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识别客户需求的方法满意分析法

识别客户需求的方法满意分析法

发布时间:2022-09-26 12:32:29

如何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

在实践中,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了解客户的需求:

1.利用提问来了解客户的需求 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提问题是最直接、最简便有效的方式。

通过提问可以准确而有效地了解到客户的真正需求,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在实际运用中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可以供我们灵活选择运用:

(1)提问式问题。单刀直入、观点明确的提问能使客户详述你所不知道的情况。

(2)封闭式问题。封闭式的问题即让客户回答“是”或“否”,目的是确认某种事实、客户的观点、希望或反映的情况。

(3)了解对方身份的问题。在与客户刚开始谈话时,可以问一些了解客户身份的问题,例如对方姓名、账号、电话号码等。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4)描述性问题。让客户描述情况,谈谈他的观点,这有利于了解客户的兴趣和问题所在。

(5)澄清性问题。在适当的时候询问、澄清客户所说的问题,也可以了解到客户的需求。

(6)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要问客户对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这有助于提醒客户再次惠顾。

(7)询问其他要求的问题。与客户交流的最后,你还可以问他还需要哪些服务。

2、通过倾听客户谈话来了解客户的需求 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必须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客户的回答,站在对方的角度尽力去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了解对方在想些什么,对方的需要是什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情况,以便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3.通过观察来了解客户的需求 要想说服客户,就必须了解他当前的需要,然后着重从这一层次的需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你可以通过观察客户的非语言行为了解他的需要、欲望、观点和想法。

总而言之,通过适当地问问题,认真倾听,以及观察他们的非语言行为,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想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Ⅱ 如何初步判断客户需求,识别客户真实需求

识别客户真正需求的五个方法:
一、产品及其服务的价格
即是客户为购买而支付的实际货币数量,它是买卖双方形成交易的唯一平衡点。这个点有分歧,交易不能实现,这个点一致,就实现交易。当客户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或供应商不理解客户需求时,价格就是交易唯一的依据。在许多交易中,许多客户以为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供应商也主观认为理解了客户的全部需求,双方都直奔主题---价格谈判,结果客户买到的未必符合需求,供应商也没有利润,如果供应商利用“客户需求经济学”来分析客户需求,价格永远放在最后,因为在客户需求里,价格不是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从1998年开始中国施乐公司就开始在保险行业推销其大型高速打印机,价格在100万—300万元之间,到了2000初已有初步成效,部分客户采用了施乐公司的产品,但是这时候,HP、IBM、STAR等公司也发现高速打印机在保险业的机会,纷纷进入市场竞争,他们针对施乐产品价格高的状况,均采用了低价格(相对应产品都便宜10—50万元之间)的竞争策略,但经过两年的较量,结果在2001底前施乐公司还是赢得竞争,几乎占有所有省级单位的采购订单。施乐公司并没有采用降价而予以应付竞争,而是以“客户需求经济学”为核心指导,利用自身早先进入保险业而非常了解客户需求的优势,制定出一揽子包含如何降低客户使用成本、降低采购风险、解决核心问题、提供延伸利益、提前交货时间等等全方面解决方案,其中包含了售后全程保修服务、融资、全外包服务、提供样机周转等等,结果挡住了竞争对手的疯狂的进逼,并迫使他们迫使转移竞争领域。
我们在销售过程中,一旦客户提出低价格要求或价格比较,多数业务员就惊慌失措,要不失去定单,要不利润非常低。作者在工作中就这个状况经常提醒业务员,遇到价格竞争或客户低价格要求,不要在价格上纠缠不清,引导客户关注于需求的其他领域而不是仅仅是价格,往往问题就迎刃而解。
二、使用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维护成本、和存储成本
用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维护成本、和存储成本,就是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必须支付的为保证正常用产品的各种维护成本和存储成本,如维修费和维修次数、维护费、使用耗材、零部件更换、供电、占据的空间、操作人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必须支付的全部或部分成本。多数本身客户对这些并不了解,无可非议,但供应商如果对这些成本不加以分析,最终即使成交也未必令客户满意。但是在现实中这种现象实在太多了,买卖双方都非常功利,都自以为了解对方,结果除了价格还是价格,双方将都会为低价格付出代价。
前面例子中,中国施乐公司在面对多家实力不弱的竞争对手时,并没有在价格方面妥协,而是通过分析,认识到告速打印机属于高端产品,为保证正常使用必须付出一定的人工、技术和耗材成本,因此施乐公司利用自身强大的技术服务优势,在这一方面提出售后全包服务,即客户购买设备后无须为设备的维护、维修和耗材使用而费心,只要每印一张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了,省去了许多麻烦和精力,从另外一方面帮助客户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当然大受客户欢迎。
客户在购买时,往往只将眼光盯住购买表面价格,当他为低价格购买而得意的时候,也即将为使用和合理处置而付出更高的代价,为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有时候产生更高的成本。但是作为真正为客户着想的供应商或业务代表,就应该有责任将这些情况与风险告诉客户,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负责和保护。
价格并不是客户为获得一项产品而付出的唯一的成本,他还应包含为保证产品正常使用及合理处置而付出的成本,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它,否则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购买过程所需的时间以及熟练使用产品所花费的时间
就是客户从购买动念开始到熟练使用产品的这一时间段,它不但是一种成本,也是效率的体现,但许多客户和供应商忽视了。客户可能对自己为购买花费的时间无所谓,但达成协议后产品到位时间、或产品调试安装时间、熟练使用周期,就不能无所谓了。
施乐公司同样地注意到这一方面的重要性,他在保险业竞争中,也把客户购买所花费的时间作为一种成本,向客户解释,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如提供售前具体使用人员优先培训和操作实践、现货交易、周转样机等服务,而其他竞争对手,虽然有样机,但由于是大宗高端产品,他们均采用期货交易,以降低营销成本和风险,结果又输施乐一筹。
许多供应商、业务代表、甚至客户对购买而花费的时间都不重视,但时间是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效率的直接体现和成本的间接体现,在交易谈判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点。
但也是因为许多客户和竞争对手忽略了这一方面,作者本人在成交谈判和销售过程中注意到这一点,而令许多对手无功而还还不知因原。
时间在社会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客户在购买中,如果忽视了时间性问题,就忽略另外一快成本和效率,甚至会酿成大错。作为营销人员了解这个问题,就可以为避免价格竞争提供有力的反击武器。
四、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承受的风险和付出的代价
就是客户在整个购买过程中,由于信息、知识的缘故,必须承受诸多的风险、心理负担,甚至要为购买决策付出代价。比如产品使用安全性、环保性、能否如期交货、服务能力、故障率、召唤效率等等,在购买前都显现不出,只有购买后才能显现出来,这就是风险,以及必须为风险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巨大的。市场竞争已经促使供应商不断地突出自身的差异化和推出新技术,同类产品每家都在强调自己的“正宗”或“高科技”或“第一”,客户要不持币观望、要不随波逐流,但并不是根据自身的正确判断作出决策的,总归存在诸多风险,也难免出现同样产品,东家使用得好好的,西家就问题多多,固然也有产品的问题,主要还是选择的问题,毕竟东家与西家具体情况千差万别。
施乐公司在保险业的竞争中,一直把客户购买所要承担的风险扩大化,尤其是如此动辄上百万元的产品,其风险在所难免,这令客户为购买提高了诸多的防御心理,也给竞争对手造就了许多障碍。但施乐公司随后推出的服务令客户一下子把心放到肚子里,竞争对手一时却措手不及,原来施乐公司为了降低客户购买而隐藏的诸多风险,推出了相应的措施,如售前设备使用测试、操作人员专业培训、分期付款、租赁方案、不购买而提供全外包服务,这都是施乐非常擅长的,一下子就把客户拉的紧紧的,把客户诸多的奉献如资金问题、技术问题、使用问题、服务问题等等都解决了,大大降低了客户购买决策风险。
在销售工作中,作者已经形成为客户提醒购买风险的习惯,甚至会令客户对即将作出的购买决定产生绝望,也令许多竞争对手不理解,但是作者随即也会为客户购买的风险提出一揽子解决办法,令客户的购买思维围绕着作者设定好的思路。这就是“客户需求经济学”所强调的购买风险成本。
所以说,客户每做出一项购买决策,必然承担了风险,但这个风险基本上都是隐型,如果业务代表帮助客户把这个风险显化,并提出解决办法,让成交概率就大大提高。
五、客户因购买而获得所有利益
就是客户通过购买某产品或服务而获得诸多利益,它包括,效率、安全、达到目标、减少错误和风险、促进成交、舒适等等诸多方面。客户在购买时,多数由于信息或知识因素,不是全部了解自己的利益,甚至很难接受他人的建议,所以在判断作出购买决定时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比较注重价格因素。如果供应商无法彻底理解客户而有难说服客户,这个交易是比较难受的。如果采用“客户需求经济学”,就能够帮助客户整理出客户所有的利益,并得到客户认可,而后提出相对应的产品或服务,那就差在合约上签字了。
施乐公司在保险业整个竞争过程中,一直强调着,为客户带来诸多直接和简直的利益,尽管施乐公司的产品价格较其他竞争对手高出许多,但其具备的诸多功能及施乐所提供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许多需求利益,如降低购买风险、维护简单化,融资问题等等,而这些利益的实现又直接的保证了客户因购买而体现的应用利益。
所以施乐公司至尽在保险行业仍然是主导供应商,而且迫使竞争对手在跟随着施乐的做法。
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向客户成熟客户因购买而获得诸多利益,才能保证客户在作出购买决定时的安全感和成就感。作者在工作中,一直把客户利益销售作为工作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价格竞争。

