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测凝胶剂PH值
1.在待测溶液中加入pH指示剂,不同的指示剂根据不同的pH值会变化颜色,根据指示剂的研究就可以确定pH的范围。滴定时,可以作精确的pH标准.
2.使用pH试纸.pH试纸有广泛试纸和精密试纸,用玻棒蘸一点待测溶液到试纸上,然后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并对照比色卡也可以得到溶液的pH。上方的表格就相当于一张比色卡.pH试纸不能够显示出油份的pH,由于pH试纸以氢铁制成和以氢铁来量度待测溶液的pH值,但油中没含有氢铁,因此pH试纸不能够显示出油份的pH。
3.使用pH计.pH计是一种测量溶液pH值的仪器,它通过pH选择电极(如玻璃电极)来测量出溶液的pH。pH计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更为先进更为精确的pH值测算方法和手段.
⑵ 凝胶色谱法的简要介绍
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GFC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如多糖类化合物。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主要是水。凝胶渗透色谱法主要用于有 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聚苯乙烯、聚氯已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凝胶色谱不但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根据所用凝胶填料不同,可分离油溶性和水溶 性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近年来,凝胶色谱也广泛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不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不可能通过凝胶色谱法达到完全的分离纯化的目的。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勿子质量分布测试。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⑶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基质的凝胶剂在制备过程中需注意什么问题
CMC-Na 1%水溶液的pH值在6~8,高浓度时呈凝胶。CMC-Na在pH小于5或大于10时黏度下降,与重金属盐或阳离子型药物配伍会形成不溶性沉淀。MC在pH值2~12中均稳定,与羟苯酯类形成复合物,与酚 鞣酸 硝酸银等有禁忌。此类基质黏性强,黏度随规格而异,较易失水,干燥后有不适感,宜加入10%~15%的甘油作保湿剂,也需要加防腐剂。
⑷ 凝胶色谱法的原理
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凝胶色谱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分离原理: 一个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垂直向下的移动和无定向的扩散运动。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这种现象叫分子筛效应。具有多孔的凝胶就是分子筛。 各种分子筛的孔隙大小分布有一定范围,有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分子直径比凝胶最大孔隙直径大的,就会全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这种情况叫全排阻。两种全排阻的分子即使大小不同,也不能有分离效果。直径比凝胶最小孔直径小的分子能进入凝胶的全部孔隙。如果两种分子都能全部进入凝胶孔隙,即使它们的大小有差别,也不会有好的分离效果。因此,一定的分子筛有它一定的使用范围。 一是分子很小,能进入分子筛全部的内孔隙;二是分子很大,完全不能进入凝胶的任何内孔隙;三是分子大小适中,能进入凝胶的内孔隙中孔径大小相应的部分。大、中、小三类分子彼此间较易分开,但每种凝胶分离范围之外的分子,在不改变凝胶种类的情况下是很难分离的。