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会计查账方法与案例分析

会计查账方法与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19 04:07:33

A. 会计如何查账

这就涉及到查账路径的选择和设计上。查账路径有很多类型,但从大体上看,可分为两种:顺查法和逆查法。

顺查法是从审查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然后再按会计核算程序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进行正向的审查。

逆查法是一种以结果或问题为导向的查账思路。它一般从生产经营和管理系统的输出信息(如会计报表)、或者是暴露出的重大问题(如重大贪污盗窃)的审查 人手,验证结果和问题的性质并进行分解,以此为线索;

剖析导致结果的主客观因素,根据各种影响制约因素,追踪至经济活动的各层次、各方面和各环节之中,依 此完成从果到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结果到过程的查账过程。这种方法有针对性,能抓住重点,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而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但缺陷是容易忽略一些错弊。


(1)会计查账方法与案例分析扩展阅读

1、查银行对账单,找钱款数量。

当被查单位原始凭证残缺不全,只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或甚至无日记账可查时,银行对账单就是唯一的银行存款收入、支出情况的完整记录。

根据对账单,确定每笔银行存款收入的来路,对于支出的款项,可以查证支出的数量及支出具体去向是否合理合法。经济案件查账中,诈骗、投机倒把团伙往往运用多单位户头转账方法,最后将得来的赊款转入本单位户头。查账时,只有用这种查账追踪方法,方能一查到底。

2、查其他往来账,找业务关系对象。

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账户往往是舞弊者掩盖舞弊事实,隐瞒各种收入或虚增支出的重点实施对象。如企业或单位将销售收入不入销售账,而作为其他应付款入账,转移收入偷漏税收等。通过往来账户的查证,既可以摸清舞弊者的舞弊手段,又可以查明资金的去向。

B. 公司财务查账步骤及基本方法

通过会计账面资料查账
通过会计账面资料查账,是指通过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凭证、账本、会计报表等资料来检查企业经济业务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的常用方法有审阅法、核对法、数据复核法。
1.审阅法
审阅法是指在查账时通过审查和阅览会计账面资料来查证记录的资料与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一致的一种查账方法。比如,审查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相符,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与账簿上相关的数据一致等。
采用审阅法时,查账过程可根据企业的情况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
(1)根据账务处理顺序可选用的查账方法。
a. 顺查法
顺查法按整个账务流程逐步查账、各个环节攻破,其查账步骤如下图所示。
b.逆查法
逆查法是指按整个账务流程的逆向顺序查账的方法,其查账步骤如下图所示。
(2)根据查账范围可选用的查账方法。
a.详查法
详查法是指对查账期内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较为全面查账的一种方法。
b.抽查法
查账人员在执行查账程序时,从被查对象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查账期内的某些业务或某一部分会计资料进行检查的方法,具体可分为判断抽查法和统计抽查法。
判断抽查法是指查账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有选择地进行查账的一种方法,其查账步骤如下图所示。
统计抽查法是运用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来确定样本量,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估,并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其查账步骤如下图所示。

C. 如何查账最简单有效

查帐的方法多种多样,从不同角度,可以对查帐方法做不同的分类。这里首先介绍5种常用的财务检查式的基本方法。
1、顺查法:是根据会计业务处理的先后程序进行检查的方法。即按照所有原始凭证的发生时序逐一进行检查。首先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核对并检查记帐凭证,根据记帐凭证核对检查日记帐、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最后以帐簿来核对会计报表。检查程序为凭证帐簿报表。一般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帐实不符的单位,可以通过此种方法,将问题一点点查出来。但是,采用顺查法必须对每张凭证、每本帐簿都逐一审查,费时费力,难以抓住重点。只能适用于业务量少的小型企事业和行政单位。
2、逆查法。是指按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相反方向检查的一种方法。它是从检查会计报表开始,对可疑帐项和重要项目逐项核对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和日记帐,并有目的地审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结果。这种方法简捷省力,易于尽快发现问题,适用于已掌握一定问题线索的或业务量大的单位的查账,对查账人员的个人经验要求更高。
3、详查法。是指查帐人员对查帐期间的全部凭证、帐薄、报表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审查。详查法既要对凭证、帐簿、报表审查,又要审查有关的经济资料(营业执照、合同协议等)并加以分析,所以审查的内容全面,结论和评价准确、科学,但工作业务量大,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少,会计核算简单或者是为了揭露重大问题而进行的专案审查。
4、抽查法。是指查帐人员在查帐期间从全部凭证、帐簿、报表等有关资料中,抽取部分项目进行审查并据以推断全体情况的一种审查方法。由于查帐人员在查帐之前,对被审查单位会计的薄弱环节并不了解,因此,抽查时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审查的结论和评价准确性较差,但随着查帐人员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判断能力的提高,查帐人员可以事先进行周密地准备,有的放矢地进行抽查。抽查法的长处是比较节省时间和人力。
5、核对法。是指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会计记录间的有关数据进行核对,确定其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准确的一种方法。具体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核对、凭证与帐簿的核对、总帐与明细分类帐的核对、总帐与会计报表间的核对。
另外,还有鉴定法、审阅法、分析法、查询法、比较法、盘存法及计算机审查法等。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需要配合使用,并不断创新。针对经济案件中不断更新的作案手段,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对策,总结和推广新的方法。

重点账户(科目)检查法
为完成案件任务需要的查账一般都有具体的目标,查账之前就要进行周密的研究和计划,根据需要选择查账的方向,可以锁定几个重点账户为突破点,同时要做好记录,提取固定证据,防止产生销毁、涂改、补充相关帐据的问题。
(一)检查资金帐户
资金帐户通常包括银行存款、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货币资金等,贪污、挪用公款的最终是侵占了资金的所有权或部分使用权,那么,我们在查办此类案件时,首先要对资金帐户展开清查,从中发

