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个写作文的方法 教孩子怎么写作文
一个朋友教了十年语文,接手过许多的孩子,总是遇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孩子的作文都不过关,一提写作文就头痛,无论是字数还是用词或者谋篇布局都差强人意。通过摸索,对这些孩子的作文教学,必须完全抛开教科书的模式,重新建立一套作文教学体系,于是就有了这些教案,经过多年实践,还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我将作文教案转载来供家长们参考。
入门篇,第一课,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45分钟左右,根据孩子实际可灵活调整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式:妈妈先列出特征项目(如形状、颜色等),再让孩子举出词语,看看他(她)能说出几个词来,妈妈也可一旁提示。
(1)视觉形象(眼能看到的):
整体轮廓:高、矮、胖、瘦、厚、薄、大、小
形状:平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扇形、五角星形等等
立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棱椎体、圆柱体、台体、球体、球冠等等
颜色:黑、赤、橙、黄、绿、青、蓝、紫、白、褐、灰、红
光泽:明亮——黑暗、鲜艳——灰暗、灿烂——阴暗、枯燥——滋润、干燥——湿润、粗糙——细腻等等
状态:老(苍老)、嫩(娇嫩、鲜嫩)、新(崭新、全新、七成新)、旧(陈旧、半新旧)
速度:快(迅速)——慢(缓慢)
(2)触觉形象(手能摸到的)
质地:软——硬、韧——脆、坚硬——柔软、结实——松弛、浓稠——稀薄、粗糙——光滑、粘稠——干爽
温度:冷——热、温暖——寒冷、热——凉、烫——冰
(3)嗅觉形象(鼻子能闻到的)
气味:香——臭
(4)味觉形象(嘴能尝到的)
味道:酸、甜、苦、辣
(5)听觉形象(耳朵能听到的)
声音:嘈杂——悦耳、大声——小声、尖叫、哭声、笑声、还有其他象声词如哈哈、嘎嘎等
二、事物特征的最基本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拿出一个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或植物或日常用品,让孩子按照前面的特征顺序逐个进行描写训练,妈妈可以先举例子
1、用形容词
前面阐述事物特征的例词基本说都是形容词
2、用比喻句
例如:瘦得象根火柴棒;圆圆的象个皮球;红红的象火一样;鲜嫩鲜嫩的,就象刚出芽的树叶;跑得象箭一样快;等等
3、作比较
例如:小明比小林高十公分,但却要瘦很多;西瓜圆圆的,有点象皮球,可是它还穿这绿色的花衣服;等等
三、作业布置:
拿出两种不同的水果或蔬菜,让孩子调动五官,按照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的顺序全面观察、摸捏、品尝,一边观察,一边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形容词、比喻句、作比较的方式对刚才记录的内容进行润色,最后整理成一篇观察日记
第二课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入门篇 第二课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知道有物可写
教学重点:对人物外貌内容按顺序细分
课时:45分钟左右(各位妈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后的都不再注时间)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外貌的细分
教学方法:妈妈可以自己或孩子(照着镜子)作为描写对象,同时选择几张不同人物的相片作为比较对象,指导孩子依次按照下列项目的顺序进行描写
(一)、整体轮廓
外形:例词—高(高大、魁梧、修长等)、矮(矮小、敦实、娇小等)、胖(肥胖、胖乎乎等)、瘦(瘦弱、苗条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运用形容、比喻、比较、夸张等手法,如“胖得象头小肥猪”,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体质:例词—强健、硬朗、结实、壮实、丰满、单薄、纤弱、羸弱、虎背熊腰、铁塔般等
(二)、头部
1、脸:例词—瓜子脸、四方脸、国字脸、薄饼脸、橘子脸、茄子脸、马脸、英俊、漂亮、美丽、亮丽、丑陋等
2、发:例词—长发、短发、卷发、披肩发、板寸、白发(银发、华发、白发斑斑等)、黑发、黄发等
3、眉:例词—浓眉、剑眉、粗眉、卧蚕眉、月峨眉、柳叶眉、弯月眉、吊梢眉等
4、眼:例词—三角眼、猫眼、凤眼、媚眼、鱼尾眼、牛眼、铜锣眼、鼠眼等
5、鼻:例词—鹰钩鼻、酒糟鼻、蒜头鼻、高鼻梁、塌鼻子、朝天鼻、玉石鼻等
6、口:例词—厚唇、薄唇、朱唇、绛唇、樱桃小嘴、尖嘴猴腮、大嘴巴等
