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举例论述中国思想史的总体特征有哪些
摘要 第四节 中国思想史的学习方法
② 从哪个方面来总结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①思想形成期。商代、西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②思想发展期。汉唐时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③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
④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
⑤思想转型期。晚清
⑥思想变革期。辛亥革命以后。
③ 请列出并简要分析5种政治思想史的研究都有哪些方法分别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礼仪是一门社会交际的学问,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共同性
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愿望是一致的,礼仪是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遵守的准则与行为规范。每个人都要依礼办事,全人类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以讲礼仪为荣。例如:礼尚往来,礼貌待客,文质彬彬,举止得体都是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的文明标志,我国宋代出版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即是说作为子女,从小就要接近师长和朋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仪,因为这是做人的起点。
差异性
由于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礼仪除了共同性特点之外,还带有本地域民族的自身特点,这就形成了礼仪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性。例如:有一种手势,大拇指和食指环成圆圈,其余手指伸展,意思是“OK”,这种手势在美国表示“赞同”、“了不起”,但是在巴西则是指责别人行为不端。所以礼仪除了具有一定的固定形式与规范外,还要注意因时因地因对象的不同,而“入乡随俗”。
继承性
礼仪规范将人们交际活动中约定俗成的程式固定下来,这种固化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沿袭下来,形成了继承性特点。人们对传流下来的礼仪规范应采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态度。例如:在重大活动中,座次以北为上,以右为尊的规则,就是继承了传统礼仪,成为现今人们仍沿用遵守的礼仪规范。
发展性
礼仪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体现着时代的要求与时代的精神。例如:在我国,握手替代了作揖,鞠躬替代了跪拜,如今节假日给亲朋好友打个礼仪电话,发个短信,或送去礼仪鲜花,表示祝贺与问候,这些都反映了礼仪发展性的特点。
④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介绍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萧公权的代表作品,全书共分五编二十五章,七十余万字,所取政治文献的研究资料上自晚周,下迄辛亥革命,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作者以政治学观点就所选资料分类征引,以夹叙夹议方式叙之,来龙去脉交代相当清楚,治学考证颇为严谨,对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作极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整体而言,该书基于历史演进框架的基础上,自创造而因袭,由因袭而转变,再由转变而成熟,即从各个时期去描述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其中新论频出,足见作者观察力之敏锐,思维之缜密,视野之宽阔,考证之严谨。
⑤ 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政治的根本方法
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政治的根本方法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政治的根本方法是以阶级(即权力)和国家(即政治制度)为主的研究范式构成了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框架.被尊为“千年伟人”的马克思,思想惠及全球.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所有思想的立论基础和核心,它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马克思正是由此提出阶级和国家等重要政治理论,这二者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它们也对当代西方主流政治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自20世纪中期以来,在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政治正确”的影响下,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及其方法论虽然被当代西方政治学者所运用,却不被标明,而是采用新的名称代之.不仅如此,在中国社会科学中,韦伯的阶层和国家等学术传统似乎正在变得比马克思传统权重更重.因此,梳理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及其方法论对当代西方主流政治学研究的影响尤为重要.
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方法论流派众多.其中,历史制度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中最主流的方法论之一,而政治发展理论中的现代化研究和新兴的比较制度分析则分别是与历史制度主义有着理论要素和方法论关联的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大议程、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发掘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之间的联系,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对西方现代化研究的影响,以及马克思的国家工具性分析对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家问题研究的影响,作为马克思和当代西方政治学方法论之间联系的初步探索.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是其思想的立论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不断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就此意义而言,历史制度主义是一种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在马克思看来,制度变迁的核心力量是阶级,制度变迁的方向是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因此,阶级分析和国家理论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脉络和研究方法.
在马克思看来,阶级斗争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制度变迁.换言之,制度变迁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正是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制度变迁,揭示阶级关系结构和阶级斗争在其中的作用.马克思又指出,阶级斗争是通过国家这个平台来推动制度变迁的.因为国家作为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维护经济基础的最重要的工具,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这就是国家的本质.马克思正是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国家工具性分析方法来考察国家历史类型的.
