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练习好武术套路
要学好武术,就要培养武术意识。套路记不住,就将其分解,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记忆磨透,最后再组合起来。
我是体育教育专业的,现在在专修武术(挺差的),如楼下说的,最好找几个人教教.
还有,下面是我的作业,顺便发上来晾晾.哈哈.
武术意识培养
武术意识是武术工作者常用的名词,尤其在武术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现笔者根据武术教学、训练的经验体会,从武术套路的攻防动作和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武术意识的培养。
一、什么是武术意识
武术意识有三层意义。其一是人们意识到的武术的存在及其功能,是人脑对武术感知水平的反映,是人们对武术的一般意义上的认知,属于武术意识的日常概念。其二是指科学的广义的武术意识。它泛指人们意识到的武术运动的内容、性质、形式、功能及其意义在人脑中的反是映。这种层次的武术意识,是在思维诉基础上人对武术运动的最高水平的认知。其三即指狭义的武术意识,也是文章的着重点。
狭义的武术意识是指武术运动员或武术习练者在武术运动中一切意识到的自觉的心理活动状态。例如,武术比赛中运动员意识到双方的身体状态和技战术状态,从而灵活机动地调整自己的技战术计划,去争取胜利。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武术意识,就是将武术实战中的进攻意识、防守意识、战术意识、争胜意识等,通过套路攻防动作的演练充分表现出来,而且要形象、逼真,具备实战意识状态。
二、武术意识的特征
武术意识的实质,是人脑与武术攻防技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精神是映象,是人脑对武术攻防技术的反映。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就是将意识的主观精神映象通过攻防动人演练,使其具体化。对抗性项目中的武术意识是抽象的,含而不露的,具有真假虚实多变性的特征。而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则是重表现,具有渲染的特征。例如,在少年规定拳第三段,弓步上冲拳接弧行步里合击响这一组动作中,通过攻防动作演练的姿态,神态、身法和动作节奏变化的态势,来表现武术的攻防意识。其演练的技术要求是:上肢动作随身法、步法的转换,拧腰、抄掌,弧行步第一步要缓起缓落,紧接着摆掌摆头一气呵,以警觉的目光注视左前方,塑造出神如捕鼠之猫的待发动作,随即是轻缓隐蔽的第二三步(似猫行),第四五步突然加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里合腿击响动作(俗称耳门腿),以生动具体的表演风格完成了一组由观察试探过渡到突然袭击的动作,而且节奏鲜明,富有神韵,较形象地体现出了武术实战意识的状态。对练套路中的攻防意识,那就更要求形象逼真了。
武术意识的这些外部特征,正是以武术攻防动作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武术攻防技术中的战术思维,它是借助演练的形式、以节奏处理的技巧、以特有的武术精气神,把武术的技战术动作与演练者的情感体验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使套路演练迭荡起伏,似乎是在演绎一场充满激情的战斗故事,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武术意识的意义,在于它决定着运动员攻防意识的表达能力。初习武者,人的意识参与多,但表现不出专门化的武术意识;中等水平的习武者,意识参与减少,能表现武术意识,但表现能力不强;高水平的武术运动员,动作达到了自动化,基本上没有意识的参与,但有意识的监督、调节,而武术意识的表现能力则强。由此可见,武术意识是套路运动员提高攻防表现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
三、武术意识的培养
(一)首先要从身体形态、神态、身法方面着手。
1.身体形态是指武术基本动作的姿态。它是表达武术意识的载体。其技术要求以并步抱拳为例:两腿直立,双拳抱于腰两侧的中后部,双肩后展,上体微向前倾,自然挺胸收腹、直背、立腰、敛臀。头左摆90º,目视左前方,目光要犀利。以这样的身体形态姿势,能给人一种伺机而动的备战意识。
2.神态是指内在的精神意识。通过面部的表情,目光神韵,意贯周身,塑造出武术攻防意识的神态、气势。以弓步顶肘为例,它的神态要求是,随着左弓步左臂紧敢,右掌助力,身到、步到、肘到、眼到,目光炯炯、面部神勇,从而显示出英勇顽强的内在气质,这种精神状态有利于进攻意识的培养。
3.身法是指身体躯干结合武术攻防动作变化的技术方法,身体的变化反映着武术技战术动作的调整。以前点步格肘为例,其技术要求是:右腿支撑,左脚前点,上体后仰,腰微左拧,左掌铺助右臂屈肘格挡,目光沉着机警,给人一种避其锋芒、以柔克刚的感觉,有利于防守意识的培养。
(二)要在理解动作攻防含义的基础上培养武术攻防意识
武术套路中的攻防技术,是通过“招式”来体现的,其技击方法极其丰富。因此掌握套路“招式”的用意,对培养运动员的攻防意识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教练员、运动员去拆解套路中的“招式”,使运动员掌握动作的攻防含义。以长拳竞赛套路的第二段——侧踹腿接马步架冲拳为例,其攻防意义是:侧踹腿落地、右脚插步(俗称偷步)、右掌抓左肩,擒拿固定来犯之手,左臂随左脚上步屈肘上绕后,按压对方肘部,呈擒拿之势(俗称鹞子抓间)。当对手化解后,我方右拳顺势攻击对方胸部,当对方反击我方头部时,右拳随之上架,左拳趁机攻击对方胸部(俗称黑虎掏心连环打),呈马步架打之势。让运动员理解“招式”的攻防含义,有助于武术攻防意识的培养。
(三)要从套路演练节奏上抓武术节奏意识的培养。
