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集合分析方法

集合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14 14:33:14

1. c#分析四种常见集合有什么区别

  1. ArrayList

    ArrayList类似于数组,有人也称它为数组列表。ArrayList可以动态维护,而数组的容量是固定的。

    它的索引会根据程序的扩展而重新进行分配和调整。和数组类似,它所存储的数据称为元素,它所保存的元素数就是它的容量。默认初始容量为0,在使用它时,需引入命名空System.Connections;以下代码可以定义一个ArrayList:

usingSystem.Collections;
//创建容量为0的ArrayList对象
ArrayListmyList=newArrayList();
//创建容量为5的ArrayList对象
ArrayListmyList=newArrayList(5);
//获取对象中实际包含的元素数
intnum=myList.Count();

ArrayList通过Add()方法添加元素,其方法返回一个Int类型的值,这个值代表所添加的元素在集合中的索引。

参数:如果向ArrayList中添加的元素是值类型,那么这些元素就会自动装箱处理转换为Object引用类型,然后保存,所以ArrayList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对象的引用。

删除ArrayList中的元素有三种方法,分别为:

对象名.RomoveAt(intindex);

对象名.Romove(Objectvalue);

对象名.Clear();(这种方法会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删除,俗称"清空"~~~)

2.HashTable

C#/提供了一种称为HashTable的数据结构,通常称为哈希表,有的人称它为"字典".HashTable的数据是通过键(Key)和值(Value)来组织的,同ArrayList一样,它也属于System.Collections命名空间中,它所存放的每个元素都是键/值对.以下为HashTable的常用方法和属性:

属性名称:Count

属性名称:Keys

属性名称:Values说明:获取包含在HashTable中值的集合

方法名称:Add(Objectkey,ObjectValue)

方法名称:Remove(ObjectKey)

方法名称:Clear()

和ArrayList不同,访问HashTable元素时可以直接通过键名来获取具体值,同样,由于值类型是Object.所以当得到一个值时也需要通过类型转换得到指定类型的对象.

3.泛型集合:List<T>


泛型是C#2.0中的一个新特性。泛型引入了一个新概念:类型参数。通过使用类型参数(T),减少了运行时强制转换成装箱操作的风险。通过泛型集合可以最大限度的重用代码、保护类型的安全及提高性能。

定义一个List<T>泛型集合的方法如下:

List<T>对象名=newList<T>();

List<T>添加元素、获取元素、删除元素以及遍历和ArrayList用法都是类似的,但List<T>保障了类型的安全性。在获取元素时无需进行类型转换.下面我们把List<T>和ArrayList作以比较

不用点:List<T>对所保存元素做类型约束,而ArrayList可以增加任意类型。添加、读取值类型元素List<T>无需拆箱装箱,而ArrayList需要做拆箱、装箱处理。

相同点:通过索引访问集合中的元素,添加、删除元素方法相同

4.泛型集合Dictionary<K,V>

它具有泛型的全部特性,编译时检查类型约束,获取元素时无需类型转换,并且它存储数据的方式和HashTable类似。也是通过Key/Value对元素保存的。定义语法为:

Dictionary<K,V>对象名=newDictionary<K,V>

<K,V>中的K表示集合中Key的类型,V表示Value的类型,它的含义和List<T>是相同的.例如:

Dictionary<string,SE>engineers=newDictionary<string,SE>();

在这个集合中,Key类型是string类型,Value是SE类型。下面我们把Dictionary<K,V>和HashTable作以比较:

不同点:Dictionary<K,V>对所保存的元素做类型约束,而HashTable可以增加任何类型。Dictionary<K,V>添加、读取值类型元素无需拆箱、装箱,而HashTable需要做拆箱、装箱处理

相同点:通过Key获取Value,添加、删除、遍历元素方法相同

2. 集合常用的表示方法有( )和( )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如果满意请点击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答题不易..祝你开心~(*^__^*)
嘻嘻……

