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方法的区别

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方法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2-09-23 01:58:48

Ⅰ 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的区别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悬殊,表现为:(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主要进行灵活、自由、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这就迫使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样还要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识的努力。(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奖惩,儿童之间的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5)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过一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还有2小时午睡。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l~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问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因此,使儿童身心负担加重,疲劳,不愿上课。(6)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老师与幼儿关系密切融洽。幼儿入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较为严肃。(7)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

Ⅱ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1、 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小学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以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包括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不仅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 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

幼儿园课程将和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则设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学科,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4、 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

幼儿园教育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教育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Ⅲ 简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是: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
1.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则“以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4.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教育内容的变化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们主要的任务,孩子需要付出相当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活动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而小学是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大多是通过讲课、作业、检查、考
试来完成,这对儿童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控要求的变化
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高。孩子一旦上了小学,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儿童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而幼儿园是从尊重孩子角度出发,以孩子兴趣点为重.
所以,我们更侧重对幼儿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Ⅳ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 1.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则“以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4.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教育内容的变化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们主要的任务,孩子需要付出相当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活动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而小学是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大多是通过讲课、作业、检查、考 试来完成,这对儿童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控要求的变化 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高。孩子一旦上了小学,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儿童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而幼儿园是从尊重孩子角度出发,以孩子兴趣点为重. 所以,我们更侧重对幼儿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Ⅳ 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区别

幼儿园和小学,虽然是承接的关系,但却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大致有以下8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性质上,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孩子有选择权。小学属于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二是学习形式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老师以讲授、问答、读书、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三是学习内容上,幼儿园主要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则有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等规范课程;四是纪律规范,幼儿园约束力不大,小学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守则要求;五是学习环境上,幼儿园鲜明活泼,小学功能场所比较细分;六是作业上,幼儿园没有硬性作业,小学作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七是老师上,幼儿园一个班有两位老师,保育责任和教育责任共担。小学一个班老师更多,但老师负责的主要是教育职责;八是形象上,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扮,而小学生除了特殊情况,在校必须穿校服。

一 性质

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孩子可以选择上还是不上。小学属于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所以,上小学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必须上。

二 学习形式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孩子主要是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是自主性学习,老师会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有兴趣就学习,没有兴趣就不学。小学生的学习开始系统化,一节课不学就容易跟不上后续的学习。老师以讲授、问答、读书、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很少用游戏形式。

三 学习内容

幼儿园主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方面,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爱好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习掌握生活中一些比较浅显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如果说有课本的话,幼儿园的课本主要就是各种各样的绘本。小学课程包括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品德、科学、外语等课程,有规范的教学大纲,老师要按教学计划严格实施。小学课本以文字为主,插图为辅,数学等课本还会有公式、定理等抽象知识。

四 纪律规范

幼儿园虽然有行为规范,但约束力不大,迟到早退请假相对随意。每节课时间较短,没有硬性而具体的时间限制。小学有明确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上、下课会有铃声,上课时学生要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及行礼。一节课在40分钟或45分钟,课间一般也就在10分钟。

五 学习环境

幼儿园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一般在同一个场所,活动、学习、饮食、室内游戏等都在同一区域,桌椅配置,鲜明活泼,注重个性。班里就有厕所,一般不分男女。小学的功能场所比较细分,教室里有讲台,桌椅摆放固定,没有玩具。一个学生一张桌子,活动场地主要是操场,厕所在教室外边,单独的男女生厕所。

六 作业

幼儿园除了特殊情况下布置的一些表演、手工外,没有硬性作业,现在不允许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更没有学习性的作业。小学每天都有作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在的小学生,作业已经是家长要深度参与的一件事,不仅要督促完成,还要检查,有的甚至还要批改或签字,给家长也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

七 老师

幼儿园一个班配有两位老师,而且大多是温柔的女老师,保育责任和教育责任共担。老师会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随时帮助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小学虽然一个班老师更多,除了班主任,还有5、6位任课教师,不同的课有不同的老师,有的温柔,有的严厉,老师负责的主要是教育职责,学生其他的问题一般要自己解决。

八 形象

幼儿园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扮,穿漂亮的衣服,不背书包,上学就是蹦蹦跳跳,开开心心。而小学生,除了特殊情况,在校必须穿校服,一直穿校服,还要背上沉重的书包,有的书太多背不动,还会备上拉杆书包,上学压力山大。小学还会对孩子的外表统一规范,比如不许烫发染发、染指甲、化妆、戴饰品等。

Ⅵ 简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主要区别

我国现在每年有2100万至2500万幼儿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而每一年的入学新生,或多或少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各种不适应,且情况十分普遍。由于上课时间长,作业多,部分学生出现了身体疲劳、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这导致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谨慎负担重,甚至有些学生失败率高,课堂违纪现象多,自尊心下降等。因而有些孩子留恋幼儿园的生活,产生怕学、厌学情绪。

造成儿童不适应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差异,并且两者的联系与衔接不够。

(一)社会要求的差异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游戏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小学市义务教育,以教学为主要形式,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大纲要求进行系统学习,要求每名学生达到一定的程度。

幼儿园强调生活常规、游戏常规,不带强制性;小学则一进校门就有许多学习、纪律常规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带有强制性。

幼儿园的活动以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为主,幼儿不会紧张、劳累,学习结果无统一的评分标准,幼儿的责任意识弱,压力小;小学的学习具有社会义务,有趣的、无趣的东西都要学,要思考,要作业,要考试,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因而容易精神紧张,且有压力;

在幼儿园,即将毕业的幼儿市园里年龄最大的儿童,一进入小学则立刻处于学校中的最小地位,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自我感觉和自我价值也随之改变。