节奏是指攻防动作的速度、力量、幅度的变化。套路中的攻防技术运用,就是借助套路演练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攻防意识。以虚步藏刀接弓步扎刀为例,其技术要求是:右手持刀后藏,左手推掌诱敌,以布阵的姿态表现出一种诱敌深入的战术意图。其节奏变化处理是:左掌以轻缓、柔活的推掌手法诱敌,当对手来攻时,藏刀以猛虎下山之势突然弓步扎刀。这些快与慢、刚与柔、大与小的处理技巧,有利于武术节奏意识的培养。
(四)要在攻防动作的情感表达上培养武术情感意识。
情感是人与各种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有显着的外部表情和动力作用。而套路运动攻防动作的内容多、变化多,情感就是要根据攻防动作变化的需要,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快速的进攻动作的情感,应是奋进的、激昂的,灵活机动的防守动作应是自信的、机警的。演练者应把娴熟的技术与积极的感情融合起来,去营造一种攻防氛围,以此来培养武术的情感意识。
(五)要在武术动作的劲力、协调上培养功力意识。
功力是指运动中劲力充足、顺达、准确,它体现着能有效地攻击对手。以冲拳为例,它的技术要求是:力由腰发,传于肩、达于肘、催于手,力贯拳面,使劲力充足,准确击中有效部位。协调是指运动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器械的协调配合的完整性,从而反映出一定的技术水平。从动作完成的功力上去体现进攻的威力、防守的灵活,以此来培养武术的功力意识。
(六)运动想象训练加强武术意识的培养。
想象本身就是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想象训练是指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回忆武术攻防动作的表象、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的情景,以强化武术攻防意识的心理训练方法。其要求是:(1)想象的攻防动作要具体生动,形象逼真,而且想象时要获得深刻的意识体验;(2)想象训练要与技战术动作训练结合起来,要真正做到想、练结合,这样才能把感知水平的武术意识,培养成思维水平的武术意识。
② 我要……武术幻想 你最好了,给我吧
BL的
③ 谁知道套路拳法
长拳
长拳
中国拳派之一。查拳、花拳、炮捶、红拳均属长拳之列。古代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新编长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拳种,在武术运动中影响较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代长拳吸取了查、花、炮、红诸拳种之长,把长拳类型的手法、手型、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等动作规格化,按照长拳运动方法编成各种拳械套路。它的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是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之一。长拳适合于青少年练习。从编排上看,它既有适合于基础训练的一面,又有适合于竞赛、提高的一面。它的内容包括拳、掌、钩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还有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伸屈、直摆、扫转、击响等不同组别的腿法及平衡、跳跃、跌仆、滚翻动作。长拳在技术上有八点要求:①姿势。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直腰,敛臀,上肢舒展、挺拔,下肢稳定、匀称。②动作。在做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时,起止点、路线、力点都要清晰。③身法。要把躯干活动和吞、吐、闪、展、冲、撞、挤、靠等攻防变化紧密结合起来。④眼法。要做到手眼相随,手到眼到,通过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内在意识充分表达出来。⑤精神。要全神贯注,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⑥劲力。要有刚有柔,要刚而不僵,柔而不松,刚柔相济,发劲时有爆发力;要以意识支配动作发力,并以气息配合,做到内外合一。⑦呼吸。讲究提、托、聚、沉四法。跳跃时用提法,静止性动作用托法,刚劲性动作用聚法,由高到低的动作用沉法。⑧节奏性。在演练中,快与慢、动与静、刚与柔、起与伏等多种矛盾的对比越鲜明,越突出,节奏性越强。长拳动作舒展,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都有较高要求。同时,由于长拳动作大多是用大肌肉群来进行活动的,要求肌肉活动量大而且迅速,需氧量较大,因此对提高心肺功能也有良好作用。
