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制作膏药的方法步骤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1. 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
3. 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
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 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5. 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
无铅无丹膏药的渗透主要靠膏药的促进渗透剂如麝香、冰片、氮酮等,无铅无丹膏制作方便,环境卫生,较易为患者接受
B. 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
膏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下面就跟随我具体了解下传统膏药的制作要点吧!
传统膏药的制作 方法
一、歌诀及注意事项
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熬膏药应掌握的技术要领:
1。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
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
3。祖曰: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二、详细步骤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1.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
3.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
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5.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
无铅无丹膏药的渗透主要靠膏药的促进渗透剂如麝香、冰片、氮酮等,无铅无丹膏制作方便,环境卫生,较易为患者接受。
检查法
取供试品5张,分别称定出总重量。剪取单位面积(cm<2>)的裱背称定,折算出裱背重量。膏药总重量减去裱背重量即为药膏重量,与标示重量相比较不得超出上表规定。
膏药的常见种类
黑膏药
在贴膏药之前,用热毛巾将疼痛处洗净、擦干,再将药贴贴于疼痛部位和相关穴位,抚平按实即可。天气寒冷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使膏体迅速软化,增加治疗效果。图示黑膏药贴敷之前则无需加热直接贴敷,用手拍打膏药粘贴处,使膏药与皮肤粘贴牢靠,增加治疗效果。
膏药章
膏药,特别是膏药章。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据《章氏家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在大学士张居正的辅佐下,任贤有道,广纳贤才,在政治上,经济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得当时的政府面貌焕然一新,尤其在求医问药方面,更是悉数搜集民间偏方、验方。正因如此,万历6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历29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这些时代巨着得以一一诞生,万历10年,章氏膏药也被纳入皇宫,册封为"宫廷圣方",从此"膏药章"随之名声鹊起。
"膏药章",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历经沧桑岁月,"膏药章"后世传人采用祖传秘方和独有的"古今立体穴位疗法",为无数病人祛除病痛,是专治颈、肩、腰、腿病的百年老字号膏药。
狗皮膏
狗皮膏药的由来,据说还有一个和李铁拐有关的 传说 呢。过去民间特别是医药行把李铁拐作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祖师爷。卖狗皮膏药这一行业敬的药仙就是铁拐李。李铁拐在民间影响很大,但主要是与其他七仙作为一个群体--八仙出现的。大概是因为他身背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
传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乐善好施,不管贫富,只要生了疮。就给人治,名声不错。一天,王掌柜带了一些膏药去赶庙会,半路碰上了一个瘸腿乞丐,浑身破烂。直冒臭气。乞丐见了王掌柜,伸开瘸腿,腿上长了个小疔疮,请王掌柜给治治。王掌柜一看,取出一帖膏药贴在小疮上,说道:"明天准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瘸腿乞丐,忙问:"好了吗?"乞丐说"不好,疼得更厉害了。"王掌柜揭开膏药一看,果然疮更大了,就说:"我给你换一帖药力大的,再不好,你到我家找我。"于是给乞丐又换了一帖。
