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金属加工教学方法

金属加工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22 07:22:47

① 焊接工艺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焊接 英文名称:welding 定义1: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也可能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方法。通常有熔焊、压焊和钎焊三种。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 ;热工自动化、电厂化学与金属(二级学科) 定义2:通过加热和(或)加压,使工件达到原子结合且不可拆卸连接的一种加工方法。包括熔焊、压焊、钎焊等。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焊接与切割(二级学科) ;一般焊接与切割名词(三级学科) 定义3:利用连接件之间的金属分子在高温下互相渗透而结合成整体的一种金属结构构件连接方法。 所属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 ;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 ;工程结构(水利)(三级学科)
焊接焊接是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间的建和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
1.焊接过程的物理本质焊接分类焊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种或异种材料通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和扩散连接成一体的工艺过程. 促使原子和分子之间产生结合和扩散的方法是加热或加压,或同时加热又加压. 2.焊接的分类 金属的焊接,按其工艺过程的特点分有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工件接口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时,热源将待焊两工件接口处迅速加热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随热源向前移动,冷却后形成连续焊缝而将两工件连接成为一体。 在熔焊过程中,如果大气与高温的熔池直接接触,大气中的氧就会氧化金属和各种合金元素。大气中的氮、水蒸汽等进入熔池,还会在随后冷却过程中在焊缝中形成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恶化焊缝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人们研究出了各种保护方法。例如,气体保护电弧焊就是用氩、二氧化碳等气体隔绝大气,以保护焊接时的电弧和熔池率;又如钢材焊接时,在焊条药皮中加入对氧亲和力大的钛铁粉进行脱氧,就可以保护焊条中有益元素锰、硅等免于氧化而进入熔池,冷却后获得优质焊缝。 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使两工件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又称固态焊接。常用的压焊工艺是电阻对焊,当电流通过两工件的连接端时,该处因电阻很大而温度上升,当加热至塑性状态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接成为一体。台式冷焊机各种压焊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焊接过程中施加压力而不加填充材料。多数压焊方法如扩散焊、高频焊、冷压焊等都没有熔化过程,因而没有象熔焊那样的有益合金元素烧损,和有害元素侵入焊缝的问题,从而简化了焊接过程,也改善了焊接安全卫生条件。同时由于加热温度比熔焊低、加热时间短,因而热影响区小。许多难以用熔化焊焊接的材料,往往可以用压焊焊成与母材同等强度的优质接头。 钎焊是使用比工件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工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工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工件,填充接口间隙并与工件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 焊接时形成的连接两个被连接体的接缝称为焊缝。焊缝的两侧在焊接时会受到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这一区域被称为热影响区。焊接时因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电流等不同,焊后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可能产生过热、脆化、淬硬或软化现象,也使焊件性能下降,恶化焊接性。这就需要调整焊接条件,焊前对焊件接口处预热、焊时保温和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焊件的焊接质量。 另外,焊接是一个局部的迅速加热和冷却过程,焊接区由于受到四周工件本体的拘束而不能自由膨胀和收缩,冷却后在焊件中便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重要产品焊后都需要消除焊接应力,矫正焊接变形。 现代焊接技术已能焊出无内外缺陷的、机械性能等于甚至高于被连接体的焊缝。被焊接体在空间的相互位置称为焊接接头,接头处的强度除受焊缝质量影响外,还与其几何形状、尺寸、受力情况和工作条件等有关。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对接、搭接、丁字接(正交接)和角接等。 对接接头焊缝的横截面形状,决定于被焊接体在焊接前的厚度和两接边的坡口形式。焊接较厚的钢板时,为了焊透而在接边处开出各种形状的坡口,以便较容易地送入焊条或焊丝。坡口形式有单面施焊的坡口和两面施焊的坡口。选择坡口形式时,除保证焊透外还应考虑施焊方便,填充金属量少,焊接变形小和坡口加工费用低等因素。 厚度不同的两块钢板对接时,为避免截面急剧变化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常把较厚的板边逐渐削薄,达到两接边处等厚。对接接头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比其他接头高。在交变、冲击载荷下或在低温高压容器中工作的联接,常优先采用对接接头的焊接。 搭接接头的焊前准备工作简单,装配方便,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较小,因而在工地安装接头和不重要的结构上时常采用。一般来说,搭接接头不适于在交变载荷、腐蚀介质、高温或低温等条件下工作。 采用丁字接头和角接头通常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丁字接头上未焊透的角焊缝工作特点与搭接接头的角焊缝相似。当焊缝与外力方向垂直时便成为正面角焊缝,这时焊缝表面形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焊透的角焊缝受力情况与对接接头相似。 角接头承载能力低,一般不单独使用,只有在焊透时,或在内外均有角焊缝时才有所改善,多用于封闭形结构的拐角处。 焊接产品比铆接件、铸件和锻件重量轻,对于交通运输工具来说可以减轻自重,节约能量。焊接的密封性好,适于制造各类容器。发展联合加工工艺,使焊接与锻造、铸造相结合,可以制成大型、经济合理的铸焊结构和锻焊结构,经济效益很高。采用焊接工艺能有效利用材料,焊接结构可以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性能的材料,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长,达到经济、优质。焊接已成为现代工业中一种不可缺少,而且日益重要的加工工艺方法。 在近代的金属加工中,焊接比铸造、锻压工艺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焊接结构的重量约占钢材产量的45%,铝和铝合金焊接结构的比重也不断增加。 未来的焊接工艺,一方面要研制新的焊接方法、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如改进现有电弧、等离子弧、电子束、激光等焊接能源;运用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改善电弧的工艺性能,研制可靠轻巧的电弧跟踪方法。 另一方面要提高焊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如焊机实现程序控制、数字控制;研制从准备工序、焊接到质量监控全部过程自动化的专用焊机;在自动焊接生产线上,推广、扩大数控的焊接机械手和焊接机器人,可以提高焊接生产水平,改善焊接卫生安全条件。