D. 会计中错账查找的方法有哪些

除2法是会计工作中一种查错方法,就是在发觉账务不平是将差额除以2,然后根据商数去查找是不是有这个数,如果有是不是登明细账等时登错方向。对这种错误的检查,可采用除二法。即用差错数除以2,得出的商数就是账中记错方向的数字,然后再到账目中去寻找差错的数字。
除二法就是把账与账之间的差额数字除以2来查找错误的一种方法。有时由于疏忽,错将借方金额登记到贷方,或者错将贷方金额登记到借方,这就必然会出现一方(借方或贷方)合计数多,而另一方(贷方或借方)的合计数减少的情况,其差额应是记错方向数字的一倍,而且差错数为偶数。
除2法。它是指以差数除以2来查找错账的方法。当某个借方金额错记入贷方(或相反)时,出现错账的差数表现为错误的2倍,将此差数用2去除,得出的商即是反向的金额。例如,应记入“原材料――甲材料”科目借方是4000元误记入贷方,则该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将小于其总分类科目期末余额8000元,被2除的商4000元即为借贷方向反向的金额。同理,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600元,即应查找有无300元的贷方金额误记入借方。如非此类错误,则应另寻差错的原因。
记账时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借贷方记反或红蓝字记反;简称为“反向”。它有一个特定的规律就是错账差数一定是偶数,只要将差数用二除得的商就是错账数。所以称这种查账方法为除二法,这是一种最常见而简便的查错账方法。
如错误差数是奇数,那就没有记账反向的可能,就不适用于“除二法”来查。
【例】某月资产负债表借贷的两方余额不平衡,其错账差数是3750.64元,这个差数是偶数,它就存在“反向”的可能,那么我们可以3750.64/2=1875.32元,这样只要去查找1875.32元这笔账是否记账反向就是了。

E. 出纳有嫌疑怎么查账

法律分析:出纳有嫌疑查账的方法如下:1、根据会计业务处理的先后程序进行检查的方法,即按照所有原始凭证的发生时序逐一进行检查。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核对并检查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核对检查日记账、明细账、总分类账,最后以账簿来核对会计报表;2、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相反方向检查的一种方法。从检查会计报表开始,对可疑账项和重要项目逐项核对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并有目的地审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结果;3、对查账期间的全部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审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F. 财务人员如何去查帐

税务稽查专题-常见经济案件的查帐技巧

一、经济案件查帐的要点
1、查清违纪违法事实。通过查帐,掌握足以说明违纪违法的事实材料。这里包括查清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违纪违法者运用什么手段进行违纪违法的,并获取有关证据。
2、查证受害客体的经济损失。任何经济案件总会使某一客体遭受损失。在进行查帐时,不仅要查清受损失财产的种类、数量,而且要计算确定经济损失的总价值。
3、查证违纪违法者的非法所得。违纪违法者的非法所得数额与受害客体的经济损失数额往往相差很大,查证违纪违法者的非法所得,必须建立在查清违纪违法事实的基础上,违纪违法事实查清后,非法所得数额的落实就比较容易。
4、查证赃款、赃物的去向。有非法所得,必定有赃款赃物。查证赃款赃物的去向,也可以反过来证实非法所得。

