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样品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预处理方法各是什么应怎样测定
浸泡,过滤,透析,超滤,层析……
需要看你的生物样品室菌,病毒,蛋白,核酸,单一物质,混合物质等等信息
需要知道有机物,无机物的大致组成和性质,具体有机物无机物的组成和性质分析,看看前面的 苍兲ら醉ゞ123 网友的回复就差不多了。
B. 氯化钡溶于水吗
氯化钡易溶于水,氯化钡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BaCl₂,是白色的晶体,易溶于水,微溶于盐酸和硝酸,难溶于乙醇和乙醚,易吸湿,需密封保存。
在100℃时即失去结晶水,但放置在湿空气中又重新吸收二分子结晶水。易溶于水,溶于甲醇,不溶于乙醇、乙酸乙酯和丙酮。相对密度3.86g/mL。熔点963℃,沸点1560℃,折光率1.635。钡离子的焰色反应为黄绿色。
合成方法
1、将20mL浓盐酸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取20g(0.1mol)的碳酸钡,在搅拌下一点点地加入稀盐酸中。
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氯化钡的水溶液。过滤,除去不溶组分,将滤液在水浴上加热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二分之一,冷却,氯化钡的结晶析出。用玻璃过滤器过滤,依次用水、乙醇洗涤,在空气中自然干燥。产物为二水氯化钡,得率90%。
2、将二水氯化钡在125℃进行脱水可制得无水氯化钡。
C. 化学分析中溶解试样的方法有哪些
、溶解法
采用适当的溶剂,将试样溶解后制成溶液的方法,称为溶解法。常用的溶剂有水、酸和碱等。 (1)水溶法对于可溶性的无机盐,可直接用蒸馏水溶解制成溶液。 (2)酸溶法多种无机酸及混合酸,常用做溶解试样的溶剂。利用这些酸的酸性、氧化性及配位性,使被测组分转入溶液。常用的酸有以下几种。 ①盐酸(HCl)大多数氯化物均溶于水,电位序在氢之前的金属及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碳酸盐都可溶于盐酸中,另外,Cl-还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并且还可与很多金属离子生成配离子而利于试样的溶解。常用来溶解赤铁矿(Fe2O3)、辉锑矿(Sb2S3)、碳酸盐、软锰矿(MnO2)等样品。 ②硝酸(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几乎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除铂、金和某些稀有金属外,浓硝酸几乎能溶解所有的金属及其合金。铁、铝、铬等会被硝酸钝化,溶解时加入非氧化酸,如盐酸除去氧化膜即可很好的溶解。几乎所有的硫化物也都可被硝酸溶解,但应先加入盐酸,使硫以H2S的形式挥发出去,以免单质硫将试样裹包,影响分解。 ③硫酸(H2SO4)除钙、锶、钡、铅外,其它金属的硫酸盐都溶于水。热的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脱水性,常用于分解铁、钴、镍等金属和铝、铍、锑、锰、钍、铀、钛等金属合金以及分解土壤等样品中的有机物等。硫酸的沸点较高(338℃),当硝酸、盐酸、氢氟酸等低沸点酸的阴离子对测定有干扰时,常加硫酸并蒸发至冒白烟(SO3)来驱除。在稀释在稀释在稀释在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时浓硫酸时浓硫酸时,,,,切记切记切记切记,,,,一定要把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一定要把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一定要把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一定要把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沾到皮肤要立如沾到皮肤要立如沾到皮肤要立如沾到皮肤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即用大量水冲洗即用大量水冲洗即用大量水冲洗。。。。 ④磷酸(H3PO4)磷酸根具有很强的配位能力,因此,几乎90%的矿石都能溶于磷酸。包括许多其它酸不溶的铬铁矿、钛铁矿、铌铁矿、金红石等,对于含有高碳、高铬、高钨的合金也能很好的溶解。单独使用磷酸溶解时,一般应控制在500~600℃、5min以内。若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析出焦磷酸盐难溶物、生成聚硅磷酸粘结于器皿底部,同时也腐蚀了玻璃。 ⑤(HClO4)热的、浓高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迅速溶解钢铁和各种铝合金。能将Cr、V、S等元素氧化成最高价态。高氯酸的沸点为203℃,蒸发至冒烟时,可驱除低沸点的酸,残渣易溶于水。高氯酸也常作为重量法中测定SiO2的脱水剂。