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方法:18个
都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在大脑中枢神经中,有一部分专门掌管着手部运用, 手部运用越精细,与之对应的大脑神经元也就越发达。 不仅如此,精细动作也作为儿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家长往往将大部分关注点放在了宝宝“三翻六坐七八爬”这些粗大运动上,忽视了抓、捏、拿、握等手部精细动作的引导和训练。其实, 培养好儿童的精细动作,不仅有助于学龄期写出一手好字,对他未来的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发展也十分有利。
下面这张表,就详细列出了0至3岁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大致历程,提供给各位家长以作参考!
1~2个月
触碰掌心紧握拳、会反射性抓住放入手中之物;拨浪鼓握2-3秒;
3~4个月
双手可移到胸前接触;可将手抓住的物品送入嘴巴;拨浪鼓握30秒;
5~6个月
见食物兴奋,自己拿饼干吃;两手各可抓紧小物品;手会去玩弄系在玩具上的线;会敲打玩具;拿住方木,注视另一块;抓住距手2.5厘米的玩具;会撕纸;
7~8个月
坐着时手会各拿一块积木,试取第三块;会将积木由一手移到另一手;手像耙子一样抓东西,如葡萄干、黄豆;有意识地摇铃;
9~10个月
以拇指合并四指钳物;以食指碰触或推东西;拍手;双手各拿一块积木相互敲打;拿掉扣积木的杯子玩积木;
11~12个月
会把小东西放入杯子或容器中;以拇指和食指尖拿东西;打开包积木的纸;将口朝上的瓶盖盖在瓶上;会全掌握笔留笔道;
13~14个月
一只手同时捡起两个小东西;可重叠两块积木;可将瓶中物品倒出;
15~16个月
会打开盒盖;自动拿笔乱涂;已固定较喜欢用哪一边的手;做翻书动作2次;倒出透明瓶中小丸;
17~19个月
可以叠三块积木;模仿画直线;可认出圆形,并放入模型上;
20~21个月
模仿折纸动作;会上玩具发条;模仿画直线或圆形线条;积木叠高7-8块;玻璃丝穿过扣眼0.5厘米;
22~24个月
球丢给他,他会去捕捉;可一页一页翻厚书3页以上;叠高6 7块积木;穿扣后拉过线;
25~27个月
模仿画横线;可一样用三块积木排直线;可一页一页翻书;
28~30个月
叠高8块积木;会用打蛋器;玩黏土时,会给自己的成品命名;玻璃丝穿扣子3-5个;把杯来回2次倒水不洒;
31~36个月
模仿画圆形封口无角;用小剪刀(不一定剪得好);方积木搭高10块;折纸一折边角整齐;会扣扣子。
当然,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若仅有几个月的差距,未必是发展迟缓,家长无需过分着急,但也需要加以重视。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帮助来儿童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的发育,比如以下这18种训练小方法,建议家长收藏!
1.抓: 抓豆、抓沙、抓玩具、抓食物......让孩子练习各种单手抓、双手抓、满手抓。
2.捏: 捏泥巴、捏豆入瓶、捏防震塑料膜的泡泡......让孩子练习捏大物件,捏小东西,用二指捏,用三指捏等。
3.穿: 穿珠,穿针引线......让孩子不断练习穿不同质地、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和形状,或洞眼大小、深浅不一的珠子,或用吸管、硬纸片剪成的“珠子”等,同时穿珠所用绳线之软硬、粗细等也可有所不同。
4.夹: 用筷子夹食物,用圆盘衣架夹袜子......让孩子坚持使用筷子吃饭,经常用塑料夹子玩夹一夹的小 游戏 等。
5.倒: 倒豆、倒米、倒水......从倒固体慢慢过渡至倒液体,从无刻度到有刻度,从广口到小口,注意提醒孩子慢慢倾斜,动作要稳,对着口中央倒。
6.按: 按开关、按键、按图钉......
7.拧: 拧瓶盖,拧大小不等的瓶与盖,并把瓶与盖一一配对,帮助孩子既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练习手腕内外旋转的能力。
8.剥: 剥带皮的,带壳的,带包装的食品等,如香蕉、橘子、豌豆、糖果......
9.绕: 绕纸条、绕毛线......向前绕,向后绕,向上绕,向下绕,向内绕,向外绕......
