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德育方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德育方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5 17:39:45

⑴ 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说服是使对方放弃原来的观点和认识,接受新的意见,努力使对方心服口服,有即时或可见性的收效。

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形式主要有: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同龄人中的优秀学生的示范。

3、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的种类有:一、人格感化,即教育者靠自己高尚品德、人格以及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积极进取。二、环境陶冶,即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三、艺术熏陶,指通过音乐、美术、舞蹈、诗歌、影视等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4、自我教育法,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5、实践锻炼法,实际锻炼法包括:

一、执行制度,即让学生按照学生守则、课堂纪律、作息制度等必要的规章制度进行锻炼;

二、委托任务,指教育者或学生集体委托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三、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的活动,如: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劳动以及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拓展资料:

德育:

  1.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词目:德育

拼音:déyù

基本解释

[moral ecation] 指针对学生群体的道德教育与培养

引证解释

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德育目标的概念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德育依据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⑵ 结合实例分析学前儿童德育教育的三种方法及其运用

摘要 1、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的综合影响。集中一个阶段、围绕某一方面重点、用各种教育内容、各种教育手段和各种活动形式综合进行教育,是综合课程的主要特点。而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必须自然地渗透在每个主题活动中。例如:小班主题《天冷,我不怕》目的是锻炼幼儿意志,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上幼儿园,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我在常识课中组织观察和体验冬天的寒冷,观察街上的行人怎样冒着严寒坚持上班;语言课中讲”冬天也要锻炼身体”的故事,组织“比比谁最不怕冷”的谈话,进行木偶表演”冬天不怕冷”音乐课中唱“科天我们在做什么歌”,户外活动推雪人,滚雪球。还玩“扫雪”的游戏,让幼儿在活动、游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接受教育影响。

⑶ 德育的方法和原则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原则
1、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所以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需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积极向上。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要求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⑷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采取的方法,有哪些效果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采取的方法,有很多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者互动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如何教书、布道以及教育者如何接受教育。在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我们必须全身心地准备考试,更加注重理解,以便在考试中有所帮助。在世界转型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手段,即德育方法既有教育者的方法,又有教育者的内容。德育方法对德育效果有着重大影响。

学校理论与家庭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体系。没有理论的指导,很容易在实践中产生更多的偏差。没有生活的实践,理论在一般意义上流于形式,沦为空洞的教育星体。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道德标准,就很难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很难立足社会,获得理想的发展!学校的理论课是方向性的,家庭和社会的生活是实践性的。

根据德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德育方法,有的分为理论教条法和实例示范法;有的基于德育方法对教育者影响的特点和心理机制,有的基于教育者和教育者在德育活动中的相对地位,主体性在德育构成中作为一种指导教育的方法和自我教育的方法。当一个人认为教育是空洞的,这说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片空白,不会得到真正教育的回报。

⑸ 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我只了解中学的,这个案例是中学的吧..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
1.说服法 2.榜样法 3.锻炼法 4.陶冶法 5.表扬鼓励与批评处分

从这个案例分析:
1.体现的德育原则有:
(1).导向性原则: 陈老师教育杨同学,要实现理想就应该好好的学习知识 理想与现实结合
(2).因材施教原则:陈老师根据杨同学的特点对他进行鼓励教育
2.体现的德育方法有:
主要还是说服法和表扬鼓励

⑹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意识能动作用在于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能动性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意识能够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是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事物,使人能动地改造世界;三是意识能对人的生理活动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结合材料,找到材料中能够体现意识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以及能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句子,写在上述内容的后面即可。

⑺ 德育途径与方法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应全面利用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实现德育的目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当然,教学这个途径也不是万能的,只通过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进行德育,容易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校外活动是指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构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两种形式生动活泼,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订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
(三)劳动
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出巨大的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磨练和考验,看到自己的才能和成果,从而养成热爱劳动、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优良品德.
(四)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活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德.
(五)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其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就必须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班主任要与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其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⑻ 德育原则与方法

(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它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个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我们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校要培养“四有”、“两热爱”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3)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生消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优点和缺点、先进和落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种矛盾斗争转化的结果。德育的规律决定了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必须同时进行。(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严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党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尊重学生就是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护和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他们的自尊心,相信他们的能力。(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形成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培养集体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统一起来。要培养坚强的集体,就要依靠集体,培养、教育和健全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关心集体,自觉地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而严格要求自己。通过集体建立全班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班风,以影响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教师要把集体当作教育的主体,先向集体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学会处理各种关系。要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6)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贯彻正面教育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及时教育指导。在德育中要摆事实,讲道德,要以理服人。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7)教育与学生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原则。教育与学生年龄相一致的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德育的预期效果,教育者应使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使每个学生品德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发展大致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这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各有特点,教育者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特别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使德育要求、内容和方法在保持系统性的同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才能使德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⑼ 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榜样示范法(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
3、实践锻炼法(有目的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4、情境陶冶法(环境、艺术、人格陶冶);
5、品德评价法;
6、自我教育法。

⑽ 德育原则和方法

德育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德育原则(principlesofmoralecation)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德育规律的体现,受德育目的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一定阶级、民族和文化的特点。是制订德育计划,选择德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德育过程的依据。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提出言行一致、因材施教、以身作则、长善救失、笃志、自省、锻炼意志等原则。宋代朱熹主张知为先,行为重,积极教育与消极预防结合。

阅读全文

与德育方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菜鸟写作技巧和方法 浏览:762
闲置快速卖出去的方法 浏览:549
电脑用电压力锅做蛋糕的方法 浏览:5
建行随芯用使用方法 浏览:282
眼角的皱纹用什么方法可以弄掉 浏览:930
汽车螺纹测量方法 浏览:396
分析企业财务数据的方法 浏览:844
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方法 浏览:775
小弹力带的腿部训练方法 浏览:872
eminence使用方法 浏览:185
统计方法与资料分析课 浏览:419
如何挤奶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81
荣耀6电量提醒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11
黄褐斑国外治疗方法 浏览:618
煎包机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840
电脑怎么清理桌面垃圾最快方法 浏览:608
轿车轮胎性能检测方法及其标准 浏览:439
pc肌锻炼方法教学视频 浏览:999
接触角测量仪使用方法 浏览:791
冰晶石用什么方法干燥好 浏览: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