该拳的特点是在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在出拳时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套路动作数量和趟数一般较多,长拳中也间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动作是以长击动作为主。长拳的基本技法规律包括:顶头竖脊,舒肢紧指(趾);形合力顺,动迅静定;以眼传神,以气助势; 阴阳相依,相辅相衬。另外,古时太极拳的别称。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把流传广泛的查、华、炮、洪、弹腿、少林等拳种,根据其风格特点,综合整理创编了一种长拳。现代新编长拳吸取了诸拳种之长,把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等基本动作规格化,按照长拳运动方法编成包括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和起伏转折在内的各种拳械套路,使之成为基础武术训练和全国武术表演比赛项目。长拳内容包括基本功、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单练套路分为两种:(一)规定套路:国家体委统一制定,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初级)。每组均有长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五种套路,每个套路是由不同难度和数量的规定动作组成。(二)自选套路:武术竞赛规则对自选套路的动作数量、组别、规格、完成套路时间都有统一的要求,如内容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不同组别的腿法及平衡、跳跃等动作。长拳的手法主要有冲、劈、崩、贯、砸等拳法,推、挑、撩、劈、砍等掌法,顶、盘、格等肘法,腿法主要有弹、蹬、踹、点、铲、踢、里合、外摆、拍、扫等,还有各种摔法、拿法、跳跃、平衡等。
④ 中国武术的分类
武术的分类,素有不同方法,早在战回时代的《司马法》中,就有“长兵”、“短兵”的分法,井以兵器的长短,确定其战术的要求:“长兵以卫,短兵以守“。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介绍当时流行拳法时,有长拳》短打的说法;介绍拳技时则使用了打 (张伯敬之打)、踢(李半天之腿)、跌(干跌张之跌)、拿(鹰爪王之拿)四种技法的概念。清初黄宗羡又提出了内家拳、外家拳的分类概念。为了说明南方与北方武术的特点,也有“南拳、北腿”的伤谚,但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
武术发展至今,内容极为丰富,流派之多不胜枚举,一般人习惯的有武当派、少林派、峨媚派、太极拳、八封掌、形意拳、南拳等。如果抛开这些门派,按照中国武术研究院所编的《武术之光》的分法,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如腿功、腰功、肩功、椿功和各种单势练习,它们既是套路运动和对抗运动的基础,又可长期单独练习。
第二类是套路运动,这是目的武术的主要内容。套路运动足按照一定的规樟祁要求把许多动作编成成套来练习。套路运动分为四个部分:
1.拳术:包括长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八极拳,通臂拳、劈挂拳、戳脚、翻子拳、象形拳、地躺拳等百余种拳术。现代长拳吸取厂查、华、炮、红等长拳型传统拳的精髓,把长拳类型的于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等基本动作规范化,按照长幸运动方法编成包括审蹦跳跃、闪展腾挪和起伏转折在内的各种套路,舒展大方,刚柔相济,进疾退速,节奏明快。南拳是流传于我国南方各地拳术的总称。南拳拳势刚劲猛烈,步法稳固扎实;以象为势,以怠为神;陵桥硬弓,稳扎稳打;发劲刚猛,吐气发声,威武雄壮,气势磅商。南拳演练时,体刚劲粗.远‘i鼓劲,并发出“嘻、喝、哗、呐”等声,助威、助势、助劲力、助形象,给人以“呼喝则风云变色,开拳则U1岳崩溃“之感。人极拳是将古典哲理融入传统学好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拳法。大极拳的特点是静心月意,以意导形,呼吸自然,动作圆活连贯,上下相随,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演练人权拳时,要求动作气势如汀河滔滔不绝.周身处处轻灵,处处活泼,迈步如猫行,一羽不能加.一蝇不能落,舍己从入以柔制刚。
2.器械:包括短器械,如刀、剑等;长器械.如棍、枪等;双器械,如双刀、双剑等;软器械,如九节鞭、三节棍等。刀术的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入。刚劲有力。演练单刀时,一手执刀,另一手配合JJ法变化做出各种伸缩、开合、缠裹动作,以助刀势。单刀刀法主要有:“劈、砍、撩、扎、挂、斩、刺、扫、架以及腕花和背花。剑属双刃短兵,素有“百刃之君”的美称。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萧洒、飘逸、灵活多变,故有“剑如飞风”、“剑似游龙”之说。剑法多以击、刺、格、洗、劈、砍、撩、捷、抽、带、崩、点为主。棍为无刃长兵,素有“百兵之祖”之称。演练棍时要求手臂同热、身棍合一、力透棍尖、风声雷动。所谓“根打 大片”,就是指舞棍时勇猛有力、快速爆烈。常见棍法有劈、抡、戳、挂、崩、点、扫、穿,拦、架、砸、云等。枪,是古代四大兵器之一,誉称“百兵之王“。枪法以扎为主,拦、拿为辅、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山直入.力达枪尖,故有“枪扎一线”之说。枪法还有崩、点、穿、因、姚、拨等。枪的演练和使用,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动若雷窒、势若游龙、节奏明畅、气势磅硝。
3.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和徒于与器械对练。如对拳、对擒拿、单刀对枪、空手夺刀等。
4.集体项目:各种六人或六人以上的徒手或持器械的集体演练。如集体基本功、集体剑、集体鞭等。
第三类是对抗项目。对抗项目是两人互为对手,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武术中的攻防方法进行实战性的搏斗运动。如散手、推手、短兵、长兵等。从l 979年起,我国开始进行试验性的散手比赛, 1989年正式列入比赛项目。武术的流派繁多,但若以大流派来分的话,也不过少林、武当、南拳、太极拳、弹腿、查拳、八封辈、峨媚拳等大的门类。有些门派互为源流,有着种种血缘和互渗关系。
