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孩发烧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孩子出现发热时的处理方法要根据孩子的一般情况以及发热程度来应用。
如果孩子处于低热状态下一般情况良好,可以单纯给予物理降温,也就是用温水连续擦拭颈部、额头、腋下等血管丰富的部位,物理降温的同时注意局部保暖,注意少量多次饮水,勤测体温。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需要口服布洛芬等退热药物,并辅以物理降温来退热治疗。不管孩子处于高热或者低热状态下都要注意孩子的精神状况,如果孩子精神差、体温不容易降到正常,需要到医院就诊,必要时完善血常规的检测,然后给予相应的治疗,不要延误病情。
‘贰’ 小孩病毒感冒发烧吃中药管用吗
管用的,病毒性感冒是由于人体感染了病毒后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常出现了发烧、鼻塞、流涕、咳嗽、痰多、乏力、嗜睡等症状。
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可以用些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知母、黄芩、薄荷等治疗,有一定效果的。
‘叁’ 宝宝发烧的中医退烧方法
很多妈妈在宝宝 发烧 的时候不知所措,总是过度地紧张不安。用 中医 的方法是怎么样才能将宝宝的体温降下来的。现在,我来告诉你宝宝发烧的中医退烧方法。
宝宝发烧的中医退烧方法
退烧药方一
白萝卜,香菜根,生姜
是在小孩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 白萝卜2-3片 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待温度适中给小孩喝,小孩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
退烧药方二
杏仁: 10克 桃仁:10克 栀仁:10克 枣仁:10克
将上面四味药研碎,切记一定要磨碎成粉末状!(一般药店都能提供研磨)。
取适量,用鸭蛋清(没有鸭蛋也可用鸡蛋)调成稀泥状(不能太干),放在干净的纱布或其他干净布上,将药对准宝宝脚掌心,布最好长一点,可以在孩子脚上緾绕几圈用带子绑住(就象医院的一般敷药方法),我一般还会在敷好的药外面再给他套上一双袜子,以免因为不舒服被孩子踢掉。
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隔1-2个小时打开看看,如药干了,再换上新药,一般敷一到两次就基本能控制住高热,而且不反弹,无任何毒副作用。热退,敷药的脚底会出现黑色的药痕,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发烧中医 穴位 按摩 退烧方法1、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 癫痫 、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刮痧 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宝宝发烧 物理 降温法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 咳嗽 ,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2、低温室法
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oc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3、退热贴
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的额头贴上一贴,宝宝的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4、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 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5、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6、热水 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 血液 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7、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 化学 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8、冰枕
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肆’ 小儿发热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小儿发热怎么办呢?诱发小儿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如感冒、打预防针、炎症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小儿发热。小儿发热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需要根据病情做相对治疗,一起了解一下吧!
小儿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
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
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我们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
小儿发热的原因
1.感冒
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但若照顾不当,并发中耳炎、脑炎、脑膜炎等,就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2.耳鼻喉发炎
