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女性主义的着名的着作有哪些
参考这本书的目录来找吧
前言/001
“女权主义基石”及其奠基人/001——读[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权辩护》(1792)
重理“宗师”遗产/012——读[德]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及其他(1840s一1880s)
规范两性平等的社会关系/027——读[英]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妇女的屈从地位》(1869)
阶级与性别:女工运动指南/036——读[德]奥古斯特·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1879)
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起源”/046——读[德]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
是这个男人敲响了中国“女界钟”/057——读金一的《女界钟》(1903)
精神分析学说百年纪/066——读[奥]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1905)及其他
女性主义的别样立场/078——读[瑞典]爱伦·凯的《妇女运动》(1909)
世间还会笑谁不道德?/091——读[日]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1915)
我们的解放从这里起步/097——读[俄]列宁的《论妇女》(1895—1922)
并非只是历史的回音/107——读[俄]柯伦泰的《新妇女论》(1922)
为中国妇女解放鸣锣开道/128——读《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1917—1922)
“她世纪”的预言人和先行者/143——读[法]罗曼·罗兰的《母与子》导言(1922—1934)
有一间屋。又当何如?/152——读[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
另类人生中的另一种声音/163——读周作人的《女性的发现》(1918—1952)
性别教育的破冰之旅/175——读[英]霭理士的《性心理学》(1933)
气质与人格的选择空间/185——读[美]玛格丽特·米德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35)
“种族绵续”的社会学思考/194——读费孝通的《生育制度》(1947)
世纪末看“第二性”/205——读[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1949)
你的“奥秘”中是否有我?/218
一读[美]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1963)
在解放的女人中为男人“窃”自由/228——读[美]渥伦·法若的《男性解放》(1969)
“性革命”的启动与终结/240——读[美]凯特·米利特的《性的政治》(1970)
犹疑在进退之间的男性“真言”/252——读[日]池田大作的《女性箴言》(1971)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263——读[法]福柯的《性经验史》(19761984)及其他
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宣言/274——读[美]卡洛琳·麦茜特的《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1979)
在女人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285——读[美]卡罗尔·吉利根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1982)
迟到的启蒙:走向女人/294——一重读李小江的《夏娃的探索——妇女研究论稿》(1982—1986)
女权主义者的“新启示录”/310——读[美]葛罗莉亚·斯坦能的《内在革命:一本关于自尊的书》(1994)
健康身心、健康人生/319——读[美]《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1973—1998)
跋求同存异。殊途同归/333——读[美]安乐哲的《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2002)
附录李小江主编书目及女性/性别研究相关着作(1986一2005)/343
B.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面的书有哪些
本书从多元的视角呈现了最前沿、最富启发意义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成果。书中的12篇论文对涉及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学术和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C. 谁知道有关女权主义的书籍
西方的书籍有西蒙.波伏瓦的《第 二 性》、G.格丽尔的《女 太 监》、凯特.米利特的《性 政 治》。
中国当代比较好的女性主义书籍是李银河《女 性 主 义》。
其他书籍还有: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 权 的 辩 护》玛格丽特·米德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女性主义思潮导论》《女性主义》《中国女性主义》《千万别娶大脚女人——世界谚语中的女人》《男性的终结》《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性心情》
D. 女性主义作品
1. 《第二性》
这本书被誉为西方妇女的“圣经”,甚至被称赞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首次出版于1949年。
作者波伏娃的身上有很多标签:法国存在主义作家、现代女权运动的教母以及与萨特的契约式爱情。
波伏娃挑战了传统意义上认为女性地位天生低于男性的观点,而提出了“第二性”和“他者”的主张,不得不说是极具震撼意义的。
书中摆出的最核心观点就是“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即女性的从属地位不是天生的,而是男性和社会使之成为第二性。
其实英文种有两个单词表示“性别”,其中sex表示由生理因素决定的男女性别差异,而另一单词gender所表示的则是社会构建出来的性别,譬如说“女性就该待在家里相夫教子”的观点必然是男权社会语境中的产物。
这一理论影响了无数女权主义者,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
