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教学思想有哪些基本特点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3)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4)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5)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之三岁儿童,大之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Ⅱ 节奏的训练方法
摘要 1.一.节奏型的练习 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连音型、带休止型等。 比如,练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型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 ...
Ⅲ 体态律动教学的过程与原理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1、声势概念: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奥尔夫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5卷本中采用的是被称为“古典声势”。
2、声势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基本形式4种包括:拍手、捻指、拍腿、跺脚
3、四个声部声势的记谱方法:
右手、右脚(符干朝上)
左手、左脚(符干朝下)
拍手标记只记在一行谱上,符干都是朝上。捻指、跺脚标记也是记在一行谱上,符干朝上朝下分别表示右左和脚。只有拍腿标记是记在双行谱上,分别表示左腿和右腿,符干朝上朝下分别表示右手和左手。
4、阐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的方法
1) 节奏训练
2) 用声势伴奏-固定音型
3) 为奏乐(音条乐器、键盘乐器)准备-拍腿练习
4) 为学习曲式结构的练习4种形式完成
5、声势节奏训练中的“节奏模仿教学”(由教学或学生拍一个节奏型,其他学生模仿)
6、体验拍手的节奏模仿谱例游戏
谱例1(四拍子)
谱例2(三拍子)
7、体验拍手、拍腿、跺脚声势谱共同进行的节奏模仿游戏
谱例一(四拍子)
捻指
拍手
拍腿
跺脚
捻指
拍手
拍腿
跺脚
谱例二(三拍子)
8、节奏模仿教学提示
所谓节奏教学模仿,即不看谱,通过动作和声响的模仿进行的节奏训练,这是节奏教学入门的教学,不要急于进行看谱练习,这种练习最易把握节奏型的感觉和训练听觉的听辨与记忆能力
Ⅳ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教学思想有哪些基本特点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3)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4)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5)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之三岁儿童,大之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
Ⅳ 如何巧用体态律动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体态律动”这种音乐教学方法。
更好地锻炼儿童的运动觉、内心听觉、即兴创造的能力,以及锻炼相关的节奏运动和视唱练耳。
研究的意义在于向人们介绍“体态律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更好更深刻的了解、掌握和运用。
对“体态律动”的研究将有助于儿童的节奏能力发展,通过节奏运动使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唤醒儿童的音乐本能,抓住了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全身心地集中注意,锻炼儿童的灵敏反应,发展儿童的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遵循了儿童的自然发展原则,适应了儿童的实际能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综述
研究现状:国内外对“体态律动”进行研究的学者众多,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1986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辑的《音乐教育参考资料》中,介绍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同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英国德赖维尔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入门》。
1990年12月,国在日本学习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缪力女士,应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邀请,在首都师范大学为部分高师音乐教学法教师及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近百人开办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师资培训班》。
缪力还选择了日本石井亨江崎正刚的《快乐的体态律动——儿童体态律动课例选》介绍到中国。
从1986年至1996年,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各种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学着作及文章中多有介绍。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是“外国音乐教育研究”专题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次研讨会都使在课题的研究性质、任务、方法的认识上有所提高,在课题研究的进展上有所前进。
此外,还有爱国人士、留学生等许多人对课题表示关心与支持,有的捐款,有的寄书寄资料,有的写文章,利用一切机会促成海内外交流。
Ⅵ 体态律动中2分音符如何表现
二附音符——双手180度向上画圈。
二附音符——双手180度向上画圈,四分音符——走,八分音符——跑,十六分音符——原地小碎步。学生首先通过聆听节奏,听辨出节奏中出现的不同音符,再利用外在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所听到的音符与节奏。这种由内而外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节奏,表现节奏,从“做”出所“听”到的音乐,来发展学生的听辨能力,从而形成自身的音乐素养。
体态律动指的是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以身体的运动来感受音乐,是一种基于“动作”的音乐教学,是由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法。通过动作表示音乐节拍、动作表达音乐节奏、动作表现音乐结构、动作感知音乐力度、动作感受音乐风格等调动学生从_觉到动觉,动觉到感觉,有意识地感受音乐,使学生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
Ⅶ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什么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也叫Dalcroze Eurhythmic,结合了音乐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和肢体律动,是一种多元化的音乐学习方式。
与其他传统教学法不一样,即兴创作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包含了三个要素:
Eurhythmics(肢体律动):训练身体表达音乐的节奏与动态感。
Solfege(视唱):训练耳朵,眼睛和声音来表现音高,旋律和和声。
improvisation(即兴创作):将音乐元素内化,由学生用肢体动作,歌声或者在乐器上进行即兴创作。
达尔克罗兹(1865 — 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
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
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
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Ⅷ 音乐教学法有哪些方式
音乐教学方法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音乐欣赏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 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 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 的方法。
(3)参观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1)练习法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2)律动教学法
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
(3)创作教学法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
(4)游戏教学法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语言 传递为主,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 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 述、讲读、讲解、讲演等。
(2)谈话法
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 法。包括启发式、问答式、指导式谈话。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 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学习的 的方法。
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 、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
发现法(研究性学习) :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5、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以体态律动为主的教学法,还包括视唱练耳和即兴表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和反应音乐的能力。
2拓展音乐的内在感觉(内在听觉和动感)。
3培养学生耳,眼,身体和脑之间的迅速交流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
引进于德国的,一种先进而独特的综合音乐教学法。
特点:“必须要亲身参与的,并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的:
1人格方面:
A促进学生身心平衡发展
B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
C培养自控和把握能力
D培养创造力
2音乐教育方面
A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B音乐记忆力
C视唱读谱能力
D乐感
E音乐表演技能
Ⅸ 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身体动作与实践活动。
在声态音乐的打击乐课堂中,一直将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体态律动”设置为每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学习时常为5-10分钟。它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孩子动起来,在律动中更好的学习和体会音乐节奏,激发出喜爱课堂的情愫。
首先,选择孩子喜爱取向性主题歌曲。在声态音乐内容研发中,最大特点是关注孩子内心世界,以互动性强、旋律经典鲜明、具有教育意义等方面,来挑选优质的音乐内容,配合科学的启蒙教育,举例来说:《乌龟先生与兔子小姐》、《葡萄牙舞曲》都具有良好的教育寓意。
其二,采用“视频+课堂”双教学引导。为了带给每一个孩子更完美的课堂,聘请专业的舞蹈老师进行生动活泼的体态律动视频录制教学,让每一个孩子可以跟随视频学习;另外,对课堂培训老师进行专业体态律动培训,让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正确动作引导。
最后,充分展现音乐节奏的律动感和趣味性。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中,欢快、热烈往往用快速的节奏展现;忧伤、庄重往往用节奏较慢的音乐体现。因此,在体态律动教学中,让孩子们在音乐的节奏中,用不同的动作感受和展现音乐节奏。
Ⅹ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的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以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轻松、协调自如得节奏感为目的。
体态律动的动作一般分为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两类。原地动作包括;拍手、指挥、摇摆、弯腰、说话、歌唱等;空间动作包括;走、跑、爬、蹦、跳、滑等。这些动作可以和身体的高、中、低位置结合,也可以用身体的头、身、臂、手、脚等各个部位,与歌声的动作、体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表示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总之,身体的各个部分有如乐队中的各个乐器声部一般。但必须注意动作的整体性,并要按照预备、起奏、延续、恢复四个步骤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