二、经济案件查帐中发现问题的技巧
一从奇异数字中发现问题。数字奇异与否,由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所决定。认识奇异数字,必须结合具体经济业务的内容。
1、从数字值的大小变化发现奇异数字。首先要把握经济业务本身量的界限,比如某企业当月的管理费超过上月的一倍或数倍,就是奇异数字,需要进一步调查,以便弄清疑点。
2、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奇异数字。首先应把握经济业务本身应该是正数还是负数,或者既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如资产帐户中的现金,一般来说应该是正数,如果出现负数(实际记帐中用红字表示),便是奇异数字,需进一步详细查明。
3、从数字的精确度发现奇异数字。会计核算的数字一般比财务计划的数字要精确。在会计核算中,该精确的不精确,不该精确的而精确到脱离实际的程度,均是奇异数字,需要问一个为什么,并进一步查个明白。
二从奇异的购销单位与往来单位发现问题。
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广泛的,其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但从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内容分析,其关系又是相对固定或明确的。如支付水费,其收款单位不是自来水公司而是其他单位,就值得怀疑。
1、从业务范围发现奇异购销单位。任何一个经济实体,都有一定的业务范围。如发现有的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与出具凭证单位的业务范围明显不符,则应视为奇异单位,将其作为疑点,进一步查证。
2、从购销单位与货款结算单位的矛盾发现奇异购销单位。在正常的经济往来中,购货单位是付款单位,供货单位是收款单位。如果发现购货单位是A,而付款单位是B;或者供货单位是C,而收款单位是D,都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3、从往来结算的期限长短发现奇异往来单位。一般正常的往来单位,其经济业务发生都有一定的频率,其业务往来金额也有一定的幅度。如果发现有的往来单位名称陌生,长期不发生业务往来,挂帐数额又较大,就应视为奇异往来单位,需进一步查明是否虚列帐户,是否呆帐。
三从帐户之间奇异对应关系发现问题。
所谓帐户之间的奇异对应关系,就是指记帐凭证上的会计分录没有正确地反映经济业务内容,没有客观地表现资金变化的真实情况。
1、从资金运动的来路和去向发现奇异帐户对应关系。资金运动总是有来龙去脉的,如在资金来源和去向中发现不对应关系,应特别注意。
2、从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款、应付款的转帐中发现奇异帐户对应关系。近几年,发现许多单位弄虚作假、违犯财经纪律,其主要手法就是通过应收款、应付款帐户做手脚。因此,在查帐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审查那些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款、应付款帐户。
四从奇异时间中发现问题。
1、从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上发现奇异时间。如果会计凭证上没有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或所反映的特定时间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有明显矛盾,都应视为奇异时间。
2、从时间长短中发现奇异时间。在商品物质采购中,会出现在途商品、在途物资,根据供货单位的远近和运输工具,可以测算出正常的在途时间。如果发现在途时间大大超过了正常时间,就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五从奇异的地点发现问题。
1、从距离的远近发现奇异地点。在工商企业的采购业务中,同一商品、物资可以从多渠道、多地点采购。在价格、质量等相同的情况下,一般应就近采购。如舍近求远,又无质量等特殊原因,应作为奇异地点。
2、从物资运动流向发现奇异地点。物资运动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所涉及的地点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地点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无关或者与经济业务的内容矛盾,就应视为奇异地点。
六从有关人员的奇异变化中发现问题。
1、从经济收入状况认识有关人员的奇异变化。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取决于他的经济收入和对经济生活的安排。如一个人的经济收入大大超过其收入,应视为奇异变化。
2、从生活方式的突变认识有关人员的奇异变化。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其变化一般是渐变的过程,而且生活方式与经济来源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从生活方式的突变认识有关人员的奇异变化,实质上也是分析经济收支的矛盾。
七从“帐外帐”的来源及其存在形式发现问题。
1、以领代报,以借代报形式的帐外资金。这种情况多见于各种基金的使用。如有的单位以工会领用利润留成的方式,将大量现金另外立折存储;有的将各种基金由劳动服务公司以某种用项为由领出,或者把用后剩余变为帐外资金,或者干脆巧立名目制造帐外资金等等。这类问题在财务上处理的特点是以领据、借据作为报销凭证,借记在各种基金、费用、营业外支出等帐户。
2、用各种方式让利于附属单位而形成帐外资金。这样作弊的目的,是将截留的收入变成单位的利润形式,用于不正当的开支。这类弊端留给会计帐目的踪迹是:发票所列价格异常,或工厂销售价格低于规定价格,或附属单位售出价格高于规定价格以及对附属单位有开支无收入,所得手续费、劳务费异常。
3、向非独立核算单位拨款,作减少基金处理,形成帐外资金。有些单位利用自己行使拨款职能的方便,向非直属或非独立核算单位拨款,形成帐外资金。这种错误在于混淆了基金缴拨与提存使用的界限。
4、直接截留国家收入于帐外。以各种名义截留的国家收入往往都放在附属单位,一般有帐可稽。因其必须出具合法单据给对方,要使用本单位收据、发票等单据,可以考查空白单据的领用记录、序号排列以及有关合同、协议等,不难发现其蛛丝马迹。
总之,帐外资金大都是有帐的,不过是单位帐簿之外另设的帐。有的在附属单位,有的是本单位大帐之外的小帐。应根据上述特点和踪迹,发现线索,随时要求提供会计资料,帐外资金就不难发现了。