Ⅲ 论述题识别消费者需求的方法有几种

有许多方法可以对市场特征和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一般从对一小群客户的深入了解中发现问题,其目标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识别顾客的优先权。调查人员使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新的假定,在新的领域加深了解。定量分析方法经常用于检验假定,关注不同条件下不同产品需求量的大小。
一、定性分析方法
对动态市场的分析一般始于定性分析。当我们的目标是了解基本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预测趋势和发现问题,了解能够产生价值主张的优先权时,可以使用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根据市场情况、分析精度和投资水平的不同分成三类。
1、行业类比
在许多市场环境下,对代表性的行业进行研究是了解客户需求和新产品概念的一个不错的开始。在某行业中出现的客户需求可能在其他类似的行业中曾经出现过且已有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些案例当中,我们必须要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并固化客户的购买行为。在早期的这些案例中,解决
方案是对客户进行跟踪和奖励以巩固向本公司继续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这里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分析类似行业的共同特征、研究这些行业成功的解决方案。
2、核心组
核心组是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进行新产品概念开发的常见方法之一。在很多案例中,核心组涉及到对潜在顾客和目标市场购买者的小组讨论。这样的讨论可以通过主题会议议程来实现。会议的主持者应该鼓励对顾客需求进行自由开放的讨论,详细记录这些讨论以保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核心组通常作为系统地探索市场需求和特征的第一步。
3、人种学
人种学通常是研究系统的市场需求的第二步。这种研究包含和监控和观察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使用产品的。其目标是研究人们使用当前产品的行为,并找出他们在使用产品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为了发现客户的需求,还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以发现那些不能一眼看出的需求。

