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人治胃病的中药方子
胃病是现代人的通病,胃病的人有很多,这往往和我们平时不注意保护胃有关系。那么有胃病怎么办呢? 中医 治疗胃病的方药有哪些呢?生活中如何 养胃 的好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老人治胃病的 中药 方子,希望能帮到你。
老人治胃病的中药方子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而东垣辩曰:“吐酸不仅属热,也属寒也。”临床中,凡寒、热、湿、食、痰火均可致酸,而嘈杂酸甚者必有热火。且酸多者,多与肝火有关。因肝之在味为酸,肝热犯胃则吐酸也。
1.左金丸
处方:吴茱萸2g,黄连10g。
功效:疏肝 清热 ,制酸止吐。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临床有 胃痛 、呕吐、泛酸等症。
方解:吴茱萸辛、苦,性热。有温中止痛,疏肝理气,和胃止呕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解痉止痛、抑制胃运动而止呕止吐、抗溃疡并抑制胃酸的作用。
黄连苦寒,清胃热并燥湿,泻肝、胃之火并解 湿热 之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消炎、抑制渗出、抑制幽门螺杆菌、抗溃疡、调节胃运动、解痉止痛等多方面的作用。
两药同用,疏肝郁、泻肝火、清胃中湿热、降逆止呕、止痛制酸。吴茱萸辛热,黄连苦寒,一辛一苦,中医称为辛开苦降或辛开苦泻。而且一寒一热,寒为主,热为辅,称为寒热反佐,吴茱萸反佐黄连。
加减:胃痛甚者,加陈皮、佛手、白芍等,以加大理气止痛(解痉)效果;胃热甚者,选加黄芩、蒲公英、栀子、金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以增强清热抗菌力度;胃酸甚者,可选加高良姜、黄芩。
2.瓦楞汤
处方:煅瓦楞子30g,元胡30g,炙甘草10g。
功效:消痰化瘀,制酸止痛。
主治:各种 胃炎 、溃疡病之胃酸过多,表现为烧心或泛酸或嘈杂。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3.姜连汤
处方:干姜、黄连。
功效:辛开苦降,泻热消痞。
姜连汤功效:辛开苦降,泻热消痞
主治:慢性胃炎、溃疡、肠炎属于中焦,寒热互结者。症见心下痞满,泛酸或嘈杂,或肠鸣 腹泻 。
方解:黄连泻火 解毒 ,清热燥湿。干姜温脾阳,除里寒。二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共奏平调寒热、泻热消痞、健胃厚肠之功。此对药是辛开苦降、清热消痞、调整胃肠功能、消炎解痉制酸止痛的较好对药。
4.乌贝散
处方:乌贼骨、浙贝母(也有用川贝母)。
功效:消痰散结,制酸止血。
主治:凡 消化 不良、胃炎、 胃溃疡 之胃酸过多,症见烧心或泛酸,或嘈杂,不论寒热均可用之。
5.乌楞汤
处方:乌贼骨、煅瓦楞子。
功效:散结消痰,制酸止血。
主治:胃病胃酸过多者,不论寒热皆可用。
方解:二药均含大量的碳酸钙,为碱性药物。故能中和胃酸,有较强的制酸作用。
6.茱连丸
处方:吴茱萸、黄连、黄芩、苍术、陈皮。
功效:疏肝清热,除湿和胃,制酸。
主治:湿热吐酸。
方解:方中苍术燥湿,湿除不生热;陈皮行气,气行不生郁;黄芩、黄连清热泻肝火,热去不吐酸;吴茱萸疏肝,温中降逆,辛热也制黄芩、黄连之苦寒。
7.曲麦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神曲、麦芽。
功效:燥湿消食制酸。
主治:宿食不化,吞酸呃臭。
方解:《医方考》:“食经宿而不化,有热则令人吞酸,无热则但呃臭而已。”
8.火郁越菊丸
处方:苍术、香附、川芎、青黛、栀子。
功效:行气解郁,清热制酸。
主治:气郁化火之吐酸。
方解:苍术、香附、川芎,用解诸郁,尤解气郁;青黛、栀子,清热泻火。
9.茱萸六一散
处方:滑石6g,甘草1g,吴茱萸1g。
功效:清利湿热制酸。
主治:湿热所致之吐酸。
方解:滑石,淡而寒,清利湿热;吴茱萸,辛热为其佐,疏其肝;甘草性温气平,和中泻火。三药合用,共奏清热去湿、和中制酸之效。
10.痰火越鞠丸
处方:海浮石、胆南星、瓜蒌仁、青黛、栀子、苍术、香附、川芎。
功效:除痰泻火,行气解郁,制酸。
主治:痰火引起的嘈杂。
方解:嘈杂者,痰火内动也,令人不安。方中海浮石咸能软坚祛顽痰;胆南星,燥可祛湿痰;瓜蒌,苦可下逆痰;栀子、青黛,苦寒清热泻火;苍术、香附、川芎,行气解郁。合用共奏除痰泻火,行气解郁、制酸之效。
胃部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但是也是非常容易受到连累的器官,因此,我们生活中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胃,尤其是患有胃病的人,生活中更加需要注意胃的 保健 了。
中医中医 养生 保健在胃部保健方面的具有丰富的认识,而且中医养胃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等诸多优点,所以中医养胃备受关注不足为奇。
中医养胃的方法有哪些
1.饮 食疗 法
