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描述性研究何时选用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类型,主要用来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目的是提出病因假设,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还可以用来确定高危人群,评价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等
㈡ 简述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差别。
描述性研究既要描述总体的一般状况,也要描述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状况。而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往往不像描述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它一般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提出假设,通过问卷的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最后验证假设。所以,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更加集中,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相关、回归、对数线性模型等高级统计方法来分析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模型的目的。
在研究假设上,描述性研究一般不需要假设,而解释性研究需要有明确的假设。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社会研究往往是两者的综合,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解释性研究三种研究类型
1、试述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
2、描述性的调查研究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
3、因果关系研究
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
㈢ 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已知的资料描述问题的分布情况,并提出线索和假设,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分析性研究是两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描述性研究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类型,主要用来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目的是提出病因假设,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还可以用来确定高危人群,评价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等。
地位
1、任何一门科学中的研究问题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现象,通常称为“描述性研究”,是一门科学发展的基础;另一类是探讨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称为“解释性研究”,是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
2、描述性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是最基础的步骤,可以说,对任何因果关系的确定,无不始于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目的之一(探索、描述、解释)。
社会学
1、许多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研究者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描述出来。由于科学观察仔细而谨慎,因此,科学描述比一般的描述要精确。
2、许多定性研究的目的就是描述。譬如,人类学的民族志就是要详细描述一些前文明社会的特殊文化。不过,研究活动并不限于描述,研究者通常还会探讨事物存在的理由及其所隐含的意义。
㈣ 描述性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
通过观察法(有时也称为现场勘察),研究者能够紧密观察人类以及动物的行为。观察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1、自然观察法;2、实验室研究。在研究中使用自然观察法最大的优势是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被试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因此,该方法的自然效度会高于实验室研究的。
所谓的自然效度,即,研究与现实情况的匹配程度。实验室研究的支持者认为,实验室研究得到的结果比自然观察法的更有意义,因为在实验室研究中能设置更多的控制变量。而且实验室研究比自然观察法更加省时、省资金。当然,上述两种方法之于科学研究的进步都是极为重要的。
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需要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深入研究。此类方法中建立的假设通常能够被重复验证,并且帮助我们研究罕见的现象。但是案例研究不能够被用于因果分析,因为此类方法对于精确预测的作用十分有限。
调查法
在此类方法中,被试通过回答提问人员或问卷上的问题参与调查。被试答完问题后,调查人员对应答进行描述。如果要提高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地组织调查中涉及的问题,并且问题要写得通俗易懂。
㈤ 描述性研究的特点
1.横断面研究/现状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prevalence study)
在特定时间点与特定范围内,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并描述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以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并分析有关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因素的分布特点。(2)研究人群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或建立病因假设。(3)疾病监测(4)确定高危人群(5)建立某些人体生理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1)普查:即全面调查,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进行调查。目的: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确定一个人群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优点:①理论上所有的病人多能查到,以便能及时治疗(三早)。②无抽样误差。缺点:调查质量不高,效益不高,费用高。应用条件:疾病患病率高、检测方法简便、又有效的治疗措施、足够的人力等。
(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用一定方法抽出一部分研究对象作为样本,对样本人群进行调查,根据样本的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特征。样本要有代表性:抽样随机化、足够样本含量。抽样方法包括随即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非随机抽样:试验者根据试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有意识地选择某些对象进行试验。常用的抽样方法有:u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两级或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
横断面研究的优点:(1)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3)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横断面研究的缺点:(1)难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2)研究某个时点上的患病情况,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除非在一个稳定的群体中,连续进行同样的现况调查(3)难以调查死亡病例、病程短、已痊愈的病例。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疾病测量的指标可以是发病率、死亡率等;暴露也可以用一定的指标来测量,例如各个地区人群的烟草消耗量可以从烟草局等有关部门获得。分类:生态比较研究和生态趋势研究