使用使用使用使用HClO4时时时时,,,,应免与有机物接触免与有机物接触免与有机物接触免与有机物接触,,,,当样品含有机物时当样品含有机物时当样品含有机物时当样品含有机物时,,,,应先用硝酸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后再加高氯酸应先用硝酸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后再加高氯酸应先用硝酸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后再加高氯酸应先用硝酸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后再加高氯酸,,,,以免发生爆炸以免发生爆炸以免发生爆炸以免发生爆炸。。。。 ⑥氢氟酸(HF)氢氟酸的酸性很弱,但 F—的配位能力很强,能与 Fe(Ⅲ)、Al(Ⅲ)、Ti(Ⅳ)、Zr(Ⅳ)、W(Ⅴ)、Nb(Ⅴ)、Ta(Ⅴ)、U(Ⅵ)等离子形成配离子而溶于水,并可与硅形成SiF4而逸出。氢氟酸一定要氢氟酸一定要氢氟酸一定要氢氟酸一定要在在在在通风柜中使用通风柜中使用通风柜中使用通风柜中使用,,,,一但沾到皮肤一定要立即用水一但沾到皮肤一定要立即用水一但沾到皮肤一定要立即用水一但沾到皮肤一定要立即用水冲洗冲洗冲洗冲洗干净干净干净干净。。。。 (3)混合酸溶法 ①王水HNO3与HCl按1∶3(体积比)混合。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和盐酸的配位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溶解能力。能溶解Pb、Pt、Au、Mo、W等金属和Bi、Ni、Cu、Ga、In、U、V等合金,也常用于溶解Fe、Co、Ni、Bi、Cu、Pb、Sb、Hg、As、Mo等的硫化物和Se、Sb等矿石。 ②逆王水HNO3与HCl按3∶1(体积比)混合。可分解Ag、Hg、Mo、等金属及Fe、Mn、Ge的硫化物。浓HCl、浓HNO3、浓H2SO4的混合物,称为硫王水,可分别溶解含硅量较大的矿石和铝合金。 ③ HF+ H2SO4+ HClO4可分解Cr、Mo、W、Zr、Nb、Tl等金属及其合金,也可分解硅酸盐、钛铁矿、粉煤灰及土壤等样品。 ④ HF+HNO3常用于分解硅化物、氧化物、硼化物和氮化物等。 ⑤ H2SO4+H2O2+H2O,H2SO4∶H2O2∶H2O按2∶1∶3(体积比)混合。可用于油料、粮食、植物等样品的消解。若加入少量的CuSO4、K2SO4和硒粉作催化剂,可使消解更为快速完全。 ⑥ HNO3+ H2SO4+ HClO4(少量)常用于分解铬矿石及一些生物样品,如动、植物组织、尿液、粪便和毛发等。 ⑦ HCl+SnCl2主要用于分解褐铁矿、赤铁矿及磁铁矿等。 (4)碱溶法碱溶法的主要溶剂为NaOH、KOH或加入少量的Na2O2、K2O2.常用来溶解两性金属,如铝、锌及其合金以及它们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也可用于溶解酸性氧化物如MoO3、WO3等。
D. 本人需要水槽脱水剂配方
有样品么?提供样品,这边可以做水槽脱水剂配方分析的。通过仪器对产品的配方和成分进行解析,综合采用微观谱图分析对比验证技术,来检测样品中各类物质配方和含量。这不是专业从事分析行业多年,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产品性能,研发新型适销产品,缩短研发周期。
E. 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包括重量法、滴定法以及分光光度法。
3.4.1.1 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硅酸盐分析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常采用重量法。重量法一般包括二次盐酸蒸干脱水法、一次盐酸蒸干脱水法、氯化铵法、聚环氧乙烷凝聚重量法、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盐酸蒸干脱水法的原理:将试样与碱共熔,使不溶性的二氧化硅生成可溶性的硅酸盐,经过酸化处理使其以硅酸形式沉淀出来。为使硅酸溶胶凝聚、脱水、沉淀完全,常常以盐酸为脱水剂蒸干、脱水、过滤,将所得沉淀灼烧至恒量。
氯化铵法的原理:在含硅酸的浓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铵,水浴或沙浴加热10~15min,使硅酸迅速脱水析出。利用氯化铵的水解反应夺取硅酸中的水分,加速硅酸的脱水,并且由于氯化铵的存在降低了硅酸对其他组分的吸附,以得到纯净的沉淀。
聚环氧乙烷凝聚重量法的原理:将试料用碳酸钠熔融,盐酸浸取,蒸发至小体积,加聚环氧乙烷凝聚硅酸,过滤,灼烧,称重。加氢氟酸、硫酸处理,使硅以四氟化硅形式除去,再灼烧,称重。处理前后质量之差即为沉淀中的二氧化硅含量。残渣用焦硫酸钾熔融,水提取并入二氧化硅滤液中。经解聚后用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滤液中残余的二氧化硅,两者之和即为试样中二氧化硅的含量。
动物胶凝聚重量法的原理:将试样用碳酸钠熔融,盐酸浸取,蒸发至湿盐状,加盐酸,用动物胶凝聚硅酸,过滤,灼烧,称重。加氢氟酸、硫酸处理,使硅以四氟化硅形式除去,再灼烧,称重。处理前后质量之差为沉淀中的二氧化硅含量。残渣用焦硫酸钾熔融,水提取并入二氧化硅滤液中。经解聚后用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滤液中残余的二氧化硅,两者之和即为试样中二氧化硅的含量。
