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发生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并有出血现象,应该如何进行止血
首先要做的就是止血。一般如果伤口不大,毛细血管会自动愈合。如果出血较多,那么用干净的手帕或者卫生纸包住受伤处,再直接压迫或加压包扎止血。未看清创口前不要盲目按压。2受伤后一定要保持伤口的清洁,不要让创口接触到不干净的东西,以防受到感染。在现场止住血之后,回家或去卫生室对伤口用盐水或者酒精进行消毒,再重新进行包扎。3如果遇到严重的出血,应当用干净的手帕进行紧急按压,并迅速撤离现场去医院进行处理。处理完后要吃消炎药,以防感染,必要时还应在处理完伤口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B. 户外受伤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户外活动的环境复杂,意外很多,难免会遇到受伤流血的问题,那么户外活动受伤如何止血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户外受伤的止血 方法
1、压
压迫止血法分两种:一种是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
2、包
无论什么样的出血,最终都要用包扎来解决。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
3、塞
用于腋窝、肩、口鼻、宫腔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4、捆
止血带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有效的,如战伤、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等。通常止血带用于手术室,对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潜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暂时的或持续的对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包括酸中毒、高钾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体毁损,甚至死亡。
户外活动受伤的止血方法
1、止血带止血
止血带是1886年埃斯马赫发明的,它是一种橡皮管,主要用于较大的动脉血管破裂,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济于事时采用。
使用止血带时,应绑在四肢出血伤口的上方(以能止住血为度),事先将患肢抬高数分钟,局部垫上毛巾或其软组织物,以防组织擦伤。
由于用止血带后,结扎部位下方组织血液供应中断,时间一久易致组织缺血坏死,所以绑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隔30分钟应放松一次,每次约半分至一分钟,以使血液流通。
为此,凡上止血带的地方应有明确标记,注明绑止血带时间,以便转运,接收单位据此能放松,并作必要处理。
2、绷带止血
如果没有止血带,也可以用宽的布条、毛巾、绷带等代替,但要严防勒伤组织。在外伤急救中,常常用到包扎。包扎伤口除了具有保护伤口、预防感染外,还有止血功能。某些包扎又可以作为固定患肢的方法。目前常用绷带包扎小伤口,而把三角巾作包扎大伤口之用。
绷带包扎法:绷带通常分硬绷带及软绷带两种,硬绷带是在市制的绷带上洒上石膏粉,干涸而成石膏绷带。这里,我们主要谈软绷带。常见的软绷带有以下几种:
a、粘膏(即橡皮膏)。
b、卷轴绷带:用纱布卷成,是绷带中用途最广也最方便的一种,一般长度是5米,宽度根据需要而定。
使用时,救护人面向伤员,取适宜位置,先在创面上盖好消毒纱布,然后左手拿绷带头,右手拿绷带卷,用绷带的外面贴近局部,包扎时通常由左向右,从下到上缠绕。
绷带不易过紧,以免引起局部肿胀,也不宜太松,以免滑脱。一般手臂弯着绑(屈肘),腿要直着绑,以便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
化瘀止血的中药
1、三七
三七,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孕妇慎用。
(1)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濒湖集简方》)
(2)小儿伤寒,百日内患壮热。用铁铧一斤,烧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叶七片,浴之。(《圣济录》)
2、茜草
茜草,茜草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
(1)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眼,用水调末二钱服亦可。
(2)妇女经闭。用茜根一两,煎酒服。
(3)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脱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3、蒲黄
蒲黄,中药名,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孕妇慎用。
(1)产后血瘀:蒲黄三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梅师方》)
(2)坠伤扑损:瘀血在内,烦闷者。蒲黄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塞上方》)
(3)耳中出血:蒲黄炒黑研末,掺入。(《简便方》)
4、花蕊石
花蕊石,中药名。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和泥沙。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孕妇慎用。
花蕊石散:治五内崩损,喷血出斗升,用此治之。花蕊石存性,研如粉。以童子小便一钟,男,入酒一半;女,入醋一半,煎温,食后调服二钱,甚者五钱。能使瘀血化为黄水,后以独参汤补之。(葛可久《十药神书》)
5、降香