7、牙:例词—洁白、黄黑、整齐、杂乱、暴牙、虎牙、尖牙、犬牙等
8、耳:例词—招风耳、卷耳、大耳廓、长耳垂、猫耳等
(三)、身体
1、脖子:修长、纤细、粗短、粗壮、天鹅颈、猪脖子、鸭脖子等
2、肩膀:厚实、薄弱、圆滑、尖削、宽厚等
3、胸脯:丰满、高耸、狭窄、开阔、扁平等
4、背:阔背、猿背、虎背、驼背等
5、腰:粗腰、细腰、蜂腰、水桶腰等
6、腹:大腹便便、大肚子、大肚腩等
7、臀:肥臀、高翘、瘦削、扁平、圆滚滚等
(四)、四肢
1、手:臂—丰腴、粗壮、枯瘦、玉笋般等;腕—白皙、肥胖、干枯等;掌—蒲团大手、布满硬茧、铁钳般等;指—细嫩、白净、纤细、枯瘦、葱跟般等
2、脚:大腿—丰满、粗壮、枯瘦、结实等;小腿—粗短、修长、纤小、肥嘟嘟等;脚掌—肥厚、扁平、宽大、窄小、象鸭掌、象鹿蹄等;脚趾—肥短、秀气、粗大、修长、细小、短小等
(五)、肌肤
1、肌肉:结实、发达、松弛、肥胖、精悍等
2、皮肤:细腻、粗糙、光滑、暗淡、枯黄、圆润、滋润、油光闪闪、皱纹很深等
(六)、服饰
从头到脚有:帽子、发夹、发结、耳环、项链、领结、领带、衣服、手表、手套、戒指、裤子、裙子、袜子、鞋子等
(温馨提示:妈妈可以让孩子从形状、颜色、质地几个方面对实物进行记录,然后再修辞润色)
二、课内练笔——题目《看我长得多(漂亮、帅、酷等)》
教学方法:妈妈让孩子对照镜子中的自己,按照上面的顺序,一边观察,一边做简单记录,然后整理成文
(一)、按顺序做记录:让孩子用形容词细致地记录,不要漏过项目
(二)、写好作文模板:妈妈先给孩子提供作文模板,让孩子将刚才记录的内容写在对应的段落
作文模板:第一段:整体轮廓 肌肤
第二段:头部
第三段:服饰 身体
第四段:四肢
第五段:孩子对自己外貌的简单评价(欣赏、骄傲、沮丧都可以)
(三)、第一步润色:让孩子挑出一部分记录的词语,通过比喻进行扩展,注意拿来比喻的事物要与比喻对象有相同点。
(四)、第二步润色:让孩子将自己的外貌与父母的外貌进行比较,将比较的内容写进作文中去。
(五)、第三步润色:让孩子用朗读的方式将全文检查一下,理顺语气,让语句通顺,上下文之间有衔接
(六)、作文完成,给孩子“啵”一个吧。
温馨提示:各位家长在指导的过程绝对不要急躁,更不要打骂,否则很难顺利地将课程讲授,只要孩子有点表现(比如说出了好词)就要及时表扬(可以口头表扬,按目标完成了较大的项目如写好了作文,则可实物犒赏),即使孩子实际上一点突出表现都没有,也要找出一个来进行表扬,因为他(她)在弱项面前最需要的是您的肯定。另外,目标不要太高,一点一点提高,只要孩子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有减轻就非常OK了,否则您和孩子都会很累。当然,也不能任之由之或者完全放弃。
入门篇 第三课 人物描写#神态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神态描写的基本要领
教学重点:通过五官和脸部肌肉的细微变化来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某一神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什么是神态教学方法:妈妈先解说,每个方面举一两个例子,然后让孩子顺着思路举例,能举几个是几个,不要强求。(备注:这个内容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跟他(她)简单解说,低年级孩子不要求,但讲课的妈妈自己必须有所了解。)
1、名词解释:神,这里指神气和表情;态,这里指态度;神态,即人物的神气、表情和态度。
2、举例:神气
{正面:满面春风、容光焕发、神采飞扬、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等
负面: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气急败坏、失魂落魄、气势汹汹、歇斯底里等表情
{正面:兴奋、欢喜、得意、安详、大方、慈祥、稳重、妩媚等 负面:痛苦、悲伤、失望、烦躁、害羞、生硬、凶恶、轻浮等态度{正面:友善、慈和、热情、尊敬、严肃、认真等
负面:凶狠、粗暴、冷淡、轻视、滑稽、浮躁等3、神态的外在表现:主要通过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牙齿、舌头、耳朵和面部肌肉的运动变化表现出来。所以,神态描写实际上就是动态的肖像描写。
二、照图说话
教学方法:
妈妈找到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让孩子指出图片头像是那一类神态(如开心、生气、害羞等等),然后要求他(她)认真观察,说出眉毛、眼睛等的变化情况,每说完一个头像,便将刚才的话写下来。
注意事项:准确、生动、形象、传神
准确——指描写要符合观察到的事实;
生动——指描写要抓住微小的细节变化;
形象——用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传神——抓住重点(最显眼和突出的地方),适当夸张。
三、实际操练
