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给病猪喂药方法,都有哪些呢
1、口腔内部投药法:先抓住病猪二耳,使它站起保定,随后用木棍或张口器砸开猪嘴,将药丸、药粒或别的药物置放于猪舌头反面,再倒进小量冷水,将猪嘴闭上,猪就可以将药物吞咽。此类投药方式适合小量药物,若喂很多药物,则应采用胃管投药。
2、胃管投药法:将猪站起或横躺保定市,把头顶部固定不动,用张口器将猪嘴砸开,把胃管从舌体快速根据舌头部插进食道中。当胃管明确插进部位准确无误时,就可以引入事前溶解好的药物。灌完药后再向管中打进小量汽体,使胃管内药物排尽,随后快速拔出来胃管。
具体方法是:先把病猪保定好,将灌肠器涂上原料油或肥皂液,再由肛门口插进直肠,随后举起清洁灌肠桶,使桶内的药水或培养液注入直肠。注浆之后,务必使病猪保持安静不要喧哗。当病猪有要排便的主要表现时,马上用手在其尾根上端持续敲打两下,使其肛门外括约肌收拢,避免药水或培养液流失。
5、皮下注射:因专业性较强,务必由技术专业工作人员持专业设备开展实际操作。一般有皮注射、皮下注射、静脉输液、气管注入、腹部注入等几类。
白塞氏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对白塞氏病的治疗都有多种方法和药物,下面,我们就对几种常见的白塞氏病治疗方法利弊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西医治疗方法:
1、常用药物:白塞氏病的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及中药等。
医生介绍,上述药物对于缓解和治疗白塞氏病的并发症状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患者需要知道的是,这一类的药物对患者的免疫系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并不能达到治根的目的。而且,长时间服用这一类药物,还易产生耐药性、减低免疫力。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复诊随诊及时调整用药与治疗方案,权衡利弊,综合治疗调整。
2、手术治疗:对于重症的白塞氏病患者,有的并发症严重,采用药物治疗已经达不到效果,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其复发率比较高,复发与手术方式及原发部位无关,故选择手术时应慎重。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白塞氏病是由于肝肾阴虚、湿毒熏发所致。我国中医对白塞氏病的治疗,都是以“辩证施治”为原则,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病情,开出对症方剂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中医讲究的是标本兼治,而白塞氏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周期较长,希望患者能够有足够的耐心。
白塞氏病,属于疑难病,是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因此,治疗白塞氏病时,所采用的的药物需要防范的毒副作用,必需在专业医生的随诊指导监护下,全疗程随诊安全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希望一治疗马上就见效,症状一缓解就能痊愈,那都只是“梦想”。医生介绍,对不同症状的白塞氏病,要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和战斗重点。
‘叁’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给药方法与技术(一)
不少从事水产动物养殖的人员,在渔用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不正确地使用渔用药物,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的最好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水产动物机体和养殖环境的污染。
一、治疗方法的选择
对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拌药饵投喂法、浸泡(药浴)法、注射法和局部涂抹法等。拌药饵投喂法和药液浸泡法比较适用于需要大批量处理的治疗对象,而注射法和局部涂抹法则只适用于观赏鱼、繁殖用亲鱼等能实行个体管理的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选择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适宜方法,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根据患病水产动物的状况:患病后的水产动物的摄食量一般都是趋于下降的,游泳的速度也变得比较缓慢,常出现离群独游的现象。对于食欲严重衰退的水产动物群体,即使将药物拌在饲料中投喂,也只能是尚未丧失摄食能力的水产动物能吃进药饵,因此,难以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具有摄食能力的水产动物吃进了过多的药饵,还可能会导致药害现象的发生,而如果摄食药饵量太少,由于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不能达到抑制病原体的药物浓度,就不仅不能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此外,未被水产动物摄食的药饵,可能在水体中不断地释放药物,还会对养殖水体中的微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采用拌药饵投喂的给药方式时,一定要考虑患病的水产动物是否还有摄食能力。
