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日常语言分析方法

日常语言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03 19:31:04

1. 语法结构的分析方法哪些

(1)替换法。把语言切分成若干单位,使用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切分语素。
(2)分布分析法。根据语言单位出现的语境(包括上下文)加以归类。例如:分析“吃、喝、抽”等动词。
(3)直接成分分析法。分布分析法考察语言单位的外部关系,直接成分分析法考察语言单位的内部结构。这种
分析法切分语段的层次。语言可以从大到小,层层切分,也可以先确定单位(语素或词),层层归纳。
(4)变换分析法。用来说明语句之间的关系,如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关系等等;也可以用来说明形式相同而实际上有差异的语句。
结构主义语法学还有一些其他的分析方法。例如:把词组分为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向心结构中至少有一个直接成分跟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同,如“新书”、“很好”;离心结构中所有的直接成分跟整个词组的功能都不相同,如“今天晴天”。德州 这种分析可以用来区分同形结构。例如“出租汽车”代表两种不同的向心结构:一种是以“汽车”为核心(即通常所说的偏正结构),一种是以“出租”为核心(即通常所说的动宾结构)。
正因为单划分层次还不能完全说明词组之间的内部关系,所以要区分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同时又认为向心结构的核心可以有不同位置。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的性质决定了语言的运用必然牵连到整个社会,牵连到每一个人。社会的变化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变化发展又反过来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发展。语言和思维是同劳动一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其社会性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过去有一些家把生物相比附,认为语言也要经历生。老死的生物生命史的过程,于是断定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语言虽然也有产生、发展和可能死亡的过程,但与生物的生、长老、死有本质的区别。生物的生、长、老、死是生物个体的可见的变易。一种语言分化为许多方言,或是演变为另一些语言,都是全社会的语言行为的逐渐的演变,语言的“死”与“活”,这是比喻的说法,只是说有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决定于具体的社会条件,决定于它是否为全社会服务,为人们所运用。语言是一种既不属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特殊社会现象。所谓“特殊”,是说语言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在于:语言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的,这种工具能使人们相互了解并调整他们在人类活动的一切范围中的共同工作。
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例如"人"这个符号,rén是它的语音形式,"会说话、用两条腿走路、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和这个音结合在一起的意义,构成符号的内容。德州论坛音与义是语言符号的两个"面",彼此依存,犹如一张纸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只要正面而不要反面,也不能只要反面而不要正面;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与此一样,只有和特定意义相结合的声音才能叫做语音,由特定语音表达出来的意义才能成为交际所需要的语义。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

2. 话语语言学的基本方法

话语语言学用来进行话语分析的基本方法叫“句子实际切分法”。该种方法是捷克语言学家V·马泰休斯提出来的。句子实际切分法是一种功能-意义分析法。马泰休斯根据词语在句中不同的交际功能,把句子切分为两个表意部分:一是叙述的出发点,二是叙述的核心。德国语言学家K·布斯特把叙述的出发点称为主题,把叙述的核心称为述题。主题指叙述的对象,表示已知的信息或不重要的内容,述题指对叙述对象的说明,表示新的信息或重要的内容。句子实际切分法就是把句子切分成主题和述题的方法。
例如:
家乡的日头/从东山上冉冉升起。(《北方,我的北方》)
主题述题
河水上/跳动着月光。(《我的摇远的精平湾》)
主题述题
因为离海近,/所以这里的集市最精彩不过。(《芦花虾》)
主题述题
如果没有拉夜网的,/海边上是安静的。(《拉拉谷》)
主题述题
对连贯性话语进行实际切分,最能显示主题和述题之间的关系。在交际过程中,通常都是主题在前,述题在后。这是连贯性话语构成的基本规律。如果前面一个句子的主题和述题与后面一个句子的主题和述题,分别叙述两个并存的客观事物,话语横向线性扩展为平列式或平行式:
渠岸、路旁和坟地上的迎春花/谢了。肥壮而且显得大方的蒲公英/开了。温柔而敦厚的马兰花啊,/也在路旁讨人喜欢哩。(《创业史》)
风/把地面刮干净了。风/把田野刮成了班斓的颜色。风/把高梁穗子刮黄了。(《暴风骤雨》)
如果前面一个句子的述题为后面一个句子的主题,而第二个句子的述题又成为第三个句子的主题,这时话语横向线性扩展呈现为链式: 我/站起身,掮上行李又上路了。大路/被人踩车辗得平平展展,弯弯曲曲地上了大坝。走上大坝,/便被绿色的浓荫包裹了。(《从疾驶的车窗前掠过的》)
九年来他的心/好象一个平静的湖泊。尽管湖泊的深处有旋涡,有波动,甚至有火山的爆发和死灭,/然而湖面是愈来愈平静了。平静的湖面/是美丽的,每个人都可以从湖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而且,倒影/往往比活人更有魅力。(《蝴蝶》)
句子实际切分法与所谓的“成分分析法”不同。成分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逻辑学,它根据词语在句中的句法作用,把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划分为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和次要成分(定语、宾语、状语)。实际切分法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它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交际功能,把句子切分为主题和述题。实际切分理论受到了前苏联语言学家们的重视。1961年出版了И·П·拉斯波波夫着的《句子实际切分法》,1976年出版了И·И·科夫图诺娃着的《现代俄语》及О·А·克雷洛娃和С·А·哈夫洛尼娜合着的《俄语词序》。1970年前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出版的《现代俄语语法》及1980年前苏联科学院出版的《俄语语法》,都是以实际切分理论为依据来阐述词序问题,分析句子的各种交际结构形式和交际功能,研究句子的实际切分与上下文和语言环境的关系。

