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学生带动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② 滨水景观设计主要内容
生态保护型规划
对于这种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理念不应是高密度城市建筑或人工景观的大量堆砌,而是朝着建筑量小的“非建筑化”“非城市化”的方向发展,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
2
生态修复型规划
生态修复既有利于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又能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给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生态修复是现代滨水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滨水区规划出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滨水景观已成为各国景观规划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3
旅游游憩型规划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放松身心,缓解各种压力是现代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
城市滨水地带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比其他地区拥有更为有利的娱乐游憩环境。
滨水景观设计要点
ps:我们总不是不喜欢看太理论的东西,说实话,拾光君也是。但是,理论是基础,没有基础谈何生长。
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和不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区别就在于:专业的设计师用专业的知识评判景观,不专业的设计师用感觉评判景观。
1.滨水空间特征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尤为重要和独特的组成部分,主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环境,增进市民之间的人际交流。
1)水体造就的自然资源特征
生态多样性:滨水空间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是人们观赏、考察的特殊区域。
滨水小气候:当水体达到一定数量、占据较大空间时,水域附近常常呈现出宜人的小气候。
2)滨水区独特的人文特征
水乃生命之源 ,人类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趋水天性是历来已久的。在古代人们就有水上游览、曲水流觞、钓鱼等亲水活动; 在当代,有划船、漂流 、游泳、水边冥想 、瑜伽等活动。
3)滨水空间固有的景观特征
河道景观属于典型的带状空间,带状空间因其水流的作用,形成蜿蜒河道、缓坡岸堤等特殊空间形态; 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内聚力,其空间秩序较强,有利于沿岸形成序列的空间节点。
③ 滨水景观设计的目录
第一章 滨水景观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1.1 水的特性和寓意
1.1.1 水的基本形态
1.1.2 水的特性
1.2 水与生存环境
1.2.1 城镇与水的联系
1.2.2 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构筑
1.3 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与前沿课题
1.3.1 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
1.3.2 滨水环境研究的前沿课题
第二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范畴和方法
2.1 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
2.1.1 城市肌理
2.1.2 城市功能
2.2 滨水景观设计范畴
2.2.1 滨水空间环境范畴
2.2.2 滨水空间的环境更新
2.2.3 滨水空间的管理维护
2.3 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
2.3.1 保护与开发平衡的原则
2.3.2 安全与城市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2.3.3 突出滨水空间公共性的原则
2.3.4 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的原则
2.3.5 延续和挖掘深层的地域文化涵义的原则
2.4 滨水景观设计方法
2.4.1 视觉形态法
2.4.2 城市设计法
2.4.3 场地文脉法
2.4.4 功能设计法
2.4.5 生态设计法
2.4.6 综合设计法
2.5 滨水景观设计步骤
2.5.1 设计核心目标
2.5.2 环境对象描述
2.5.3 既往研究与相关设计案例收集分析
2.5.4 场地分析与评估
2.5.5 策划与概念形成
2.5.6 设计深化
2.5.7 设计结果的预测
2.5.8 设计修正
2.6 公众参与主导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
3.1 保护水质和处理水污染,利用水资源
3.1.1 水质污染的检测和评价
3.1.2 截污
3.1.3 水资源利用
3.1.4 污水处理
3.2 保护和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
3.2.1 建立水岸植被缓冲带
3.2.2 湿地保护和建设
3.3 运用天然环保材料和做法
3.3.1 天然材料的使用
3.3.2 柔性水工结构的使用
3.4 采用可再生能源
3.5 生态教育
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
4.1 亲水的概念和内容
4.1.1 亲水的意义
4.1.2 亲水活动分类
4.1.3 亲水活动的空间范畴
4.1.4 亲水场地设施
4.2 亲水设施的规划
4.2.1 规划目的和重点
4.2.2 亲水设施规划步骤
4.3 亲水设施设计
4.3.1 水边际设计
4.3.2 运动设施设计
4.3.3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4.3.4 信息情报标识设计
4.4 滨水空间和亲水设施安全管理
4.4.1 滨水空间的管理机构组织框架
4.4.2 亲水设施的管理维护
4.4.3 亲水空间的植被维护
4.4.4 安全信息管理
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
5.1 边际驳岸
5.1.1 堤防
5.1.2 驳岸
5.1.3 滩地
5.2 铺装材料和色彩
5.2.1 柔性材料
5.2.2 木材
5.2.3 粘性材料
5.2.4 石料铺面
5.3 植物造景
5.3.1 乔木
5.3.2 灌木及地被
5.3.3 水生及湿生植物
5.4 景观照明
5.4.1 景观照明目的
5.4.2 景观照明设计方法
5.4.3 水景照明设计
第六章 滨水景观的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6.1 滨河规划与设计
6.1.1 特茹河和特兰考河公园
6.1.2 天津海河
6.1.3 广州珠江口地区滨水环境规划设计(佐佐木事务所方案)
6.1.4 铁锚公园
6.2 滨湖规划与设计
6.2.1 南京钟山风景区景观规划
6.2.2 杭州西湖湖滨规划
6.3 滨海规划与设计BoO1住宅展滨海公共空间
6.4 湿地规划与设计
6.4.1 西溪湿地公园
6.4.2 绍兴镜湖湿地公园
6.4.3 香港湿地公园
6.5 城市水系规划一波士顿翡翠项链
附录 滨水景观设计教学课程案例——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设计专业
一、中央美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1.1 中国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1.2 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的培养方式
1.2.1 专业结构
1.2.2 办学特点
1.2.3 景观设计课程设置
1.3 专业课程教学特点
1.3.1 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
1.3.2 理论联系实际
1.3.3 强调多样性和实践性教学
1.3.4 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和今后的展望
二、主干课程一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课程设置目的和要求
2.1 课程教学目的
2.2 课程教学方法
2.3 课程教学内容
三、课程设计选题要求
3.1 课题真实性要求
3.2 设计范围恰当
3.3 设计要求明确
四、基地踏勘和资料分析
五、学生设计案例
5.1 滨湖景观设计
5.2 滨河景观设计
5.3 湿地景观设计
5.4 环境改造生态主题设计
5.5 文化主题滨水景观设计
参考书目
④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方法
设计城市滨江区景观时,最重要的自然是考虑水,因此设计的几个要点都和水相关。
1)安全。滨水区设计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适度的安全距离、安全坡度,竖向设计需要保证人们既能享受到滨水的乐趣,又需要保证老人、儿童的安全。
2)亲水。设置多个高程的空间,提供亲水、近水、观水的空间,保证视线通透。
3)生态。尽量采用软质驳岸结合硬质驳岸的手法,设计湿地植物景观,提升环境生态品质。
一般滨水区设计的步骤:
1)优化岸线形态,哪里凹进突出,哪里弧线,浅滩处设计湿地。使整体岸线形成形态连续优美的带状空间。
2)滨水一侧开放空间一般硬质铺装为主,主要就是设计大小空间的组合,形成有韵律和节奏的开放空间,并合理安排各类活动设施点。
3)靠内侧设置绿地,宜视线通透,种植形式多样。