三、经济案件主要作案手法的查帐技巧
经济案件的作案手法,是指违纪违法者运用财务上的处理技巧或利用管理上的漏洞,采取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变公共财物为私人占有,或者伪造财务报表,虚假地反映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以达到多分奖金、多留利润、少交税利等目的的种种手段。经济案件的作案手法不同,其查帐技巧也不同。
1、收入不入帐、多收少记或少付多记的查帐技巧。
通常发生于财会制度不健全的单位,特别是开票与收款同属于一人最易出现此种现象。其查帐技巧是,应将所有已使用过的发票和收据的存根联都收集起来,检查号码是否连续,有无缺号、缺页以及作废的发票和收据的正联和入帐联是否粘在存根联上,然后对发票和收据存根联的合计数同入帐数进行核对,看是否符合,即可查出问题。如果发现有涂改采用“过桥”式填写发票或收据时,可使用核对验证法进行查对核实。对于发票和收据不编号、截留不入帐的情况,通常需与其他检查手段配合起来才行。
2、虚报冒领费用开支的查帐技巧。
从外来原始凭证来看,主要舞弊手段是伪造、盗用、涂改或重报购货发票和费用单据。伪造单据常见于利用白条发票或收据。遇此情况,应严格审查有无经手人、验收人和主管领导人的批准。盗用单据报销常见于盗用其他单位的发票或已废弃不用的单据。此种情况只需与对方单位通过核对验证即可查清问题。重报单据往往发生在供货单位不根据发票收款,而在收款时另出具收据。如果发现有用收据单独支付货款的,就应查明不使用发票付款的原因以及有无利用发票重复报销的情况。
从自制凭证来看,主要舞弊手段有:虚报冒领职工旅差费、临时工工资以及长期支取已死亡职工的退休金等。对此应审查领款出具的单据是否系本人亲自签收,如有疑问,还应向有关人员或部门进行查询核实。
3、监守自盗的查帐技巧。
监守自盗大多数出现在仓库管理混乱、制度不严的单位。但是在制度严格的单位,也有在自制凭证上采取舞弊手段来掩盖盗窃活动的。其主要手段是采取虚填或涂改领发料单,开具假出门证或者一张单据重复使用等方式。对此种舞弊行为,只需核实领发料单和出门证便可查清问题。
4、盗用支票的查帐技巧。
盗用支票只有在财会人员既管出纳又管分类帐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其主要手段是私自开具现金支票支取现金后不入帐,然后利用银行结算款不入帐来冲平此项盗用款项。其查帐技巧,可审阅现金支票是否有缺号不入帐的情况,同时还可通过该单位的银行存款帐户同银行对帐单逐笔进行核对,以查清问题。
5、私吃回扣或吃利息的查帐技巧。
“私吃回扣”一般发生在采购人员在采购商品时,给予优惠折扣,而私自截留其差额:“吃利息”一般发生在银行业务人员,少给客户利息,而侵吞其差额。这两种情况的查帐技巧,主要与对方单位或个人进行查询核对。对于“私吃回扣”,还须查对有关购货帐目和对方单位有关开支帐目,才能彻底搞清楚。
6、利用帐目混乱浑水摸鱼的查帐技巧。
利用帐目混乱浑水摸鱼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会计制度不健全和机构不健全,财务工作无人负责的单位。其查帐技巧首先要清理帐目,通过证证、帐证、帐帐和帐表的相互核对,清理所有帐目,然后采取内查外调来搞清是属于会计业务处理上的问题,还是属于违纪违法舞弊的问题。
7、虚设帐户从中侵吞公款的查帐技巧。
虚设帐户从中侵吞公款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应收、应付货款等往来结算帐户上。如事先将一笔赊销的货款业务记入一个虚设的应收销货款帐户上,而不以客户真实名称开立帐户,该货款收到后,即将该笔货款侵吞入私囊,然后再采用坏帐方法注销该帐户。其查帐技巧是,一方面清查应收销货款帐户上处理坏帐损失的手续是否完备真实;另一方面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追查,弄清情况。
8、张冠李戴,从中贪污的查帐技巧。
采用张冠李戴手段进行贪污,一般是收到客户支付货款的现金后直接借记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一些帐户中,最常见的是记入费用帐户,然后伺机贪污。这种情况的查帐技巧是,根据记帐凭证来检查费用帐户。
9、利用差帐、漏帐,截留中饱私囊的查账技巧。
在往来结算中发生漏帐、错帐或者原始凭证的计算上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因长期无人过问,一直挂在帐上,财会人员便可能乘机截留中饱私囊。一般采用的手法是:将收到的其他现金款项不如实入帐,而直接冲销该帐户;或者将该帐户转入其他应收款帐目上所虚拟的暂付款帐目后,再开具现金支票现金,落入私囊,并用以冲平该项虚拟的暂付款帐户。其查帐技巧是,前者可通过现金收入凭证与各该帐户进行核对验证;后者可通过仔细审查其他应收款帐目上的暂付帐户,即能查清。
10、“飞过海”手法的查帐技巧。
“飞过海”情况,常发生在代人非法套购计划或紧缺物质中获取暴利。这类非法套购的业务活动,有的根本不在帐目上反映;有的通过转帐结算,只在材料账户上作一收一付处理或者直接作为应收、应付或暂收、暂付款不入账,不作购销处理。其查账技巧是:一般都要采用内查外调或者采用函询方式与有关单位的往来帐目进行全面核对验证,才能发现问题。在进行此类查账时,还应同时注意审查其中是否有同贪污、盗窃、贿赂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情况。
11、变造、伪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的查账技巧。
所谓变造,是指涂改、拼接、挖补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的行为。其查账技巧,首先可从审查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入手。如果发现装订成册的证、帐、表有残缺破损,断号少页等情况,就应追查是否属于故意毁损所造成的。同时,通过逐页仔细审阅会计凭证、会计帐簿,有时也可直接发现涂改、拼接、挖补证帐的情况。
对于伪造账目的审阅还应仔细注意账面上记载的字迹粗细和墨色是否前后一致,因为伪造证帐往往是通过誊抄的办法来实现的,不会像逐日记录那样字迹有粗有细,墨色深淡不一。遇此情况,还可采用其他审查手段配合进行。同时,可有目的地进行证账内容上的审查,使用核对验证法进行内查外调,查清变造、伪造或已被故意毁页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真实内容。
12、虚列成本偷漏税款的查账技巧。
虚列成本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有意识地多报、多计原材料、燃料的耗用,故意压低产品的数量与金额;利用改变产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方法增大生产成本金额等。其查账技巧是,要认真审核原材料、燃料耗用数量是否真实,计价是否符合规定,产品实际盘点是否正确,成本计算是否符合规定,产品销售成本计算方法前后是否一致。
13、乱摊乱挤成本费用开支的查账技巧。
乱摊乱挤成本费用开支,一般表现为将不属于成本开支的费用,如应在基本建设资金、各种专项基金或专项经费中开支的费用,应在企业留用利润中开支的奖金、各种赔偿、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款,以及与本单位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费用等,列入单位生产费用开支。此类情况通常与偷漏税金行为相联系。查账技巧是,应根据有关成本核算管理的规定和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审核生产费用明细帐。
14、隐瞒收入、搞小金库的查账技巧。
隐瞒收入、搞小金库的情况一般发生在企业将处理废旧物资等其他收入、营业外收入或代人套购物资,从中牟利所得款项,隐瞒不入账,留作本企业或小单位的小金库,甚至也有截留其他经营利润收入的。查帐技巧是,根据相关账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查明隐瞒收入的来龙去脉,以求水落石出。

http://www.xj-l-tax.gov.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3116

G. 会计查账,怎么查,查哪几个方面

会计查账的内容包括会计账簿的检查、会计凭证的检查、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财会资料信息分析。有时,还对统计核算资料、业务核算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资料分析审查。会计查账的方法可分为两种顺查法和逆查法。具体如下:

1、顺查法是从审查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然后再按会计核算程序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进行正向的审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一般是从制度的有 无、优劣程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审查人手。顺查法一般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的企业以及内部控制有严重缺陷的情况。

2、逆查法是一种以结果或问题为导向的查账思路。它一般从生产经营和管理系统的输出信息、或者是暴露出的重大问题的审查 人手,验证结果和问题的性质并进行分解,以此为线索,剖析导致结果的主客观因素。这种方法有针对性,能抓住重点,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而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7)会计查账方法与案例分析扩展阅读:

查账的对象:

1、私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些企业主的资产不断膨胀,他们需要雇佣一些人员来经营管理他们的资产,为了防止雇佣人员侵占自己的财产,他们很需要通过查账这样一种方式来监督雇佣人员,并由此来衡量雇佣人员的忠诚程度。

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他们主要是通过查账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税务部门。他们主要是通过查账来避免企业偷漏税款。

4、政府有关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5、司法人员(公安、检察和法院)、纪律检查人员、监察人员。

H. 会计查错账的十大方法

会计查错账的十大方法

查错账的方法值得研究和探讨,找出查错账的捷径,使财会人员减少查错账的时间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加强企业管理和经济核算上。只要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错账发生的规律,查起错账来就比较容易,运用熟练后就能得心应手,将错账逮住。那么错账要怎么查,有什么方法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查错帐的十大方法,仅供参考!

一、除九法

在日常记账中常会发生前后两个数字颠倒、三个数字前后颠倒和数字移位。它们共同特点是错账差数一定是九的倍数和差数每个数字之和也是九的倍数,因此,这类情况均可应用“除九法”来查找。下面分三种情况来讲:

第一种情况是两数前后颠倒,除以上共同特点外还有其固有的特点,就是错账差数用九除得的商是错数前后两数之差,例举如下:

1.差数是9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1.如10、21、32、43、54、65、76、87、89及其各“倒数”。

2.差数是18/9=2,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2.如20、31、42、53、64、75、86、97及其各“倒数”。

3.差数是27/9=3,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3,如30、41、52、63、74、85、96及其各“倒数”。

4.差数是36/9=4,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4,如40、51、62、73、81、95及其各位“倒数”。

5.差数是45/9=5,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5,如50、61、72、83、94及其各位“倒数”。

6.差数是54/9=6,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6,如60、71、82、93及其各“倒数”。

7.差数是63/9=7,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7,如70、81、92及其各“倒数”。

8.差数是72/9=8,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8,如80、91及其各“倒数”。

9.差数是81/9=9,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9,如90及其各“倒数”。

(这里的“倒数”是指个位与十位前后颠倒的错数)

例如,将81误记18,则差数是63,以63/9=7,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肯定是7,这样只要查70、81、92及其各“倒数”就是了。无需在与此无关的数字中去查找。

第二种情况是三个数字前后颠倒,它具有共同特点外也有其固定的特点,就是三位数前后颠倒的错账差数都是99的倍数,差数用99除得的商即是三位数中前后两数之差。例举如下:

1.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1,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是99,如100-001、221-122、334-433、445-544、655-556、766-667、889-988、998-899其的差数都是99.

2.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2,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的一倍,即为198,如311-113、466-664、557-755、775-577、886-688、997-799其的差数都是198.

3.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3,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的三倍即为297,如441-144、552-255、663-366、744-447、885-588、996-699其的差数都是297.

4.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4,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的四倍即为396,如551-155、662-266、773-377、844-448、955-559其的差数都是396.

5.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5,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的五倍即为495,如550-055、661-166、722-227、833-338、944-449其的差数都是495.

6.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6,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6=594,头与尾数之差是7,那么数字颠倒的差是99×7=693;头与尾数之差是8,那么数字颠倒的差是99×8=792;头与尾数之差是9,那么数字颠倒的差是99×9=891.

第三种情况是数字移位,或称错位,俗称大小数,这是日常工作中较容易发生的差错,它的特点除它的差数和差数每个数字之和是九的倍数外,也有其固定的特点,就是数字移位的错误,只要将差数用九除得的商就是错账数。

例如2000错记为200或20000,它的差数为1800和18000,它们的差数和每个数字之和都是九的倍数,将差数分别用九除得的商则是200和2000,只要查找这数字就查到记账移位的错误了。

数字移位危害很大,如同前移移位它的'差数就虚增了9倍,向后移一位就虚减了90%,如不及时查处就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因此,对此错账必须高度警惕,要及早发现纠正,确保会计核算数字的正确反映。

由此看“9”是个奇妙的数字,它的奇妙之处还很多,上面两位数与其倒数的差数和三位数字与其倒数的差数是9的倍数,数字与其移位后的数字的差数也是9的倍数,其实任何数字与其倒数的差数都是9的倍数,而且任何四位顺序数与其倒数之差都是3087,如4321-1234、6432-2345、6543-3456其倒数的差都是3087.任何五位数顺序数与其例数之差都是41976.任何六位数顺序数与其倒数之差都是530865.任何七位数顺序数与其倒数之差都是6419754……这些差数都是9的倍数。

还有这样一个奇怪的数字12345679若用9乘积变成111111111.若用2×9=18乘积变成9个2,若用3×9=27去乘,积变成9个3……若用9×9=81乘,积变9个9,这些说明“9”的奇妙,我们查错账就利用9的奇妙。因此,除九法在查错账中占了重要的地位。

二、除二法

记账时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借贷方记反或红蓝字记反;简称为“反向”。它有一个特定的规律就是错账差数一定是偶数,只要将差数用二除得的商就是错账数。所以称这种查账方法为除二法,这是一种最常见而简便的查错账方法。

