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参与获奖者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承办地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领衔赞助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因此自举办以来,参与者获奖者众多,以下为15年获奖名单。 董梓琪合肥一中安徽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金戈安徽师范大学附中安徽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林子窈马鞍山二中安徽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魏湛奇淮北一中安徽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李言达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晨皓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王闽铭福建泉州七中福建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殷文馨福建厦门一中福建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一帆石家庄二中(南校区)河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宇博唐山市第一中学河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云帆石家庄二中河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周硕河北衡水中学河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李婧柔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梅可怡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帅博闻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杨瑞泽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铎幸郑州一中河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陈鹏武汉二中湖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陈思宇华中师大一附中湖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兰超黄冈中学湖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饶思源华中师大一附中湖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曾子安武钢三中湖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陈展鸿长沙市一中湖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简琢清湖南长郡中学湖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李帅霖湖南长郡中学湖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谭钢湖南长郡中学湖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王智弘长沙市雅礼中学湖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姚佳璐湖南长郡中学湖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李冰凇吉大附中实验学校吉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地吉大附中实验学校吉林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应元旭上饶中学江西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一飞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辽宁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付世豪寿光现代中学山东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李昭璐临沂市第一中学山东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刘正平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山东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孙楚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山东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王冰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山东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韩佳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山西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阳天睿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山西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谈嘉程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焦濒萱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四川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杨舒雅四川省绵阳中学四川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苡铭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四川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思睿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吴帼军浙江金华第一中学浙江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许心玉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浙江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杨嘉年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浙江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硕文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浙江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李俊波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重庆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王紫重庆市巴蜀中学
‘贰’ 10360是什么意思
小行星10360(英语:10360 Lgikyae)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18年1月9日,亨德里克·范·基特在约翰内斯堡发现了此行星
‘叁’ 有人叫林锦荣吗
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自1998年成立以来,已有四届学生219人毕业,其中138人在国内免试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39人出国深造。许多同学在本科期间就在世界一流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一批“准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和许多怀有科学梦想的学子一样,在结束了难忘的四年清华大学学习生活后,数理基科班01级的戚扬将远赴美国,继续他喜爱的理论物理研究———拿到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和斯坦福四所顶级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他最终选择了哈佛。
和戚扬一样,从基科班02级跳级到01级的金加棋得到了加州理工、柏克利、芝加哥、康乃尔、UIUC、杜克、霍普金斯、宾西法尼亚大学八所美国着名大学的offer.由于加州理工学院在应用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在全美排名第一,金加棋选择了加州理工学院。
像戚扬和金加棋一样同时拥有多所世界顶级大学offer的学生,在基科01班还有不少;与此同时,有许多优秀学生选择留在学校或在国内其他相关院所继续基础科学研究。
自1998年成立以来,被称为“拔尖人才培养的试验田”的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简称数理基科班)已有四届学生219人毕业,其中138人在国内免试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39人出国深造。许多同学在本科期间就在世界一流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短短七年时间里,数理基础科学班这块“试验田”已有一批“准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七年磨得宝剑亮
在办班之初,数理基科班就明确提出了要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并提出“十年磨一剑”的口号,哪怕每年只有三五个苗子,只要长期坚持办下去,也能积累一批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显露身手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些人将可能成为杰出的顶级人才。仅仅七年时间,从数理基科班走出的学生在科研上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和良好素质,已经使他们成为世界许多知名大学争相录取的对象。是怎么样的探索与创新,让这块“试验田”七年便磨得宝剑亮?
