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同成年人一击的力量是多大泰森一拳的力度是个什么概念谢谢
不同成年人根据年龄的不通,体型的不同,一般是在100-300公斤左右,但泰森在一次测试中,获得的结果在1吨左右,大概是500-800公斤,但是这个数据并不是泰森的真实能力。
泰森这类的拳手,可以认为在接触后发力的条件下,其力量等同于自己做卧推这样的动作是能够负担的重量,泰森的这个数据大概在150-200公斤之内。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台拍摄的一部 《格斗中的科学》中拿给汽车做碰撞试验的假人来测试各种格斗流派的招式,其中力量测试单拳的力量上,最重的力量是是拳击的测试者,大概是一个年纪约40-45岁左右的美国前重量级拳手,他打的是一个后手直拳,很轻松的一拳打出了全场最重的1000磅,但是这些东西非常理论化,练一下肌肉的话还可以更重些。
拓展资料
如何练习打击力
1、买一个标准沙袋练习打击的技巧,学会发力。如果感觉沙袋太软,可以在沙袋里面灌钢珠。
2、经常锻炼自己的臂力和腰腹核心力量。出拳的发力其实是从脚到腿到腰一直到拳部的发力。
注:
打沙袋应该缠上绑手带,再带上专用的打沙袋手套进行,否则很容易受伤。
做拳卧撑、打千层纸、打墙面的时候,也应该带手套,否则很容易患骨膜炎。
② 拳击的发力技巧和力量训练
拳击发力技巧及力量的训练方法
要提高重拳力度,必须首先掌握各种拳法的发力过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力量训练。下面就分别介绍各种拳法的发力特点。
左直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左臂用弹力迅速伸直。在手臂向前伸直的同时,右脚用力蹬地。左脚向前滑出,右脚蹬地后脚跟提起,重心转移到左脚上。左直拳的力量80%来自右腿,10%来自左侧背部,10%来自左侧肩臂。
右直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右脚蹬地,带动腰部逆时针转动,同时右侧肩臂向前击出。右直拳的力量80%来自右腿,10%来自腰部,10%来自右侧肩臂。
摆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从体侧将左(右)拳向前成弧形路线击出,腿、腰依次发力,重心移到左(右)脚上。摆拳的力量60%来自腿部,3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上钩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适度屈膝后突然蹬地,同时将腰部向身体中轴旋转,带动手臂向上短促地击出。上钩拳的力量70%来自腿部,2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平钩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由左(右)脚蹬地启动,腰、肩随之转动,手臂由放松突然紧张向右(左)侧击出,重心移到左(右)脚上。平钩拳的力量60%来自腿部,3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刺拳:刺拳速度较快,力量较小,蹬地力量不大,腰部旋转幅度也较小。刺拳的力量50%来自腿部,10%来自腰部,40%来自肩臂。
振拳:双方近距离缠斗时快速蹬地,大幅度旋转腰部,力量较小。振拳的力量50%来自腿部,4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总体来说,各种拳法的发力主要依靠伸膝力量(蹬地),其次是转髋力量(旋转腰部),上肢力量只起辅助作用。发力过程中各部位用力有短暂的时间差,腿部力量用来初始启动,腰部、上肢力量用于加速。伸膝力量在各种拳法的发力中都占有50%以上的比例,在直拳发力中高达80%,是拳击发力的关键的核心力量。
要正确地进行力量训练,还必须理解力量训练的基本理论。核心力量理论是全部力量训练理论的基础。核心力量指伸膝力量,即膝关节从弯曲到伸直时发出的力量。
核心力量有如下特点
它是全身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全身力量的大小。它对全身力量的贡献最大。
它的发展潜力最大。平均来说,核心力量约占全身力量的ྂ%。而对于受过严格的力量训练的人来说,核心力量占全身力量的90%以上。核心力量的极限比非核心力量大得多,约是屈膝力量的3倍,转髋力量的5倍,上肢力量的12倍。
它在各种力量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活动中需要的力量越大,核心力量起的作用越大。以拳击为例,核心力量在刺拳发力中只占50%,但在直拳发力中就占到了80%。
它是人体最重要的借力源。人体的每个部位都倾向于向力量更大的部位借力。核心力量是人体最主要的力量,因此也是最终的借力源。很多动作看起来是纯粹的上肢运动,但由于借力作用,当用力较大时,担任主要发力任务的仍然是核心力量。
综上所述,力量训练应该以发展核心力量为重点,这才是提高力量最有效的方式。核心力量在各种拳法发力中所占的比例也证实了这一点。
力量训练项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明确了拳击力量训练应该集中提高核心力量,选择价值最高的项目。此外,适当安排一些必要的非核心力量项目。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这些训练项目。