1)生态比较研究(ecological comparison study)是生态学研究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生态比较研究中最为简单的方法是观察不同人群或地区某种疾病的分布,然后根据疾病分布的差异,提出病因假设。这种研究不需要暴露情况的资料,也不需要复杂的资料分析方法,如描述胃癌在全国各地区的分布,得到沿海地区的胃癌死亡率较其他地区高,从而提出沿海地区环境中如饮食结构等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生态比较研究更常用来比较在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平均暴露水平和某疾病频率之间的关系,即比较不同暴露水平的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了解这些人群中暴露因素的频率或水平,并与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对比分析,从而为病因探索提供线索.生态比较研究也可应用于评价社会设施、人群干预以及在政策、法令的实施等方面的效果。
生态学趋势研究(ecological trend study)是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因素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和(或)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的关系,了解其变动趋势;通过比较暴露水平变化前后疾病频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某因素与某疾病的联系。 病例报告(case report)是对临床上某种罕见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的详细介绍,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研究涉及少数个案,通过对个案特征的把握得出结论,无需描述事物的集中趋势或离散程度,重点探索其背后的产生原因,为研究者提供分析和决策的线索。病例报告通常针对临床中某一个或几个特殊病例或个别现象进行探讨。判断一个病例是否为罕见病例则需要进行全方面的文献检索。
病例系列分析(case series analysis)
病理系列分析是对一组(几例、几十例、几百例、或几千例等)相同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 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纵向研究
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疾病、健康状况及某卫生事件在一个固定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情况。
㈥ 描述性研究的举例
描述性社会研究的一个最好例子就是美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目的是准确地描述全美和州县人口的各种特征。其他描述性研究的例子,如人口统计学家描述的年龄、性别以及各城市的犯罪率等。还有,对产品进行市场调查的目的就是要描述使用或将会使用某些特定产品的人群。研究者不断地仔细追踪罢工事件,至少是为了描述性研究的目的。研究者记录和报告每一位国会议员投票支持或反对组织工会的次数,也符合描述性研究的目的。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㈦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A.观察法B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A.观察法
B.归纳法
C.调查法
D.演绎法
AC【解析】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调查法。
㈧ 实验法适用于描述性研究描述性调研吗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组织描述性调研主要有如下内容: (1)描述有关群体的特证.例如,给出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经常购物者)的轮廓. (2)估算在某一具体总体中显示某种行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例如,估算既是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同时又光顾减价商店的顾客比例. (3)确定产品特征的概念.例如,不同家庭是如何按照选择准则的一些重要因子来认识各百货商店的. (4)确定变量间的联系程度.例如,在百货商店购物与外出就餐之间有什么程度的关联. (5)进行具体的预测.例如,某地区的时装(某特定类别的产品)的零售销量会是多少? 描述性调研假定调研者事先已对问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探索性与描述性调研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事先购制了具体的假设.因此,所需的信息是很清楚地定义了的.典型的描述性调研都是以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一般在600人以上)为基础的.正式的调研方案的设计规定选择信息来源的方法,以及从这些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 3其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包括下述内容: (1)了解哪些变量是起因(独立变量或自变量),哪些变量是结果(因变量或响应). (2)确定起因变量与要预测的结果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 和描述性研究一样,解释性研究也需要有方案和结构的设计.描述性研究虽然也可以确定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但是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要考察因果关系必须将有些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控制起来,这样,起因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才能测量出来.研究因果关系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当然还有些高级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检验因果关系的模型.例如为了检验包装(自变量)对销售量(因变量)的影响,可将同类商店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出售新包装的商品和原包装的同种商品,最后再进行比较. 虽然解释性研究的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不太相同,但也不应将其孤立起来看.事实上,在许多调研中,探索性的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设计都是相互补充的. 4三种 类型的研究设计并不是绝对互相独立进行的.有些调研项目需要涉及一种以上研究类型的方案设计.如何将不同类型的方案相结合完全取决于调研问题的性质.选择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如下几点: (1)如果对调研问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那么调查研究就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下述的几种情况就需要首先进行探索性研究:如果要对调研问题作更准确的定义;如果要确定备选的行动路线;如果要制定调查问答或理论假设;如果要将关键的变量分类成自变量或因变量. (2)在整个研究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探索性研究是最初的步骤.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应继续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例如,通过探索性研究得到的假设应当利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检验. (3)并不是每一个方案设计都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是否要用探索性研究取决于调研问题定义的准确程度,以及调研者对处理问题途径的把握程度.例如,每年都要搞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就不再需要由探索性研究开始. (4)一般探索性研究都是作为起始步骤的,但有时这类研究也需要跟随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之后进行.例如,当描述性研究或解释性研究的研究结果让管理决策者很难理解时,利用探索性研究将可能提供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可以帮助理解调研的结果.
㈨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9)描述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