(二)生活制度上的差异

生活节奏发生变化,主要变现为主要活动内容与制度的不一样。幼儿园的活动是动静交替,每天的教学活动不超过一小时,且大多数是游戏化的教学,其余时间以游戏为主,午睡两个半小时,轻松而愉快;小学生主要是课堂学习为主,每节课40分钟,上午3--4节,下午1--2节,课间的自由活动和游戏时间很短,而且因为是学校里最小的学生,受到老师的控制也很多,午睡时间得不到保证。生活制度的急剧变化,智力活动时间的骤然增加,使得孩子的神经系统负担加重,许多儿童倍感疲劳:有的上课打瞌睡,面容消瘦,体重下降;有的则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上学。

(三)人际关系上的差异

幼儿园实行保教并重,教师整天和幼儿相伴,参加幼儿全天的各项活动,对幼儿的各个方面都关怀备至,犹如慈母。幼儿对教师在生活上、心理上都产生安全感、依赖感,彼此之间较平等融洽,考虑到幼儿年纪小,给予独立支配的活动较少;小学里的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教学大纲,注重教材进度,忙于批改作业及抓课堂纪律,和学生的接触主要在课堂上,且许多教师过于严肃,要求严格,批评多余表扬。

在幼儿园里,保教人员与幼儿的比例为1:11,而小学为1:30,这意味着更多的小学生分享一位教师,教师给予儿童的注意大大减少,个别接触的机会就会更少。

在幼儿园,幼儿间经过2--3年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互相已经非常熟悉,和谐而友好。踏进小学,孩子进入新的班集体,要重新建立新的伙伴关系,重新彼此适应。

(四)学习环境的差异

幼儿园学习、生活的设施一般都相对集中,活动室、盥洗室、餐厅、休息室等紧密相连,给幼儿的生活、活动带来极大的方便;小学的建筑高大,场地宽阔,使得刚入学的儿童有些很不适应,有的可能会迷失方向,有的可能找不到厕所甚至自己的班级。

幼儿园的活动室里常常布置各种活动角,供幼儿互相观察、游戏、休息、劳动之用,幼儿有较多的自由选择余地,互相之间合作交往的机会多;小学的教室里只有成套的课桌椅,儿童面对的除了老师就是同学的后背,听是唯一的选择,没有或很少与同伴讨论或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

(五)教育内容、方式的差异

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时间大多用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学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以及一些艺术和体育活动,不强调系统性;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化的知识学习和读、写、算等基本训练,语言和数学的内容急剧增加,体育活动大大减少,仅限制在体育课及课间。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出发,常用直观的教具、游戏和多样化的方式吸引幼儿参与和投入活动;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灌输的成分较多,课堂纪律严谨,约束性大。

(六)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的差异

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的教师较重视对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举例:美术课

正是幼小衔接中的这些差异,造成了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因此,需要幼儿园于小学双方共同协调才能解决。

Ⅶ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
1.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则“以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4.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教育内容的变化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们主要的任务,孩子需要付出相当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活动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而小学是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大多是通过讲课、作业、检查、考
试来完成,这对儿童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控要求的变化
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高。孩子一旦上了小学,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儿童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而幼儿园是从尊重孩子角度出发,以孩子兴趣点为重.
所以,我们更侧重对幼儿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Ⅷ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第一,教育的对象不同。幼儿园将幼儿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而早教机构其教育对象除了孩子,还有家长,而且首要的是家长。早教机构强调亲子互动,使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掌握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技能,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第二,教学活动的形式不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面向幼儿,以教师讲解、幼儿学习为主要形式。而早教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父母与宝宝在老师指导下一起游戏的方式,引导父母学会在游戏中观察儿童、了解儿童,进而掌握一套科学的游戏方式。
拓展资料: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
小学教育专业,
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所学专业和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满足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的人才需求,在院、系办学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实践以人为本、整体教育、目标培养、实践体验的教育理念,构建2111人才培养模式。2111即可担任小学语文、数学2门主课的教学,兼顾1门其它课程,指导1门活动课程,专长1门课的教学。
在构建课程结构体系上坚持体现“三性一体”的特征,三性指高等教育的共性、高师教育的特性、与小学教育专业的个性,一体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为一体。
在培养工作中坚持大学通识课、基础专业课、学科专业课、公共选修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六个课程平台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和小学教育研究一线贯穿,并充分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2111人才培养特色。
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大学通识课、基础专业课的基础上设置了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等不同的学科方向,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学生四年内平均要学习2800学时;本专业结合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教育见实习和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学生毕业平均要修满181学分。
小学教育专业招生对象为五年制普师三年级毕业生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学历本科。
学生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德、智、体、美合格,准予毕业,发给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在此基础上,外语、计算机通过相应级别考试,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方法的区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颠病大发作治疗方法 浏览:820
祛痘膏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183
回收旧手机的方法 浏览:278
版税的计算方法 浏览:73
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 浏览:11
DNA大片段突变的检测方法 浏览:258
autocad2009的安装及激活方法 浏览:955
用化学方法鉴别正丁基氯 浏览:326
乐视手机话筒设置方法 浏览:548
怎么才能治疗黑眼圈的方法 浏览:892
三种常用的交接棒方法 浏览:641
股票入门实战的解套方法与技巧 浏览:836
躺平有哪些方法呢 浏览:853
hyperlink使用方法 浏览:336
盆栽香葱的种植方法 浏览:120
新疆驼奶食用方法 浏览:755
怎么变成明星的方法 浏览:409
2己烯和戊烷的鉴别方法 浏览:939
如何用绳子做蝴蝶结的方法 浏览:368
vivo手机语音控制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