到了第三天,一大早王掌柜要出门,刚迈出大门,就见那个瘸腿乞丐在门边等着呢;没等王掌柜开口,瘸子就大骂起来;"你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药--净是假货!"王掌柜揭开一看,不得了,腿疮变的碗口大了。王掌拒挺过意不去,
狗皮膏药的由来
说 "我再给你配帖好膏药。"说着扶起乞丐走进家去。刚一进院,一条大黄狗扑了过来,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柜一看急抄起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将狗打死。乞丐笑了:"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柜跑到后院,找出几味名贵药材,给乞丐配好了一帖膏药。过来一看,乞丐正吃着烤狗肉,旁边摊着几块狗皮。乞丐接过配好的药,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块的狗皮,也捂到了上面。功夫不大,乞丐把狗皮膏一揭,碗口大脓疮不见了,真是神奇。王掌柜接过狗皮膏,感慨万分,"这时瘸腿乞丐忽然不见了,他这才明白是拐仙--铁拐李前来传授仙方。
膏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2.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3.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
4.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
5.过敏不能贴 如果贴上膏药后,10分钟左右感到被贴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时,要赶紧揭掉。这说明患者对膏药过敏。过敏体质者,通常不宜贴膏药,因为他们的皮肤很容易出疹子,贴上后不仅不利于药物吸收,反而会带来皮肤问题。
C. 膏贴怎么贴效果会更好
1.贴膏药一定要对准位置:一般来讲,对于机体表面某个部位的伤痛,人们往往比较容易碰得到摸得着,因此膏药所贴的位置也比较容易掌握。然而,对于那些不在机体表面的疼痛,人们就不太容易掌握粘贴膏药的位置了,有些人贴膏药时,常常是“估计”着贴,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膏药所贴敷的位置不准,结果影响膏药的治病效果。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贴膏药前必须摸准疼痛点,然后将膏药的中心对准最痛处贴上。
2.贴膏药的方法必须得当:在想象中,贴膏药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膏药粘贴不牢或皱褶太多都会影响疗效。因此,贴膏药时应先将膏药与橡胶衬垫分开一部分,将这部分先粘贴于最痛处的附近,然后再顺着痛点方向边粘边将剩余的衬垫撕去,这样既可准确地将膏药中央贴于最痛点,并且还可使膏药粘贴得平整无褶。在冬季,由于气温比较低,膏药的粘性往往会降低,附着性较差,不容易贴得牢,这是,应该用微火烘烤膏药后再粘贴,或者粘贴好了以后,再用热水袋敷一下。但需要注意的是,加热的温度不能过高,因为膏药中大部分都含有麝香、冰片、樟脑等香窜之品,在高温下容易挥发而实效。此外,膏药粘贴不牢的另一个原因是,粘贴的部位不清洁或者毛发过多,因此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试干,然后再贴膏药。如果汗毛较多者,最好剃净汗毛,这样不仅能使膏药粘贴牢固,而且还可避免撕揭时带起汗毛而引起疼痛。
3.必须把握贴膏药的时机:由于膏药不仅具有止痛效果好,而且还有活血化瘀等良好作用,因此,很多人发生急性扭伤肿痛时,便马上贴膏药以消肿止痛,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止痛膏药中大部分含有活血成分的物质,而活血的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大量液体,这样反而会使肿胀更加严重,并还会加重局部的疼痛感。所以,发生急性扭伤时,岿须把握好贴膏药的时机,应在受伤24小时后再贴膏药。
4.掌握揭除膏药的时间:贴上膏药后,不知道该何时揭除或更换,将一张膏药贴上两三天,甚至直到其主动脱落,这是一种并不科学的用药方法。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在贴膏药8~12小时后,便可以将其撕掉,因为在这段时间里,皮肤已经将膏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吸收完了,倘若延时不将其撕掉,不仅没有任何治疗意义,反而会加重皮肤的负担,妨碍毛孔的通透性,阻碍汗毛排除,甚至会出现局部皮炎等不良反应。
D. 怎么样做膏药
什么意思——商品?自用?
