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乐曲结构的基本分析方法

乐曲结构的基本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23 06:56:41

❶ 音乐欣赏的曲式分析内容有哪些

,音乐中有一个概念比较宽泛,即"结构"概念。我们把它分成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指音乐在空间上的结构,我们称之为"织体",另一个是在时间上的结构,专业名词是"曲式"(music form)。

什么说曲式是"时间上的结构"呢?一部音乐作品,无论是长篇巨制,如交响曲、歌剧,还是短小的歌曲,都要在时间的延续中一点一点地铺展,而不可能像欣赏一幅画一样,在瞬间就能大致把握整体结构。这种在时间上的延续,正是音乐艺术的一大特点,所以音乐被称为"时间的艺术"。而音乐在时间上的延续,无论长短,两三分钟或两三小时,都必须有一个结构框架,有个章法,而不能是混沌一片。这种结构框架或者章法,就称之为"曲式"。它不是预设的理论,而是在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维范式。

曲式有很多种,正如大的宫殿有大的结构,小的屋舍有小的形式一样。无论大小,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创新之作,都会包含以下三个原则:对比,变奏、重复。

对比是由作品中的多个音乐材料造成的,它们在旋律形态、节奏型、情绪特征上的不同给听者带来了新鲜的感觉。一部作品多少总会有些对比的因素,大型作品的对比幅度会比较大,对比的材料会比较多,相对来说小型作品的对比幅度就小些,材料也没有那么多。

变奏手法是将一个音乐材料在保留某些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变化,一方面仍可使人听出原型同时又有新鲜感。比较简单的变奏是基本保持主题的旋律轮廓、节奏型甚至和声,只是添加一些小小的装饰。稍复杂些的,则会将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织体、和声都做较大幅度的改变,甚至只是选取原材料的某个因素加以发展,以至于几乎听不出它们和原型的联系了。音乐作品中的"展开"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变奏。

重复是指音乐材料的再次出现。一发而逝是音乐艺术的特性之一。为了让听者对音乐素材留下深刻印象,重复或者带有变化的重复就是必须的手段。此外,再现也是重复的一种形式,当一个音乐材料呈示之后,有新的因素出现,在新因素后面前述材料的重新出现,称作再现,这种手法可以给全曲带来呼应、对称、稳定的感觉。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的,也可加以变化,使之获得一种总结、升华的效果。

上述三个原则并不是互相无关的,它们在使用中可以互相渗透。比如,带有变化的再现,实际上体现了变奏原则,同时又因为它的变化,产生了对比效果。

曲式的确立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的综合运用获得的,特别是和声与调性在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主和弦可以获得段落的收束感,调性的变化不仅可以带来对比,还常常意味着下一个段落的开始,再现通常建立在最初调性的回归上,等等。

音乐的曲式按照传统可以分为两类,小型曲式和大型曲式。小型的包括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大型的包括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我国音乐理论家杨儒怀教授则以曲式的共性特征,将它们归纳为"并列曲式"、"再现曲式"、"复合曲式"、"循环曲式"、"变奏曲式"和"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复调音乐曲式"、"套曲曲式"和"边缘曲式"。本书部分采用杨儒怀教授的分类法,有选择地作赏析性介绍。

(一)并列曲式

一部曲式

并列曲式中,最小的是一部曲式。它是由单一乐思的陈述和对该乐思的不间断发展构成的。在一部曲式内部,包含数个乐句,但中间不能划分出段落来,也就是说,在中间没有结束性停顿,只是到最后才有肯定的收束。很多短小的民歌都是一部曲式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内蒙民歌《嘎达梅林》、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等。舒伯特的歌曲《野玫瑰》虽然有多段不同的歌词,但旋律却只有一个段落,它本身是一部曲式的。

一部曲式可以是比较简单的、由几个并列的乐句构成,也可以比较复杂,由乐思的一系列发展构成。请听两首波兰作曲家肖邦(Chopin)的钢琴作品,先听B大调前奏曲,它明快而美丽,其中有一个素材多次重复,变化,虽然非常短小,却包含了"起承转合"的全部过程,十分完满。