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两大类。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⑤ 如何才能以一敌百,世上最强的人是谁,我要如何才能练好功夫
究竟什么才是中华武术呢?这个看似极其简单的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广大武术练习者和爱好者,外行人更是众说纷纭。现在体育界说的武术是指拳械套路演练,只是指狭义上的武术。
传统上,一般按训练方式把武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说的通俗点,外家拳主练筋骨皮,由外向内练,;内家拳主练精气神,由内向外练。按传承来分,拳种上百。另外按地域和文化形式分,有少林武当峨眉崆峒之类。
以上这些传统分类法自有其道理,但对那些不了解武术的外行、爱好者或初学者来说,并不能使之清楚了解什么是武术。因此,我从广义上把武术分为六大类型,希望能讲明白大家现在练的武术究竟是什么。
一艺术体操型武术。主要练习者为专业武术运动员和准备向专业化发展的青少年,目标是参加正式武术比赛获得佳绩。这类型的武术是在传统武术拳械套路基础上改编,经由体操专家指导后形成的有高难度系数的标准美观的武术套路,分为规定拳、自选拳和改编后的传统拳,特别是前两种。官方重点倡导的主要是长拳、南拳和太极拳三大类。就拿太极拳来说,要是让裁判评分,估计杨露禅、杨班侯在世,也比不过现在的太极拳冠军。
二广播体操型武术。主要练习者为业余武术练习者,目标是养生健身和参加业余武术比赛,丰富业余生活。这类型的武术主要是国家在社区中老年和大中院校青少年中推广的规定太极拳套路以及民间武术爱好者演练的一些传统拳套路。特点是,技术上模拟艺术体操型武术,但难度系数低,易于普及推广。说白了,与前一类型相比,一为专业一为业余,就是艺术体操和广播体操的区别。
三舞蹈戏剧型武术。主要练习者为戏曲、影视等武打演员和业余表演者。这类型武术是一些武打动作与舞蹈京戏武打技巧相结合的产物。如港台等武打片风靡全球就靠的是这类型武术。
四内外功夫型武术。主要练习者为一些民间武术传承者、拳师和一些职业军警、保镖。功夫大致分为内家功夫和外家功夫。外家功夫如硬功(铁掌功、铁头功、铁臂功、铁裆功等)、软功(童子功、缩骨功、柔骨功等)、壮功(对掌、指、腕、臂、腰、腿等部位的力量型训练)、轻功(极少见)等;内家功夫如气功(对呼吸的训练)、桩功(站桩训练)、发劲的练习(整劲、内劲等)。功夫,特别是内家功夫是中华武术之精髓,是中华武术真正厉害之所在,也是最让人觉得神秘、不可思议或会使很多人觉得不太可信的地方。因为功夫的练习,发掘了人的潜能,或可说开发出人类肉体上的某些特异功能。可以说,功夫是我们老祖宗留给子孙们的极宝贵财富,而子孙们大多又不太自信,将信将疑。倒是一些外国武术爱好者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功夫的厉害。
五实战技击型武术。主要练习者为散打运动员、职业军警、保镖和民间传统技击传承者。现代中国散打运动说起来是武术专家将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术参考国外拳术形成的一门实战性运动,具有很强的技击性,但是其无论从训练方式还是从实战技术来看,明显不能表现和发挥真正优秀的中国功夫。打个比方,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治病思路,你非得以西医的治疗原理用中药来治病,并美之名曰中西结合,那么其效果肯定大打折扣。而民间传统武术技击传承者能较完整地继承先辈的优秀技击术,但由于传承上的保守、教学模式上的僵化、训练条件和实战机会上的限制以及大多中国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很难产生大量的人才。一句话,现代散打和传统散打的主要区别就是后者是以内外功夫型武术作为基础而前者不是。可以这么说,即使是练传统武术,若出不了功夫,实战时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传统散打;若能练出功夫,即使在拳术上融入了外国拳法,也应该算传统散打。
六修道悟真型武术。内外功夫型武术用于搏击就成了实战技击型武术,若用于提升自己的身心境界,开发自己的身心功能就是修道型武术。以前有种说法,功夫分为武功、气功、内功、道功和禅功。修道悟真型武术就包括道功和禅功。发掘自身潜能得神通的为道功,进而以定力悟道的为禅功。
这六大类型武术只是从理论上来分析的,实际上有的练习者往往是练习某一种类型为主兼及其他类型。
以上是本人近来对武术的一些不太成熟的见解,以博众一笑。
⑥ 要练武需要先练哪些基本功
1、马步
马步是练习武术最基本的桩步,因此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的说法。
2、站桩
站桩即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目的在于如木桩有根稳定,而非不动傻站。是中国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武术流派中受到武者的重视,在少林武术和一些南派拳种,就将其作为一种基础性训练。
3、正压腿
在习武的过程当中,正压腿是基础,也是习练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练者常存在以下问题:低头、弯腰,急于用头碰脚,胸部和腿之间出现一个大空儿,还有的站不稳,甚至出现腿部韧带受伤。
4、压肩
压肩是一种以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锻炼和放松肩部的方法,也是习武基本功之一。
5、旋子
旋子是武术中的一种基本功。由右向左旋转,当左脚向左后方落步时,上身随之向前平俯,向左向后甩腰,两臂则自右向左随之平甩;左脚蹬地时,右腿先向后上摆事实起,继而左腿也依次向后向上挑腿,借甩动的惯性使身体在空间平旋一周后依次落地。
⑦ 武术问题!!!!!!!!急求!