降香,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降香檀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边材,阴干。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伤痛,呕吐腹痛。凡阴虚火盛、血热妄行而无瘀滞者不宜用。
(1)《本草从新》:金疮出血、降香、倍子、桐花等分、末敷。
(2)《百一选方》:治金刃或跌扑伤损,血流不止,以本品与五倍子共研末,捣敷患处。
看过户外受伤的止血方法有哪些的人还会看:
1. 户外运动如何快速止血
2. 受伤流血的急救措施
3. 户外急救小常识
4. 户外运动遇险如何求救
5. 户外运动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C. 在体育锻炼中常见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是什么
a
原则:制动、止血、消炎、镇痛、防肿。
b
方法:
(1)冷疗法:
挥发冷冻法:氯乙烷喷射
冷敷法:凉毛巾、冰块放置在损伤部位。
热胀冷缩原理:缩减损伤血管的直径,单位时间的出血量会相对减少,从而减少肿胀程度。
(2)抬高肢体:
损伤部位高于心脏,降低损伤部位的血压,减少血液从损伤血管流出。
(3)加压包扎:
用绷带勒紧损伤肢体,压迫损伤血管,减少出血从而减少肿胀。
D. 如果大腿和小腿都有出血,在运动现场要如何止血
1、用绳子或者布条线勒住大腿根部,止血包扎,然后迅速就医。
E. 户外运动撞伤后哪些方法止血比较关键
但凡一些热爱热身运动和的人。或户外运动的人。如果身体重力大或运动幅度大。就有可能撞伤严重还出血不止,在这没的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要如何处理运动造成的撞伤出血呢。
既然避免不了擦伤的发生,那就多掌握一些擦伤出血的处理技巧,这样既能避免伤口感染,又能及时止血。
可想而知户外运动撞伤出血是防不胜防的一件事。所以进行户外运动最好带上应及的撞伤设备,以降防不时之需。如果撞伤出血严重还需立去就近医院检处理伤口。
F. 由于运动伤害导致运动员出血,你怎样通过出血的情况判断出血的类型如何进行临时处理
运动受伤后出血一般可以采取4种方法现场处理:
(1)抬高伤肢法
如果受伤出血的是四肢部位,可以把出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高度,以降低出血处的血压,从而减少出血。此方法可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和小静脉出血。如果是动脉大血管出血则不适合采用此方法。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在伤处(有伤口时可先用消毒敷料盖住伤口)用绷带加压包扎。包扎紧度以刚刚不出血为宜,这样既能止血,又不会阻断机体组织血液供应。此方法用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也可用于闭合性的扭伤或挫伤引起的内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3)加垫屈肢止血法
当前臂、手、小腿和足出血时,如果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可在肘关节前或膝关节后加棉垫,屈前臂或小腿,再用绷带做“8”字形包扎。要注意的是:如果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痛,加重病情。
另外,使用此方法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要每隔一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缺血环死。
(4)指压法止血
是指较大的动脉出血后,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暂时中断血液,达到止血的效果。
需强调的是:指压法止血是紧急的止血措施,一般小动脉和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法。较大的动脉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在紧急情况下,可先用指压法止血,然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他止血法。
G.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关于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 方法 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一)急救包扎法
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了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
1.绷带包扎法 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包扎时,先张开绷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扎时先作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后,用左拇指压住绷带上缘,将绷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每圈反折一次,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反折处不要在创口或骨突上。
(4)“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方法有二:一是先在关节处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 面相 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下方作环形包扎结束。二是先在关节下方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来回作“8”字形缠绕,使相交处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结束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应用方便,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这里只介绍手、足和头部包扎法。
