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斗机是怎样实现垂直升降的
直升机的原理和普通的螺旋桨原理没什么区别,就是靠叶片产生拉力,其实楼上的不需要那么复杂,简单点说直升机能垂直起飞,原因和竹蜻蜓的起飞原理从空气动力学上来说基本是一样的。至于直升机在空中的方向如何控制,简单点说,直升机的旋翼高速旋转的时候,并不是在一个平面内转动的,而是一个圆锥面。飞行员控制这个圆锥向前后左右歪,就能控制直升机的方向。
另外除了直升机,还有其它的垂直起降的飞机,例如英国的鹞式战斗机,它通过改变尾喷管的方向来实现垂直起降。起飞的时候,喷气方向向下,正常巡航的时候,尾喷回到正常位置。
另外还有一些螺旋桨飞机也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原理是旋转发动机,发动机转九十度,使螺旋桨向下吹气
2. 航天飞机宇航员的训练是怎么样的
航天飞机是美国第5类载人航天器,1969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计划,1972年美国政府正式批准,是美国刃年代航天活动重点,计划在80年代初发射。从已发射成功的航天飞机来看,它能垂直起飞,水平着陆(就是像普通飞机那样在机场着陆),在近地轨道飞行,乘载6~8人,并配有各种科学实验装置,可进行太空物理、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的种种实验,也进行过产品加工技术实验。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
这个载人航天器的宇航员是美国1978年第8批到1985年第11批选出的,共84人,其中有13名妇女。加上以前选出的在职宇航员,前后有100余名接受了航天飞机飞行计划的训练。
一般性基础训练:虽然参加受训的宇航员都具有学位和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的一般水平,但仍要进一步学习气象学、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导航和制导以及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目。每天仍然要安排一些体育锻炼,锻炼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一样也不能缺少。在熟悉一般航天环境和对航天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训练方面,也占去相当长的时间。为熟悉和耐受失重环境,在改型的大飞机上进行抛物线飞行,在短期失重期间进行饮水、进食和使用各种装备的动作训练。
与前几个载人航天型号一样,受训的宇航员要参加航天飞机整个系统的研制与测试工作,参与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设计。要求宇航员(机长、驾驶员和飞行任务专家)参加美国航空航天局各航天中心以及各承包工厂的各种技术会议,以了解并掌握航天飞机研制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变化了的情况。
特殊飞行训练:美国航天飞机宇航员的特殊飞行训练也是在飞行模拟器和高性能飞机上进行的。航天飞机的飞行模拟训练器是在以往载人航天模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的航天飞机模拟器外形好像一个大木箱,安装在一组液压起重台上,可做6个自由度的运动。飞行模拟器可以模拟航天飞机飞行中各个飞行阶段的动作,甚至可以模拟航天飞机垂直起飞状态。和其它飞行模拟器一样,在内部安装有各种显示装置、观察活动屏幕和观察舷窗。在训练中可使受训宇航员真的像坐在航天飞机内一样,反复训练有关程序和动作。另一个训练模拟器由静态的全尺寸飞行控制平台和载人舱体组成。受训宇航员可在训练器上进行出舱活动,如出入舱门、舱外作业、物品存贮、废物处理、设备维修、穿脱航天服装等技巧训练。为了模拟真实,把模拟训练器放在大水池中,宇航员在浮力(即类似失重状态)下进行各种训练活动。此外还有遥控机械手系统模拟训练器,它由航天飞机的后舱驾驶室和有效载荷舱的模拟装置组成,安装有实际操纵的机械手,在这个训练器上训练飞行专家宇航员在太空轨道上施放和回收卫星的作业,还要掌握货舱中摄像机操作技巧。在训练中,需多次驾驶高性能喷气机训练,因为虽然在模拟训练器的全程飞行训练中,多次练习起飞、返回、水平着陆动作,但不如在高性能喷气机上真正驾驶它着陆更有真实感。承担航天飞机驾驶员职务的宇航员更要多次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科学实验及其实验数据收集的训练:虽然这是载荷专家的主要任务,但对全机的航天人员来说,也要熟悉与掌握这类情况。