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锣鼓全套打法与口诀
1、右左右左重右左重右左重。
2、右左右左重右左重右左重。
3、右左右左重重重右左重重重。
4、右左重重右左右左重。
伴奏念白、加强语气
戏曲的念白与吟诵诗句、引子,都是有韵律的。在一段念白的开始与结束,或大段念白,律句、偶句之间,或从念白过渡到唱腔时,都常用锣鼓穿插,用以承前启后,点明句逗,划分段落,从而加强节奏感,烘托语气、语势上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辅助表现喜怒哀乐等感情。
烘托气氛、渲染情绪
戏曲中戏剧气氛、情绪、环境、情景,常需要借助于乐队伴奏的配合渲染。当管弦之声不足以表现时,锣鼓便发挥它特定的作用。
另外,锣鼓有时也兼作一些音响效果,如表示风雨雷电的各种自然现象,这也是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借助手段。
⑵ 锣的正确敲打方法
小型锣在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 右手拿槌击锣;大型锣则须悬挂于锣架上演奏。
乐器特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通常,锣声用于 表现一种紧张的气氛和不祥的预兆,具有十分 独特的艺术效果。
锣是一种属于金属类的打击乐器。锣是用铜冶炼而成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锣身呈一个圆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锣身的边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部分,产生振动而发音。
(2)望江打锣鼓的节奏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敲锣的技巧:
击鼓时,要幅度大动作大。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鼓棰要超过头顶,十六分音符,鼓棰应与胸部相平,这样不仅曲牌听起来威风,动作看起来,更为威风。
击打时手腕放松,握槌力度适中。将大臂力量挥动传送手腕,乃至手臂,鼓槌。最终敲击到鼓面。练习时一定要放松,感受力度的协调变化与反馈,多感受,多练习。
鼓棰的技巧:敲威风锣鼓时,常常会遇到前八分休止符或换气符号,在这短暂的停留中,鼓棰中挽一些花,以增强威风锣鼓的美感。
⑶ 打鼓的节奏教学方法是什么
1、单跳,单击。即每只手击鼓皮中心一次,力量得到位,不然练着练着手就废了初步目标是一分钟208次rlrl,每个四连音第一下是重音。练成之后,也就意味着你已经开腕了,基本算入门了。
2、双跳,每次每只手击鼓皮两下,这两下的音量一定要一摸一样,靠鼓皮的弹性那就不叫双跳,开始时千万不要这样。
打鼓注意事项
1、双脚锤的练习是优秀鼓手基本素质之一。
踩锤要选择比较好的。转动良好的踩锤。不要太小的。
(1)每一下击打都要让锤头抬起。不要压在鼓皮上起不来。
(2)发力:慢的是脚腕保持弹性。大小腿发力。快的是脚腕发力结合大小腿轻压。
2、基本的踩锤脚法
在使用单踩时,你的前脚掌应踏在踏板的中前部,而不要顶到头或是太靠后!
预备动作时,脚跟应是“虚落下”的,踩棰头离开底鼓面20公分左右控好(很重要),脚掌及大腿应该放松。(不要学习那种始终提着脚跟的方法)。
⑷ 锣鼓教学方法 初学锣鼓怎么打
1、刚刚开始学打锣鼓的时候需要手腕放松,然后用大臂带动小臂的力量来敲打,握鼓锤的时候力度要适中。
2、练习是一定要放松,感受自己的力度与协调的变化和反馈,敲动锣鼓时经常会遇到前八分休止符号或者换气符号。
3、击鼓时,要动作幅度大,鼓锤要举过头顶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而十六分音符鼓锤应该和胸部相平,这样听起来才会威风,打起来也会威风。
⑸ 锣鼓怎么打
刚刚开始学打锣鼓的时候需要手腕放松,用大臂带动小臂的力量来敲打,握鼓锤的时候力度要适中。练习是一定要放松,感受自己的力度与协调的变化和反馈,敲动锣鼓时经常会遇到前八分休止符号或者换气符号。
击鼓时,要动作幅度大,鼓锤要举过头顶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而十六分音符鼓锤应该和胸部相平,这样听起来才会威风,打起来也会威风。
特点用途
配合身段动作
戏曲表演程式性的规范动作,称为“身段”。角色的上下场势,和在场上的动作表演,都要依照脚色行当,人物身份、性格、感情、行动和其所处的规定情景,需要用不同的锣鼓点子给予配合,以帮助表现身段动作的规整性和情节、情绪上的连贯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锣鼓
⑹ 敲鼓节奏的鼓点怎么敲
左手可以将乐曲多为2/4拍,右手亦有4/4拍或1/4拍(流水板)。左手的节拍重音不一定在每小节的第一拍,有时出现在小节中间(4/4拍子的第三拍)或最后一拍。 右手的节奏要富有变化,鼓点要时高时底,变化不断。
鼓槌击打在鼓面后,须立即恢复击鼓时的预备动作。击鼓动作要完成于瞬间,而且有弹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结实、有力度,奏出丰满的音响效果。
敲鼓:
演奏时,将同鼓悬空挂于木制三脚架上,以红木或其他硬质木料制作的双棰敲击。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舞蹈、戏曲伴奏和喜庆节日里群众性的锣鼓队。在锣鼓队行进时可系带悬挂在身上演奏。奏法有单打、双打、滚击、闷击等技巧。敲击鼓心、鼓边、鼓框,由鼓心逐渐向鼓边去奏,或由鼓边逐渐向鼓心敲击,均可取得不同的音色变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鼓