由此,马克思权力政治学的主体主要是阶级.而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利益的平台是作为公共权力机关的国家,即通过相应的政治制度而实现的.我们认为,以阶级(即权力)和国家(即政治制度)为主的研究范式构成了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框架,至于政党、革命等学说,都是它们的自然延伸.
⑥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文本分析法指什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31
⑦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都有哪些重要的政治观有哪些内容
国家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
人和城邦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城邦起源于人过政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
整体主义国家观和伦理政治观。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基督教会的庞大势力,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成为神学的婢女
中世纪,上帝在人间的统治:一切社会关系是上帝的创造并由教会批准
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
1、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和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2、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以既定的启示和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
宗教改革运动
(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
权利(契约)政治: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天赋权利,立约)
权利政治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
人权是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
萌发于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并兴盛于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9世纪的发展变化而延续至今。
权利政治观的基本表述:
1 国家产生之前,人处于“自然状态”,享有各种自然权利;
2 对抗自然不便,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国家,建立政府;
3 政府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个人权利;
4 保护个人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目的,又是政府权力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侵害个人的权利,政府就会失去合法性,人们就有权反抗它。
⑧ 如何研究政治思想史专业问题
政治思想史包括中国和西方两个领域,中国又可以分为古代和近代、现代等几个阶段,西方也可以分为古典和近代、当代等几个方面。对于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都有共同之处。
1、政治思想的内容,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以研究对象为标准,可分为纯理(规范性研究)和应用(经验型研究)。前者研究国家应当用何种组织,应用何种方针施政;后者从实际上研究某种组织某种方针以及他们的效率。二是以能够表现的主观观察来分类,可以分为个人的思想和时代的思想。前者主要是大学者或大政治家的思想,其性质是有意识的创造,后者由社会习俗制度风俗混合而成,其性质是无意识的演进。两者的关系:个人能开拓时代,时代能孕育个人。
2、研究资料有四类:
第一类:学者之着述及言论。
第二类:政治家活动之遗迹。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不同,哲学思想为学者所独有,主要以着述的形式发表;而政治家的活动则直接地体现和反映了他们的思想。
第三类:法典及其他制度。政治思想的实现,体现为成文法之法典及其他各种制度。
第四类:历史及其他着述之可以证察时代背景及时代意识者。即可以体现过去、当时及其后的时代状况。
前两类为研究个人思想的资料,后两类为研究时代思想的资料。
3、研究方法
第一种:问题的研究法。即将要研究的事项划出范围,拟定若干题目
第二种:时代的研究法。按时代先后顺序研究,在同一时代中又以思想家出生之早晚为序。——这种方法的长处在于使得思想进化的轨迹清晰明了,又可以将各时代的背景加以说明,以研究思想发生的动机;短处在于同一个时代资料太多,对于各个问题难以详细的叙述。
第三种:宗派的研究法。此法将各种思想抽出其特色,分为若干派。长处在于对于一个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其演变分化易于说明,各派对于具体问题的主张,易于比较,但其短处在于各派末流相互影响比较大,归类难以正确;此外,几大流派之外还有一些影响较小的独立思想流派,容易疏漏。
⑨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有哪些好的例子
林则徐,魏源,梁启超,康有为的实例足矣 不行再加入张之洞。
⑩ 结合中外政治思想史理论,谈谈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解
论述如下:(希望能帮到您)
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国体与政体两方面,常反映以下三组关系: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概括说来,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军事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选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我们应该这样看待中国政治制度
1.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都必然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和体现本国的国情,并具有本国的特点,其结果也理所当然与中国的社会形态、经济模式、民族心态、哲学伦理思想等密不可分,因此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观察与思考首先应坚持历史的视角。
2.要注意"传统"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我们一方面应看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抗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土,都曾起到值得肯定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应清醒看到,长期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不论是奴隶主、封建主、还是官僚资产阶级,都必然运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机器以维护本身的统治利益。因此,旧时代的政治制度从本质上讲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如他们或是突出王权、皇权、特权;或者是强调人治,发展个人独裁;或是强调华夷之分,顽固地保留和利用宗法体制等,这些都必然不可避免地会对当代中国政治产生一定影响。
3.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方法是实验,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不可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而经验证明比较的分析方法最可行。比较方法有两种:一方面,进行纵向对比,今天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上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另一方面,进行横向对比,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目前国外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