对于分子大小不同,但同属于凝胶分离范围内各种分子,在凝胶床中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分子较大的只能进入孔径较大的那一部分凝胶孔隙内,而分子较小的可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这样分子较大的在凝胶床内移动距离较短,分子较小的移动距离较长。于是分子较大的先通过凝胶床而分子较小的后通过凝胶床,这样就利用分子筛可将分子量不同的物质分离。另外,凝胶本身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大的分子在通过这种网状结构上的孔隙时阻力较大,小分子通过时阻力较小。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多种成份在通过凝胶床时,按照分子量大小排队,凝胶表现分子筛效应。
⑸ 凝胶色谱法原理为什么是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而不是分子大小。有什么区别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
1964年,由J.C.Moore首先研究成功。不仅可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和鉴定,而且可以用来分析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体积不同的高分子同系物。(聚合物在分离柱上按分子流体力学体积大小被分离开)
1.基本原理
1.1分离原理
让被测量的高聚物溶液通过一根内装不同孔径的色谱柱,柱中可供分子通行的路径有粒子间的间隙(较大)和粒子内的通孔(较小)。当聚合物溶液流经色谱柱时,较大的分子被排除在粒子的小孔之外,只能从粒子间的间隙通过,速率较快;而较小的分子可以进入粒子中的小孔,通过的速率要慢得多。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分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被分开,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在前面(即淋洗时间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在后面(即淋洗时间长)。自试样进柱到被淋洗出来,所接受到的淋出液总体积称为该试样的淋出体积。 当仪器和实验条件确定后,溶质的淋出体积与其分子量有关,分子量愈大,其淋出体积愈小。
(1) 体积排除
(2)限性扩散
(3) 流动分离
1.2校正原理
用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单分散标准聚合物预先做一条淋洗体积或淋洗时间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应关系曲线,该线称为“校正曲线”。聚合物中几乎找不到单分散的标准样,一般用窄分布的试样代替。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做一系列的GPC标准谱图,对应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样品的保留时间,以lgM对t作图,所得曲线即为“校正曲线”。通过校正曲线,就能从GPC谱图上计算各种所需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信息。聚合物中能够制得标准样的聚合物种类并不多,没有标准样的聚合物就不可能有校正曲线,使用GPC方法也不可能得到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于这种可以使用普适校正原理。
1.3普适校正原理
由于GPC对聚合物的分离是基于分子流体力学体积,即对于相同的分子流体力学体积,在同一个保留时间流出,即流体力学体积相同。
两种柔性链的流体力学体积相同:
[η]1M1=[η]2M2
k1M1α1+1=k1M2α2+1
两边取对数:lgk1+(α1+1)lgM1=lgk2+(α2+1)lgM2
即如果已知标准样和被测高聚物的k、α值,就可以由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样品M1标定待测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M2。
[编辑本段]2.实验部分
直接法:在测定淋出液浓度的同时测定其粘度或光散射,从而求出其分子量。