⑺ 打罗鼓应该掌握什么技巧
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教师讲解锣鼓经和打击乐器之后,指导学生打锣鼓经《冲1、本课讲解打击乐器及锣鼓经并不难,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学打锣鼓经以及各乐器合奏,是学生难以把握的,所以,在课堂活动中除了正确引导学生外,还要多加鼓励,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坚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实现知识与人格的同步发展。
2、本节课主要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进行教学,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教学过程中,采用先易后难,先分后合头》时,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式转为主动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身临其境并体验成功。
3、新授课共四个环节:1理论认识;2实物得展示;3实际操作;4理解和应用。重点难点在第三个环节实际操作,也就是学打锣鼓经,我是这样安排的:先放录音,然后老师示范念一遍锣鼓经谱,带领学生念两遍,这样学生对此锣鼓经有一个总体印象。把学生分四组,分别是梆子、大锣、小锣、小镲,老师打鼓任鼓佬。此处有个提问:此五件乐器在锣鼓经的记谱中分别是哪几个字?此提问为了回忆和巩固刚才的记普法。在练习之前讲解各组节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正确掌握本组的节奏。练习时先分练各组的节奏,合练时,鼓佬先与节奏相似的小镲、小锣合,后加入大锣,最后加梆子,这种先分后合,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更有利于突破难点。无论分练还是合练,都要求学生用嘴说节奏的同时用手模仿本组所用的打击乐器,做到手口的统一,为合奏做准备。在全班同学都能正确和较熟练的掌握之后,每组出一名同学拿着乐器与老师合奏,合奏完后问各组的同学他们打得是否正确,这个小环节有两层意义:一个是检查各组的同学是否在认真地听、看。另一个是检查他们掌握的情况。师生共合奏3-5组,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练习。第三环节主要是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及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目的是由理论知识上升到实际操作。
4、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与课时容量的关系:一个课时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既要训练学生的音乐技巧,又要兼顾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如何把握一个恰当的“度”是摆在每个音乐教师面前的大难题。我是这样安排的:通过第一环节学生对锣鼓经的理论认识,第二个环节实物得展示,到第三环节的实际操作,最后到最后环节理解和应用,使他们全方位的掌握了锣鼓经,来进一步感受我国京剧艺术的魅力。
⑻ 打锣鼓口诀是什么
锣鼓口决又叫点子,并且有很多种类,每个种类都有名称,有《堆罗汉》,《上天梯》、《赴灯蛾》、《八哥洗澡》、《鬼扯腿》等等很多。
其中《赴灯蛾》的口诀是:“广丁广达一广广,广广以广普几普几广零广零广零……广八一朵广泽,广泽,广儿以浪以八以朵、广广一广、广广一广、广泽,……”由于各个地区不同,口决也有区别。
(8)望江打锣鼓的节奏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演奏锣鼓时,必须把各种乐器有组织地编排配合起来,由鼓板指挥才能奏出有节奏、有规律的各种音响。各剧种在乐器品种、音色调门的选择上,乐器的数量和组合配置上,以及所演奏出来的各种节奏型花样(一般称为“点子”,有的称为“牌子”)上,大体都与剧种演唱风格相结合,形成本剧种的独特风格。
⑼ 学打锣鼓的口诀有哪些
农村大鼓的口诀常见的就是咚 咚 咚 咚 咚 咚 咚 咚 咚,根据不同的曲子口诀各不相同,一般都会和七字句或者是十字句搭配,节奏感比较强。
大鼓在打的时候都是一人自击鼓、板,其余的人用三弦、琵琶、月琴等弹拨乐器伴奏,也有只有鼓和板进行演奏的,大多数都有唱词,唱词基本上都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在早期的曲目中,鼓词大多都是长篇或者是中长篇,传统的曲目大多都是相互连接的,每个地区不同,唱腔和搭配的乐器也是各不相同。
注意事项
注意呼吸均匀,气沉丹田呼吸尽可能深一些。
注意把肩、肘关节放松,自然下沉,不要端架子,胳膊太高。
前紧后松:指的是演奏状态与拿槌的感觉,前紧指拿槌要紧,但不能拿死,而是一种内紧外松的感觉。
敲威风锣鼓时,常常会遇到前八分休止符或换气符号,在这短暂的停留中,鼓棰中挽一些花,以增强威风锣鼓的美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