焊接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
(1)焊接切割作业时,尤其是气体切割时,由于使用压缩空气或氧气流的喷射,使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较大的熔珠和铁渣能飞溅到距操作点5m以外的地方),当作业环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或气体时,就可能会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在高空焊接切割作业时,对火星所及的范围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未清理干净,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乱扔焊条头,作业结束后未认真检查是否留有火种。 (3)气焊、气割的工作过程中未按规定的要求放置乙炔发生器,工作前未按要求检查焊(割)炬、橡胶管路和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装置。 (4)气瓶存在制定方面的不足,气瓶的保管充灌、运输、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 (5)乙炔、氧气等管道的制定、安装有缺陷,使用中未及时发现和整改其不足。 (6)在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未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在实施置换焊补时,置换不彻底,在实施带压不置换焊补时压力不够致使外部明火导入等。
[编辑本段]焊接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防范措施
(1)焊接切割作业时,将作业环境l Om范围内所有易燃易爆一380. 物品清理干净,应注意作业环境的地沟、下水道内有无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以及是否有可能泄漏到地沟和下水道内可燃易爆物质,以免由于焊渣、金属火星引起灾害事故。
(2)高空焊接切割时,禁止乱扔焊条头,对焊接切割作业下方应进行隔离,作业完毕应做到认真细致的检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3)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要求的气瓶,在气瓶的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对输送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的管道应按规定安装、使用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
(5)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焊补方法。实施置换法时,置换应彻底,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可燃物质的含影实施带压不置换法时,应按要求保持一定的电压。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其含氧量。要加强检测,注意监护,要有安全组织措施。
焊接注意事项:
一、电弧的长度
电弧的长度与焊条涂料种类和药皮厚度有关系。但都应尽可能采取短弧,特别是低氢焊条。电弧长可能造成气孔。短弧可避免大气中的O2、N2等有害气体侵入焊缝金属,形成氧化物等不良杂质而影响焊缝质量。
二、焊接速度
适宜的焊接速度是以焊条直径、涂料类型、焊接电流、被焊接物的热容量、结构开头等条件有其相应变化,不能作出标准的规定。保持适宜的焊接速度,熔渣能很好的覆盖着熔潭。使熔潭内的各种杂质和气体有充分浮出时间,避免形成焊缝的夹渣和气孔。在焊接时如运棒速度太快,焊接部位冷却时,收缩应力会增大,使焊缝产生裂缝。
焊丝选用的要点
焊丝的选择要根据被焊钢材种类、焊接部件的质量要求、焊接施工条件(板厚、坡口形状、焊接位置、焊接条件、焊后热处理及焊接操作等待)、成本等综合考虑。
焊丝选用要考虑的顺序如下:
①根据被焊结构的钢种选择焊丝 对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钢,主要是按“等强匹配”的原则,选择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焊丝。对于耐热钢和耐候钢,主要是侧重考虑焊缝金属与母材化学成分的一致相似,以满足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方面的要求。
②根据被焊部件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冲击韧性)选择焊丝 与焊接条件、坡口形状、保护气体混合比等工艺条件有关,要在确保焊接接头性能的前提下,选择达到最大焊接效率及降低焊接成本的焊接材料。
③根据现场焊接位置 对应于被焊工件的板厚选择所使用的焊丝直径,确定所使用的电流值,参考各生产厂的产品介绍资料及使用经验,选择适合于焊接位置及使用电流的焊丝牌号。
焊接工艺性能包括电弧稳定性、飞溅颗粒大小及数量、脱渣性、焊缝外观与形状等。对于碳钢及低合金钢的焊接(特别是半自动焊),主要是根据焊接工艺性能来选择焊接方法及焊接材料。
2、 实芯焊丝的选用
⑴埋弧焊焊丝
焊丝和焊剂是埋弧焊的消耗材料,从碳素钢到高镍合金多种金属材料的焊接都可以选用焊丝和焊剂配合进行埋弧焊接.。埋弧焊焊丝的选用既要考虑焊剂成分的影响,又要考虑母材的影响。为了得到不同的焊缝成分和力学性能,可以采用一种焊剂(主要是熔炼焊剂)与几种焊丝配合,也可以采用一种焊丝与几种焊剂(主要是烧结焊剂)配合。
高铬铸铁堆焊焊丝(HS101)A、 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用焊丝
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埋弧焊常用焊丝有如下三类:
①低锰焊丝(如H08A)常配合高锰焊剂用于低碳钢用强度较低的低合金钢焊接。
②中锰焊丝(如H08MnA H10MnSi)主要用于低合金钢焊接,也可配合低锰焊剂用于低碳钢焊接。
③高锰焊丝(H10Mn2 H08Mn2Si)用于低合金钢焊接。
B、低合金高强钢用焊丝
低合金高强钢用焊丝含Mn 1%以上,含Mo 0.3%-0.8%,如H08MnMoA、H08Mn2MoA,用于强度较高的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此外,根据低合金高强钢的成分用使用性能要求,还可在焊丝中加入Ni、Cr、V及RE等元素,提高焊缝性能。
强度级别590Mpa级的焊缝金属多采用Mn- Mo系焊丝,如H08MnMoA、H08Mn2MoA、H10Mn2Mo等。
C、不锈钢用焊丝
不锈钢焊接时,采用的焊丝成分要与被焊接的不锈钢成分基本一致。焊接铬不锈钢时可采用H0Cr14 H1Cr13 H1Cr17等焊丝,焊接铬镍不锈钢时,可采用H0Cr19Ni9 H0Cr19Ni9Ti等焊丝;焊接超低碳不锈钢时,应采用相应的超低碳焊丝,如H00Cr19Ni9等。焊剂可采用熔炼型或烧结型,要求焊剂的氧化性要小,以减少合金元素的烧损。
D.焊条(电焊)