间接法:用一组分子量不等的、单分散的试样为标准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淋出体积和分子量,则可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2.1.仪器:
GPC仪的组成:泵系统、(自动)进样系统、凝胶色谱柱、检测系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2.1.1.泵系统:包括一个溶剂储存器、一套脱气装置和一个高压泵。它的工作是使流动相(溶剂)以恒定的流速流入色谱柱。泵的工作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数据的准确性。越是精密的仪器,要求泵的工作状态越稳定。要求流量的误差应该低于0.01mL/min。
2.1.2.色谱柱:GPC仪分离的核心部件。是在一根不锈钢空心细管中加入孔径不同的微粒作为填料。每根色谱柱都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离范围和渗透极限,色谱柱有使用的上限和下限。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是当聚合物最小的分子的尺寸比色谱柱中最大的凝胶的尺寸还大,这时高聚物进入不了凝胶颗粒孔径,全部从凝胶颗粒外部流过,这就没有达到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高聚物的目的。而且还有堵塞凝胶孔的可能,影响色谱柱的分离效果,降低其使用寿命。色谱柱的使用下限就是当聚合物中最大尺寸的分子链比凝胶孔的最小孔径还要小,这时也没有达到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目的。所以在使用凝胶色谱仪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时,必须首先选择好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相配的色谱柱。
2.1.3.填料(根据所使用的溶剂选择填料,对填料最基本的要求是填料不能被溶剂溶解):交联聚苯乙烯凝胶(适用于有机溶剂,可耐高温)、交联聚乙酸乙烯酯凝胶(最高100℃,适用于乙醇、丙酮一类极性溶剂)多孔硅球(适用于水和有机溶剂)、多孔玻璃、多孔氧化铝(适用于水和有机溶剂)
2.1.4.柱子:玻璃、不锈钢
2.1.5.检测系统:通用型检测器:适用于所有高聚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有示差折光仪检测器、紫外吸收检测器、粘度检测器。
2.1.6.示差折光仪检测器:溶剂的折光指数与被测样品的折光指数有尽可能大的区别。
2.1.7.紫外吸收检测器:在溶质的特征吸波长附近溶剂没有强烈的吸收。
2.1.8.选择型检测器:适用于对该检测器有特殊响应的高聚物和有机化合物。有紫外、红外、荧光、电导检测器等。
2.2.操作:
2.2.1.溶剂的选择: 能溶解多种聚合物;不能腐蚀仪器部件;与检测器相匹配。
2.2.2.把激光光散射与凝胶色谱仪联用,在得到浓度谱图的同时,还可得到散射光强对淋出体积的谱图,从而计算出分子量分布曲线和整个试样的各种平均分子量
2.2.3.激光光散射实验中必须对样品严格除尘,溶液中的灰尘会产生强烈的光散射,严重干扰聚合物溶液光散射的测量。溶液除尘是光散射成败的关键。首先是溶剂除尘,配置测试样品的溶剂应进行精馏,并经过0.2μm超滤膜过滤后方可使用。配好的溶液也要用0.2μm的超滤膜过滤。另外,测试中所用的器械,如:注射器等,使用前要用洗液浸泡,清水强力冲洗。
⑹ 请阐述豆腐制作过程中凝固剂的种类和胶凝原理。如何改善蛋白质凝胶质量
第一,根据制豆腐所用凝固剂的不同和豆腐的含水量,习惯上将豆腐分为老豆腐和嫩豆腐。老豆腐,又称北豆腐、硬豆腐,是指含水量80%—85%的豆腐。一般以盐卤作凝固剂,也有的以石膏或酸黄浆水作凝固剂,其特点是点浆温度较高,凝固剂作用比较急剧,豆腐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味道较香,蛋白质含量在7.4%以上。
嫩豆腐,又称南豆腐,软豆腐。一般指用石膏作凝固剂制成的含水量较多的豆腐,其特点是质地细嫩,富有弹性,含水量大,一般含水量为85%—90%,蛋白质含量在5%以上。
第二,豆腐凝固剂配方
配方1:豆腐凝固剂,粉末
A 硫酸钙 50% B 葡萄糖酸内酯 50%
配方2:豆腐凝固剂
A 硫酸钙 70% B 葡萄糖酸内酯 30%
配方3:豆腐凝固剂
A 硫酸钙 63.0% C氯化钠 1.0%
B 葡萄糖酸内酯 36.0%
配方4:“豆味”豆腐凝固剂
A 氯化镁 20.0% D 葡萄糖酸内酯 4.0%
B 硫酸钙 65.0% E 蔗糖脂肪酸酯 2.0%
C 葡萄糖 9.0%
配方5:“大和精”油豆腐(豆腐中夹有青菜丝和海带等)凝固剂