Ⅳ 如何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

1,首先要圈定明确的客户群 只有明确的客户群 才能让我们很好去研究 2,学会用客户的语言来描绘产品 3,学会理解客户的多重身份 4,了解客户的价值观 5,理解客户需求背后的深层次心理需求 6,像客户一样体验,像客户一样感知他们的生活世界 1)像客户一样看 2)像客户一样用 3)像客户一样想 去体验客户的生活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像有经验的销售那样,能见到什么人说什么话。二,销售员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如何了解客户需求并做好分析)利用提问来了解客户需求通过倾听来了解客户需求通过观察来了解客户需求客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不了解客户的需求,就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更不可能赢得客户忠诚。在实践中,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了解客户的需求。1.利用提问来了解客户的需求 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提问题是最直接、最简便有效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准确而有效地了解到客户的真正需求,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在实际运用中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可以供我们灵活选择运用: (1)提问式问题。单刀直入、观点明确的提问能使客户详述你所不知道的情况。例如,你可以问:“小姐,您打开电脑时,发生了什么情况?”这常常是为客户服务时最先问的问题,提这个问题可以获得更多的细节。 (2)封闭式问题。封闭式的问题即让客户回答“是”或“否”,目的是确认某种事实、客户的观点、希望或反映的情况。问这种问题可以更快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小姐,当电脑出现问题时,您是让它开着还是关着?”这个问题是让客户回答是“开”还是“关”。如果没有得到回答,还应该继续问一些其他的问题,从而确认问题的所在。 (3)了解对方身份的问题。在与客户刚开始谈话时,可以问一些了解客户身份的问题,例如对方姓名、账号、电话号码等。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4)描述性问题。让客户描述情况,谈谈他的观点,这有利于了解客户的兴趣和问题所在。(5)澄清性问题。在适当的时候询问、澄清客户所说的问题,也可以了解到客户的需求。(6)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要问客户对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这有助于提醒客户再次惠顾。 (7)询问其他要求的问题。与客户交流的最后,你还可以问他还需要哪些服务。例如“先生,还有没有其他我们能为您做的?”通过主动询问客户的其他要求,客户会更容易记住你和你的公司。2、通过倾听客户谈话来了解客户的需求 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必须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客户的回答,站在对方的角度尽力去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了解对方在想些什么,对方的需要是什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情况,以便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3.通过观察来了解客户的需求 要想说服客户,就必须了解他当前的需要,然后着重从这一层次的需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你可以通过观察客户的非语言行为了解他的需要、欲望、观点和想法。总而言之,通过适当地问问题,认真倾听,以及观察他们的非语言行为,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想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三,企业应该如何了解客户需求?(如何了解客户需求并做好分析) 客户总是有两组需求,能明确说出的是一组,可以称之为“有声的需求”;另一组是没有说出来的,可以称之为“沉默的需求”。通常,有声的需求是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大多数商家试图满足的需求,了解这种需求并不困难。较为困难的是识别客户沉默的需求。很多时候,企业能够领先一步之处就在于了解到了客户的更多需求。 把定期调研变为随时随地 为什么产品功能与客户的需求总是不一致?是不是要对客户的每一个需求都说“是”?如何把握客户需求的层次来更好地实现客户需求? 每当出现这些问题,就会有人说:需求的前期调研不足。其实,客户需求不是仅仅通过调研能够了解的。单凭几百个样本并不能够完全抽取出客户的核心需求。了解客户需求不能单依靠市场调研这一种方式,而是需要随时随地的关注客户需求,行业变化会产生客户需求,日常的销售反馈就是客户需求,客户的抱怨也是需求,售后服务人员的电话记录单中也有客户需求,研发人员的创新也是客户需求。其实,无论是在市场之内还是市场之外,客户都在不断地表达着他们的需求。因此,只有企业整体时刻保持对客户的关注,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客户需求。 不提产品只问问题 有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从通用电气购买了价值50万美元的个人电脑。通用电气并不制造电脑。这家公司为什么不直接从制造商那里购买电脑呢?答案是:制造商只卖电脑,而这种产品很多厂家都能生产。相反,通用电气不仅向这家公司出售电脑,还提供自选配置、附件、服务和融资。这家公司与客户的联系是电子化的,公司需要电脑来支持对客户的服务,而融资提供了资金的来源,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匹配收入和支出,进行一项为期三年的技术改造。通用电气看到了这一系列需求,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可能很多人说,通用电气有实力做到这些。但请注意,这里重要的是他了解到了客户需求,才可能去实现。通常情况下,客户并不十分清楚或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问题或需求,因此,在没有完整、清楚地把握客户的需求之前,即使将全球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推荐给客户也无济于事。谁能帮助客户真正解决问题,向客户提供的是获利的行动,谁才能赢得客户。与客户“换位思考” 站在客户的立场去了解需求,要能够分配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客户,更要能与客户做“换位思考”。回想一下在上个月中花了多少时间与你的5位最重要的客户在一起?与他们的交谈仅仅是礼貌的寒暄,还是关于客户最重要需求的实质性讨论? 假设你是你的5个最重要客户中某一家的首席执行官,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什么是你最关心的事情? ——为了帮助你达到自己的目标,供应商应该怎么做? ——目前的供应商是否符合你的希望? ——他们为何未能符合你的希望? 作为企业来说,早就应该结束想当然制造客户需求的阶段了,只有企业整体重视起来,从实际出发,以客户为本,才能真正达到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任印泉

Ⅳ 第三章 识别客户——第一节 客户需求

【Zhao Wu的笔记】

客户为什么会购买?因为客户有需求。

客户为什么会有需求呢?因为客户有欲望。

客户为什么会有欲望呢?因为客户有痛苦。

客户为什么会有痛苦呢?因为客户有落差。

客户为什么会有落差呢?因为客户有对比。

客户为什么会有对比呢?客户自己对比的或者销售人员引导的。

促成客户购买的直接动因是需求,本节我就重点和大家来谈谈什么 是客户的需求,以及怎么去洞察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一、关于客户需求的五个故事

1.刚性需求

由于我经常做PPT,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我汇报时用的翻页笔坏掉了,这时候,我会马上去网上买一支新的翻页笔回来,这种需求就叫刚性需求,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你必须得买。你家里装修房子要买家具,你家里生了孩子要买母婴用品,你家里每天吃饭要去买米买菜,这些都是刚需。不买A品牌的就去买B品牌的,今天不买明天也得买,总归不会拖得太久。

2.弹性需求

你家有一把菜刀,每天用它来切菜,感觉菜刀很钝了总想找人来磨一磨,却总也找不到,这时你会想要换一把新的,可是每次去超市的时候你都会忘记了买菜刀这回事。为什么?因为这件事情不是迫在眉睫,在可换与不可换、可买与不可买之间,所以就一直拖着。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卖菜刀的小伙子把新菜刀拿到你的面前,用他的刀和你的刀进行了对比,然后他说你的菜刀该换了,在见识了他的菜刀吹毛断发之后,你立即决定换一把菜刀。这种需求叫弹性需求,这种需求必须有外力的刺激。

3.隐性需求

回到买翻页笔的例子中来,我新买的翻页笔一个月不到又坏掉了,害得我又只能手动翻页,不方便不说还让我很没面子,于是我就买了个很贵的回来。可谁知好景不长,翻页笔丢了,害得我又是手动翻页又感觉很没面子,于是这次我不但买了最贵的而且还一次性买了两个,以防不测,没有一个卖翻页笔的商家会建议我买两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是做什么的。要买两支翻页笔是我自己想到的,这就是我的隐性需求。

4.情感需求

带孩子去逛街,他总是吵着要喝东西,刚好看到了一家网红奶茶店,一是因为久闻大名却从未喝过,二是因为经常在讲它家的案例不喝一杯感觉不接地气,三是因为孩子吵闹总要安抚一下,四是因为它家今天有第二杯半价的优惠活动,于是乎我就买了两杯奶茶。喝到一半,奶茶就被我们扔进了垃圾桶,因为实在不习惯这种网红口味。我买奶茶不是因为口渴,这叫什么需求呢?这就是情感需求。客户的需求不一定都是功能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