(1)手部包扎法:三角巾平铺,手指对向顶角,将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先将三角巾顶角向下反折,再将三角巾两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腕背打结。
(2)足部包扎法:与手部包扎法基本相同。
(3)头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置于前额,顶角在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压住顶角并打结。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顶角拉紧并向上翻转固定。
3.前臂悬挂法 分大、小悬臂带两种
(1)大悬臂带:常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其他上肢损伤。将三负巾的顶角置于伤肢的肘后,一底角拉向健侧肩上,伤肢屈肘90度角,前臂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再将三角巾的另一底角向上翻折并包住前臂,两底角在颈后打结。最后拉直顶角并向前折回,用胶布粘贴固定。
(2)小悬臂带:常用于肱骨或锁骨骨折。先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宽带,也可用宽绷带或软布带代替。将宽带的中间置于前臂的下1/3处,屈肘90度角,宽带的两端在颈后打结。
(二)止血法
据研究,健康成人平均每kg体重约有血液75ml,总血量可达4000~5000ml。若急性大出血达到全身总血量的20%,即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口渴等急性盆血的症状;若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时,将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外出血的伤员,尤其是大动脉的出血,必须立即止血;对疑有内脏或颅内出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这里主要介绍外出血的几种止血方法。
1.绷带加压包扎法 用数层无菌敷料复盖创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以压住出血的血管而达到止血效果,同时抬高伤肢。它适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
2.指压法 在动脉行走中最容易被压住的部位称为压迫点。指压法的要领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这是动脉出血时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所加压力必须持续到可以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钳夹住血管为止。常用的压迫止血法有:
(1)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一手扶伤员的头并将其固定,用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迫在颞骨上(图7—11)。它适用于同侧前额部或颞部出血的止血。
(2)额外动脉压迫止血法: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将该动脉压迫在下颌骨上(图7-12)。它适用于同侧面部出血的止血。
(3)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把该血管压迫在第一肋骨上(图7-13)。它适用于肩部及上臂出血的止血。
(4)肱动脉压迫止血法:将伤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或示、中、环三指将该动脉压迫在肱骨上(图7-14)。它适用于前臂及手部出血的止血。
(5)指动脉压迫止血法:手指出血时,用健侧手的拇、食两指压迫患 指两侧指根部(图7-15),并抬高患 肢。
(6)股动脉压迫止血法;伤员仰卧,患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搏动后,用双手拇指重叠(或掌根)把该动脉压迫在耻骨上(图7-16)。它适用于大腿和小腿出血的止血。
(7)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在踝关节背侧,于胫骨远端摸到搏动后,把该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在内踝后方,将胫后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图7-17)。它适用于足部出血的止血。
(三)骨折固定法
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称为骨折(Frature)。
1.锁骨骨折:先取3条三角巾并折叠成宽带,在双肩腋下填上棉团或软布团,然后用2条宽带分别绕过伤员两肩在背后打结,形成两个肩环,再用第3条宽带在背后穿过两个肩环,拉紧打结,最后将两前臂缚扎固定或将伤肢挂在胸前(图7-18)。
2.肱骨干骨折:用2块长短、宽窄适宜的有垫夹板,分别放在伤臂的内、外侧,屈肘90度角,用3~4条宽带将骨折处上下部缚好,再用小悬臂带把前臂挂在胸前,最后用宽带或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体侧(图7-19)。
3.前臂骨折:用2块有垫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前臂处中间位,屈肘90度角,用3~4条宽带缚扎夹板,再用大臂带把前臂挂在胸前(图7-20)。
4.手腕部骨折:用一块有垫夹板放在前臂和手的掌侧,手握棉团或绷带卷,再用绷带缠绕固定,然后用大悬臂带把患臂挂于胸前(图7-21)。
5.股骨骨折:用2块长夹板放在伤肢的内、外侧,内侧夹板上至大腿根部,下至足跟;外侧夹板上至腋下,下达足跟。然后用5~8条宽带固定夹板,在外侧打结(图7-22)。