以上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是盐酸蒸干脱水法和动物胶凝聚法。盐酸蒸干脱水法是非常经典的方法,适用于高含量二氧化硅的测定,方法的准确度比较高,但分析流程长,操作烦琐。聚环氧乙烷法和动物胶凝聚法适用于二氧化硅含量大于5%的硅酸盐岩石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也适用于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这两种重量法速度较快、回收率高,但漏失量达1%~2%。
应用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时,需要注意的是:正确掌握蒸干、凝聚条件、凝聚后的体积以及沉淀过滤的方法。一般例行分析中,不需要对滤液中的二氧化硅进行校正,但在精密分析中需进行校正。
3.4.1.2 滴定法测定二氧化硅
氟硅酸钾滴定法测定二氧化硅是一种间接滴定法,即氟硅酸钾沉淀分离-酸碱滴定法,广泛应用于水泥、冶金、新型无机材料、玻璃制品及其原料中二氧化硅的测定。
氟硅酸钾容量法的基本原理:在镍坩埚中,以KOH(或NaOH和Na2CO3)作熔剂,将试样熔融,然后用硝酸分解熔融物。在过量的氟离子和钾离子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使硅酸形成氟硅酸钾沉淀(K2SiF6),经过滤、洗涤、沉淀及中和滤纸上的残余酸后,加沸水,使氟硅酸钾沉淀水解生成定量的氢氟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由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二氧化硅的含量。
氟硅酸钾测定二氧化硅的关键两步是控制生成沉淀以及沉淀的洗涤、中和残余酸。具体实验条件(如酸度、温度、KCl、KF加入量等)可参照国标选择。目的是尽可能使所有H2SiO3全部转化为K2SiF6沉淀,并且要防止K2SiF6水解损失。
氟硅酸钾容量法检测结果准确,费时较少,但测定条件要求较高,影响因素较多,而且与操作者熟练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3.4.1.3 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硅
试样中SiO2含量在2%以下时,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分为硅钼黄和硅钼蓝分光光度法两种。
硅钼黄法是在一定条件下单硅酸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可溶性硅钼杂多酸配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黄色配合物的吸光度与硅酸的浓度成正比,于44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进而求得二氧化硅的浓度。
硅钼蓝法是把硅钼黄法生成的硅钼黄用还原剂还原成蓝色的配合物(即硅钼蓝)。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色配合物的吸光度与硅酸的浓度成正比,于68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进而求得二氧化硅的浓度。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测定原理可发现:“硅钼蓝法”是在“硅钼黄法”的基础上多了一步还原显色反应,所以“硅钼蓝法”的操作步骤要多一些,操作时间也要长一些。硅钼黄法可以测出比硅钼蓝法含量较高的二氧化硅,即硅钼蓝法检出限更低,灵敏度更高。因此在一般分析中,对少量二氧化硅的测定都采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硅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将试样中的硅全部转入溶液中,并以单分子硅酸状态存在。因此在制备试样溶液时,为了获得稳定的单硅酸溶液,一般多用碳酸钾(碳酸钠)-硼砂混合溶剂(2∶1)、苛性钠或苛性钾分解试样,并且采用逆酸化法,即以熔剂熔融后用水浸出所制得的碱性溶液,迅速倒入稀盐酸中,使溶液由碱性迅速越过pH=3~7的范围,成为pH=0.5~2的酸性溶液,这样可大大地减少聚合硅酸的形成。另外,溶液的酸度、温度以及共存离子等因素对测定结果都有影响,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其可能产生的误差。
总之,测定二氧化硅含量的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待测试样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以选取合适的测定方法。
F. 酚酞试液的配制方法
酚酞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晶体粉末,易溶于乙醇。在碱性溶液中,无色的内酯开环生成醌式结构,颜色呈红色。当遇浓的强碱时,酚酞又可转化为无色的羧酸盐。它的变色范围是pH8.0(无色)~10.0(红色)。试液的配制方法是每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升90%乙醇中溶解lg。
G. 乙醇制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作为脱水剂不会把物质给炭化了吗
乙醇制乙烯的反应中存在严重炭化现象!!
