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
(1)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①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它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更好的以“形”传“神”。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写出的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历经沧桑,已变得麻木迟钝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说通过对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②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小说《守财奴》中有几处个性化语言描写,如“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情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了!„„”“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句句话语,把一个贪欲十足的守财奴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 《少年闰土》说说文章是怎样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用土人物形象时,并分析侧面
少年闰土:
生气勃勃,少年英雄。
中年闰土:
自卑、衰老、迷信,像个木偶人
中年闰土:
——木偶人描写:苍老贫困、迟钝、麻木、愚昧
和我的关系: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本义为阻隔的墙,这里指人与人之间严重的隔膜)闰土四次称我为“老爷”,并认为先前的哥弟称呼不成规矩,这表明善良的农民不仅为饥寒的生活所苦,而且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精神麻木,由此“我”产生了震惊、同情、悲哀。语言描写中的省略号,表明中年闰土反映迟钝、麻木,无法尽情表达内心的痛苦,这与少年闰土有声有色的描绘、滔滔不绝的谈吐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年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灰黄脸色、眼红肿、手开裂,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恭敬而又含糊。身上有刻骨的木衲、呆滞、迟钝麻木。对"我"毕恭毕敬的,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
典型的在重重压迫之下的麻木精神的和为饥寒所困却只能无力的中国农民。
③ 侧面描写的作用阅读题中该怎么回答格式。
作用: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侧面描写答题格式: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拓展资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描写——侧面描写
题型一: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2、侧面描写方法:对他人的语言、动作、反应的描写;对其他次要的事物的描写;对环境的描写
3、侧面描写作用:烘托主要人物的心情;有利于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性格);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人物的描写更全面、更具体,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可节省笔墨,使得表达更精练,结构更紧凑。
④ 侧面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侧面描写的原则
1.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能喧宾夺主地过多用侧面描写。
2.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托作用的事物。
3.介入其他写作技巧,如修辞、各种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侧面描写的方法:
1.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从描写的内容看——
(1)以人衬人。
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人物。
侧面描写的着眼点:他人的语言、动作、心理……
《陌上桑》描写采桑女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分析】借描写旁观者的神态举止,衬托罗敷的美貌。
“人物语言烘托法”
就是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一特点。
有一个同学自我介绍时这样写道:
“我是一个留平头的男生,眉毛浓厚,眼睛黑亮,大大的耳朵特别引人注目。同学们都叫我‘大耳朵图图’,长辈们常笑我:‘一眼望去,就看到一对大耳朵,真像只米老鼠。’”
在这段描写中,这位学生通过描写同学、长辈对他耳朵的议论,以此来突出自己耳朵大的特点。
读了这段文字,就仿佛看见了一位长着大耳朵的机灵可爱的男孩子。
“人物行动烘托法”
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要人物。
表现一个同学的行为很滑稽
“你瞧,他话刚说完,小明笑得捂住了肚子;小亮笑得直不起腰,直接坐在了地上;还有的同学笑得抱在了一起。”
在这段描写中,描写旁边人物的动作,更能表现人物的滑稽有趣。
“人物心理烘托法”
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主要人物。
描写爸爸迷恋智能手机的形象
自从爸爸买了那台新的手机后,他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手机控’。最近几天,他经常说他肚子痛,一进厕所就大半个小时。我心里明白:爸爸这是在找借口,躲到厕所里图清静去了。假装肚子痛,一来能在里面看手机,二来还能换取我和妈妈的同情心,家务事也不用做了。真是一举多得。哎,大热天的,他也能在厕所里待那么久,真拿他没办法。”
在这段描写中,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自己对于爸爸躲在厕所玩手机的想法,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手机控”爸爸的画面。
(2)以景(物)衬人。
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或通过事物、动物的描写来进行烘托。
《在烈日和暴雨下》描写祥子——
风过去了万千,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
【分析】借描写暴雨之“暴”,衬托祥子拉车时的挣命。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分析】用秋天萧条的景色,更加烘托出远在他乡游子的秋思。
2.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从描写的角度看——
(1)正面衬托。(以对面写正面)
用同描写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表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等。
如《社戏》中的“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