深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动作。由于练习时整个上身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也能练习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这对于拳击手也是极为重要的。练习时从深蹲架上扛起杠铃,把杠铃压在颈后斜方肌上,然后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后侧接触小腿后伸膝站起。整个过程中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脚尖成30度,上体保持直立。
半蹲:模拟拳击发力最有效的动作。拳击发力时都是适度屈膝,与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将深蹲练习的核心力量转化为重拳专项力量。半蹲动作与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与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腿举: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动作。因为不受上肢负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极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还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练习时坐在腿举机上,将座位调整到坐好后大腿紧贴胸部,然后伸膝将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双腿伸直后屈膝还原。
前蹲:训练时对上身的压力更大,因此对提高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较差。练习时双臂交叉,将杠铃固定在胸前肩上,其余动作与深蹲相似。
坐蹲:动作与半蹲相似,但强度较小。练习时身后放一把坚固的圆凳,下蹲时蹲至坐到圆凳上,然后伸膝站起。
箭步蹲:扛起杠铃后,一侧腿向前伸出,然后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腿屈伸:坐在腿屈伸器上,用双脚构住支撑板,用力将小腿向上抬起,直到双腿伸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仰卧起坐:头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脚勾住支撑板。双臂在胸前抱住杠铃片,然后用力将上体向上弯起,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仰卧举腿:头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手勾住支撑板。将杠铃片绑在双腿上,用力向上抬起双腿,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上体保持静止,大小腿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力量训练安排
拳击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以核心力量为主的基础力量,为重拳力量的提供更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在计划中应设立明确的力量增长目标,一般用典型训练项目的成绩来表示,如深蹲、腿举和前蹲的极限重量。其中,深蹲重量是公认的基础力量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也被作为拳击力量训练水平的检验标志。
拳击力量训练虽然重要,但也是为专项训练服务的。由于它消耗体力较大,因此一般作为每天训练的最后一项。如果安排在每天训练的前半部分,就会影响专项训练。
拳击力量训练有简单重复法和分化训练法两种。简单重复法就是每次力量训练都安排相同的内容。这种方法只练习最有价值的项目,效率高。但由于训练项目少,每次重复,对肌肉恢复能力要求较高。拳王登普西就采用这种方法,他的力量训练只有深蹲一个项目。分化训练法将训练项目分成几组完成,每次训练完成一组,各组全部完成为一个周期。一般每组都有一个重点项目。如拳王福尔曼以两天为一个训练周期,分别以深蹲和腿举为重点。小罗伊"琼斯以三天为一个训练周期,分别以深蹲、腿举和前蹲为重点。
力量训练要求逐渐增大强度。也就是说,训练的组数、重量都要不断提高。刚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时组数不应太多,以免过度疲劳,影响其他训练。例如每次训练安排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做4~5组。随着力量的增长,组数应该逐渐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训练要完成深蹲、腿举各20组。