5.可变需求

我的第一部苹果手机是营业厅送的合约机,合约还没到期手机就被偷了。跑到营业厅去问,人家说了一堆违约要赔钱之类的话,没办法,我又去买了部苹果手机,等身边的朋友都用华为的时候,我也买了部华为,并且逢人就说要支持国货啊,华为真的很不错。再后来又有朋友跟我说要用苹果X手机,这样才有范儿,于是没等苹果X出来,我就买了个苹果8。再后来又有一帮朋友说苹果不好,我又买了个华为P30。对于只会用手机打电话、上网的人来说,不管是苹果手机还是华为手机,我觉得都挺好。客户的需求是可变的,品牌忠诚度只对一些人在特定的时间有用,起码对我来说是如此,这种需求就是可变需求。

二、管理客户需求的三个阶段

手上划了一个小口,你就会有购买创可贴的需求;房间里的温度达到了三十几摄氏度,你就有了购买空调的需求;肚子感觉有点饿了,你就有了吃个汉堡的需求。创可贴、空调、汉堡是客户的需求吗?不是。你手上划了个小口,你的需求是如何止血、如何不被感染;房间温度三十几摄氏度,你的需求是如何降低温度,让你感觉更舒服;肚子有点饿了,你的需求是能够填饱肚子。创可贴、空调、汉堡不是客户的需求,只是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为什么客户在有了这些需求的时候一下子就想到了创可贴、空调和汉堡呢?因为客户的生活经验和他所接受的广告信息。没有创可贴,云南白药也可以止血;没有空调,电风扇或者一把蒲扇也行;没有汉堡,来碗拉面也行。我们经常把客户的要求当成了需求,客户说来碗面条,我们就端一碗面条给人家;客户说给我理个发,理发师的剪刀就咔嚓咔嚓地响了起来。你以为已经知道了客户的需求,实际上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是关于客户需求的常识。

1.识别客户的需求

客户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按照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我饿了想吃点东西,能吃饱就行,这就是生理需求:

我饿了想吃点东西,街边小店可能没那么干净,肯德基相对好 一点,这就是安全需求;

我饿了想吃点东西,约上好朋友一起去吃,还可以聊聊天,这 就是社交需求;

我饿了想吃点东西,我家楼下那家饭店的服务太差了,我宁可 跑远点去吃,这就是尊重需求:

我饿了想吃点东西,可是想到自己要减肥,饿就饿着吧,这就 是自我实现需求。

越是低层次的需求越容易满足,越是高层次的需求越不容易满足; 越是低层次的需求越是外显的很容易被发现,越是高层次的需求越是内在的不容易被发现;越是低层次的需求越可变,越是高层次的需求越稳定。

但是也并不是说五个层次需求就一定从低到高,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再满足高层次需求。“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一个真正的廉者宁可饿着肚子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这种需求就从生理需求一下子到了尊重需求。

□实战案例

有一家生产空气清新剂的企业向非洲市场推出了一批液体清新剂,这种清新剂气味芳香、香味维持时间长久而且价格便宜,但是推向非洲市场后却卖得并不好。于是公司又投放了一批瓶装喷雾的空气清新剂,这种清新剂香味维持时间短且价格贵,但是却卖得异常火爆。问题出在哪里?市场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发现,使用这种空气清新剂的一般都是女性,她们在打扫完房屋以后,朝空中按下喷雾剂的瓶盖,这种行为很有一种仪式感,让她们有了一种掌控一切的感觉。

空气清新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清新空气,从理性购买的决策来说,价格便宜、气味芬芳、香味维持时间长久是购买时要考虑的因素,这是满足客户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可是为什么液体的清新剂无人问津,改成瓶装的喷雾就一抢而空呢?原来是因为仪式感和掌控感,你发现客户这个时候是在满足他的尊重需求。越是高层次的需求越是隐性的,当然也是最能够打动客户的,低层次的需求走脑,高层次的需求走心。

2.重塑客户的需求

客户的需求可不可以被改变?答案是肯定的,客户做好了去吃肯德基的准备,可是在半路上他被卖包子的拦住了,这时客户很可能就会直接选择买两个包子解决问题。怎样来改变客户需求,重塑客户需求呢?要想让客户改变自己的想法,我们首先需要做客户知识的管理。什么叫客户知识?就是客户基于自己以前的经验加上从其他途径得来的信息,最终在他的大脑中形成的一套认知体系。这个我在后文还会跟大家做更深入的剖析。

□实战案例

我家在买第一辆车的时候,我和爱人两个人私下里就合计,我们不买日系车,我们对日系的东西比较排斥,这个就是我们的旧知。可是等到了4S店经过各种比较以后,我们最终还是买了辆日系车,原因是日系车样子好看,关键是省油啊。但是直到今天你问我,我的车一公里耗多少升油、比德系车省几升油,我仍然没办法回答你。我天生对车就没什么兴趣,只是在去4S店比较的时候,日系车的店员给我建立了标准,告诉我说买车省油最重要,加上他看起来比较专业,我就被他成功地洗脑了。

客户的要求并不是他的需求,只有经过深入挖掘以后,我们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同时,客户的需求可塑性极强,很多客户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都遵循着“简单”原则,就像你每天下班回家总是喜欢走同一条马路,每天早餐总是喜欢豆浆油条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简单决策,懒得去思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重塑客户的需求呢?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去做,一个是认知的层面,另一个是体验的层面。我们通过广告宣传、事件营销等手段增加品牌与产品的曝光度,告诉客户传统的生活方式需要升级了,我们就是提供这种新生活方式的人,我们就是你正在寻找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客户有了一定的认知以后,就进入到行为改变的阶段了,通过产品体验、免费试用、派发优惠券等方式,我们让客户进入到产品试用的阶段,任何一种销售只要进入到产品试用阶段,基本上这单生意就算稳了。

3.满足客户的需求

很多销售人员都在困惑,为什么我开不了大单?为什么我的成交总是那么困难?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客户的需求洞察不够精准,客户购买的根本就不是产品,而是你的产品怎样帮他解决问题。营销大师们常说:“我们卖的不是电钻,而是一个墙洞,“我们卖的不是牛排,而是牛排的滋滋响”。在销售的过程中,如果你总是喋喋不休地讲自己的产品,忽视了对客户需求的挖掘,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实战案例:

一名记者被指派前往农村釆访一位劳模,可是天公不作美,那天下起了瓢泼大雨。等到了采访地点,记者浑身湿透不说,还弄得满身泥巴。见到劳模,记者第一句话就说:“这该死的天气啊,浑身都湿透了。”结果劳模拒绝了她的采访。因为当地大旱已久,这场大雨是一场及时雨,农民心里乐开了花,特别感谢老天爷,而记者上来就抱怨下雨天,劳模当然心里很不开心,拒绝她的采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想要满足客户的需求,首先需要我们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客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三、挖掘隐性需求,快速成交

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并不是孤立的,客户在购买的时候五种需求都同时存在,只是每个人的关注点有所不同而己,如果你能够抓住客户最关注的需求点,成交就变得容易多了。一般我们把客户愿意告诉我们的,很快能够了解到的需求叫显性需求,而客户没有告诉我们的,需要我们去挖掘了解的叫隐性需求,我们说显性需求可以言传,而隐性需求只能意会。

人生四大乐事之一叫“他乡遇故知”,有一次我在重庆街头偶遇我的一位好朋友,她到重庆出差,事办完了准备回老家看看自己的小姐妹。

当天晚上,她约我去逛商场,打算买两套小孩衣服,预算大概是三百块钱左右,可是,逛了快两个小时走了四五家店也没买到,我们垂头丧气准备走了,忽然看到一家迪士尼专卖店,结果迪士尼的店员只用了 10分钟就轻松地把她搞定了。

以下描述是我对当时情景的真实记录,为了方便阅读,我们用C来代表客户——我的朋友,用S来代表销售人员——迪士尼的店员。

□情景再现

S:先生、美女,你们好,请问你们需要点什么?

C:我想买两套小孩的衣服。

S:美女,您要看多大小孩的衣服,想看什么价位的呢?

C:哦,一两岁的样子,我想三百块钱买两套。

S:(惊讶的表情)美女,您是说三百块钱买两套小孩的衣服吗?那真的很抱歉,您知道现在小孩的衣服普遍都很贵,因为小孩的衣服材质要求很高,对皮肤要没有刺激才行。在咱们这个商场,您别说三百块钱买两套,三百块钱买一套都很困难,我可不可以冒昧地问您一下,您为什么要三百块钱买两套呢?您的预算可以提高一点吗?

点评:这位优秀的销售人员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您为什么要三百块钱买两套呢?”正是这个问题准确地挖掘到了我朋友的隐性需求, 从而不但促成了销售的达成,而且加快了成交的速度。

C:是这样的,这次我是从重庆转机,老家有两个小姐妹和我年纪相仿,她们每人都一个小孩,大概一两岁的样子,我想给她们每家的小孩带一套衣服算做见面礼,衣服也不要太贵,150块钱左右就行。

S:美女,那我清楚了,您其实不是要买衣服,而是要给您朋友 的小孩带两份见面礼,是吗?

C:是的,两个朋友,一人一份。

S:美女,那我给您提个建议,您听听看是否合适。我觉得您给 别人家小孩送衣服做见面礼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一是,这衣服拿在手上东西太小,不起眼,不够大气:二呢,这衣服小孩要贴身穿的,就算您花一千块钱买的衣服也难保穿在身上不伤皮肤,而且就算您买的衣服没问题,可万一小孩碰巧皮肤发痒、红疹什么的,您的朋友肯定怪您,认为您买的衣服有问题;三呢,说实话,美女,您这三百块钱的预算在咱们商场还真买不到衣服。

C:嗯,你说得有点道理,那怎么办呢?

S:美女,咱们迪士尼不但卖衣服,还卖公仔玩具。我觉得您送 衣服不如送公仔,公仔拿在手上够大、够气派,咱们迪士尼又是大品牌,您的朋友肯定喜欢。(看我的朋友有点动心,她边说边从货架上拿了一个公仔下来)。

S:美女,咱们这款公仔今天正好在做活动,98块钱一个,两个才196元,比您的预算足足节省了104元。

C:好的,好的,开单吧,就要两个公仔了。

走出专卖店的时候,朋友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路上她不停地在说,这个礼物选得好,这小姑娘真会卖东西,我怎么没想到要送公仔呢。后来,我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的小姐妹收到了她的礼物都很开心,她觉得那名店员帮了她很大的一个忙。

朋友本来是想花三百块钱买两套小孩衣服的,结果花了两个小时也没买到,迪士尼店员却只用了短短的10分钟时间,便让我朋友买下了她推荐的公仔,原因何在?说到底,这位销售人员准确地挖掘到客户的隐性需求,了解到我朋友想买衣服的真正原因,从而快速实现了成交。

挖掘客户的隐性需求,销售人员需要牢记三句话:

第一句:客户想要的并不是他的真正需求,要能够快速地挖掘出他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在这个案例中,我朋友想买两套小孩衣服,但是在销售人员的询问下,她发现了我朋友的真正需求并不是衣服,而是要给朋友的小孩送两份礼物,从而为她推荐公仔找到了最佳理由。

第二句:问客户“为什么买”为比问客户"买什么"重要,同样问客户〃为什么不买"也很重要。

决定这笔生意成交的最关键一点就是销售人员问了一句“您为什么要三百块钱买两套呢?”正是这个“为什么”帮助销售人员快速地挖掘到客户的隐性需求,客户说“给我来盘酸辣薯仔丝”,服务员就把薯仔丝端上桌了。而销售人员就会问:“先生,您为什么要吃酸辣薯仔丝呢?如果您又喜欢酸的又喜欢辣的,为什么不试试我们的酸菜鱼? ”

第三句:客户不知道的我知道,并且能够准确地说出来。

我们经常说专业销售,那么什么才是专业呢?在你的领域你要比外行人知道得多,而且你给出的建议能够让对方接受和采纳,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把专业的销售用语转化为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在这个案例中,销售人员给岀的建议有理有据,非常具有说服力,在选礼物这件事情上我的朋友明显没有销售人员专业,最终接受了她的建议。

四、挖掘隐性需求的三个方法

既然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有这么大的区别,只有了解到客户的隐性需求才能成交,那么该如何来挖掘客户的隐性需求呢?

1.从大到小

简单点说就是要学会追问客户更多的细节问题,只有了解到更多的细节问题我们才能掌握客户的真实购买动机,从而推荐最合适的产品。在给珠宝企业培训的时候,我曾经组织大家做了一个练习,题目是:“一对男女走进门店,女的看中了一款产品,而男的总是说不满意、不喜欢该怎么办?”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问题不太适合用话术去解决,因为你不知道这位男顾客反对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所以最好最安全的做法是要了解他说不喜欢不满意的原因,如果这位先生一直说不满意,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他确实比较懂行,不喜欢;

(2) 他只是觉得这款产品太贵了,碍于面子不好说破;

(3) 他已经打算给女朋友买别人家的产品了。

同样的一个异议背后却有N多种可能,销售人员就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从大到小地挖掘客户需求,就要问更加细节的问题。比如这个例子,你可以继续询问客户:“先生,您能告诉我,具体是哪方面您不太满意吗?是产品的款式,还是钻石的纯度呢?”

