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是什么
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
1、定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魏书生教学的重点是由学生提出的。
2、自学。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保证各类学生都有所得。
3、讨论。学生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前后左右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4、答题。分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
5、自测。学生根据定向内容,拟出一组十分钟的检测题,自测、互测,抢答。
6、自结。学生口头总结本节课的过程和学习收获。
六步教学法并不意味六步在每节课上都不可缺,也有变式,形成变式的条件是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难易程度,自学的好,三、四步就可不用或少用,自测的好,第六步可从略。
基本模式确定后,根据不同情况,具体运用则变化无穷。如以定向为主的计划课,开学处讨论学习计划,大部分时间用于定向,便称为定向课。
老师外出开会,全部学生自学,当然就是自学课。有时为了消化多个疑难问题,不需要老师答疑,以讨论为主,便成了讨论课。
期中期末复习,学生广泛提出重点问题,互答或老师答,这就是答疑课。为检查阶段学习成果,请同学互相出考试题,自然成了自测课。
2. 我的孩子分不清前后左右,我应该怎么教
如果孩子比较小,您多教几次,孩子就慢慢记住了。至于左右,您可以给孩子的一边手腕挂个装饰物,每天可以说一说:哦,宝宝的右边挂个手链好漂亮。说多了,您再问孩子,哪边有手链呀?孩子就知道了。
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不要硬性灌输。比如跟孩子一起做向前走向后传球等游戏。
要是孩子分不清图上人物的前后左右,您就让他跟图上的人物同一个方向,多练习几次记好了,别着急,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所有的知识的,熟能生巧。
3. 小学数学前后左右怎么教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4. 怎么教孩子认识前后左右上下
跟孩子说能看见的就叫前面,抬头就是上,低头就是下,看不见的就是后面,然后根据孩子用哪个手吃饭?可以教他左右
5. 怎么教孩子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我认为在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知最好,可以在生活中明确方位感,例如啊,散步的时候有熟悉的人可以说谁谁在前面呢,或者后面有一只小狗,在商场的时候,让孩子看一下上面一层楼有什么,指给孩子看喜欢的某个物品在楼下,或者高大的柜子旁边,抱着孩子跳起,看看上面有什么,然后蹲下看看下面有什么,捉迷藏的时候,藏起来告诉孩子,我在左边呢,我在你后面的哪哪儿等;左右最好以孩子为基准,早起穿衣服可以锻炼,伸起你的左手,左腿,右脚等,而且要阶段性的重复,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应该会有成效,不要刻意去教去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最好。
6. 怎样让一年级的学生分清前后左右上下
左右——让不明白的小朋友在手心或手背上写字,左手心或者手背上写“左”字,右手心或右手背写“右”字。这样重点强化他们的感觉。
上下——做游戏,老师说上边(上),同学就抬头往上看。老师说下边(下),同学就低头向下看。每天做,熟练就记住了。
7. 怎么教孩子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1/4分步阅读
辨别 上下前后左右这些方向想的东西 是我们的基本生活技能之一,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但这一块的内容对我们一年级以及幼儿园大班的同学们来说又是 我们的难点,很多同学在这一块的知识的时候就不会了,这就是我们同学们生活经验太少,也就是生活时间能力比较低,在学校老师给学生学习时间有限,最好的掌握这些生活技能知识的方法就是在身边生活中来实践,孩子们是很需要家长的帮助的,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孩子们过度一下,从课本枯燥的知识,在生活中实践,能够更好的帮助同学们适应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
2/4
为什么孩子们在遇到 上下 前后 左右 这些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是总是不能解决呢?
