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象画面法有哪三步
想象画面法分为三步,依次是关注想象画面顺序、提取景物词、聚焦动作词。
(一)关注想象画面顺序
关注顺序词,将顺序说出来。比如《荷花》一文,作者将自己想象成荷花,按照“微风吹来前”“微风吹来时”“微风吹过后”的顺序展开描写。
(二)提取景物词
提取景物词,将景物画出来。比如《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稀疏的竹林、两三枝桃花、渐暖的江水、满地的蒌蒿等,构成了一幅极具诗情画意的早春图。教师可以请学生圈出这些景物,联想其特点,并试着将它们画出来。
(三)聚焦动作词
对于动态感较强的语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语段中的一系列动词,并试着将它们表演出来,还原角色的动态过程。比如《燕子》一文中,“横掠”“沾”“荡漾”等词细腻地再现了燕子掠过水面的过程。
绘画介绍:
绘画(Drawing 或Painting)在技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纸张或布,加颜色的工具可以通过画笔,也可以通过刷子、海绵或是布条等,也可以运用软件进行绘画。
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画家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
‘贰’ 下雪的声音 ,春天的序曲。”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说明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恬静淡然的靠近大自然的一种最原始最真切的生活状态,核心态,你听一下下雪的声音,又去春天的什么想象变化,把自己的心情融入画中,让自己安静下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原文节选: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雪,滋润着大地鲜丽的色彩,隐蔽着满野的花花草草,一旦它融化了,一个绚丽的春天就来了。
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2)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有什么扩展阅读:
这段话用到了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法,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中有我的感受。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叁’ (句子展厅 边读句子,边想象画面”是我 们学习文章的好方法。看到下面几个 词_
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的好方法就是首先要多阅读几遍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读得多了之后,自然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肆’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想象画面天鹅
《天鹅的故事》说课 《天鹅的故事》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 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 文理解天鹅三次啼叫声的含义, 品读天鹅破冰的场面,体会老天鹅为了使众天鹅 走出困境, 奋不顾身, 顽强破冰的精神; 明白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的道理。 根据这一教学重点, 结合我们教研组的科研子课题《基于小学中年级语文情 感类作业设计与指导的研究》 ,在教学设计时,我以天鹅的三次啼叫声为教学的 主线,以天鹅的第二次啼叫为重点教学,精心设计情感类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老 天鹅的顽强破冰的精神和众天鹅齐心协力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和 想象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 下面分三点谈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通过比较句子体会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基础上 的。因此,我在教学老天鹅顽强破冰的场面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句子体会情感 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教学时,我先出示课文中老天鹅破冰的句子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 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 ,让学生比较去掉了“腾空而起” ” 、 “石头似的”“重重的”的句子和原句比哪句写得好,说说原因。在比较的过程 、 中,我又引导学生边读句子边想象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例如在学生理解“腾空 而起”时,我让学生做做动作,体会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 而起” 是为了加大下落的冲力, 学生通过比较感悟到了老天鹅的奋不顾身。 再如, 体会比喻句中的 “像石头似的”时,我启发学生对比“天鹅的美丽优雅与石头 的坚硬” ,从而揣测老天鹅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们在比较中感受到,石头 没有生命,不怕疼,老天鹅像一块坚硬的石头,也不怕疼,而正是因为老天鹅对 天鹅群的责任感,使他忘记了疼痛,全力一击!这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 里想象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一只勇敢顽强的老天鹅的形象就浮 现在了眼前。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能够设身处地地解读和感悟文章的情感内涵,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抓住文章空白处设计情感类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在引导学生学习老天鹅顽强破冰的画面时, 我抓住文章空白处设计情感类练 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感类练习 “我看到了老天鹅的_______(身体部位)________(怎么了) ,冰面上留下了 __________,这惨烈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学生联系课文中“老天鹅用自己 ” 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 ”的内容想象到“老天鹅的翅膀折断了,胸脯流 血了,冰面上留下了老天鹅的片片羽毛和殷红的鲜血。 ”这个练习的设计,既加 深了学生对老天鹅奋不顾身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另外, 课文在写了老天鹅奋不顾身破冰的场面之后, 直接写了众天鹅齐心协力破冰的场 面,但是对于众天鹅的心理活动却没有描写,于是我抓住文章的这一空白处,再 次设计情感类练习: “看到老天鹅奋不顾身的举动,别的天鹅都怔住了,它们有 的心想:_______。有的心想:____,还有的(怎么做)_____。 ”学生通过对老 天鹅破冰故事背后众天鹅心理活动的揣摩, 感悟到正是老天鹅奋不顾身顽强破冰 的精神感染了众天鹅, 才有了众天鹅齐心协力破冰的动人场面。在教学众天鹅齐 心协力成功破冰后的表现时,我再次抓住文章的空白处设计了情感类练习“天鹅 们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好像在说: “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讨论,进 一步感受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学生在完成一系列情感类练习的 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发展 了想象力。 三、设计情感类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对思维发展的需求也不尽相 同。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 我在教完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 A 类作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老天鹅和众天鹅破冰的句子。