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培养细菌的数据用什么分析方法

培养细菌的数据用什么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21 18:12:53

A. 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常用方法哪些

一、基本要领

菌种分离主要在培养皿上进行,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法和划线法。

菌种分离的目的是是微生物的一个个体通过繁殖,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肉眼能见的群体,然后根据培养特征,用接种针调取所需菌种并在显微镜下检查,证明为单一形状的菌体。

改变培养基条件也有助于菌种分离。没有一种培养基或一种培养条件能够满足一切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择性的。

如果某种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是已知的,也可以设计特定环境使之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因而能够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把这种微生物选择培养出来,尽管在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这种微生物可能只占少数。

二、方法

1、稀释倒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2、涂布平板法

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3、平板划线法

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即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4、 稀释摇管法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严格厌氧菌有特殊性,如果该微生物暴露于空气中不立即死亡,可以采用通常的方法制备平板,然后置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培养,容器中的氧气可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清除。

对于那些对氧气更为敏感的厌氧性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则可采用稀释摇管培养法进行,它是稀释倒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

先将一系列盛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试管进行梯度稀释,试管迅速摇动均匀,冷凝后,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将培养基和空气隔开。

培养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进行单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需先用一只灭菌针将液体石蜡--石蜡盖取出,再用一只毛细管插入琼脂和管壁之间,吹入无菌无氧气体,将琼脂柱吸出,置放在培养皿中,用无菌刀将琼脂柱切成薄片进行观察和菌落的移植。

(1)培养细菌的数据用什么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在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中,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实验室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稀释法是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改善培养基的条件来培养特点菌种。

如为了得到嗜热微生物,可在50℃~60℃下进行培养。有时投加相应的抑制剂也能提高菌种分离效果,如在土壤样品的悬浮液中投加10%的苯酚数滴,可以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而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在培养基中投加一定量的青霉素或链霉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有利于霉菌的分离。

B. 有一土壤样品,要测定每克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活菌数,用什么方法最好

在高氏培养基中培养放线菌培养2-3天能够长出菌落。
取9套无菌平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土壤稀释液的稀释度(10-3、10-4、10-5)、组别、姓名、操作日期等。每个稀释度做三个培养皿。然后在每皿中倒入已溶化并冷至50℃左右的高氏一号培养基15~20ml左右,待冷凝成平板。

C. 简述细菌检测的方法及优缺点

简述细菌检测的方法及优缺点:
可以直接用显微镜观察其运动情况。另外,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因此还可以通过检测细菌鞭毛的存在来间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动力。记忆中的方法有这些:

1.使用显微镜
可以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观察菌液中细菌的活动情况。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使用一些比较高端的显微镜,比如相差显微镜等。
2.使用半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有鞭毛的细菌可沿穿刺线扩散生长,穿刺线周围会变模糊;无鞭毛的细菌只能沿穿刺线生长,周围澄清透明。
3.鞭毛染色
使用特殊染料染色,以方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4.免疫学方法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细菌鞭毛的存在。

D. 进行菌种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直接观察。对引进菌种观察包装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玻璃瓶和塑料袋有无破损,棉塞和管、瓶或袋中有无病虫侵染,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发生变化。然后在瓶塞边作深吸气,闻其是否具备特有的香味。原种和栽培种可取出小块菌丝体观察其颜色和均匀度,并用手指捏料块检验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

2、显微镜检验。若菌丝透明,呈分枝状、有横隔、锁状联合明显,再加上具有不同品种固有的特征,则可认为是合格菌种。

3、观察菌丝长速。将供测的菌种接入新配制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即是劣质菌种。



优质菌种的标准

食用菌的种类虽然繁多,但从总体上看,每一个优良菌种均有"纯、正、壮、润、香"的共性。其标准是:

1、菌种的纯度要高,不能有杂菌感染,也不能有其他类似的菌种。

2、菌丝色泽要纯正,多数种类的菌丝应纯白、有光泽,原种、栽培种菌丝应连结成块,无老化变色现象。

3、菌丝要粗壮,分枝多而密,接种到培养基吃料块,生长旺盛。

4、培养体要湿润,与试管(瓶)壁紧贴而不干缩,含水适宜。

5、具有每品种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气味。

E. 细菌活体浓度如何测定,单位mg/L,不用平板计数法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培养溶液中细菌数量,比色法和比浊法是常用的方法,细菌培养液中含有活的和死的细菌、未利用完的培养基以及细菌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等,因此,培养液的吸光度值并不完全是细菌(活细菌、死细菌)数量的真实体现。作者比较了2 种方法(细菌培养原液、培养液离心后沉淀+ 无菌水) 测定培养液中细菌数的差异和对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液体培养条件下细菌数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用菌株
由患烂爪病的中华鳖血液中分离所得,并经检验为气单胞菌属嗜水产气单胞菌种。
1. 2 细菌培养
①选用不同pH 值的营养肉汤培养基。在预先标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pH 值(pH 值设定为4. 5 、5. 0 、5. 5 、6. 0 、6. 5 、7. 0 、7. 5 、8. 0 、8. 5 、9. 0 、9. 5 、10. 0 、10. 5 、11. 0 共13 组) 的培养基5mL ,121. 5 ℃灭菌30 min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经24 h 复壮培养的均匀菌悬液100μL ,30 ℃、140 r/ min 振荡培养24 h ,待测; ②连续培养,定期
采样。使用500 mL 锥形瓶,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方法同①,培养过程中间隔1 h 连续采样。
1. 3 细菌浓度与吸光值的相关性计算
活细菌数测定采用稀释平板法,细菌总数测定采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对细菌悬液吸光值的测定采取3 种方法进行: ①以原培养基作对照,在420 nm 处直接测定细菌悬液吸光值(记ODa) ; ②将培养后的细菌悬液离心(3 000r/ min、30 min) ,取沉淀加入与上清液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混匀后,以无菌盐水作对照,测定溶液吸光值(记ODb) ; ③以原培养基作对照,测定离心后上清液的吸光值(记ODc) 。参照Lambert2Beer 定律logI0/ I = k·C(其中logI0/ I 为吸光度、C为细菌浓度) ,计算活菌数和细菌总数与对应溶液吸光值的关系,并求出常数k 。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pH值条件下细菌悬液的吸光值
测定不同pH 条件下的细菌培养悬液吸光度与离心沉淀+ 无菌盐水的吸光度值是两条不同的曲线,离心上清液的吸光值也不是1 条与横坐标重叠或平行的直线。说明在培养基中除细菌影响吸光值大小外,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培养基质对吸光值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 2 连续培养过程中细菌悬液吸光值的变化
细菌在连续培养21 h 过程中,间隔1 h 连续测得细菌培养原液、培养液离心上清液及培养液沉淀+ 等量无菌水在420 nm 处的吸光值。2 种菌悬液(培养液,离心沉淀+ 无菌盐水) 的吸光值变化趋势一致,但在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细菌培养过程中不断有培养液组份消耗和细菌代谢产物增加,同时死亡细菌的消融产物也会对离心上清液的吸光值产生影响。因此,显示
出上清液随时间延长吸光值不断增加。试验中也发现,上清液颜色随培养时间延长变化明显,由棕黄色逐步变为浅黄色。
2. 3 细菌浓度与吸光值的关系
连续培养细菌5 h 后,在420 nm 处测定2 种菌悬液(培养原液,培养液离心后经无菌盐水定容) 的吸光值分别为0. 519 和0. 368 。经1/ 10 梯度稀释后采用平板法计数,培养液中活细菌数为5. 082 ×1023个/ mL ,根据Lambert2Beer 定律,2 种方法测得的活细菌数与吸光度的关系分别为
logI0/ I = 1. 021 ×10 - 24 ·C , logI0/ I = 7. 241 ×10 - 25·C。显微计数培养液中细菌总数为5. 285×1024 ,是其中活菌数的10. 4 倍,证明在细菌培养液中存在大量已经死亡的细菌。

