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方法
即历史的美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为此,要加强: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树立历史观念和分析方法。
(二)重要政论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生长的政治土壤。
(三)具备较为广博的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知识。
(四)注意作品原文的读解,不虚推古人,不迷信权威——“拿来主义”。
也就是要:
将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去把握其发生、发展,要把文学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去把握,同时,要把文学作为艺术来进行研究。
树立历史在场观念: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观念,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学的接受过程和对创作的影响。
避免“无限衍义”,一家之言和自圆其说必须建立在学理基础之上。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作家作品的历史,也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同时,现代文学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⑵ 文学研究的方法
这个怎么说呢,文学这个东西首先你自己要些文学的功底,自然而然你就能够了解什么是文学了,文学研究包含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两个方面,研究客体是指从事学术研究之学者所研究的对象,如中国文学与汉族文学等。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民族文学或两种国别文学之间的学理关系,或是介于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学理关系。
把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定义为是介于两种民族文学或两种国别文学之间的学理关系,或是介于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学理关系,这仅仅是向初涉比较文学者介绍关于比较文学研究客体之理论的第一步。下面还需要进一步介绍的是,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关系,还应该涵盖三种不同的类型: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理关系是依凭学派理论的不同而划定的。
⑶ 古代文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献学层面,文艺学层面,文化学层面,人本学层面,哲学层面。
详参:尚永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五个层面》
⑷ 现当代文学研究有哪些方法望高人指点一二
多看多背多思考多写作。熟能生巧!
⑸ 文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这个古今不一,而且多变!
列举下:
一、文学观念本身的嬗变,比如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休验说。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文学与其它化形态的互动,包括与科学,历史和其它艺术
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四、文学的语言组织
五、文学的形象系统
六、文学的风格特征
七、文学创作,接受和源流,另外还有文学的流派。
大体上应该全了!
当然每项都可以括展很多,也可以相互综合!
⑹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1、哲学方法的层面。哲学方法是在总体上把握世界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具体学科都具有指导的意义,因此哲学方法是文学理论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次,也是这一体系的理论基础,它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等等。
2、科学方法的层面。这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逐渐形成的方法,以其横断性和交叉性而为文学理论所吸收和借鉴,它处于中间层次而对文学理论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模糊数学理论等方法。
3、专业方法的层面。这是适用于文艺学自身专业特点的特殊方法,其中既有从自身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传统方法,如赏析方法、考证方法、评点方法等,也有从其他学科中移植过来,后来逐步固定下来的方法,这些方法比较具体,也最接近文艺学的研究对象,如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文化学方法等。
总之,上述几种文学研究方法具有各自的理论背景和操作原则,在把握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时形成了特有的角度和途径,显示出自己的优长之处,同时它们又是相辅相成、殊途同归的,在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的建设方面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因此都值得重视,值得借鉴和吸取,而在具体操作中最佳的选择是对其加以融会贯通和综合利用。
首先,要坚持整体的、综合的研究视野。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文学的审美规律与其他规律之间的关系。再次,要坚持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相结合。然后,要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相统一。
(6)文学研究的方法扩展阅读:
文学理论的现代发展