3. 集合知识大全

一.知识归纳: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 ,且 )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 , ,则 ;
③若 且 ,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 、?的区别;(2) 与 的区别;(3) 与 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二.例题讲解:
【例1】已知集合M={x|x=m+ ,m∈Z},N={x|x= ,n∈Z},P={x|x= ,p∈Z},则M,N,P满足关系
A) M=N P B) M N=P C) M N P D) N P 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解答一:对于集合M:{x|x= ,m∈Z};对于集合N:{x|x= ,n∈Z}
对于集合P:{x|x= ,p∈Z},由于3(n-1)+1和3p+1都表示被3除余1的数,而6m+1表示被6除余1的数,所以M N=P,故选B。
分析二:简单列举集合中的元素。
解答二:M={…, ,…},N={…, , , ,…},P={…, , ,…},这时不要急于判断三个集合间的关系,应分析各集合中不同的元素。
= ∈N, ∈N,∴M N,又 = M,∴M N,
= P,∴N P 又 ∈N,∴P N,故P=N,所以选B。
点评:由于思路二只是停留在最初的归纳假设,没有从理论上解决问题,因此提倡思路一,但思路二易人手。
变式:设集合 , ,则( B )
A.M=N B.M N C.N M D.
解:
当 时,2k+1是奇数,k+2是整数,选B
【例2】定义集合A*B={x|x∈A且x B},若A={1,3,5,7},B={2,3,5},则A*B的子集个数为
A)1 B)2 C)3 D)4
分析:确定集合A*B子集的个数,首先要确定元素的个数,然后再利用公式:集合A={a1,a2,…,an}有子集2n个来求解。
解答:∵A*B={x|x∈A且x B}, ∴A*B={1,7},有两个元素,故A*B的子集共有22个。选D。
变式1:已知非空集合M {1,2,3,4,5},且若a∈M,则6?a∈M,那么集合M的个数为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变式2:已知{a,b} A {a,b,c,d,e},求集合A.
解:由已知,集合中必须含有元素a,b.
集合A可能是{a,b},{a,b,c},{a,b,d},{a,b,e},{a,b,c,d},{a,b,c,e},{a,b,d,e}.
评析 本题集合A的个数实为集合{c,d,e}的真子集的个数,所以共有 个 .
【例3】已知集合A={x|x2+px+q=0},B={x|x2?4x+r=0},且A∩B={1},A∪B={?2,1,3},求实数p,q,r的值。
解答:∵A∩B={1} ∴1∈B ∴12?4×1+r=0,r=3.
∴B={x|x2?4x+r=0}={1,3}, ∵A∪B={?2,1,3},?2 B, ∴?2∈A
∵A∩B={1} ∴1∈A ∴方程x2+px+q=0的两根为-2和1,
∴ ∴
变式:已知集合A={x|x2+bx+c=0},B={x|x2+mx+6=0},且A∩B={2},A∪B=B,求实数b,c,m的值.
解:∵A∩B={2} ∴1∈B ∴22+m?2+6=0,m=-5
∴B={x|x2-5x+6=0}={2,3} ∵A∪B=B ∴
又 ∵A∩B={2} ∴A={2} ∴b=-(2+2)=4,c=2×2=4
∴b=-4,c=4,m=-5
【例4】已知集合A={x|(x-1)(x+1)(x+2)>0},集合B满足:A∪B={x|x>-2},且A∩B={x|1
分析:先化简集合A,然后由A∪B和A∩B分别确定数轴上哪些元素属于B,哪些元素不属于B。
解答:A={x|-21}。由A∩B={x|1-2}可知[-1,1] B,而(-∞,-2)∩B=ф。
综合以上各式有B={x|-1≤x≤5}
变式1:若A={x|x3+2x2-8x>0},B={x|x2+ax+b≤0},已知A∪B={x|x>-4},A∩B=Φ,求a,b。(答案:a=-2,b=0)
点评:在解有关不等式解集一类集合问题,应注意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作出数轴来解之。
变式2:设M={x|x2-2x-3=0},N={x|ax-1=0},若M∩N=N,求所有满足条件的a的集合。
解答:M={-1,3} , ∵M∩N=N, ∴N M
①当 时,ax-1=0无解,∴a=0 ②
综①②得:所求集合为{-1,0, }
【例5】已知集合 ,函数y=log2(ax2-2x+2)的定义域为Q,若P∩Q≠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先将原问题转化为不等式ax2-2x+2>0在 有解,再利用参数分离求解。
解答:(1)若 , 在 内有有解
令 当 时,
所以a>-4,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若关于x的方程 有实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答:
点评:解决含参数问题的题目,一般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讨论,怎样可以避免讨论是我们思考此类问题的关键。