焊接种类
1、焊条电弧焊:
原理——用手工操作焊条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方法。利用焊条与焊件之间建立起来的稳定燃烧的电弧,使焊条和焊件熔化,从而获得牢固的焊接接头。属气-渣联合保护。 主要特点——操作灵活;待焊接头装配要求低;可焊金属材料广;焊接生产率低;焊缝质量依赖性强(依赖于焊工的操作技能及现场发挥)。 应用——广泛用于造船、锅炉及压力容器、机械制造、建筑结构、化工设备等制造维修行业中。适用于(上述行业中)各种金属材料、各种厚度、各种结构形状的焊接。
2、埋弧焊(自动焊):
原理——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利用焊丝和焊件之间燃烧的电弧产生的热量,熔化焊丝、焊剂和母材(焊件)而形成焊缝。属渣保护。 主要特点——焊接生产率高;焊缝质量好;焊接成本低;劳动条件好;难以在空间位置施焊;对焊件装配质量要求高;不适合焊接薄板(焊接电流小于100A时,电弧稳定性不好)和短焊缝。 应用——广泛用于造船、锅炉、桥梁、起重机械及冶金机械制造业中。凡是焊缝可以保持在水平位置或倾斜角不大的焊件,均可用埋弧焊。板厚需大于5毫米(防烧穿)。焊接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复合钢材等。
3、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自动或半自动焊):
原理: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体的熔化极电弧焊方法。属气保护。 主要特点——焊接生产率高;焊接成本低;焊接变形小(电弧加热集中);焊接质量高;操作简单;飞溅率大;很难用交流电源焊接;抗风能力差;不能焊接易氧化的有色金色。 应用——主要焊接低碳钢及低合金钢。适于各种厚度。广泛用于汽车制造、机车和车辆制造、化工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等部门。 4、MIG/MAG焊(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原理——采用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使用焊丝作为熔化电极的一种电弧焊方法。
保护气通常是氩气或氦气或它们的混合气。MIG用惰性气体,MAG在惰性气体中加入少量活性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气等。
主要特点——焊接质量好;焊接生产率高;无脱氧去氢反应(易形成焊接缺陷,对焊接材料表面清理要求特别严格);抗风能力差;焊接设备复杂。
应用——几乎能焊所有的金属材料,主要用于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不锈钢及某些合金钢(太贵)的焊接。最薄厚度约为1毫米,大厚度基本不受限制。
5、TIG焊(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原理——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利用钨极与焊件间产生的电弧热熔化母材和填充焊丝(也可不加填充焊丝),形成焊缝的焊接方法。
主要特点——适应能力强(电弧稳定,不会产生飞溅);焊接生产率低(钨极承载电流能力较差(防钨极熔化和蒸发,防焊缝夹钨));生产成本较高。 应用——几乎可焊所有金属材料,常用于不锈钢,高温合金,铝、镁、钛及其合金,难熔活泼金属(锆、钽、钼、铌等)和异钟金属的焊接。焊接厚度一般在6毫米以下的焊件,或厚件的打底焊。
6、等离子弧焊
原理——借助水冷喷嘴对电弧的拘束作用,获得高能量密度的 等离子弧进行焊接的方法。
主要特点(与氩弧焊比)——(1)能量集中、温度高,对大多数金属在一定厚度范围内都能获得小孔效应,可以得到充分熔透、反面成形均匀的焊缝。(2)电弧挺度好,等离子弧基本是圆柱形,弧长变化对焊件上的加热面积和电流密度影响比较小。所以,等离子弧焊的弧长变化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不明显。(3)焊接速度比氩弧焊快。(4)能够焊接更细、更薄加工件。(4)设备复杂,费用较高。
焊接温度控制
熔池温度,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熔池温度高、熔池较大、铁水流动性好,易于熔合,但过高时,铁水易下淌,单面焊双面成形的背面易烧穿,形成焊瘤,成形也难控制,且接头塑性下降,弯曲易开裂。熔池温度低时,熔池较小,铁水较暗,流动性差,易产生未焊透,未熔合,夹渣等缺陷。 熔池温度与焊接电流、焊条直径、焊条角度、电弧燃烧时间等有着密切关系,针对有关因素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熔池温度。
1、焊接电流与焊条直径:根据焊缝空间位置、焊接层次来选用焊接电流和焊条直径,开焊时,选用的焊接电流和焊条直径较大,立、横仰位较小。如12mm平板对接平焊的封底层选用φ3.2mm的焊条,焊接电流:80-85A,填充,盖面层选用φ4.0mm的焊条,焊接电流:165-175A,合理选择焊接电流与焊条直径,易于控制熔池温度,是焊缝成形的基础。
2、运条方法,圆圈形运条熔池温度高于月牙形运条温度,月牙形运条温度又高于锯齿形运条的熔池温度,在12mm平焊封底层,采用锯齿形运条,并且用摆动的幅度和在坡口两侧的停顿,有效的控制了熔池温度,使熔孔大小基本一致,坡口根部未形成焊瘤和烧穿的机率有所下降,未焊透有所改善,使乎板对接平焊的单面焊接双面成形不再是难点。
3、焊条角度,焊条与焊接方向的夹角在90度时,电弧集中,熔池温度高,夹角小,电弧分散,熔池温度较低,如12mm平焊封底层,焊条角度:50-70度,使熔池温度有所下降,避免了背面产生焊瘤或起高。又如,在12mm板立焊封底层换焊条后,接头时采用90-95度的焊条角度,使熔池温度迅速提高,熔孔能够顺利打开,背面成形较平整,有效地控制了接头点内凹的现象。
4、电弧燃烧时间,φ57×3.5管子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焊的实习教学中,采用断弧法施焊,封底层焊接时,断弧的频率和电弧燃烧时间直接影响着熔池温度,由于管壁较薄,电弧热量的承受能力有限,如果放慢断弧频率来降低熔池温度,易产生缩孔,所以,只能用电弧燃烧时间来控制熔池温度,如果熔池温度过高,熔孔较大时,可减少电弧燃烧时间,使熔池温度降低,这时,熔孔变小,管子内部成形高度适中,避免管子内部焊缝超高或产生焊瘤。

______摘抄,希望对你有用

② 江西中专学校排名

其实是不存在学校排名的,因为不同区域,不同专业,不同的未来前景,怎么排名都是不科学的,推荐南昌下面几所学校。

南昌市工创技工学校(热门技校)

是一所经南昌市行政审批局批准,省人社厅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技工学校。工创技工学校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全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并贯以“工匠创新”的精神,培养具有“纪律、技能、体能”三大特长的新时代职业技术人才。

点击咨询报名学校专业

③ 宋代旋作什么样子宋代如何使用原始车床加工金属。

宋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九三学社开封市委员会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王朝之一,既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着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导论中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马克思对宋代的三大发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宗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科学技术达百项以上(详见附录),内容涉及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天文学、数学、医药、生物学、建筑技术等领域,这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传播、军事战争、农业和手工业等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为宋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宋代的许多科技成果涉及农业领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而导致许多剩余劳动力投身于手工业、商业和社会服务业各个领域,使得宋代社会手工业、商业异常活跃,呈现出异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风貌。有人估算,北宋时期的GDP产值占据当时世界的50%,真可谓富甲天下。

饮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始于宋朝,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国子监、全国四大刻书中心及各地书铺书坊异常活跃,宋代雕版印刷书籍在社会上普遍流通,为文化的传播和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宋代兵器制作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火器应运而生,促进了当时的攻城、守城战役的不断变化。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南北统一和经济中心的南移促进了南北方物质、文化的交流,把造船数量、质量及各种技术的应用都推向了世界顶峰。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对推进城市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唐朝相比,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个和第5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与汉唐都城相比,宋代都城面积狭小,但城市的商业化和繁荣程度远远超出唐朝。另外,当时的城市规划、水陆交通、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体制也相对完善。宋代的科技成果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宋朝人的生活水准相当高,司马光曾经上书指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原有的尊卑等级观念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世风日下,贩夫走卒接着丝袜”,市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改变,如,“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宋朝商人使用了世界上首次出现的纸币,类似于现代的银行,信用业也相当发达。

宋代百项科技成果

1、指南针:指南针的制造技术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有了指南针,远洋航行才成了可能。

