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2-09-18 10:00:44

‘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贰’ 教育学的各个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你问的是一个专业性问题 是高等教育学的内容 答案应该是: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文献法 5、行动研究法
以上五个方法是教育学中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具体就不展开了,你懂得,教育学展开也都是些废话,不如自己根据字面展开个一两句话

‘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研究方法

‘伍’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3、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科学研究。如果说归纳法产生经典科学,假说演绎法产生相对论,那么系统方法则产生复杂科学,恰如手工铁铲代表农业社会、蒸汽机代表资本主义社会、计算机代表信息社会一样。研究方法对于社会进步、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方法的支撑。没有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没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培根用实验法最早发现了热的运动本质;笛卡儿用他提出的直觉——演绎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伽利略用实验——数学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运用理想实验出现了惯性定律,开创了动力学研究的先河;牛顿用公理化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开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结构,建立了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爱因斯坦运用理想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各种非理性的直觉、顿悟方法创立了相对论;康德和拉普拉斯运用思辨的方法与假说方法提出了天体演化学说;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理论思维方法创立了氧化学说。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方法是有层次性的,不同层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对象。在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时,研究人员首先要了解所在学科及研究课题的特点、性质和研究对象,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

从介入程度来看,观测者只能从外部来观测自然现象;而在社会观测过程中,观测者从事社会调查,往往要深入到观测对象中。从时态特点来看,自然观测大多是在共时态意义上进行的;而社会观测除了做共时态的静态观测外,还需要进行历时态的动态观察。

从价值特性来看.自然观测中,观测主体容易保持价值中立;而社会观测中,主客观双方互相缠绕,观测活动往往具有非中立价值性。从环境调控角度看,在自然观测中,实验的条件往往可以严格控制;而社会观测中,试验具有非完全受控性。

‘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种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柒’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领域的研究要掌握方法,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

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

(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

(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

(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调查法的步骤是:

(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

(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历史法:

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要注意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反映,等等,明确可比较的指标。从而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比较法的步骤是:

(1)描述,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要比较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

(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做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

(3)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统计法:

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的方法。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此外,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

(1)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

(2)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种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一)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普遍适用程度分 哲学方法论 跨学科方法论 具体学科方法论

教育科学方法论属于哲学方法论指导下的具体学科的方法论。

(二)根据研究目的分

1、 基础研究

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 如:教育基本原理的研究。教学过程、德育过程的理论等等。

2、 应用研究

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目的在于用有关理论来决实际问题。

3、 发展性研究

回答的是“如何改进”的问题,目的在于找到改进教育的策略。

4、 比较与评价研究

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目的在于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对 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5、 预测研究

回答的是“将来会怎么样”的问题。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三)按研究方法分

1、 历史研究 回答的是“过去是怎样”的问题。目的在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当前和预测未来事情。

2、 描述研究 回答的是“现实的状况如何”的问题。目的在于描述现状。

3、 相关与比较研究 回答的是“教育现象之间是否有关或异同”。目的在于揭示相关和求异同。

4、 实验研究 回答的是特定的教育措施和效果之间有无因果的问题。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5、 理论研究 回答的是“教育现象的性质和本质联系是什么”。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揭示教育规律。

阅读全文

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季度开票金额计算方法 浏览:31
电脑操作方法要教给上司吗 浏览:445
goodnote闪退解决方法 浏览:881
大乌龟编织方法视频 浏览:364
包皮环切器使用方法 浏览:862
大虾宴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929
教师资格证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浏览:529
如何确定工资发放方法 浏览:252
艾滋哪种治疗方法副作用小 浏览:332
华为运营商显示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96
餐饮利率的计算方法 浏览:183
好的引流方法怎么形容 浏览:85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口诀 浏览:110
钓鲅鱼的线组方法图片 浏览:266
小米6定位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74
简单幸运绳的编织方法 浏览:427
糖尿病高危人群计算方法 浏览:199
煤气燃烧器安装方法 浏览:281
貔貅怎么佩戴好貔貅佩戴方法详解 浏览:297
荣耀截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