教学方法:妈妈让孩子随身携带笔和小本本,选取一个具体的人物,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也可以是同学朋友等熟悉的人,或者是街头随便逮一个陌生人,认真观察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随时记录下来。督促一星期左右,让他(她)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入门篇 第四课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将大动作分解成一系列小动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动作的描述——动词 修饰语
教学方法:妈妈在每个小项目中一边做示范动作,一边口述例句,然后指出其中的动词和修饰语,然后让孩子做一个动作并用文字造句,着重标示出动词和修饰语。(具体动作和句子由各自的教学环境确定,是“即兴表演”。)
1、方向 动词:例子: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转了个身。
2、轻重 动词:例子:他的拳头重重地打在了墙上;妈妈轻轻地摸了摸囡囡的头。
3、动词 数量:例子:他迅速地后退了几步;我踢了他一脚。
4、快慢 动词:例子: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被吓得马上跳了起来。
5、程度 动词:例子: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手。
6、质量 动词:例子:他麻利地拆开了包裹;我一个漂亮的转身躲开了狗狗的攻击。
7、比喻 动词:例子:球象箭一样飞了出去;她象一只刚出笼的小鸟,在操场上奔跑、跳跃。
二、动作的细分
教学方法:妈妈选取一个日常动作,一边演示,一边让孩子注意发出动作的是身体的那一个部位(手、脚、头、腰等),以及这个动作的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然后记录下来造句、润色。
(补充说明:许多孩子在作文中无话可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不注意观察的原因又主要是不懂得怎么样去观察,因为他们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感性的,思路很难有一个清晰的途径,所以家长应该在平时就进行有效的引导。我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教科书只是说观察如何如何重要,却没有可操作性强的、体系化的观察能力训练指导,于是才另辟蹊径,以观察能力的训练为入门作文的中心。)
范例:
削苹果
妈妈开始削苹果了,只见她左手捏着苹果,右手拿着一把水果刀,水果刀的刀口对准苹果的“额头”“亲”了一口,妈妈的右手手腕稍稍一偏,再轻轻地沿着苹果弯弯的“额头”转动起来,于是就有一片苹果皮离开果肉翘了起来;接下来,妈妈的左手慢慢地转动手中的苹果,拿刀的右手均匀地用力,苹果皮便象纸条一样,一圈一圈地离开果肉;不一会儿,一个水灵灵的苹果就削好了。
三、连续性动作描写
教学方法:妈妈选取一个日常事务,例如拖地、洗衣服、炒菜、做饭等,这些事务都是由一系列较大的动作组成的连续性动作,而每一个较大的动作又还可以细分为许多小动作,每个小动作都有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且都可以用比喻来修辞。妈妈可以先示范,让孩子观察各个动作要领并作简单笔录,再让孩子自己操作加深印象,最后将整个事务用文字表达出来。
范例:
我来到厨房烧小菜了。我打开煤气灶,放上铁锅,倒入少些菜油。过了一会儿,油开始冒烟了,我就把刀豆倒下去,用铁铲翻了几下,就把浇好的肉骨头放进去,又放了一些水。接着,我放了一些调料,盖上锅盖让它烧。
过了两分钟,我把火关小一些,再让它烧。又过了五分钟,爸爸说:“差不多了。”我就去揭开锅盖,放一些味精,又拌了几下,我就把刀豆烧肉骨头盛起放在碗里,端到了菜桌上。
入门篇 第五课 人物描写#语言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语言描写的常见方法
教学重点: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说话时的情景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名词解释
教学方法:妈妈跟孩子简单解说一下就行了。
语言:简单地说,语言就是人说出来的话,包括对话和独白,对话为人物之间的交谈,独白即是自言自语。
语言描写:就是把人物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写好说话内容的几个简单技巧
教学方法:妈妈先说几个词,然后让孩子接龙,看他(她)能说出几个,妈妈可以补充,举造句的例子也是如此。
特别提醒:下面这些词语在整篇作文中要用得适当,不要用得太多让人觉得太花哨,关键时候用一两个就够了。
1、运用语气词、象声词、感叹词
用在句首的词有:喂、哎、咦、、嗯、哼、唉、呸、哇、哎呀、哇噻等等
用在句尾的词有:啊、呀、呢、吗、哈哈、呵呵、呜呜、嘿嘿、啦等等
例子:“喂,你到哪里去?”“哦——,我去领奖,中大奖啦!”