3 讨 论
在比浊法测定细菌浓度时,有的方法采用未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1 ,3 ] ,但是,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培养基质与原培养基并不完全一致。本实验结果证实:不同细菌浓度培养物经离心沉淀后,上清液的吸光度并不完全相等,即使使用原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也不能完全消除不同培养时期或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基对吸光度的影响。死细菌对液体环境中细菌浓度的测定也有一定影响,试验对原培养液进行稀释培养和显微计数的结果差异明显,说明培养液离心沉淀物中存在大量死的细菌。活的和死的细菌之间的比例与培养条件、细菌接种量及培养时间等密切相关,如何消除这些影响,作者认为在研究细菌生长特性时应区分活细菌和细菌总数与吸光度的关系。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O(∩_∩)O~
我个人认为,在实验并不需要浓度有多么精确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活菌浓度。

F. 细菌的鉴定有哪些

细菌的鉴定有哪些:

实验室使用常用的培养方法通常可以识别常见细菌的典型菌株。然而,当数据库中没有非典型菌株或稀有或新出现的细菌时的确会出现问题。

细菌培养往往是通过形态特征以及生长特征分辨细菌,进一步的鉴定还包括:

G. 微生物菌体浓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菌体浓度的测定方法:

  1. 活菌计数法

    此法能准确地判断菌液浓度,但有明显的滞后性,无法在第一时间内2确定其实际浓度,待结果出来后,再开始检测,菌的活性将有所下降,给实验室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2. 比浊法

    此法能快速地判断菌液浓度,但为粗略的估计值,受限于各人肉眼的观察,误差较大,准确性不高。


微生物菌体浓度的测定(纤维制品的抗菌性试验方法为例)

一、菌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ATCC8099)


二、试剂与仪器

蛋白胨

牛肉膏

氯化钠

Cary1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三、培养基

营养细菌培养基NB。

蛋白胨5g,牛肉膏粉3g,蒸馏水1000mL,pH6.8±0.2。

营养琼脂培养基NA。

蛋白胨5g,牛肉膏粉3g,琼脂粉15g,蒸馏水1000mL,pH6.8±0.2。

1、对数生长期菌液的制备

取在规定保存代数之内的供试菌种,在火焰旁,挑取一铂金环,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划线,于37℃±1℃培养24h后,在平板上挑取饱满的单菌落,置于20mL营养细菌培养基中,振荡(110r/min,振幅3cm)培养24h。

2、稳定期菌液的制备

取培养好的对数生长期菌液0.4mL,于20mL营养细菌培养基中,再振荡培养4h,即为稳定期菌液。


四、吸光度(ABS值)的测定

取培养好的稳定期菌液,按不同的设定稀释倍数(5、10、20、40倍),依次进行稀释,(稀释液为1/20NB),在660nm标准波长下,测得一组不同菌液浓度的吸光度。(用空白1/20NB进行测试前调零)。


五、活菌计数

在无菌室内火焰旁进行操作。分别依次测定四个不同稀释倍数的菌落数。每个稀释倍数依次制定几个浓度梯度,用灭菌吸管各吸取1mL注入平皿。注入约15mL,45~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随即转动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待培养基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7℃±1℃培养箱内培养24h后,进行菌落计数。用肉眼观察,点出菌落数,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

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六、标准曲线的制作

运用生物统计ORG数据分析软件,以吸光度ABS值为横坐标,稳定期的菌液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H.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

1、快速测试片技术法

快速测试片是指以纸片、纸膜、胶片等作为培养基载体,将特定的培养基和显色物质附着在上面,通过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长、显色来测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细菌总数检测纸片的研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主要优点是简便、实用、经济、操作性强。近年来以滤纸和美国某公司的 Petrifilm 为载体的测试片已开始被广泛应用。

2、生物电化学方法

生物电化学方法是指通过电极测定微生物产生或消耗的电荷,从而提供分析信号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谢过程中,培养基的电化学性质如电流、电位、电阻和电导等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分析这些电化学参量的变化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测定。

常见的有:阻抗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生物电化学方法具有测量快速、直观、操作简单、测量设备成本低和信号的可控性等特点。

3、微菌落技术

微菌落是指细菌生长繁殖早期在固相载体上所形成的只能借助于显微镜观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术具有快速、经济、实用的特点,其研究始于 20 世纪50年代,定量测定技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外已有报道将该法应用于水、食品中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