(2)反面衬托。
用同描写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清人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中“群英会”时写道——
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一篇学生习作《发现一盏灯背后的故事》作为举例:
那是一盏温暖却孤独的灯,背后有一个温暖却孤独的人。
冬日放学,天已漆黑一片,我骑着车拐进小巷。不出所料,又看见一楼那橙黄的灯光,温柔地照亮我回家的路。我的心情好极了,顺手一拨,留下一路清脆的铃声。走进楼道,正哼着歌,忽然,一楼的门竟开了,里面探出一张苍老的面庞,花白的头发梳得整齐,身形瘦削,脸上满是皱纹。“不是啊。”见了我,她好似很失望,叹息般地嘟哝了一句,转身又带上门,留我一人愣在门口,不是?不是什么?不知怎么,看着她单薄的背影,心里生出一股淡淡的怅然和怜悯。
一直知道,一楼住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很少出门,也很少与人交流。儿女都住得远,从前孙子还时常来玩,如今也不来了,只留下她一个人住在这儿。
后来的一天,我忘了带钥匙,急得不行,一只手下意识地拨动车铃,“叮铃铃,叮铃铃。”忽然,一楼的门竟又一次开了,灯光从门缝中透出来,明亮而温馨。老太走了出来,原本带着希望的眼睛又一次黯淡了。我不忍心看她失落的神情,连忙冲她笑了笑。“奶奶好。”我轻声说。明明只是简单一句话,老太却好似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我,好半晌才问我:“小姑娘,怎么还不回家啊?”“忘带钥匙了,等我妈呢。”“那进来等吧,外头冷。”她招呼我,把我拉进屋。
“唉,听到这车铃声,我还当孙子来看我了咧。”他坐在沙发上,神情落寞,“那小东西现在也嫌我老,嫌我烦呢。”她絮絮叨叨的,好似要把攒了很久的话都倒了出来。“可能是学习太忙吧。”“可不是,他从小就第一名……”我静静地听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流淌着,不知怎么,就想起了我的外婆,她是否也曾因为我一点小小的成绩而骄傲喜悦,是否也曾因为我厌烦的态度而伤心难过……
我终于知道,老太太的灯光里,藏着期盼,也藏着守候,藏着一个老人最真的关爱。
可是忽然有一天,那盏灯不再亮了。也许,她终于被接去和儿女们住在一起了吧。我这样想着,压下了心中的不安。许多天以后我才知道,她已经走了,悄无声息地走了,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夜晚。
在那片普通的灯光后面,我发现的是一颗真诚而孤独的心,而在这万家灯火的背后,又有多少个相同的故事,多少个被抛弃遗忘的人呢?
多希望,多希望,在每一盏温暖却孤独的灯背后,曾经孤独的人,都获得了幸福和陪伴……
⑤ 正侧面描写怎么用跪求,急需!
如何写正侧面描写的作文
照抄是没有用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这里教你写侧面描写的
外貌描写更广,外貌描写包括了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的手法 ——肖像描写(就是外貌描写,这是别称,一样的意思)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历历 在目“、“维妙维肖“。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 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几点:
描写技巧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7)、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8)、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10)、要有顺序。
我们在描写外貌时应遵循哪些规则呢?
描写要求
一、有序。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尔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二、和谐。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
三、要研究人物性格。比如90年高考题,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第一位好动任性,看问题简单片面;第二位文静懂规矩,能全面地看问题。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外貌时就显现这些性格特征。
四、抓住关键、特征鲜明。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细节突出。(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 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六、用词准确、修辞恰当。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外貌描写要为刻画性格、塑造形象服务。以形写神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使笔下的人物和谐有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描写。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
描写的方法:
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
1、简笔勾勒特征、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借助他人眼睛;
5、相关人物对比;
6、一人几幅肖像;
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要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⑥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面结合的答题格式
动作描写的公式:动作行动+动作对象+动作环境+动作感受。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任务对象,常常能起到正面描写到不到的效果。 比如那个人好坏,这个人和别人一样。利用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作用在于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动作描写贵在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态,动作描写的答题格式是生动形象写出了某人的什么样的感情(或某某性格)。
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人的什么样的感情(或某某性格)。
(6)侧面描写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语言描写要准确,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
2、语言描写要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色和感情,言为心声,人物语言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人物语言除了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还能反映人物的个性。
3、语言要精练:有的人为了能够充分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人物语言,结果适得其反,令读者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