子午鸳鸯钺
子午鸳鸯钺是八卦掌门派的独特兵器。子午鸳鸯钺是短兵器演练,演练起来千变万化,具有强身健体,自卫防身的价值。 子午鸳鸯钺是由清代董海川所创,又叫“日月干坤剑”。钺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练时开合交织,不即不离,酷似鸳鸯,故名“子午鸳鸯钺”。 此兵器练法与众不同,它步走八方,运动中求变化,并随心所欲,变化万端,易攻难防。主要招法有:青龙返首、狮子张口、脑间挂印等独特方法。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民间武术经典套路。
========中国武术基础知识(以下一定要了解)==============================
1、什么叫武术?
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之特点。按照进攻、 防守、进退、动静及刚柔、虚实、真真假假的互相变化的规律组成徒 手与器械的各种实战和套路,它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 斗技能民族式的体育运动,它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和广泛群众基础, 是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的结晶及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丰 富起来的一种民族文化遗产。
武术有三种练法:力量训练、套路训练、技击训练
止戈为武:武术最早起源于古代战争。
2、武术的特点是什么?
①既有搏斗运动,更有套路运动; ②具有攻防技击性;
③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④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武术有哪些流派? 四种分类方法:
①南北派
②内家拳,外家拳
③中华武术的四大流派:少林、武当、峨眉、昆仑
④学院派,民间派
4、三个手型,五个步型是什么?
①三个手型是:拳、掌、勾;②五个步型是:弓、马、仆、虚、歇。
5、少林武术的特点
拳打卧牛之地、拳打一条线、打拳出拳、进步退步、要滚出滚入、眼随手走、起身横、落者顺、进步宜低、退步宜高、反身为顾后、侧身宜顾左右、收如捕鼠伏猫、纵如下山猛虎、去俯仰之弊。
6、学习少林武术应具备的条件
①端正心态,品行高尚: ②目的明确: ③有决心、信心、恒心和毅力; ④要能吃苦,会吃苦,敢吃苦。
7、少林武术练功三步曲
①牢记: ②理解; ③应用。
8、武术内外三合
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9、我们协会教的内容
①南拳:又称湖南南拳。是南少林等拳种与湖南地方拳种相结合的产物。特点: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动作朴实,手法多变,短手连打,步法稳健,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击性强。南拳讲究桩功,以练坐桩为主,还有丁桩、跪桩等。也还有练药手、打砂袋、铁砂掌、点穴功、童子功、罗汉功、青龙功、排打功等。
②长拳:现在的长拳是近三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拳种,它是在查、华、炮、洪、弹腿、少林等拳种的基础上,根据其风格特点,综合整理创编而成。古时候的太极叫做太祖长拳。
我们协会会教五步拳、查拳十路谭腿、北京小拳、连环拳、规定拳(国际长拳)
③太极:杨氏24式、陈氏56式、陈氏新架一路
④剑:女子剑、眉来眼去剑
⑤刀:
⑥棍:
⑦双节棍:
==========(以上一定要了解)(以下是知识扩展)=======================
任督二脉:
简单的就是说这两脉是人体的中线。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男性: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到达“天突”(胸骨上窝中央),再上行到达“承浆”(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至“承泣”(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督脉同样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沿着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后脑凹槽),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正中央的“素髎”,过“人中”(位于上唇中线的垂直沟),至上齿正中的“龈交”。