10.系: 系鞋带,系购物袋,系腰带......给孩子买需要系鞋带的鞋子,教会并要求孩子每次都自己系鞋带。
11.择: 择菜,让孩子进厨房帮忙择菜,如把韭菜、大葱等的烂叶去除等。
12.插: 购买一些拼插玩具,如雪花片等,让孩子不断练习插、拔的动作。
13.折: 折纸,特别是折一些特殊的图形,如四边形、三角形等。
14.描: 为孩子准备一些简笔画图形,让孩子沿着图形线条描边。
15.涂: 给孩子准备彩笔,让孩子为图形轮廓上色,可以让孩子自由涂色,也可以让孩子根据规定颜色进行涂色。
16.撕: 撕纸,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纸张、如旧挂历纸、旧报纸、复印纸、餐巾纸等,让孩子沿直线撕,沿曲线撕,沿轮廓撕,不按轮廓脱离画线直接撕......
17.剪: 剪纸,剪花草......让孩子随意剪、按图形轮廓剪。
18.切: 为孩子准备切蛋糕的塑料小刀,先从切橡皮泥开始,再联系切香蕉及其他一些软质的东西,并逐渐增加难度,如要求切的等距,切的越来越薄等。
如果您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小方法其实都藏在我们日常的小事中。
所以,在带养孩子的过程当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让他动动小手亲自操作,多去实践,千万不要过度包办和限制!手部的精细动作发展好了,未来写出一手好字自然不成问题~ #老岳讲感统##感觉统合##感统训练## 育儿 ##教育#
- The End -
② 该怎么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
前言:很多父母都非常注意自己孩子小的时候的身体发育,而这些发展最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孩子的动作上面。特别是一些精细动作的训练和模仿,这些都主要表现在手指的控制能力上的,那么应该如何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
三、训练孩子的眼部和手部的协调能力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手部和眼部的能力。在这种过程之中,作为父母可以让孩子独立的完成穿衣服或者是吃饭这样的一些活动,那么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孩子锻炼手部能力,并且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取得果酱放在饼干或者是面包上面,这样的方法可以训练孩子的眼部能力。
③ 1至12个月宝宝精细动作能力发育训练方法有哪些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如抓放、手指对捏、模仿画画、剪贴、折叠、书写等等。
手是认识事物特征的重要器官,是人类进化的标志,因而手部的动作在婴儿心智教育中非常重要。手部精细动作的健全发展,可以使宝宝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及彼此间的联系,促进其知觉完整性与具体思维的发展,并且为宝宝以后吃饭、握笔写字、使用工具等行为打下基础。
1~4个月精细动作发育
1个月:宝宝的双手是捏拳的,如果轻轻地碰他的手掌,他会把拳头握得更紧。
2个月:两手握拳的紧张度逐渐降低,有时会主动把手伸进口中,这是宝宝精细动作开始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个月:双手可以在胸前互握玩耍,能被动地抓住像波浪鼓等玩具大约30秒钟。这个时期,宝宝的抓握还没有目的性,整个手都是弯曲的,什么东西都是一把抓,拇指与其他四个指头的弯曲方向一致。
4个月:宝宝已经能尝试主动去抓桌上放置的玩具。但是,由于这个阶段宝宝的视觉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手眼还不协调,对看到或感觉到的东西,常常抓不准。
训练方法
1个月:建议您不要给宝宝带手套,让他能自由地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
2个月:经常刺激宝宝手心,促进抓握反射;让宝宝触摸一些不同质地的玩具,帮助宝宝玩手,促进宝宝感知觉发展。
3个月:拿一些颜色鲜艳、有悦耳声音的玩具给宝宝看,激起他产生抓握玩耍玩具的兴趣;把玩具放到宝宝手里,带宝宝去抓握。
4个月:摆几种能吸引宝宝的玩具,如玩具娃娃、波浪鼓,让他练习主动抓握。玩具可以从大到小,反复练习。如果宝宝抓不准,可以帮他把玩具移到准确的方位;一人抱着宝宝,另一人拿玩具放在约1米远处逗他,看宝宝是否会伸手去拿,如果宝宝不伸手,则引导他去触摸、摆弄这些玩具,为以后的伸手抓握训练打下基础。
5~8个月精细动作发育
这个阶段是宝宝建立手眼协调的时期。手眼协调的建立有利于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婴儿能看清物体,准确分辩物体的空间位置,这是手眼协调的基础。
·学习手的动作,两手反复张开合拢。