1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制乙烯常采用乙醇和浓硫酸于170℃时的脱水反应。该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炭化比较严重,给实验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由于大量乙醇被炭化使乙烯的产气量减少。(2)伴随乙醇炭化产生的大量S02不仅污染教学环境,对乙烯的性质实验也有明显干扰。(3)伴随乙醇炭化还能发生一些更复杂的副反应,有资料称该实验还可能生成H2、CH4、CO等气体,致使点燃乙烯气体时火焰颜色明显发生变化,呈现出H2、CO等气体燃烧时特有的蓝色,这也影响对乙烯性质的认识。总之,炭化是影响该实验质量和效果的主要问题。
2
消除炭化的思路
从上面分析不难看出,在实验室制乙烯的实验中主要存在两个并行反应,一个是乙醇脱水生成乙烯,一个是乙醇炭化,这两个反应都需,要硫酸的存在。乙醇脱水生成乙烯是非氧化一还原反应,硫酸只起催化剂的作用。乙醇炭化是氧化一还原反应,硫酸主要是氧化剂。前者对硫酸浓度要求不是很严格,后者对硫酸浓度的要求却是很严格的,因为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硫酸才具有氧化性。如果适当控制硫酸的浓度,就有可能做到在保证正常生成乙烯的前提下抑制乙醇炭化反应的发生。
3
消除炭化的方法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控制硫酸浓度是消除炭化的关键。控制硫酸浓度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3.1调整乙醇和醋酸的量比
在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中乙醇和硫酸的量比为体积比1:3,用这样的混和液进行反应炭化很严重,经常是反应温度未达176℃时就已经开始炭化了,最后混和液中出现许多炭的颗粒。若将乙醇和硫酸的量比改为体积比1:2,硫酸被乙醇稀释使浓度降低更多一些,炭化现象就有可能消除或减轻。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当用这样的混和液进行反应时开始并不炭化,只是反应在进行了一个短时间后才出现炭化现象,比原实验减轻了许多。
3.2用化学反应控制硫酸的浓度
用改变乙醇和硫酸量比的方法并不能彻底消除炭化现象,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乙醇不断被消耗,反应生成的水也在加热条件下不断被蒸发,琉酸的浓度不断增大,当硫酸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硫酸又具备了使乙醇发生炭化的条件,炭化现象就又发生了。由此可见硫酸浓度的增大是一个进行性过程,单纯依靠在反应开始时改变乙醇和硫酸量比的方法是不能从始至终消除炭化的,必须增加一个消耗硫酸的反应,使硫酸和乙醇同步减少,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消除炭化。这样的反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反应速度不能过快,若反应速度过快会造成硫酸的过度消耗,影响生成乙烯的反应正常进行。②反应生成物对乙烯的性质无影响。经多实验发现,用大理石和硫酸反应可以达到此目的。常温时大理石和硫酸反应十分缓慢,加热时反应速度加快,但加快的幅度不是很大,基本上可以做到硫酸和乙醇同步减少,使硫酸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当用大理石代替碎瓷片进行反应时,(大理石的用量不能太少),从始至终都不发生炭化,生成乙烯的气流也很乎稳。由于原实验中伴随炭化还发生了其它一些副反应,随着炭化现象的消除.这些副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实验质量有明显提高。
H. 脱水处理有什么方法哪种比较好
脱水处理建议使用化学脱水,也就是使用化学脱水剂
脱水剂的优点:
1. 使用方便、使用浓度无需太高,可高倍稀释使用,耐用性强
2. 脱水处理快速,后续清洗方便
3. 对工件不会产生损伤,不会造成外观上的改变
4. 水性产品,本身安全性高、环保无毒
5. 产品质量媲美国外进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