2、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是文明发展的必要前提。

3、大炮:使人类战争史进入到热兵器时代,炮身铁铸造,射生铁铸造的球型爆炸炮弹。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4、钻探深井技术: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科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

5、纸币: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1023年的成都。欧洲使用的纸币是1661年由瑞典银行发行的,不过那时发行纸币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货币。

6、水密舱壁:宋代的战船已普遍采用水密舱壁技术,提高了不沉性。可以保护船只,免得进水而沉没,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南海一号的发现,证明了中国是最早发明这项技术的国家。

7、复闸形式的运河船闸:984年,淮南转运使乔维岳负责治理淮河,创建的二斗门,是复闸形式的运河船闸,从而提高了河运能力。后影响世界。

8、算盘: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珠算的正式出现并推广应用是在宋元时期。

9、火枪:最早发源、改进于中国,传承于阿拉伯世界,发扬光大于欧洲。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火枪是宋朝的竹制枪管的突火枪,在明朝焦玉所着的《火龙经》中就有记载。13世纪元朝出现了铁制枪管与最早的手枪(手铳、手炮)。)

10、太极图:古《太极图》绘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之际或更早的陶器上。圆圈内画有S型曲线,黑白阴阳点是以后添上的。如今的《太极图》,一般认为是北宋周敦颐所制。

11、商标:据载北宋济南有家刘氏钢针店铺,该店铺产的钢针质优价廉,在当地颇负盛名,店主为了使生意能够持续红火,别出心裁地制了一种“白兔儿”铜板,铜板上有画也有字,铜板呈方形,中间绘有白兔捣药图。画两侧书有店名“济南刘家针铺”以及宣传语“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用商标。宋朝人在各个行业都有名牌商标,如制墨业有名震一时的“潘谷墨”。

12、广告:在宋朝的商业运作中还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比西方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

13、足球:蹴就是“踢”,鞠是“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被认为是现在足球的雏形,国际足球协会(FIFA)在2004年初公开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

14、烟花:主要用于军事、盛大典礼或表演,而现代全球能在同天同活动里施放烟花的活动大致则为跨年(除夕夜)活动。

15、象棋:宋代开始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宋代的《事林广记》里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谱,比西方的国际象棋谱早200多年。

武器、火药武器的发明改造:

16、双节棍(宋太祖赵匡胤创始的,原称大盘龙棍(近代北方又称大扫子)和小盘龙棍(小扫子)。但当时的大盘龙棍一端较短,一端较长,专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使之丧失战斗力。后来这种兵器由南传至菲律宾,由东传至日本。由于历史的变迁,双节棍被改为现在的样子)

17、救生圈(宋代韩忠武曾派部将王权到金山去,同时命令他不要用船渡江。于是王权就给每一个士兵发一个“浮环”,让他们渡过江去,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当时王权所用的这种“浮环”,就是现代救生圈的前身。 )

18、地雷(地雷被应用在1277年宋人与蒙古人的战争中,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后来在元朝进一步发展。)

19、手榴弹(最早发明于中国,公元1000年,宋朝出现了称为“火球”或“火炮”的火器,其原理与现代手榴弹相同,1044年出版的兵书《武经总要》中,已载有霹雳火球、蔟藜火球、毒药火球、烟球、引火球等多种可手投弹药,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手榴弹雏形。13世纪,中国军队中已出现了铁壳制爆炸武器“震天雷”,这与现代手榴弹已相差无几。)

20、毒气弹(毒药烟毬,由于此烟毬的主要作用在以毒气熏炙敌人,故配方中除了可以达到爆炸燃烧效果的硫黄、焰硝、木炭末外,渗入了多种有毒的物质如芭豆、狼毒、砒霜等以见其效。)

21、火焰喷射器(宋人将双活塞应用到油泵中,以连续喷射火焰。武经总要有记载火焰喷射器的构造图)

22、炸弹(公元1000年,一个名叫唐福的人发明了火蒺藜,在黑火[河蟹]药方子里加入砒霜、沥青、铁蒺藜等制成原始的炸弹。)

23、火箭:开宝三年(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献火箭法,五年后,火箭就用于与南唐的战争。

24、三弓床弩:又称“八弩”,需百余人绞轴张弦,箭矢“木干铁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大概状如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钉在城墙上。攻城兵士借以攀缘而上。魏丕曾对床弩作了改进,射程又大为提高。《宋史•魏丕传》记:“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这是古代射远武器所达到的射程最高记录之一。)

手工业生产技术:

25、套版彩色印刷术: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26、报时机器人:铜壶漏刻令人最神奇的是有一个会报时的机器人(铙神),它每隔一刻钟会自动击铙8下报时。虽然铜漏刻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发明与应用历史,形状大小不一,计时方法和原理却相同。

27、水晶透镜:苏洵的同乡和朋友史沆在担任执法官处理案卷的时候就曾使用水晶放大镜。)

28、银盐变黑显影技术:定影原理的发现,最早就见于苏轼的《物类相感志》:“盐卤窗纸上,烘之字显。”

29、旋作(“旋作”中装备的简易车床,专事金属切削和加工。北宋初年机床使用已经比较普遍机床的使用,是机械加工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进步。)

30、链式传动装置(中国人于976年发明了链式传动装置――链式传动带;欧洲人到1770年才开始使用链式传动带,比中国晚了800年左右。 )

31、炼焦(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炼焦和用焦炭冶炼金属,这样冶炼成的金属纯度大大提高。欧洲人直到18世纪初才知道炼焦并把焦炭用于冶金,比中国晚了400多年。)

32、胆土煎铜法(此法仅见于信州铅山场。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卷33删载:铅山场“古坑……无水处为胆土。胆土煎铜,工多利少,其土无穷”。这是指先采取胆土,再引水淋土,从而获得胆水。由于淋出的胆水浓度很低,必须烹煎浓缩后才能用来浸铜。 )

33、凸轮(中国人于公元983年发明凸轮,并应用于借水力提升的重型链。同一时间,在西方意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浆洗作坊中应用了凸轮。)

34、轴架整经法(较之唐代耙式整经法效率更高,并导致织物结构从平纹向斜纹、从经显花向纬显花的过渡。)

35、拉杆活塞式风箱:据李约瑟博士考证,成书于1280年的一本题为《演禽斗数三世相书》卷二中有拉杆活塞式风箱的最早的图画。这种风箱轻便省力而且功效高,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活塞式风箱正逆行程都作有用功,每行程中一端排气鼓风,一端同时吸取等量空气,因而能提供连续风流,提高鼓风效率,是鼓风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36、大纺车:结构由加捻卷绕、传动和原动3部分组成,原动机构是一个和手摇纺车绳轮相似的大圆轮,轮轴装有曲柄,需专人用双手来摇动。