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症状多变,常见的有发烧、咳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该疾病容易并发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岁前后的宝宝最容易得。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起红疹(此时烧会退去),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其他并发症,家长不必担心。
4.打预防针
因施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后。若有身体不适或感冒则不适合带宝宝去打疫苗,以免症状混淆。
72小时内是注射预防针发烧的观察期,超过就不是因为疫苗而引起的发烧了,家长要另外做判断。
5.败血症
它是一种细菌侵蚀到血液中的疾病。通常是近亲联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剂量类固醇的结果。有败血症的患者会有1/3几率合并脑膜炎,所以危险性排第二。
6.尿道感染
1岁以下男女宝宝是好发年龄。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宝宝则是膀胱输尿管回流所致。除了容易发烧至38.5℃以上外,外观不易察觉。因属细菌感染,所以就医通常给予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大约需要2周才可痊愈。可能的合并症是肾功能受损和肾化脓。
7.脑炎、脑膜炎
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尽快就医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脊髓。(由专业人士进行,是安全的医疗行为,家长不必担心。)
脑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给予降脑压以及抗病毒的药物。脑膜炎住院的患者则需要以抗生素来治疗,约需要2~3周才能痊愈。因为会有侵害性的合并症,如听力、视力变差;智能不足;神经功能障碍(脑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险性排第一。
8.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
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烧通常是短暂而无危险,但确是许多家长容易疏忽的。
只要宝宝活动力和精神状况均佳,食欲也不错,宝宝身体有发热现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现况,通常就不会再有过热的问题了。
9.肠胃炎合并脱水
分为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呕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烧38.5℃以上(会合并脱水)。此病一定要就医住院,需给予注射添加电解质的点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别隔离。状况轻微的3天可以痊愈,但通常7~14天才好。
10.川崎症
1岁~1岁半的宝宝是该病的危险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详。症状颇多,例如持续多日高烧39℃~40℃以上;眼红;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脚四肢肿;颈部淋巴肿;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会红肿等。
一定要住院治疗,医师会先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检查冠状动脉有无扩大),然后给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通常需要10~14天才有可能痊愈。愈后,四肢和肛门口周围会有脱皮的现象产生。
小儿发热的治疗方法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2.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
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
(3)针灸降温法
3.对症治疗
(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4.针对病因治疗方法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小儿外感风热症候
发热有汗、鼻涕浊黄、咳嗽稠浓、口干微渴、咽痛红肿、舌质红、苔黄腻、浮数脉象。中医在诊治这类病症,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或桑菊饮。发烧重者加黄芩,肿咽喉加元参、浙贝;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等。
2)小儿外感风寒的症候
发烧恶寒、无汗、打喷嚏、多流鼻涕、鼻塞、咳嗽、痰清白、口不甚渴、脉浮紧、舌质稍红、苔薄白等。针对这类的病症,常用的方药是荆防败毒散。如果属盛热者,可添加黄芩;体虚者则可酌量添加党参、白术。
3)小儿外感湿热症候
呈现身热较轻,但身重,口渴不欲饮,神疲力倦,腹脘胀满,不欲饮食,大便秘结,小便少,舌质淡红,苔腻,脉涩。对于这类病症,中医的疗方是以清热去湿,芳香化浊为主。代表方是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气散。病情较严重的,可加添黄芩、滑石,湿邪较重的,可加薏米。
4)小儿外感暑热症候
壮热心烦、口渴欲饮,头昏重,烦躁难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赤唇红,舌质红,脉洪大而数。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发现孩子发烧后,首先要找出病原,根据病原做相对的治疗,这样才能快速治疗,并去除病根。发现宝宝低烧的时候,要做一些物理降温。
‘伍’ 中医如何应对小儿发烧
我常给孩子用白云山的清开灵,加板蓝根颗粒。具体的还要辩证,不六经辨证也要辨寒热,病毒性感染一般是属热,风寒属寒,但小孩稚阳稚阴体质,病症变化非常快,由寒转热,瞬息之间。我曾给孩子一日之间换了三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药,使孩子一日即安,内心甚慰。告诉您这些,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陆’ 中医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方法