例如,某月资产负债表借贷的两方余额不平衡,其错账差数是3750.64元,这个差数是偶数,它就存在“反向”的可能,那么我们可以以3750.64/2=1875.32元,这样只要去查找1875.32元这笔账是否记账反向就是了。

如错误差数是奇数,那就没有记账反向的可能,就不适用于“除二法”来查。

三、差数法

根据错账差数直接查找的方法叫做差数法。有以下两种错账可用此法:

第一种是漏记或重记,因记账疏忽而漏记或重记一笔账,只要直接查找到差数的账就查到了,这类错账最容易发生在本期内同样数字的账发生了若干笔,这就容易发生漏记或重记。

例如错账差数是1000元,本期内发生1000元的账有十笔,这就可以重复查找1000元的账是否漏记或重记就是了。

第二种是串户,串户可分为记账串户和科目汇总串户。先讲记账串户。如某公司在本单位有应收款和应付款两个账户,如记账凭证是借应收账款某公司500元,而记账时误记入借应付账款某公司500元,这就造成资产负债表双方是平衡的,但总账与分户明细账核对时应收款与应付款各发生差数500元,这就可以运用差数法到应收账款或应付款账户中直接查找500元的账是否串户。还有一种是科目汇总(合并)时将借应收款500元误作为应付借款借500元汇总了,同样在总账与分类明细账核对时这两科目同时发生差数500元,经过查对如记账没有发生串户那么必定是科目汇总合并时科目汇总发生差错,查明更正就是。

四、象形法

在核对账目表时较多的遇到仅相差几分钱的错账,这类错账最头疼。这类错账一般来说是数字形状相像而发生差错。根据其数字形状象形的规律去查找错账的方法命名为“象形法”,按其差数一般有如下规律:

1.如差数是1可能是3与2,5与6之误。

2.如差数是2可能是3与5,7与9之误。

3.如差数是3可能是3与6,6与9之误。

4.如差数是4可能是1与5,4与8之误。

5.如差数是5可能是1与6,2与7,3与8之误。

6.如差数是6可能是0与6,1与7之误。

7.连续同数字的账,容易发生少计或多计一位同数如833330而容易误记为833333或误为833300,如差数是3或30而有了连续数字的账,就可重复查找一下。这里仅举几个例说明,因为个人书写数字形状字体不同而有区别。

五、追根法

若为了一笔错账已查了半天,对本期发生额都查得正确无误,但就是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运用“追根法”去追查一下上期结转数字进行逐笔核对一下是否结转差错,很可能问题恰恰出在那个“源头”。

这是因为会计账表的平衡关系是绝对的,假如本期发生额确实查明是正确无误,那么必然是期初数(上期结转数)在结转记账时有差错。只要对期初数认真追查,必能发现差错。

六、母子法

在核对明细分类账与总分类账科目余额发生不附时,用以上有关方法查找也无着落,即可用“母子法”来查找。就是以记入总账借贷数额为母数,本科目记入各明细分类账的借贷数字为子数,各子数相加必等于母数。若不相等说明有差错就在此了,必有漏记、错记或重记。

例如,某企业一月在总账应收账款余额是借1981.50元,而各明细账余额相加是借2526.50元。这说明应收明细账借方余额多545元。就按照顺序,号科目合并表记入总账应收款科目的数额为母数,把1号凭证科目汇总合并表应收账款记入明细分类账的为子数进行相加,是否与母数相符,相符就查对2号、3号……。发现一号不附就查哪一号,这样一定查出错账或漏账。

七、顺查法

当错账发生笔数较多,各种错账混杂一起时,不能用一种方法查出,那就必须用“顺查法”来查,这是查错账最后绝招。查账程序基本上与记账程序一样,每查对一笔就必须在账的后端做一个符号,这样一笔笔查下去就一定能查出。在顺查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在顺查时还必须结合以上方法同时应用。总之不要被错账的假象所蒙蔽而滑过去,如有滑过去又必须从头查起,对此,只要仔细认真去查错账一定会暴露出来的。

八、优选法

为了能较快的查出错账,必须在各种查错账方法上进行优选和在查错账的程序上进行优选:

1.查错账方法上的优选,首先根据错账差数进行分析,适用哪种方法的就采用哪种方法,适用两种方法以上的应按“先易后难、先逆查后顺查”的优选程序进行。查错账方法选择当否与查错账速度有关。

2.查错账的程序上也要用优选法,就是在查账时间的程序上先查什么时间较好,这要看企业大小而定,一般采用三分法。如某企业一月份资产负债表不平衡,如差数是资产方多1001元。本月记账凭证共三册共1-30号,那么就将第一册1-10号的各科目余额先进行试算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差数也是1001元,这说明错账就发生在第一册1-10号的账上若1至10号是平衡的,这说明错账在11号凭证以后的账上,那么再将第二册11-20号上的总账各科目余额进行试算,试算后即可确定,错账究竟发生在第二册11至20号凭证上呢还是在第三册21至30号凭证上了,这样错账的目标缩小了,就便于集中精力在小范围中查找错账,就容易查找。

九、防错法

当掌握错账各种规律后,可采取一些预防发生错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首先要加强复核工作。有条件的单位要配备专职复核,人员少的可以采取相互复核或自我复核。复核必须从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记账、结账、报表层层进行复核。这是预防发生错误的最基本方法。