教务处常务副处长汪蕙教授认为,数理基科班在三个方面值得推介:一是独特的课程设置和良好的师资,使学生打下了扎实的数理基础;二是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三是专题研究课(Seminar)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能及早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领域,体现了基科班“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办学方针。
在数理基科班学习四年,戚扬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强大而优秀的师资队伍,二是学生可以推迟两年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与导师。
数理基科班创始人之一尚仁成老师认为,给学生两年时间打基础,然后再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种“自由”对于拔尖人才培养相当重要。
数理基科班创办者之一、理学院副院长白峰杉教授说,大学对于人的成长而言,是成才的四年,更是成人的四年。每个人都有比其他人强的方面,问题在于是否能让学生有自信,找到自己强的方面。所以,大学里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让学生打好基础后,再依据兴趣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白峰杉教授认为,数理基科班是学校教学体制的一种创新和尝试。
为保证这种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实施,让学生享受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基科班在校内外聘请导师指导学生参加专题研究课,学生可以进行几次选择;另外,学生如果在大二就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到相关院系选课,大大扩展了基科班的选课范围。
“选天下名师而师之”。因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而进入基科班的戚扬本想在大二时转到工科院系,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讲解,让他真正找到了自己对物理和数学的兴趣,最终把物理作为终身奋斗的方向。
从全校甚至全国聘请最好的老师上课,这是数理基科班的一个特色。这些出色的教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人格的魅力。正是他们,为数理基科班的优秀学子开启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正像98级翟荟所说的:“在数理基科班,我受到了几乎是现在中国所能给予的最好的基础课教育和扎实的科研训练。”
他的同学曾蓓则感叹:“得到这么多名师的指点和关怀,也许是基科班人最大的幸运。因为,这绝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巨大收益,更多的是一种对事业的热爱和为科学献身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思索。”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聂华桐教授说:“首届基科班的翟荟和二届的祁晓亮,都是对物理充满了热诚和爱好的同学,物理直感好、数学演绎力强,十分难得。从国外来访问的多位学者对他们二位都是赞不绝口。拿他们和60年代我自己在哈佛大学作研究生时前后两三届的同学来比,翟、祁二位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香港大学物理系主任郑广生教授评价说,数理基科班学生在国际会议上非常活跃,英文非常好,校内的学术活动也很活跃,学术报告中学生提问也很积极。
因材施教,学生为本
强调因材施教,把拔尖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是数理基科班成立之初就确立的理念。力图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数理基科班负责人尚仁成、熊家炯、阮东等老师为此倾注了许多心血。尤其到大三学生选择专题研究课时,老师们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每一个学生专题研究课选择的导师和培养方案的确定都进行指导。这种点对点的指导和对学生的诸多心血,引领这些“科学高峰的登山队”队员们克服了许多外在的困难。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基科01的邵华是物理学“怪才”。他对物理学的执着和表现出来的物理天分让许多老师和同学钦佩不已。尚仁成和阮东两位老师赞赏地说,“邵华在中学时就自学了物理专业的重头课程‘四大力学’,对数理方程的解法也有独到之处,还发表了论文。他是被破格保送到数理基科班的。在大三做专题研究课时,他把微分几何和规范场论中的公式都独自推算过。”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教授的着作在美国物理学界被称作“物理学界的圣经”,许多人尝试着用他的书作教材,都因为难度太大而最终放弃。费曼教授的《量子电动力学讲义》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但邵华在大三时,就把该书里的公式全部推导了一遍。
对物理学有如此浓厚兴趣的邵华喜欢自学,常常不去上课。这种违背常规的做法引起了许多人的不同意见。他的考试成绩平平。对这样一位特殊学生,经推荐,他如愿以偿地到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那里很适合邵华发展,相信他将来定能做出成绩。”阮东老师说。
因材施教在学生选做专题研究课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基科02的杨桓,跳级到基科01的周一帆,都因为成绩优异,在导师推荐下转学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本科学习。
从专题研究课跨入科研大门
从大三开始持续三个学期的专题研究课,是数理基科班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训练、跨入科研大门的第一步。专题研究课是数理基科班独有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研究,综合与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密切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并有利于学生向不同方向分流和因材施教。
基本做法是:在校内外聘请专题研究课导师,由导师提出课题,列出必读文献,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选择题目和相应的导师。专题研究课课题按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题研究进展定期在小组内报告交流。在第三个暑期进行全班性的专题研究课进展交流,要求每个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进展,并报告对所研究领域的学科前沿的理解。
在专题研究课的选择上,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发现自己对所选导师的课题不感兴趣,还可以更换导师。这种充分的自由使学生在摸索中不断寻求和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对于最后确定的导师和选题,真正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所在。正是由于兴趣使然,学生在做专题研究课时能尽快地进入科研课题,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曾蓓是基科班98级学生。由于她对量子力学中的对称性和量子信息、微分几何等很感兴趣,三年级进入专题研究课阶段,选择了清华龙桂鲁教授、北大曾谨言教授、中科院理论所孙昌璞教授为其导师。她在科学研究上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得到了导师们的高度评价,本科期间与导师等合作者完成的5篇论文中,有4篇发表在SCI上。
翟荟三年级进入专题研究课阶段,他跟随徐湛教授学习和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量子力学中的数学方法,本科阶段完成论文4篇。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杨振宁先生把他选为在国内亲自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经过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翟荟就取得博士学位,他是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基科班学生。
许岑柯是基科班99级学生,从大三开始的专题研究课阶段,选择了理论物理方向。他不仅数理主干课的成绩优秀,而且在导师指导下,修完了研究生理论物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2003年本科毕业出国到美国柏克利大学,他到校后第一学期就参加了资格考试,成绩为全系第一名。到美国几个月后就与导师合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上发表一篇影响较大的论文。
