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练习瘦金体
1、背景介绍: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 瘦金体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仿宋体缘于此。
2、字体特点: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有些连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3、经典字帖:《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夏日诗贴》、《怪石诗贴》、《牡丹》、《风霜》、《大观圣作碑》、《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
4、练习方法:
(1)练习基本功:正握、悬腕,练习纵横、左右斜、正反圈等不同方向起、运、行、收笔。
(2)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
(3)在不同材质(吸水、硬度等不同)、不同角度的斜面上练习不同的毛笔,例如狼毫中锋等。
(4)最后向大师学习,包括上面提到的字帖,分析笔法、字体结构和章法等,先临摹,再默写,然后自己创作。
‘贰’ 瘦金体很难学是为什么,有什么练习的技巧吗
尽管字体的名字是这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笔画都很细。有了对比,就可以有肥瘦分明。笔画的瘦弱和憔悴也是通过对比表现出来的。这里的例子来自 "农坊诗贴"。它的字又瘦又大,很容易辨认。在 "造 "中,"竖 "的笔画比 "横 "的笔画要粗。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叁’ 瘦金体的口诀是什么
鼠尾钉头方转角,竹撇兰捺小蛮腰,死往生返游丝引,拉弓放箭回马挑。
宋徽宗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夏日诗贴》等,在宋徽宗的绘画作品上也有很多以瘦金书题字落款的——宋徽宗喜欢用泥金在书画作品上亲笔题写“瘦金书”标签,这就是“御笔金题”的来历。
由于瘦金书笔画纤细,在硬笔书法当道的现在很受人欢迎,不少人都在用钢笔或者签字笔练习瘦金书,就连孩子们的偶像、顶流小生易烊千玺也在练。
瘦金体练硬笔注意事项
1、写瘦金体的长横笔锋要先切入纸,右行,微微抬笔,右下顿笔,回锋。
2、竖很像鹤的腿,写竖要干脆,中锋切入纸面后顺势下行,力度慢慢变小,左侧抬笔,右下行,回锋。
3、瘦金体的长撇很干脆,像一把利剑,可断金玉。
4、瘦金体的捺一定要注意收尾的处理,缓收,不要写太快,收尾下部比较平,所以也叫平捺。
5、瘦金体的走之是一波三折,极具曲线美,宛如躺着的美人,圆圈处轻微向上翘起,收尾较缓。
‘肆’ 为什么“瘦金体”很难学,有什么技巧吗
学习瘦金体的3个窍门:
1、初学者学习瘦金体,最应该注意的恐怕就是掌握执笔方法了,因为瘦金体给人的感觉都是笔笔侧锋,因此在练习瘦金体时,已经不能再用练习其他书体的方法来练习了。
而要适当的学会使用卧杆法,这个卧杆法,其实简而言之,就跟我们平常拿筷子吃饭的姿势是一样的,只需要熟练之后,便可以开始进行适当的练习了。
2、尽可能的选择宋徽宗的真迹字帖,因为毕竟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所以瘦金体的纯正笔法,也只有宋徽宗才写得出来,同时也只有宋徽宗,方才知晓瘦金体的笔法精髓,所以才建议倘若决定练习瘦金体,直接练习宋徽宗的真迹,这样也可以避免少走弯路,学到的也是正宗的瘦金体笔法。
3、先练习笔画,学瘦金体也不例外,等笔画娴熟之后,再开始学习瘦金体的结构分布,这些在瘦金体的书法教程上也都会有所呈现,之后就是要学会用自己的感觉来临摹,因为毕竟瘦金体不同于一般的书法字体。
瘦金体的笔法风格
宋徽宗的瘦金体,之前是取的薛稷和褚遂良的笔法,之后又取了黄庭坚的行书笔意,之后再杂糅各家,取众书家所长,并独出新意,最后才独创出了这门别具一格的瘦金体书法。
而且宋朝时期的书法,主要是以韵趣见长,而宋徽宗的书法,刚好又体现出了同时代的审美情趣,因此其独特的个性色彩,使得瘦金体获得了“天骨遒美,逸趣蔼然”的高度评价。
‘伍’ 没有书法基础的小白,想要自学瘦金体真的很难吗
薄金书体运笔飘忽不定,字迹细而有力,以薄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看出藏锋、露锋等运笔的痕迹。瘦金书以其优美、健康的字体见长,常与工笔画搭配,用作促销签售。如果没有书法基础,建议从临摹欧阳询的碑帖开始,掌握字体处理的骨架技巧,再练习瘦金体为好。初学者不建议用毛笔练习瘦金体,用硬笔开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瘦金体的特点:瘦金体的操作泰坦等毛笔痕迹比较明显,而且瘦金体笔画多,单笔变化少,笔速相对较快。