2、运用一些方言、土语或特定语言
例子:方言——“唔该,去天河城点走哇?”一个老大爷问街上的保安。
土语——“跟他说话,真是鸡同鸭讲,一点都说不来啊。”
特定语言——“菜鸟一个!”“哇噻,发现一个青蛙!”
3、套用一些成语、歇后语
例子:成语——“说起我家那小子,那可真是一表人才、万里挑一,打着灯笼都难找的绝代天骄啊!”
歇后语——“一点到他的痛处,他就好像屁股底上安了弹簧——一蹦老高,反应大得很咧!”
4、特殊字音的注解
例子:“OK,长城,Very Good!(牛,长城真牛!)”一个外国老头兴奋地喊道。
三、写活说话人的几个方法:
教学方法:妈妈在举例子的时候辅之于相应的动作、表情等,对例子的选择,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另外造个句子,讲完例子之后,再让孩子模仿造句2~4个句子。
1、对话 动作:
例子:老师走上讲台,放下课本,喊道:“上课!”
2、对话 表情:
例子:“我错了。”小明低着头,满脸通红。
3、对话 心理:
例子:我吓了一跳,心想,完了,不由长叹:“好惨啊!”
4、对话 语气:
例子:“大小姐,你怎么啦?嘴巴翘得那么高?”妈妈嘻嘻笑道。
5、对话 语调:
例子:“我绝对不会放过你的!”老狼恶狠狠地咆哮。
6、对话 音质:
例子:“阿姨,那边的花好好看喔!”一个清脆的童音在我耳边响起。
四、对话内容要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当时情景
1、解说
教学方法:妈妈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转述下面的内容。同时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比如家人、邻居、同学、朋友的性格特征和他们说的一些话,让孩子有更切实际的感受和理解。
言为心声,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遇到同一件事,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说出的话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平时就要留意不同性格的人说的话,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把人写活;另外,同样一个人,面对不同的情景所说的话也是不一样的,这也需要我们平时多多留意。
例子:情景——教室门不知被谁打了一个大洞,以下是各人的对话:
“是谁?是谁踢坏的?”一向慈和的班主任刘老师瞪着眼吆喝道。
“看我干嘛?”小勇小声嘀咕,“又不是我,我怎么知道。”
淘气鬼小明吐了吐舌头:“嘻嘻,谁又要倒大霉了!”
“老师!我知道。”“小燕子”紫云高高地举起了手,“是王军!”