每次力量训练开始后要先用轻重量热身,使肌肉逐渐适应。热身组可以采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组时,由于重量较大,要集中精力,并安排助手保护。每组间的休息时间,以肌肉能够消除短期疲劳为标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间。
每次训练至少要安排一组冲击极限重量。冲击极限重量前的各组不需要完成极限次数,以便为冲击极限重量保持体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冲击极限重量后的各组要完成极限次数,以提高训练强度。
力量训练过程中,在主动发力时要尽量提高速度,在被动发力时要尽量放慢速度,目的都是提高训练强度。例如深蹲时下蹲要用较慢的速度,站起时要用较快的速度。在动作过程中感觉最困难的位置,可以静力坚持1~2秒,以加强刺激。例如在深蹲时大腿水平的位置,腿举时膝角90度的位置,都可以这样做。
力量训练的误区
误区1:拳击主要是一种上肢运动。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全部安排上肢力量训练,或以上肢力量训练为主。
说明1:这是拳击力量训练最容易犯的错误。拳击的技术通过上肢运动表现出来,但这和发力是两回事。通过各种拳法的发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击发力的关键。重拳击打时主要依靠伸膝蹬地发力,经过转髋传递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会破坏重拳的“发力链条”。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以核心力量项目,如深蹲、腿举为主。
误区2: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尽量全面,项目越多越好。
说明2:各种力量训练项目价值相差很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很多项目,并不是好的选择。拳击的力量训练是为专项训练服务的,更应该突出重点。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集中在价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项目上,尽量减少训练项目。
误区3: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用中等重量练习,每组做8~12次。
说明3:力量训练的“每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组最多只能做8~12次的重量,称为8~12RM。这个重量是发达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围。但作为增大绝对力量,应该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③ 泰森一秒出几拳
泰森的出拳记录是每秒9拳,但是他本身是力量型拳击手,因此会通过降低拳速来确保力量一般为每秒5拳左右,在其职业生涯中对手对他的重拳很难抵挡。
拳击中出拳击打最高纪录是每秒14拳,这个纪录是拳王阿里创造的。
但是实际上一个职业拳击手 一般是7-10拳。
拳击手训练快速出拳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一分钟击打沙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出拳速度,另外拳击和爆发,反应,格挡等息息相关,并不单纯的取决于出拳的速度。
④ 年轻时的泰森是怎么打拳的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拳击运动也逐渐变成大家追捧的竞技运动。在当今拳坛,有很多实力强劲的拳击手,很多拳手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像素有美国“轰炸机”之称的维尔德、立于不败之地的梅威瑟。但是在他们之前,一位拳手在他20岁的年纪就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拳王,他就是泰森。很多人对泰森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年轻时候的泰森是重量级的霸主,无人能够撼动他的位置。那么年轻时候的泰森是怎么打拳的?
年轻时候的泰森是如何打拳的?相信通过伯比克的话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泰森能够统治重量级拳击多年,靠的就是他一身的实力和力。要知道自从泰森打职业拳击以来,败在他手下的名将不计其数,一些想要取代泰森的位置的拳手也都被他打倒。不过如今属于他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而他也成为了后来拳击手追捧的偶像,而他曾经创造的奇迹也永远留在了大家的脑海里。
⑤ 拳击的力量训练有哪些技巧
拳击的力量训练有哪些技巧
拳击专项力量的训练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三大类。那么拳击的训练技巧有哪些呢? 下面一起看看吧!
腿屈伸