3.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你自己参考以下吧: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一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社会的各层面对语言运用的影响,包含文化准则、社会规范或情境。

社会语言学也研究社会本质和差别对语言的影响,如族群、宗教、地位、性别、教育程度、年纪等,和语言的差别如何能用来区分一个人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

有人亦把后设语言学(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语言学”)归类为社会语言学的一部分。

研究范围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别,以及他们的社会因素。在传统的语言地理学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会语言学出现以后,这些内容都算做社会语言学的范畴了。

对社会本质的研究包括:

* 语言的社会本质的特点及其规律
* 语言、意识、社会在起源上的相互关系
* 民族语言和民族形成的关系
*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语言演变与社会演变的关系

对语言差异的研究包括:

* 标准语与方言、行话的差异
o 发音差异
o 用词差异
o 地位差异
* 同一语言在不同国家、地区以及社会所产生的差异
o 例如:英语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传播中产生了变异,出现了美式英语、港式英语、新加坡式英语等
* 同一国家或社会中通行几种语言所造成的差异
o 例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官方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如加拿大(英语、法语)、新加坡(英语、中文、马来语)
* 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
o 例如:性别差异导致男女使用有差异的语言。
* 社会场所不同所使用的语言的差异
o 例如:一般中国人在家庭环境中使用家乡方言,在工作学习时用普通话。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对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等人的语言运用进行考察。数学分析法对口语材料和文献资料进行数学统计和数理分析。对比研究法分析社会因素、研究语言差异。实验分析法用语音或心理实验仪器对语言差异进行实验分析,并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来自维基的参考资料**

