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际上是如何划分领海的
领海:基线以外十二海里之水域,沿岸国可制订法律规章加以管理并运用其资源。外国船舶在领海有“无害通过”〔innocent passage〕之权。而军事船舶在领海国许可下,也可以进行“过境通过”〔transit passage〕。
领海基线:通常是沿海国的大潮低潮线〔low-water line〕。但是,在一些海岸线曲折的地方,或者海岸附近有一系列岛屿时,允许使用直线基线的划分方式,即在各海岸或岛屿确定各适当点,以直线连接这些点,划定基线。
(1)中国采用什么方法划定领海扩展阅读:
中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的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岸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各直线为基线,从基线向外延伸12海里的水域是中国的领海。
在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湾、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在基线以内的岛屿,包括东引岛、高登岛、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岴岛、大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东椗岛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岛屿”。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群岛国的领海基线也作了规定。
⑵ 每个国家的领海是怎样划分的
关于领海的划法,目前世界上公认有两种,即正常基线法和直线基线法。正常基线法,又叫低潮基线法,就是以落潮时海水退到离岸边最远的哪一条线为基线;再向外延伸到国家规定的领海宽度,即为领海线。领海线和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就是一国的领海。另一种是直线基线法,又叫折线基线法。这种基线法就是在大陆沿岸突出部或沿海岛屿上选定某些点作为基点,把连接各相领基点所得到的折线作为领海基线,以此作为基线的起点,向外延伸到国家规定的领海宽度即为领海线。领海线与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就是领海。我国实行的就是折线基线法。1996年5月15日,我国政府正式颁布中国领海基线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 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了我国领海基线为两部分组成:一是大陆领海的基线为山东高角至峻壁角之间各相领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二是西沙群岛领海基线为东岛至南岛之间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我国政府还将再行宣布其余领海基线。 领海(亦称领水)是指沿海国家根据主权规定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包括领海的上空、海床及底土。群岛国的领海则是指与该国群岛水域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及其上空和海底。一国在其领海内享有刑事、民事的司法管辖权。领海的宽度,国际上很不统一,目前最窄的为3海里(1海里约等于1.85千米),最宽的为200海里,大多数国家宣布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12海里要求。我国政府于1958年9月4日发表声明,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划定领海时,需要在海岸或沿岸岛屿上确定一条线,以便从这条线起向外测量出一定宽度的海域作为领海,这条线就叫做领海基线。基线有三种;一、正常基线(亦称低潮线),就是以退潮时海水退到离岸最远的那一条线作为基线。海岸平直的国家多采用这种基线。二、直基线(亦称折线基线),即在大陆沿岸或沿岸岛屿上选定一些点作为基点,以连接相邻各基点形成的折线作为基线。海岸曲折或沿海有岛屿的国家多采用这种基线。三、混合基线,即兼用正常基线和直基线确定的基线。海岸较长,地形复杂的国家多采用这种基线。我国领海的划定采用直基线法。
满意请采纳
⑶ 中国的领海是怎样划分的那渤海、黄海是怎样划分领海基线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是:辽东半岛的老铁山岬经庙岛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岬的联线。
区别:
一、地理位置不同
渤海:地处中国大陆东部北端,位于北纬37°07′~40°56′和东经117°33′~122°08′之间。
黄海:西太平洋地边缘海,它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北面和西面濒临中国,东邻朝鲜半岛。
二、地质不同
渤海:海底平坦,多为泥沙和软泥质,地势呈由三湾向渤海海峡倾斜态势。海岸分为粉沙淤泥质岸、沙质岸和基岩岸三种类型。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和辽东湾北岸等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滦河口以北的渤海西岸属沙砾质岸,山东半岛北岸和辽东半岛西岸主要为基岩海岸。
黄海:海底沉积物大部分为海相细泥沉积物,北部多为泥沙底,中部大多为软沙沉积物为主,西部为黄河的输入物,南部沉积物主要是深黑软泥沉积物为主,东部来自朝鲜半岛。
12海里标准的由来:
这个标准其实是由中国提出的。其实在几个世纪以前,各国在瓜分完陆地后,就对领海权益提出了质疑,对于如何划分领海范围一直有争议。
十八世纪的时候,西方才讨论出个所以然,认为应该用大炮的射程来规定各国领海范围。言下之意就是,大炮能射多远,领海范围就拓展多远。
那时候的大炮射程不算太远,也就三海里左右,于是各国也就暂定领海范围为三海里。但是我们也知道,科技是发展的,大炮的射程也在不断增加,到了近代各国又不满足三海里了,又闹着要拓宽领海范围。
这个问题中国也曾讨论过,最后在1958年的时候,毛主席提出把中国领海范围拓宽到十二海里,并把这个商讨结果告知了全世界,声名任何国家不得擅自进入中国领海或领空,违反者会遭到攻击。
毛主席将我国领海定到十二海里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我们的军舰大炮也就打到这么远的距离,另一方面是因为想让渤海成为我们的内海,方便防卫京城。
1982年联合国结束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最后决定就按照中国的标准,将各国领海宽度划定为十二海里。
⑷ 领海基线是依据什么确定的
领海基线为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向海的一侧依次是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中国海岸线曲折,确定领海基线有一定难度,目前大部分领海基线尚未划定。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般有3种确定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方法:
一、正常基线法——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二、直线基线法——在海岸线极为曲折,或者近岸海域中有一系列岛屿情况下,可在海岸或近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办法,形成直线基线。