B 类 作业,要求学生向父母生动详细地讲述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场面。C 类作业,要 求学生以众天鹅的身份,改写这个故事。在这一组分层课后作业中,A 类作业是 一道基础练习题,有基本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对学生的思维要求不高, 主要是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B 类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个场面非常熟悉, 而且学生在描述时需要重新组织语言,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培养了 学生的分析、概括、整体把握等思维能力。C 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完全 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变换角度,重组课文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要求学生能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创新,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迁移、概 括、想象、联系与发展等多方面的思维能力。这组情感类分层作业,一改以往命 令式、强制式的布置形式,以“自助餐”的形式出现,给不同学生选择的机会, 为他们又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 以上是我的主要教学设计意图,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环 节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伍’ 怎样做到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读到哪个名词就把名词的图像想出来,就像做白日梦一样。
‘陆’ 边看边想象出来的写作方法叫什么
写作方法常见的有:
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柒’ 如何培养小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多做阅读理解
‘捌’ 请写出想象画面的方法
写出想象画面的方法
一、想象作文的特点和要素
想象作文是近年来才开始流行的文章体裁。它提倡学生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作文。作文的内容一般是非现实的内容,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束缚。题材大多是寓言、童话、故事新编、梦中世界、时空旅行等。
想象作文不一定符合情理,要求学生启动联想,将现实升华成幻想,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
二、想象作文的基本表现手段
1、多观察,多思考。
不能脱离生活现实基础,在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发现新的事物。要有积极的思想和大胆的想象。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生活,有着创新的思想和意识。
2、观察仔细,联系实际。
要写出自己的新颖性和独创性。运用自己的发散思维,写出自己心中的世界。但是要注意,虽然是想象作文,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不能一味地天马行空,自说自话。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避免在作文中,脱离生活现象,写出虚假、夸张、空泛的文字。
三、想象作文结构的基本模式
1、要大胆想象。
行文时要脱离现实,大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不要束手束脚。我们都知道,行文的基拙就是从时间、地点、起因、发展、结果、语言、动作、心理、形状、环境、人物等方面下手观察一个事物,这样所反映的内容自然就多,写作起来就可任意选取素材表达自己的想法。
2、想象要合理。
想象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我们要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从实际出发来写出一篇精彩的想象作文,那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是不可取的。
3、想象的内容要具体。
文章最忌的就是空洞,没有中心,没有主题。在行文的时候要注意话有所指,事有所叙。要努力、专注地将头脑中想好的构思,真实生动地刻画在自己的作文中。
4、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出真情实感来,是写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一般来说,作者在面对这个文体时,表达的都是自己对未来的想象,以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因此,我们在写想象作文时,也应该在描写未来的同时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情
(8)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有什么扩展阅读:
写作技巧
1、简明扼要: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2、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玖’ 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这样做有什么依据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0
‘拾’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
西达中心学校 王川文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可以说想象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无不证明了这一点,牛顿由一个苹果落地,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炉子上的水壶能被烧开的水蒸气推开壶盖的现象想到了发明蒸气机,赖特兄弟由飞翔的小鸟想到发明飞机,贝多芬由盲姑娘如痴如醉执着追求音乐的景象,联想到创作经典名曲《月光曲》有了想象,科学家发明了无数的高科技;有了想象,艺术家创作了绝世无双的佳作;有了想象,音乐家创造了动人的旋律;有了想象,文学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诗篇,孩子们充满了个性化的想象更是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由此可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何等重要。那么在阅读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尝试教学。
一、用音乐渲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这门艺术,有着它特殊的魅力,它可以超脱文字、穿越时空,给人无限的遐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声响的刺激来激活思维,开拓想象,陶冶情操。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我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播放了一段群鸟欢叫的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欣赏。看看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一面欣赏着优美的旋律,一面发挥着丰富的想象。他们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说,我听到了悦耳的鸟叫声,我仿佛看到了许多鸟;有的说,我听到了鸟儿们飞翔扑翅的声音,仿佛看到了许多鸟正准备展翅高飞的情景;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一起追逐、嬉戏、打闹;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鸟的天堂音乐的渲染,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学习新课的情景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我想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创设情景,就会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里展翅翱翔。