4. 日常语言哲学的两个学派的基本观点

剑桥学派和牛津学派之间虽有一些分歧,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重视语言分析。这两个学派尤其是牛津学派把语言分析看作是哲学的首要的、甚至唯一的任务,强调自然语言中概念的丰富性以及概念之间的细微区别,认为概念能够完成多种多样的功能,可以充分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这两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几乎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日常语言进行十分细致的分析,希望通过弄清楚词或概念之间的细微区别,阐明语言的多种功能,以揭示日常语言的丰富内容。他们往往在一篇文章中仅仅分析二、三个语词的区别;人们一般认为这些词是同义的,他们却力图证明其间存在着很大差别,强调它们不能交换使用。为了确定这些词所能起的不同作用,他们仔细研究这些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在这个方面,奥斯汀的研究最为突出。他在《他人的心》一文中,仔细分析了“知道”这个词的各种用法;在其《请求原谅》一文中,仔细分析了“错误”、“意外事故”、“疏忽”等相关的词,并阐释这些词在构成责任判断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由于语言分析哲学家们十分强调研究日常语言本身,其他流派的哲学家们指责他们不是研究哲学,而是研究语言。对这些指责,他们反驳说,只要这种研究是有用的,就不在乎人们究竟称之为哲学研究,还是称之为语言研究。他们表示自己并不怀有维特根斯坦那样的抱负,并不认为自己的分析方法是真正的哲学方法,它能帮助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不过,他们强调说,日常语言的研究对于解决哲学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要进行有成效的哲学研究,就不能不首先了解我们使用的语言手段。通过这种研究,会发现许多哲学问题产生于对语词的误解。因此奥斯汀宣称,对日常语言的这种研究即使不是哲学研究的总目标,至少也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
日常语言哲学家们尽管如此强调语言分析,但就他们自己来说,特别是奥斯汀和斯特劳森,却倾向于用“阐释”一词取代“分析”一词,认为前者比后者更能说明哲学的任务。他们指出,哲学的任务在于阐释某些语词的逻辑语法,收集有关这些语词作用的提示,描述这些语词所能完成的不同功能及其完成这些功能的条件。 ③ 强调词的意义在于词的用法。这两派哲学家在意义理论方面持大致相同的观点,都反对逻辑经验主义关于命题的意义在于命题的证实方法的观点。威斯顿批驳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认为这个原则既不是重言式的命题,也不是经验陈述,而是一种形而上学理论,因而不能以它为根据来反对形而上学。赖尔和奥斯汀都把词的意义看作这个词所完成的功能或所起的作用,反对把意义看作某种抽象实体。赖尔还认为意义的体现者是词或短语,而不是语句。斯特劳森强调词和语词使用的区别以及语句和语句使用的区别,认为意义是语词或语句的功能,指称是语词的使用的功能,真值是语句的使用的功能。他还指出,谈论词或语句的意义,不是谈论它们在特定场合下的使用,而是谈论在一切场合下正确地把词运用于指称某事物,或者把语句用做断定某事物时所应当遵循的惯例。

5. 如何分析语言特点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有时候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

3、鉴赏人物语言=表现手法+表情达意+艺术效果。(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鉴赏作者的语言=语言特点+例句分析。

6.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是什么

定义:一种以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或思潮。

内容:①日常语言本身是完善的,哲学混乱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哲学家们背离了日常语言的正确用法,通过研究日常语言的用法,就能澄清或“医治”哲学中的混乱

②认为形而上学命题虽荒谬,但带有启发性,哲学家的任务是通过研究荒谬的形而上学命题了解概念系统的结构。

③强调对日常语言进行语义分析,主张研究日常语言本身及用法,仔细分析与认识有关的某些具体词汇。

7. 逻辑学导论7 日常语言中的论证

        由标准式的要求,调整 直言三段论 的定义为:或者本来就是标准式直言三段论,或者是可以变形为标准式直言三段论而没有失掉或改变原意的论证。将日常语言中、不以标准形式出现的论证转化为三段论标准形式的过程称为 化归(或翻译)为标准形式 ,最后得到的三段论称为原给定三段论的 标准式翻版 。

        日常语言中的三段论 偏离 标准形式有以下情形:

        第一种偏离 。前提和结论的顺序不标准,这很容易通过调整而解决。 

        第二种偏离 。谓项超过三个,有时可能不明显。

        第三种偏离 。构成论证的命题不是标准直言命题,这种偏离很常见。

        对于后两种偏离有一些应对方法,将在7.2和7.3分别解释。

        第一种方法是 去除同义词 。三段论中某词项的同义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四项,只是某一词项的另一种指称方式。词项看上去超过三个时,应首先尝试去除同义词。

        第二种方法是 去除补类 。如果四个词项中有两个互为补类,五个(或六个)词项中有两个(或三个)与另外两个(或三个)互为补类,那么三段论可化归为标准形式。化归可通过换位法、换质法、换质位法等有效的直接推理实现(有时可能需多次推理),而化归的标准形式不唯一。

        标准直言命题较于日常语言是有些生硬的,后者中的许多三段论是由非标准命题组成的。但日常语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法找出一套完善的翻译规则。在各种情形中,最关键的是理解所给非标准命题的含义,以便翻译时不丢失或改变原意。