2、根据病原体的特性:病毒、细菌、真菌和各种寄生虫都可能成为水产动物的病原体,而能治疗百病的药物是没有的。因此,在采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之前,必须要首先确认病原,对疾病作出正确地诊断。
对于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没有药物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患病毒性疾病的水产动物用药,主要目的是在于控制病原性细菌对水产动物的二次感染。
对于由病原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一般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注意针对患病水产动物究竟是全身性感染还是局部感染,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如对于鳗鲡的爱德华菌病,由于病原菌可以通过血液在全身流动,所以采用在饵料中拌药物投喂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细菌性鳃病和柱状菌病,由于患病部位是鳃和体表,药物能直接接触到病原体,因此,对这些疾病的治疗采用药液浸泡法是比较适宜的。
由寄生虫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在体表寄生的原生动物、大型吸虫和甲壳动物等,采用药液浸泡法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的棘头虫、线虫等体内寄生虫,必须采用拌药饵投喂的给药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3、根据药物的类型:能溶于水或者是经过少量溶媒处理后就能溶于水的药物,不仅可以作为拌药饵投喂的药物使用,同时也是可以作为药浴用药物使用。但是,对于不溶于水的各种药物就不能作为药浴用药物。既能用于拌药饵投喂又能作为药浴用的药物是很少的,药物的生产商是根据药物的使用途径和方式制备不同剂型,在选择和使用某种药物时,必须认真地阅读使用说明书。根据药物不同的剂型,有些药物在消化道内不易吸收,而比较易于通过鳃吸收。因此,了解各种药物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是很重要的。
二、选择药物的依据
1、依据药物的抗菌谱:从患病的水产动物中分离病原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鉴定其种类后,根据不同药物的抗菌谱,就可以大致明确什么抗菌药物可能是治疗某种疾病的有效药物。首先,可以从药物的抗菌谱中选择病原菌比较敏感的几种抗菌药物。
最近,人们注重将具有较广抗菌谱的抗菌药物作为渔用药物的研究开发对象,即希望用一种药物就可能对多种病原菌有效。现在,已经研制出来了一些同时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病原菌都有抑菌作用的药物。
2、感受性的测定:如果选用的抗生素对某种致病菌没有抑制作用,使用后就不可能获得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然而,即使某种抗生素能抑制某种致病菌,不同的致病菌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感受性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为了达到药到病除或者获得对疾病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筛选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作为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研究者们采用在养殖现场分离到的水产动物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时,已经发现有些菌株对某些抗生素失去了敏感性,或者感受性已经下降了,这就是病原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病原菌对药物的感受性一般都是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即每升(L)培养基中的抗菌药物以毫克(mg)表示,作成倍比稀释系列,当接种在培养基中的病原菌被完全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表示药物对致病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测定从患病水产动物中分离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但是,开展这个工作要求有一定的试验条件,而且要求操作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试验技能。因此,尚不具备这种试验条件的养殖单位和个人可以委托有条件的研究单位协助完成这项工作。