“你放狗屁!我碰都没碰!”王军气得满脸通红,恶狠狠地朝紫云高喊。
2、练笔
教学方法:布置下题目后让孩子先写,大概10分钟左右,然后检查,先挑出优点表扬一下(比如很生动、很贴切等等),再跟孩子提一下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如词语的运用、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
情景题目范例:1、讲价钱;2、我做错了,妈妈很生气;3、我做对了,妈妈很开心等等
Ⅱ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Ⅲ 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链接:
写作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能否得高分的关键。王芳老师有什么“秘诀”呢?下面分享的就是王芳大语文作文课音频。
Ⅳ 初中写作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初中阶段常见写作方法有: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作用分别如下: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象征
(托物言志)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烘托
作用:起到强调渲染气氛的效果。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伏笔、铺垫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渲染
作用: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Ⅳ 作文教学模式有哪些
一、读中学写,由仿到创——读写结合模式
广东省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模式颇具特色。他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有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读写结合模式可以用“四有”来概括。(1)有的——杂中求精,打好基础(2)有序——乱中求序,分步训练。(3)有点——华中求实,突出重点。(4)有法——死是求活,交给规律。具体到作文法,有四个要点:其一,四想:(1)想一想文章的中心;(2)想一想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3)想一想文章的题目;(4)想一想文章的布局谋篇。其二,三拟:(1)拟好题目;(2)拟好提纲;(3)拟好主次。其三,二写:(1)写好稿子;(2)誊写作文。其四,一多:多修改。⑦读写结合学习法:(1)从读学解题,结合作文练审题和拟题;(2)从读学归纳中心,结合作文练怎样表现中心:(3)从读学怎样分段和概括段意,结合作文拟写作提纲;(4)从读学区别文章主次,结合作文练怎样安排详略;(5)从读学捕捉文章重点段,结合作文练怎样突出中心;(6)从读学品评课文,结合作文练自改作文;(7)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结合作文练观察方法。
二、自由选材,自由习作——自由作文模式
笔者于1983年开始自由作文教改实验,85年在《小学教学研究》杂志撰文,在国内率先提出自由作文新理念。而后全国的自由作文的试验风起云涌,如今这一理念写入新《语文课程标准》。“自由作文”模式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他人出题目、给材料、设需要,而由小学生自己自由进行的作文练习。自由作文模式有六大特征:即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拟题,自由布局,自由表达,自由修改。它强调各种形式的自由写作。如:日记、周记、随笔、课外练笔、编报活动等。自由作文模式教学遵循大量读写原则,自主作文原则,开放感受原则,张扬个性原则,思维训练原则,少改重评原则,自主修改原则,鼓励肯定原则。自由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系统。自由作文模式教学需要科学有效的指导,要求老师做到“六导六有”:教师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教师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教师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教师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教师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自由作文有四大优越性:1、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自由作文没有时间长短的限制,学生心理压力减轻,能在良好的心态下作文。2、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3、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自由作文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大量出现。4、表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作文给他们表露的机会,充满个性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张真实而又独特的面孔。
三、创设情景,激发情趣——情景作文模式
上世纪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于是便有了情景作文教学模式。所谓情景作文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场合,有意无意地利用或创设一定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获得一定的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根据我多年的实践,这种作文训练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无米之炊”的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情景作文是从作文内容入手,通过创设情景,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了一个个精彩的情景,情景不同,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也不尽相同。但是,情景作文总有它固有的特点,一般可以采用以下的模式:1、出题设置,激发好奇心理。如,上课铃响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铁锤锤蛋锤不碎”这几个大字,一个个问号立刻在学生的脑海里产生,铁锤锤蛋怎么可能锤不碎鸡蛋呢?莫非是只铁蛋?……一上课,学生就被这些问题吸引住了,他们的思维在瞬间得到了驰骋。2、情景演示,激发探究心理。3、知情明理,激发“欲吐”心理。4、交流碰撞,激发感悟心理。情景作文教学倡导教师做向导,给学生指路,做读者,去欣赏学生;做朋友,和学生“商量”;做教练,给学生指导。情景作文教学变单向讲授性指导为互动交际性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情景作文教学模式注重作文与做人的和谐发展,还学生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作文的全过程。
Ⅵ 作文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作文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我来回答,作文教学中的几个方法
