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
biomechanics
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外在机械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支。狭义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的运动规律。按照力学观点,人体或一般生物体的运动是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协同工作的结果。神经系统控制肌肉系统,产生对骨骼系统的作用力以完成各种机械动作。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是研究人体或一般生物体在外界力和内部受控的肌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规律,它不讨论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内部机制,后者属于神经生理学、软组织力学和骨力学的研究范畴(生物固体力学)。在运动生物力学中,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反馈过程以简明的控制规律代替 , 肌肉活动简化为受控的力矩发生器,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体模型可忽略肌肉变形对质量分布的影响,简化为由多个刚性环节组成的多刚体系统。相邻环节之间以关节相连接,在受控的肌力作用下产生围绕关节的相对转动,并影响系统的整体运动。
对于人体运动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达·芬奇在力学和解剖学基础上对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和机能的解释。18世纪已出现对猫在空中转体现象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运动生物力学作为一门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在体育运动、计算技术和实验技术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形成的。70年代中H.哈兹将人体的神经-肌肉-骨骼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以解释最基本的实验现象。T.R.凯恩将描述人体运动的坐标区分为内变量和外变量,前者描述肢体的相对运动,为可控变量;后者描述人体的整体运动,由动力学方程确定。这种简化的研究方法有可能将力学原理直接用于人体实际运动的仿真和理论分析。由于生物体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实验研究在运动生物力学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实验运动生物力学利用高速摄影和计算机解析、光电计时器、加速度计、关节角变化、肌电仪和测力台等工具量测人体运动过程中各环节的运动学参数以及外力和内力的变化规律。
在实践中,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用于确定各专项体育运动的技术原理,作为运动员的技术诊断和改进训练方法的理论依据。此外,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创伤的防治,运动和康复器械的改进,仿生机械如步行机器人的设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同时还为运动员选材提供了依据.
❷ 流体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湍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了解其结构并建立计算模式;多相流动;流体和结构物的相互作用;边界层流动和分离;生物地学和环境流体流动等问题;有关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等。
具体运用事例如下:
1、在供热通风和燃气工程中:热的供应,空气的调节,燃气的输配,排毒排湿,除尘降温等等,都是以流体作为介质,通过流体的各种物理作用,对流体的流动有效的加以组织实现的。
2、在建筑工程和土建工程中:如基坑排水、路基排水、地下水渗透、地基坑渗稳定处理、围堰修建、海洋平台在水中的浮性和抵抗外界扰动的稳定性等。
3、在市政工程中:如桥涵孔径设计、给水排水、管网计算、泵站和水塔的设计、隧洞通风等,特别是给水排水工程中,无论取水、水处理、输配水都是在水流动过程中实现的。
(2)实验力学方法应用案例进行分析扩展阅读
从20世纪60年代起,流体力学开始了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互相交叉渗透,形成新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如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磁流体力学等;原来基本上只是定性地描述的问题,逐步得到定量的研究,生物流变学就是一个例子。