A干燥植物粉(山药粉) 35.0% C 多聚磷酸钠 2.0%
B 碳酸钙 50.0% D 其它天然物粉 13.0%
配方6:充馅豆腐和各种豆腐凝固剂,粉末
A 葡萄糖酸内酯 63% B 硫酸镁 37%
配方7:充馅豆腐凝固剂
A 葡萄糖酸内酯 58% C 天然物 14%
B 硫酸镁 28%
配方8:(嫩豆腐)凝固剂
A 葡萄糖酸内酯 58% C 谷氨酸钙 11%
B 硫酸钙 28% D 天然物 3%
配方9:软豆腐凝固剂,粉末
A葡萄糖酸内酯 40% B 硫酸钙 50%
C谷氨酸酸钙 8% D 天然物 2%
配方10:木棉豆腐(一般豆腐)凝固剂,粉末
A 葡萄糖酸内酯 20% C 谷氨酸钙 10%
B 硫酸钙 67% D 天然物 3%
配方11:豆腐、油豆腐等的凝固剂
A 氯化镁 62.5% C 天然物 20%
B 甘油单脂肪酸酯 7.5% D 反丁烯乙酸单钠 10%
配方12:豆腐凝固剂
A 葡萄糖酸内酯 62% D 乳酸钙 1%
B 氯化镁 34% E L一谷氨酸钠 1.8%
C 蔗糖脂肪酸酯 1% F 5’一肌氨酸钠 0.2%
配方13:豆腐凝固剂
A 葡萄糖酸内酯 70% D 蔗糖脂肪酸酯 2%
B 氯化镁 24.84% E 磷酸氢二钾 0.16%
C 碳酸钙 3%
(二)改进型豆腐凝固剂配方
1 涂层型复合凝固剂
在盐卤、氯化钙和氯化镁等速效性凝固剂的表面,涂覆一层如硫酸钙等迟效性凝固剂,可得一种复合凝固剂。在豆腐凝固时,迟效性凝固剂先起作用,然后再由速效性凝固剂起作用。例如:在氯化镁等速效性凝固剂颗粒表面,吸附粒径在3µm以下的硫酸钙等迟效性凝固剂,组成复合凝固剂。这种复合凝固剂可以长期保存(4个月不结块或潮解)。这种凝固剂制成的豆腐,弹力和保水性良好,味美。
2 凝固剂防结块法
把常用的石膏粉进一步微粉碎,得大量微粒在10µm以下的硫酸钙粉末。再在其中混入2%左右的轻质二氧化硅,充分混合,可防止这种凝固剂结块,成为一种优质豆腐凝固剂。
3 有机酸类凝固剂
有机一元酸(乙酸、乳酸和葡萄糖酸)、二元酸(丁二酸和苹果酸)、柠檬酸、氨基酸及其钙和镁盐的组合,可得以钙、镁有机酸盐为主的豆腐凝固剂。有机酸的钙、镁盐易于为人体利用;无机酸的钙、镁盐(如氯化钙、氯化镁)那样易于被人体排出体外。所以有机酸钙、镁盐是一种营养成分。钙、镁和氢离子可促进豆腐凝固,钠和钾离子推迟凝固,提高pH值可推迟凝固。此外,有机酸的钙或镁盐还能改善豆腐风味。
配方:
A 苹果酸钠 l份 E 苹果酸钙 2份
B 丁二酸钠 1份 F 醋酸钙 1份
C 酒石酸钠 1份 G 乳酸钙 3份
D 柠檬酸镁 2份
制法:A~G混合而得的凝固剂,对豆腐的添加量为0.3%~0.5%,豆乳用本品凝固可得优质豆腐。
4 葡萄糖酸内酯复合凝固剂
配方:
A 表面涂覆硫酸镁的葡萄糖酸内酯 100份 B氯化镁 28.2份
制法:A和B相混合所得的豆腐凝固剂,其溶解性能良好,不会结块和变色。
5 消泡凝固剂
配方:
A 硫酸钙 50~70g C葡萄糖酸内酯 20~40g
B 蔗糖50%~90%和二甲基多聚硅氧烷10%~15%的混合物 1~10g
制法:A、B和C混合后,可得优质豆腐凝固剂粉末。所产豆腐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在豆乳凝固过程中还有消泡作用,可生产无泡的细嫩豆腐。
6 多糖类增粘剂与速效凝固剂
氯化镁、氯化钙或盐卤等速效性凝固剂的表面涂以粘稠的多糖类,如罗望子多糖,可制成一种豆腐凝固剂。使用量为3g/L豆乳,这种凝固剂可以长期保存备用。所制豆腐表面光滑、细嫩。
7 二聚乳酸凝固剂
配方:
A 10%固体分的豆乳 1kg B粒径小于80目的dl-双乳酸化合物 2.7kg
制法:A和B在20~35℃混合。取这种混合液300g,装入耐热性容器中,加盖后,在85~90℃加热45min,再在冷水中冷却,得到一种罐装豆腐,其风味良好,结构细嫩。
9 柠檬酸豆腐凝固剂
本法特别适用于袋装豆腐,凝固剂为氯化钙,pH缓冲液为柠檬酸钠和乳酸钙。此产品风味良好。
配方:
A 氯化钙 0.05% C柠檬酸钠 0.1%
B 乳酸钙 0.1% D柠檬酸 0.08%
制法:在豆乳凝固制豆腐时,以A~D作凝固剂(包括缓冲剂B和C)。包装后,于90℃加热1h而凝固,可得美味豆腐。
10 钙强化豆腐凝固剂
将等当量的碳酸钙和醋酸混合,干燥,加适量的氯化钙混合后,可得钙强化豆腐凝固剂。可用来制造钙强化豆腐,增加豆腐营养。
11 铁强化豆腐凝固剂
由氯化钙和硫酸亚铁配成,钙离子与铁离子质量比为5.7:1。
希望你能看得懂。
⑺ SDS-PAGE凝胶制实验及其各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SDS-PAGE凝胶制备属于实验室最常规的操作了,刚开始做蛋白实验总是在找凝胶配制实验中所用试剂的配方,这里总结了分离胶、浓缩胶、分离胶和浓缩胶缓冲液、考马斯亮蓝染液、样品缓冲液、电泳缓冲液等配方。
1.