文学理论的自主性,在于理论自身的学理建设。80年代下半期和整个90年代,是中国文学理论比较全面地建立自身学理的时期,确立自身主体性的时期。
在文学理论学理的探索、建构中,无疑,西方文学理论发生过重要影响;80年代初期,在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的时候,中国文学理论中的西化倾向十分流行。但是西方文学理论中的审美研究、作品形式、结构等因素的内在研究,和那时中国美学问题的大讨论,都对中国文学理论改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同时在讨论中,不少学者对现代文论传统进行了有批判的吸收,并且力图打通古今中外。所以到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研究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动景象,新说屡起,佳作迭现。文学理论中的新作,都是在解构旧说的基础上出现的,同时又是新的建构。
因此,这十多年的文学理论,不是一味的解构,不是一味地听从外国人说话,不是把外国人的文学理论进行简单的移植,而是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对文学理论既有改造,又力图有所创新,并且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一些新的文学理论范畴。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文学理论在不断地走向边缘化,不被人们重视,但是应当承认,文学理论是个有成绩的部门,真正的理论创新,自会留下自己的印痕。自然,不必把成绩估计过高,但也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新的理性精神的解构与建构,正是文学理论现代性的体现。
⑺ 什么是文学研究方法的细读
文学文本细读方法是作为解读、分析文学作品之必要手段,对于这种方法的研究属于文学内部规律研究和形式美学的范畴,对于确立和凸显文学研究的独立性与学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文学文本细读方法是文学院学生的基本功,掌握这一基本功,有助于建构学理性的方法和标准以深刻理解、准确评价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为文学鉴赏、批评和理论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⑻ 文学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文学语言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还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渗透到文学批评的多种流派的运作过程中。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都是其中非常典型的类型;另外,其他一些批评中,也多少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如20世纪初弗洛伊德开创的文学的精神分析,他把文学看成“白日梦”的体现,在语言角度上是一种隐喻。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文学批评,批判男性权力通过文学语言的方式把两性关系的不平等加以合法化,在语言层面上,根本上讲也就是人的思维、感受的层面上,剥夺女性的合法权益。在20世纪末期兴起的新历史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内涵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所强调的这个历史,基本上不是指那个客观的历史过程,而是指研究者整理出来的历史的架构,因为他们看来任何对于历史的叙说都只是一种话语描述的历史,同样的历史过程可以有着完全不同,同时也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描述就完全错讹。诸如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历史中,有把唐代定位为中国国力达到顶峰的说法,可是也有人可以说明宋代在原先唐代基础上,国力有了新的发展。比较两种说法,那么唐代说可以有国家地理版图、可以有对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军事力量等方面佐证;可是,换以社会的经济水平来看,宋代的经济远大于唐代,甚至南宋只有半壁河山条件下,国家税收也多于唐代,正是由于这样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所以并不尚武且严格束缚军队势力的宋朝,能够在元帝国横扫世界的形式下,苦苦支撑了若干年,于金国被灭40多年才终于灭亡,而这个时期的蒙古铁骑是所向披靡的,征战欧亚大陆时基本难以出现有效的抵抗。在这个意义上看,宋朝并不是一般人们想象的那样弱小。那么,所谓历史上的兴盛与否要看参照系的情况,这就相当于语言表达中的语法关系或上下文关系。
⑼ 比较文学有四种基本的研究类型(方法)
比较文学教材上有吧,比较偏爱哪一种,其实只要结合实例,分析其中一种的特点或优势就可以吧。
⑽ 比较文学有几种研究方法,分析每一种方法的特点
我们将影响的过程分为三步:作品力量——阅读经验——创作因素,那么,接受还停留在阅读经验这个层面上,只有进入创作过程才算发挥了影响。因此,影响不是单向的发射,而是相互作用,它必须在作品中体现出某种可见性。
影响与模仿 模仿是“作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创作个性服从于另一个作家”②,或者说完全失去创作个性;而影响则是某种文学现象的创造性变形,被影响的作家所产生的作品本质上是属于他自己的。鲁迅的《伤逝》可以说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如果鲁迅没有看过《玩偶之家》,就不可能创造出子君这样的人物。但鲁迅又不是对娜拉这个人物形象的亦步亦趋,而是融人了对妇女解放的思考。鲁迅尖锐地看到,娜拉式出走的结局不是堕
落就是回来,妇女的解放既需要独立的意志,也需要相应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顺便提及的是,比较文学并不完全排斥模仿,模仿往往是艺术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学习手段。普希金甚至认为,模仿可能标志着一种“对自己的力量的崇高的信心,希望能沿着一位天才的足迹去发现新的世界,或者是一种在谦恭中反而更加高昂的情绪,希望能掌握自己所尊崇的范本,并赋予它新的生命”①。在比较文学看来,创造不可能凭空而生,关键是选择一个好的范本。作家的创作实践证明,模仿好的范本就是成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