病毒性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发烧的现象,那么,病毒性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医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医方法
1、拔火罐法
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病毒性感冒。
2、刺络拔罐法
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病毒性感冒。
3、耳针法
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
4、敷贴疗法
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病毒性感冒。
5、外治法
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病毒性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6、饮食疗法
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人茶杯内,冲人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病毒性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病毒性感冒的有效防治
1、多喝水
孩子得了病毒性感冒,容易出现发热、呼吸加快、咳嗽、气管中分泌物增多等现象,这些都会使得体液丢失,从而导致孩子缺水。所以家长应该注意多让孩子喝水,防止脱水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利于痰液咳出。
2、多吃蔬果
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强抵抗力。孩子患病毒性感冒时,体内维生素的消耗增加,血中维生素的含量降低,所以家长要注意在孩子的饮食中多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深绿色、橙绿色的蔬菜和水果,以增加孩子的抗病能力。
3、正确用药
孩子生病,一般还是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若自行给孩子用药,最好选择一些副作用少、口碑好的药物。病毒性感冒可选择双黄连口服液、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等,若孩子伴有发烧,要注意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则要服用退烧药。
4、多休息
充分的休息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所以家长要保证宝宝有足够卧床休息的时间,感冒期间不要让宝宝剧烈运动。即使处在恢复期,症状减轻了,也应该适当限制宝宝的活动。
5、室内通风
室内要注意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方面有助于孩子康复,另一方面也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若使用空调时室温不要太低,一般维持在26度左右即可。
病毒性感冒发作的因素
一、因寒而起。
即平时大家所说的冻病毒性感冒了。这是最常见的一类,也是在人们印象当中最深的一类。轻症称为伤风;重症即为伤寒。
二、风热而起。
即平时所谓的热伤风。这类病毒性感冒在临床上见症也不少。大多是由周围的环境过热及空气流通不畅所致。轻症即可宜辛凉解表;可用银翘散治疗,重症仍亦辛凉解表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此是前人迄今之辩证施治的法则,似乎存在着不能简化之难。
三、疲劳过度也可以成为病毒性感冒的诱因。
有时候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病毒性感冒症状。既没有冻着,也没热着,可是却全身酸痛,还伴有鼻塞、流鼻涕、微热等,自己感到很纳闷。其实长期的紧张疲劳,也可使你的免疫功能下降。这时体内已有的病毒便大量繁殖,这就成了病毒性感冒。那么劳累造成的病毒性感冒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好好休息。使生活规律化,大量饮水,合理膳食。
猜你喜欢:
1. 病毒感冒初期怎么治疗
2. 病毒感冒吃什么药好
3. 病毒性感冒吃什么药
4. 病毒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5. 什么是病毒感冒的意思概念
‘柒’ 小孩老是病毒性感冒发烧怎么办
中医有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若孩子正气足,也就是免疫力高,就不容易生病。 小孩老是病毒性感冒发烧,证明小孩免疫力偏低,经常受到邪气(也就是细菌、病毒等)的侵袭。 改善的方法有: 一、平时让孩子适当适量多喝热水,排除体内毒素; 二、适当多喝大米稀粥,既能调理脾胃,顾护中气,又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应注意的事项有: 一、小孩感冒后,一定不要滥用抗生素,这样会给孩子身体抵抗力造成严重损害,感冒反复发作不容易治愈; 二、治疗小孩感冒发烧,尽量正确合理选择中成药,特别是儿童专属中成药,效果还是很理想的。 【以上见解,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捌’ 小儿病毒感染发烧怎么办
小儿病毒感染发烧怎么办
小儿病毒感染发烧怎么办,小孩子的体质比较弱,免疫力也相较大人来说比较底下,十分容易因为换季时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小儿感染上病毒,引起小儿发烧等现象。那么小儿病毒感染之后怎么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病原大多数是病毒,如人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还是支气管炎、肺炎的病原。目前尚未控制流行的某些小儿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脑炎等,其病原也都是病毒;此外,还有病毒性肠炎、病毒性皮肤黏膜感染等。这些疾病在治疗中往往都需要用抗病毒药物。那么哪些药物适合小儿常用呢?