1.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太少
2.孩子们空间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差,还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完善的位置关系。
3.家长参与比较少,孩子还小生活中家长的引导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素。
3/4
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如何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
1.在家里,家长可以跟孩子们从不起眼的生活场景中有意思的培养孩子的方向和位置关系,比如说让孩子帮你拿一个放在桌子上面的碗,放在桌子下面的凳子,放在电视右边的遥控器,放在花盆左边的水壶,放在书本前面的笔筒,放在椅子后面的球等。
2.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或者跟孩子一起走在外面的路上,路上的车子路边的树,公园见到的雕像,花卉,草坪等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可以用来跟孩子们交流,比如在等红路灯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停着的车子前面是哪个颜色的后面是哪个颜色的,哪个车子的左边右边分别是什么车子等,走在路上房子的位置,在哪个的前面哪个的后面等,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等等,都可以根据你们眼中所见到的物体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联系。
3.孩子们分不清楚上下左右前后,但是他们总喜欢玩玩具吧,可以问他们他们的玩具摆放的位置,收拾玩具的时候,整理玩具的时候,都可以跟孩子一起,一边玩一边整理一边学习 复习 知识。
4/4
课本上的知识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为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知识还原在生活实践当中,从我的经验来看,是对孩子帮助比较快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孩子都会对生活中自己见到过的接触到的东西主动积极的参与进来,把课本上的知识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中实践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因为他们会把自己当做主体,喜欢参与。另一方面,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
8. 小学数学课本中,关于左右的区分有什么技巧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中关于“左右的区分”,有的是按观察者的位置来定位左右的,有的是按被观察者的位置来定位的,具体应用方式一般如下:
1、被观察者是人时,讨论被观察者的左右是以被观察者的左右来确定的。
2、被观察者为其他物体时,如苹果等等,讨论被观察者的左右问题,是以观察者的左右来确定的。
3、被观察者是图片时,如果图片上是物体,按上面2中的方面确定。如果图片中是人,就会产生两种观察标准:问图片中某人的左边是谁,就是以某人为标准的。而问图片的左边是谁,就是以观察者为标准的。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
(8)前后左右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小学左右教学的难点和意义:
“左右”这一小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由于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本小节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本小节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学生早已具有眼前、 背后、头上、脚下的空间观念,所以在学习“左右”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而人体本身是左右对称的,识别起来就比较困难。
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分成两步:先结合人的行为习惯中不对称的动作来识记“左”和“右” ,然后再进一步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的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面,他们看到的左右的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这一小节的教学, 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认识左右的意义, 不要把它作为知识点来讲解,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
9. 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左右
其实就是我们成年人也有这样的感觉,提到前后,上下,可以不用思索的指出正确的位置,而对于左右,却要有瞬间的思考,我想主要可能就是小时候认识不够深刻,强化的太少,而日常生活中又不常用到造成的。所以,对于我们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在现在就对左右有个清晰的认识,并不断强化,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同时让孩子长大后能有良好的方向感。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节认识位置,这节内容的难点就是认识左右,课堂教学的关键是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前期准备。从开学的第一天,教学课堂常规时,就教孩子上课前要把课本拿出来,放到课桌的左上角。这个时候,就教给学生哪儿是左边:我们吃饭的时候总是用左手捧碗,伸出你的左手,左手这边就是左边。在这之后的每节课课前都提醒孩子,左边在哪儿,课本放好了吗?到了新课时,孩子们对左边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印象,而且可以熟练的把课本放的准确的位置,并参照课本的位置找到左边。 第二,新课讲解。在上课时关键强调右边:我们写字的时候用哪只手拿笔?对了,拿笔的那只手就是右手,我们的右手作用可大了,吃饭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和别人握手。同学们想想还可以用右手干什么?。。。右手这边就是右边。而讲到左边时,只需提一句:另只手就是左手,左手这边就是左边,也就是同学们放课本的这边。最后边做动作,边读儿歌巩固。 第三,课后巩固。如上课时,可以说回答问题先举右手;如从左边起,哪儿是左边?如请某某同学右边的那位同学过来等等,经常的使用,强化孩子对左右的认识。 第四,控制难度。在认识左右的教学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让孩子以自己对面的人作为参照,来判断物体的位置,比如,粉笔盒在老师的哪边?对这个问题应该暂时回避,等孩子对自己的左右非常熟悉之后再来教学,分解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