以这些理论为基础,20世纪40年代,关于炸药或天然气等介质中发生的爆轰波又形成了新的理论,为研究原子弹、炸药等起爆后,激波在空气或水中的传播,发展了爆炸波理论。
此后,流体力学又发展了许多分支,如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稀薄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两相(气液或气固)流等等。
这些巨大进展是和采用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和建立大型、精密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等研究手段分不开的。
从50年代起,电子计算机不断完善,使原来用分析方法难以进行研究的课题,可以用数值计算方法来进行,出现了计算流体力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与此同时,由于民用和军用生产的需要,液体动力学等学科也有很大进展。
❸ 从传统力学到分析力学,处理力学问题的方法有几种
分析力学,不是一个人一次独立创立的,而是由多人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完善的。
总的来说,是由拉格朗日、哈密顿、雅可比等人,使用广义坐标和变分法,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与牛顿力学等效的力学表述方法。
与牛顿力学相比,分析力学的表述方法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很多在牛顿力学中极为复杂的问题,运用分析力学可以较为简便的解决。
❹ 力学实验的检测手法是什么
力学实验的检验方法是用力的三要素来检验。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们把具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所以力是矢量。力的单位是牛顿。
测定力的大小,要用弹簧秤。弹簧秤的刻度标在外壳上,弹簧的下端标有指针和钩子,从指针上的刻度可以读出力的大小。因为在除去外力后弹簧如果能恢复原来的长度,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是成正比例的,所以弹簧秤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❺ 结构力学的研究方法
结构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工程结构的使用分析、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计算三种。在结构设计和研究中,这三方面往往是交替进行并且是相辅相成的进行的。
使用分析在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对结构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这是易行而又可靠的一种研究手段。使用分析对结构的评价和改进起着重要作用。新设计的结构也需要通过使用来检验性能。
实验研究能为鉴定结构提供重要依据,这也是检验和发展结构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的主要手段。实验研究分为三类:①模型实验:将真实结构或者它的一部分简化为模型,然后按照设计要求或研究要求进行加力实验;②真实结构部件实验:它有两个任务,一是验证模型实验中所用简化模型的可靠性,二是验证理论设计计算的准确性;③真实结构实验:例如,飞机地面破坏实验、飞行实验和汽车的开车实验等。(见结构静力实验)
结构的力学实验通常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只能有限度地进行,特别是在结构设计的初期阶段,一般多依靠对结构部件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理论计算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①计算模型工程结构的形式很多,它们的联结方式也各不相同。并且,在实际结构中还存在局部的加强和削弱。因此,在理论计算时必须采用一些假设,把实际结构简化成理想的典型结构,即简化成计算模型,然后再进行理论计算。如果简化得合理,而且数学方法选用得当,计算就比较容易,结果也能较接近实际。计算模型的选定,与所要采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有关。使用古典方法和解析数学,计算模型就不能太复杂;若使用有限元法和电子计算机,计算模型就可以包含更多的因素。目前,对于计算模型的选取尚无统一的方法,大多凭经验或通过对类似结构的比拟分析来确定,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并改进。