饮食是中医养胃食疗的常见内容,除遵循饮食原则外,在日常中要多食牛奶、包心菜、汤水、茯苓、莲子、芡实、猪肚、羊肉、菠菜、红薯、桂圆、山药、南瓜、胡萝卜等容易消化且符合养胃特点的食物。同时要注意烹饪的方式方法,食物制作要多以炖,煲,煮为主。
在日常中要多食牛奶、包心菜、汤水
2.运动疗法
运动在身体保健方面的具有积极作用,胃部保健需求人群,同时科学合理的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增加肠胃的蠕动,促进消化。为充分发挥运动在养胃方面的作用,要注意根据人群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方法,进而避免盲目运动造成的各种系列后果。
3. 按摩 疗法
适当的自我按摩可以改善肠胃功能,经常按摩胃部和足三里,能增加肠胃动力,促进消化。具体的按摩要注意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进而避免盲目按摩造成副作用,同时对养胃的没有好的帮助。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中医养胃的方法有哪些的问题有所了解。有关方面的专家提醒,中医养胃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养胃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及适应症,而由于不同患者的身体 健康 问题的差异,所以具体养胃的方法要注意结合保健人群的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因素。
结语:胃是靠养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养胃,如果胃出出现不适的话,可以试试上文给大家介绍的一些中药 方剂 。除此之外,我们日常生活的饮食要格外注意,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多喝水等。
㈡ 治疗胃炎的最好方法
一首先是注重吃药。医生的话不能不听,讳病忌医不可取,盲目吃药不可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吃药也不可取。
二其次是要忌嘴。辣椒、生葱、生蒜这些辛辣的食物刺激性大,是一定不能吃的。冷的硬的难消化的食物也要忌。过去说“吃药不忌嘴,跑断先生腿”,如今治病的先生不用跑了,跑断的是自己的腿。
三是要学会保养。平日里吃些性平易消化的食物,温和的粥最好。小米粥是最佳选择,糯糯的,稠稠的,顺喉而下,滑到胃里,当真是舒服极了。
㈢ 中医讲养胃,有4个方法可以学一学,还你一个好胃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每天所吃进去的食物都需要胃来消化,人体才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一旦胃出现问题,消化功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胃非常容易受伤,尤其是饮食不注意更是伤胃。
有时,只是多吃了几口米饭,多吃几块肉,不合时宜地吃了一粒药,不小心吹多了空调,胃就开始变得不舒服。其实在我们吃饭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行为会给胃带来伤害,不利于养胃。
第一、粗粮 养生 过于频繁
现在很多人都提倡粗粮养胃,甚至每顿都用粗粮来代替细粮。粗粮虽然是一种 健康 食物,但是不论哪种 健康 食物都不应该吃过量,否则就起不到养胃的效果。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但摄入过多的粗粮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尤其是对于本身患有肠胃疾病或肠胃功能比较差的人群来说,吃过多的粗粮来养胃反而会给胃带来负担,不利于养胃。
二、吃饭不定点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吃饭不定点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常态,这是非常不利于养胃的。胃是一个很守时的器官,胃液的分泌也有高峰和低谷时间,如果在相应的时间段没有中和胃酸的食物,会对胃粘膜造成伤害。
三、饭后剧烈运动
吃饱饭后需要大量的血液集中在胃部,才能有利于胃消化食物,如果这时候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定时吃饭也是养胃的关键。
四、饭前吃药
饭前吃药容易对胃造成很大的刺激,非常不利于养胃,除非医生嘱咐需要饭前服药,否则最好不要饭前服药。
注重 养生 的人都知道养胃的重要性,日益衰弱的胃成为很多人的 健康 危机,很多胃病都是由于平时不注重养胃,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 那么,胃不好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呢?