在一些交叉学科领域,数理基科班学生也表现得相当出色。基科班99级的赵福同学通过在经管学院的专题研究课训练后,参加了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摩根斯坦利2003年的招聘竞争。亚洲地区具有资格的应聘者超过300人,经过十分严格的层层挑选和该银行亚洲总部的5位高层领导长时间的严格面试,赵福最终成为该公司唯一一名在亚洲地区招收的成员。他们对赵福的评价是:既有数学物理方面的基础,又有经济金融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训练,思维方式有其独特性。
由于数理基科班学生数理基础好,思维活跃,进入课题快。每学期都有多位教授主动希望学生去他们那里做专题研究课。几年来,已有不少学生被专题研究课导师推荐到国外大学相关院系做专题研究课或毕业论文或读博士。如基科98级的孙乐非和马登科被他们在生物方向的专题研究课导师饶子和院士推荐到荷兰鹿特丹大学做毕业论文,本科毕业后又被推荐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
专题研究课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活动,不仅使同学们相互了解到不同院校和院系做专题研究课的情况,还在同学们中间形成了一种自发跨学科的学术讨论氛围。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组成一组,由一人主讲,大家再围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这种自发性的学术讨论是许多学生都十分热衷的。基科班的这种研究与讨论的氛围也带动了许多物理系和数学系的同学加入进来。
良好的科研氛围,独特的专题研究课科研实践训练,使基科班学生在科学研究的瀚海里自由驰骋,取得了不俗的佳绩。例如,在天体物理中心学习的40名左右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中,胡剑(基科98)、林锦荣(基科98)、郑琛(基科99)和另两位研究生被称为“五虎上将”,他们每人都在国际上影响很大的APJ和APJLetter发表了1—2篇论文。林锦荣的研究工作还被NewScientist杂志作了专门报道。近两年几次国际会议上,他们都十分活跃。据不完全统计,仅分流到物理方向的基科班学生2001年—2004年间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12篇发表在包括顶尖期刊PRL在内的国际着名杂志上;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15人次。
‘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简介:初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新东方)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伍’ 211大学和985大学是什么意思
211大学指211工程建设的大学。985大学指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211工程, 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985工程 ,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211工程”简介: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3年8月25日,“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了《“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
“985工程”简介: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共9所(即:九校联盟),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获批建设的“985工程”高校总计39所。
211大学和985大学对比:
通常来说985大学比211大学好,985大学共39所,是中国最好的一批大学,211大学共有115所(包含39所985大学),可以认为他们是中国大学的第二梯队,实力也非常强。那么它们的区别如下:
1、985大学办学水平比211大学高
985大学包括了我国最顶尖的大学,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这些学校支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四梁八柱,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主力军。而211大学则包括了一些地方院校,办学水平显然不如985大学。
2、985大学社会声誉比211大学高
从社会地位来看,985大学要比211大学高一截,因为985大学本身数量少,报考之后被录取的难度也大,物以稀为贵是人之常情,所以985大学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程度都比211大学高。
3、985大学综合实力比211大学强
985大学都入选了双一流建设高校计划,而有的211大学却没有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甚至连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也没有入选。由此可见,从整体上来看,985大学显然要比211大学强。此外,综合实力还体现在每年入选国家科技三大奖、各类人才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方面。在这些领域,985大学比211大学要强很多。
另外,根据公开信息可知,全国985大学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9所学校。
全国211大学名单,共计115所: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2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3 安徽大学 安徽
4 清华大学 北京
5 北京大学 北京
6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8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9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1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12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13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14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15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6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17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8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9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20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2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22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23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24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2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2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27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2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29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
30 厦门大学 福建
31 福州大学 福建
32 兰州大学 甘肃
33 中山大学 广东
34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35 暨南大学 广东
36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37 广西大学 广西
38 贵州大学 贵州
39 海南大学 海南
40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
41 郑州大学 河南
42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43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44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
45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46 武汉大学 湖北