②计算方法计算模型确定后,就要进行结构和结构部件的基本设计计算,即运用各种力学方法,求出结构内部的受力和变形状态以及结构的破坏极限载荷,用以检验真实结构是否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最基本的结构计算方法是位移法和力法。位移法适于编制通用程序,在大型电子计算机出现后发展较快;力法可以直接求出内力,且误差较小,也在发展中。
❻ 固体力学的分析方法
在固体力学中,可以用实验方法、数学方法,也可以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力学分析。实验方法是用机械的、电的、光的或其他手段在实物上或模型上测量所需的量,或将测量结果再经过换算而得到固体力学问题中需求的量。许多复杂而难于计算的问题往往是用实验方法研究的(见结构试验)。数学方法就是在一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求解固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得到问题的解。固体力学的基本方程是根据力学中的平衡或运动规律、变形的连续规律以及材料的本构关系建立的代数方程或微分方程。对于后者,数学方法可分为精确解法和近似解法两类。精确解法有分离变量法、复变函数法等,是精确求解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方法。它只适用于不太复杂的问题。近似解法有变分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见结构分析数值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在电子计算机上实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迅速的发展。
❼ 实验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
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目前已有电学的、光学的、声学的以及其他方法。 有电阻、电容、电感等多种方法,而以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应用较为普遍,效果较好。
①电阻应变计法
电阻应变计是一种能将构件上的尺寸变化转换成电阻变化的变换器,一般由敏感栅、引线、粘结剂、基底和盖层构成。将它安装在构件表面。构件受载荷作用后,表面产生微小变形,敏感栅随之变形,致使应变计产生电阻变化,其变化率和应变计所在处构件的应变成正比 。测出电阻变化,即可按公式算出该处构件表面的应变,并算出相应的应力。依敏感栅材料不同,电阻应变计分金属电阻应变计和半导体应变计两大类。另外还有薄膜应变计、压电场效应应变计和各种不同用途的应变计,如温度自补偿应变计、大应变计、应力计、测量残余应力的应变化等。
②电容应变计法
电容应变计是一种能将构件上的尺寸变化转换成电容变化的变换器。试件变形时,两电容极片间距随之变动,引起电容变化。测出电容变化率,按公式可算出试件的应变 。电容 应 变计有弓形 、平板式和杆式等类型,多用于发电厂的管道、设备或核能设备的长期高温应变测量,监视裂纹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航空航天构件材料进行高温性能测试等。 此法发展较快,方式较多,逐渐形成光测力学。经典的光弹性实验技术已从二维、三维模型实验(如光弹性法、光弹性应力冻结法)发展成为能用于工业现场测量的光弹性贴片法,用来解决扭转和轴对称问题的光弹性散光法,研究应力波传播和热应力的动态光弹性法和热光弹性法,进行弹-塑性应力分析的光塑性法 , 以及研究复合材料力学的正交异性光弹性法 。除了上述 经典方法外 ,还有云纹法、云纹干涉法、全息干涉法、散斑干涉法、全息光弹性法、焦散线法等。此外还有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光纤传感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
①光弹性法
运用光学原理研究弹性力学问题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某些各向同性透明的非晶体高分子材料受载荷作用时,呈现光学各向异性,使一束垂直入射偏振光沿材料中的两主应力方向分解成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的两束平面偏振光;卸载后,又恢复光学各向同性。这就是所谓的暂时双折射效应。用具有这种效应的透明塑料按一定比例制成零构件模型,置于偏振光场中,施加一定的载荷,模型上便产生干涉条纹。通过计算,就能确定模型受载时各部位的应力大小和方向。此法对应力集中区和三维内部应力问题的求解特别有效。
②云纹法
通过测定云纹并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试件的位移场或应变场的一种实验分析法。其原理是,当栅板和栅片重叠时,因栅片牢固地粘贴在试件表面而随之变形,遂使栅板和栅片上的栅线因几何干涉而产生条纹即云纹。可通过云纹测定物体表面的等高线,以及板壳的挠度分布等。
③云纹干涉法