6.小腿骨折:用2块有垫夹板放在小腿的内、外侧,2块夹板上至大腿中部,下至足部,用4~5条宽带分别有膝上、膝下及踝部缚扎固定(图7- 23)。
7.腰椎骨折:疑有腰椎骨折时,要-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更不能让伤员坐起或站起,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不论伤员是仰卧或俯卧,尽可能不要变动原来的位置。用硬板担架或门板放在伤员身旁,由数人协力轻轻把伤员搬至木板上,取仰卧位(图7-25),并用数条宽带把伤员缚扎在木板上。若腰部悬空时,应在腰下垫一小枕或卷起的衣服。若使用帆布担架时,伤员要俯卧,使脊柱伸直,禁止屈伸(图-26)。
8.颈椎骨折:若固定与搬动方法不当,有引起脊髓压迫的危险,可立即发生四肢与躯干的高位截瘫,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务必使头部固定于伤后位置,不屈不伸不旋转,数人协力把伤员搬至木板上,头部两侧用沙袋或卷起的衣服固定,用数条宽带把伤员缚扎在木板上,严禁头颈左右旋转与屈伸(图7-27)。
(四)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可以单独或同时发生。呼吸停止后则全身缺氧,随即可引起心跳停止;心跳停止后,延髓血流即停止,可迅速引起延髓缺氧及中枢性呼吸衰竭而导致呼吸停止。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较多,较常见的有电击伤,一氧化碳中毒或药物中毒、严重创伤和大出血、溺水和窒息等。
呼吸停止但心跳尚未停止的病人,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注意心脏工作情况;心跳停止而呼吸尚未停止的伤员,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并注意维护呼吸道通畅;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病人,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Artifical Respiration)和胸外心脏挤压,最好由两人配合进行,一人作人工呼吸,一人作胸外心脏挤压,两者操作频率之比1:4。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必须做到行动迅速,争分夺秒,才可能挽救病人生命。虽然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在运动实践中应用较少,但在群众性 游泳 中发生溺水却非少见。因此,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是非常必要的。
1.人工呼吸 肺位于富有一定弹性的胸廓内,当胸廓扩大时,肺也随着扩张,于是肺的容积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即为吸气;当胸廓缩小时,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即为呼气。对呼吸停止的人,可根据以上原理用人工被动扩张与缩小胸廓的方法,使空气重新进出肺脏,以实现气体交换,称为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方法较多,最有效的是口对口吹气法。
(1)口对口吹气法:伤员仰卧,头部置于极度后仰位,打开口腔并盖上一层纱布。救护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颌,掌根部轻压环状软骨,使其间接压迫食道,以防吹入的空气进入胃内;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部吹入。吹气完后,立即松开捏住鼻孔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6~18次(图7-29)。
(2)注意事项;施行人工呼吸前,应迅速消除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假牙、分泼物或呕吐物,松开衣领、裤带和胸腹部衣服。开始时,吹气的气量和压力宜稍大些,吹气10~20次后应逐渐减少,以维持上胸部轻度升起为度。牙关紧闭者,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法,救护者一手闭住患者口部,以口对鼻进行吹气,其他操作与口对口吹气法相同。
2.胸外心脏挤压法 心脏位于胸腔纵隔的前下部,前邻胸骨下半段,后为脊柱,其左右移动受到限制。胸廓具有一定的弹性,挤压胸骨体下半段,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的血液排出;放松挤压时,胸廓恢复原状,胸内压下降,静脉血则回流至心脏。因此,反复挤压和放松胸骨,即可恢复血液循环。
(1)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在木板或平地上。救护者双手手掌重叠,以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体的下半段,肘关节伸直,借助于自身体重和肩臂肌的力量,适度用力下压,使胸骨体下半段和相连的助软骨下陷3~4cm,随后立即将手放松(掌根不离开病人皮肤),如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挤压60~80次;小儿用单手掌根挤压,每分钟挤压100次左右(图7-30)。
(2)注意事项:救护者只能用掌根压迫病人胸骨体下半段,不可将手平放,手指要向上稍翘起与肋骨离开一定距离;挤压方向应垂直对准脊柱;挤压时应带有一定的冲击力;用力不可太轻或太大,太轻不能起到间接压迫心脏的作用,太猛会引起肋骨骨折。在就地进行抢救的同时,要迅速请医生来处理。
(3)挤压有效的表现: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口唇、指甲床的颜色比挤压前红润,有的病人呼吸逐渐恢复,原来已散大的瞳 孔也随着缩小而趋恢复。若出现以上表现,说明挤压有效,应坚持做到病人出现自动心跳为止;如果没有出现上述表现,则说明挤压无效,应改进操作方法和寻找其他原因,但不可轻易放弃现场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