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制剂研究,药理研究,毒理研究,药品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临床研究等。
主要技术包括:基础物理化学方法,色谱法,质谱法,各种光谱,细胞学,组织学,微生物学等。
Ⅱ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药理学
第六版
李端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2页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药理学研究常利用生物体(包括清醒动物、麻醉动物)、离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在分子水平、微生物培养等实验方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通过阴性对照(溶剂与赋形剂)、阳性对照(通常用某种公认的参比药物)或经自身前后对照作定性或定量的比较,观察药物的作用、副反应等。
抛砖引玉。
Ⅲ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
2、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等。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药理学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除了要尊重科学规律,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指导原则的规定,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3)基础药物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临床研究分为四期:
1、Ⅰ期临床试验是在20至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身上进行的初步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观察病例不少于100例,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并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是在新药批准上市前、试生产期间,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例数不少于300例,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考察;新药通过临床试验后,方能被批准生产、上市。
4、Ⅳ期临床试验是在药品上市后,在社会人群较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是在长期广泛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也称为售后调研。该期对最终确定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Ⅳ 药物化学课程中通过哪些研究内容去发现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
药物化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只有随着我们药物合成和药物临床应用的不断积累,这门学科的内容才会越来越丰富,现在出现的构效关系,或者定量构效关系就是经验积累的结果,计算机的大量应用也为学科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快速的计算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分子结构的修饰与受体之间的亲和力,可以预测哪些基团的加入会影响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毒性,当然所有这一切只是在大量经验的数据上通过参数分析得出的,究竟怎么样还很难说,还得通过离体的细胞实验去验证药物的有效性,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药物的毒性。
Ⅳ 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对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研究
二、相对比和构成比的研究
三、对因果关联建立判断标准
Ⅵ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仅关注投入成本,可以为总体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本信息
成本-效益分析
将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归化为以货币为单位的数字,用以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 成本效益分析是比较单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之间或其他干预所耗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结果值(效益)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成本和效益均用货币来表示。效益可是多方面的,比如,如果效益是挽救了生命、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或降低了发病率,那么那些生存者的货币金额值、改善生活质量或避免因发病所消耗的全部卫生资源的货币价值就是效益。
成本-效果分析
与成本-效益分析的差异在于,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以货币为单位表示,而是用其他量化的方法表达治疗目的,如延长患者生命时间等。 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主要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分析比值)表示。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①成本与效果比值法,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②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增量成本,是否能产生增量效果呢?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成本-效用分析
成本-效用分析是更细化的成本效果分析,它不仅关注药物治疗的直接效果,同时关注药物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间接影响,着重与分析医疗成本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关系。 成本效用的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与成本效果有许多相似之处。成本效用分析是在结合考虑用药者意愿、偏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合理陛。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量等),成本效用分析的结果却与质量密切相关,注意到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变化[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ALY,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而非健康结果变化。其可以进行不同疾病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是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响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药物经济学研究界对于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争议。
最小成本分析
用于两种或多种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虽然只对成本进行量化分析但也需要考虑效果,这是最小成本分析与成本分析的区别。最小成本分析又称为成本分析,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例,它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他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须证明两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然后通过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应用范围较局限。
Ⅶ 对中药毒性的研究目前有哪些方法
大概有5种方法:
1
有毒成分及毒理研究方法