几何云纹法与光学干涉法相结合的一种实验分析法。将高密度衍射光栅精确复制在物体表面,并用激光束照射该光栅,便可通过光栅衍射波干涉形成的条纹图,获得物体表面的变形信息 。此法灵敏 度高 ,条纹对比度好;能进行全场分析,实时观测,量程几乎不受限制。
④全息干涉法
利用全息照相获得物体变形前后的光波波阵面相互干涉所形成的干涉条纹图进行物体变形分析的一种方法。全息照相是一种不用透镜而能记录和再现被摄物体的三维图像的照相方法。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波波阵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以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又能在需要时再现出来,以观察到物体的三维图像。全息干涉法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条纹图的形成、条纹的定位以及对条纹图的解释。对于具有漫反射表面的不透明物体,条纹图表示物体沿观察方向的等位移线;对于透明的光弹性模型(如有机玻璃),则表示模型中主应力之和等于常数的等和线。常用的全息干涉法有双曝光法、即时法和均时法。
⑤散斑干涉法
精确检测物体表面各点位移的光学测试法。激光照射在漫反射物体表面时,由反射光波干涉形成的散斑随物体变形或位移而变化。采用适当装置,通过双曝光法把变形前后的散斑记录在一张全息底片上,经显影定影后便可获得存储物体表面各点位移信息的散斑图。用激光照射散斑图,就显出散斑干涉条纹。在进行光学傅里叶变换信息处理后,便可分析出位移信息。
⑥焦散线法
利用焦散线测量应变(或应力)奇异场力学参数的一种光学实验法。当一束光垂直照射在一块受载的带有边缘裂纹透明薄板试件的局部高应变场区域时,由于域内各处厚度的变化十分悬殊,使透过的光线发生强烈偏折和汇聚,在试件与像屏间的空间形成一个明亮的曲面,称为焦散面。若用一个半透明屏幕切割此焦散面,就可看到一条明亮的曲线,即焦散线。通过光学和力学分析,可将焦散线的几何参数与奇异场的力学参数间的关系建立起来,从而通过测量焦散线的几何形状,可求出有关的力学量。
⑦光纤传感技术
用光纤作“传”和“感”的元件,当光通过光纤时,光的某一特性(如光强、相位、波长、偏振等)受到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利用这一变化即可测得诸如声压、电场、磁场、位移、加速度、应变、温度等。光纤传感器的独特优点是:光纤是一种绝缘介质,不受电磁干扰,能耐高温高压,能在腐蚀和易燃、易爆等恶劣环境下工作;光纤灵敏度高,能探射极弱的信号和微小的信号变化;可做成便于应用的任何形状;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损耗低 ,可作远距离遥测和遥控;能构成对各种物理量(如声、电 、磁、温度、转动等)微扰敏感的器件。因此,光纤传感器在传感器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⑧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在实验力学领域内,主要用来分析处理光测力学中光弹性法、云纹干涉法、全息干涉法、散斑干涉法等的光学干涉条纹信息,获取全面而有效的实验数据,实现光测力学的图像信息采集自动化和数据分析程序化。 有声弹性法、声发射技术和声全息法等。
①声弹性法
利用超声剪切波的双折射效应测量应力的一种方法。超声波在有应力的介质中传播时,其剪切波沿两主应力方向发生偏振,两偏振波以不同速度传播。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到应力-光学定律 : 沿主应力方向的两个超声剪切波的速度差与两主应力差成正比。该比例系数称声弹性系数,与材料的弹性常数有关。用此法可测量非透明材料的内部应力,并可测量焊接件的残余应力。
②声发射技术
构件在受力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时 ,以弹性波形式释放出应变能的现象称为声发射;利用接收的声发射信号,对构件进行动态无损检测的技术称为声发射技术。此技术可用来检测裂纹和研究腐蚀断裂过程,以及监视构件的疲劳裂纹扩展等;还可用来评价构件的完整性,判断结构的危险程度。
③声全息法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成像技术。其原理和全息照相相同,即利用波的干涉原理记录物波的振幅和相位,并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的像。它的不同处是用超声波代替光波。此法的成像分辨率高,用于无损检验,可显示试件内部缺陷的形状和大小。 常见的有脆性涂层法、X射线应力测定法、比拟法等。
①脆性涂层法
把特殊的涂料喷涂在工程构件表面,以确定主应力方向和估计主应力大小的一种全场实验方法。涂料喷涂到构件表面后,经过处理,就在构件表面结成脆性层。当此构件由于加载而产生的应变在某点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该点涂层就出现一条与主应力方向垂直的裂纹。连接同一载荷下所有裂纹的端点,其连线上各点是有相等的应力值,称为等应力线。通过逐级加载,可得几乎遍布整个涂层表面的裂纹图和对应于不同载荷的等应力线,从而可直接观察到构件表面各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分布状况。此法主要用来测出最大应力区和主应力方向,作为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的辅助方法。