1. 胃炎
在众多消化系统疾病中,胃炎是最常见的,而引起胃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饮食没有节制,导致胃黏膜发炎,如果长期胃炎,容易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是胃癌。
2. 嗳气
胃病患者很容易出现嗳气,也就是俗称的打饱嗝,这是由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胀气表现。
3. 胃下垂
暴饮暴食、饭后立即运动等行为都会导致胃部牵扯下坠,从而引起胃下垂。
4. 胀气不适
如果饮食不当,平时又没有养胃,容易导致食物在胃里面过度发酵而产生大量的气体,胃内的压力加大,从而出现上腹部有饱腹感和压迫感,从而导致胃胀气。
胃很容易生病,需要细心的照顾,但是很多人都是等胃部出了问题才想起来要养胃,养胃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在注意日常饮食, 下面的4个养胃方法可以学学。
首先, 多按摩腹部的中脘穴和天枢穴
在我们的腹部有很多的穴位,其中对养胃有较好作用的就有中脘穴和天枢穴,中脘穴在肚脐上两指位置,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两寸的位置。按摩这两个穴位对脾胃 健康 有好处,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将双手交叠放置肚子上,以肚脐为中心画圈圈,可以有效养胃。
其次, 按摩内关穴
经常有胃痛的人想要养胃可以试试按摩内关穴,可以每天用拇指按压两个胳膊处的内关穴,用力适中,感觉酸胀时为佳。按摩内关穴对养胃和缓解腹胀、腹泻有较好的作用。
接着, 平时注意腹部保暖
胃部怕受凉,一旦受凉就容易引起腹泻,要想养胃平时就要注意做好腹部保暖工作,不要穿露肚脐的衣服。
最后, 注意尽量不要空腹吃药
空腹吃药容易对胃部造成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服药要看清楚说明书或者问清楚医生,能够在饭后服用的药就不要在饭前服用,以免对胃造成刺激。
养胃需要靠长期的坚持,以上4个方法再难不妨也坚持一个月看看,尤其是患有胃病的人更要注重养胃。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㈣ “胃病是穷病”经常胃胀,中医5个方法,养脾胃,摆脱消化不良
有人说“胃病就是穷病”,这话不无道理。随着 社会 节奏的加快,大多数人为生计忙碌,在各种工作、应酬等包围下,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平时的饮食和休息,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以及作息,就让胃“很受伤”。
消化不良、胃部饱胀不适似乎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其中以早饱、餐后饱胀感、食欲不振、嗳气为主要临床特征,且无可以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代谢性或系统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
既然现代医学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那么经常胃胀不适、消化不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脾胃疾病的探究,事实上祖国医学早有系统且详尽的记载,历代医家也总结出了有效的治法。祖国医学将该病症称之为“痞满”,“痞”顾名思义有壅滞不通的意思,在中医上是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有的仅有胀满的感觉;而“满”指满闷不舒。
《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痞满,脾病也。”事实上,胃胀的病根多在脾胃。因为脾胃居于人体的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具有动而不息之性,若脾失健运,不能行气于脾胃,则气结而不散,发为痞满。
好比脾胃是一个食物的加工厂,如果脾胃功能失调,那么不仅食物不能顺利加工,甚至加工完成的成品也不能运输到各地,加工厂里的“废水”“垃圾”等物质也难以正常运输出去。
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上常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禀赋不足有关,而致寒、热、痰、湿、食、郁、瘀内蕴,使脾胃气机壅滞,痞塞不通为病。
因此,要想摆脱胃胀,应以治脾为关键。
然而,调理脾胃并不是单纯的健脾益气,不同的患者,其病机证素也大有不同,因此,临床上健脾的治法也有所不同。正如乐启生中医团队所讲“脾健不在补,贵在运”,治脾应以运为健,以运为补。在实际治疗中,常见有5类治法:
(1)调肝运脾治胃胀
乐启生中医团队临床实践发现,在胃胀的患者中,也有不少患者以肝郁气滞为主,因肝的疏泄功能通常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如肝属木,脾属土,打个比方,肝的功能就像一棵树,而脾的功能就如同土壤,树的树根具有疏松土壤和稳固土壤的作用,而土壤则反过来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养分。
因此,此类患者常表现为 胃脘痞塞胀满,胁肋窜痛,情绪变化大时诱发或加重,喜欢叹息,伴见噫气、急躁易怒、目干目胀等 ,舌红苔白。治疗上应重视疏肝运脾。
(2)理气运脾畅气机
脾胃的气机通畅、条达是正常消化的前提,如果脾胃受寒凝滞,或者食积中阻,痰湿粘滞,就会导致气机运行不利、脾气郁遏而成胃胀。
这一类人群多表现为 没胃口,明明没吃多少却总感觉饱饱滞滞,腹胀如鼓,打嗝或者放屁之后则感觉有所缓解 。治疗上应以理气助运,开郁行脾为主。而且,因为气滞证极少单独出现,其病因各异,兼夹之邪亦不相同,所以临床应用理气药时应针对病因配伍,如因饮食积滞者需配伍消导药,代表方如保和丸;因于脾胃气虚者,配伍补中益气药,如枳术丸、健脾丸;因湿阻滞者,化湿药配伍理气,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
(3)消食运脾助健运
患者主要表现为 胸脘满闷,痞塞不舒,打饱嗝、反酸水为主,亦可有不思饮食,或恶心,或呕吐胃中积滞的宿食,或大便腐臭、夹不消化食物,舌质淡红、舌苔厚腻 等症状,此类通常为中医常讲的食积证。治疗应以消食运脾为主。
(4)化湿运脾复升降
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常与湿邪困阻有关,也即我们常说的湿气重,患者多表现为 胸闷脘痞,食欲不振,进食后有饱滞之感,恶心,欲呕吐,口淡不渴,四肢倦怠,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浊厚腻 。治疗应以化湿运脾为主。
(5)益气运脾和阴阳
在进食后饱胀的患者中,其中由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患者也较为常见,临床上一般表现为 脘腹满闷,时轻时重,食欲不振,进食后有饱滞之感,便溏,体乏神疲,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 ,治疗上应以益气运脾为首要。
除此之外,也有一类较为特殊,存在于很多长期胃胀的患者中。中医常讲“久病致瘀”,如果患病时间长,或者日久不愈,可以考虑从瘀论治,“瘀”就好比高速公路上的一辆废弃车辆,会导致公路拥堵,影响后面的车辆正常行驶。因此对于顽疾,可根据病情予以活血运脾法调治。
近期来诊的37岁患者江女士,自述反复胃胀,尤其是进食后明显,偶尔还出现泛酸,平时急躁易怒,月经先期,面部皮肤色素沉着,此前到当地医院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观其舌可见舌质偏暗。
根据江女士的病情,中医辨证考虑为脾虚不运,肝胃郁热,胃气壅塞。治法:健脾助运,疏肝泄热,消痞散结。
方用夏枯草、川连、吴茱萸、炙乌贼骨、香附、川芎、陈皮、炒白术、炙鸡内金、鸡血藤、凌霄花、紫草、白残花、制僵蚕,14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二诊:江女士服上方后自述,胃胀明显缓解,泛酸缓解,但仍月经未正常出现,原方加炒当归,嘱咐继续服14剂。后经三诊、四诊治疗,江女士自述胃胀等诸症均基本痊愈,随访3月,月经也正常,胃胀未再反复。
【按语】 考虑到江女士病史较长,虚实夹杂,所以治疗应采用复法,多向考虑,方用川连、吴茱萸、炙乌贼骨以泄肝和胃,制酸降逆;夏枯草、香附、川芎清肝、疏肝;白残花、陈皮、炒白术、炙鸡内金和中运脾;鸡血藤、凌霄花、紫草活血养血调经兼消面部色素沉着;僵蚕化痰散瘀,增强疗效。二诊患者症状已明显好转,考虑经期及面部色素情况,加当归养血活血,增强疗效。诸药配伍,调理后随访了解到诸症悉平。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㈤ 冬天常犯胃病,中医里有哪些食疗的方法呢
现在年轻人饮食不规律,冬天胃病易发作,吃下面5种食物能改善,养胃护胃,炎症悄悄“离开”
1、丁香叶茶
丁香叶茶是暖胃养胃的好手,丁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如果患有胃炎胃溃疡,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可以泡一些丁香叶茶喝,能够保护胃黏膜,帮助胃黏膜自我修复,还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
2、山药
山药属于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常吃山药 可起到健胃整肠,有益于肠胃蠕动,能促进吸收。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胃,补肺固肾等作用。适用于脾虚久泄、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病症。