2.凭证编制和记账时书写数字要按标准书写,不要写奇形数字,而让记账人员误认误记,从而造成“象形”的错误,这是避免错账的重要环节。

3.凡是制证、记账、算账、编制报表时思想必须高度集中。切不可一面记账一面闲谈,那样会容易发生错账。会计记账时思想要高度集中,这是防止发生错账的根本条件。

4.掌握错账规律后,在记账时,时刻警惕着反向、移位、颠倒、错字、错格、串户等差错的发生,这就有效地减少差错。

十、纠错法

错账查出后必须及时纠正,要按规范纠正严禁挖、擦、补、涂改。但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划红线订正法。将错账的数字上划一条红线注销,然后在错账上方记上正确的数字,并在红线末端加盖记账人印章。

2.补记差额法。查出错账发现少记部分差额,若用红线更正,已结余额必须全部划红线重结余额,严惩影响账册清晰,故采用补记少记差额的办法,但要在补记账的摘要栏说明于某月某日补记和补记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少记差额。

3.差额红字冲正法,查出错账发现借方(或贷方)多记部分差额,若用划红更正已结余额必须全部划红线重结余额,就在相同方向将多记差额用红字冲正,摘要说明同上。

4.补结余额法。查出错账属金额错结,如错结余额不多可用划红线更正,如已错结余额账很多,如划红线更正影响账册清晰可采用补结正确余额办法,但必须在摘要栏内说明某月某日错结余额多少特更正。适用银行往来日记账。

5.全额转正法。适用记账串户和科目错用,科目汇总差错,就采用全额转正法,先将错账转平,而后编制正确记账凭证,摘要栏内要详细说明更正何月何日和凭证编号的账。

6.全额红字冲正法。一般牵涉到收入支出科目的会计分录先将错误会计分录,而后用蓝字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摘要栏要说明冲正何月何日和凭证编号的会计分录。

;

I. 查账的方法

查账的基本方法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即:查核书面资料的方法和验证账实的方法,在查账过程中可结合使用。
查核书面资料的方法:
是指通过对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其它各种书面资料的复核和核对,借以验证账证、账表、账账是否相符,审查其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复核,是指对有关业务记录的数字进行计算。核对,是指证账,账账,账表有关内容的对照,对比。
查核书面资料的方法,按检查的顺序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1)顺查法:常用于检查业务繁杂的账目,其结果比较精确。过程如下:
第一、逐笔审查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记录的合法性、真实性。
第二、审查每笔经济业务记账凭证记录的账务处理、对应关系,以及金额计算的正确性。
第三、审查各种账簿记录是否正确一致。
第四、审查会计报表与有关报表的一致性,也就是查证、账、表的过程
(2)逆查法:常用于业务量较少的账目检查,往往事先已掌握的情况。过程如下:
第一、财务报表
第二、总账--核对日记账--核对明细账
第三、汇总凭证和记账凭证。
第四、核对原始凭证
也就是查表,账,证的过程
查核书面资料按检查的范围分为抽查法和全查法。
(1)抽查法:是从全部会计资料中抽取部分资料进行审查的方法,即有目的地抽取几个账户,几大品种或特定时间的有关会计资料作重点检查。
(2)全查法:是对全部经济活动的资料全面审查的方法。该法一般适用于较小单位或问题较多单位的账务检查。
验证账实的方法:
(1)盘存法:是用以考核实物资产与账户余额是否相符,借以证实账户余额是否真实、准确。该法适用于对原材料、燃料等重点物资的检查,从而发现“账外之账”、“账外之物”等情况。(2)询证法:是对有疑点的往来账目采用查证的方法,包括查询和函证两种.查询:是指发现账目疑点,有目的地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函证:为弄清某项业务面发函查对的方法.
(3)调节法:是对银行存款账的验证方法,通过验证银行存款日记账看是否准确真实.
(4)鉴定法:是对需交专业技术部门化验鉴定证实书面资料真伪的手段.
1、数字奇异:数字正负,数值的大小,数字的准确度。
2、奇异时间:异常时间,如应收、应付长期滞留。
3、奇异地点:如舍近求远,及物款流向是否合理。
4、奇异的往来单位:如化工厂和面粉厂的业务往来。
5、查帐时要时常观察企业财会人员的声色,若你真的发现了他的痛处,他是坐不、查帐时要时常观察企业财会人员的声色,若你真的发现了他的痛处,住的,会百般和你狡辩,这时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住的,会百般和你狡辩,这时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没有确凿的证据没必要和他争辩,最终达到目的就是胜利。和他争辩,最终达到目的就是胜利。