4. 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1.避免“一步到位”
是指解题过程中,省略关键步骤,而直接得到答案,这样扣分是严重的.由于解答题是严格按照步骤给分的,如果解题过程中失去关键步骤,跳过拟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就意味着失去得分点,自然被扣分.
例1(2000年全国高考题) 已知函数y= cos2x+ sinxcosx+1,x∈R.
(I) 当函数y取得最大值时,求自变量x的集合;
(II) 该函数的图像可由y=sinx(x∈R)的图像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缩变换得到?
解:(I)由题设可得,y= sin(2x+ )+ ,故有
当 x= +k ,k∈Z,函数y取得最大值.
(II) 略.
评注:在(Ⅰ)的解答中犯了“大题小作”中的“一步到位”错误,缺少了化简过程的3个要点与何时取到最大值的1个要点,因而被扣分.
2. 避免“使用升华结论”
在解选择和填空题中,使用升华结论(教材中未给出的正确结论)是允许的,而且还是一种简捷快速的答题技巧.而直接运用(不加说明或证明)在解答题中是不合适的,且是“大题小作”,要适当扣分的.
解答高考解答题的理论根据应该是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理和公式,而学生使用“升华结论”则达不到考查能力、考查过程的目的,因此不能以题解题,不能直接运用教材以外别的东西,以免被扣分.
例2⑴(1991年全国高考题) 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f (x)=-x3+1在(-∞,+∞)上是减函数.
⑵(2001年全国高考题) 设抛物线y2 =2px (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
评分标准中指出:
对于⑴:“利用y=x3在[0,+∞)上是增函数的性质,未证明y=x3在(-∞,+∞)上也是增函数而直接写出f(x1)-f(x2)= - <0,未能证明为什么 - <0过程,由评分标准知最多得3分.
对于⑵:有些考生证明时,直接运用课本中的引申结论“y1 y2=p2”而跳过拟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而被扣2分.
对于课本习题、例题的结论,是要通过证明才能直接使用(黑体字结论例外),否则将被“定性”为解题不完整而被扣分.又如1996年高考理科第22(Ⅱ)及2001年全国高考理科第17(Ⅱ)利用面积射影定理,由于不加证明而直接使用,因而被扣分.
3 避免“答非所问”
是指没有根据题意要求或没有看清题意要求,用其它方法或结论作答,这明显也要被扣分的.
例3(1993年全国高考题)已知数列
Sn为其前n项和.计算得 观察上述结果,推测出计算Sn的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解:依据题意,推测出Sn的公式为:
Sn= .
∵ ak= = - ,
分别取k=1,2,3,…,n,并将n个式子相加得:
Sn=1- = .
评注 以上解法可谓“简单、明了”,但证明时不用数学归纳法,为“答非所问”,不合题意,扣分是必然的. 又如1999年高考第22题(应用题),第(Ⅰ)问中求“冷轧机至少需要安装多少对轧辊”,要求是用整数作答,不少考生未能用整数作答,违背题意而被扣分.
(四)了解“评分标准”,把握得分点
掌握解答题的“得分点”就要了解高考的评分标准,解答题评分标准是分步给分,但并非写得越多得分越高,而是踏上得分点就给分,即按所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要点式给分,允许“等价答案”,允许“跳步得分”. 因此解答时,应步骤清,要点明,格式齐. 对于不同题型的给分规律有:
1.立几题得分点
通常分作证,计算两部分给分,各段中间又按要点给分.证明主要写清两点:①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推理的依据(课本中的定理、公理);②什么是空间角和距离及理由(紧扣定义). 特别要注意没有写清角、距离要被扣分. 计算过程的书写:计算一般是解三角形,要写清三角形的条件及解出的结果. 用等积法解题,要找出等积关系并计算. 都是分段得分的,如1998年23题,1999年22题,都有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其中作证2分,计算2分.
2.分类讨论题得分点
按所分类分别给分,加上归纳的格式(即写为“综上:当××时,结论是××”)分. 如1996年第20题,按a>1和0<a<1两类分别给5分,归纳给1分. 2000年理19(Ⅱ),求 a 的取值范围,使函数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按 a≥1和0<a<1讨论各得2分.
3.应用题得分点
按设列、解答两部分给分. 特别要注意不答和答错都要扣1分,应注意设、列、解、答的完整性,争取步骤阶段分.
4.推理证明题得分点
按推理格式,推理变形步骤给分. 对于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用数学归纳法证题,都有严格的格式分,应完整,避免失分. 即使推理证明不出,宁可跳步作答,也要套用格式. 从条件、结论两头往中间靠,这样写完格式,这样可以少扣分.
5.综合题得分点
按解答的过程,分步给分,每个步骤又按要点给分. 尽可能把过程分步写出,尽量不跳步,根据题意
列出关系,译出题设中每一个条件,能演算几步算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分明的题目,那些已经程序化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到这一步的满分,最后结论虽然没有算出来,但分数已过半,所以说,“大题拿小分”也是一个好主意. 因此尽量增加分步得分机会,千万别轻易留空白题.
(五)常用的解答题解题技巧
1.较简单的解答题的求解
对于比较容易解答的解答题(一般是前面3道),宜采用一慢一快的方法,就是审题要慢,解题要快,速战速决,为后面3道解答题留下时间.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罗唆重复,用阅卷老师的话,就是写出“得分点”,一般来讲,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不是题目直接考查的过渡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论,高考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应详略得当。
例2004北京理科第15题
在 中, , , ,求 的值和 的面积.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算能力
解:
又 ,

