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研究农村社会学需要哪些方法

研究农村社会学需要哪些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05 05:32:55

A.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有哪些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

2、个体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3、实证性与评价性相结合的集成研究方法。

三大方法是对社会科学中三个基本关系(定性与定量、个体与整体、事实与价值)的辩证解决,是既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精神,又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相结合的,因而,它们可以构成适应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方法论基础。

(1)研究农村社会学需要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社会科学往往又较多地涉及“应该”“愿望”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判断较强地依赖于观察者的思想动机,受到众多内外变量的制约,表现出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人们很难从这些随机因素背后找出必然性因素,很难从思想动机中发现其客现动因,这就给社会科学进行精确、客观的分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而只能大量地采用定性分析的手段。

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和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难验证性

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有些社会事物的运行容易产生巨大的利益冲突,并会引起一些不可预测的灾难,因而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许多社会科学的假设、预言难以在短期内和较小范围内得以验证。

4、主观性

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制约,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科学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

这种由利益关系所引起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特别是民族感情和阶级感情),诱导人们形成非中性的、非客观的、非理性的观察态度,这就容易形成代表不同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社会科学”,而且互不妥协,各自为政,从而严重阻碍着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B.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三个主流是是什么

摘要 (1)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如农民、农业和农村(即“三农”)研究,农村社会结构研究,农民社会参与及政治民主进程研究,农村现代化与传统“农民终结”,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县域经济社会研究等。

C.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有哪两种

是: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反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或主观主义)

早期的方法论观点 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K.马克思
认为,对社会的研究可以成为科学,因为社会现象同自
然现象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之间也同样存在着
因果决定性,它们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并且可由普遍
规律来说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第一次
使科学的社会学的出现成为可能”(列宁语),使社会
学与哲学和历史学相分离,并且使社会研究摆脱了传统
的思辨哲学方法。
另一创始人A.孔德主张,社会学应当是一门类似自
然科学的、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学科,这门学
科应当采用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实证主义方法。他在
社会领域中引入了自然科学形成时建立的基本假设,即
知识的经验性或实证性、研究的客观性和世界的统一性。
孔德还具体论证了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比较方法和历
史方法对社会学的适用性。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
他最先系统、详细地论述了社会学方法论问题。在《社
会学方法的规则》(1894)一书中,他把社会现象界定为
普遍存在于群体间的、由外界的强制力施加于个人所引
起的社会行为、社会思想和社会感受。他认为社会现象
既不能归结为个人行为,也不能归结为生物现象和心理
现象。社会现象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和观念,它是可以观
察的社会事实。通过这种界定,社会学就能够采用自然
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与实证主义观点相对立的是
源于哲学、历史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潮。19世纪末期,德
国曾发生一场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战,德国社会哲
学家W.狄尔泰指出,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对象与自然科学
有本质的不同。他认为,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研究离不
开价值判断,社会科学的任务不仅是客观描述社会,还
必须涉及伦理、宗教、艺术等价值观念。此外,人具有
自由意志,人类行为既没有规律性也无法预测。社会历
史现象都是独特的、偶然的,对此无法采用自然科学的
“规范”方法加以研究,而只能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加以
阐述和记录。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主张社会学研究的对
象是个人及其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受“合理化”的理性
支配的,与行为者的价值是相关的,但同时受环境的制
约,理性行为并不是绝对的意志自由,它受着具体的必
然因果律支配。因此,他建立的理解的社会学既反对人
文学派的主观唯心论,也反对机械的实证论,主张“价
值相关”和“价值无涉”(见价值中立和价值参照)是
研究社会现象的两条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基本原则。
三大方法论倾向 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各个流派及其
关于方法论的不同观点,大体可以区分为实证主义(自
然主义),反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或主观主义)两大倾
向;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则独树一帜。
实证主义方法论 西方社会学家大多在某种程度上
坚持由孔德和迪尔凯姆所开创的实证主义方向,其中包
括各种理论流派。尽管各派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
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张社会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社会学
不是探讨“应该如何”,而只是客观地阐明社会“究竟
是如何”,它不关注于独特的历史事件,而主要关注于社
会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他们坚持认为社会研究的逻辑方
法是假设演绎法,科学假说的陈述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
验,理论仅当它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是可接受
的。获取经验证据需要采用实验、系统观察、调查、访
问、文献考察等方法。虽然社会科学在方法、技术的运
用上有其特点,但它在理论构建、证据搜集、证据分析
与评判、理论检验等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与自然科学方
法并无本质区别。实证主义者把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自
己的基本原则,把自然科学当作科学的范例,在他们看
来,社会学是符合科学的逻辑的。
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流派中,较极端的派别是定量主
义和数理社会学派。定量主义受心理学的操作主义和生
物测量学的影响,强调在任何科学中都必须使用测量和
计量的方法。定量主义的倡导者、美国社会学家G.A.伦
德伯格主张,任何概念都可以测量,由于定义不明确而
无法测量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是没有用处的。20世纪40