之后就是练习笔画,可以买一本瘦身教程,里面会有笔画分解图和结构图。瘦身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达到高峰时出现的一种书法形式。作为当时的书画艺术大师,宋徽宗赵佶不拘泥于古人,不模仿历代名家。他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形式--瘦金体,并成为自己的书法。他的创新精神是值得称道的。赵佶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如《千字文》、《夏日帖》、《豪放诗》等。
他的笔法优雅,笔画纤细遒劲,是一种非常独特、赏心悦目的书法形式,为后人所推崇和模仿。书法初学者可以学习瘦金体,但必须注意一下。必须先准备好瘦金体的原稿,如《楷书千字文》、《夏帖》等。要选择适合凯的细边毛笔。
‘陆’ 怎么练瘦金体。
可以临摹宋徽宗《楷书千字文》建议用长风狼毫毛笔。先进行读句、临摹。再进行背临。最后进行创作。可以与褚遂良的《圣教序》结合学习。毕竟宋徽宗也是学褚体的。
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
瘦金书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
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褚遂良的瘦笔,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则不一样。与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说是最接近的。也许赵佶是从薛曜的《石淙诗》变格而来的,但他的创造显然比薛曜成熟得多。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已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别人易于仿造的。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书题写明昌内府中从宋廷抢劫而来的书画名迹,如传为赵佶所摹的《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笔势纤弱,形质俱差。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柒’ 如何练好瘦金体
1、背景介绍: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 瘦金体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仿宋体缘于此。
2、字体特点: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有些连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3、经典字帖:《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夏日诗贴》、《怪石诗贴》、《牡丹》、《风霜》、《大观圣作碑》、《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
4、练习方法的步骤:(1)练习基本功:正握、悬腕,练习纵横、左右斜、正反圈等不同方向起、运、行、收笔。(2)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3)在不同材质(吸水、硬度等不同)、不同角度的斜面上练习不同的毛笔,例如狼毫中锋等。(4)最后向大师学习,包括上面提到的字帖,分析笔法、字体结构和章法等,先临摹,再默写,然后自己创作。
‘捌’ 如何练好瘦金体
说实在的,瘦金体真的不好练。练不好,更难看。所以学瘦金体的人少。不过,练习书法的方法都一样的,都必须通过临帖学习。临帖过程中,要注意下笔前读帖,写完后对帖,研帖。一过就是说,每临摹一个字之前,要认真看一下原帖的写法,每笔的入笔、行笔、转折等环节的笔法,笔画之间位置关系,比例、角度等等。然后才能下笔术摹写。写完一个字,要对照原帖,看看有无不合适的地方,问题是什么。如有问题,应该重写一次。以纠正错误写法。
‘玖’ 如何用硬笔练瘦金体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硬笔练习瘦金体,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笔?要知道,宋徽宗赵佶能写出这样独特的字体,和他使用的笔是分不开的。宋徽宗使用的笔,是长锋狼毫勾线笔。笔锋的硬度是瘦金体的笔画能够纤细而又不失力度的关键。
因此在使用硬笔练习时,为个人推荐使用中性笔。中性笔的笔尖硬度大,弹性较小,书写出的笔画较细且缺乏变化,在练习其他书体时,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但用来练习瘦金体,却更有利于“瘦劲”的表现。
瘦金体基本笔画的写法:点:凌空取势,切入纸面。右下顿笔后向左出锋,背部有弧度,内部挺直。与水平面成45°角;横:笔锋切入纸面,笔尖向上,笔杆朝后倒,右行至末端,笔尖先向上,然后用力向左下下顿,出锋带钩或者回锋,顿点处要与起笔处平行;竖:竖像仙鹤的腿,露锋下笔,斜切纸面,落笔的时候要干脆。笔尖朝左,向下顿笔。然后提笔顺势向下行,至末端处笔尖先向左上,然后向右下顿笔,向上回锋收笔或出锋带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