所谓“打通任督二脉”,是道家挑战延年益寿的说法。接通任督二脉之间的阻碍在于一条断脉上。此断脉在前胸剑突下内至与此相对的后背胸椎内,脉管内是一腔出生就存在的死血,如果打通这条断脉排除死血就可以不生病并且活很久。
但是下的中药方剂,没有能下到断脉的,即使是运用内功也回圈不到断脉。在与心脏相对的后背脊椎间,天生有个孔,用7寸针刺进去,7寸长的针才能触着这条断脉的头,针刺时只能是剪开了断脉,开了个口;这腔死血每次只能向外抽一点,三个月的时间也只能将断脉内的死血抽出个头;抽死血时疼痛如撕心裂肺似的;需要九个月时间才能将这腔断脉中的死血抽净;而前胸剑突下鸠尾穴(胸骨剑突下凹陷处,因包埋于腹直肌鞘内,不易触及),只有穴,没有位,所以不能在此处抽取,而且此处离心脏尖端太近,针刺容易致命,所以只能在后背脊椎间的穴位处抽。
二战期间,侵华战争中的日本731部队为了找到任督二脉间的这条暗脉,做了上千例的活人试验,也没找到这条断脉究竟是在什么确切的位置上。凡是一经手术破体,断脉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在有生命的人体内都有这条暗脉,前题是先天原气未破,只要是先天原气散了,这条断脉随继也就消失了。
欲要打开任督二脉,必须在前胸鸠尾穴及与此穴相对的脊椎间针刺。而这两个穴都是暗穴,在后背进针,要穿过胸椎间隙,这个缝隙很小,又很紧,难以掌握;针刺不中,刺到脊椎上,偏了容易刺中神经,人即残废了。
在历史上打开任督二脉者只有一人,那就是印度的静树大师,但是他如何打开任督二脉还是一个谜。静树大师生于中国北宋同时期的印度,是个读书人,知识渊博,30余岁投身于印度所罗门王教习武。他一生跨跃了中国的宋、元两代,一直活到明朝。与中国的武林师祖明朝金世义是朋友,互相崇拜,互相敬仰。静树大师晚年只身一人登上珠峰,连续在珠峰上70~80年,一年下山一次,喝点水,前后活了三百多岁。探许多险者攀登珠峰,说是为了挑战人体极限,搞科学实验,其实许多人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峰顶上静树大师的骨骇。
*从中医角度来说,人体经脉流注大致是从肺向上到头顶,再沿督脉向下至会阴,再沿任脉上行,回到肺部。
气沉丹田:
用来增加内劲。丹田在脐下三寸,气沉丹田,就是要求练拳时尽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
个人理解:
“气沉丹田就是‘顺腹式呼吸’。一般人普通呼吸时是‘胸式呼吸’,主要以胸腔的舒张和收缩呼吸,腹部肌肉保持平坦;深呼吸吸气时吸肚子提胸,这是‘逆腹式呼吸’,不是气沉丹田。当人躺着时,就是顺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会鼓起来,吐气时肚子瘪下去。”
听劲、黐手:
因为人体从“眼睛-大脑-肌肉”的反应速度有限,所以在技击中就要通过桥手相接感知对手手法微小的变化,从而提前判断对手的攻击路线,进行有效的防守和反击。
南北派:
南北派以长江为界
就武术界传统的分类法,武术是分南北两派的,用来概括内家拳(太极、形意、八卦)以外的所有门派。
它的划分是以长江为分界,流传于长江以北各省的武功称北派;流传于长江以南各省的武功称南派。北派拳法多用腿,架式舒展,穿蹦跳跃;南派拳法少用腿,架式紧凑,运气发声,所以有“南拳北腿”之说。
南北派拳种均多
南北派的拳种很多,举其要者,北派有:六合、通臂、劈挂、查拳、华拳、螳螂、八极、鹰爪、番子、戳脚、燕青、秘宗、罗汉等;南派的拳种:广东有刘、洪、李、蔡、莫五家之传,以及蔡李佛、咏春等门派;福建有龙、虎、豹、蛇、鹤五拳之传,以及五祖拳、咏春白鹤拳、连城拳等门派。传统所指南派有四处:一是福建;二是广东;三是武当;四是峨嵋,其中以福建少林为主流。而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省的门派均属南派范畴。
南北派的武功偶尔也会互通。如1928年,万籁声、顾汝章、傅振嵩、耿德海、王少周五人联袂南下广州,开创北拳南传的新里程,武林掌故称为“五虎下江南”。
内家拳,外家拳:
内家拳是以练气为主,讲究内修;外家拳是练力为主,讲究外型。
从外表看,练内家拳的和一般不练武的区别不大,甚至肌肉十分柔软;练外家拳看上去就比较强壮,肌肉发达。
外家拳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是以练身体的速度、力量、套路等为主;内家拳以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健身为主,在技击上讲究技巧和自身内力的培养,对力量要求不高。
*气功可以被内、外家拳借鉴过来使用,并不是内家拳所独有的。
三大内家拳:
太极拳(源自张三丰,盛于陈家沟,特点: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太极四大流派:陈氏(陈王庭所创),孙氏(孙禄堂所创),杨氏(杨露禅所创),吴氏(吴鉴泉所创)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特点:绕圈走转、掌法;独门武器:鸳鸯钺)
