必亮分斋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学形式,由北宋教育家胡援(公元993—1059年)
别必亮:《论我国古代分斋教学制度》,《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以上资料来源杭州图书馆,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㈨ 制度创举各自内容和目的是什么三舍法和分斋教学法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使用科目之一,即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三舍法”,是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

㈩ 我国最早的分科课程可以追溯到

我国最早的分科课程可以追溯到北宋。
北宋着名教育学家胡安定(993—1059),又名胡瑗,字翼之,他在中国最早提出文理分科教学理念,比西方早800年。胡安定为了贯彻“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创立了分斋教学的制度。他设立经义和治事二斋,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志向施教。
实践证明,这种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非常有效和成功的,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才。如长于经义之学的孙觉、朱临、倪天隐等,长于政事的范纯仁(范仲淹之子)、钱公辅等,长于文艺的钱藻、腾元发等,长于军事的苗授、卢秉等,还有长于水利的刘彝等人。

阅读全文

与分斋教学制度的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儿童痣治疗方法 浏览:485
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教学 浏览:397
fema安全分析方法 浏览:304
孩子快速入睡的方法 浏览:796
搜派风水机使用方法 浏览:693
猪肉价格下跌的解决方法 浏览:934
泉州学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 浏览:962
神经源性膀胱工伤治疗方法 浏览:965
如何选择设计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浏览:15
电缆线接线方法视频 浏览:777
湖南烟熏肉食用方法 浏览:313
钓具的连接方法 浏览:135
细胞增生的治疗方法 浏览:834
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浏览:168
舒适进入安装方法 浏览:226
用什么方法粘胶最快 浏览:609
无线加湿器的安装步骤及使用方法 浏览:803
欧莱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浏览:819
win8怎么设置锁屏图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41
烂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简单 浏览: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