3、抗生素的作用方式:在药物疗法中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都是能对细菌的细胞产生作用,而对水产动物和人体的细胞不会产生危害的,这是因为药物具有选择性毒性的缘故。在选择抗生素类药物作为水产动物疾病的药物时,首先要了解这种药物的作用原理。除了要明确该药物的作用原理外,还应该弄清楚药物对病原菌究竟是抑菌作用还是杀菌作用,这些问题对于确定药物的投予量和投予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机制有所不同。使用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后,病原菌的数量不会减少,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以有效的药物浓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因为药物只能抑制病原菌的增殖,最终还要依靠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的作用使疾病痊愈。而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则是通过直接杀死水产动物体内的致病菌而产生治疗效果的。
由于抑菌和杀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使用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就必须要使药物的有效浓度在水产动物体内维持一定的时间,需要准确计算初次用药量和再次使用的维持量。使用杀菌作用的药物,则不需要考虑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维持一定时间的杀菌浓度。
在抗菌类药物中,通常将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定为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而将呋喃类药物定为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不过,当大剂量的使用抑菌性药物时,其药物也会显示出杀菌效果。所以,药物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只是使用剂量的差异,而不存在本质的不同。
4、第一次选用药物和第二次选用药物:在水产动物的养殖过程中,由于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会导致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最后形成具有抑、杀菌效果的药物越来越少的局面。如果通过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在疾病的治疗初期就选用病原菌最敏感的药物,就可能随着病原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而无法再获得有效的治疗药物。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使用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之前,就应该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特性,决定不同药物的使用顺序。将磺胺类和抗生素类等比较容易引起病原菌产生R耐药性因子的药物作为第一次选用药物,而将对已经产生R因子的耐药性病原菌也有杀菌效果的合成抗菌药物,如萘啶酸、恶喹酸和吡咯酸等作为第二次选择用药物,只对第一次选择药物失去疗效的情况下使用。在决定使用药物的顺序时,最好是能将磺胺类药物作为第一次选择用药,抗生素作为第二次选择用药,而将各种化学合成药剂作为第三次选择用药。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用药顺序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实践中是比较难以施行的。
虽然病原菌对萘啶酸等第二次选择用药物不会产生R耐性因子,但是病原菌能很快获得对这些药物的短期耐药性。因此,在实际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时,应该严格控制这类药物的使用次数。当第二次选择用药物失去效果后,还必须从第一次选择使用的药物种类中筛选有效的药物,由于病原菌对药物的耐性程度每年都会不断的变化,当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病原菌又可以恢复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
‘肆’ 治疗肿瘤,中医药有哪些方法
医学是疗病于已然不能防病于未然
西医的最高境界是养医生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可以看
你这中医西医都已经很一般了
宇宙不存在偶然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知道了果就应该去灭因
忏悔是可以灭罪的放生治绝症最快
