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无机化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无机化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25 00:42:19

‘壹’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有哪些

基本实验
1。基本操作训练
2。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及常数测定
1)乙酸离解常数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2)H3BO3的测定——线性滴定法
3)BaSO4溶度积常数的测定——电导率法
4)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的氟
5)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氯化铅的溶度积常数
6)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发测定微量铁
7)磺基水杨酸(III)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
8)化学反应的焓变
9)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
10)排放水中微量的铜
11)气相色谱法分析苯系物
3。定量分析
1)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
2)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3)铵盐中氨的测定——甲醛法
4)EDTA标液的配置和标定
5)水的硬度测定——配位滴定法
6)铅铋混合液含量的连续测定
7)高锰酸钾标液的配制和标定
8)石灰石中钙的测定
9)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10)铁矿石中铁的测定——K2Cr2O7法
11)水样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K2Cr2O7法
12)碘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3)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14)氯化物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15)BaCl2·2H2O中钡的测定——重量法
16)钢铁中镍含量的测定
4。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p区(I):卤素、氧硫氮磷
2)p区(II):锡铅锑铋铝
3)d区:铬锰铁钴镍
4)ds区:铜银锌镉汞
5)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6)常见阴离子混合液的分离液鉴定
5。综合实验
1)五水硫酸铜的制备提纯及其铜含量的测定
2)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合成及组成测定
3)“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的测定
4)蛋壳中Ca、Mg总量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5) 硅酸盐水泥中硅铁铝钙镁的含量的测定
6)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制备及其组成成分
6。准设计性试验

‘贰’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学的范围比较广,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大,不过都是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知识,难点不多,涵盖内容广,主要研究无机物(即不含碳原子(不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之间的现象以及反应。
分析化学,个人觉得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不过仍然以理论基础为主,学习的实验操作方法以及技巧在无机化学中也有部分涉及,不过在分析化学中,加以延伸和提高,还学习了其他的一些以前没有学习过的检验检测的方法........

‘叁’ 高中无机化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无机化学刚开始一般会讲诸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物质状态这些看起来有些物理的化学。不要死追着问为什么,因为有些东西真的还不知道为什么,或者为什么的问题很复杂,你现在可能没有很好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搞不定。你要做的事,理解和记忆,然后对于一些常见的东西不断练习就ok了。接下来会是热力学初步、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的东西,公式很简单,只要理解了就搞定啦。至于各族的性质,这个没啥特殊的,做实验的时候要用心,实在搞不定就背吧。
总的来说,理解,理解,再理解。涉及到公式的地方做题,做题,再做题。大学无机就那点玩意,加上无机实验,还是很容易搞定的。别自大,别眼高手低,看懂的和明白的和会做的和会讲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你想验证自己学的怎么样,试着自己给别人讲一下某些章节到底是怎么回事。
至于你说的自学,自学可以,但是不听老师的课是个很让人无语的事情,总的来说,除非能挑出老师上课的错误或者这门课实在太了解或者太简单了了,否则还是要好好听课的,不然你那时间干啥?至于学习的基本过程,预习、听讲、练习、复习就不说了,没什么好说的。
首先,你要知道无机化学在讲什么。可以说它是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还有量子化学中比较浅的部分。物理化学的部分你会接触热力学、动力学还有电化学,分析化学部分四种平衡,量子化学就是元素周期律原子分子晶体配合物等结构之类的。元素化学就是结合根据前几个理论去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的各族元素以及化合物。所以元素化学以外的那些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建立一个知识框架。

其次无机化学的知识从理解难易程度上,可以说分为三类,一类是一看就能懂的,比如说热力学第一定律,能斯特方程什么的。对待这一类的,准确牢牢掌握:第二类是看着比较难,但是仔细思考就能理解的,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价键理论,这类知识占得比较多,需要你仔细理解,动动脑子就会明白:第三类就是你看着就不懂,也很难理解的。像薛定谔方程,分子轨道理论,这个时候记住了,千万不要死磕,知道它是什么就行了。如果你好奇心强并且有时间你可以去翻相关的书看,随着你以后的深入学习,有一天你会豁然开朗。所以你要对这些东西有所“区别对待”,这样的好处就是优化你的效率。不是什么都要印在脑子里。

还有就是如果你是化学专业的,就一定要摒除中学时期的做题为主,技巧至上的陋习,当然要是考研备考那么另当别论。实打实的掌握这些知识非常重要,无机要是扎实的话,物化,分析,甚至有机你能学得更轻松,因为你已经步入专业化学的正轨了。所以不要歪门邪道,更不要投机,要求实,真懂才能真会。

最后就是,在无机化学还会做不少实验,你也可以通过实验中的现象结论,加深印象。也是一种辅助手段。做了实验你就明白了。

认真,踏实,只要智商够,学好无机不是问题。

‘肆’ 如何用无机化学方法检验Cd离子

分析化学鉴定Cd2+的方法:用适量氨水和盐酸调整溶液pH约为0.5,然后滴加几滴5%的硫代乙酰胺,沸水浴中加热,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如果有的话,说明溶液中含有Cd2+。

原理如下:Cd2+与S2-会生成黄色CdS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并且颜色与其他硫化物不同,可作为Cd2+的特征沉淀。硫代乙酰胺溶解加热水解生成H2S,与Cd2+反应。
不宜直接使用H2S或Na2S检验,因为如果溶液中含有氧化剂(如硝酸根等),则在酸性溶液中会氧化H2S或Na2S,生成少量单质S,而单质S也是黄色沉淀,会干扰实验观察。