在我研究拳击力量训练之前,只知道格斗运动员很重视这个动作,因为它和踢腿动作非常相似。但对一些着名拳手的力量训练进行调研后发现,这些着名拳手也非常重视腿屈伸。对重拳和腿屈伸的发力进行运动力学和运动生理学对比后发现,两者非常类似,因此,对于拳击手来说,腿屈伸也是价值很高的动作。由于重拳发力的性质是爆发性用力,拳击手在练习腿屈伸时也应该快速,爆发性用力,,而不是像健美运动员那样缓慢均匀地用力。
箭步蹲
以上三个动作都非常高效,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缺点:练习时双脚都是平行的。而重拳发力时双脚几乎总是一前一后的,因此箭步蹲练习就显示出了特殊意义。虽然在提高核心力量的作用上稍逊一筹,但它能最大程度地模拟实际的重拳发力。
仰卧起坐
根据统计,除下巴以外,腹部是最容易导致击倒的部位,因此,发达的腹肌对于拳击手非常重要。腹肌练习的目标就是增强肌肉,它有两种训练方法:不负重,高次数,和负重,低次数,根据我的时间研究,后者更加有效。因此,推荐使用25-30RM的负重做这个练习。
深蹲
号称“力量训练直王,”也是拳击力量训练的“黄金动作”。深蹲能最全面地提高全身力量,对核心力量的作用也是首屈一指。而且重拳发力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下蹲蹬腿发力,与此最相似的力量训练动作就是深蹲。因此,深蹲是拳击力量训练最重要的动作。拳击力量训练中的深蹲练习目的是提高绝对力量,而不是增加大腿肌肉。因此,深蹲时应该坚持大重量,一般应该在6RM以上。此外,不应该因为重拳发力时蹲的浅,就在深蹲时也蹲的浅,而是应该蹲到最低,这样是发展核心力量的要求。
腿举
实际上是深蹲的变形,也是发展核心力量效果最好的动作之一。腿举还是最安全的'力量训练动作,因此应该使用尽量大的重量,并且经常冲击极限重量。根据弗雷德 哈特诽尔德博士对迈克泰森,伦诺克斯 刘易斯,里迪克 胞 大卫 图阿等着名拳手力量训练的统计研究,拳手的重拳力量和腿举重量成严格的正比例关系。腿举训练的要求和深蹲相似,动作幅度也要尽量大。
仰卧举腿
腹肌练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弯屈”,也就是仰卧起坐,而另一种是“牵拉”,也就是仰卧举腿。事实上,仰卧举腿的效果比仰卧起坐还好。因此,推荐在腹肌练习中按照3:7的比例分配这两个动作的训练。
误区及注意事项:
拳击力量与训练的两大误区---重点放在上体。
拳击手总是用上体出拳,因此力量训练时应该、把重点放在上体。这是拳击力量训练的最大误区,它直接造就了大批上体强壮但却一碰就倒的“活沙袋”。拳王们总是把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核心力量(腿部力量)上。这样做有两个原因。首先,从力量训练的角度说,核心力量占全身力量的主要部分,也是主要的借力源。以核心力量为重点,力量提高的速度最快。其次,从拳击技术的角度说,核心力量是拳击发力的主要来源,因此应该重点提高。
错误的训练重量
很多拳击手都模仿健美运动员的训练重量,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拳击和健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拳击力量训练应该使用多大的重量,完全是由训练目的决定的。核心力量练习的目的是提高绝对力量,进而提高重拳力量。在一场拳击赛中,重拳的次数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核心力量练习时耐力并不重要。这就决定了核心力量练习,如深蹲,腿举,腿屈伸等,应该使用1-8RM的大重量,在这方面,由于腹肌和上体其他部位在肌肉特性上有所不同,训练方法也有所不同。腹肌耐受性教强,应该用25RM以上的小重量。上体的其他部位耐受性较弱,应该采用8-25RM的中等重量。总的来说,核心力量练习应该使用大重量,重点提高力量,而上体练习应该使用中等重量或小重量,重点提高耐力或者增加肌肉。
;⑥ 拳王泰森每天如何锻炼
大家都知道泰森是一个拳击手,他的肌肉素质普通人是很难到达。这个训练指导只供专业健美人士参考和借鉴。肌肉网整理。
拳击手的重训着重于腿部,位移或是出力都需要结实的下半身手部则讲求速度、耐力比较要求拳击手的胸、手,都不是很大块因为拳击手之于手臂,就像弓之于箭
箭枝的粗大虽然有比较强的破坏力,却不会让你箭射得更快更远除非弓的拉力也增强,不然手臂的重量训练是负担而对于一个讲求灵敏、速度的拳击手而言同样的时间是宁可多花些时间将弓做得更长更大而不是把箭做得太粗,还要花更多时间来补平速度格斗其实很现实,就算磅数重量再大,速度太慢或是预备动作太长被人预测、看穿,那就等于没用了速度与重量都有极限,怎样在一定时间内练成一项运动最需要的制衡点,就是这运动最大的学问
而拳击手最需要练成的差不多就是那样的身材,迈克泰森拥有历史上最凶狠的拳头。自从他进入拳击界以后,已经有许多曾经不可一世的拳王在他的重击下倒在拳台上。很多人感到奇怪,人类怎么会打出如此有力的拳头?在看过他的训练之后,你就不会感到奇怪了。这个1。80米的立方体一直在进行力量训练,其训练强度之大,让很多举重运动员也感到惊讶。拳王是怎样看待力量训练的呢,还是让他自己告诉我们吧。
拳击手应该进行力量训练
以前的拳击教练总是告诉拳手,不要进行力量训练,那会让你四肢粗大,关节僵硬,在拳台上变成活动的靶子。幸好库斯(库斯达马托,泰森的启蒙教练和养父)不这样认为。力量和灵活性并不是不可兼得的。索尼利斯顿(前重量级拳王,以力量而着称)能劈纵叉,尽管他的大腿有36英寸。
用拳击的眼光重新认识你身体的各个部位