圣人畏因凡夫畏果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人类的无知和宇宙是一样的无限
‘伍’ 奶牛疾病给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有哪些
(1)经鼻投药
即用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将药液投入胃内的方法。是投服大量药液时常用的方法。胃管投药时,必须正确判断是否插入食道,否则,会将药液误灌入气管和肺内,引起异物性肺炎,甚至造成死亡。药液灌入气管和肺内时,动物表现不安,频繁咳嗽,呼吸急促,鼻翼开张或张口呼吸;继则可见肌肉震颤,出汗,黏膜发绀,心跳加快,心音增强;如灌入大量药液时,可造成动物的窒息或迅速死亡。在灌药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灌药,抽出胃管,并使动物低头,促进咳嗽,呛出药物。其次应用强心剂或给以少量阿托品兴奋呼吸系统,同时应大量注射抗生素制剂,直至恢复。严重者,可按异物性肺炎的疗法进行抢救。
(2)经口投药
是投服少量药物经口投入胃内的方法,应注意:①每次灌入的药量不宜过多,不要太急,不能连续灌,以防误咽。②头部吊起或仰起的高度,以口角与眼角呈水平线为准,不宜过高。③灌药时,病牛如发生强烈咳嗽时,应立即停止灌药,并使其头部低下,使药液咳出,安静后再灌药。
(3)静脉注射给药
静脉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静脉内,治疗危重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用于大量的输液、输血;或用于以治疗为目的的急需速效的药物(如急救、强心等);或注射药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又不能皮下、肌内注射,只能通过静脉内才能发挥药效的药物。注射部位在牛颈部静脉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注射部位剪毛、消毒,先用左手握住注射部位下端,然后用拇指压紧,使静脉膨胀,右手拿针头倾斜30°~40°向心刺入静脉(采血时离心刺入),血从针头流出后,将针头平行于血管推进2/3长,松开左手,迅速接上注射器或输液导管。注射过程中如发现推不动药液、药液不流或出现注射部位肿胀时,采取如下措施:①针头贴到血管壁上。轻轻转动针头,即可恢复正常。②针头移出血管外。轻轻转动注射器稍微后拉或前推,出现回血再继续注射;或拔出后重新刺入。
注意事项:①注射前要确实将牛保定,以免发生危险或造成注射困难。②在针头刺入血管前,首先要做好输液瓶接导管的准备工作,要排净管内及注射器内的空气。③针刺部位要准确,动作要利索,避免多次刺扎。④输液速度不能太快,以每分钟20~30毫升为宜。⑤输液前要加温药液至35~38℃。⑥油类制剂不能静脉注射。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针头移出血管,药液漏(流)入皮下。发现这种情况,要立即停止注射,用注射器尽量抽出漏出的药液。如果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水合氯醛、高渗盐水等强刺激类药物漏出时,向漏出部位注入10%的硫代硫酸钠或10%硫酸钠(或硫酸镁)10~20毫升。也可用5%的硫酸镁局部热敷,以促进漏液的吸收,缓解疼痛,并避免发生局部坏死。
(4)肌内注射给药
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厚的地方,如颈侧中部、臀部等。注射部位在剪毛、消毒后,先将针头对准部位快速垂直刺入5厘米针头,约刺入3/4,检查无回血时,接上针管,注入药液。拔下针头,然后碘酒消毒注射部位。注意针头不能全部刺入,以防针头折断。强刺激药,如水合氯醛、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不能肌内注射。
在肌内注射时发生针头折断,应尽快取出断针。当断针露出皮肤时,用止血钳等器械夹住断头拔出。断头在深部时,保定动物,局部麻醉后,在针眼处手术切开取出。
(5)皮下注射给药
是将药液注于皮下组织内,一般经5~10分钟起作用。没有强刺激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疫苗或者血清,常常采取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的部位是颈部的两侧或者肩胛后方的胸侧,皮肤容易移动的部位。皮下注射的方法是:一手捏起皮肤做成皱褶,另一只手把注射器的针头从皮肤皱褶处的三角形凹窝刺入皮下2~3厘米,抽动活塞,不见回血,就可推注药液。注完药液后迅速拔出针头,局部以碘酊或酒精棉球压迫针孔。针头是刺进皮下还是刺入肌肉中,检验的方法是:刺入皮下时,针头可自由活动。如果刺进了肌肉内,针头则不能左右摆动。皮下注射药量大时,可采取多点注射。
(6)气管内注射给药
常用于肺部驱虫,治疗气管和肺部疾病。站立保定动物,抬高头部,术部剪毛消毒,用手保定气管。治疗气管炎时,针头刺入第3~4软骨环之间。治疗肺炎时,在接近胸腔处的气管内注射。注射的药液加温至38℃左右,以免冷药液刺激气管黏膜而将药液咳出。病畜咳嗽剧烈时,先注射2%普鲁卡因5~10毫升,以减低气管敏感性。
(7)瘤胃内注射给药