曲例一:肖邦B大调前奏曲op.28,no.11

另一首是b小调前奏曲,速度比较慢,略带忧郁的味道,在宁静的伴奏音型之上,一条舒展的歌唱性旋律从容地铺展,情绪渐渐地推向一个高潮,之后降落下来,接着这条旋律再一次展开,通过重复和变化形成第二个更加充分的高潮,然后渐渐回落,在一片宁静之中收束,给人留下意蕴深长的感觉。

曲例二:肖邦b小调前奏曲op.28,no.6

一部曲式虽然比较短小,但内部结构多种多样,就像万花筒一般变幻无穷。

二部并列曲式

二部并列曲式由两个段落构成,它们在情绪、旋律形态、调性、和声等方面的不同,形成对比,可用A+B表示。我们熟悉的刘炽创作的歌曲《我的祖国》就是这样的曲式,第一部分是旋律婉转抒情的领唱,带有叙述性,第二部分是颂歌般的情绪热烈的合唱,达到了全曲的高潮,两个段落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又是完整和谐的。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也是A+B结构的。这首歌表现了一个痴情的姑娘年复一年地等待着远游他乡的未婚夫。在一个由弦乐演奏的温柔抒情的引子之后,女高音唱道:

冬天早过去,
春天不再来。
夏天也要消逝,
一年年地等待。
我始终深信你一定能回来,
我曾经答应你,
我要忠诚等待你,
等着你回来。
在音乐上,作曲家将歌词处理为四个乐句,旋律优美绵长,有些忧伤,表现了姑娘的期盼之情。这是全曲的第一部分,在a小调上。第二部分转到了明亮的A大调上,这一段没有歌词,只是用元音"啊"来唱,情绪变得稍稍活跃,句法也比较自由,作曲家让我们看到了纯洁少女的形象,又让我们联想到她在幻想美好的重逢时刻。这两部分整个重复了一遍,歌词是:

假如你现在还活在人间,
愿上帝保佑你,
当你跪在上帝的面前,
愿上帝祝福你。
我要永远忠诚地等待你,
等待你回来。
你若已升天堂,
就在天上相见。
B段仍然是用元音"啊"来歌唱,和前面完全相同。最后还有一个器乐的尾声。

全曲的结构是:

引子 ||: A B :|| 尾声
谱例一: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A部(仅开头部分):

B部(仅开头部分):

这首曲子中A和B的素材是完全不同的,这使两个部分形成了大幅度的对比,但作曲家为了使全曲有完满的收束和呼应,有内在的统一感,用器乐尾声再现了引子素材。

曲例三: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录音为器乐版本,不带重复)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各种曲式的基本原则,这里选用的都是比较简单的例子。事实上,音乐创作是自由多样的,作曲家们总会在基本原则的范围内作出自己的创新。

三部并列曲式

三部并列曲式用A+B+C来表示。三个部分的素材各不相同,形成对比。这种形式在音乐作品种不是很常见,因为不同素材的段落多了,会缺少凝聚力,听者的注意力也会分散。不过有个非常精彩的例子,舒伯特的歌曲《春梦》。歌词是缪勒的诗,它本身是三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和形象:

我梦见遍地使鲜花,
正像那五月的光景,
我梦见那如茵的草地,
小鸟发出欢乐的歌声。

但雄鸡已在报晓,
我睁开我的眼睛。
四周是黑暗寒冷,
只听到乌鸦的叫声。

是谁在玻璃窗上,
画满这些枝和叶?
你会笑我还在梦中,
在严寒的冬天里却作着春天的梦。
舒伯特将这三种不同的情绪--美丽的梦境、突然的惊醒、心酸的自嘲--用三种完全不同的音乐做了生动贴切的表现。第一段是在A大调上的轻快的6/8拍,旋律仿佛带着笑意,洋溢着幸福的感情,钢琴伴奏的节奏型就像是心儿在欢快跳动。第二段速度陡然加快,调性非常不稳定,一直在变化,旋律则变得局促不安,钢琴伴奏令人心惊。第三段速度一下子变慢了,情绪转为伤心、无奈,调性从D大调转向A大调,最后落在了凄凉的a小调上。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旋律,第一和第三段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这使首尾获得了内在的联系和呼应。