在中学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认为费时多、效果差的事情。老师往往口干舌燥地讲了整整一堂课,学生头点得拨浪鼓似的,但一下课,学生什么也记不住,再让他们写,也写不出来。因此,在作文课上,老师的作文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莫言曾说过:“模仿不是耻辱,而是捷径。”模仿是培养我们语感的一种最重要方法。一个人的语言风格是与个人对语言的感受相关的。初中阶段对培养一个人的语感至关重要。如果在初中阶段没有培养起一个人对语言的感受,那么后来的努力可能会事倍功半。很好地掌握了一种语感,就好像一个从事音乐的人很好地掌握了一种乐感一样。因此,初中生在作文写作上也应是以模仿为主,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创作,再摸索出自己的作文模式。
因此在作文课上,老师应要求学生“雁过留痕”,每堂作文课应留下自己的痕迹,如老师每念一篇范文,都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完老师读的内容,自己凭印象写出来。尽管此时学生不能完全还原出来,但大体上会有轮廓。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记的内容,全班同学来“找碴”。学生在记叙中越有遗漏的地方,越能暴露出学生在作文写作上薄弱的问题。这时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拨,学生会茅塞顿开,知道自己作文的欠缺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作文写作上会大有长进。而这个训练的过程对学生在“听、说、读、写”上有更高的要求,这样一堂作文课下来,学生作文本上会有一篇完整的习作。学生对这“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形成较深印象,自然对老师的讲解领悟就会较深。
Ⅶ 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注重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阶段
语言教学最高层次是应用。英语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首先,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二、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首先,在Dialogue的教学中,除了听录音、对话、表演和编写相似的对话外,还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变成短文的过程中,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其次,在Reading教学中,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这样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义句表达,提高了表达能力。还要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进行复述,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快地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听懂做完听力练习之外,还让他们把练习作为guide进行复述听力材料,有时还让他们写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写作训练的规范化
高中起始阶段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按教师用书上说明的写作步骤,即:①构思(讨论题目);②写提纲(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③起草(打草稿);④校订(检查错误,重新安排内容);⑤修改(定稿)。对学生进行写作模式的训练。这样看起来比较麻烦,但避免了反复,养成了好的写作习惯。再就是书写和文体格式要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讲清楚,使学生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标准评析和规范自己的书面表达。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批改是写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批改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错误,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但在批改过程中,如果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有错必纠,改到最后,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作品;如果对错误视而不见,写得再多也收效甚微。我根据教学实践,对于新教材中的“有指导的写”的写作训练,规定学生限时写完,同桌、前后桌互相批改,重新行文,再上交。这样批改起来就非常轻松,而且典型错误,很容易找出,有利于讲评。对于新教材中的“自由写作”训练,我指导学生弄清主题,抓住要点,组词造句,安排好顺序,过渡到段落形成短文,多用熟悉的单词和句型,多用五种基本句型表达。然后让学生共同研究,互相评论写好的草稿,以便最后写出修改的稿子来,这就有助于减轻教师修改作业的负担,也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Ⅷ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在小学高年级的同学中,不少人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作文课。“作文作文,难煞人”几乎成了相当数量同学的口头禅。而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下这种快速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一、审题是关键。
因为命题作文,题目是由别人出的,而不是作文的人自选自定的,这就有一个做文章的人领会出题目的人的意图问题。所以我们在作文之前,必须要先审题。那么如何来审题呢?许多教师都按规定模式来指导学生,那就是一要确定一下文章的形式,即用什么体裁来写;二要判断一下选材范围;三要定下一个切题的主题思想。以上审题方式有它的优点,但所规定的范围太广,使学生产生一种摸不着头绪的感觉。我在实际中总结出了一下几种快速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1、从分析题目语言结构中找选材范围。作文题目一般是由一个词组或一个或几个词构成。这就要分析一下他们的语法关系,是偏正结构还是动宾结构等。一般规律来讲,主语部分是确定人称或主人公的,而谓语部分的动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如《我跟爷爷学编织》,“我”是说要用第一人称写,写“我”的故事,“学编织”是中心,“跟爷爷”是范围限制,你就不能写成跟别人学编织。
2、从关键词语中找写重点。有些题目中心词不一定是写作重点,而修辞词、限制词却是文章的重点。如《我家的顽皮的小花猫》,就要重点写小花猫如何“顽皮”,而不要大写特写顽皮以外的事。还如《难忘的一件事》,就要写出难忘之处,否则就是不扣题。
3、从题外找主题。有的作文题目只有一个词。如《国旗》《大地》《青松》等。这样的作文题重点在于写好它本身及它的象征意义。因此审题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写《青松》,可以联想到那些不屈不挠的革命志士。如写《国旗》,可将爱国旗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融为一体。
4、把大题目化小。大多数命题作文为了照顾到不同人的不同情况,往往题目出的大一些。但作文的人在审题时不可就题构思,而应当尽可能将大题目化小,必要时还可以加个副标题限制。如写《记一件有趣的事》这个题目就比较大,选题范围也很广。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根据自己的经历将这个“事”字限制一下。如写“我和弟弟捉鱼”等,这样一限制,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主题要明确、集中。
