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作能力。
B.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主要是讲什么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包括:
1、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2、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联系规律。
3、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律。
4、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C. 谁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一般的做研究的行文的思路或程序是怎样的它的研究方法,怎样开展研
工科,第一,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有什么研究价值,发现问题,现在发展的总体情况
第二,展开调查或实验方案,进行探索
第三,分析结果,数据
第四,总结结论,提供建议。。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是求不来的
都是收费的哟
网上免费的都是不完整的
或者网络能找到的
那肯定是通不过的
你要是自己没时间做或者不会做的话
建议找人帮你代做
需要的话
我们团队也可以的
原创 按照要求定制 包修改 包过 直到通过为止
回答者上有Q
D. 如何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而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是统一而稳定的.否则,分裂的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来自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当然,人格的这些基础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相对的,同时它还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转化作用.因而,人格既有统一性和稳定性,也有分化性和可变性,这些特性也决定了良性人格的不易养成.总之,人格状态可以说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x0d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一般被理解为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人格与人的先天秉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因此,人格实际上是共性的人类文化和个性的心理特质的统一,人格的养成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民族性格的标志.一般来说,人格教育和养成的内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习惯的养成,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礼仪”观念即是对养成良好习惯的要求.第二,生活方式的养成,包括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在这方面,应当教育人们养成朴素、节俭、惜物、恬淡和卫生的生活方式,反对和抛弃奢侈、糜烂、浪费和过度的生活观念.第三,心理倾向的养成,主要是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养成问题.一般来讲,外向的心理倾向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存在思想观念易于波动变化的问题;内向的心理倾向易于稳定和求同,但却存在僵化和不易灵活变通的缺点.良好的心理倾向教育可能应当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中和”状态.同时,在心理倾向上,还要注意培养人的独立气质和自主能力,并把这种气质能力与遵从社会规范、服从公共权威的“顺从”意识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味地认为独立就是好的,顺从就是错的.再一方面,在现代社会生活普遍优裕的情况下,要牢记“生于忧患”的教训,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挫折训练,培养吃苦精神、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毅力.第四,人际习惯的养成,人际习惯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而是指作为人格的一种表现,是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养成的天然性趋向,也就是不加人为力量而表露出的一种内在人际自然力.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和谐习性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等和对抗习性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等两种.这两种习性对于养成人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关系极大.一般情况下,应当以教育和养成人的和谐习性为人格培养的目标,而应当消除对抗习性,即使在成人人格养成中,对抗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习性.否则,社会的人际关系恶化,人与人的对抗和争斗是不可避免的.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克服现代思想观念中不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继承和培养传统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努力使人们达到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奉献的人的境界.\x0d要真正重视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公民的人格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看到这一点.但是,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因此,必须在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这里仅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提出几点应当注意的方法,以引起大家思考:第一,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有效方法.第二,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中国文化从小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式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例如,西方人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其依赖性;教育儿童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环境,由此培养其热爱家园、热爱国家的基本情感.这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积极吸取.第三,必须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强制教育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应当慎重采用才行.第四,必须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达到“愤”和“悱”的临界状态下,教育者适时“启”之“发”之,就能使受教育者“如醍醐灌顶”,顿然醒悟,从此对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没齿难忘.第五,必须运用无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常言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说明为父母者的自然“身教”的巨大影响力.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在社会中,位尊势重的人的言行同样在“暗示”着周围的人:人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为人.可见,无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于有形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往往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做到这一点,有赖于教育者高度的素质修养.说到底,教育者也有一个不断地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不断提高的问题.这也说明了人格教育是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化的,全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响.这正应了《礼记 大学》中的那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有:
(一)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研究需要---动机---行为的发展过程,揭示人的自身思想、行为的发展规律.
二.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人的思想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产生了人的需要,需要产生人的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一定的行为结果经过反馈,调节需要,强化动机,重新支配人的行为.这种体现思想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周期运动,形成人们的思想活动过程.
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行动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去创造和改变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并帮助人们采取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尽可能好的行动结果.这种改变引起需要的客观外部条件,掌握人的需要,改变动机,控制行为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的规律.