六合拳(以枪化捶,内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中华武术的四大流派:
少林(外家功夫的集大成者,少林七十二绝技)
武当(道家武术,源于老子;核心内容:太极)
峨眉(道家武术,源于战国武师司徒玄空,号动灵子,又称白猿公,核心内容:白猿剑法与白猿通臂拳;现已没落;郭襄什么的。。是小说。现实中的峨嵋派已经有没落趋势)
昆仑(回族武术:弹腿、回回十八肘(传说是那啥穆罕默德创立的,最早只有虔诚的穆斯林可以学)、汤瓶拳、枪法、刀法)
学院派,民间派:
个人理解:
“真正的传统武术在民间,学院派的武术更趋向表演(什么腾空转体360、720的,完全是为了好看),所谓民间武术秘技也不外乎“插眼锁喉打下阴”这些阴招,而学院派的技击相对光明正大,规定许多不能攻击的部位。这也是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人总是战胜外国人,现在武术不给力的原因。
清朝末年是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前各派武术不会进行深入交流,各门各派会保留自己的秘密,而清末个外国侵略整个杀入中国,武林义士奋起反抗,各种内家拳重出江湖,把老外们打得落花流水。林世荣开创武林交流先河,打破传统拳法“传内不传外”的限制,把“虎鹤双形”“铁线拳”“工字伏虎拳”等绘制成拳谱,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优秀的拳法。从此各门各派逐渐摒弃门户之见,开始了各种交流,使中国武术技击技巧有了巨大的提升,最显着的标志就是李小龙的截拳道。是要拿着兵器的,不能
加一句,民间派啊内家拳什么的,也有很多有看上去一点也不实用的招式。那是因为,前文提到,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古代战争是要拿着兵器互相砍的,有战争衍生出的拳法说白了就是赤手空拳,假装拿着武器来进行操练。比如太极里面的“白鹤亮翅”,就是左手持盾右手持刀的架势。”
拳:
(1)实拳:拳心紧握的拳称为实拳
一为平拳(又称四平拳、方拳等)
平拳是四指并拢向掌心卷握,拇指屈扣于食指和中指第二指节上而成。
平拳实用于冲、打、砸、架等技法。多在长拳类拳术中出现。
二为螺丝拳(又称螺形拳)
螺丝拳是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次序,依次向手心卷握,拇指屈扣于食指和中指第二指节上,拳面成螺旋形斜面而成的拳。
螺丝拳多用于崩、钻、炮、横等技法中,是形意拳拳型。
三为凤头拳(又称鹤顶拳)
凤头拳是由四指并拢向掌心卷握,中指第二指节尖凸出拳面,拇指扣压于中指第三节上而成的拳。
凤头拳多用于点、顶等技法。多是南拳、戳脚、六合门的拳型。
四为封眼拳
封眼拳是由四指向掌心卷握,拇指屈压于拳眼上而成。
封眼拳实用于冲、击、砸等技法。多是少林类拳术的拳型。
五为单珠拳(又称鬼头拳)
单珠拳是在平拳基础上,将食指尖屈扣于指根,使第二指节突起,凸出拳面,拇指尖扣压于中指第二节与食指指甲上。
单珠拳实用于顶、戳、点等技法。多是南拳的拳型。
实拳的要求:拳腰握紧、拇指扣压也要紧;手腕要挺直,防止屈腕和翘腕。
(2)虚拳:拳心虚空的拳总称为虚拳
一为端杯手(又称顶心拳)
端杯手是由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卷屈于掌心,拇指与食指屈扣成蟹钳状,虎口圆撑而成的拳型。
端杯手实用于点、顶、冲、掐、扣等技法。多是醉拳拳型。
其要求卷屈指要紧,拇、食指要扣,虎口外撑,以食指的屈节尖为力点。
二为羌子拳(又称半把攥、崩手、梗手)
羌子拳是由四指并拢,第三、二指节向里屈扣,紧贴第一节指根,拇指屈扣压于食指根,手心平直而成的拳。
羌子拳实用于顶、点、插、击等技法。多是戳脚拳型。
马步:
马步有很多种,我们平时练的叫“四平马”,另外还有钳羊马、大马、小马和半马等。
四平马是练习下盘力量和稳定性的最好方法。
标准四平马(错误的站法对关节有损害):
两腿平行开立,两脚间距离三个脚掌的长度,然后下蹲,脚尖平行向前,勿外撇。两膝向外撑,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胯向前内收,臀部勿突出。这样能使裆成圆弧形,俗称圆裆。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圆。两手可环抱胸前,如抱球状;可收腰间;可。虚灵顶劲,头往上顶,头顶如被一根线悬住。
初时不易站久,能站5分钟以属不错,但贵在坚持,能站半小时已算有所成就了。
长桥大马:
南拳称法。桥,指前臂,也指前臂进攻时的打砸和防守的格挡总称;马,指的双腿的步行,有的时候直接指的是马步。大马是指高位马。
腰马合一:
南拳发力的要求。是指在发劲的时候腰的力量要和腿部的力量形成合力,从而使出更加完整的整劲进攻对方。
⑧ 求一份武术的全年训练计划 急!!!!!!!
