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四种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四种: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1、象形:是一种用线条描画出事物形状的造字方法,凡是表示实物的,有形可画的,都用这种方法来造字。如日、月、山、云、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
但是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和现象是画不出来的,因此用象形的方法造出的字并不多。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指事符号,或完全用符号组成字的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出的字叫指事字。如: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
3、会意:把和字义有关的几个字或几种象形符号组合起来,可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样造出的字叫会意字。如: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等
4、形声:是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汉字的方法。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或属性,叫形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声符。如:想、枫、湖等。形声法的造字能力特别强,估计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汉字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如:恭、慕、灸、忽、超、钢、雾、梨、湖、忠、泳、鹅、珠、描等。 ① 左形右声——江、村、情、姑、按、编、订 ② 右形左声——飘、攻、战、顶、 ③ 上形下声——箕、宇、窝、雾
④ 下形上声——货、烈、辜、想、裘、梨、烫 ⑤ 内形外声——问、闻、闷、辨、辩、阙 ⑥ 外形内声——园、房、阅、店、衷、病、围
㈡ 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构造,指出其造字法
豆:象形字。甲骨文象古代高足食器形。本义为古代食器,形状像高足盘。
亡:象形字。为挖去眼珠的残目形,当是“盲”的本字。本义为挖去眼珠的人,即瞎子。
元:指事字。甲骨文从兀(削去人头发),又用短横指明头的部位。本义为人头。
溢: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水从益会意,益兼表声。本义为水或其他液体满而流出。
戍:会意字。甲骨文从人持戈,会守卫之意。本义为军队防守边疆。
解:会意字。甲骨文从双手,从牛,从角,会两手拔牛角之意。本义为屠宰分割牛。
责(责,债):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贝从朿,朿兼表声。本义当为刺取贝中肉而食之。
虎:象形字。甲骨文象大嘴巨身带花纹的老虎形。本义为老虎。
星:象形兼形声。甲骨文象群星形。
及:会意字。甲骨文像手从后面抓住人的样子。本义为赶上抓住,追上。
自:象形字。甲骨文象鼻头形。本意是鼻子。
韦:会意字。甲骨文从囗,从两足,也有从三足的;爵文则从四足,会众人环绕城池之意。本义为环绕。
看:会意字。篆文上从手,下从目,会以手加于目上遮光远望之意。本义为远望。
赤:会意字。甲骨文从大或从亦,从火,会火映红了人之意。本义为火红色。
特:形声字。古文和篆文皆从牛,寺声。本义为公牛。
甘:指事字。甲骨文从口,其中一点指明口中含有甜美的食物。本义应为甜美可口。
才:象形字。甲骨文象草木初生。穿一而上形,表示植物破图而出。本义为初生的草木。
各:会意字。甲骨文从夊suī(迎面而来的脚趾),从口(洞口),会到来之意。本义为到来。
采:会意字。甲骨文从爪,从木上有果形,会以手采摘树上的果实之意。本义为摘取。
户:象形字。甲骨文象单扇门形。本义为单扇门,是堂内的室门。
㈢ 分析兵,街,眉这三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并指出其造字法
1、兵:上下结构
会意字。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
2、街:左中右结构
形声字。从行,圭声。“街”,小篆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本义:四路相通的大道。
3、眉:左上包围结构
象形字。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3)分析形的造字方法扩展阅读
眉组词:
1、眉头[méi tóu]
两眉附近的地方:皱~。~紧锁。~一皱,计上心来。
2、剑眉[jiàn méi]
较直而末端翘起的眉毛。
3、浓眉[nóng méi]
黑而密的眉毛:两道~。~大眼。
4、须眉[xū méi]
胡须和眉毛:~皆白的老人。
5、眉心[méi xīn]
两眉之间的地方。
㈣ 简述古代汉字的四种造字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1.象形:独体造字法,属于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日、月、马、鱼、龟等.