‘伍’ 分析化学的分类依据及类型有哪些

分类有多种形式:
1、按照分析目的有定性和定量分析;
2、按照分析手段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又分为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仪器分析又可分为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每种又可分为多种。

‘陆’ 无机化学如何分析确定分子的几何形状

①对于ABm型共价分子:中心原子周围电子对排布的几何形状,主要取决于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而价电子数等于成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电子对之和. ②价电子对要尽量远离,减小排斥 两对————180°最远 三对————平面三角形最远 四对————四面体 五对————三角双锥 六对————正八面体 一般说来,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之间斥力大小的顺序为 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 ③价层电子对排布方式与分子构型有关 只有σ键才能撑起分子骨架,所以分子构型与价对构型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根据键对与孤对数目判断构型。
B.计算方法
m+n规则: m为中心原子周围B原子个数. n=(中心原子价电子数-直接相连原子数×该原子达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2 特别注意:当算出的n值不是整数值时,有2种取值方法. ①n>3时,只取整数位.(例如n=3.9只取n=3) ②n<3时,采取四舍五入.(例如n=1.5,取值为n=2) 例如:H2O m+n=2+(6-2×1)÷2=2+2=4 价对四面体→SP杂化 2个键对,2个孤对 分子为V构型 NH3 m+n=3+(5-3×1)÷2=3+1=4 四面体分子→SP杂化 3个键对,1个孤对 分子为三角锥型 BF3 m+n=3+(3-3×1)÷2=3+0=3 平面三角形→SP杂化 3个键对,0个孤对 分子为平面三角形 O3 m+n=2+(6-2×2)÷2=2+1=3 价电对→SP杂化 2个键对,1个孤对 分子为V构型 注意:外来电子处在中心原子上,即得也得在中心原子上,失也失在中心原子上 例如:(I3)-[注:三碘带一负电] m+n=2+(7+1-2×1)÷2=2+3=5 价电对→SPd杂化 价对构型为三角双锥,2个键对,3个孤对,分子为直线型。 m+n规则中,m为成键电子对数,n为孤电子对数

‘柒’ 无机化学中的方法

无机化学中的方法

无机化学知识点:生成氧气的反应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2、高锰酸钾热分解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4、电解水5、氧化汞热分解6、浓硝酸分解7、次氯酸分解光、8、氟与水置换反应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11、光合作用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无机化学知识点:生成氢气反应1、锌、镁、铁等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钠、镁、铁等金属在一定的温度下与水反应5、钠钾、镁、铝、与醇类反应6、苯酚与钠反应7、焦碳与水高温反应8、一氧化碳与水催化反应9、碘化氢热分解10、硫化氢热分解11、电解水12、甲烷高温分解无机化学知识点:氯气的反应1、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2、氯气与磷反应3Cl2+2P==2PCl3PCl3+Cl2==PCl5白色烟雾;哪种生成物制敌百虫?、3、氯气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混合气爆炸;卤素的活泼程度比较、4、氯气与水反应跟其它卤素比较:氟的特殊性;溴,碘与水反应的程度、5、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氯气、6、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制漂白粉、7、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8、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氟置换其它卤素有何特殊?、9、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10、氯气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11、氯气与苯的取代反应条件?、12、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13、*氯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现象?、14、*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15、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无机化学知识点:氯化氢、盐酸、卤化物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2、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用于实验室制氯化氢;温度的影响;溴化氢及碘化氢制取的不同点、3、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4、盐酸与碱反应5、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6、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7、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8、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9、稀盐酸与漂白粉反应10、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11、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12、浓盐酸与乙醇取代反应13、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14、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15、HF对玻璃的特殊作用,如何保存氢氟酸?17、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18、氟化钠在农业上有何用途?无机化学知识点:氯水性质的多重性一、氯水的多重性质1、Cl2的强氧化性2、次氯酸的强氧化性3、次氯酸的不稳定性4、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二、氯水反应时反应物的处理。1、作氧化剂时,如果Cl2能发生反应则主要是Cl2反应,氯气不能发生的反应则认为是次氯酸的作用。A、氯水与碘化钾、溴化钠、硫化钠等溶液反应是Cl2反应B、氯水与氯化亚铁反应是Cl2的反应C、氯水与SO2溶液反应是Cl2的作用D、氯水的漂白作用是次氯酸的作用。2、氯水中加AgNO3是盐酸的作用即Cl-、的作用。3、氯水与强碱足量、反应时,盐酸和次氯酸共同作用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2高中无机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无机化学实验现象: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无机化学实验现象: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无机化学实验现象: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2H2O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无机化学实验现象: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9.特征反应现象: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无机化学实验现象: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捌’ 无机化学离子分析鉴定,帮忙设计三个方案好不啊~~谢谢啦

买一本北大版的《普通化学实验》,上面有现成方案

阅读全文

与无机化学分析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手机密码锁定方法 浏览:579
水晶玉器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29
如何只用一种方法就能减肥 浏览:105
什么是大学计算方法 浏览:703
敏感肌怎样才能好有哪些方法 浏览:745
面对问题要能够找到解决方法作文 浏览:378
毛豆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视频 浏览:435
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操作方法 浏览:974
如何挑选牛仔裤的裁剪方法 浏览:361
甲亢的常用诊断方法 浏览:359
天固智能门锁安装方法 浏览:460
pc肌锻炼方法教学 浏览:183
t梁数量计算方法 浏览:144
暖气片怎么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492
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充电器擦干净 浏览:982
软开度训练方法 浏览:734
造价答题技巧和方法 浏览:967
奥克斯压力锅使用方法 浏览:21
狂犬病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浏览:580
趣味性幼小衔接教学方法 浏览: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