瘤胃内注射是指药液经套管针(或其他针头)注入瘤胃的注射方法。主要用于牛、羊瘤胃臌气的止酵及瘤胃炎的治疗。注射部位在左侧腹部髋结节与最后肋间连线的中央,即肷窝部。牛站立保定,术部剪毛、消毒。若选用套管针,术者右手持套管针对准穿刺点,呈45°角迅速用力穿入瘤胃10~20厘米,左手固定套管针外套,拔出内芯,此时用手堵针孔,间歇性放出气体。待气体排完后,再行注射。如中途堵塞,可用内芯疏通后注射药液(常用止酵剂有:鱼石脂酒精、1%~2.5%福尔马林、1%来苏儿、植物油、0.1%新洁尔灭等)。无套管针时,手术刀在术部切开1厘米小口后,再用盐水针头刺入。注射完毕,视情况套管针可暂时保留,以便下次重复注射用。注意事项:①放气不宜过快,防止脑贫血的发生。②反复注射时,应防止术部感染。③拔针时要快,以防瘤胃内容物漏入腹腔和腹膜炎的发生。
(8)瓣胃内注射给药
瓣胃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牛、羊等反刍动物瓣胃的注射方法。将药液直接注入瓣胃中,主要用于治疗瓣胃阻塞或某些特殊药品给药(如治疗血吸虫的吡喹酮等),注射部位在瓣胃位于右侧第7~10肋间,其注射部位在右侧第9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相交点的下方2厘米处。术者左手稍移动皮肤,右手持针头垂直刺入皮肤后,使针头朝向左侧肘头左前下方,刺入深度8~10厘米,先有阻力感,当刺入瓣胃内则阻力减小,并有沙沙感。此时注入20~50毫升生理盐水,再回抽如混有食糜或胃内容物时,即为正确。可开始注入所需药物(如25%~30%硫酸镁、生理盐水、液状石蜡或其他药品),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术部涂碘酊,也可用碘仿火棉胶封闭针孔。注意事项:①操作过程中宜将病畜确实保定,注意安全,以防意外。②注射中病畜骚动时,要确实判定针头是否在瓣胃内,而后再行注入药物。③在针头刺入瓣胃后,回抽注射器,如有血液或胆汁,表明误刺入肝脏或胆囊位置。④瓣胃内注射,可每日注射1次,最多连注2~3次。
(9)乳腺内注射给药
是指经导乳管将药液注入乳池的注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奶牛的乳腺炎,或通过导乳管送入空气,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用左手将乳头握于掌内,轻轻向下拉,右手持消毒的导乳管,自乳头口徐徐插入。再以左手把握乳头及导乳管,右手持注射器与导乳管连接(或将输液瓶的乳胶导管与导乳管连接),然后徐徐注入药液。注射完毕,拔出导乳管,以左手拇指与食指捏闭乳头开口,防止药液外流。右手按摩乳房,促进药液充分扩散。如治疗产后瘫痪需要送风时,可使用乳房送风器(或100毫升注射器或消毒后的手用打气筒)。送风之前,在金属滤过筒内放置灭菌纱布,滤过空气,防止感染。先将乳房送风器与导乳管连接(或100毫升注射器接合端垫2层灭菌纱布与导乳管连接)。4个乳头分别充满空气,充气量以乳房的皮肤紧张、乳腺基部的边缘清楚变厚、轻敲乳房发出鼓音为标准。充气后,可用手指轻轻捻转乳头肌,并结系一条纱布,防止空气溢出,经1小时后解除。如为了洗涤乳房注入药液时,将洗涤药剂注入后,随后即可挤出,反复数次,直至挤出的液体透明为止,最后注入抗生素溶液。注意事项:①导乳管前端在使用前必须涂布消毒的润滑油。如使用针头,尖端一定要磨光滑,防止损伤乳头管黏膜。②送风时要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感染,特别使用注射器送风时更应注意。③注入药液一般以抗生素溶液为主,洗涤药液多用0.1%雷佛奴尔溶液、生理盐水及低浓度青霉素溶液等。
(10)涂擦给药
涂擦水溶性药剂、配剂、擦剂、流膏及软膏等,主要用于皮肤或黏膜疾病的治疗。对皮肤涂擦药剂前,应先行剪毛和清洗患部皮肤。水溶剂、配剂、擦剂用毛刷,流膏与膏剂用软膏篦、竹片、木板等,充分涂擦在皮肤表面,要求涂布均匀。口腔溃疡时用棉棒浸上鲁格尔氏液、碘甘油等,涂布在黏膜上。为了防止动物舔食涂擦药剂,可将患部用绷带包扎,必要时可带口笼。
‘陆’ 药物是怎么治愈疾病的,怎么就把病毒清除弄死了,微观世界是什么过程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大体可概括以下方式:(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2)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3)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如氯霉素、四环素);(4)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如灰黄霉素)
抗病毒药物作用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抑制病毒复制初期的药物;2)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3)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作用方法如:阻断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阻断在细胞核糖体上将mRNA的遗传信息翻译到蛋白质的过程,从而减少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药物竞争性地与病毒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相结合,从而抑制酶活性,干扰病毒核酸的合成,产生抗病毒作用。
‘柒’ 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对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研究
二、相对比和构成比的研究