2.由近推远

如果客户想买一款油漆产品,但是对价格有点犹豫不决怎么办?客户的显性需求是希望用油漆把家里粉刷得更加漂亮一些,同时又不想花太多钱。可是如果我们接着追问客户,她希望把家里粉刷得漂亮一些是要自己住着舒服,还是要给别人看,客户说当然是自己舒服,家永远是留给自己的。如果是自己住着舒服,就不能光看漂亮,还要注意环保的问题,贪图便宜买的产品不环保,就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卖防水的沈姐说,她经常会跟客户使用“恐吓销售法”,告诉客户防水属于隐蔽工程,现在你买的防水产品不好,以后出了问题怎么办呢?然后她开始问你们家瓷砖什么品牌的,卫浴什么牌子的,想想装个卫生间得花多少钱啊,最后就是为了省防水这两三千块钱,万一防水出了问题,瓷砖卫浴都得砸了重新搞,这得多大工程花多少钱啊,所以安全起见,在不该省钱的地方还是不要省了吧。

3.去伪存真

客户一般都不太愿意告诉你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所以销售人员要具有足够的洞察力,能够判断出客户是否在说假话。在挖掘客户隐性需求的时候,不要只听客户在说什么,更要观察他是怎么做的,比如他的眼神、走路的速度、站位等。一个人如果在和你沟通的过程中,总是刻意地保持着足够的客气的话,要么他是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这点非常容易判断),要么就是他根本就不想买,你表现得越热情他越是觉得对不住你。

■刻意练习

请大家务必牢记挖掘客户隐性需求的三句话,对于没有成交的 订单我们会做总结分析,对于成交的订单我们也需要做总结分析,我们有没有问到客户的隐性需求,有没有把小单转成大单的机会与可能?

Ⅵ 顾客满意度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设立投诉与建议系统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应当能方便顾客传递他们的建议和投诉,设立投诉与建议系统可以收集到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很多餐厅和旅馆都为客人提供表格以反映他们的意见。医院可以在走道上设置建议箱,为住院病人提供意见卡,以及聘请一位病人专门搜集病人的意见。一些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像宝洁企业、松下企业、夏普企业等都建立了一种称为“顾客热线”的免费电话,从而最大程度地方便顾客咨询、建议或者投诉。这些信息流有助于企业更迅速地解决问题,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很多开发新产品的创意,如3M 企业声称它的产品改进主意有2/3是来自顾客的意见。顾客满意度量表调查作为一个企业,不要以为建立了投诉与建议系统,就能全面了解顾客的满意和不满意。一项在新加坡商场中所作的调查表明,当顾客对劣质服务不满意时,会有下反应:70%的购物者将到别处购买;39%的人认为去投诉太麻烦;24%的人会告诉其他人不要到提供劣质服务的商店购物;17%的人将对劣质服务写信投诉;9%的会因为劣质服务责备销售人员。上述结果说明并不是所有不满意的顾客都会去投诉,因此,企业不能用投诉程度来衡量顾客满意程度,应该通过开展周期性的调查,获得有关顾客满意的直接衡量指标。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或者信件等方式向购买者询问他们的满意度是多少。在这些询问顾客满意度的测试中,调查问卷或测试量表一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列出所有可能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然后按照重要程度由最重要到最不重要排列,最后选出企业最关心的几个因素,让受访者帮助判断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就所选所要评价的重要因素的满意度让受访者做出评价,一般以五项量表等级的居多,如高度满意,一般满意,无意见,有些不满意,极不满意。这是发现顾客满意与不满意的主要方法,企业将利用这些信息来改进它下一阶段的工作。佯装购物法另一种了解顾客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是,雇用一些人员装作潜在购买者,以报告他们在购买企业和竞争者产品的过程中所发现的优点和缺陷。这些佯装购物者甚至可以故意找些麻烦以考察企业的销售人员能否将事情处理好。企业不仅应该雇用佯装购物者,而且管理者本人也应该不时地离开办公室,微服出访,到企业和竞争者那儿从事购物活动,亲自体验一下被当作顾客的经历。对于管理者来说,还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方法是:以顾客的身份向自己的企业打电话提出各种问题和抱怨,看看对企业职员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如,太康保险企业就经常打电话给顾客,询问自己的职员有没有对顾客进行劝诱式销售,或代顾客签字。失去顾客分析企业应当同停止购买或转向其他供应商的顾客进行接触,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IBM企业每当失去一个顾客时,就会竭尽全力探讨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价格太高,服务有缺陷,还是产品不可靠等等。从事“退出调查”和控制“顾客损失率”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顾客损失率上升,就表明企业在使顾客满意方面不尽人意。上述顾客满意程度的调查方法说到底是搜集有关信息,为此,企业必须花代价、精心设计自己.的信息系统。一般来讲,取得信息的渠道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渠道主要是公开、程序化的渠道,如顾客投诉系统、顾客满意调查即属此类;非正式信息渠道是非公开的、隐蔽的信息渠道,如佯装购物法、微服出访、在顾客中安排“眼线”、“卧底”等即属此类。正式信息渠道的优点是程序化,弱点是太慢,另外由于面子、情感等因素的作用,顾客有些不满不便表达。非正式渠道的优点是快速,能得到来自顾客的最隐秘的信息,弱点是非程序化,存在将个别顾客意见普遍化倾向。营销经理要灵活驾御这两条渠道,以非正式渠道弥补正式渠道的不足。

Ⅶ KANO模型

kano模型就是度量五种需求被满足与否对满意或不满意度产生的影响的模型

一般用于确认产品/服务的优先级,需求优先顺序如下: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 Noriaki Kano )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狩野教授将产品服务的质量特性分为五类:

基本(必备)型需求 ——Must-be Quality/ Basic Quality

当优化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

期望(意愿)型需求 ——One-dimensional Quality/ Performance Quality

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兴奋(魅力)型需求 —Attractive Quality/ Excitement Quality

用户意想不到的,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但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提升;

无差异型需求 ——Indifferent Quality/Neutral Quality

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用户根本不在意;