所谓“主题”,那就是文章的核心。比如一个桃子,主题就如桃子里面的“核”。当看到一个题目时,如何来确定主题,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围绕题目来展开联想。特别要注意题目中出现的一些限制词。这样在认真分析限制词,从限制词找突破口的基础上,作文者脑海中的主题才能明确集中,很快进入意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才有内容可写。
三、结构要合理。
文章的结构也是一个重点。主题明确了,结构也要合理。如果一篇文章不注意结构的话,即使主题再明确,那它也是一盘散沙,也就无所谓文章的主题了。我认为一篇文章要结构合情合理,那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1、“凤头”。所谓“凤头”,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入题。文章的`开头要简短,用一两句话点出要写的内容,使作文者尽快进入意境,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用总括式、倒叙式、追忆式、抒情式、引文式,还可以用先声后人式等方式来开头。
2、“猪肚”。所谓“猪肚”,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丰富。当我们做文章时,文章的内容要紧紧地围绕主题,尽量使内容写得更具体、详细、生动,使主题得到有力的发挥。文章内容才会生动形象。
3、“豹尾”。我认为文章的结尾应该尽量做到简短有力,前后呼应。这就是所谓的“豹尾”。这样可以达到一拢千斤的效果,令读者回味无穷。
总之,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是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只要我们肯动脑、肯学习,在作文实践中又能灵活机动,从实际出发,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是不难掌握的。
Ⅸ 初中生要求掌握的 写作手法 有哪些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大类。
二、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如果再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因此写作手法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三、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即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另外不有一些概念我们也应该注意辨析,如:
一、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
二、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三、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五、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Ⅹ 初中语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构思话题作文的主题
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首先要对给出的题目进行研读,对所给的话题进行充分理解,在掌握题意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读懂话题的中心思想尤为重要,需要不断练习。一篇作文的主题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核心,写作主题的确立对于整篇作文的写作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构思的作文主题要有新意,并且符合话题要求,这对写作经验较少的初中生来说不容易,很多学生往往在确立主题时就跑题了。因此,在写话题作文时,学生首先要理解话题的中心思想,并对作文的主题进行裁定,这也是整篇作文的灵魂。
构建话题作文的结构
话题作文写作结构必须清晰,对于结构的设定也要明确,作文需要层次分明。合理的结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将作文主题表达得更加清晰。教师在写作技巧的教学中,需要对作文结构构思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构思的内容要阳光向上,在对同一事物进行描写时,需要对其进行多层面的分析。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写作技巧,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本中的写作结构,做到熟能生巧。
例如,“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有时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与。调动你的生活经验,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描摹争论中人们的不同表现。不少于500字。”
这是一个描写人物特点的命题作文,如果学牛对作文结构不够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语文教科书中有人物描写的文章,了解描写人物应该怎样进行分段,对人物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这些写作技巧都需要通过不断的运用才能熟练。
对写作范围进行梳理
话题作文范围较宽,写作素材较多,例如,让学生描写一件难忘的事情,这件事情可以是开心的,也可以是难过的,还可以是感人的,这些都属于难忘的事情。学生需要对话题进行认真研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
例如,“你们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大管家”,热心集体事物;或是体育健将、乐器高手、智力超人……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在这样写人叙事的作文中,将要描述任务的特点和事件逐一进行收集,然后一起进行梳理。
拓展思维,丰富文章内容
要想写出一篇富有生命力的作文,作者必须拓展自身的写作思维,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教师在话题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还要着重教会学生写作思维的拓展,从所定的主题进行联系,寻找更多写作资料,充实文章的内容,从而吸引读者。
例如,古代许多杰出人物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过无数热血青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多少老年人焕发青春,“怒发冲冠凭栏处”使人顿生杀敌报国之情……班上开一个古代风流诗文朗诵会,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文,力求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完成活动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以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可以围绕古代风流人物进行描写,通过对古诗文的了解,联想到诗人的情怀和处境,将风流人物的特色描绘得更加清晰。通过这样的联想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
初中话题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练习写作技巧和方法的重要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话题作文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写出更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