②X射线应力测定法
利用X射线穿透金属晶格时发生衍射的原理,测量衍射角的变化并通过布拉格公式确定晶格的变化,从而算出金属构件表面应力的一种实验方法。此法可无损地测量构件中的应力或残余应力,特别适于测量薄层和裂纹尖端的应力分布,是检验产品质量,研究材料强度,选用较佳工艺的一种重要手段。
③比拟法
根据两种物理现象之间的比拟关系,通过一种物理现象的观测试验,研究另一种物理现象的方法。如果两种物理现象中存在以形式相同的 数 学方程 描 述的物理量,它们之间便存在比拟关系,就可用一种较易测试的物理现象模拟另一种难以测试的物理现象,从而使试验工作大为简化。在实验应力分析领域中,常用的有薄膜比拟、电比拟、电阻网络比拟、沙堆比拟。
❽ 弹性力学应力函数差分解应用范围和实例讲解
弹性力学所依据的基本规律有三个:变形连续规律、应力-应变关系和运动(或平衡)规律,它们有时被称为弹性力学三大基本规律。弹性力学中许多定理、公式和结论等,都可以从三大基本规律推导出来。 连续变形规律是指弹性力学在考虑物体的变形时,只考虑经过连续变形后仍为连续的物体,如果物体中本来就有裂纹,则只考虑裂纹不扩展的情况。这里主要使用数学中的几何方程和位移边界条件等方面的知识。 求解一个弹性力学问题,就是设法确定弹性体中各点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共15 相关书籍个函数。从理论上讲,只有15个函数全部确定后,问题才算解决。但在各种实际问题中,起主要作用的常常只是其中的几个函数,有时甚至只是物体的某些部位的某几个函数。所以常常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就可求解。
❾ 水动力学实验的水动力学实验示例
以下列举几个实例说明水动力学实验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
排水量船阻力实验 用D表示总阻力,S表示湿面积,根据对此问题的理解,应用量纲分析方法得出,在几何相似条件下,有下列关系:
因Fr和Re在原型和模型中相等的条件是不能同时满足的,实验中常维持Fr在原型和模型中相等。为了解决Re不等的问题,弗劳德近似地写成:
式为总阻力系数;为当量平板摩擦阻力系数;剩余阻力系数。剩余阻力包括兴波阻力和粘性形状阻力。若雷诺数超过临界值,可以认为形状阻力是自相似的,与雷诺数无关。于是剩余阻力系数只是弗劳德数的函数。因Fr值不变,故原型和模型的CR值相等,即。
原型和模型的值可根据休斯曲线或ITTC(国际拖曳水池会议)曲线求出。模型的值求出后,即可由上式计算原型的CD值。
船和水中武器运动性能实验 这类实验须考虑动体的总质,转动惯量和浮心坐标)。相似参数包这些实验要在拖曳水池、旋臂水池、耐波性水池、风洞、水洞和出入水实验室等设备内进行。 物体从空气中经过气水交界面进入水中的过程称为入水;物体与自由水面碰撞但并不穿过水面完全进入水中,称为撞水,撞水是入水的初期过程。水上飞机在水面上降落,航天飞船仪器舱和座舱在海面上溅落都是撞水的实例,而鱼雷和反潜导弹则都有入水过程。
速度不高的撞水实验的参量有:代表撞水物体几何形状的具有长度量纲的几何参量,,,…和特征长度L,入水物体重心的坐标、、,质量m,转动惯量I;与撞水运动开始状态有关的参量,如入水角,初始攻角,初速度,初始角速度;重力加速度g,水的密度ρ和动力粘性系数μ。撞水和入水是非定常运动,所以还必须包括时间t(t=0为撞水初始瞬时)。与上述各参量对应的相似参数为:,,…,;,,,;,,,,;Fr,Re。
因为撞水具有冲击性质,惯性力是主要的,雷诺数可以忽略。钝头物体高速撞水要考虑水和空气的可压缩性;模型的弹性也要作到相似。这时可忽略弗劳德数,而考虑马赫数。
对于高速物体入水实验,除上述相似参数外,还要考虑空泡数。入水物体尾部的空泡与一般空泡不同,前者中的气体主要是尾随物体冲入水中的空气,水面上空气的压力pa和密度ρa是重要参量。为使空泡数不变,必须降低模型实验中的水面压力,但压力一降低,水面上空气的密度会随着降低,从而破坏了空泡闭合过程的相似。为了做到空泡闭合过程相似,入水实验中采用重气体。若模型很小,为使韦伯数不比原型值小很多,常在水中加微量气溶胶以减小表面张力。入水实验需在专门设备中进行。 水轮机能产生多大功率、水泵需要多大功率都是重要的实验课题。今就水轮机的功率实验为例加以说明。设水轮机和流道的几何形状由长度l1,l2,…和直径D决定;通过水轮机的流量Q除同g、μ和水头H有关外,还同每秒转数n有关。因为空化是水轮机运转中的重要问题,参量中还须包括水的饱和蒸气压pV。流量的函数关系可写成:
组成无量纲的参数后可得:
同样,对于功率P可得:
和分别称为单位流量和单位功;称为单位转速,具有表征周期运动的斯特劳哈尔数的形式。也可分别组成只包括n、P、H和的两个无量纲参数,称为比转速nS,其形式分别为:
模型实验常做不到使模型的全部无量纲参数和原型相等,有时只能维持值相等。为了使空化数σ相等,需要控制模型的水面压力。因为不能满足全部相似条件,实验得出的模型机的效率或功率仍需用经验公式修正才能换算到原型机。原型机的效率常高于模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