47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4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49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50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5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
52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53 中南大学 湖南
54 湖南大学 湖南
55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56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
57 吉林大学 吉林
58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59 延边大学 吉林
60 南京大学 江苏
61 东南大学 江苏
6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63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64 苏州大学 江苏
65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66 河海大学 江苏
67 江南大学 江苏
68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69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70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71 南昌大学 江西
72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73 东北大学 辽宁
74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75 辽宁大学 辽宁
76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77 宁夏大学 宁夏
78 青海大学 青海
79 山东大学 山东
80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8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
82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83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84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8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86 西北大学 陕西
87 长安大学 陕西
88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8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90 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
91 复旦大学 上海
92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93 同济大学 上海
94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95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96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97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98 东华大学 上海
99 上海大学 上海
100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
101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102 四川大学 四川
103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104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105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106 南开大学 天津
107 天津大学 天津
108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
109 西藏大学 西藏
110 新疆大学 新疆
111 石河子大学 新疆
112 云南大学 云南
113 浙江大学 浙江
114 重庆大学 重庆
115 西南大学 重庆
总结:
2016年06月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2019年11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声明: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就我个人而言,您平常就三百带一点的成绩,可以给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就业之路有一个总体规划,比如:考虑给自己选择一个就业率较高、较实用的专业,然后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客观实际的学校,学成了较实用的专业,相信您在自己未来的就业之路上会更一帆风顺!
‘陆’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一、 具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
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应在竞争中强化自己的创造意识,要敢于标新立异,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对事物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那么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一种创新。
其次还要善于大胆假设,要敢想、会想,不要被思维固话,跳出思维的局限待待事物,创新便会很简单。另一方面,在具有创造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科学思维,面对同一问题,发散思维,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扩大自己的认知地图,才能不断创新。
二、不断进行自我提问
如果不问"为什么",人类会减少很多创新性的见解。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总是能透过表面现象去寻找问题的本质,他们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做水到渠成的过程,也不会把事情当作理所当然的结果。那些看似一时冲动提出的问题往往包含着更多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 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一生中会有太多的想法,这其中大部分的想法都被自我审查意识否定了,这种自我审查机制将一切看是离经叛道的想法都当作"杂草"一样铲除,留下循规蹈矩的想法,但这些循规蹈矩的想法是没有创造力的。
想要创新便不能放弃每一根"杂草",当有了稀奇古怪的想法时应该表达出来,每一次表达都能拯救一个创新的小火花,只有这样才能更仔细的去审视,去探索,去验证,去发现它们真正的价值。
四、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
创新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想要实现一个小创意、小方法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创新的过程从不是一蹴而就,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坚定信心,不断进取,当创新活动误入歧途时,应调整方向,迫使自己转向或紧急刹车。
创新的意义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个人不创新,会被公司淘汰;公司不创新,会被行业淘汰;行业不创新,会被社会淘汰,社会不创新,会被历史淘汰。
知识产权就像食物一样,是有保质期的,你不创新总会被对手超越,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不想被超越需要不断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为创新的火花“加油”。
‘柒’ 过分强调情商,会对工作效率有什么影响
过分强调情商对工作效率会有影响的,职场上需要的不是会说话的人,而是会干事的人。如果你一味注重情商,那你只想则我该如何讨好老板让他给我升职加薪,我该如何巴结同事让他帮我完成工作,这样你的工作水平日益下降,你还有工作效率吗?
如果一个人过于注重情商,那他尝到了甜头,便会日益懒惰,把工作交给同事做,取悦领导升职加薪,就算他得到了这些,他有能力去胜任这个职位吗?所以情商是需要的,但是过分强调情商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