·通过手、嘴和眼来学习物体的'特征。
5个月:宝宝能够每只手各抓住一样东西。
6个月:宝宝能学会如何在双手间交换物体。
6个月后:动作更加灵活,兴趣从自身的动作转移到了动作对象的特征。宝宝不再抱着自己的手或脚咬,而对外界的事物感兴趣;出现扔东西、撕、咬、抓等行为,如撕纸、扔玩具、咬玩具等;还能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夹取东西。
训练方法
5个月:在宝宝面前悬挂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让宝宝去抓握。开始放在宝宝一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然后慢慢移到远一点的地方。可以时常更换不同质地的玩具,使宝宝在抓摸过程中接受不同刺激。每次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
6个月:教宝宝撕纸,培养他的手眼协调,锻炼手的精细动作;有意连续向某只手传递玩具或食物,大人示范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让宝宝反复练习,学会“倒手”;继续训练宝宝够取小物体,物体从大到小,从近到远。
9~12月精细动作发育
6个月后:如果宝宝扔玩具,你可以拾起来给他继续玩,让他积极地探索;让宝宝练习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抓起积木;训练宝宝用一只手的玩具对击另一只手的玩具,发出声音时,给予奖励,这样能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9个月:精细动作进一步复杂化,最大的进步是宝宝能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起小物品了,如黄豆、花生米等,这种对捏的动作难度很高,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
10个月:宝宝拇指、食指的动作已经相当熟练,学会了自己松手放下东西,能主动放弃手中现有的东西,选择其他物品玩。
11~12个月:宝宝能够把小球放入盒子中,并能拿笔涂鸦,几页几页地翻开书本。
训练方法
9个月:和小儿玩多种玩具,训练他有意识地将手中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家长可给 予示范,让其模仿,并反复地用语言示意他“把××放下,放在××上”,由握紧到放手使手的动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脑协调又进了一步。在小儿能有意识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小儿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教小儿将一小的物体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反复练习。
11个月:可给宝宝笔和纸,笔以彩色蜡笔为宜,先训练扶着他的手学握笔,再在鱼眼睛 处点上小点,他看到“自己会画鱼眼睛了”,十分兴奋,以后他会经常练习“作画”,实际上是胡乱涂画。
④ 精细动作怎么练才对,用哪些训练方法更有效呢
⑤ 如何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你有什么好办法
注意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搭建积木,剪剪纸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和耐心,长时间下去,还可以使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更细致。
⑥ 精细动作的训练方法
精细动作一般是指手上的捏的动作、握的动作,屈的动作、旋转的动作、还有托、扭、拧、撕、推、抓、刮、拨、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
家长在训练儿童的手,应认识到促进肌肉发育和发展精细动作的作用,还要认识到手的发育与大脑发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因而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加孩子的生活活动、美工活动、自制玩具等等。它有利于开发脑智慧,让孩子做好手脑协调等。
还有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顺利发育和有效发展可能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成熟,进而促进认知系统发展。
手指精细动作训练