⑤ 滨水景观设计的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列教材·滨水景观设计》内容简介:面对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空间的安全、美观和高效越来越受到规划和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当今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列教材·滨水景观设计(附光盘)》适合高等院校景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设计专业使用,也可以提供给相关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⑥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哪些方面
滨水景观的设应计考虑和校园建筑、师生交流、娱乐、休闲相匹配的滨水步道、观景台、小品建筑,采用干栏式建筑的形式,体现出浓浓的地域特征,提高了景观的公众可参与性。滨水区的绿化设计,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同时,要着重强调绿化植物的选择,培育地方性的耐水性植物或水生植物为主;同时高度重视水滨的规划植被群落,它们对河岸水际带和堤内地带这样的生态交错带尤其重要。并且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设计。不同于传统的造园,自然化的植被设计要求 ——远景设计研究院
⑦ 景观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怎么写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课题背景介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下辖3区9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龙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涑河等5条河流在中心城区交汇,位于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万平方米,湖水碧波荡漾,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坝上,许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不少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城市规划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在工业化时期几近湮灭的水的特性再次成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城市与水的“骨架”与“血肉”关系,因地制宜,融合水与空间、文化的时空联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市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终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体与绿地相互依托并融为1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而贡献1份力量。
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严密的验证。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风水分析、构图分析、植物配置几大方面展开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理念:沂河贯穿临沂市区,是离城市公共密集地区较近的生态系统之1,是
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向城市渗透的区域,这种渗透体现的是1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本方案中,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1为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A、生态原则:维持沂河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
B、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关注人的活动周期和季节
变化,创造出适应季节变化的景观。
C、经济原则:通过设计对环境的改造,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
境,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土地升值。
风水分析: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线(主路)来化解直线带来的煞气。
构图分析:本方案设计设计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汇处,河道比较弯曲,因此在设计中,以北斗7星为主构图元素,根据人文和地理将其分为3个区域:
A区:古文化区,临沂市是1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历史。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3国时期着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
B区:自然生态区,以沂河自然风光为主题,以生态亲水公园为中心,形成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所。
C区:沂蒙革命精神区,临沂市是着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3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儿庄战役、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1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植物配置:从人性化、乡土性、生态原则3方面进行植物配置。
3、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汤振宁编着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1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北京,上海,韩国等地的1些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本书内1些优秀设计作品的作者分别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士,使该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该书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给我这次所做的课题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滨水区域景观规划》1书,挑选了如“广州市番禹区桥河——河两岸城市设计”,“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滨海生活服务区设计”等34个典型滨水区域,对照其不同的设计思路历程,阐述了滨水景观规划的设计着眼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解析,使我对滨水景观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该书中强调的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要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编着《室外环境艺术设计》1书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这门涉及生态、园林、建筑、结构、材料、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实质是以现实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性化地对环境进行科学和艺术改善及创造,使之更适应于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等各种社会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阅读该书使我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进行的基本程序、表达的方法,以及设计的实施,尽可能实现它的功能性、艺术观赏性、科学合理性、经济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此书,使我对景观设计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卢新海、杨祖达编着的《园林规划设计》介绍了园林设计的要素、方法、步骤等具体的内容。内容包括中外园林、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园林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构成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及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其中我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优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据与原则等给我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启发。
4、预期成果
实施这1工程将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区人们生活环境现状,整体上提升临沂市的城市品位与城市形象,同时通过设计重塑环境,关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建设1个概念明确的公共滨水地带,完成城市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