分离胶(12%)
配制
所需试剂
所需体积
分离胶(12%)
30%丙烯酰胺
6.0
ml
1.5
mol/l
Tris-HCl
3.8
ml
10%SDS
150
μl
10%过硫酸铵
150
μl
TEMED
6
μl
蒸馏水
4.9
ml
2.
浓缩胶(5%)
配制
所需试剂
所需体积
浓缩胶(5%)
30%丙烯酰胺
1.3
ml
1.5
mol/l
Tris-HCl
1.0
ml
10%SDS
80
μl
10%过硫酸铵
80
μl
TEMED
8
μl
蒸馏水
5.5
ml
3.
分离胶缓冲液(pH8.9)
配制
所需试剂
所需体积
分离胶缓冲液
Tris
36.6
g
1
mol/l
HCl
48
ml
蒸馏水
补足至100
ml
4.
浓缩胶缓冲液(pH6.7)
配制
所需试剂
所需体积
浓缩胶缓冲液(pH6.7)
Tris
5.98
g
1
mol/l
HCl
48
ml
蒸馏水
补足至100
ml
5.
30%丙烯酰胺(pH≤7.0)
配制
所需试剂
所需体积
30%丙烯酰胺(pH≤7.0)
丙烯酰胺
29
g
甲叉-双丙烯酰胺
1
g
蒸馏水
补足至100
ml
6.
10%过硫酸铵(W/V):1g过硫酸铵溶于10ml水中,4℃保存数周,尽量现用现配。
7.
10%SDS:将10
g
SDS溶于80ml重蒸水中并轻缓搅拌(室温低时需水浴加热溶解),再定容至100ml,室温存放。
8.
样品缓冲液
配制
所需试剂
所需体积
样品缓冲液
1
M
Tris-HCl(pH6.7)
5
ml
SDS
2.5
g
巯基乙醇
1
ml
溴酚兰
0.05
g
蔗糖
10
g
蒸馏水
补足至100ml
9.
考马斯亮蓝染色液:0.25g考马斯亮蓝R-250用少量甲醇溶解后,用甲醇(40ml)-乙酸(10ml)水溶液稀释至100ml。
10.
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pH8.3)
配制
所需试剂
所需体积
Tris-甘氨酸
电泳缓冲液(pH8.3)
Tris碱
15.1
g
甘氨酸
94
g
10%(W/V)SDS
50
ml
去离子水
补足至100
ml
凝胶配制所需试剂的母液不能放置太久,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将母液保存在4度冰箱中,放置母液被微生物污染或者出现沉淀。
⑻ 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
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⑼ 如何聚合物凝胶性能进行评价
文档介绍: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oc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86第24卷第2期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G.O.D?D?!兰兰
文章编号:1000.3754(2005)02-0086-03
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张同友r,赵劲毅,胡勇.,卢祥国.
