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传播学研究方法视频

传播学研究方法视频

发布时间:2022-09-30 21:38:33

‘壹’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哪些

目前传播学比较公认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四个维度。
调查研究法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价值在于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与见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础使用,由后续研究得出一般结论。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c6c59f0100zwyl.html

‘贰’ 传播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特点:
一、调查研究法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分为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
二、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一般分两个层次,说什么(传播内容)与怎么说(传播形式)。
特点:①客观性。②系统性。③定量性。④显性内容。
三、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
四、个案研究一般没有事先的研究假设,结果都从案例研究中得出,也不证实假设,其价值在于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与见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础使用,由后续研究得出一般结论。个案研究法就是检测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的研究方法。

‘叁’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pdf书籍(黄色封面)

摘要 您好。本书分四部分系统讲解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即大众传播研究的原理与过程、量化研究方 法与大众传播研究、质化研究方法与大众传播研究、大众传播研究的其他问题。具体而言,从 测量、抽样、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田野研究、文本分析法一直讲到对现存资料的分 析、研究报告的写作。

‘肆’ 急求传播学考研《传播学研究方法》陈燕以及《美国新闻史》第八版两本书的电子版

我们的官网老师又,查一下我的名字进入我们的官网

‘伍’ 怎么辨析传播学研究中的文本分析,话语分析,内容分析

一、辨析如下:

1、在社会科学研究里,内容分析法属于定量研究范畴,是工具导向的,借由数理统计对传播内容进行量化的分析与描述,其产出结果通常为为数据及其说明。

2、内容分析法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和定量性等特点;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最早见于学者对报纸报道的分类研究,后来逐渐被运用至电视、广播、图片、杂志、信件、日记、谈话、互联网等领域,此外,广义上的内容分析法还包括对非语言传播的研究,譬如音乐、美术、舞蹈、地图、艺术品等。该方法针对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分析与描述,目的在于研究信息中某些可测量的变量,得出经验性的数据与结论。

3、内容分析法不需要接触和影响研究对象,研究者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具体的做法是将文本简化为数字,即计算文本中某些元素出现的次数。内容分析法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性或特征、从信息内容推测信息传播者的态度、研究媒介内容的真实性、从媒介内容推论传播效果、建立媒介效果研究的起点等。

二、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步骤为:

1、选择研究主题(研究问题或假设),

2、确定研究范围,

3、抽样(从研究范围内抽样或进行普查)、

4、定义要计算的概念,确定分析单元,

5、建立分析内容的类别、

6、制作编码表,

7、训练编码员和实验性编码,

8、测量编码可信度(如果编码员只有一个的话,该步骤可以略过),

9、分析数据,

10得出结果。






‘陆’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 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

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

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 ,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

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 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

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 很多漏洞。

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 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2.对理论保持敏感

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是在设计阶段 ,还是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

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和方向,而 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是当资料内容本身比较松散时。

通常,质的研究者比较擅长对研究的现象进行细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对理论建构不是特别敏感,也不是特 别有兴趣。 扎根理论出于自己的特殊关怀,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敏感。

3.不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在资料和资料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 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

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1)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 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和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

(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 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

(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 确定该 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 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

(4) 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 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 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4.理论抽样的方法

在对资料进行分析时,研究者可以将从资料中初步生成的理论作为下一步资料抽样的标准。这些理论可以 指导下一步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工作,如选择资料、设码、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

当下呈现的每一个理论都对研究者具有导向作用,都可以限定研究者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怎么走。因此,资料分析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机械的语言编码上,而是应该进行理论编码。

研究者应该不断地就资料的内容建立假设,通过资料和假设之间的轮回比较产生理论,然后使用这些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

5.灵活运用文献

使用有关的文献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为资料分析提供新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 不要过多地使用前人的理论。

否则,前人的思想可能束缚我们的思路,使我们有意无意地将别人的理论往自己的资料上套,或者换一句话说,把自己的资料往别人的理论里套,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削足适履”,而不是“ 量体裁衣”。

在适当使用前人理论的同时, 扎根理论认为研究者的个人解释在建构理论时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 者之所以可以“理解”资料是因为研究者带入了自己的经验性知识,从资料中生成的理论实际上是资料与研究者个人解释之间不断互动和整合的结果。

原始资料、研究者个人的前理解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之间实际上是一 个三角互动关系,研究者在运用文献时必须结合原始资料和自己个人的判断。研究者本人应该养成询问自己和被询问的习惯,倾听文本中的多重声音,了解自己与原始资料和文献之间的互动关系。

6.理论性评价

扎根理论对理论的检核与评价有自己的标准,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如下四条:

(1)概念必须来源于原始资料, 理论建立起来以后应该可以随时回到原始资料,可以找到丰富的资料内容作为论证的依据;

(2 )理论中的概念本身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密度应该比较大,即理论内部有很多复杂的概念及其意义关系,这些概念坐落在密集的理论性情境之中。与格尔茨(Geertz,1973)所说的的“深描”有所不同的是:扎根理论更加重视概念的密集,而“深描”主要是在描述层面对研究现象进行密集的描绘;

(3 )理论中的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他概念 之间具有系统的联系,“理论是在概念以及成套概念之间的合理的联系”(Strauss &Corbin,1994:278), 各个概念之间应该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4 )由成套概念联系起来的理论应该具有较强的运用价值,应该适用于比较广阔的范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当事人行为中的微妙之处具 有理论敏感性,可以就这些现象提出相关的理论性问题。