三、混合基线法——交替采用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来确定本国的领海基线。
⑸ 中国的领海是怎样划分的
中国领海海域有四大海,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三面环陆,面积约为7.7万平方千米,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其与黄海的分界线为辽东半岛南部老铁三岬与山东半岛蓬莱角之间。
黄海的西区是中国领海,黄海的东区是朝鲜半岛的领海。黄海的海域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南以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是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
东海有中国区域、琉球国(日本托管而非日本领土)区域、日本区域、韩国区域。东海北起中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群岛。东海海域面积77万多平方千米,多为200米以下的大陆架。
南海的九段线内是中国南海,线外有很多国家。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南海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
⑹ 领海基线是如何确定的
领海基线
量算领海的宽度要有一条起点线。这条起点线在海洋法中被称为“领海基线”。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般有3种确定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方法:一种是正常基线法,一种是直线基线法,还有一种是混合基线法。正常基线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直线基线是指在海岸线极为曲折,或者近岸海域中有一系列岛屿情况下,可在海岸或近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办法,形成直线基线。混合基线则是交替采用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来确定本国的领海基线。
我国漫长的海岸线曲折复杂,近岸又有一系列岛屿。这种自然地理条件适于采用直线基线法。这在我国1958年的领海声明中和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都有明确表述,即:“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的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岸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各直线为基线。”从这条基线垂直向海外延伸12海里,这一段海域就是我国的领海。中国的领海面积约为37万平方公里。
领海是沿海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陆和内水以外的一定宽度的带状水域。我国的领海宽度是12海里(1海里=1.852公里)。这早在1958年我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就有明确的规定。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又一次明确了我国的领海宽度是12海里。
毗连区,顾名思义是连接领海的一部分海域。它的出现可追溯到200多年之前,但作为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制度载入国际公约只是近几十年的事。1958年的《联合国领海及毗连区公约》中规定:“沿海国的毗连区不得延伸到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12海里以外。”在1982年产生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毗连区的范围有所扩大,即“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我国在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才真正建立起我国的毗连区制度,规定了我国的毗连区是在领海之外、邻接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一带海域。在该海域内,为防止和惩处在我国陆地领土、内水或者领海内违反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出境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我国有权行使管制权。
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专属经济区作为一项海洋法律制度正式确定下来,规定沿海国家可以建立宽度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家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底土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域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
⑺ 哪两种方式是划定一个国家领海的方法
划定一个国家领海的方法:正常基线法和直基线法。
1、正常基线法
又叫低潮基线法,就是以落潮时海水退到离岸边最远的那条线作为领海基线,以此基线为起点,向外延伸到国家所规定的领海宽度即为领海线。领海线和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就是领海。海岸平直的国家多采用此法。
2、直基线法
又叫折线基线法,就是在大陆沿岸突出部或外沿的岛屿上,选定某些点作为领海基线,把连接各相邻基点所得的折线作为领海基线,以此基线为起点,向外延伸到国家所规定的领海宽度即为领海线,领海线和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就是领海。海岸曲折或沿岸多岛屿的国家,多采用此法。
⑻ 确定领海范围的要素
确定领海范围的要素是领海基线。
领海是指与一国海岸线或内海相邻的一定范围的海域。划定领海时,首先要确定一条线,这条线就是领海基线。
领海基线的确立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正常基线,以海水退潮线为准,海岸平直的国家大多采取这种方式。
二是直线基线,也叫折线基线,即在大陆沿岸或沿岸岛屿上选定一些点作为基点,然后将基点相连,海岸曲折或岛屿偏多的国家大多采取这种方式。
三是混合基线,即前两种方式的混合使用。
划定领海外部界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交圆法。
当领海基线是低潮线时,得以基线上某些点为中心,以领 海宽度为半径,向外划出一系列相交的半圆,连接各半圆顶点之间所形成的线,就是领海的外部界限。
2、共同切线法。
当领海基线是直线基线时,得以每个基点为中心,以领海宽度为半 径,向外划出一系列半圆,然后划出每两个半圆的共同切线,每一条这样的切线都是与基线平行的直线,它与基线的距离等于领海宽度。这些切线连接在一起就形成领海的外部界限。
3、平行线法。
当领海基线为低潮线时,由基线各点按领海宽度的距离向 与海岸大体走向垂直的方向平行外移,使领海的外部界限与基线完全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