4、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应用到微生物的检测中,主要是依据不同微生物的化学组成或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各异,利用上述色谱检测可直接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细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5、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可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I. 用来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一般采用什么具体的方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 法。 直接计数法中常用的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是先将待 测样品制成悬液,然后取一定量的悬液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图1- 3-1)。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微 生物总数。直接计数法所需设备简单,可迅速得到结果,而且在计数 的同时能观察到所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其缺点是难以计数微小的 细菌。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 间接计数法最常用的是稀释平板计 数法,它是根据微生物的培养特征而设计 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在样品中含菌数较 少的情形下,也可以完成计数。 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计数时,需要 将待测样品配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 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再取一 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 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 或是将一定量的稀释液,与溶化后冷却至 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倾入无菌培 养皿中,摇匀、静置待凝。经过培养后, 就由单个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菌落,这样 的一个菌落就代表着一个微生物个体。统 计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数,即可推算出检 测样品中的活菌数。 FOR EXAMPLE:] 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的计数 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极其丰富的,这些数量众多的 微生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测定土壤中的含菌量可以 作为判定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器具 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附录二)、无菌水;培养皿、 移液管、天平、锥形瓶、试管、酒精灯、恒温培养箱、摇床等。 活动程序 1.制备土壤稀释液 取土壤表层5~10 cm 处的土样。准确称取1 g 土样,放入盛有 99 mL 无菌水的锥形瓶(250 mL,放有小玻璃珠)中,用手或摇床振荡 20 min,即制成102 倍的稀释液。 用1 mL无菌移液管,吸取10 2倍稀释液0.5 mL,移入装有4.5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配制成103 倍稀释液。 用同样的方法可制成稀释倍数为104、105、106 的系列稀释菌液 (图1-3-2)。 图 移液时,要将移液管插入液面,吹吸3 次,每次吸上的液面要高 于前一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并减少稀释中的误差。每配一个稀释度要 换用一支移液管。 2.取样及倒平板 将无菌培养皿编号,依次为104、105、106,每一号码设置三个 重复。 用无菌移液管三支,分别吸取稀释倍数为104、105、106的土壤稀释 液各0.2 mL,注入到相应编号的培养皿中(每个稀释倍数各三个培养皿)。 将已灭菌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溶化,待冷却至45~50 ℃左 右,倾入到无菌培养皿中,每皿约15 mL,轻轻转动培养皿,使土壤 稀释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 3.培养 将上述接种好的平板培养基冷却后,倒置放入28~30 ℃的恒温 培养箱中培养24~36 h,直至长出菌落为止。 4. 观察记录 将实验中得到的菌落数填入表1-3-1。 结果分析 1.选取具有合适菌落数的稀释倍数并计数。 在计算结果时,从接种的3 个稀释度中选择一个合适稀释倍数, 统计出菌落数(图1-3-3)。选择的原则是: 过 (1)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以每个培养皿内有30~300 个菌落为 宜。霉菌以每个培养皿内有10~100 个菌落为宜。 (2) 同一稀释倍数各个重复的菌落数相差不太悬殊。 2.将统计出的菌落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得出每克样品菌数。 每克土壤样品菌数= 某稀释倍数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J. 我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细菌,并记录菌落直径的。请问怎么用SPSS分析,温度与直径的显着性关系,非常感谢。

温度是自变量,菌落直径是因变量
所以你要采用回归分析,但具体是采用线性回归、还是其他什么回归,都要看数据拟合情况

阅读全文

与培养细菌的数据用什么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淘宝钻展怎么操作干货方法推荐 浏览:70
临床上最广泛的研究方法 浏览:465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么上环 浏览:866
电热板安装方法 浏览:168
中医治疗丝状疣的方法 浏览:708
正确梳头的方法免费学 浏览:87
斜齿轮的计算方法 浏览:329
如何写好行草方法 浏览:493
食用方法可以分为什么和什么 浏览:163
老伴按摩床使用方法 浏览:851
原始蜂蜜怎么食用方法 浏览:16
研究方法名词解释333 浏览:503
腿部伸展机使用方法 浏览:107
健腹轮训练正确方法 浏览:780
qq同步助手短信功能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25
风险识别分析方法培训 浏览:927
用什么方法识别身上的灵 浏览:734
中周的安装方法 浏览:636
嗓子肿了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218
老秤怎么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