一月份:1、寒假假期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专项训练为辅。
2、着重把握基本功练习。
3、利用空余时间观看武术套路方面的录像带或与之相关的一些影视作品。
4、加强柔韧素质的练习,做好各种步型、手型、步法、手法、身法等单个练习动作。
二月份:让队员积极休息一个月。
三月份:1、采用重复及间歇训练法强化基本功,包括压腿、踢腿、下腰以及直摆性、曲伸性腿法的训练。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强调习武之人以德为先。
3、身体素质练习,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避免单一、枯燥的素质练习。
4、练习十字平衡、朝天蹬、720度前扫腿等难度动作。
四月份:1、进一步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步型、手型的动作到位;压腿、踢腿的方向、路线;身体的姿势以及眼神的配合。
2、检查队员文化课作业完成情况,对没完成者进行思想教育。
3、要求队员能熟练准确地完成规定拳,手、眼、身配合到位。
4、素质练习运动量增加,运动负荷适中。
五月份:1、促使队员在动作的力度、节奏、稳定性上取得进步。
2、要求队员在完成规定拳时,在速度、力度方面取得进步。
3、老队员复习整套动作,注意动作的细微之处。
六月份:1、加大运动负荷,运动量适中。
3、练习规定拳的分段动作。
4、老队员复习整套动作,注意动作的细微之处。
六月份: 1、小队员先分段练习,再整套练习。掌握运动路线、节奏以及精气神的和谐统一。
2、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七月份: 让队员积极休息一个月。
八月份:1、进行适应性训练,制定下半年工作计划。
2、学习组合动作,不放松基本功训练,同时加强素质练习。
九月份:1、从一、二年级挑选部分新队员。
2、侧重步型步法手型手法组合、手法跳跃组合、手法平衡动作组合。
3、新队员入门训练,老队员基本功复习,让老队员带新队员。
4、学习长器械的一、二段动作,主要运动方法。
十月份: 1、组织老队员整套练习自选拳、剑术,动作规范到位,形神合一。
2、练习枪、棍的基本动作。
3、检查规定拳掌握情况,通过小型比赛调动队员积极性。
4、让队员观看器械比赛(刀、剑)的录像带。
5、组织老队员参加省武术比赛
十一月:1、学习长器械(枪、棍)的三、四动作,培养队员良好的武术意识。
2、让队员了解部分动作的武术攻防含义。
3、采用游戏法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寓教于乐。
十二月:1、对本年的训练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年度工作展开设想。
2、让队员总结一年来的训练成果,自己小结后写好交给教练。
3、组织学生进行套路考核,展开自评与互评。
4、切实抓好素质练习,运动量加大,负荷适中。
⑨ 如何练好一套拳
武术类长拳,以查拳,洪拳,少林拳为代表,演练时大开大展,舒展大方,控制拳术得十二种韵律使得拳法在演练时增加了几分艺术色彩,
首先看看套路,许多人都说长拳套路和体操差不多,我本人不以为然,怎么说呢,长拳类套路,弓架低,动作幅度大,这仅仅是功力锻炼,试想想,如果你得,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真正得能作到位,并且作得很低,那麻恭喜你,你得下盘功夫以经可以和摔交手媲美了,因为采取这种低架式,对腿步功力训练确实帮助很大,这是北派拳术得特有练功法,但是要记住一点练套路只是练功,与实战交手无关,你要是拿套路中得路数去打人那你真是!飞蛾扑火。
其(二)点套路里得招法,本人练过张式查拳和少林拳,我师洪拳李万福曾经说过,查拳和少林拳得特点不同,少林拳,有许多得招法虽然隐藏但是还是可以让一个有武术基础得人看出来实战技术得,但是查拳就不相同了
查拳我个人理解因当是“隐藏技法”,在练套子时,如果老师不给你解用法就是有一个练武术多年得人也不得其要点,同样在演练时大开大展,但在实战中确是出手幅度小,发招动作紧凑,比如查拳门中得步式,
弓,马,仆,歇,盘,虚等,弓步是一种套步,上式挂人左右内外得,而歇步怎么看怎么没有用,但是想想,歇步是一种前后交锁控制对方腿垮得绞合术,这样理解他得攻防含义,大家在练习时方明白我意不虚也!
其(三)竞赛套路,规定拳我以前也练过,但现在不练了,规定拳说说他好得地方在那,规定拳是长拳类武术诸法综合技术,是一种创新,但不能说是一种发明了,他是在,查,花,华,炮,洪,少林等拳术得基础上综合起来得,确实他得动作太相体操了,但是要记住他是其他传统长拳诸法得综合,了解其他传统拳得应用和练法,规定套路就简单得多了,大弓大马,姿势大开大展,只是为了锻炼功力,第一步要作好,立地生根得步法 在练好拧腰切垮得发力,然后才是上身得招法,你就会得到武术得三昧真火了
其(四)是 弓马步中得 拧腰切垮!大家不要小看,你们得武术老师让你们练弓步往下扎,扎不下去老师会用棍子打你,我说这样最好,一则是你要明白,弓步越扎到位,你得下盘越比别人稳,其二是让你拧腰切垮,你会累得心里说,这有什么用,你又想错了,千金不换之秘诀就在,拧腰切垮上,
武术 其实说 白了 就是 两点 近身(得手)发力,招法是什么就是怎么去控制别人得方法,而发力是击败对方得有力武器,太极拳经中说得好 猝之步,行之与膝,切之与垮,拧之与腰,三切弹性力一节一节贯穿下来,最重要得一节在步法上得得那一记蹬塌,其次是切跨代动身体重心,在下来是腰部得一个逆螺旋弹抖,手臂只不过是一个传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