.

2.较难的解答题的求解
对于较难的解答题(后面3道)来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全对是不大现实的.当然也不能全部放弃,应该尽可能的争取多拿分.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在这里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下面谈四个观点。
(1)、缺步解答
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明智的策略是:将它分解成为一个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子问题,能演算几步就演算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彻底失败,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就可以得到这一步的满分,最后结论虽然没有得出来,但分数却已过半。因为近几年高考解答题的特点是:入口易完善难,不可轻易放弃任何一题。
例: (2004浙江理科第21题)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右顶点为A(1,0)点P、Q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支M(m,0)到直线AP的距离为1.
(Ⅰ)若直线AP的斜率为k,且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Ⅱ)当 时,ΔAPQ的内心恰好是点M,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解: (Ⅰ)由条件得直线AP的方程

因为点M到直线AP的距离为1,
∵ 即 .
∵ ∴
解得 +1≤m≤3或--1≤m≤1-- .
∴m的取值范围是
(Ⅱ)可设双曲线方程为 由
得 .
又因为M是ΔAPQ的内心,M到AP的距离为1,所以∠MAP=45º,直线AM是∠PAQ的角平分线,且M到AQ、PQ的距离均为1.因此, (不妨设P在第一象限)
直线PQ方程为 .
直线AP的方程y=x-1,
∴解得P的坐标是(2+ ,1+ ),将P点坐标代入 得,

所以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2)、跳步解答
解题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得不出,证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我们再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个“中途点”。由于高考时间的限制,“中途点”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上“证明某步之后,继而有……”一定做到底。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了,这时不要乱七八糟地补上去,可补在后面,可书写为“事实上,某步可证如下”。
有的题目可能设有多问,第一问求不出来,可以把第一问当成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算做是跳步解答。
例: (2004天津文科第18题) 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演讲比赛.
(I) 求所选3人都是男生的概率;
(II)求所选3人中恰有1名女生的概率;
(III)求所选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的概率.
解: (I) 所选3人都是男生的概率为
(II)所选3人中恰有1名女生的概率为
(III)所选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的概率为
这3道小题可以说是互相独立的,彼此不相干.所以如果第1小题做不来,可以跳过去,直接做第2小题.