二、用图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插图在一篇文章里是特色镜头,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绘制的,往往呈现故事的高潮,集中反映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图文对照,更能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朗读我的心绷紧紧的,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年轻的战士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上邱少云的动作、神态、表情,然后启发学生由外表想象邱少云当时的内心世界。当大火把邱少云整个包围住时,他是怎样想的?当熊熊烈火在他身上肆意燃烧时,他又是怎样想的?这样一问补充了课文的空白,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依据教材,在奇思妙想中深刻领会了英雄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三、借助课文空白续编故事,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部分课文在文中或文末有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借助想象,填补空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如学生读完了《凡卡》一文后,教师可问:凡卡的信爷爷收到了吗?当他梦醒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续编这个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考片刻后,一个跃跃欲试。又如教学《西门豹》这一课时,西门豹为摸清底细,刚到邺这个地方找了一位老太爷了解情况,后来不动声色,将计就计,到了河伯娶媳妇的那一天,他也来送新娘,假戏真做,铲除了恶霸,破除迷信,这一天漳河两岸的老百姓也都来了。他们深受教育,十分感激,学生在理解了这些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的空白想象那位老大爷也来了,当他亲眼目睹这一切之后,他又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再在全班汇报最后它续编成一个小故事写进我们的习作里。这样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又落实了读写结合的训练目标。
四、借助反复朗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体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反复朗读中读出画面,读出意境,是当前课改的重要理念。要读出画面,读出意境,就要发挥想象。在教学古诗《山行》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理解大意以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配上音乐,教师动情范读,孩子们边听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孩子们根据诗的内容,听后大胆发挥想象,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山上云雾缭绕,半山腰上还有几户人家,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我仿佛看到了在晚霞照在火红的枫叶,在晚霞的映照下美丽,,我仿佛还听到了可爱小鸟在树头欢叫,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啊,我立即要求再入情入景的朗读,学生个个摇头晃脑,如醉如痴,这样的想象既省去了教师许多枯燥的讲解,又把语言文字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何乐而不为呢?又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我让学生们反复朗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自己当成主人翁,展开联想,说说你在朗读时想到了什么?读后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雷利和妈妈在机场送爸爸时,一家人手牵着手,有说有笑,依依昔别的情景,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雷利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有的说我想到了雷利抚摸蓝盔发呆流泪的情景,有的说,我想到了雷利的妈妈、奶奶抱着爸爸的遗像痛哭的样子这样的想象,这样的情感体验是多么难得,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释放,使课堂再次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扮演体验、编排课本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自我表现的意识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适当的扮演课文角色,编排课本剧。如在教学《将相如》中的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时,就可以借助文本内容和插图,想象廉颇脱下的战袍,背上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廉颇会怎样说,态度怎样,表情怎样,蔺相如得知又会怎样做,怎样说,表情怎样,请同学们展开理想象,大胆创新,编成课本剧,布置适当背景,添置合适的道具、服饰,也可以化化妆。先在课后编排、表演,然后再在课堂上表演,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这样既增强了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又获得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又如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让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表演诗句内容,课前我让学生自制了几只黄蝴蝶,并提前通知大家上课那天都穿黄衣服,课上由两名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表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表演十分生动、形象,学生自导自演,让生活进入了课堂,让课堂充满了欢乐。
六、巧设悬念,变换课文角色,培养学生想象
有些课文情节生动、曲折、扣人心弦,如《跳水》一文中故事情节层层推进,由于顺利返航,水手们悠闲无事,于是拿猴子取乐,猴子挑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最后遇到危险,船长急中生智,孩子得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假设性想象,此时假如你是船长,你会怎么做,你们有哪些好办法,学生列举了一些方法之后,发展了思维、培养了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了船长的机智、果断、沉着、冷静。
七、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语文教学要注重双基训练,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知识也就是基本的字、词、句,重点的词句就像一篇文章的眼睛,我们可以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白桦树为什么号叫,它会号叫什么?指导学生抓住号叫一词,来展开想象。又如教学《月光曲》,可引导学生抓住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个重点句,启发孩子们想象贝多芬听了盲姑娘这样说,他会怎样想,他的心情怎样?通过想象,学生的思想认识更深刻,体会也会更深刻。
想象的火花一旦擦燃,是无止境。它可以补充语言文字的空间,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进入高层次情感体验的表现。愿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