        本节介绍九种方法——是指南而 不是规则 ,作为处理某些特定种类的非标准命题的 技巧 。

        肯定或否定一个特定的个体或对象属于某个类的命题称为 单称命题 。与标准直言命题不同,它们肯定或否定的不是类间的包含关系,但我们可以将它们解释为这种命题。

        每个个体对象对应一个 单元类 ,即只由一个元素组成的类。使S指称只含s的单元类,则可以将单称肯定命题“s是P”、单称否定命题“s不是P”分别视为逻辑上等价的 全称命题 ——A命题“所有S是P”和E命题“没有S是P”。

        然而,布尔解释下的全称命题没有 存在含义 ,使得含单称命题的有效的两前提论证转化为三段论后变得无效。

        再者,如果把单称命题转化为 特称命题 ,就会影响主项的 周延性 。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将单称命题分析为两个直言命题的 合取 ,即单称肯定命题等价为相互关联的A、I命题的合取,单称否定命题等价为相互关联的E、O命题的合取,就能兼顾命题的存在含义和周延性。

        对于含单称命题的三段论,引用文恩图或规则检验其有效性时,只要记住其中 有存在含义 ,就可以直接把它们看做 全称命题 。

        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示属性,它们可以 确定 一个类,因此可以将谓项替换为这样一个词项,它指称的类包含所有具有形容词对应属性的事物。

        转化时通常将量项和主项以外的所有成分看做类的定义特征,将能替换的部分换成这样一个词项,它指称由类的定义特征确定的类,再改用标准的联项将其与主项联结起来。

        先找出主项,再重新排列各成分。

        “每一”、“任何”等开头的陈述句很好转化。这样的词有“任何东西”、“任何人”、“无论谁”、“每个……的人”等。

        不定冠词“a”和“an”(“一个”等)也可用于指代量词,应根据语境确定其意思是“所有”还是“有”。

        定冠词“the”(“这”、“这些”等)可指称一个特定的个体或一个类的全部元素。

        具有“只有(only, none but)S是P”形式的直言命题通常称为 排斥命题 ,通常可按以下途径转化为A命题:将主、谓项互换位置,把“只有”换为“所有”,即通常理解为“所有P是S”。但某些语境中,“只有S是P”表达的可能是“所有S是P”或“有S是P”。

        根据语境添加量词。

        根据语境改写其形式,翻译结果可能不唯一。

        具有“除了S以外都是P”、“只有S不是P”形式的命题称为 除外命题 。每个除外命题都是 复合句 ,做了两方面的断定,应翻译为一个合取式:“所有非S是P”合取“没有S是P”,这两个命题是 独立 的,联合起来就断定了S和P互为补类。

        有的论证的有效性离不开数字或类数字(quasi-numerical)。数字无法译为标准形式,这时推理是 非三段论的 (asyllogistic),分析它们需要比直言三段论复杂的理论。含有类数字量词的推理,如含“几乎所有”、“并非全部”等量词时,可按 除外命题 处理,即断定对象中有的满足条件,有的不满足。尽管除外命题是合取式,含有它的论证不是三段论论证,但也可以对它们进行三段论分析,这要依据命题的位置来进行。

        如果除外命题是前提,就要分两次进行检验,每次检验一个标准式直言三段论。

        如果除外命题是结论,而前提都是直言命题,那么论证必无效,因为两个直言命题不可能同时蕴涵复合句中的两个直言命题。如果两个前提和结论都是除外命题,就应检验原来论证能建构的全部三段论,才能确定其有效性。

        无论如何,一旦将非标准命题翻译为标准形式,就可以用文恩图解法或三段论规则进行检验。

        协同翻译 是通过引入 参项 (parameter)进行的翻译方法,参项是一个有助于以标准形式表达原来断言的辅助词项,可以是时间(time)、地点(place)、情形(case)等。

        参项的引入和使用不能机械而不加思考,必须始终以所要的翻译的命题为依据。

        对于不能将项数缩减到三的三段论论证,协同翻译可以将 同一个 参项引到三个构成命题中去。

        日常话语甚至科学中,相当一部分命题因广为人知或无关紧要而被省略,这样的三段论称为 省略式三段论 ,听众很容易将其补充完整,而无需说话者重复。用省略式描述推理可使 修辞 效果比描述出所有细节时更佳。