小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遵循了从混浊到分化,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规律,基本形成了从本能的抓握-有意识的满把抓握-拇食指以及拇食中指的协调抓握-抓放可逆-双手协调。6个月后,小儿手的动作明显地灵巧了,一般物体均可熟练地抓起。可开始学习捏取一些小的物品,如爆米花、小糖豆等。刚开始学的时侯大人可给予示范。也可用瓶口直径为2.5厘米左右的小瓶,让小儿把小糖丸放入瓶内再倒出来,再放进去,来回玩耍。大人应观察小儿能否用拇食指分工拿起爆米花、小糖豆等小物品和自如地放下,如动作生硬不协调,就要多做这类练习,如让其自己捡拾爆米花费放到嘴里。玩小物品时应注意安全,抓完之后要及时收起来。
在小儿准确抓握的基础上可给小儿一些积木、套碗、套塔等玩具,首先训练他抓住一个再抓一个,或向小儿同一手上送玩具两次,教小儿学会将玩具传递到另一手上再取第二个玩具。当小儿两手均有玩具时,可教小儿对击两个玩具,如对击积木、小套碗等。大人可先拿同样的两块积木,一手一块,敲给小儿看,让小儿模仿敲击,可反复多次训练。同时也可训练小儿有意识的拿起和放下,小儿开始拿玩具时可能会扔掉或撒手,但并不是有意识的放下,大人可在小儿拿起玩具如积木时用语言指导他放下,或给某人,放在某处,如“把积木放到杯子里”,“把球给妈妈”,训练小儿有意识的拿起放下。每次成功后大人都要及时给予鼓励,激发他自己动手的兴趣和信心。
⑦ 宝宝的精细动作怎么锻炼有什么好的办法
能通过游戏训练:捏取游戏。母亲给小宝宝一些小物品, 让宝宝训练捏取。这时候的宝宝会用大拇指与其它指对在一起去捏,一开始很有可能较愚钝,每日多练习几回,渐渐地宝宝就会用大拇指与中指相对性清晰地将小物品夹起。爸妈们需注意,送的小物品要选择绵软的,由于尖硬物件非常容易伤到宝宝。
玩手指动作玩游戏:让宝宝坐着,妈妈用把手住宝宝的无名指,教宝宝抚弄小玩具,如小转盘、小功能键、算盘珠子等,使小玩具旋转或发出声响,造成小宝宝抚弄的学习兴趣。母亲也可以做一些训练抠洞的硬纸盒,纸箱上边贴了有趣的图画,在上面开一个小孔,让宝宝用指抠洞玩,以此训练宝宝手指姿势。
⑧ 宝宝精细动作如何训练
孩子最初的精细动作主要包括“手眼协调”、“手指屈伸”、“指尖动作”等局部活动。如:捏、握的动作,屈的动作,旋转的动作,还有:托、扭、撕、推、抓、刮、拔、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等。
1.手眼协调精细动作:握、捏、屈、旋转等;
准备一个布制的摇铃让幼儿抓握,最好是黑白色或者是对比强烈的颜色,这样更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摇铃训练幼儿小手的抓握能力,从而增强手指的触觉,扩展手的活动范围。
2.手指屈伸精细动作:托、扭、拧、撕等;
轻轻抚摸幼儿的手背,刺激幼儿手部的反射动作。给幼儿准备一些方便抓握的玩具,练习抓、握、摇、捏等动作,继续训练幼儿小手的握持能力,并且引导幼儿观察和玩自己的小手。
3.指尖主要精细动作:抓、挖、夹、刮等
在幼儿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悬挂一些容易抓握、带有声响的玩具,逗引幼儿向左右侧转或向前抓握玩具,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准确抓握能力;引导幼儿将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也可以准备一些面巾纸让幼儿撕,以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⑨ 精细动作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科学研究表明人身体的各个部分均在大脑有相应的区域来支配。而相对来讲,支配双手的脑区域是最大的。双手灵巧的人其相对应的大脑区域就较发达,结构较复杂。我们做过研究,在新生儿期戴过手套的小儿其精细动作的发育落后于不戴手套的小儿,同时其发育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脑发育迅速的幼儿期作精细动作的训练无疑是促进小儿脑发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除此之外,精细动作的训练还可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小儿的自信心和探索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精细动作能力训练方法1-2个月手不仅是动作器官,而且是智慧的来源。多动手,大脑才能聪明,切不可怕小儿抓脸便给他戴上手套,或捆起来不让动。应当创造条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让孩子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击打、挖、画……使孩子心灵手巧。手的运动:解开宝宝袋,平放在床上,让他自由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吸吮手。4-6个月◆够取悬吊的玩具够取眼前用绳子系着的晃动的玩具,要经过许多步骤。先用手摸,玩具被推得更远。宝宝再伸手,玩具又晃动起来。