37、水转大纺车:南宋后期出现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元代盛行于中原地区,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纺织机械。一昼夜可纺纱100多斤,比西方水力纺织机械约早400多年。

38、缫车:11世纪的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皮带驱动的纺织机。秦观的着作《蚕书》中详细记载了缫车的结构、几个关键部件及用法,通过脚踏板产生动力,丝被缠绕在线轴上。该书是有关缫车的最早记载。

39、高炉炼铁:是现钢熔炉的前身,通过鼓冷风反复锻造,来达到脱碳的目的。)

数学成就:

40、数学九章:秦九韶着《数学九章》,提出“大衍求一术”,创“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比欧洲数学家尤拉和高斯的相关研究要早500年

41、隙积术:隙积术是求解垛积问题的方法,解决的是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

42、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三角形数表,实际上就是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西方阿尔•卡西的同类成果约早四百年,数学史上称为贾宪三角(因出现在杨辉书中,也称杨辉三角)。贾宪根据开方作法本源图,创建了增乘开放法,提供了求解任何告辞弥合高次方程正实根近似值的方法。)

43、增乘开方法:贾宪的“增乘开方法”的提出比意大利的鲁尼和英国的霍纳要早800年。

44、九归捷法:珠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

45、天元术:李冶着《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是率先系统论述“天元术”即一元高次方程)的着作,同样领先欧洲数百年。

46、垛积术:杨辉在沈括“隙积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垛积术”,推动了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

47、组合数学中高阶纵横图的构成规律(杨辉)

48、筹算算法歌诀:有助于捷算法的应用与推广。

天文历法:

49、莲花漏:燕肃在1030年发明的莲花漏,首次使用了漫流系统,前所未有的提高了漏壶的计时精度。

50、水运仪象台:苏颂在1092年研制成功的水运仪象台,实现了浑仪、浑象与报时三位一体、协调运作的构想,既能观察天象、演示天象,又能计时、报时,已具有近世天文台开启式圆顶、望远镜转仪钟与机械钟的科学结构原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51、新仪象法要:星图绘制上,苏颂有杰出的贡献。他的天文学名着《新仪象法要》附有五篇星图,首次采用了较科学的全天星空表示法。

52、灵台秘苑:1049-1054年,天文学家周琮主持了重测二十八星宿与周天恒星的工作,这次实验的结果,编制了三百四十五个星官距星的入宿度与去极度,这一星表收入《灵台秘苑》,所收星数超过了前代。

53、恒星图:1078-1085年的恒星测量精度更高,其星图以刻石形式保存下来,此即现存苏州博物馆的石刻《天文图》,上半部为星图,下半部为碑文,是研究宋代全天星空的珍贵文物。

54、统天历:宁宗时,杨忠辅主持修成的《统天历》所测定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所用之完全一致,但比西方格列高利早了将近400年。)

55、十二气历:沈括重修了历法,提出了比较科学的新历法,即以《十二气历》代替农历,这比英国天文学家肖纳伯制定的与《十二气历》类似的历法要早900多年。

56、麦卡托投影:是一种等角的圆柱形地图投影法。940年,中国人发明了麦卡托投影,1568年英国才有人用麦卡托投影,比中国晚了600年左右。

57、贾宪三角形:又称杨辉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

58、二十四节气定年法:此种农时以正四序调匀的二十四节气新历法,对于农事耕作方面又极为有利。

59、地磁偏角(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圈,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年。)

60、生物固基技术(利用海洋生物独有的生态特征,建造了许多跨江、跨海的大桥。在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阳江入海口建造的跨海石梁大桥宽5米,长1000米。这座气势恢弘的大桥已有950年历史,至今人们还在上面行走。)

造船:

61、车船:最大的长36丈(约110米),装有24个转轮和6具“拍竿”,载士卒1000余人。

62、装甲船:1203年,秦世辅造的载重 1000斛(约60吨)的“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舱壁装有铁板,是装甲的先河,船首装有形似铧嘴的犀利铁尖,用以在水战中冲击犁沉敌船,较冲角破坏力更大。

63、低重心流体减震装置:船在每个舱室底部都有一个带盖的小孔,船舶技术专家称之为“水眼”,航行中,雨水或溅落在船上的浪花,可以通过“水眼”流入船底一个连通的夹层舱室,夹舱中的水降低了船体重心,使船行驶更加稳定。由于夹舱中水的惯性和内摩擦,会部分抵消由于风浪产生的船体起伏晃动。

64、虹桥:是无柱木梁拱桥(即垒梁拱)达到了我国古代木桥结构的最高水平。

65、船坞:指在岸边以人工建设,作为造船和修理船舶的地方,亦可用作船只的停泊。船坞可以分为干船坞、灌水船坞及浮水船坞等不同类别。船坞是中国宋朝人张平发明的。

66、藤舟:深广沿海州军,难得铁钉桐油,造船皆空板穿藤约束而成。于藤缝中,以海上所生茜草,干而窒之,遇水则涨,舟为之不漏矣。其舟甚大,越大海商贩皆用之。

67、中国帆船: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又大食国更越西海,至木兰皮国,则其舟又加大矣。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或不遇便风,则数年而后达,非甚巨舟,不可至也。”最大的中国船有12根桅杆,而小船则有3根。

68、模数制(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化。)

农业生产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及其他:

69、泡菜:1178年 《岭外代答》已记有用陶坛隔水密封储藏的技术,是为泡菜坛储藏食品见于记载始。

70、风磨:利用风力转动的磨。

71、暗棚滤沙技术:增加了万倾良田。

72、糖霜谱:王灼着,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糖术的专着。

73、踏犁:一种人力犁,减少了对牲畜的依赖。

74、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75、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

76、稻麦一年二熟制:所谓“稻麦二熟”即指在同一块田中,水稻收获之后种麦子,麦子收获之后种水稻。它的实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是技术和经济的一大进步。

77、架田:1149年 架田建造见于陈旉《农书》记载,是为 我国最早的人造耕地。使用深耕冻垡,熏土暖田的措施利用冷浸田。

78、肥料积制技术:1127年-1279年,石灰、硫黄、钟乳粉等矿物已作肥料施用。1149年前出现沤肥、火粪、饼肥发酵等肥料积制技术。设置粪屋保存肥效。

79、培育水稻壮秧技术:1149年前南方水田耕作已采取深耕、晒垡、冻垡、田面重土等措施,促进土壤熟化。已出现培育水稻壮秧技术。 且懂得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适时播种,防止烂秧。

80、果树远缘嫁接技术:1067年 果树远缘嫁接获得成功。

使用“竹蔑箍树”、“食盐涂树”等方法采收银杏、橄榄。茄秧嵌硫黄,蔬菜栽培开始使用微量元素。

81、桑树嫁接技术:大约在北宋中晚期,两浙地区发明了桑树嫁接技术,这是桑树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两浙蚕桑业的发展。

