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作文思路:文章首先介绍了周姓的历史来源及发展,接着叙述了周姓现在各省市的分布情况及所占人口比例情况。
1、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2、出自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称号。周公旦的曾孙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字辈排行
宁乡滩山周氏支祖鸣皋公,讳思本,字鹤九,为濂溪公九世孙,居江西吉水泥田,出为荆州教授,无心仕官,与季子玉滨公卜业于宁乡滩山。滨公生五子:佩、杲、佾、儒、傅,衍为五大宗。佩、杲衍派滩山,佾衍派狮冲,傅衍派古楼,儒衍派山底。
明成化间始修族谱,清干隆九年(1744年)各房分修,道光四年(1824年)佾房与益阳合修,佩、杲、儒、傅四房合修,同治七年(1868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房续修,1998年儒房七修。
2. 关于周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及表格
我们班有好多同学姓周,
我想:
周姓的历史和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
?
于是,
我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查阅资料,了解周姓的来源。
2
、了解周姓的古代名人和现代名人。
3
、了解周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xml:namespace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周姓的来源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
“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
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他的姓改为周姓。
古代的周姓名人
周公旦、周瑜、周敦颐、
周邦严、周昉·
·
·
·
·
·
现代的周姓名人
周恩来、周树人、周作人、周立波、周杰伦·
·
·
·
·
·
周姓人口数量
周姓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
2000
万~
3000
万人之多,约占全国汉族
人口的
2.1%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姓氏。
四、结论
1
、
我国的周姓源远流长,
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黄帝有一位大将叫做周昌,
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
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
分散在汝南、
庐江、
浔阳、
临川、
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2
、周姓人才辈出,有古代名人
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北宋着名哲学家
——周敦颐、
北宋着名词人——周邦彦、
元代着名音韵学家——周德清·
·
·
·
·
·
现代名人有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
周树人、
京剧艺术家——周信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我为我们周姓祖先创造的辉
煌感到骄傲。
3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周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周姓
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黄帝时代,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根据史料
考证,
周姓是一个姓源复杂的姓氏,
周姓的形成和发展,
它的起源主要有四个大
支系,其中主要的一支周姓源于姬姓。周姓是当今中国众多姓氏中的第
9
大姓,
周姓不仅分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
而且还远徙于欧美、
东南亚及许多国家和地区。
3. 周姓的研究考证
中国的周姓源远流长,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黄帝有一位大将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分散在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据《通志》记载:“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邰,今武功县南八里。邰之总名曰‘周’,故国号周。”又据《元和姓纂》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当时周国就在今天的陕西岐山一带,到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时,终于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后,国都设在镐(陕西西安西)。到懿王时国都又迁往槐里(陕西兴平东南)。
另据《姓源》所载,东周时期,周平王将国都东迁洛邑(河南洛阳),他把两个儿子分封到汝河的上游和下游,形成把守东南门户的防线。其中少子姬烈,被封于下游的汝南,其族人和后代被人们谓之周家,子孙后代都以周为姓。这一支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周姓的主要来源。
另据《通志》所载:“唐先天中,避明皇名嫌,改为周氏。”唐玄宗叫李隆基,因“基”与“姬”同音,为避其名讳,先天年间,很多姬姓人被迫改为周姓。到了南北朝时期,也有周姓改为姬姓的。所以,民间有姬、周一家的说法。
4. 关于周姓的历史和现状
源于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源于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现状:
周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四川中部和江苏东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10人以上,最高可达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
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周姓人口大约915万;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4%,周姓人口大约1336万;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9%,周姓人口大约293万。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但是具体一点说,周姓的主要起源是在春秋战国。
周朝的王族并不姓周,而是姓姬。西周建立之后,周文王的四子周公姬旦的后人世袭周公爵位,到春秋时,周公黑肩因谋反被杀,周公世系爵位被废,黑肩的后人以周为姓。
秦朝统一中国,灭亡周朝,周朝王室后人以周为姓。所以,周姓可以以周文王或者周公为得姓始祖。
5. 周姓的来源介绍_周姓怎么来
周姓来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最早的“周”字出现在殷墟以及周原出土的卜辞中。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周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周姓的来源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4、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人台湾新竹县。
7、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
周姓分布地区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孙周邕。沛国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相县,在今安徽省濉溪县。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浔阳。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临川郡: 三国 时吴国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江以北庐江一带。泰山郡:西汉置,治所在今天山东省泰安县东南。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省光山县西)。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临汝)。华阴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河东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清河郡:汉高帝置。治所在清阳(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带。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周姓 传统 文化