训练中要与地面控制与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联合行动,以便取得更佳的训练效果。整个训练一般要用3~4年时间,即使是宇航员老手也不例外。如美国的航天英雄约翰·杨,他开始接受航天飞机的全面训练是在1978年1月,尽管他已是4次进入队太空(其中有1次绕月球飞行和1次登月,并在月球上作业71小时)的航天老手了,仍要接受体力、智力、飞行生理和基础理论等常规训练和飞行特殊任务训练。杨说自己“每周有2S小时的航空、航天和天文方面的课程,还要熟读长达21卷不断改动的航天飞机手册。”尽管他已有12000小时的飞机飞行经验,但为了体验巨型飞机的飞行器感受,他还是抽出许多时间去驾驶装有反向推力器和横压发生器的墨西哥I型飞机反复进行练习。为了熟悉航天飞机上的5台计算机和各种仪表、开关和飞行程序,他曾在航天飞机模拟训练器练习过1200多小时。杨于1981年4月担任美国第1架航天飞机的机长第5次进入太空,以后还担任过航天飞机的机长,他是载人航天史上进入太空次数最多的一名宇航员。他现在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员办公室主任、休斯敦约翰逊载人航天中心管理主任。
3. 鹞式战斗机是怎么实现垂直起飞垂直降落的
"鹞"式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亚音速单座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垂直起落战斗机。"鹞"式实现垂直起降的法宝是一台装有4个转向喷口、可旋转0-98.5°的"飞马"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它可以通过改变发动机喷口喷气方向,来提供升力。飞机垂直起降时,喷口转到朝下方向,发动机向下喷气,形成4根强劲有力的气柱,使飞机以像火箭一样拔地而起或像"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舱在月球上软着陆一样垂直降落;常规飞行时,喷口转向后方,发动机向后排气,为飞机提供向前的动力。机翼翼尖、机尾和机头均装有喷气反作用喷嘴,用于控制飞机的姿态和改进飞机的失速性能。 "鹞"式的垂直起降技术的优点是垂直起降与平飞状态的转换迅速,能提高机动性。"鹞"式战斗机可以在空中作低速机动、原地转弯、倒退及空中悬停等一般歼击机望之兴叹的"特技"飞行动作,实战效果也很好。"鹞"式的舰载型--"海鹞"式飞机在马岛战争期间曾大显身手,空战成绩是惊人的23:0! "鹞"式的垂直起降技术的主要缺点,一是发动机产生的升力偏小,造成战斗机垂直起飞时航程、活动半径和载量弹都太小。"飞马"发动机的两个前喷口喷出的是发动机风扇吹出的低温空气,举升力较小。"鹞"式载弹1360千克,垂直起飞时,作战半径仅有92千米。因此"鹞"式战斗机通常采用短距滑跑起飞。二是飞行阻力大。为增加举升力,"飞马"发动机采用了一个很大的风扇,导致平飞时飞行阻力很大,以至于不能超音速飞行。三是给飞机整体设计带来困难。因为飞机的重心必须在发动机的两个前喷口之后,因此飞机的长度和机身前部的重量都不能过大。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4. 美军F35是通过什么方式垂直起降的
它是通过飞行控制系统来控制F136型发动机和两级对转升力风扇来完成垂直起降的。
在垂直起降时发动机由电脑控制使其发动机喷口方向面向地面,打开驾驶舱背后的两级对转升力风扇提供另一个升力,从而使飞机可以垂直起降。
在F35B中飞行员只要把飞机去向告诉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就会很快拿出产生推力的方案,自动调整推力喷管角度、喷气和控制空气动力。飞行员根据显示屏显示的要求摁几下按钮就能驾驭F-35B垂直起降或高速平飞了。
(4)飞机垂直着陆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F136的发动机是F-35B的一大闪光点,这是使F35B可以垂直起降和实现超音速巡航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是一种智能的发动机,拥有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其战斗机升降提供了可靠保证。它可在故障发生前感受到故障,并且能自动补偿受损的电子部件,使发动机继续工作。
当故障发生时,F136发动机管理系统会自动向指挥基地报告故障情况,以利于基地维修人员在飞机着陆后迅速抢修。
两级对转风扇是其可以垂直起降的关键因素。两级对转升力风扇是F136发动机之外新增加的装置,是F-35B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安装在驾驶舱后部,可提供约80千牛的附加推力。