82、摧花早放术:1232年-1298年 出现催花早放的“唐花”术。

83、家禽人工孵化技术:1174年 出现家禽人工孵化技术。鹌鹑已养为笼鸟。

84、兽医院:1007年 设监养病马,是为中国设立兽医院的开端。

85、驯养金鱼:1214年 金鱼由野生转向人工驯养。1243年 利用机械装置运输活鱼。鱼苗长途运输技术已有详细记载。

医学方面:

86、《太平圣惠方》:收录中医处方16834个,比唐代《干金方》多出1万多个。

87、人痘接种:北宋丞相王旦的长子死于天花,王丞相不希望别人再染上这种病,就从全国各地请来名医、术士,试图发现某种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一位从峨眉山来的道姑献出一张处方:将一种毒性减弱了的人痘痘苗,通过鼻腔黏膜为健康人“接种”,从而使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能力。

88、医学分科(医学部亦增分为九科: 1. 内科 2. 风科 (如中风病)3. 儿科4. 眼科5. 耳鼻喉齿科 6. 皮肤及骨科 7. 产科 8. 针灸 9. 创伤及咒禁科 )

89、解剖存真图:着名医家及诗人杨介,总结对处死犯人的解剖经验,描绘成图谱《存真图》,使到当时医学生对解剖学的认识加深。

90、三因极病证方论:将复杂的病因归为三类: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这种分类虽与汉代张仲景所述略同,但内容有所发展,即对各类病因概括得更具体,其范围亦较全面,更符合临床应用。三因分类的原则,一直为后世医家遵循。

91、针灸图:王惟一钻研前人着作,结合自身经验,详定经穴位置,编成《针灸图》,天圣五年(1027年),他奉命在此基础上铸造针灸用的铜人两具,对针灸学的教学、临床与考试都极为便利,他也将自己的着作改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92、《小儿药证直诀》:被称为“幼科之鼻祖”,对儿科医学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

93、《妇人大全良方》:南宋陈自明着,分妇科三门,产科五门论述了妇产科临床与理论诸问题,中医史上最系统最全面的妇科专着。

94、《圣济总录》:宋徽宗时期编纂,堪称医药史上的一部网络全书,汇集了前代和宋世诊断、处方、用药、针灸等方面的大量理论和实践成果,其中刊载药方近2万个,为历代之最。

95、区希范五脏图:最早的人体局部解剖图。

96、《洗冤录》:南宋宋慈着,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着,宋慈被尊为法医学之父。

97、金石学: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前,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近似欧洲的铭刻学,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形成于北宋,至清代正式有“金石之学”的命名。
98、太祖长拳:宋太祖长拳,古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亦称做“太祖拳”,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

99、迷踪拳: 原名燕青拳。由沧县移居到河北省静海县的霍姓一族,称此拳为迷踪艺,子孙代代相传,后出名于霍元甲,迷踪艺遂声名大振。

100、快递:一种高速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快速军邮制——急脚递,就在这时应运而生。这种急脚递,有步递,有马递,有急脚递。急脚递最快,日行400里。递铺之间相距不一,有10里,有20里。)
请采纳谢谢

④ 铸造与锻造的区别``

板书本章主要内容

1)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影响因素及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重点介绍铸造合金的收缩;缩孔(缩松)的形成、位置的确定、防止措施

3)铸造内应力及铸件的变形、裂纹的形成、防止措施;热应力的形成与应力状态

4)砂型铸造工艺过程;涂料与浇注系统的组成、作用

5)重点讲述铸造工艺图中浇注位置和铸型分型面的选择,简介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6)简介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的工艺过程、特点与应用

7)简介常用合金铸件生产特点

8)重点介绍铸件结构设计(铸造性能和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9)简介其他现代铸造方法(反压铸造、真空实型铸造、磁型铸造、挤压铸造、悬浮铸造、气冲造型法、快速成型与快速精密铸造)

2、教学手段: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教学软件

3、本章小结

4、教学试验

5、作业与答疑

第2章 压力加工

1、板书本章主要内容

1)简介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轧制、挤压、拉拔、自由锻造、模型锻造、板料冲压)

2)金属的纤维组织与锻造比

3)金属的锻造性能与影响因素、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4)自由锻造的设备、基本工序、自由锻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5)模型锻造的特点与应用、锻模结构、模锻模膛的类别与作用、模锻件图的绘制

6)重点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的结构工艺性

7)其他模锻方法简介

8)板料冲压的特点、应用、重点基本工序、冲模结构

9)简介现代塑性加工技术

2、教学手段: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教学软件

3、本章小结

4、教学试验

5、作业与答疑

第3章 焊 接

1、板书本章主要内容

1)简介焊接电弧的实质、组成;焊接电弧的引燃;直流弧焊机的接法;焊接电弧的静特性与焊接电源

2)焊接冶金特点简介

3)重点电焊条的组成、作用;焊条的分类与型号(牌号);焊条的选用

4)重点焊接接头的组成、组织与性能、热影响区对性能的影响

5)重点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防止措施

6)认识焊接缺陷的种类、形貌与防止措施

7)了解常用和新型焊接方法(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摩擦焊、电渣焊、钎焊、激光焊、等离子弧焊、电子束焊)的设备、工艺特点与应用

8)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材料的焊接性、钢材、铸铁、铜、铝、难熔金属与活性金属的焊接)

9)重点焊接结构设计(焊接结构的选材、焊接材料和方法的选择、坡口设计、重点焊接结构设计)

2、教学手段: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教学软件

3、本章小结

4、教学试验

5、作业与答疑

第4章 非金属及复合材料成型方法简介

1、板书本章主要内容

1)塑料件成形(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压延成型)

2)陶瓷件成形(干压成型、等静压成型、注浆成型、热压成型、注射成型)

3)复合材料成型

①金属基复合材料(MMC)成型方法(液态金属浸润法、扩散黏结法、粉末冶金法、喷雾共淀积法)

②树脂基复合材料(RMC)成型方法(热压罐成型、对模模压成型、热成型工艺、缠绕成型、拉挤成型)

③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成型方法(浆体浸渗工艺、气-液反应工艺、化学气相渗透法、纳米复合技术)

④碳/碳复合材料(C/C)成型方法(预成型体的成型工艺、C/C的致密化工艺)

2、教学手段: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教学软件

3、本章小结

4、教学试验

5、作业与答疑

(下册)

第1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1、板书本章主要内容

1)切削运动(主运动、进给运动)与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2)常用的刀具材料(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及陶瓷材料)