3、蒲公英
蒲公英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泡水喝可以治胃炎,平时可以泡一杯喝点,让你远离胃病,身体更健康。
4、甘蓝
甘蓝被誉为天然“胃菜”,曾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它所含的维生素K1及维生素U,不仅能抗胃部溃疡、保护并修复胃黏膜组织,还可以保持胃部细胞活跃旺盛,降低病变的几率。
5、蛋黄
鸡蛋蛋黄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和脑磷脂对胃粘膜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制作鸡蛋时可以选择做成荷包蛋或水煮蛋,但想要保护胃黏膜最好还是做成鸡蛋羹吧,更好消化一些。
㈥ 有效治疗胃炎的中医药方
由于很多的胃炎患者都是由于生活上的不良习惯导致,现在治疗胃炎的方法是有很多的,那么中医治疗胃炎的药方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治疗胃炎的中药方,希望对你有帮助。
治疗胃炎的中药方
1.蒲公英汤治胃肠病
[配方]蒲公英叶和根混合。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强化胃肠。用治因饮食不慎而导致的消化不良。
2.黄蒿汤治胃脾虚寒消化不良
[配方]黄蒿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用治胃脾虚寒、消化不良。
3.三棱莱菔子汤治胃炎消化不良
[配方]三棱、莱菔子各适量。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用治胃炎、消化不良。
[制用法]水和为丸,如梧子大。煮令熟,盐少许,和汤汁空腹吞下。
[功效]用治脾胃虚弱、食而不化、汤饮不下、呕逆反胃。
4.五灵二丑香丸治食积肿痛
[配方]五灵脂、香附、黑丑、白丑。
[制用法]将香附去毛,水浸1日,与五灵脂研末;二丑共研为末,一半微火炒黄,半生用,和匀,以醋糊为丸,如萝卜子大。姜汤送下。
[功效]此方药料寻常,功效甚大,消食、消积、消痞、消肿、消痛、消气、消血、消嗝、消胀、消虫、消痢。用治食积肿痛。兼治痰迷心窍,有病则除,神效无比。药到病除,无不即愈。
5.猪血粉治胃滞胀满
[配方]猪血(不着盐)适量。
[制用法]去水晒干,研为细末。酒服,取泄。
[功效]用治中满腹胀。旦食不能暮食。
胃炎的饮食禁忌
(1)忌饮食无规律:胃炎的饮食原则上应清淡、对胃黏膜刺激小的为主,但并非清淡饮食就能缓解病人的症状。应以饮食规律,勿过饥过饱,少食多餐为原则。尤其是年老体弱,胃肠功能减退者,每日以4~5餐为佳,每次以六七成饱为好。食物中注意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注意维生素等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含量。
(2)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乙醇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的脂蛋白层,对胃黏膜有较大的损害,人们在吸烟时候,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并附着在口腔、咽喉部,随吞咽进入胃内,这些有害物质对胃黏膜也有很大损害。因此,急、慢性胃炎患者,一定要戒除烟酒,以免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恶性变。
(3)忌过冷、热、硬食物:过凉的食物和饮料,食入后可以导致胃痉挛,胃内黏膜血管收缩,不利于炎症消退;过热的食品和饮料,食入后会直接烫伤或刺激胃内黏膜。胃炎病人的食物应软硬适度,过于坚硬粗糙的食品、粗纤维的蔬菜、用油煎炸或烧烤的食品,食用后可加重胃的机械消化负担,使胃黏膜受到磨擦而损伤,加重黏膜的炎性病变。
(4)忌不洁饮食:胃炎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夏季,生吃瓜果要洗净,不要吃变质食品。因为被污染变质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细菌毒素,对胃黏膜有直接破坏作用。放在冰箱内的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如发现变质,要坚决扔掉,禁止食用。
胃炎的食疗方
1.白扁豆汤白扁豆30克,大枣20克,白芍、陈皮各6克。将白扁豆、大枣洗净,与白芍、陈皮同放入沙锅中,加水0毫升煎煮,去渣取汁800毫升,温服。有益气健中、运脾化湿的。