5. 垂直起降飞机应用的什么原理
垂直起降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飞机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飞和着陆的技术。它是从5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的一项航空技术。 垂直起降技术的基本原理 那么,垂直起降技术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知道,飞机飞行需要克服两种力—重力和阻力。重力是由飞机的气动面,即机翼和尾翼产生的升力平衡的;阻力则是由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克服的。正常飞机的起飞过程就是飞机在发动机的推动下,克服阻力向前滑跑,当滑跑速度足够大到使机翼产生的升力大于飞机的重量时,飞机就可以离开地面升空飞行了。而垂直起落飞机由于不需要滑跑,就不可能由机翼产生平衡重力的升力,所以要实现垂直起降,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到飞机的动力设备—发动机上了。垂直起降飞机就是由发动机提供向上的推力来克服重力实现垂直起降的。 垂直起降飞机产生升力的办法有三个,一个是偏转发动机的喷管,第二种是直接使用升力发动机提供升力,第三个是前两种办法的组合,同时使用升力发动机和主发动机。 说白了就是利用反冲的原理。
6. 飞机如何着陆
。。LS的你竟然用保持空速。。真是怪不得你会来问怎么航降……自动空速首先就是个错误,因为你又不是让飞机自动降落。由于美机和苏机的单位不同,所以要注意HUD上显示的空速,美机一般是150-200KT。苏机的话就是270-320。另外,不要用什么自动空速,没人会这么飞的,降落本身就是要不断调整油门的,用自动空速+减速板减速实在很扯淡。一般来说,10海里左右可以开始进入ON FINAL了,以苏机为例,这时候进近速度在350左右就算高了,反正我个人建议不要超过350,保持到5海里左右,放起落架(苏机在放起落架的同时会放襟翼到降落档,美机则需要分别放下),由于襟翼放到降落档,空速会降下来,所以要调整油门,避免失速,油门保持75-85吧(新手的话,个人建议可以先把襟翼放到起飞档,找到感觉了熟悉了操作了再说。),但是油门要多少不是绝对的,如果感觉速度小了、飞机要掉下去了,就要推油门、保持下滑道的正确性,感觉速度大了,飞机一直飘在上面下不来,就要减油,在调整油门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降率,下降率过高了会摔机,在最后进近的时候HUD上面会有下降率显示,不要超过10,同样是利用油门进行调整,保持温柔接地,注意接地是要拉平飞机,让机头稍微相向上、后轮先着地(前轮先着地那叫自杀式攻击。。。。)但是也要注意,这个向上的仰角不要太高,避免擦PP。至于减速板,不需要全程使用,最后剩下几海里的时候再用(操作得稳的话,哪怕是接地前再打开减速板都可以)
7. 航天飞机宇航员施怎样训练的
航天飞机是美国第5类载人航天器,1969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计划,1972年美国政府正式批准,是美国刃年代航天活动重点,计划在80年代初发射。从已发射成功的航天飞机来看,它能垂直起飞,水平着陆(就是像普通飞机那样在机场着陆),在近地轨道飞行,乘载6~8人,并配有各种科学实验装置,可进行太空物理、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的种种实验,也进行过产品加工技术实验。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
这个载人航天器的宇航员是美国1978年第8批到1985年第11批选出的,共84人,其中有13名妇女。加上以前选出的在职宇航员,前后有100余名接受了航天飞机飞行计划的训练。
一般性基础训练:虽然参加受训的宇航员都具有学位和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的一般水平,但仍要进一步学习气象学、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导航和制导以及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目。每天仍然要安排一些体育锻炼,锻炼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一样也不能缺少。在熟悉一般航天环境和对航天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训练方面,也占去相当长的时间。为熟悉和耐受失重环境,在改型的大飞机上进行抛物线飞行,在短期失重期间进行饮水、进食和使用各种装备的动作训练。