        三段论的 第一种省略体 中不出现大前提, 第二种省略体 中不出现小前提, 第三种省略体 中两个前提都出现但未表示结论。

        检验省略式三段式的有效性共需两步:首先恢复省略的部分,然后再检验。如果省略的前提很容易补充,评估时将其包括在论证当中才是公平的。补充隐含的前提时最重要的 原则 是:说话人确实认为听者可以接受这个命题为真。公正地表示出省去的命题,需要语境敏感性和对说话者意图的理解。

        对省略式三段论的一种合理批判是:只有加上一个高度不合理的前提,才能使论证成为有效的三段论,甚至有些三段论无论补上多么不合理的前提都无法有效。

        省略式三段论与普通三段论的区别,从本质上说是 修辞 上的,而不是逻辑上的。检验省略式三段论的方法根本上与普通三段论相同,即将其化归为标准式直言三段论。

        由一 串 三段论组成,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同时是后一个三段论的前提,这样的推理称为 连锁 (sorites) 三段论 。如果用 省略式 叙述,即只给出前提和最后的结论,则可由三个、四个或 任意多 个前提得出最终结论。

        检验这种三段论的方法是:清晰地揭示出隐含的中间结论,然后检验所得的直言三段论。

        直言命题只包含单一组成部分,即对类间关系的直接肯定或否定,因而是 简单命题 。有的命题包含多个支命题,称为 复合命题 ,支命题可以是任一种命题。

        第一种复合命题叫做 析取 (disjunctive) 命题 或 选言 (alternative) 命题 ,包含若干支命题作为整个命题的 析取支 (disjunct),并断言它们之中至少一个为真,也可能 同时 为真。

        若以一个含两个析取支的析取命题为前提,而另一个前提 否定 其中一个支命题,就可以推出析取命题的另一个支命题为真。具有这种形式的论证是一个有效的 析取三段论 。若另一个前提肯定一个支命题,则不能推出另一个支命题为假,因为两个支命题可能同时为真。

        第二种复合命题是 条件 (conditional) 命题 或 假言 (hypothetical) 命题 ,具有“如果……,那么……”形式,“如果”后面的命题称为 前件 (antecedent),“那么”后面的命题称为 后件 (consequent)。

        所含命题都是条件命题的三段论称为 纯假言三段论 。当第一个前提与结论有相同的前件、第二个前提与结论有相同的后件、第一个前提的后件与第二个前提的前件相同时,论证有效。

        由一个条件前提和一个直言前提组成的三段论称为 混合假言三段论 (mixed hypothetical syllogism)。

        如果直言前提断言条件前提前件为真,结论断定条件前提后件为真,则论证有效,称为 肯定前件式 (affirmative mood)或 分离式 (mos ponens)。但如果直言前提肯定条件前提的后件而非前件,则犯了 肯定后件谬误 (fallacy of affirming consequent)。

        如果直言前提断定条件前提后件为假,结论断定该条件前提前件为假,则论证有效,称为 否定后件式 (mos tollens)。但如果直言前提否定条件前提的前件而非后件,则犯了 否定前件谬误 (fallacy of denying antecedent)。

        二难推论 将一组三段论的前提构造成互相析取的,使对手被迫在其中选择而接受相应结论。前提一般没有特殊的顺序要求。结论是直言命题时,称为 简单式 二难推论;结论是析取命题时,称为 复杂式 二难推论。二难推论常用省略式表述,因为结论一般是显而易见的。

        驳斥二难推论的方法有三种,都与二难的两个或多个“死角”有关。

        绕过死角法 拒斥其析取前提,即反驳其支命题的矛盾关系,指出析取前提并未穷尽所有可能性。

         直击一角法 拒斥假言前提之一,从而否定假言前提的组合。

        构造反二难法 构造另一个二难推论,它的结论与原来的相反。最理想的反二难推论应当与原来的推论有相同的组成成分,如假言前提的前件。然而,反二难一般仅仅建构了结构不同的论证,其结论可能与原本的并不像初看上去那样对立,因此 不能 达成真正的反驳,只是阐述看问题的不同视角的 修辞 手法,不能说明对事实状况的意见不一致。