反向(逆向)型需求 ——Reverse Quality,亦可以将 'Quality' 翻译成“质量”或“品质”。

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

前三种需求根据绩效指标分类就是基本因素、绩效因素和激励因素。

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这三种需求根据绩效指标分类就是基本因素、绩效因素和激励因素。

基本型需求 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因素的基本要求。这是顾客认为产品/服务“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顾客需求)时,顾客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顾客需求)时,顾客也可能不会因而表现出满意。对于基本型需求,即使超过了顾客的期望,但顾客充其量达到满意,不会对此表现出更多的好感。不过只要稍有一些疏忽,未达到顾客的期望,则顾客满意将一落千丈。对于顾客而言,这些需求是必须满足的,理所当然的。例如,夏天家庭使用空调,如果空调正常运行,顾客不会为此而对空调质量感到满意;反之,一旦空调出现问题,无法制冷,那么顾客对该品牌空调的满意水平则会明显下降,投诉、抱怨随之而来。

期望型需求 是指顾客的满意状况与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比例关系的需求。期望型需求没有基本型需求那样苛刻,其要求提供的产品/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水平超出顾客期望越多,顾客的满意状况越好,反之亦然。在市场调查中,顾客谈论的通常是期望型需求。质量投诉处理在我国的现状始终不令人满意,该服务也可以被视为期望型需求。如果企业对质量投诉处理得越圆满,那么顾客就越满意。

魅力型需求 是指不会被顾客过分期望的需求。但魅力型需求一旦得到满足,顾客表现出的满意状况则也是非常高的。对于魅力型需求,随着满足顾客期望程度的增加,顾客满意也急剧上升;反之,即使在期望不满足时,顾客也不会因而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意。这要求企业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顾客产生惊喜。顾客对一些产品/服务没有表达出明确的需求,当这些产品/服务提供给顾客时,顾客就会表现出非常满意,从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例如,一些着名品牌的企业能够定时进行产品的质量跟踪和回访,发布最新的产品信息和促销内容,并为顾客提供最便捷的购物方式。对此,即使另一些企业未提供这些服务,顾客也不会由此表现出不满意。

KANO模型分析方法是狩野纪昭基于KANO模型对顾客需求的细分原理,开发的一套 结构型问卷 和 分析方法 。KANO模型分析方法并不直接用来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主要用于识别顾客需求,帮助企业了解不同层次的顾客需求, 确定使顾客满意的关键要素 。

KANO模型分析方法需要根据狩野纪昭设计的结构型问卷,另行收集调查信息。其基本步骤如下:

(1)从顾客角度认识产品/服务需要;

(2)设计问卷调查表;

(3)实施有效的问卷调查;

(4)将调查结果分类汇总,建立质量原型;

       (5)分析质量原型,识别具体测量指标的敏感性。

为了能够将质量特性区分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魅力型需求,KANO问卷中每个质量特性都由 正向 和 负向 两个问题构成,分别测量顾客在面对存在或不存在某项质量特性时所作出的反应。问卷中的问题答案一般采用五级选项,分别是“我喜欢这样”、“它必须这样”、“我无所谓”、“我能够忍受”、“我讨厌这样”。设置的问题形式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形式的问卷实施调查,按照正向问题和负向问题的回答对质量特性进行分类,具体分类对照见下表。当正向问题的回答是“我喜欢”,对负向问题的回答是“我不喜欢”,那么在KANO评价表中,这项质量特性就分类为O,即期望型需求。如果顾客对某项质量特性正负向问题的回答结合后,分类是M或A,那么该因素就被分别分为基本型需求或魅力型需求。

表中:

A表示魅力型需求

O表示期望型需求

M表示基本型需求

R表示反向型需求,顾客不需要这种质量特性,甚至对该质量特性有反感;

I表示无差异需求,顾客对这一因素无所谓;

Q表示有疑问的结果,顾客的回答一般不会出现这个结果,除非这个问题的问法不合理、或者是顾客没有很好地理解问题、或者是顾客在填写问题答案时出现错误。

问卷编写:

由于KANO模型问卷均需要了解以下两个方面:用户对于产品/服务具备某功能时的评价(态度)和产品/服务不具备某功能时的评价(态度),需要分别正向和反向地询问用户。需要注意:

  ①  KANO问卷中与每个功能点相关的题目都有正反两个问题,正反问题之间的区别需注意强调,防止用户看错题意;

  ②  功能的解释:简单描述该功能点,确保用户理解;

  ③  选项说明:由于用户对“我很喜欢”“理应如此”“无所谓”“勉强接受”“我很不喜欢”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在问卷填写前给出统一解释说明,让用户有一个相对一致的标准,方便填答。

我喜欢这样:让你感到满意、开心、惊喜。

它必须这样:你觉得是应该的、必备的功能/服务。

我无所谓:你不会特别在意,但还可以接受。

我能够忍受:你不喜欢,但是可以接受。

我讨厌这样:让你感到不满意。

调查结果收集整理后,进行KANO模型分析。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例详细说明KANO模型分析方法的应用。为了了解顾客需求层次,确定改进方向,某企业针对所生产的MP4选取了四个质量特性(FM收音机、录音、容量、播放格式)设计KANO问卷并进行了调查。

1.应用KANO模型分析方法识别顾客需求通过调查获得每个质量特性的数据之后,就可以计算每个质量特性在不同需求类型中出现的频率了,具体见下表。

在分类时不用考虑I、R、Q的数据,根据每个质量特性在A、O、M中出现的频率的大小确定质量特性的分类结果。由表中可以得到,“容量”和“播放格式”是基本型需求。“FM收音机”和“录音”功能为期望型需求。

2.应用KANQ模型分析方法确定关键因素

完成对质量特性的需求分类,接下来就可以进行KANO模型分析了。KANO模型分析是通过对各质量特性的满意影响力和不满意影响力的分析,来判断顾客对这些质量特性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进而确定改进那些质量特性敏感性高、更有利于提升顾客满意的关键因素。首先进行满意影响力(SI)和不满意影响力(DSI)两个方面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SI=(A+O)/(A+O+M+I)

DSI=-1×(O+M)/(A+O+M+I)       (注意负号“-”)

应用以上公式对示例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将各质量特性以SI值为横坐标、DSI值为纵坐标纳入敏感性矩阵中(见下图)。在半径圈(下图中以原点0为圆心,OP为半径的圆)以外的因素,并且离原点越远的因素,敏感性越大,可以确定FM收音机、容量和播放格式是关键要素。而在圈内的质量特性敏感性不大,可暂时不予以考虑。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改进时,企业 首先应该关注 的是顾客的 基本型需求 ,重视顾客认为企业有义务做到的事情,保证顾客提出的问题得到认真的解决,尽量为顾客提供方便,以满足顾客最基本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 企业尽力去满足顾客的 期望型需求 ,这是质量的竞争性因素。提供顾客喜爱的额外服务或产品功能,使其产品/服务优于竞争对手并有所不同,引导顾客加强对本企业的良好印象,使顾客达到满意。 最后争取实现 顾客的 魅力型需求 ,为企业建立最忠实的顾客群。

参考资料

1. 智库网络·KANO模型

2. 知乎用户·金奇隽·什么是卡诺KANO模型?