与前几个载人航天型号一样,受训的宇航员要参加航天飞机整个系统的研制与测试工作,参与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设计。要求宇航员(机长、驾驶员和飞行任务专家)参加美国航空航天局各航天中心以及各承包工厂的各种技术会议,以了解并掌握航天飞机研制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变化了的情况。
特殊飞行训练:美国航天飞机宇航员的特殊飞行训练也是在飞行模拟器和高性能飞机上进行的。航天飞机的飞行模拟训练器是在以往载人航天模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的航天飞机模拟器外形好像一个大木箱,安装在一组液压起重台上,可做6个自由度的运动。飞行模拟器可以模拟航天飞机飞行中各个飞行阶段的动作,甚至可以模拟航天飞机垂直起飞状态。和其它飞行模拟器一样,在内部安装有各种显示装置、观察活动屏幕和观察舷窗。在训练中可使受训宇航员真的像坐在航天飞机内一样,反复训练有关程序和动作。另一个训练模拟器由静态的全尺寸飞行控制平台和载人舱体组成。受训宇航员可在训练器上进行出舱活动,如出入舱门、舱外作业、物品存贮、废物处理、设备维修、穿脱航天服装等技巧训练。为了模拟真实,把模拟训练器放在大水池中,宇航员在浮力(即类似失重状态)下进行各种训练活动。此外还有遥控机械手系统模拟训练器,它由航天飞机的后舱驾驶室和有效载荷舱的模拟装置组成,安装有实际操纵的机械手,在这个训练器上训练飞行专家宇航员在太空轨道上施放和回收卫星的作业,还要掌握货舱中摄像机操作技巧。在训练中,需多次驾驶高性能喷气机训练,因为虽然在模拟训练器的全程飞行训练中,多次练习起飞、返回、水平着陆动作,但不如在高性能喷气机上真正驾驶它着陆更有真实感。承担航天飞机驾驶员职务的宇航员更要多次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科学实验及其实验数据收集的训练:虽然这是载荷专家的主要任务,但对全机的航天人员来说,也要熟悉与掌握这类情况。训练中要与地面控制与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联合行动,以便取得更佳的训练效果。整个训练一般要用3~4年时间,即使是宇航员老手也不例外。如美国的航天英雄约翰?杨,他开始接受航天飞机的全面训练是在1978年1月,尽管他已是4次进入队太空(其中有1次绕月球飞行和1次登月,并在月球上作业71小时)的航天老手了,仍要接受体力、智力、飞行生理和基础理论等常规训练和飞行特殊任务训练。杨说自己“每周有2S小时的航空、航天和天文方面的课程,还要熟读长达21卷不断改动的航天飞机手册。”尽管他已有12000小时的飞机飞行经验,但为了体验巨型飞机的飞行器感受,他还是抽出许多时间去驾驶装有反向推力器和横压发生器的墨西哥I型飞机反复进行练习。为了熟悉航天飞机上的5台计算机和各种仪表、开关和飞行程序,他曾在航天飞机模拟训练器练习过1200多小时。杨于1981年4月担任美国第1架航天飞机的机长第5次进入太空,以后还担任过航天飞机的机长,他是载人航天史上进入太空次数最多的一名宇航员。他现在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员办公室主任、休斯敦约翰逊载人航天中心管理主任。
8. 战斗机怎么能垂直起降
英国海鹞(美国改型AV-8B)
苏联雅克38
美国F-35
VAK-191B
还有X-32胖子战斗机
F-35和X-32为第四代战斗机 鹞式战斗机为什么能垂直起降?
鹞式战斗机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垂直起降的喷气式飞机。
鹞式战斗机有一台动力强劲的“飞马”引擎,它的发动机能够产生2个方向的推力,即垂直向上的推力和水平向前的推力。从外形上看,它的发动机很像一套连裤,前后各有2个喷口,这4个喷口可以同时转动。当飞机起飞时,4个喷口同时向下偏转,直至完全垂直于地面,发动机产生的推力通过垂直喷口就像4根无形的柱子把飞机托起。飞机到了空中,飞行员便逐渐操纵喷口向后转动,此时便产生了一个水平的推力,飞机的重量便由机翼产生的升力支撑,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推动飞机前进。飞机着陆时,当喷口完全垂直于地面时,由于飞机悬停在空中,没有前进动力,机翼上的升力随之消失,飞机的重量又完全由发动机产生的垂直推力来支撑。而后,飞行员开始关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