和前面的《索尔维格之歌》一样,《春梦》的三段音乐也做了整体的重复,三段歌词是:

我梦见美丽的姑娘,
她给我温暖的爱情,
我梦见抚爱和甜吻,
梦见幸福和欢欣。

但雄鸡已在报晓,
我心也随它?醒,
我孤独地坐在这里,
回忆着甜蜜梦境。

我重新闭上眼睛,
心儿在不住地跳动,
窗上树叶儿几时发青?
爱人几时才能重逢?
《春梦》的结构是:

引子 ||: A B C :||
谱例二:舒伯特歌曲《春梦》

A段开头:

B段开头:

C段开头:

曲例四:舒伯特歌曲《春梦》(不带重复)

三部并列曲式虽然可以用A+B+C来表示,但实际上也是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三个部分采用同一个素材,后两个部分是对该素材的发展和衍生。

至于四部或更多部分的并列曲式,就不一一介绍了。

上述各种曲式结构,都可用于一首独立的乐曲,也可作为大型曲式中的一个部分

❷ 怎样分析歌曲的结构

1.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

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淮南子》中就曾记载,“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师旷之耳”就是能辨别音响的耳朵。如果一个人2/4拍和3/4拍子都分不清,他就很难分辨出进行曲和圆舞曲的不同音响效果;如果欣赏者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缺乏辨别力,那就会影响他对于管弦乐作品的欣赏。因此,培养对音乐的辨别力,对音响感知具有首要意义。

2.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

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其中旋律感主要是对不同旋律的特点进行感受,并由此达到对旋律美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感情内容的体验。节奏感决定着音乐的表情性质和风格特征,要获得音乐的美感,就必须培养起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多声部音乐手法广泛应用于合唱、键盘音乐、管弦音乐领域,只有具备多声部音乐感,才能懂得各声部的组合和音乐的和声效果。对乐曲结构形式的整体认知是把音乐的各种要素合成至完整的乐曲的感知活动,实现完美的音乐感知。

3.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注意力能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记忆力能使音乐留下深刻印象并使音乐的进行得以延伸。如果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没有对音乐的高度注意力和记忆力,就不可能得到对音乐的整体认知。[2]

欣赏音乐在达到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借助于内心听觉而引起的情感体验。古代文化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而听众是通过作品体验其中感情的。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将会给欣赏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有了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结合对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体裁等音乐以及音乐以外的文字因素等表现手法的理解,可以正确理解音乐。前文说过,音乐是听觉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是正确欣赏音乐的基础,我们无法想象不能辨别音高、节奏、音色的人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第二,紧密结合欣赏者的生活体验及情感欲求。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可以将欣赏者迅速带入音乐意境之中,使欣赏者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欣赏音乐,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琵琶协奏曲《琵琶行》,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期间,在船上听到一位沦落地方的长安乐伎演奏琵琶曲,联想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处境,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种强烈的感情共鸣是其他在座人所不及的。

❸ 音乐本体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分析呢

1、曲调:曲调也称旋律。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是音乐的本质,是音乐的决定性因素。

相同音的进行方向称水平进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进行称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进行称下行。

2、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9、音色: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在人声音色中又可分童声、女声、男声等。乐器音色的区别更是多种多样。在音乐中,有时只用单一音色,有时又使用混合音色。

❹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或特征分别是什么

1、一段式

一段提过去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一般比较集中,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也相对简洁,统一,在中国各地民歌中最为多见。由一个乐段构成乐曲的曲式,称为一段体或者一步曲式。

2、两段式

它的特点是第一个乐段的终止式根据音乐的需要可采用完全终止或不完全终止。由两个乐段组合构成的乐曲形式,称为两段体或二部曲式。

3、三段式

特点是加强第一段的主题思想。一般指在两段体的基础上,又回到第一个乐段作为结束。

(4)乐曲结构的基本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曲式并非一门独立的音乐学科,它是融合了音乐史、音乐美学、作曲技法及不同地区的人文特征等诸多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对音乐作品“形式”上的局部认识。