3)车刀的组成及结构形式、车刀的标注角度及其作用、车刀的工作角度及其与安装的关系

4)切削过程及切屑种类(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5)积屑瘤的产生条件与防止

6)切削力和切削功率、重点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切削液的种类与作用

7)刀具的磨损和刀具耐用度、刀具磨损的形式和过程、重点刀具耐用度及其影响因素

8)简介加工质量(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的概念

9)切削用量的选择(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粗加工、精加工)

10)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VT和相对加工性Kr)及其改善

2、教学手段: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教学软件

3、本章小结

4、教学试验

5、作业与答疑

第2章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础知识

1、板书本章主要内容

1)机床的分类和型号(JB1838─1985)

2)机床的机械传动(传动带与带轮、齿轮、蜗杆蜗轮、齿轮齿条和丝杠螺母) 简介

3)机床传动链及其传动比

4)机床上常见的传动机构(变速机构、换向机构) 简介

5)普通车床的传动系统(C6132型普通车床)(传动路线、传动计算)

6)机床的液压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7) 机床的自动化的概念

2、教学手段: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教学软件

3、本章小结

4、作业与答疑

第3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

1、板书本章主要内容

1)车削加工的特点与应用、重点车床的装夹方法(多媒体教学软件)

2)重点车圆锥面(宽刀法、小刀架转位法、偏移尾架法、靠模法)、简介车成形面(双手同时操作、成形车刀法、靠模法)、车螺纹

3)车床简介(普通车床、六角(转塔)车床、立式车床、多刀车床、自动和半自动车床及数控车床)(多媒体教学软件)

4)钻床(台式钻床、立式钻床及摇臂钻床)及钻削运动、钻削加工应用及其特点、钻头结构、重点钻孔的引偏与防止

5)扩孔与铰孔应用及其特点、对孔轴线偏斜的校正

6)镗削加工的特点与应用、镗床认识、镗刀(单刃镗刀和多刃镗刀)、镗床的主要工作

7) 刨床(牛头刨床、龙门刨床)及刨削运动(间歇进给、往复直线主运动)、刨床的主要工作、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8)简介插削加工、拉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9)简介铣床(卧式铣床、立式铣床、龙门铣床、工具铣床以及各种专用铣床)、铣削要素(铣削速度、进给量、铣削深度、切削厚度、切削宽度和切削面积)、铣削力

10)重点铣削方式(端铣与周铣、逆铣与顺铣)的特点与应用

11)铣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简介分度方法(简单分度法)

12)重点砂轮的组成与特性(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组织、形状和尺寸)及其选择

13)简介砂轮的平衡与修整

14)磨削过程、重点砂轮的自锐性

15)磨削的工艺特点、重点普通磨削方法、先进磨削方法简介

16)简介光整加工(研磨、珩磨、超级光磨和抛光)的特点与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17)简介特种加工(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的特点与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18)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外圆表面加工、孔的加工、平面的加工)

2、教学手段: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教学软件

3、本章小结

4、作业与答疑

第4章 切削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板书本章主要内容

1)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概念

2)切削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

3)重点切削加工零件结构的设计准则(多媒体教学软件)

2、教学手段:挂图、电教片、多媒体教学软件

3、本章小结

4、作业与答疑

第5章 新工艺、新技术简介

1、板书本章主要内容

1)数控机床的概念及发展(普通数控NC、计算机数控CNC、计算机群控、DNC)

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CAD/CAM/CAPP一体化的概念

3)柔性制造系统(FMS)的概念、构成、基本类型和应用(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生产线FML、)

4)简介先进制造技术(虚拟制造V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敏捷制造AM、并行工程CE、精益生产LP、绿色制造GM、智能制造技术IMT)的概念

5)纳米技术与微机械的概念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软件

3、本章小结

⑤ 什么是金属工艺学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
Technology of Metals
课程编号:011C205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时: 44 学分:2
一、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热加工工艺基础,包括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常用工程材料的选择,铸、锻、焊的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毛坯的选择与结构工艺性分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简介等。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金工实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形的基础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1)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和性能,具有选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2)掌握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3)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过下列课程:(1)大学化学概论;(2)大学物理;(3)机械制图;并必须先完成金工实习。
本课程学习结束后,才能进入下列课程的学习阶段;(1)机械工程材料:(2)机械设计;(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应对本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应用金属工艺学基本知识的能力,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新意识。
五、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
绪 论(1学时)
第一章 工程材料(13学时)
熟悉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了解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结晶;熟悉铁碳合金相图;熟悉钢的热处理工艺;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应用。
第二章 铸造(10学时)
熟悉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对铸件质量影响;了解常用铸造合金的熔炼及铸造特点;掌握砂型铸造和常用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具有铸件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了解铸造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 压力加工(8学时)
熟悉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及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掌握自由锻和模锻的特点及应用;掌握板料冲压的特点和基本工序;了解先进压力加工方法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 焊接(8学时)
熟悉熔焊及其它常用焊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熟悉焊接应力、变形与裂纹的产生原因及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熟悉焊接件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了解焊接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趋势。
第五章 毛坯选择(4学时)
熟悉各类毛坯的特点及应用;了解毛坯的成本及质量;具有选择毛坯的初步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
为配合理论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金工实验与金工实习逐步融合,结合金工实习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六、教材与参考书
1、 教材
《金属工艺学》 徐国义、沙桂英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7年8月
2、主要参考书
《金属工艺学》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6月
《金属工艺学》 袁名炎等编,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
七、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综合性强,与专业课程联系密切。其教学方式应注重启发式,引导式,善于归纳总结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课堂讨论,综合性作业等,并充分利用影视教学手段,形象化教学和多媒体金工CAI等。
八、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
章节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小计
绪论 1 1
第一章 13 13
第二章 8 2 10
第三章 8 8
第四章 8 8
第五章 2 2 4
总计 40 4 44
九、执行大纲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本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对学生的实践基础要求很高,为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先完成金工实习。
2、 针对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在后续专业课中要重点讲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方面的内容,为避免重复,因此在本课程中主要讲授工程材料和热加工工艺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Basis of Machine Building
课程编号:010C2040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学时:28 学分:2
一、内容简介
机械加工毛坯的选择;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的基础知识;金属切削机床基础;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应用;常用光整加工和特种加工方法简介;切削加工的零件工艺性;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研究制造机械零件的工艺方法;各种工艺方法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和相互关系;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和结构工艺性;常用材料的性能对加工工艺的影响及工艺方法的综合比较等。它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整个过程;常用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各种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及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机械制造基础。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应在工程训练之后讲授。通过工程训练使学生了解金属机件的材料选择、毛坯和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常用设备和工具的工作原理、并受到一定的操作技能训练。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物理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和材料学的基础知识。作为技术基础课,它为许多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工艺和实践基础。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一般现象和规律,具有按加工条件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的能力,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了解各种机床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加工范围。掌握各种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熟悉典型零件的技术要求、工艺过程。
具有判别一般零件结构工艺性和初步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及毛坯选择(3学时)
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与性能;各种毛坯的特点及应用;毛坯的成本与质量;毛坯选择。
第二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8学时)
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刀具材料与刀具结构;金属切削过程;切削加工的经济性。
第三章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础知识 (3学时)
机床的类型与结构;机床的传动;普通车床传动系统分析。
第四章 常用切削加工方法 (6学时)
车削加工;钻削镗削加工;刨削拉削加工;铣削加工; 磨削加工;齿轮齿形加工。
第五章 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 (2学时)
光整加工;特种加工。
第六章 切削加工零件的结构设计 (2学时)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第七章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 (4学时)
制订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工件的安装定位与夹具;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示例。
六、教材与参考书
《金属工艺学》(第四版)下册 邓文英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程学》 黄光宇主编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 贾亚洲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综合运用CAI、录像等先进教学手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八、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 节 授 课 小 计
绪论,第一章 3 3
第二章 8 8
第三章 3 3
第四章 6 6
第五章 2 2
第六章 2 2
第七章 4 4
总计 28 28
九、 执行大纲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学时较少,讲课时要精练,给学生指出多本参考书,供课外阅读,有些内容可让学生自学完成。