经过多次努力,宝宝终于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将它抱住,“啊,我抓住了,真开心”,宝宝兴奋得咯咯大笑。大概要到5个月时宝宝才能用单手准确够取。◆准确抓握把宝宝抱至桌前,桌上放几种不同的玩具,让其练习抓握。每次放3~5分钟,经常变换,可以从大到小,反复练习,并记录能准确抓握的次数。◆见物伸手并朝物体接近一人抱着孩子,另一人在离孩子1米处用玩具逗引他,观察他是否注意。与玩具接近,渐浇缩短距离,让孩子一伸手即可触到玩具。如果孩子不会主动伸手朝玩具接近,可引导孩子用手去抓握玩具,去触摸、摆弄玩具。◆伸手抓握将小儿抱成坐位,面前放一些彩色小气球等物品,物品可从大到小。开始训练时,物品放置于孩子一伸手即可抓到的地方,慢慢移至远一点的地方,让他伸手抓握,再给第二个让他抓握,观察宝宝是否会把物品传给另一只手。◆手指的运动把一些带响的玩具(易于孩子抓握)放在孩子面前,首先让他发现,再引导他的手去抓握玩具,并在手中摆弄,然后除继续训练其敲和摇的动作外,再训练小孩做推、捡等动作,观察拇指和其他四指是否在相对的方向。◆够取小物体继续让小儿练习够取小物体,物体要从大逐渐到小,从近逐渐到远,让小儿练习从满手抓到拇、食指抓取。◆扔掉再拿让小儿坐着,给他一些能抓住的小玩具,如小积木、小塑料玩具等,先让小儿两手均抓住玩具(一件一件地给),然后再给他玩具,看到他会扔下手中的一个,再拿起另外的一个,犹如“狗熊掰棒子”。◆选择物体可同时给小儿2~3件种类相同但形状或颜色不同的玩具,让小儿进行选择,以此建立“比较”、“分类”的数概念。◆玩具倒手在和小儿玩玩具时有意识地连续向一只手递玩具或食物,大人示范让小儿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反复练习,小儿就会飞跃到“玩具倒手”。7-12个月◆抓握让小孩练习用手抓起小积木。把宝宝熟悉的积木块放在他面前(放在手能抓到的地方),训练他能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积木,每日练习数次。◆对击玩具继续训练小儿双手玩玩具,并能够对击。例如让宝宝手中拿一只带柄的塑料玩具,对击另一只手中拿的积木,敲击出声时,家长鼓掌奖励。选择各种质地的玩具,让孩子对击各种声音,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捏取让小孩练习用手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大米花等,开始小儿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后逐渐发展至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起,每日可训练数次。母亲要陪同孩子玩,以免他将小物品塞进口、鼻呛噎而发生危险,离开时要将小物品收拾好。会使用拇指、食指捏到小物品,这是人类才具有的高难度动作,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食指的技巧宝宝会用食指深入洞内钩取小物品,如果棉被或睡袋有破缝,宝宝就会钩出棉花塞入嘴里。用指拨玩具可以让宝宝的食指发挥最大的功能,可用食指拨转盘、拨球滚动左右、按键等。小药瓶也有用,但瓶口要大于2厘米,防止手指伸入后拔不出来。◆放手和小儿玩多种玩具,训练他有意识地将手中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家长可给予示范,让其模仿,并反复地用语言示意他“把××放下,放在××上”,由握紧到放手使手的动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脑协调又进了一步。◆投入在小儿能有意识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小儿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教小儿将一小的物体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反复练习。◆滚筒将圆柱体的滚筒(饮料瓶代替也可)放在地上,让孩子用两只手推动它向前滚动,待他熟练后,再让他用一只手推动滚筒,并把它滚到指定地点。做对了,给予鼓励。他在戏耍中逐渐建立起圆柱体物体能滚动的概念。
⑩ 论述儿童精细动作训练的方法
1.把手中拿着的物品放进嘴方法:
2.握住孩子的双手,教他拍手,并把他的手拉到面前。
3.把一件东西放在孩子手中,帮助他把这件东西送到他的嘴边。如有必要,还可以用布带把这件东西绑在他的手上。
4.用嘴来感觉和试探某种东西方法:
5.拿一件东西,放在孩子看得见的地方。如果他自己不伸手去拿,你就把这件东西放到他手里,并手把手地教他把手里的东西放进嘴里。
.把孩子的一只手藏在衬衣里,或者你握住他的一只手,不让这只手活动。让自由活动的那只手拿东西。
拿一件孩子喜爱的东西给他,必须让他把手中原有的东西放下,才让他拿你给他的东西。
如果你看到孩子把手中原有的东西放下再拿另一件东西时,你要笑着对他进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