‘柒’ 广告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互联网: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和使用这些资源。人们在网络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访问网上其他用户、点播电视节目等。一些商家在网络中开设了虚拟超市,顾客不用出门,就能在网上商场中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许多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宣传本企业的良好形象。
2、电视:电视作为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传播媒介。电视能使人获到较强的真实感,及时的感染力持久,传播效果持久,也适合多层次的受传者,对受传者的文化水平没有太高的要求。
3、手机: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4、电影: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大众传播工具,也是文字、图像、声音三者的合成体。通过大家聚聚在一起观看电影,受众的情绪更容易相互感染。
5、广播。广播技术最先是作为娱乐工具来到世界的。对广大受传者来说有较强的接近性,因为传播者的传播与受传者的收听同步进行的。
6、报纸。报纸是以客观事实报道和评论为主要内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较短时间传播信息。
7、杂志。杂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大众传媒媒介。当人们对报纸所发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杂志就会应大众喜好发行。

‘捌’ 传播学理论研究与方法的重点

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

一、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科学性 是一种有理论指导,有控制手段的程序化的科学认识活动。
主要表现:A.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
B.过程:可靠的控制手段
C.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
D.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

2.操作性 非常注重实际问题的探讨
表现: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上,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

3.综合化和定量化 综 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
定 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

二、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1.历史的观点
2.机率的观点
3.系统的观点

三、传播学研究的建构类型与一般程序
1、传播学理论建构的类型和方法
归纳理论
演绎理论
机能理论
模型
2、一般程序
6个

4.2 抽样调查法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总体: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
总体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
样本指标:从样本的统计计算中得到的指标。
抽样推断:从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的过程。
特点:
推断总体的目的性
推断形式的整体性
样本抽取的随机性
抽样误差的可控性
二、抽样的基本程序
1、界定调查总体
从4个方面加以定义:内容(调查对象的性质)
单位
时间
空间范围
2、编制抽样框
指对构成总体的抽样单位进行编号排列所形成的一份详细名单。
3、设计和抽取样本
4、样本代表性评估
三、抽样的几种形式
1、随机抽样形式 就是使总体中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的抽样形式。
简单随机抽样
等距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
多阶段随机抽样
2、非随机抽样形式
偶遇抽样
判断抽样
需求抽样
定额抽样
四、样本量的确定,考虑四个因素
1.研究总体中样本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2.课题要求的精确程度和把握程度
3.课题研究的时间、人力、财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
4.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方面要求
4.3问卷调查法
一、问卷及问卷调查特点
问卷是指为进行标准化的调查而编制的,由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构成的表格,是现代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一种搜集资料的工具。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传播效果调查。
特点:
标准化
匿名性
操作性
二、提问设计步骤
1.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2.概念具体化,寻找变项
3.确定指标
4.为测定已经确定的指标,编制提问
三、提问设计原则
合理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
四、有序的提问结构,遵循原则
先易后难
先“面”后“点”
同类集中
先一般后特殊
五、问卷基本结构
1.封面信 调查者身份和名称
调查目的与意义
关于匿名保证
对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要求
2、主体
指导语类型与作用
1-对被调查者选出答案如何做记号进行说明
2-关于选择答案数目的说明
3-关于填写答案要求的说明
4-关于提问项目适于那些被调查者的说明
5-结语
六、答案设计
七、问卷的修订与发送
1、问卷试填
2、问卷修改 从两方面下手:长度控制 沟通控制
3、问卷发送 形式:访员面访 邮寄问卷 报刊问卷

4.4 内容分析法
一、定义与特点
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贝雷尔森: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国际社会网络全书》: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特点:
1、客观性 通过具体正确的分析分类程序和技术来实现的。
2、系统性 表现:A.它规定整个分析过程的操作只采用一套前后一贯的原则和标准。
B.它所分析的材料是根据严格、系统的科学抽样方法从客体的全部内容中抽选出来的能够代表客体的“样本”。
3.定量性
4.显性内容
二、内容分析的运用及种类
三大类:实用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
符号载体分析
三、内容分析操作程序
1、确定分析单元:就是内容分析所要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它决定一项内容分析要统计什么,为何统计,所以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贝雷尔森:五种基本分析单元,关键词或专门术语、主题、特质、段落、篇目
2、特定分类标准
题材 体裁 倾向性 主题 实效 价值取向
判断一个分类标准是否可靠、有效、合理
完备性
互斥性
一致性
3、抽取分析样本
步骤
抽取特定的媒介样本
抽取特定的日期杂志
抽取特定的内容样本
4、实施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指标:绝对数,百分比,平均数,相关系数
统计方法:1.对某种分析单元出现的频次进行计量。

‘玖’ 传播学研究方法

京东,淘宝,亚马逊,新华书店网站,满意请采纳

阅读全文

与传播学研究方法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胸上缝的训练方法 浏览:105
太原公交乘车码使用方法 浏览:944
三星手机拨号快捷键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28
如何辨别钻石好坏的方法 浏览:431
hdlc检测方法 浏览:670
水培石斛兰的种植方法 浏览:426
干式变压器项目研究试验方法 浏览:386
青春期偏头疼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66
瓷砖成型缺陷解决方法 浏览:392
一岁半亚麻籽油的食用方法 浏览:28
虫害处理方法哪里找 浏览:416
决战平安京有哪些方法登录 浏览:578
小腿划伤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478
如何测量磷酸盐的方法 浏览:976
平稳序列检测方法 浏览:919
不打针治疗咳嗽的方法 浏览:280
毛利润30利润计算方法 浏览:4
后束三角肌的锻炼方法 浏览:56
游戏流量包使用方法 浏览:934
木工做酒格的计算方法 浏览: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