郡望堂号
周姓的郡望有19个之多,汝南、庐江、寻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昭州、武功。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细柳、笃祜等堂号,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
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孙周邕。
沛国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相县,在今安徽省濉溪县。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浔阳。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
临川郡:三国时吴国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江以北庐江一带。
泰山郡:西汉置,治所在今天山东省泰安县东南。
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省光山县西)。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临汝)。
华阴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河东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置。治所在清阳(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带。
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堂号
细柳堂:源于周亚夫。
爱莲堂:源于周敦颐。
八士堂: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移至曹县西北45里周菜园(今属定陶县)。字辈为:枝兴衍崇绪, 隆茂庆传长;广生忠厚嗣(士),永远元正方 ;至德开宏运,达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信义作宝章(保障)。
周姓家族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后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封平西、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着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 传说 ,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 故事 。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着名哲学家,字茂叔,周瑜之二十九代后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后人称其濂溪先生。他依据陈抟的《无极图》,着《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着有《爱莲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着称的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 人物画 家"。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研究考证
1.周姓以忠孝廉爱仁义为其主要特点,其自立堂号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
2.周姓之忠孝仁义也反映在其字行辈份中,如浙江一支为:“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另有一支为:“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
3.四川达州市有一支为:“三玉人文兴,仁义礼智信,世代崇忠厚,家生袁文荣!”据传为商周姬氏后代,已无从考证,现今“崇”字辈已现!
4.河南淮河一带另有一支为:“怀文志华广,洪念纪先德”。传说为周文王之后,已无从考证。
5.湖北咸丰一带有一支为:“显人一时应知心,尧舜禹汤世德馨,礼学传家迁庆远,忠孝全美作国祯。”据传为姬发后代,亦无从考证。
6.湖北黄梅则有爱莲堂的一支:善全士礼,学守传家,忠义相国,耀祖光宗,万世为则。朝钦支下东峰公一脉,年份无从考证,据现有资料记载东峰公第十一世孙为明朝嘉靖年间,传至今时已到“耀”字二十六世。
7.安徽太平县龙门有一支为:国祖承公旦,天恩代有隆。惟期敦道义,益以衍嗣宗。现“天”字辈犹存,“道”字辈已出。
猜你喜欢:
1. 2017周姓男孩名字的取名方法
2. 2017好听的周姓男孩起名禁忌
3. 周姓男孩取名方法介绍
4. 周姓的男孩起名禁忌
5. 中国古代贵族姓氏是如何分类的
6. 关于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写作思路: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在知网查阅相关的文献,然后从文献中找出有用的知识点加以总结,最后再编撰关于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范文如下: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随着周王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周姓也由西向东迁徙,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成为巨族。
周姓原来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秦灭六国以及秦末战乱,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之时,周姓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
唐末五代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
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开始移居海外。
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7. 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周姓的起源
周姓的起源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古公亶父率领姬姓部落迁至周,建立周国。周武王克商纣,建立周朝。历经三十四王,共八百多年。到公元前256年,被齐国所灭。周王族也就沦为平民,遂以周为氏。周平王少子名烈,受封于汝南,当地人称之为“周家”其后亦有周氏。姬姓改为周姓。
《通志.氏族略》所载唐朝先天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继承皇位,为避皇帝的嫌名,遂令天下姬姓改为周姓。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改为周姓。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二、现状
我国的周姓源远流长,据《姓氏考略》的记载,皇帝有一位大将叫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周任。这两个人的后代都已周为姓,分散在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周姓现在有2000万~30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1%。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姓氏。
周姓历史人物
1、周孝侯的周处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
2、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
3、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的周邦彦。
4、在唐代以画肖像、佛像着称的有名画家周昉。
5、火烧赤壁,大败曹大军的周瑜周公瑾。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