因此在了解学习有关曲式的内容时,不能仅限于对乐谱谱面的剖析,而是要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而对于学习音乐创作的人群来说要提醒的是曲式与音乐内容的关系是互补互进的,曲式虽然可以让作品更有表达力。

但终究是音乐内容决定着曲式结构,总是先有受欢迎的音乐,后才诞生相应的曲式,我们不能为了填充某些曲式而去作曲,或是受已成熟的曲式制约,创作时而不敢有大胆的创新。

❺ 歌曲常见的三种基本结构

一首好的流行歌曲,一定离不开一个好的故去结构。

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最普遍被大众接受的流行音乐格式大致是主歌,副歌和中段三位一体的结构。指的是ABABCBB,实际上是这样进行的:前奏/主歌 1/副歌 1/主歌 2/副歌 2/中段/副歌 3/副歌结束。

在现代音乐制作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的时候,这种经典的结构逐渐演变成只包含主歌,副歌,以改变其中一些部分的音色来突出不同的方式。换句话说,现在变化更多的是音色,而不是乐段编写。尤其是滤波器的使用,让重复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了。经典的结构经典的流行音乐结构也有很多的变形。

另一种结构是ABCABCBC,包含了主歌 1/桥段 1/副歌 1/主歌 2/桥段 2/副歌 2/乐器伴奏/副歌 3。还有一些经典的歌曲有完全不同的结构,比如《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的结构就是AABA:主歌 1/主歌 2/桥段/主歌 1。

AABA也有很多变化,像是AABABA,ABAB和ABABA,其中有些部分变成乐器伴奏的形式。更少见的形式是AAA,Simon和Garfunkel创作的《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就是这样的例子。

❻ 曲式结构是什么呢

曲式结构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常见的曲式结构包括一段体和两段体和三段体,是音乐体系里基础的乐理知识,由一个乐段构成乐曲的曲式,称为一段体或者一步曲式,一段提过去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一般比较集中,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也相对简洁统一。

曲式结构的特点

在中国各地民歌中最为多见,由两个乐段组合构成的乐曲形式,称为两段体或二部曲式,它的特点是第一个乐段的终止式根据音乐的需要可采用完全终止或不完全终止,一部曲式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

可以由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单二部曲式它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乐段组成,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均有着一定的联系。

❼ 曲式分析是怎么样的

曲式分析是以典型的音乐结构为基础,寻找音乐作品结构的共性化特征及规律。由一个乐段构成乐曲的曲式,称为一段体或者一步曲式。一段体过去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一般比较集中,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也相对简洁,统一,在中国各地民歌中最为多见。

一部曲式的乐段的分类标准

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划分依据。

2、以句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

3、以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2的N次方和句子小节2的N次方为标准,可分为方正型和非方正型。

4、以乐段调性变化和终止作为依据。

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方式作为依据,可分为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展开或连接型的乐段。

❽ 什么叫曲式常见的歌曲曲式结构有哪几种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乐段的结构及一部曲式:乐段通常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由两个各有四小节(或八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乐段"(专称为"方整性的乐段")在器乐曲中最为常见。其特点是平衡、均称感强。一首乐曲仅由一个乐段构成的称“一部曲式”。

常见结构:

1、一段式:由一个乐段构成乐曲的曲式,称为一段体或者一步曲式。一段提过去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一般比较集中,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也相对简洁,统一,在中国各地民歌中最为多见。

2、两段式:由两个乐段组合构成的乐曲形式,称为两段体或二部曲式,它的特点是第一个乐段的终止式根据音乐的需要可采用完全终止或不完全终止。

3、三段式:一般指在两段体的基础上,又回到第一个乐段作为结束,以加强第一段的主题思想。

(8)乐曲结构的基本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曲式四原则:

1、对比:音乐的进行、冲突和情绪的改变都来自于对比——强与弱、弦乐与木管、快与慢、大调与小调等等,以此推动和展开乐思。对比是由作品中的多个音乐材料造成的,它们在旋律形态、节奏型、情绪特征上的不同给听者带来了新鲜的感觉。

2、展开:展开与变奏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原音乐素材的更改变化,而展开侧重于将原材料的部分加以包含音时值的扩大缩小、音程及和弦的原位转位变化和受对位法影响而进行的倒影、逆行、模仿、模进等手段进行扩充更改,使得音乐形象或是表达情绪呈现出更加新鲜、多样、多彩的变化。

3、变奏:变奏手法是将一个音乐材料在保留某些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变化,一方面仍可使人听出原型同时又有新鲜感。比较简单的变奏是基本保持主题的旋律轮廓、节奏型甚至和声,只是添加一些小小的装饰。

4、重复:重复是指音乐材料的再次出现。一发而逝是音乐艺术的特性之一。为了让听者对音乐素材留下深刻印象,重复或者带有变化的重复就是必须的手段。

❾ 如何分析乐曲

第一,了解作者的意图,即他要表达的意想是什么,情感是什么等。了解作者的生平、风格,参考对比他的其他作品。

第二,表现手法。从纯音乐的角度分析,曲式结构、配器等方面。如果是流行音乐,当然歌词的分析必不可少拉。

第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你应该忠于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不能人云亦云,人家说好你也说好(也许你觉得并不好),要有自己对作品的印象,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❿ 曲式怎么分析

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门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独特的,因为它的具体的音乐内容决不会和另外一首乐曲完全相同。

尽管如此,曲式作为一种音乐思维的模式,毕竟存在一些抽象的共同规律。按照这些共同规律,人类在音乐实践中又创立了某些通用的既有模式化或程式化意义的曲式类型。

这些定型化的格式,从具体的音乐风格中抽象出来,其本身形成为人类音乐结构思维的传统模式二在历史上长久持续沿袭,一方面可以确保沿用这类程式写出的作品在形式上具有合理的有序性,同时也便于欣赏者做习惯性的把握。

因此,学习作品分析,首先要掌握体现共同规律的曲式结构原则与一些最基本最常见的曲式类型,由此出发,进行举一反三的分析实践,进而才能对各种纷繁复杂、变异万端的曲式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10)乐曲结构的基本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曲式有很多种,正如大的宫殿有大的结构,小的屋舍有小的形式一样。分析音乐作品时,其中的动机、副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等划分不一定存在着“绝对”界线,但形态无论大小,风格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其音乐织体、情绪的表现手段大致包含以下四个原则:对比、展开、变奏、重复。

音乐的进行、冲突和情绪的改变都来自于对比——强与弱、弦乐与木管、快与慢、大调与小调等等,以此推动和展开乐思。对比是由作品中的多个音乐材料造成的,它们在旋律形态、节奏型、情绪特征上的不同给听者带来了新鲜的感觉。一部作品多少总会有些对比的因素,大型作品的对比幅度会比较大,对比的材料会比较多,相对来说小型作品的对比幅度就小些,材料也没有那么多。

阅读全文

与乐曲结构的基本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颠病大发作治疗方法 浏览:820
祛痘膏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183
回收旧手机的方法 浏览:278
版税的计算方法 浏览:73
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 浏览:11
DNA大片段突变的检测方法 浏览:258
autocad2009的安装及激活方法 浏览:955
用化学方法鉴别正丁基氯 浏览:326
乐视手机话筒设置方法 浏览:548
怎么才能治疗黑眼圈的方法 浏览:892
三种常用的交接棒方法 浏览:641
股票入门实战的解套方法与技巧 浏览:836
躺平有哪些方法呢 浏览:853
hyperlink使用方法 浏览:336
盆栽香葱的种植方法 浏览:120
新疆驼奶食用方法 浏览:755
怎么变成明星的方法 浏览:409
2己烯和戊烷的鉴别方法 浏览:939
如何用绳子做蝴蝶结的方法 浏览:368
vivo手机语音控制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