“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却惊奇于她的视野有限;
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
2. 《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为二十世纪备受瞩目的现代主义作家,伍尔夫不仅仅以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而闻名,更重要的是,她还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
她关于女性与写作的观点,主要集中于A Room of One’s Own即《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本散文集里。
伍尔夫的语言风趣幽默,见解独到而睿智。而我读到的中文版本由吴晓雷所译,读来清晰流畅,富有表现力。
全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围绕“女性要从事文学创作,需要物质的基础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展开,既回溯了曾经女性地位与创作的艰难,又提出对了如今女性的期冀。
她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自己的想法,却在论述过程中不断立体化与场景化,使读者不觉得枯燥。
尤其新奇的是,她假设莎士比亚有个妹妹,那么会面临什么结局,由此引发读者遐想,暗示社会规约对女性创造力的压抑。
而且这本散文集中,还囊括了她的简·奥斯丁、夏洛特·勃朗特等作家的评价以及她对于现代小说创作的看法,足以见得伍尔夫深切的人文关怀。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
"几个世纪以来,女人的角色,就是一面可以让人心满意足的魔镜,男人照上一照,就可以看到两倍于自己的伟岸身材。"
3.《阁楼上的疯女人》
作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之作,桑德拉·吉尔伯特与苏珊·古芭所着的《阁楼上的疯女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来思量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她们认为每个温顺单纯的贤妻良母背后,都或多或少有着疯癫而反叛、不为世俗所容的影子。最为典型的就是《简·爱》。
当小说中女主角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跨越了身份地位的差异,最终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使得她暂时离开了罗切斯特身边。
这个疯女人就是罗切斯特的妻子,她毁掉了庄园,弄瞎了罗切斯特,自己也葬身火海,是典型的悲剧性人物。
可《阁楼上的疯女人》这本着作却认为,这个疯女人实际上是简•爱的另一个自我。她的一切疯狂而暴力的行为,某种意义上是简•爱内心愤怒的宣泄。
甚至连《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都可以解读成围绕着白雪公主和邪恶后母两位女性之间的对抗、冲突以及命运变化。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位女性形象代表了西方文学史上固化的两类女性形象:一类天使,一类是魔鬼;而这两类固有形象皆是男权社会想象的产物。
万事万物皆是矛盾的统一体,这本书的作者还提到了一个观点,王后打算用来毒死白雪公主的毒苹果,虽然一面白色一面红色,一面无毒一面有毒,但却属于同一的整体。
是否说明了白雪公主与王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人?同样一个女性的形象可以表现出天使般的温顺,但同时有可能在社会的制约之下爆发其黑暗的一面。
也许邪恶的王后曾经也如同白雪公主般善良温顺,或许白雪公主与王子成婚之后,公主也可能成为王后般邪恶的女子?
童话故事当然不会说这么多,但这都是可以进行深入思考的地方。
总之,《阁楼上的疯女人》这本文学着作观点新颖,颇值得一看。
4.《醒来的女性》
前三本书都是十分经典的女性主义的作品,即使没读过也一定听过它们的大名,而《醒来的女性》的知名度可能没有那么高。
不过它去年七月全新再版,全球销量已达2000万册,被称为小说版的《第二性》,在豆瓣上也有高达8.8的评分。
本书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作者玛丽莲·弗伦奇通过讲述女主人公米拉和她的主妇朋友的婚姻与生活的故事,描绘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的生存境遇,据说还推动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
这本书对于细节的描写真实而细腻,也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女性被压抑的一生。虽然我还没读过,但是已经将它列为今年的必读书目了。
不管今天是女神节,还是女王节,总之都是属于女性的节日。而女性从昔日男权社会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其实经历了漫长的斗争和社会进步史。
今天推荐的这几部作品正是为了应景,最后以伍尔夫的一段话结尾:
“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鱼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
E. 西方女权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有哪些
西方女权主义代表作有阿德里安·里奇的《强迫性异性恋与女同性恋的存在》、奥德瑞·洛德的《情欲的利用:情欲及力量》、莫妮卡·威蒂格的《异性恋思维》、盖尔·卢宾的《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和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具体如下:
1、阿德里安·里奇(Adrienne Rich):女同性恋连续体。1980年文章《强迫性异性恋与女同性恋的存在》为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重要经典。其重要主张“女同性恋连续体”:包含所有认同女人的女人,其认同方式从情感、性欲到政治无所不包,对里奇而言,所有的女人都可以是女同性恋。
2、奥德瑞·洛德(Audre Lorde):情欲小黄球。惯以“圈外姊妹”(sister outside)自居,以凸显其身具女人、黑人、女同性恋的多重边缘身份位置。重要主张“情欲小黄球”。洛德对女性主义之贡献,不仅在于凸显差异政治之迫在眉睫,更在于以己身女同性恋的性爱经验为出发所倡导的情欲革命观。在《情欲的利用:情欲及力量》一文中,他企图区分女人自主的“情欲”(the erotic)与男人定义下的色情之不同,前者涵蕴性爱、生理、情感、心灵与智识的内在生命能量与创造力,后者则是将一切化约为性交与感官刺激而无情感与力量可言。因此洛德视情欲为女人的能量、欲望与创造力的原动力,并将其比喻为小黄球。