J. 会计报表的查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1.资本的审查
资本,就是投资者在合资企业中所享有的产权(也称权益)。或者说,企业的资产总额,扣除其负债总额后的净资产就是资本。目前,企业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储备基金、发展基金、本年利润和未分配利润。 从合资企业性质和特点出发,查账人员在对资本进行审核之前,应取得受审单位的合资合同,协议和章程中规定的各方出资比例数额,以及有关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的计提规定,并结合各项资本的特点,逐项加以审核。 对于实收资本的审核,查账人员可以根据验资结果,与验资报告书加以核对,以视其两者是否相符一致。若发现问题应详细查核原因,并及时加以纠正。对于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的审查,应根据企业的有关规定,审查各项基金的提取是否合理,以及各项基金的用途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对于本年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的审查,应着重注意本年利润和负债表中该项目的数额是否一致。 在资本审核中,重点要注意合资企业投资各方有无撤资以减少注册资本的情况。
2.利润表项目的审查
(1)审查损益表中有关项目数字的计算是否正确,稽查下列各项数字是否相符。
①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一产品销售成本一产品销售费用一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十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③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
(2)审查损益表中各有关项目数字的来源是否正确。 由于损益表中各有关项目数字是根据账簿中的数字填列,所以可以用核对的方法进行复查。
①“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或“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审查月份报表时,该项目的数字可与“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当月贷方发生额减去当月借方发生额中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后的净额相核对(或减去“销售折扣与折让”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在审查年度报表时,该项目可与“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全年贷方发生额扣除销售折扣和折让后的净额相核对。通过核对,可检验二者是否一致。
②“营业成本”项目(或“产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成本”以下均相同),可与“产品销售成本”科目的借方发生额相核对。审查月份报表时与当月借方发生额相核对,审查年度报表时与全年借方发生额相核对。
③“营业费用”项目,营业费用由销售费用、仓储费用、进货费用(扣除结存商品应分摊部分)、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几项组成,可与有关项目的当月借方发生额、全年借方发生额相核对,工业制造业的“产品销售费用”项目,应与“产品销售费用”科目的借方发生额相核对。
④“营业税金”项目,应与“营业税金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分析核对看是否相符。工业制造业的”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项目,应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分析核对,看是否相符。
⑤“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可与“其他业务支出的有效数额相核对,或与”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营业成本有关明细科目的发生额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进货费用“、”营业税金“等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核对,看是否相符。
⑥工业制造业的”管理费用“项目,可与”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相核对。
⑦工业制造业的”财务费用“项目,可与”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相核对。
⑧“投资收益”项目,可与“投资收益”科目期末结转利润的数额相核对,看是否相符。
⑨“营业外收入”项目,可与“营业外收入科目期末结转利润的数额相核对。
⑩”营业外支出“项目,可与”营业外支出“科目期末结转利润的数额相核对。
(11)报表中的”本年累计数“栏的各项数字,可与上月该表的”本年累计数“加上本月该表的”本月数“后的数额相核对。
3.损益表内容的审查
对损益表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查,是以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为准绳,鉴定损益表所反映内容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应着重审查企业利润的形成是否真实、合法、利润分配是否符合规定。 一般应对以下各方面进行审查:
(1)销售收入的审查 产品销售收入的审查。产品销售收入是计算产品销售税金(或营业税金)和产品销售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销售收入计算的正确与否,将会影响税金交纳和利润的实现。
(2)成本费用的审查 销售收入确定后,正确计算成本和费用对营业利润影响极大。 对成本和费用应做如下审查:
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是否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
企业发生的销售(货)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是否按规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本期支付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是否按一定标准分配汁人本期和以后各期;本期尚未支付但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是否预提计入本期。
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是否有随意变动的情况。
企业的下列支出,是否按规定没有列人成本、费用: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产、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4.利润的审查
企业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 刘投资收益的审查,着重审查其构成内容是否符合规定,各类投资收益的数额是否真实。 对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审查,着重审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构成内容是否是确实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直接关系的收支,特别应注意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价值的真实性;处理固定资产收益或损失数额的真实性;罚款净收入和净支出的正确性;确认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和非正常损失是否履行审批手续等。
5.损益表的综合审查方法
损益表的综合审查,就是对企业的年度损益表格式、项目,编制技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一般的审查。
(1)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查年度损益表的编制结构和形式是否合理、合法,损益表中的各个项目、指标的填列是否正确,有无遗漏、错填等现象,指标与指标之间的计算是否正确,净收益计算是否有误等。
(2)按照损益表编制的脉络,追本溯源,依据账表、账账、账证的关系,审查利润表中的各项目资料,与账簿记录的内容是否相符,以及账簿登记的内容与有关的原始凭证、账簿凭证是否相符。
(3)审查与其他各种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即审查损益表中的有关项目资料,与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中有关项目资料是否相一致,互相衔接。
6.损益表的分项审查方法
在损益表综合审查的基础上,查账人员应从损益表的各项目入手,对各项目内容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即分项审查。分项审查,是损益表审查的关键所在。尽管利润表的格式、项目的填列和数据的计算并无错误,也无不符合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查账人员决不能就此得出该企业的年度损益表为合法合理的报表的结论。只有对损益表反映的各项目的内容的合理性、合法性作出评价后,查账人员才能对受审单位的年度损益作出最后的结论意见。
7.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企业某一时期有关现金收入和现金付出的信息;其次是在现金基础上提供企业某一时期有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信息。 现金流量表把经济业务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每项活动又分为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1)经营活动包括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有交易的事项。
(2)投资活动包括:
①对外贷款和收回贷款;
②取得和出售投资及生产性耐用资产。
(3)筹资活动涉及负债和股东权益项目,包括:
①向债权人借入现金及偿还借入的现金;
②向股东筹集资本以及向其提供投资报酬或返还其投资。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指现金和现金等同物。所谓现金,指纸币和硬币、支票、可转让汇票和银行存款;所谓现金等同物,指初始到期日在三个月内(包括三个月)的短期投资。

阅读全文

与会计查账方法与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盐使用方法 浏览:140
锻炼基础腹肌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201
介入方法是什么意思 浏览:645
汽车阻尼器的安装方法 浏览:153
论文设计并运用相关研究方法 浏览:558
js封装的方法如何在页面内调用 浏览: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种类 浏览:950
腰间盘如何锻炼方法 浏览:608
过河的简单方法 浏览:587
传播研究方法教材 浏览:281
骨科治疗腱鞘炎的方法 浏览:596
电脑突破网络限速的方法 浏览:158
溶液中锂离子浓度检测方法 浏览:162
红杉树树皮的食用方法 浏览:732
剔除离散值计算方法 浏览:622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浏览:739
阻止电瓶车上楼线路安装方法 浏览: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温的方法 浏览:415
什么方法能快速开车 浏览:71
婴儿吐奶用什么方法解决 浏览: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