举个例子给你参考:市面有卖的‘狗皮膏’
狗皮膏
药物组成
厚朴5钱,阿魏1两6钱,赤芍1两,椿皮1两,木瓜1两,当归1两,白芷1两,松节1两,苏木1两,生地1两,官桂1两,玄参1两,香油5斤,樟脑2斤半。
轧面药料:鹿角5钱,丁香5钱,肉桂5钱,乳香1两,没药1两,羌活1两,独活1两,荜茇3钱,良姜3钱,大黄1两。
主治
风寒麻木,腰腿疼痛,闪腰岔气,跌打损伤。
禁忌
孕妇勿贴。
制备方法
熬膏药时,每锅放香油5斤;油热时先炸料,炸至焦枯,用细铁丝筛子过净滓;去滓再熬炼,用铁勺撩油,勿擦锅底,以防油着;熬至油滴水成珠,每锅用章丹2斤半,在火上进行下丹,候红烟转浓为白烟,取下锅来,用棍搅,烟出净为止;摊膏药时,将膏药化开油,晾温后,再兑药面7两1钱、潮脑1两、冰片5钱,搅匀再行摊贴。规格分5种:大张净油1两5钱,二号1两2钱,三号1两,四号8钱,五号5钱。
用法用量
用时微火化开,贴患处。
E. 膏药怎么贴最好了
首先弄清贴的膏药治疗什么病,确认好穴位。洗净穴位位置的皮肤。最好用干的温毛巾为局部加热。同时也将膏药加热。然后将膏药平敷于穴位上,再用手捂在上面,等到穴位有感觉后,就可以了。记住膏药帖如果感到皮肤痒了,就要将膏药退下来。膏药贴敷不能超过二十四小时。
F. 肩周炎反反复复,贴膏药只能治标不治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最多的关节,其周围的软组织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摩擦、挤压,到中老年时已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劳损和退行性变化,在感受外邪风寒时,就容易引起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胳膊不能抬举,伸展疼痛,穿衣、梳头、提裤等日常活动受限。病情严重 者,稍活动或肩部被触碰时就疼痛难忍,夜间也因疼痛而无法安眠,病人非常痛苦。
只要治疗得当,短期内可痊愈。用醋酸强地松龙、利多卡因封闭、理疗,配合功能锻炼,疗效显着。而功能锻炼可促进病情好转和康复。盛夏酷暑,预防肩周炎的关键是不要贪凉。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电风扇长时间吹拂肩部;使用空调器时,避免风口吹肩部及躯体。②不在有过堂风处久坐或睡眠;不要在敞开的窗户旁睡眠;不要在室外露宿。③睡眠时盖好毛巾被或被单,不要裸露肩部。
G. 膏药要怎么贴才好清洗 膏药的使用方法
平常有很多人喜欢贴膏药,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一旦感觉哪里不舒服了,总是用贴膏药来缓解疼痛,但是使用药膏也要讲究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方法1:用取下的膏药反复沾取皮肤上残留的膏药,很快就可以清除药印,这种方法最简单而且好用。
方法2:先使用硬一些的纸把身上多余的膏药粘下来,然后,把留在皮肤上的膏药贴用药棉蘸正红花油擦拭,然后再用清水清洗。这样基本上可以完全清洗干净。步骤阅读
方法3:用家中炒菜用的植物油涂抹在残留膏药上,然后用清水清洗。这样也可以清除,但效果比较慢。
方法4:用揭下的膏药油面或透明胶带反复粘贴遗留在皮肤上的膏药痕迹,也可清除。
方法5:用松节油清除最快,最理想。具体做法是将膏药揭下后,用药用棉签沾取松节油擦拭,然后用清水清洗。
总体来说,就是让药膏充分吸收油脂后就很易去除了。
至于沾到衣服上,最一般的方法是用温水泡好衣服后,多抹点肥皂再慢慢搓。这种只适用于沾有微量膏药的衣服,如果量大的话就要用下面的方法:
1.用酒精加几滴水,放在沾有膏药渍的地方搓揉,待膏药去净,再用清水漂洗或用焙过的白矶末揉,再用水洗亦可。
2.用三氯钾烷洗,再用洗涤刘液洗,最后用清水洗净。
3.用食用碱撒在污处,加些温水,揉搓几次,即可除去。若将碱面置铁勺内加热后撒至污处,再加温水揉洗去污更快。
先在红肿痛部位,用75%酒精消毒,或用生姜片擦拭;如有伤口,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后试干,再将折合的膏药摊开,放在小火上烘软,有时因病情需要,在烘软的膏药上均匀撒上一些药粉,再反复折合,摊开膏药,使药粉混入其间,以便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
如出现患部发痒时,需在膏药外面按摩,如果不见效,可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棉球涂擦发痒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如出现患处脓液时,可在膏药表面加些纱布,或在膏药被纸中夹剪一小孔,使孔与伤口对应贴敷,以便排脓。对已糜烂,疼痛不止,或出现水泡者,可贴拔毒膏治疗,或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消毒,再涂红药水,用纱布包扎。