3、莫妮卡·威蒂格(Monique Wittig):异性恋思维与性范畴。为当代法国女同性恋小说创作者与理论家,他的小说充满文体与性欲的实验,常被喻为“阴性书写”的代表。他的理论文字则是在后结构论述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女同性恋标举为打破异性恋机制中男女二元对立的主要动力。重要发表,1980年《异性恋思维》(The Straight Mind),主要主张“异性恋思维与性范畴”。认为唯有全面摧毁独裁宰制的“性范畴”,才能开放自由思考的空间。
4、盖尔·卢宾(Gayle Rubin):女同性恋S╱M与性阶级。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化人类学者与女同性恋理论家,1975年以《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The Traffic in Women—Not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of Sex)一文闻名,提出“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指呈文化以男女生理之别以区隔掌控社会之别,而后更以1984年的《论性:性欲取向政治的基进理论笔记》,直接切入80年代初女性主义阵营中的“性论战”。提出“情欲少数”的口号,企图囊括所有被异性恋婚姻、一夫一妻、阳具挂帅,生殖中心排拒在外的各种性欲样态,如同性恋、易服者、变性人,S╱M等。
5、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lter):T与婆的性别嘲讽。1990年着作《性别麻烦》(Gender Trouble),标示了同性恋研究的一个新里程碑,该书成功的颠覆了传统女性主义“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的划分。巴特勒特别提出《性别表演》(gender performativity)的概念,强调性别不是可挥洒自如的角色转换,也非可脱下换上的服装表演,而是异性恋机制下“强制而又强迫的重覆”。巴特勒的理论不仅强调性别本身的社会建构,也同时凸显任何身份认同的不稳定性。
F. 近代英国女权的书籍有哪些
女权主义/女性主义 书单
社会/文化
《性别打结——拆除父权违建》 亚伦·强森(Allan G. Johnson) 群学出版社
《圣杯与剑》 (美)理安·艾斯勒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神圣的欢爱》 (美)理安·艾斯勒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性政治》 (美)凯特·米利特着、宋文伟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 华中师大
《消解性别》 [美] 朱迪斯·巴特勒 上海三联书店
《性别的世界观》 蕾恩.柯挪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中国的女性与性相1949年以来的性别话语》 [英] 艾华 江苏人民出版社
《图绘:女性主义与文化交往地理学》 [美] 苏珊·弗里德曼 译林出版社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迈向女性主义的国家理论》 凯瑟琳.A.麦金农 政法大学
《违背我们的意愿》 [美] 苏珊·布朗米勒 江苏人民出版社
《女太监》 杰梅茵·格里尔 上海文艺出版社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日) 上野千鹤子 上海三联书店
《反挫:谁与女人为敌》 Susan Faludi / 苏珊•法露迪 自立晚报
《不能承受之重: 女性主义、西方文化与身体》 (美)苏珊·鲍尔多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不同的声音》 卡罗尔·吉利根 中央编译出版社
《性别符号学——政治身体/身体政治》 (加) 尤施卡 译林出版社
《言语不只是言语:诽谤、歧视与言论自由》 凯瑟琳.麦金侬 博雅书屋
《性面具-艺术与颓废:从奈费尔提蒂到艾米莉·狄金森》 卡米拉・帕格利亚 内蒙古大学
《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 (澳)薇尔·普鲁姆德 重庆出版社
《厌女现象》 David D.Gilmore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男性研究》 复旦-密歇根大学社会性别研究所 上海三联书店
《像女孩那样丢球》 艾莉斯·马利雍·杨(Iris Marion Young) 商周出版公司
《女性,艺术与权力》 (美)琳达・诺克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G. 关于女性主义的书籍
世界上女性主义历史上最主要的三本书:西蒙.波伏瓦的《第二性》、G.格丽尔的《女太监》、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
中国当代比较好的女性主义书籍是李银河《女性主义》。
其他书籍还有: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女权的辩护》(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女性主义思潮导论》《女性主义》《中国女性主义》《千万别娶大脚女人——世界谚语中的女人》《男性的终结》《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性心情》《世界的渊源:女人性器官的真相与神话》《失落与寻回——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另类的尖叫:世界女性主义艺术思潮》《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
H. 郑丹丹的出版专着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中国城市家庭夫妻权力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译着【英】托马斯·奥斯本着,《启蒙面面观——社会理论与真理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I. 有什么关于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文章或书籍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弗吉尼亚•伍尔芙《女人的职业》、《一间自己的房间》,凯特•米勒特《性别政治》,吉尔伯特和格巴合着《阁楼上的疯女人》,玛丽•艾尔曼《思考女性》,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