D.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 :
①农村区位结构研究。包括研究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在农村社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中 心地区对农村区位布局的影响。
②农村社会结构研究。这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课题。农村经济结构、阶级与阶层结构、人口结构、职业结构、群体结构、家庭结构等是构 成农村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家庭经营是许多农村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对家庭和以家 庭为核心的农村群体结构的研究,在农村社会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③农村社区体系研 究。农村社会的基本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范围内形成不同的农村社区,各社区之 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农村社区体系。农村社区体系研究主要包括村庄、村镇和集镇的特点 和作用,村际联系和社区格局等方面。
④从农村的角度研究城乡关系,包括城乡文化传递 的条件与方式。
⑤农村社会生活方式和水平的研究。旨在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提高农 村生活质量。
⑥对农村社会问题的研究。诸如环境、人口、教育、贫困、犯罪、卫生问 题等,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及提出改革方案。
⑦对农村社会变迁的研究。包括变 迁过程和发展趋势,导致和制约变迁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农村发展的目标模式和农 村现代化等。
农村社会调查在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 ,建立了一系列农村社会调查指标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有农业生产调查、农村人口调查 、农村家计调查和农村教育与卫生调查等。

E.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有四种: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分析、实地调查。每一种总研究方式都有适用范围,也存在一定优缺点。

调查研究适用于社会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学术性调查。

实验研究适用于探索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实验的类型有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标准试验和准实验。

文献研究适用于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和纵观分析,类型有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分析。

实地研究适用于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它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F.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有哪些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

2、个体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3、实证性与评价性相结合的集成研究方法。

三大方法是对社会科学中三个基本关系(定性与定量、个体与整体、事实与价值)的辩证解决,是既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精神,又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相结合的,因而,它们可以构成适应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方法论基础。

(6)研究农村社会学需要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马克思曾预言:“科学只有从自然科学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统一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

一百多年来,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均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尤为突出,不仅深入到了自然界的宏观领域、宇观领域和微观领域,还深入发展到了人类机体(包括大脑)和人类社会领域,而且这两个方面仍在不断地进行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社会科学(包括思维科学)越来越多地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许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已经卓有成效地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之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的这种不断地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称之为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

G. 如何理解中国农村的社会学

一般来说,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发展及农村社会建设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在当下中国,虽然农村社会学研究已然成为农村社会研究中的显学,农村社会学研究者也试图致力于为农村社会立言并对其做出贡献,但是,不仅部分研究成果仍以同行为阅读对象,而且有的研究着力提出一些有可能得到学术共同体青睐的言说,其研究目的在不经意间由对农村社会的责任转变成研究者寻求、确立并巩固和扩大自己在农村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这样的境况中,农村社会常常成为某些研究者的“消费”对象,这是“责任伦理”匮乏的表现。虽然“责任伦理”的匮乏是农村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反常现象,但是,学界尚未对这一反常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鲜见有对其展开的扩展性探索。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本文试图概述和解释农村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反常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澄清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理想图景。

从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来看:
第一,以中年男性为主。从性别分布情况看,男性占95.16%,女性仅占4.84%;从年龄分布情况看,35岁及以下的调查对象9人,占14.5%;36~50岁的调查对象46人,占74.2%;5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7人,占11.3%。

第二,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占7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仅占21%。相较于具有较高文化程度且善于在抽象层面进行推理和论证的研究者来说,调查对象不仅常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实践智慧,而且善于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博弈思维方法,并进行换位思考。

第三,以地方经济精英为主。从调查对象所从事的行业来看,31人为地方经济精英,包括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家等;17人为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乡村干部;1人为法律工作者;2人为中学教师;3人为新型职业农民;8人为普通农民。他们丰富的实践智慧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其文化程度较低的不足,具有对农村社会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能力。此外,对于研究成果的质量,除了同行评判,研究成果能否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和重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对农村社会学研究来说,最终的服务对象就是与其相关的农村社会主体,本文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是其中的典型。