《工程训练》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Practice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机械类专业学时: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课程的性质

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完成工程基本训练,培养工程素质的重要必修课。工程训练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必须进行独立操作,在保证贯彻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学尽可能结合生产进行。

2 .课程的任务

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机构、工夹量具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对简单零件初步具有进行工艺分析和选择加工方法的能力。在主要工种上应具有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制造的实践能力;培养劳动观点、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初步建立市场、信息、质量、成本、效益、安全、环保等工程意识。

二、教学基本内容:

(一)铸造

1、基本知识

熟悉铸造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了解型砂、芯砂、造型、造芯、合型、熔炼、浇注、落砂、清理及常见铸造缺陷。熟悉铸件分型面的选择。掌握手工两箱造型(整模、分模、挖砂、活块等)的特点及应用。了解三箱造型及刮板造型的特点和应用。了解常用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了解铸造生产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并能进行简单经济分析。

2、基本技能

掌握手工两箱造型的操作技能,并能对铸件进行初步的工艺分析。

(二)锻压

1、基本知识

熟悉锻压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了解坯料的加热、非合金钢的锻造温度范围和自由锻设备。掌握自由锻基本工序的特点。了解轴类和盘套类锻件自由锻工艺过程。了解锻件的冷却及常见锻造缺陷;了解胎模锻的特点和胎模结构;了解冲床、冲模和常见冲压缺陷。熟悉冲压基本工序;了解锻压生产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并能进行简单经济分析。

2、基本技能

初步掌握自由锻和板料冲压的操作技能,并能对自由锻件和冲压件进行初步的工艺分析。

(三)焊接

1、基本知识

熟悉焊接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了解焊条电弧焊机的种类和主要技术参数、电焊条、焊接接头型式、坡口型式及不同空间位置的焊接特点。熟悉焊接工艺参数及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了解常见的焊接缺陷;了解气焊设备、气焊火焰、焊丝机焊剂的作用;了解其它常用焊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熟悉氧气切割原理、过程和金属气割条件。了解等离子弧切割的特点和应用;了解焊接生产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并能进行简单经济分析。

2、基本技能

能正确选择焊接电流及调整火焰。掌握焊条电弧焊、气焊的平焊操作。

(四)热处理

了解钢的热处理作用、常用热处理方法和设备。

(五)机械加工

1、基础知识

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了解车床的型号、熟悉卧式车床的组成、运动、传动系统及用途;熟悉常用车刀的组成和结构、车刀的主要角度及其作用。了解对刀具材料性能的要求和常用刀具材料;了解轴类、盘套类零件装夹方法的特点及常用附件的大致结构和用途;掌握车外圆、车端面、钻孔和车孔的方法;了解车槽、车断和锥面、成型面、螺纹的车削方法;了解常用铣床、刨床和磨床的组成、运动和用途。了解其常用刀具和附件的大致结构、用途及简单分度的方法;熟悉铣削、磨削的加工方法。了解刨削和常用齿形加工方法;了解常用特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熟悉数控机床的组成、加工特点和应用;了解切削加工常用方法所能达到的尺寸公差等级、表面粗造度Ra值的范围及其测量方法;了解机械加工安全技术,并能进行简单经济分析。

2、基本技能

掌握卧式车床的操作技能,能按零件的加工要求正确使用刀、夹、量具,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熟悉铣床和磨床的操作方法;能进行数控线切割机床和数控车床的编程和操作;能对简单的机械加工工件进行初步的工艺分析。

(六)钳工

1、基本知识

熟悉钳工工作在机械制造及维修中的作用;掌握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的方法和应用;了解刮削的方法和应用;了解钻床的组成、运动和用途。了解扩孔、铰孔和孔的方法;了解机械部件装配的基本知识。

2、基本技能

掌握钳工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钳工作业件;具有装拆简单部件的技能。

三、大纲说明:

1、工程训练时间的比例为:铸造、锻压、焊接训练时间占1/3;车工训练时间占1/3;铣工、刨工、磨工训练时间占1/6;钳工训练时间占1/6。

2、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实新工艺、新技术的教学内容。

3、在工程训练过程中,可运用实验、现场教学、参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讨论、写小论文、写实习报告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在教学基本要求中有关认知层次提法的说明:

了解:指对知识有初步和一般的认识。

熟悉:指对知识有较深入的认识,具有初步运用的能力。

掌握:指对知识有具体和深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阅读全文

与金属加工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么上环 浏览:864
电热板安装方法 浏览:168
中医治疗丝状疣的方法 浏览:708
正确梳头的方法免费学 浏览:86
斜齿轮的计算方法 浏览:328
如何写好行草方法 浏览:493
食用方法可以分为什么和什么 浏览:163
老伴按摩床使用方法 浏览:851
原始蜂蜜怎么食用方法 浏览:16
研究方法名词解释333 浏览:503
腿部伸展机使用方法 浏览:107
健腹轮训练正确方法 浏览:780
qq同步助手短信功能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25
风险识别分析方法培训 浏览:927
用什么方法识别身上的灵 浏览:734
中周的安装方法 浏览:636
嗓子肿了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218
老秤怎么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149
如何一天瘦一斤的最快方法 浏览:211
纸巾折小白兔的方法视频 浏览: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