(3)、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题中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局部。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比如,{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若Sn成等差数列,求公比q=____.
对等比数列问题,我们需考虑到q=1,q≠1两种情况,你可以先对特殊的q=1进行讨论,满足题意,找到解题思路和情绪上的稳定后,再讨论q≠1时是否也满足题意,发现无解,如果对q≠ 1的情况你确实不会解,你还可以开门见山的写上:本题分两种情况:q=1或q≠1.
也许你只能完成一种情况,但你没有用一种情况来代替主体。在概念上、逻辑上是清楚的。另外“难的不会做简单的”还为寻找正确的、一般的解题方法提供了有意义的启发。
4、辅助解答
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即要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要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如:准确的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中的未知量,函数中变量的取值范围,轨迹题中的动点坐标,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一步n的取值等,如果处理得当,也会增分,不要小视它们。
另外,书写也是辅助解答,卷面随意涂改及正确答案的位置不合理,都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所以,有人说,书写工整,卷面整齐也得分,不无道理。

5. 如何根据情景分析法情景分析法某一问题的情景集合

情景分析法又称脚本法或者前景描述法,是假定某种现象或某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的前提下,对预测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引起的后果作出预测的方法。通常用来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作出种种设想或预计,是一种直观的定性预测方法。

6. 集对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

集对分析是一门新的不确定理论。所谓集对,是指具有一定联系的两个集合组成的对子。集对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系统内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予以辩证分析与数学处理,体现系统、辩证、数学三个特点,集对分析将确定性分成“同一”与“对立”两个方面,而将不确定性称为“异”,从同、异、反三方面分析事物。同、异、反三者相互联系、影响、制约,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引入联系度及其数学表达式,统一描述各种不确定性,从而将对不确定性的辩证认识转化成具体数学运算(赵克勤,1996)。

地下水水质评价实质上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与不确定性的评价因子及其含量变化相结合的分析过程。实际的地下水水质状况与既定的水质评价标准构成一个集对,通过两者间的比照分析,获得水质评定的量化指标(龚士良,1998)。

(二)评价方法

基于集对分析的地下水水质评价,首先将评价水体的指标含量与评价标准构筑一个集对(俞俊英等,1999)。对于一个试样来说,设有N个评价指标,若其中有S个含量优于标准,有P个超标准,有F个未测或缺乏比较,则该试样的联系度表达式为

区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式中:i为差异不确定度系数,在[-1,1]区间视不同情况取值(有时i仅起标记作用);j为对立度系数,取值为-1(有时j也仅起标记作用);μ为联系度。

设a=S/N,b=F/N,c=P/N,则a,b,c,分别为同一度、差异不确定度、对立度,由此式(4-53)简写为

μ=a+bi+cj (4-54)

在前述定义下,a,b,c满足归一化条件,即a+b+c=1。

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式(4-54)中的同一度、对立度是相对确定的,而差异度则相对不确定;同时由于a,b,c三者是对同一问题不同侧面的全面刻画,因而三者彼此间存在相互联系、制约、转化关系。依据a,b,c三者大小关系及定量分析,可判断实际水样的水质状况,进行水质状况评价分级,即以评价因子的含量指标相对于水质评价标准的达标、超标数及其所占比例,确定地下水质量等级。

(三)方法分析

利用集对分析方法进行地下水污染程度的评价,以天然本底值、评价标准及检测分析的最低检出线为依据,将监测点各指标的含量划分为未检出、检出、超标,则检出的监测点数量占监测点总数量的百分比为超标率。由此及彼,进行水质状况分析(表4-6)。

表4-6 集对分析地下水水质评价

建立在集对分析理论上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虽然是一种新的方法,但是由于地下水质量状况实际上具有动态特征,集对分析方法提供了对联系度表达式中i,j进行不同的赋值的各种办法,从而使研究的问题更趋深入。同时集对分析方法利用同一度、差异不确定度、对立度三者的关系及其相对于水质分级界限的比例权重,可综合评判水体的实际水质等级。

集对分析理论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辩证思维的决策系统。因此,该理论不仅对地下水水质评价有借鉴作用,同时对地下水环境保护决策更具指导意义。

7. java中集合类List和Set集合中的一些方法的具体如何使用和具体分析:

构造方法摘要
ArrayList()
构造一个初始容量为 10 的空列表。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构造一个包含指定 collection 的元素的列表,这些元素是按照该 collection 的迭代器返回它们的顺序排列的。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构造一个具有指定初始容量的空列表。
方法摘要
boolean add(E o)
将指定的元素追加到此列表的尾部。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将指定的元素插入此列表中的指定位置。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按照指定 Collection 的迭代器所返回的元素顺序,将该 Collection 中的所有元素追加到此列表的尾部。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从指定的位置开始,将指定 Collection 中的所有元素插入到此列表中。
void clear()
移除此列表中的所有元素。
Object clone()
返回此 ArrayList 实例的浅表复制。
boolean contains(Object elem)
如果此列表中包含指定的元素,则返回 true。
void ensur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如有必要,增加此 ArrayList 实例的容量,以确保它至少能够容纳最小容量参数所指定的元素数。
E get(int index)
返回此列表中指定位置上的元素。
int indexOf(Object elem)
搜索给定参数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使用 equals 方法进行相等性测试。
boolean isEmpty()
测试此列表中是否没有元素。
int lastIndexOf(Object elem)
返回指定的对象在列表中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索引。
E remove(int index)
移除此列表中指定位置上的元素。
boolean remove(Object o)
从此列表中移除指定元素的单个实例(如果存在),此操作是可选的。
protected void removeRange(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
移除列表中索引在 fromIndex(包括)和 toIndex(不包括)之间的所有元素。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用指定的元素替代此列表中指定位置上的元素。
int size()
返回此列表中的元素数。
Object[] toArray()
返回一个按照正确的顺序包含此列表中所有元素的数组。
<T> T[]
toArray(T[] a)
返回一个按照正确的顺序包含此列表中所有元素的数组;返回数组的运行时类型就是指定数组的运行时类型。
void trimToSize()
将此 ArrayList 实例的容量调整为列表的当前大小。

8. 有没有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简单方法

逻辑上集合与非集合的概念可以简单用一个等式区分,1+1大于2是集合体,1+1等于2是非集合体。集合的概念是指一类事物中每个分子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新的本质属性的整体,集合反应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的属性部分不一定都有,部分的属性整体也不一定都有关系是属种,如:飞机和飞机零件的关系,飞机很重而飞机零件不一定都很重,零件很小而飞机不小;非集合反应的是类和分子的关系,类的属性分子都具有,分子的属性类也都具有,各个分子只是简单的放在一起,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是一把铅笔,放在一起只是多了,但还是铅笔,没有产生新的属性,关系是全同。快速判别方法可以在想要验证的概念前面加一个“每一”,如果原意不改变,则是非集合,原意改变了,则是集合。如吃鸡游戏里经典模式下“最后唯一剩下的队伍就会吃鸡”前加个每一,每一个最后唯一剩下的队伍就会吃鸡,与原句一样,所以最后唯一剩下的队伍是非集合;再如:“最后唯一剩下的队伍斩杀数最多”加一个每一,“每一个最后唯一剩下的队伍斩杀数最多”,这个就不一定的,还有伏地魔,躺赢,捡漏的呢,这里的最后唯一剩下的队伍就是集合。比喻可能不太贴切,不够严谨,我也在学习中,一点心得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共勉

9. 常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有哪些

1、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

阅读全文

与集合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目前术后疼痛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浏览:967
衣柜空心横杆的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847
梨花烫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659
人参的鉴别方法和原理 浏览:251
红米6手机麦克风权限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52
失眠晚上耳鸣最好的治疗方法 浏览:271
测定hiv的最简便方法是选择题 浏览:742
elf冰淇淋妆前膏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686
炸鸡架子的方法和步骤 浏览:152
孕期口臭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45
快速冷却方法 浏览:286
苹果4s的模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51
24乘205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339
1万小时定律训练方法 浏览:603
快速让肉溶化的方法 浏览:313
刘邦快速脱单的方法 浏览:250
红芸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237
眼药水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653
楼下有叫卖声有什么方法对付吗 浏览:520
开口扳手的使用方法图片 浏览: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