E. 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F.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有哪些常见的研究问题
一是从学科关系上看,将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设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最为科学合理的,其初衷和本意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根本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然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和基础,明确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和学科边界,彰显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其它四个二级学科的不同点就是学科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和较强的学科实践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际上所关注的理论范围相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它四个二级学科更为广泛,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如果没有自己的基础理论,没有自己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它作为独立学科就立不住。”[1]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应注重拓展广度和深度,不断反思,适时调整研究取向。
二是从学科理论的形成上看,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学科的理论基础,还要借鉴吸收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借鉴、包容和整合后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客观上要求学科自身仍需要进一步提炼、融合,而这一过程无疑需要在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上深下功夫。这不是通过提出一些新范畴就能够实现的,也绝非创造一些原则、设计种种方法所能够达到的。
三是从学科的性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不是自我封闭的学科,而是一个开放的学科。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应用性要求学科研究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也由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备上,而且应当在解决现实问题、推进学科运用性发展上展示其特有功能,彰显学科优势。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政治教育,而政治教育所不同于一般的学校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特点就是具有实践上的社会性和广泛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在学校这一特定的场域中实施,而且要面向大众,针对各类人群、不同社会领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要广泛关注社会现实,研究各类对象,把握动态,扩大学科视野。
四是从学科功能的外显状况上看,学科的现实境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应追求广度和深度。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社会对本学科的评价与认同问题、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等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其有效解决依赖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G. 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必备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并且系统的方法体系,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几点思考,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科学性与系统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H.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追寻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历史及特征,能够在方法论意义上对当前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原始社会末期萌芽,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夏商两代作为国家形态的形成时期,由于具备必要的经济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其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学校教育、宗教祭祀、宗法仪礼、道德示范、舆论动员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当前仍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拓展多种有效途径和方式,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尤为重要的是既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化,又要推动其通俗化和大众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夏代;商代
中图分类号:K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1-0062-0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上个世纪中期才提出的概念,但它作为一种思想统制的实践却早就存在,当前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源流,一为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一为古代中国一直延续的中国传统思想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对比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尽管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时代处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中,但追寻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源头,从中国最初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方式、途径方面考察其功过得失,至少在方法论意义上对于我们探讨在当前条件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仍然不无裨益。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
阶级社会出现以前,曾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这一时期留给我们的,除了考古发现,只是一些夸张的神话传说,而作为最早的历史记述,在它们荒诞不经的外表后面,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当时的真实状况。原始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原始形态的人伦道德产生。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人们自然地形成了朴素的集体观念,由此决定这种原始形态的道德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维护共同利益、强调集体意志,团结互助、关心和维护氏族集体利益,就成为社会普遍的思想观念。这种朴素的集体观念和淳厚的道德风尚,对于团结全体氏族成员进行社会生产,维护原始公社氏族制度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原始社会道德调节所凭借的力量,主要是靠习惯、传统、禁忌以及首领等的威信,尤其传统习俗和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为巩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保持这些社会活动正常进行,年长一代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使青年一代懂得并遵守这些规范、维护这类规定,这便是原始社会时最初的关于社会风尚、道德习俗的教育,其职能不仅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而且是“社会人”的再生产。不过,整体而言,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为培养原始人类劳动技能和集体生活的能力而产生的这种教育,一方面是为克服本能方面的内在缺点而求生存,再一方面通过积累而求得发展,教育活动在当时主要还是一种自然需要,教育作为生存手段还是社会性、公众性财产。
I.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研究方法,哲学术语,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J.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在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观念,对原有教育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义
所谓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就是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工具、手段进行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历史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的主要职能是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在今天,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转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大力宣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国内环境影响。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市场经济中的不利因素,由于经济利益多元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现、价值观出现了问题,理想信念动摇,为了彻底扫除人们头脑中的腐朽思想,必须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考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正面灌输为主要特色。灌输教育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先进的思想、理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引导人们思想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但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直出现滑坡现象。归其原因是以“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为特点的灌输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已经很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且仅仅单向灌输,使受教育者被动的接受知识,反而会挫伤和压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主客观之间必须互动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灵沟通、思想交流过程。在一定的灌输基础上,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和调动他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让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纳理解并自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