这是中药毒性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在中药成分中提取、分离毒性成分,进行相关毒性实验,如在含生物碱的中药中已知的有毒成分有: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品种中的乌头碱;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中的雷公藤碱;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曼陀罗、洋金花的莨菪碱;苦楝子中的苦楝碱;麻黄中的麻黄碱;光慈菇、山慈菇中的秋水仙碱等。其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外周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中毒,常先呈异常兴奋后抑制,能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并发其他脏器的变性坏死;中枢神经中毒,可引起视丘、中脑、延脑、脊髓的病理改变;呼吸中枢中毒可引起呼吸麻痹窒息。再如在含有苷类的中药中,已知的毒性成分有: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蟾酥、夹竹桃等品种中的强心苷,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肌收缩的增强,心率减慢;木通、黄药子、商陆等皂苷成分,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白果中的银杏酸和银杏酚,苦杏仁、桃仁、郁李仁、木薯、瓜蒂等品种中的苦杏仁甙,水解后可析出氢氰酸,能迅速与细胞线粒体中氧化型细胞色素酶的三价铁结合,阻止细胞的氧化反应;芫花、广豆根等品种中的黄酮苷,可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2
中药毒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毒代动力学是运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毒性剂量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和特点,进而探讨药物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在毒性试验条件下药物所达到的全身暴露与毒性发生的内在联系;比较动物与人的全身暴露来解释毒理试验数据的价值;为临床前毒性研究的实验设计(如动物种属、试验剂量和用药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3
细胞毒性试验MTT法
这是借助于细胞生物学技术直接观察中药在细胞学水平上的毒性反应。包括对细胞、细胞器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对细胞整体活动的影响等。而MTT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毒性反应。从微观角度反映中药毒理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4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
目前该方法应用于中药毒性研究的尚较少,但直接用实验动物的含药血清培养细胞观察中药的毒性效应,可从微观角度阐明毒理。为从细胞分子水平阐明中药毒性机理开辟道路,值得借鉴。
5
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中药毒理学研究,如对中毒脏器中核酸含量测定,对药物性损伤的肝细胞中药物代谢酶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毒理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探讨等,均将有助于从基因分子水平探讨中药毒性产生的机理与本质。
Ⅷ 简述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步骤
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是提出问题,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基本程序包括:主题选择,项目设计,实验观察或调查,研究数据和数据处理的处理和处理,总结分析,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及其应用。
1,主题选择: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选择和描述要研究的项目。必须首先确定主题,否则将没有集中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2,主题设计:项目设计是指一系列研究项目,如项目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具体内容指标,方法步骤,时间表,人员分工和预算。
3,观察,实验和调查:在制定和批准项目设计方案后,有必要实施。这是计划设计计划付诸实施的阶段,也是利用科学方法收集感应材料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工作中最长和最难的部分。如果前两个阶段主要是项目负责人和一些主要研究人员的参与,那么这个阶段需要团队一起行动。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和调查方法是收集和获取第一手客观事实材料的基本手段。
4,是处理数据处理和数据处理:经过观察,实验和调查活动,对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处理,分类和处理。通过科学处理,去真实性和统计分析,揭示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准备最终的总结分析,归纳推理,抽象总结和研究结论的介绍。这个过程是为了消除事故并发现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这一现象,找到法律的重要步骤。
5,总结分析,提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在这个阶段,采用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理性知识方法将感性材料提升为理性概念,并从中得出科学结论。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组织事物,以便从中得出一般规则和结论。”
(8)基础药物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总结和分析是利用实验,调查或观察到的敏感材料的辩证观点,分析在设计中建立哪种理论,并在实验中得到证实;哪些想法未在实验中得到确认或完全确认,需要进行修改。因此,围绕假设的中心思想,根据材料,表格,图片等,区分群体,全面提取材料可以解释的观点,澄清每组材料获得的结果,以及结论理论上从结果中获得。
研究报告是所有类型研究课题的最基本的研究形式。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开发研究,无论是动物实验,临床观察或现场测试,流行病学调查,无论是药物,制剂,医疗器械开发还是医疗计算机软件等,都必须在完成项目。研究报告用于完成完成,验收,识别和归档程序以及未来申请奖励的主要技术资料。
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工作报告,另一个是技术报告。前者是一份总结工作性质的报告,主要介绍项目的项目现状,研究背景,计划实施,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后者是结果的核心材料,反映了研究的全部技术内容。
Ⅸ 怎么系统学习理解基础医学的科研思路
医学科研思路方法与程序既是一门方法学也是一门科学,它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中医学、西医学、中药学、西药学所有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是当代生物医学中备受关注和重视、是自然科学中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编撰一部能够指导研究生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如何正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按规范化要求撰写科研论文的专着是同行们和研究生教育的共同需求,也是作者的夙愿。
医学科研思路方法与程序(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研究生使用材)》内容包括:医学科研方法论的演变;医学科研的哲学思维方法;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临床研究;药物研究的特点与方法;实验误差及偏倚控制;医学学术论文的撰写等。
Ⅹ 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主要采取哪些方法
核心的:
1、文献研究:本草纲目中引用借鉴了前人得许多医方,在书中有
----------历代诸家本草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
2、调查访谈:访谈其他医家获得医方
3、实验,比较少,也不像神农尝百草一样自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