(1)病毒唑(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为广谱抗病毒药。是一种单磷酸嘌呤核苷酶抑制剂,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性肺炎、肠炎 等疾病。用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5毫克,分3次口服;亦可 用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合胞病毒 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可用病毒唑作雾化吸人治疗,咽结膜 热可用o.1%病毒唑滴眼。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贫血、疲劳、腹部痉挛等。
(2)病毒灵(吗啉双胍):属广谱抗病毒药。可预防流感、腮腺炎、水痘等。对带状疱疹、流行性结膜炎、病毒感染所致的 支气管炎有效。
(3)阿昔洛韦(无环鸟苷):为高效广谱抗病毒药。对疱疹 病毒I、Ⅱ,以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有 抑制作用。用于治疗小儿疱疹性脑炎、重症水痘等病毒感染。 口服量每千克体重3 0毫克,分3次服用。12岁以下o.25克 平方米静滴。静滴局部偶见有轻度刺激、皮肤瘙痒、脱皮等。也 可用0.1%滴眼液滴眼。
(4)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分为α、β两种。还有 重组α-2b干扰素。适用于重症水痘和病毒性肺炎、脑炎。每日 1 00万~300万单位,每日一次肌内注射或静滴。亦可用作喷 鼻。不良反应有发热、倦怠、寒战、厌食、头痛,肌痛等。
(5)聚肌胞(聚肌胞苷酸):是干扰素诱生剂。可用于病毒 性肝炎、脑炎、口炎、带状疱疹等治疗。每次1~2毫克肌内注 射,每周2次。
(6)中药莪术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对合胞病毒肺炎、脑炎、病毒性肠炎均有效。此外,双黄连、清开灵等制剂均有抗病毒作用。
宝宝之所以会出现发烧症状,就是体内某些器官在向外界传输其不能正常工作的信息,不光光是感染病毒后会发烧,好多疾病的症状都是由发烧来表现的`。所以说,孩子发烧后首先要做的是通过物理疗法给孩子降温,比如用冰块冷敷,或者是用酒精擦拭额头,总之尽量少让孩子服用退烧药,会让他们形成依赖,致使体内免疫力降低。孩子发烧后,尽量给他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多喝水,这样也有助于快速退烧。
(一)抗病毒化学制剂
⒈、核苷类药物 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
⑴模拟核苷成分掺入病毒基因组,抑制病毒的复制,除掺入病毒DNA外,也掺入细胞DNA,故对细胞有副作用;
⑵无环鸟苷和丙氧鸟苷 竞争病毒复制酶,属新一代核苷类药物,对疱疹病毒作用较强,副作用较小;
⑶阿糖腺苷 阻止DNA合成,用于HSV,VZV,CMV,HBV感染的治疗。
⑷3&'-氮唑核苷 即病毒唑,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作用,主要用于RNA病毒感染的治疗。
还有叠氮胸苷,双脱氧肌苷,拉夫嘧啶等,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核苷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⑴抑制病毒基因复制:①模拟核苷成分掺入病毒基因组;② 竞争病毒复制酶;
⑵抑制病毒基因转录:
⒉、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⒊、蛋白酶抑制剂 已研制出针对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位点的抑制剂,3TC加蛋白酶抑制剂联合治疗艾滋病,有明显疗效。
⒋、其他抗病毒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有金刚烷胺,甲酸磷霉素。
(二)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的应用
⒈、干扰素 具广谱抗病毒作用。
⒉、干扰素诱生剂 有poly I:C(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啶酸组成),甘草甜素,云芝多糖等。
⒊、中草药防治病毒感染:如黄芪,板兰根,大青叶等能抑制多种病毒。
⒋、基因治疗
⑴反义寡核苷酸 根据病毒基因组已知序列,设计能与病毒基因的某段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称为反义寡核苷酸.其介入细胞后,通过对病毒基因的某序列特异性结合,抑制病毒的复制。
⑵核酶是一种抑制病毒基因的基因治疗剂,既能与靶基因序列结合又具酶活性的一类RNA分子。
‘玖’ 病毒感染 小孩发烧 不知道怎么办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2)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5)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额头贴上一贴,宝宝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6)冰敷: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有些专家认为冰敷弊大于利,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更不能用冰敷。
2、药物治疗
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处理,宝宝的腋温超过38.2度或者因发热情绪低落有明显不适时,此时就要选用药物退烧。推荐使用儿科应用最广泛的布洛芬(如:美林)或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两者均是安全有效的退热成分,能够帮助宝宝快速退热。另外,由于婴幼儿体内水分比重大,发烧时很容易发生脱水。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宝宝多喝开水。
3、日常护理
家长应该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对孩子的食物要严格把关,餐具及玩具要经常消毒。天气转凉后,进食生冷食物要慎重,水果饭后半小时食用为宜。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发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4、饮食疗法
为减轻消化道负担,饮食应以淀粉类食物为主,如小米粥、大米粥、面糊等。腹泻停止后,可给孩子补充因腹泻损失的营养。对于体质差的孩子,采取推拿、按摩等理疗方法,也可以减轻腹泻症状,增加机体的耐受能力,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