2.山药半夏粥山药50克,半夏15克,粳米克,白砂糖适量。将半夏用温水淘去矾味,入沙锅水煎,去渣取汁约200毫升,入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入山药末,再煎二三沸,粥成后加白砂糖适量,每日早晚分服。有补脾益胃、降逆止呕的。
3.鲤鱼汤面活鲤鱼1条,牛肉30克,挂面50克,食盐少许,生姜适量。将鲤鱼宰杀,去鳃、鳞及内脏,洗净,与牛肉、生姜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汤呈乳白色,再下挂面,煮片刻,加食盐调味即可。有益气健胃的。
4.丹参糯米粥丹参、红花、当归各15克,糯米150克。将诸煎,去渣取汁,入糯米煮粥,调味后空腹食用。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的。
猜你喜欢:
1. 治疗胃病的常用药有哪些
2. 诱发胃病的原因有哪些
3. 目前检查胃病的方法
4. 慢性胃炎可以怎样去养胃
5. 常见的胃病有哪些
㈦ 中医药治疗和调理胃病都有哪些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多人都患上了胃病,那么外面也是城市中人一个经常见到的病症,因为他们的工作他们没有办法及时的吃饭,已经没有办法及时的补充一个营养。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患上一些胃病,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我们如何使用中医药的治疗来调理我们的胃病,那么这样的调理究竟有哪些方法?
吃一些止痛药其次就是如果我们的胃痛到达了我们无法忍受的一个临界点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吃一些止痛药。因为胃病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出现一些胸闷恶心甚至是腹泻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打嗝以及反酸的症状。那么对于这些腹痛非常难忍的患者来说,他们也可以利用止痛的药物来缓解这个病症。并且我们需要去中医那里捡一些药材,然后在家中自己熬制中药,这样的话能够减轻药物对于我们的副作用。
㈧ 中医怎样治疗胃病
治胃病,中医讲究脾胃同治
中医的“脾”非脾脏,其乃五脏之一。“脾”主运化,虽然食物在胃和小肠中消化和吸收,但都必须依赖“脾”予以运转,才能到达各脏器,所以“脾”是提供营养物质的“推动器”。“脾为里主运化、胃为表主受纳”,脾与胃互为表里,唇齿相依。因此,在治疗胃病的时候,中医讲究的是“脾胃同治”。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老胃病的患者,平时可用中药蒂柯舒养胃茶进行调理,注意尽量不要经常生气上火,也要注意不要经常性的熬夜,同时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不能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油腻性的食物,还是要多吃一些清淡的蔬菜和水果,而且不能吃太凉的和太硬的食物!
老胃病患者一般病程比较久,患者多数呈现“脾虚”症状,“脾虚”的胃病患者常常会有反复的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感,多数进食后症状较为严重,其次就是出现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健脾益气,行气止痛,其疗效通常比较明显。
㈨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有胃病,中医养胃法有什么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人不注重饮食和生活作息,就会导致我们获得胃病,要知道中医养胃和西医养胃是有一些不同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最后就是可以这些养胃的食物在生活当中多吃核桃,肉类以及鱼类,还可以喝一些红豆薏米粉或者是喝一些养生茶,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自身的胃病,如果胃病比较严重的话,就要去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需要服用一些中药。
㈩ 胃不好怎么用中医调理
1.饮食疗法:属于重要和常用的疗法,可吃些白扁豆、茯苓、山药等补脾气的食物;胃阴虚低热、口咽干燥、食不下咽等,可吃些茄子、白菜、葡萄等滋阴的食物等。2.热敷:可用开水灌热水袋热敷于相应部位缓解受凉导致的痛证,也可配合相应的药物如红花、乳香等药物进行热敷,促进疏通气血经络缓解痛证、饮食积滞等。3.按摩:常用按摩手法较多,如适用于小儿的捏脊法等,可通过一定的手法促进其气血流通、提升脏器的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