三、对因果关联建立判断标准
‘捌’ 治疗癫痫病有哪些常见的办法
一、心理治疗:长期受病情的影响,患者往往会对病情的治疗,还有对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心理作用,这对病情的治疗会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的,所以治疗疾病时,心理治疗也是很关键的。
二、病因治疗:这类治疗方法,是指患者在初期发现,已经得上癫痫病后,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由医生给患者在,病情较轻时做系统的检查,仔细寻找患病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达到治愈的效果。
三、药物治疗:癫痫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类治疗方法是,治疗癫痫病常见的方法,也是对患者身体伤害最小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专家会推荐患者,使用这类治疗方法,既达到治疗的效果,又能把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小,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四、手术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一般手用于多年,忍受癫痫病困扰的患者,长期的药物治疗,已经起不到治疗的效果了,可以尝试手术治疗方式,但手术方法,患者比较好选择专业的脑科医院。
五、日常饮食控制:
1、日常可多吃酸性食物少吃碱性食物;
2、癫痫患者应绝对禁止喝酒,并限制烟、茶、咖啡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
3、要控制水和盐的摄入。
‘玖’ 治龟龟病的方法有哪些
果龟
龟的给药方式很复杂,根据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给药方式,每一种给药方式又有其注意事项。下面小编就根据龟龟不同的给药方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体内给药
体内给药主要是依靠吸收的方式给药。具体又分为口服和注射。
1.口服。以片剂、粉剂药物直接投喂、填塞。具体操作方法:将药物埋入饵料中,直接投喂;若龟已绝食应强行填喂,先将龟竖起,拉住龟的前肢并引逗龟。当龟张开嘴时,立即将一硬物(细木棍、钢镊子等)塞入龟的嘴中,然后将准备好的药饵用镊子送入龟食道的深部;若龟可食混合饵料,也可将药物研碎,拌入混合饵料中,制成大小适口的颗粒,直接投喂。
2.注射。注射分为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操作方法:肌肉注射是在后肢的大腿部,用酒精(70%)棉球擦皮肤消毒后,针头刺入皮下肌肉内,将药水轻轻推入;腹腔注射的注射部位是在后腿拉出后的凹陷处,局部消毒后,根据龟体的大小,选用2~5毫升的注射器,5~7号的针头。将针头刺入深度为8~10毫米,针头与腹部成10~20度角,无论哪种注射方法,注射的次数通常仅为1天1次。注射对剂量的掌控是很严格的,所以尽量不要自己尝试注射药物。
二、体外给药
体外给药是发挥局部作用,分为浸泡、涂抹、遍洒。
1.浸泡。又称为浸洗、浸浴。操作方法:将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盛放于较小的容器中,再将龟置于其中。在一定的时间内药浴。以达到杀灭病原体,促进体表收敛、愈合,一般浸泡使用的药物有呋喃唑酮、磺胺类、食盐、高锰酸钾等。注意:绿毛龟不能用此方法。
2.涂抹。适用于体表炎症,如表皮破损、溃烂等。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将患处清洗,清除病灶(溃烂物),直到有鲜血溢出为适。消毒后在伤口敷抗生素药物或云南白药等止血、消炎药,最后在体表涂抹抗生素眼药膏或凡士林。对病灶较深的部位可用药棉蘸药粉,直接放人病灶中。对伤口较大的部位需缝合再用药,最后包扎。
3.遍洒。就是对龟池整体用药。具体方法:根据水的体积,将药物配成一定的浓度,然后均匀地泼洒整个池塘。注意事项:准确掌握药液的浓度,泼洒药后应注意观察龟的活动,对不适者立即捞起。
三、补充说明
龟服药与其他动物不同,因龟头、颈大部分能缩入壳内,饲养者欲给龟服药时,很难顺利地把药给龟服下,而是要采取一定措施。就平胸龟、海龟类而言,由于它们的头不能缩入壳,喂药时,可直接把龟的头部轻轻托起,将上下颌掰开,用镊子夹住药后送入口腔深部食道深处(若仅把药物放在口腔内,龟易吐出),尔后放下龟,使其自行吞咽。
给乌龟、闭壳龟之类喂药,就需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个将龟竖立起,头朝上,尾向下,并拉出龟的两前肢,另一个引逗,在龟张口的刹那间,将镊子卡在口中,使龟嘴张开,随即将药投入龟口腔中,用镊子送入食管处,再将龟放下,使其自行吞咽。喂药后的龟不宜放在水中,否则龟借助水,能将药片咬碎后吐出。
若以上方法龟不张嘴,头不伸出,也可将龟平放,不惊动龟,使其自然爬动,抓住机会,用大拇指和食指突然卡住其头部,使龟竖立起,使其头不能缩入壳内,再依照喂平胸龟的方法进行。给龟喂液体之类的药物,可将眼药水瓶冲洗、消毒干净后,再将口剪圆滑(避免口粗糙擦伤的龟的食管壁)。把药液吸入眼药水瓶后,塞入龟的食管,缓缓挤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