Ⅷ 顾客满意度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顾客满意度调查的方法有:

1、问卷调查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顾客满意,度数据收集方式。问卷中包含很多问题,需要被调查者根据预设的表格选择该问题的相应答案,顾客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评估企业的服务质量、顾客服务工作和顾客满意水平。同时也允许被调查者以开放的方式回答问题,从而能够更详细地掌握他们的想法。

2、二手资料收集

二手资料大都通过公开发行刊物、网络、调查公司获得,在资料的详细程度和资料的有用程度方面可能存在缺陷,但是它毕竟可以作为我们深度调查前的一种重要的参考。特别是进行问卷设计的时候,二手资料能为我们提供行业的大致轮廓,有助于设计人员对拟调查问题的把握。

3、访谈研究

包括内部访谈、深度访谈和焦点访谈。

内部访谈是对二手资料的确认和对二手资料的重要补充。通过内部访谈,可以了解企业经营者对所要进行的项目的大致想法,同时内部访谈也是发现企业问题的最佳途径。

深度访谈是为了弥补问卷调查存在的不足,有必要时实施的典型用户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针对某一论点进行一对一的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用为探知被访问者对某事的看法,或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

焦点访谈就是一名经过企业训练过的访谈员引导8~12人(顾客)对某一主题或观念进行深入的讨论。焦点访谈通常避免采用直截了当的问题,而是以间接的提问激发与会者自发的讨论,可以激发与会者的灵感,让其在一个"感觉安全"的环境下畅所欲言,从中发现重要的信息。

顾客满意度调查的目标

调查的核心是确定产品和服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顾客的欲望和需求。就其调研目标来说,应该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 确定导致顾客满意的关键绩效因素;

2、 评估公司的满意度指标及主要竞争者的满意度指标;

3、 判断轻重缓急,采取正确行动;

4、 控制全过程;

5、产品升级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Ⅸ 如何识别出用户真正的需求

识别客户真正需求的五个方法:
一、产品及其服务的价格
即是客户为购买而支付的实际货币数量,它是买卖双方形成交易的唯一平衡点。这个点有分歧,交易不能实现,这个点一致,就实现交易。当客户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或供应商不理解客户需求时,价格就是交易唯一的依据。在许多交易中,许多客户以为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供应商也主观认为理解了客户的全部需求,双方都直奔主题---价格谈判,结果客户买到的未必符合需求,供应商也没有利润,如果供应商利用“客户需求经济学”来分析客户需求,价格永远放在最后,因为在客户需求里,价格不是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从1998年开始中国施乐公司就开始在保险行业推销其大型高速打印机,价格在100万—300万元之间,到了2000初已有初步成效,部分客户采用了施乐公司的产品,但是这时候,HP、IBM、STAR等公司也发现高速打印机在保险业的机会,纷纷进入市场竞争,他们针对施乐产品价格高的状况,均采用了低价格(相对应产品都便宜10—50万元之间)的竞争策略,但经过两年的较量,结果在2001底前施乐公司还是赢得竞争,几乎占有所有省级单位的采购订单。施乐公司并没有采用降价而予以应付竞争,而是以“客户需求经济学”为核心指导,利用自身早先进入保险业而非常了解客户需求的优势,制定出一揽子包含如何降低客户使用成本、降低采购风险、解决核心问题、提供延伸利益、提前交货时间等等全方面解决方案,其中包含了售后全程保修服务、融资、全外包服务、提供样机周转等等,结果挡住了竞争对手的疯狂的进逼,并迫使他们迫使转移竞争领域。
我们在销售过程中,一旦客户提出低价格要求或价格比较,多数业务员就惊慌失措,要不失去定单,要不利润非常低。作者在工作中就这个状况经常提醒业务员,遇到价格竞争或客户低价格要求,不要在价格上纠缠不清,引导客户关注于需求的其他领域而不是仅仅是价格,往往问题就迎刃而解。

Ⅹ 顾客满意度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一、意见箱
最直接的方法,直接根据客户反映的问题来追踪原因,给出解决方案。
二、网站调查
互联网是一个便捷途径来调查客户满意度。通过客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来进行改良。优点是成本低,时间自由,同时可以宣传自己。
三、电话调查
通过呼叫中心与客户建立关系,提前想好问题,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引起不满。
四、客户访谈
会占用客户大量的时间,总体来说难度最大、并且成本也最高。酌情选择,因而选择合适的执行团队很重要。

更多顾客满意度调查具体办法,都在倍市得平台,点击开始数字化的客户体验管理众言科技,是国内网络调研与客户的体验管理领域的首批实践者,旗下客户体验管理平台倍市得,专业调研、体验数据收集与智能分析、精准营销、客户整体的体验管理于一体,服务于企业组织、政府机构以及个人客户。平台从客户整体旅程出发,为各大企业的不同客户采集体验大数据、构建体验洞察体系,并针对具体客户反馈及时预警,助力客户全面提升体验管理水平。

阅读全文

与识别客户需求的方法满意分析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去除蜘蛛痣的方法 浏览:650
偏瘫的稳定训练方法 浏览:817
架点分析与使用方法 浏览:608
菜鸟写作技巧和方法 浏览:762
闲置快速卖出去的方法 浏览:549
电脑用电压力锅做蛋糕的方法 浏览:5
建行随芯用使用方法 浏览:282
眼角的皱纹用什么方法可以弄掉 浏览:930
汽车螺纹测量方法 浏览:396
分析企业财务数据的方法 浏览:844
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方法 浏览:775
小弹力带的腿部训练方法 浏览:872
eminence使用方法 浏览:185
统计方法与资料分析课 浏览:419
如何挤奶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81
荣耀6电量提醒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11
黄褐斑国外治疗方法 浏览:618
煎包机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840
电脑怎么清理桌面垃圾最快方法 浏览:608
轿车轮胎性能检测方法及其标准 浏览: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