为有效而充分地展开反思性研究,对农村社会学研究成果进行“再田野化”调查[iv]是必要且重要的,这也是避免仅仅以同行评议方式来鉴别研究成果质量的一种方式。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民主理念和实践范围的扩展以及民主实践程度的深化,农村社会主体对那些试图诠释农村社会的研究成果,以及那些试图对农村社会事务提供政策建议的研究成果,具有不可剥夺的民主评价权利。然而,遗憾的是,在当下主要以同行评议方式来鉴别研究成果质量的形势下,作为农村社会相关研究中的主人公和研究成果的最终服务对象,农村社会主体本应具有的“评判权”被普遍忽视了,甚至被无意地剥夺了。

限于目前研究方法、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的繁杂性,对农村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典型成果进行“再田野化”调查和反思性研究是本文采取的主要方法。虽然本文意在对部分相关研究进行反思,但采用的并不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研究目的既不是对这些个别研究成果进行完全的批判,也不是从对这些个别研究成果的反思推广到对整个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批判。而是试图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反思,展现一些为农村社会学研究界所忽视的问题,并明晰这些问题的面貌、特征和根源,以及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为妥适识别农村社会学研究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参照。

综合来看,根据研究路径的不同,农村社会学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诠释学进路的研究,二是以政策建议为导向的研究。诠释学进路的研究重在“求真”和“还原”,主要致力于对中国农村社会现象进行“深度”描述,例如对农村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观念、历史经验和实践智慧的由来、变迁,以文字或纪录片的方式进行解释,并力图展现这些解释的构成和依据。这类研究由于主要采用人类学和史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进路上也往往表现出普遍且有深度的人类学和史学转向,因而亦可以被称为“人类学和史学进路上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以政策建议为导向的研究属于资政研究,重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致力于对农村社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主要采用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的实证研究方法,特别注重对研究对象和分析模型的选择,并试图通过某种政治性的安排,达致对农村社会问题的解决,亦可以被称为“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进路上的农村社会学研究”。在这种进路中,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表现出深刻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转向。

H.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其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方面:⑴农民、农业和农村,即“三农”研究;⑵农村产业结构研究;⑶乡镇企业的劳资关系研究;⑷农村社会结构研究;⑸农村群体组织研究,包括家族、邻里、基层组织和民间组织的研究;⑹农村人口研究,包括计划生育、人口构成、人力资源的研究;⑺农村婚姻与家庭研究;⑻农村的民族自治及政治民主进程研究;⑼农村社会参与及政治民主进程研究;⑽农村文化研究,包括农民意识、社会心理、民众宗教研究;⑾农村负担研究;⑿农村社区研究;⒀城乡关系研究;⒁农村社会保障研究;
其二:农村社会变迁方面的研究:⑴农村现代化研究;⑵农村发展模式研究;⑶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研究;⑷“双反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⑸农村发展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关系研究:6农民运动研究;⑺农村变迁动力研究;⑻农村发展与科学技术关系研究;⑼农村社会流动研究;⑽新农村建设研究;⑾农村综合改革研究;⑿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⒀农村婚姻家庭研究;⒁农村生活方式研究;⒂农村社会管理研究;
其三:⑴“三农”问题;⑵农村管理体制改革问题;⑶农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⑷乡镇企业产权变革问题;⑸农村经营规模问题;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⑺农村教育问题,包括中小学师资格培养问题,女童失学问题,农民职业培训问题等;⑻农村文化建设问题;⑼农村医疗卫生问题;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⑾农民工的身份地位问题;⑿失地农民问题;⒀农村贫富分化问题;⒁农村扶贫问题;⒂农民的公民权(国民待遇)问题;⒃农村留守儿童、妇女问题;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⒅农村社会治安问题:⒆宗教、民间信仰问题;⒇城乡协调发展问题;

阅读全文

与研究农村社会学需要哪些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测量方法技术的起源 浏览:361
岗位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是 浏览:983
食用铸铁消除内应力最好的方法 浏览:516
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哪个好 浏览:194
3x97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556
益节美国氨糖食用方法 浏览:559
飞利浦温奶器使用方法 浏览:923
FDMS颗粒物测量方法 浏览:775
2015新君威后备箱进水解决方法 浏览:929
北京标杆企业调研方法有哪些 浏览:113
铅笔生活技巧和方法 浏览:537
烟气控制方法有哪些 浏览:693
中药分析验证方法 浏览:917
解决代沟的有效方法 浏览:694
王伯彤比特训练方法 浏览:89
脑袋上毛囊炎最好治疗方法 浏览:233
炒股的股利计算方法 浏览:752
传统生态学研究方法 浏览:444
认土鸭子的方法视频 浏览:203
栽种豆角更简便的方法 浏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