首先是大腿。粗壮的大腿是真主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在拳击的每一个动作里,大腿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腿的主要任务是在重击时发力,绝对力量越大越好,如果你能像火箭一样启动是最好的。你不可能每一拳都憋足了劲打,因此大腿的耐力对拳击手并不十分重要。现在对于大腿该如何训练就十分清楚了。以重击能力着称的重量级拳王的深蹲成绩都在1000磅以上,我的最好成绩是1017磅。训练时目标非常清楚,就是增加重量,提高绝对力量,我从不做每组次数超过6次的练习。腰部是力量的通道,把大腿的力量传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产生很大的力量。腰部产生的力量比大腿小,但使用的频率更高,职业拳手的每一拳都应该充分借助腰部力量。对腰部绝对力量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耐力不能忽视。我通常用400~500磅的重量,每组做6~10次。 脖子对于拳击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位。野牛一样的脖子能起很好的减震作用。要是你的脖子又细又长,头部被击中时就会像梨形球一样摆来摆去。脖子不主动发力,因此力量和耐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肌肉,也就是要把它练粗。我用头倒立、俯卧颈屈伸来达到这一目的,完全采用肌肉训练法。这里我不关心重量和次数,只要能长块就行。 哪个部位是拳击手用得最多的?大腿?腰部?肩膀?正确的答案是小腿。只要你不想成为活的沙袋,就得保持移动,小腿就要一直保持紧张。发力时小腿要有良好的弹性,才能流畅地发力。小腿最重要的是耐力,它的训练关键是次数、时间。我用500磅做每组300次的提踵练习。据说阿里的训练每组1000次,但我不知道他用的重量是多大。
以上是拳击手的力量训练中最重要的四个部位,它们组成了人体坚实的躯干。你可能会对我把腿部归入躯干感到奇怪。腿部的用力方式和躯干是完全一致的,它是躯干的延伸,而且比躯干更重要。我喜欢研究动物,我研究了霸王恐龙、老虎、熊和袋鼠,它们都是非常强壮的动物,后者虽然没有锋利的牙齿,却是自然界最好的拳击手。结果非常一致,强壮的下肢、腰部和颈部是生存的最好资本。而且上述四个部位体现了四种完全不同的要求,其他各个部位,都能归入其中的某一类。
肩部是拳击手最重要的部位,任何动作都需要肩部。但这决不意味着你要把肩部练得像保龄球一样。拳台上有很多这样的家伙,他们让我感到好笑,通常他们最多只能在我面前跳两回合。肩部并不是发力的部位,它的灵活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肩部应该像小腿一样练习。最好的动作是侧平举和直立上拉,我通常用5磅的小哑铃和20磅的杠铃,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通常每组不少于200次。这样你才能一直保持规范的拳架。如果你到了第8回合胳膊就抬不起来了,对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揍你。
拳击手有一个部位可能是所有运动员中最发达的,就是腹肌。它要非常强壮,才能耐住重击。这个部位的唯一要求是发达肌肉,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悬垂举腿,需要什么就练什么。钢铁一样的腹肌才是拳王真正的金腰带。
背部是发力部位,但只是辅助的。对它的要求和腰部差不多,但力量上的要求更低,耐力上的要求更高,这个要求实际上和肌肉训练的要求是很相似的。所以你能看到,很多拳手都有漂亮的背阔肌。杠铃划船是最好的动作。
胸部的要求比较简单,力量、耐力要求都不高。肌肉发达些可能好些,单也很少有人被击中胸部倒地的。总之,这个部位要求更低。过分练它反而会给出拳和防守造成障碍。卧推作为发达上身的基本练习还是应该练的,但不用花太大精力。
胳膊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位。胳膊本身的发力是很有限的,你越主动让胳膊紧张,就会显得越笨拙。胳膊应该像钩子,而不是起重机,那是腿部该干的事。对二头肌和三头肌的要求就是耐力。你可以挑一副哑铃,然后就开始数数吧。但是前臂的要求有所不同,它是直接接触部位,很容易受伤。对它的力量、耐力和肌肉,你都要比较留意。哑铃腕屈伸、握力器都可以发达前臂。很多家伙上臂很粗,比前臂粗得多,这些家伙肯定不是拳击手。拳击手的前臂比上臂更重要,上臂多细都行,但前臂一定要发达。
⑦ 拳王泰森是如何练就自己的“拳王”
其实,泰森之所以能够成为拳王,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系,他从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打架,他特别想打赢每一次架,从而迷上了拳击!
二下午两点要进行加餐,三点的时候泰森会着重于拳击训练,并且还有近一个小时的单车时间来保证自己的几率,下午五点的时候,他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力量素质训练,两个小时之内,仰卧起坐就达到了2000个以上,500个俯卧撑,500个30公斤杠铃,耸肩等肌肉拉伸,这对于常人来说是非常非常疯狂的,而这也炼就了泰森的非常强大的力量和体能。七点的时候又进行加餐,八点的时候又开始了30分钟的单车训练,来保证自己的体质比以及心肺力量。正是因为泰森近乎疯狂的训练,才有了后来的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