        有时,反二难结论与原结论的确 不相容 ,这种情况下前提本身就是不相容的,而两个二难推论可用于澄清其中的矛盾。

8. 怎样分析语言特点

2、语言分析主要有:修辞、动词、形容词、句式、语言风格等。 文章结构语言特点,就是作者是使用文字表达的时候,这些文字呈现出了怎样的特征,清雅

9. 日常生活中需要用语言技巧

口头语言表达是领导者思想观点、学识理念等的直接体现。领导者要有效地开展领导活动,必须善于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播信息。这就要求领导者掌握口头语言表达的规律和技巧,努力做到善说与会讲。讲究口头语言技巧,实际上就是强调领导者口头语言的“五性”。

针对性。领导者运用口头语言应当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引人入胜的话题、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领导者讲话时所身临的不同场境对口头语言表达是有不同要求的,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一定要符合具体场景的要求,否则,就可能闹出笑话。

多样性。领导者口头语言技巧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如幽默法、委婉法、暗示法、模糊法等。而且,每一种具体方法又有多种使用类型。模糊法就分为宽泛式、回避式和选择式三种类型。宽泛式是用含义宽泛、富有弹性的口头语言传递主要信息;回避式是用不明确的口头语言避开确指性内容;选择式是用具有选择性的口头语言来表达不确定的行为。

恰当性。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经常需要对交往者提出建议或劝告,注意口头语言措辞的恰当性很有必要。一般来说,许多领导者的建议或劝告用词比较直接,常常是“应该”、“不应该”、“要”、“不要”一类词,在关系密切的人之间更是如此。可这在老百姓看来未免太武断,也太多教训味了。为了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领导者对普通群众提建议或劝告,措辞应更加委婉。

情感性。情感是有声语言表达的核心支柱。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有声语言始终伴随着情感。在有声语言表达中,声音靠气息的支撑,情感是气息的动力,气随情动。领导者的口头语言应当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因为不具有情感性的语言不具备感染力和鼓动力。 领导者口头语言的情感性还要与思想性紧密结合,空洞的不具有内容和思想的情感性语言也是不能打动公众的。情感性的口头语言应该真诚、质朴,切忌渲染和夸张。

丰富性。对公众吸引力强的领导者口头语言具有丰富性。(1)词汇丰富。领导者口头语言要力求运用描绘性的、富有表现力的、准确而生动的词汇,娴熟使用专业词汇、成语、俗语,这样才能激发公众的热情,唤起公众的想象,并得到公众的信赖。(2)句式丰富。为了加强口头语言表述效果,领导者口头用语应注意句式的变化,可用单句,也可用复句;可用陈述句,也可用感叹句;可长短句交错,也可倒装、前置。句法参差有致,听起来就自然和谐。(3)修辞丰富。领导者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增强口头语言的形象性。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别人的联想;精当的设问、反问能造成悬念;气势流畅的排比能激发公众感情的波澜;适时的反复和强调能加深他人的印象。(4)节奏丰富。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语音,能给公众以美的享受。领导者与公众对话或发表演讲,应当注意音量、音质、音色的变化,有时舒缓徐慢,有时高亢激奋,有时停顿间歇,有时一泻千里,这样才能牵动公众思绪,扣击公众心弦。(作者系成都市委党校教授)

看看能不能帮上你了

10. 语言赏析的方法

各种文体,如说明文,记叙文有不同的方法。下面介绍一种:

语言赏析和写作方法分析

语言赏析和写作方法分析,是语文中考中的重要考点。提高语言赏析能力和理解、把握文章写作方法的能力,是语文复习备考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赏析语言的技巧

语言赏析主要是指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怎样进行语言赏析呢?