贴橡皮膏药,如伤湿止痛膏、消炎止痛膏等时,应先将患处用酒精棉球擦净,撕去膏药上的薄膜进行贴敷。但如皮肤发生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贴用。
膏药中常含有芳香走窜的成分,因此孕妇要慎用,尤其忌在脐、腰、腹部贴用;皮肤过敏者也不宜贴用。在贴膏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不用的膏药可贮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虫蛀。
禁忌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
膏药在秋季使用有讲究 ,因为气温不比夏天,在贴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准备贴膏药的地方擦净、拭干。注意是热毛巾,因为这样才有利于患处的毛细血管开放,可以让药物更好地透过皮肤和皮下脂肪吸收。随着天气渐凉,膏药膏体部分会变硬,不易在皮肤上贴牢,就需要将它用催风机或者热水袋加热后再贴。
冬季如何贴冬季,在贴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准备贴膏药的地方擦净、拭干。因为这样有利于患处的毛细血管开放,可以让药物更好地透过皮肤和皮下脂肪吸收。随着天气日渐寒冷,膏药的基质变硬,不容易在皮肤上贴牢,就需要将它用热水袋敷一下再贴,主要加热方法有以下几种供大家参考:
1.揭去护膜,用电吹风机加热;
2.贴敷上之后用热水袋加热;
3.不揭护膜,用文火加热,软化后抚平揭下护膜纸;
4.不揭护膜,做饭的时候放在锅盖上熏软后再揭下护膜纸。
备注:加热程度以软化为标准,自己可以灵活掌握。不能太热,以免膏药溢出烫伤皮肤。
第3、4种方法软化后揭护膜纸时注意要把膏药抚平,也可以稍凉一下再揭,这样才容易使膏药和护膜分离。
正确揭膏药的方法,膏药怎么容易揭掉而且不疼1.避开毛发。尽量避开毛发较多的地方,或者将患处的毛发剪掉。
2.热敷。贴膏药前,最好先用热毛巾将患处的皮肤擦净,拭干后再贴。
3.揭膏药时抹点油。揭膏药时,可以一边揭一边涂一些爽身粉或婴儿油。如果没有这些,用点橄榄油等植物油也可以。
4.揭下膏药后,用温水冲洗。这样可以缓解其对皮肤的刺激。
H. 膏药怎么贴
当身体出现疼痛时,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身上贴膏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膏药适合贴多久。平时贴膏药两三天,以为膏药可以达到持久的效果,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那么多久换一次膏药,让我们了解一下。
一.每天换一次膏药
一般来说,膏药一天换一次,甚至半天换一次,具体要看说明书上的效果持续时间长短。对于破裂的伤口,换药间隔应缩短,最好是5-6小时。在两次涂抹之间,还应适度清洁患处,去除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污垢,然后让皮肤休息1至2小时。因为皮肤需要呼吸,汗腺和皮脂腺需要排出体外,长期贴膏药会造成局部高温高湿,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会刺激局部皮肤,引起不适等瘙痒。
二.长期贴膏药的影响
膏药贴3天,或者两次贴片之间没有清洗干净,膏药中的成分可能会通过汗孔深入皮肤,诱发过敏,引起接触性皮炎,俗称“膏药风” .出现与膏药形状相同、边界清晰的红斑,伴有剧烈瘙痒、严重的水疱甚至大疱,非常痛苦。如果迟迟不撕掉,会增加皮肤的负担,阻碍毛孔的通透性,阻碍汗液的排出,甚至引起局部皮炎。首先尽量不要弄破水泡。用无菌纱布包好,让水泡自行消失。就算要破水泡,也可以去医院。也可以用家里的缝纫针把针尖在火上烧红。稍稍冷却后,将其从水泡底部折断。水泡出水后,水泡不要动皮肤,用无菌纱布敷上,等待其自行愈合。
三、膏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先用80%酒精消毒红肿痛处,或用姜片擦拭;如果有伤口,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脓血并尽量擦干,然后将折叠好的膏药摊开,放在小火上。上烤软,有时因病情原因,将一些粉末均匀撒在烤膏上,将膏药反复折叠,将膏药摊开,使粉末混入,才能达到效果更快更好。
膏药往往含有芳香成分,所以孕妇要小心,尤其避免贴在肚脐、腰腹部,皮肤过敏者不宜使用。膏药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生冷食物,未用完的膏药可存放于阴凉干燥处,以防夏季融化或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