2.指事: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3.形声: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4.会意: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㈤ 形声是一种怎样的造字法
形声是指把代表意义的形旁字和代表声音的声旁字结合在一起而造出既表意又表音的新字造字法。这种造字法的产生表明古人的分析、分类能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汉字造字法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思路。形声字有八种,分为左形右声、右形左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上形右下声、右上形左下声等。左形右声的字如湖、柯、情等,右形左声的字如颈、顶等,内形外声的字有闷、闻等,外形内声的字有圆、围等,上形下声的字有菲、荷等,下形上声的字有忘、忿等,左上形右下声的字有旗、病等,右上形左下声的字有望、颖等。形声字既表意又表音,便于人们认读与理解,结构方式简单易行,深受各阶层的喜爱,成为创造新汉字过程中运用频率最高的造字法。在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的9300多个汉字中有89%以上的字是形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事物分类的细化,造出了更多的形声字,迄今为止,大约有90%的汉字为形声字。但由于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语音古今变化很大,形旁的表意功能也渐渐减弱,造成许多形声字难以认读。
㈥ 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什么,会意,指事等
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形声,会意,指事等。
关于汉字的造字方法,传统上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1、象形:是一种用线条描画出事物形状的造字方法,凡是表示实物的,有形可画的,都用这种方法来造字。如日、月、山、云、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但是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和现象是画不出来的,因此用象形的方法造出的字并不多。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指事符号,或完全用符号组成字的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出的字叫指事字。如: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3、会意:把和字义有关的几个字或几种象形符号组合起来,可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样造出的字叫会意字。如: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等。4、形声:是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汉字的方法。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或属性,叫形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声符。如:想、枫、湖等。形声法的造字能力特别强,估计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汉字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如:恭、慕、灸、忽、超、钢、雾、梨、湖、忠、泳、鹅、珠、描等。
㈦ 如何分析汉字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即体现造字意义的字形结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汉字的结构,如“章”字,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
如“夸父逐日”的“父”,通“甫”。“甫”字从用父声,因此二字古代读音相同或相近,故相通。又如都邑的“都”,从邑者声,以“者”为声符;上古汉语里d与zh、p与f不分。
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字的本义。如:“沙鸥翔集”的“集”,本作“”,从三个隹的在木上,会意,本义是群鸟聚集在树上。
“春和景明”的“景”,从日,京声,形声,本义是日光。
(7)分析形的造字方法扩展阅读
1、有些字形是通过改造另一个字形而来,那要分析这个字形的理据的话,就应该说明这个字形的变异情况,借助构件的音义(功能)来理解被析字。
2、具有明确功能的形体分析单位叫“构件”,功能不明或者忽略其功能的形体分析单位可以叫“部件”。
3、有时从全字中拆分出部份形体(部件),目的并非说明功能,而是跟另一个具有同形关系的字进行认同,以帮助记忆和正确书写字形,这就是同形部件分析法。
㈧ 简述古代汉字的四种造字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1.象形:独体造字法,属于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日、月、马、鱼、龟等。
2.指事: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3.形声: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4.会意: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㈨ 六种造字法分别是什么 每个举两个列子
例子:
1、象形字:日、月、火、水。
2、指事字:本、末、刃。
3、会意字:看、明、林、尘。
4、形声字:理、犁、愿、盯。
5、转注法:如“考”即“老”、“老”即“考”。
6、假借法:“自”本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假借为“自己”的“自”。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
古代六种造字方法:
1、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
2、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3、会意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4、形声法: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5、转注法: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
6、假借法: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
象形文字的发展:
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同样来源于图画发展,主要分布于印度中部文迪亚山脉的丘陵地带。最古的岩画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风格,印度岩画大致分为:自然主义的岩画,以描绘单独的野生动物为主,造型古朴写实。
风格化的岩画,开始从色块中提炼出线条,用简略粗重的线条勾勒人和动物的轮廓。或者是剪影式的平涂与粗线条的浅描并用。动物比较写实,人物则是图案化的,几何形的。折衷的岩画,多描绘骑马、骑象或步行和金属使用。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风俗。
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前身。从后来出土的兽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图案可以判定,万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半图象的图画、花纹符号。
㈩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几种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种,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一、象形法
象形法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
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
二、指事法
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三、会意法
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四、形声法
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
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这种造字法,直至今天还可以不断地造出新字来。比如较近发现的化学元素“镅、锔、铹”等,都是用新造的形声字来命名的。
五、转注法
转注法就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kǎo这个音表示老的意思,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考”字。
六、假借法
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例如“然”,本是烧的意思,底下四点已经是火了,可是被“然后”借用后,只好自己在旁边再加一把火,变成“燃”字(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