第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一般来说,实用文体如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文的语言简洁、准确,而议论文的语言精练、缜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又各具风格,如散文的语言优美动人;诗歌的语言凝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小说的语言传神、富有个性化的魅力;戏剧的语言则围绕矛盾冲突,扣人心弦……把握住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就为准确地进行语言赏析作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和基础铺垫。

第二,要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所起的作用。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语言都讲究“准确”,但是说明文中的语言准确,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而议论文中的语言准确,是为了突出观点的正确,论据的有力,使论证更符合逻辑。散文和诗歌的语言都讲究凝练,但是诗歌则要求更高,“添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且要求语言铿锵,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的特色。

第三,要把握语言赏析的切入点。语言赏析大致有以下几种切入点:1.抓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巧妙使用,能够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特征。2.抓主旨句。主旨句或点明中心,或总结全文,或说明事理,或表达感悟,在文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抓修辞句。主要指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这是最常用的语言赏析切入点。如排比句的气势磅礴,比喻句、拟人句的生动形象,反问句的发人深思等。4.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主要指文中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深刻含义的句子。它们在文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或升华主题的作用。

第四,要掌握语言赏析的命题方式和语言赏析常用的术语。语言赏析类的试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指定语句,任同学们在文中自选。这类试题充分尊重考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一般要选择句式比较简单、特点鲜明、自己有话可说的句子。另一种是指定语段、语句让考生赏析。答这类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回答问题,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时候,指定赏析的语句会有多个答题点,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时要考虑周全。

进行语言赏析的术语有很多,如: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复习中要注意积累一些有关的术语。做语言赏析类试题时,答案的表述也有一定的套路。比如答“喜欢语句的原因”时,常用“第一……第二……第三……”这种形式来呈现赏析语言的思路和答题的不同角度;还可以用“我认为语言运用好的原因是……”作语言赏析的开头。

二、分析写作方法的技巧

写作方法是文章表情达意、陈述观点、说明事物的表现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以记叙、说明、议论为主的文章又分别构成了不同的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根据描写的角度不同,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根据描写的内容不同,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人物描写中又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抒情分为议论性抒情、描写性抒情、叙述性抒情,等等。

常见的写作手法主要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设置悬念、正反对比、衬托渲染、铺垫照应(呼应)、象征手法、以小见大,等等。这些写作手法常用于记叙类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的写法往往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设置悬念往往使文章引人入胜;正反对比常常突出人物或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特点;衬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体;铺垫照应常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水到渠成;象征手法常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以小见大常是从小处着手,反映出深刻的大主题……每一种写作手法在具体的文章中作用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为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服务的。

说明文的写作手法,还包括说明的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等等。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揭示事物的特征。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还包括论证的方法。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中考中遇到考查分析写作方法这一类试题时,同学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首先要学会归类定位。归类即应准确地弄清楚考的是哪一种文体的写作手法;定位是在归类的基础上确定类别中的写作手法具体的种类和所起的作用。比如一看考的是散文(中考中现代文阅读几乎离不开散文,这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脑子里要马上呈现出散文所常用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其次,要用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考虑答题。一般来说,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多从整体上考查;而实用文体如说明文、议论文则多从局部考查,有时会从某几个段落、某几个句子来设置考题。答题时,同学们一定要整体把握阅读内容,谨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再次,从审题上看,要善于抓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例如,文学作品设置题目时会常常出现“照应(呼应)”、“铺垫”、“对比”等字眼,而说明文或议论文的题干中则会提示或暗示你“采用的说明方法”或“使用的论证方法”,这是答题时不可忽略的重要信息。

阅读全文

与日常语言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焦油含量检测方法 浏览:289
草酸用什么方法能够去掉 浏览:224
红参原液的使用方法 浏览:1002
用电脑键盘关机操作方法 浏览:741
牛皮癣运动治疗方法有哪些 浏览:503
喷雾香水使用方法 浏览:682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浏览:12
大池过滤器安装方法 浏览:507
测量方法技术的起源 浏览:363
岗位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是 浏览:985
食用铸铁消除内应力最好的方法 浏览:518
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哪个好 浏览:194
3x97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557
益节美国氨糖食用方法 浏览:561
飞利浦温奶器使用方法 浏览:925
FDMS颗粒物测量方法 浏览:777
2015新君威后备箱进水解决方法 浏览:931
北京标杆企业调研方法有哪些 浏览:115
铅笔生活技巧和方法 浏览:539
烟气控制方法有哪些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