(1.西南石油学院.四川成都610500: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511:3.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8)
摘要:近年来,大庆油田已经和正在实施注入的调剖剂主要包括AI¨,Cr¨和复合离子交联的聚合物
凝胶体系等,它们因交联剂类型和溶剂水矿化度的不同,其性质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现有的性质评
价方法不能满足矿场生产管理和监测的需求.通过对油田常用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质特征研究和现有评
价方法适应性分析,确定了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建立了特殊条件下聚合物凝胶体系的评价方
法.
关键词:聚合物;交联反应;凝胶体系;性质特征;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TE357.4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的不断升高,调整油层吸液剖
面,扩大波及体积已成为减缓原油产量递减的重要技
术措施¨..近年来,大庆油田已经和正在实施的调
剖技术主要包括A1¨,cr¨和复合离子聚合物凝胶体
系等.依据聚合物凝胶体系所用交联剂种类和溶剂水
矿化度的不同,不同凝胶体系间性质特征存在很大的
差异,现有的凝胶体系性质特征评价方法已不能完全
适应油田调驱施工日常管理和监测的实际需求,因
此,开展了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1聚合物凝胶性能评价方法及其特点
根据交联聚合物种类及性质特点的不同,实验室进
行交联聚合物性能评价的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包括
黏度,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转变压力测定等H’.
1.1黏度法
黏度法就是采用布氏黏度计或流变仪测量聚合物
凝胶体系的黏度.是目前矿场使用最广泛的性能评价
方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出现聚合物分子内部
发生交联反应时,聚合物凝胶体系黏度并无增加或增
幅很小,此时黏度指标就不能客观评价聚合物分子交
联反应后的性能特征.
1.2转变压力法【o
聚合物凝胶体系的转变压力采用转变压力实验装
置进行测量,该装置与筛网系数测量装置十分相似.
这两种装置都要求被测试液体通过一个由5个100目
滤网组成的过滤器,利用液体通过时间,体积和压力
来计算转变压力.
任何聚合物凝胶体系都有一个惟一的测试压力,
它是从压缩范围到流动范围转变的临界压力,又称转
变压力.
与黏度法相类似,当聚合物分子内部发生交联反
应时,交联聚合物分子胶团的直径往往小于由5个
100目滤网组成过滤器的最小孔径,胶团通过过滤器
时产生附加流动阻力较小甚至不产生附加流动阻力,
其转变压力几乎与普通聚合物溶液相同.所以,此时
采用转变压力指标也就不能客观评价聚合物分子交联
反应后的性能特征.
I.3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法
阻力系数F和残余阻力系数是矿场常用的
评价交联聚合物性能特征的方法.在进行阻力系数和
残余阻力系数测量时,首先必须保持各驱替过程速度
相同,而且液体注入量应当达到3~5PV,耗时2~4
h.此外,整个实验过程还必须在油藏温度条件下进
行.由此可见,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测量是一个
十分繁琐和耗时的过程,显然不适宜用作矿场交联聚
合物调驱施工的日常监测.
2交联聚合物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2.I评价指标确定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物分子链之间
发生交联反应所形成的区域性网状分子结构在聚合物
凝胶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时,溶液黏度会显着增加,而
且区域性网状分子结构发育愈好,溶液的黏度就会愈
高,因此用黏度指标来衡量其交联反应程度是可行
收稿日期:20o4一12
作者简介:张同友(1968一),男,河北易县人.工程师,在读硕士.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
2005年4月张同友等: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能评价方法研究87
的.
聚合物或聚合物凝胶体系进入地层后,因其在多
孔介质内吸附和捕集会减少孑L隙的过流断面,增加后
续液流的流动阻力.实验数据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
质量愈大,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愈大,其流动阻力也就
愈大.与此相似,聚合物分子问或分子内部交联反应
程度愈高,胶团粒径愈大,其流动阻力也就愈大.
流动阻力大小反映了聚合物分子间或分子内部是
否交联和交联程度,所以选择压力作为交联聚合物性
质特征的评价指标是符合实际的.
2.2评价方法建立
针对两种评价指标及其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本文
提出仍沿用转变压力测试原理和评价指标,但采用人
造多孑L介质取代金属筛网的交联聚合物性质特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