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推荐几本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书籍吗
1、《美的历程》,李泽厚着:这书最大的优点就是通俗易懂,而且李泽厚先生的文笔极好,文章写得极美,也正是这种优美有些地方反而显得不太严谨,但绝不影响该书成为学习美术史的入门书。
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全书涉猎的主要内容为:雕塑、建筑、绘画、音乐、影视、戏剧、舞蹈、书法等各主要的艺术门类,本书介绍了这些艺术门类以及相关的艺术作品。完整地再现了人类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使读者在全面掌握世界文明的发展脉络同时,还能获得更为广泛的审美感受和愉快体验。
艺术是人类把握现实、表现思想感情和实现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艺术领域十分广阔,种类繁多,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自身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和创新。艺术作品属于精神产品,能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作用,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的情感、意志以至世界观;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增长知识,提高精神境界,本书就介绍了许多常见的艺术种类及相关作品,带领读者感受艺术的魅力。
70-80年代以前,均以重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为对象,以艺术派别和艺术风格作为历史叙事的核心概念。到80年代,把美术品放在社会、经济、思想史的大环境中区观察,或者在理论层次上把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及文学批评中发展出来的概念和理论用以分析和解释艺术的形象和表述。“新史学”更强调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日常生活等多种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90年代以来,许多美术史家注意到学科理论化、概念化的一个负面结果,即对艺术品本身的研究渐趋薄弱。美术史教学越来越局限于课堂讲授、阅读和写作;鉴定和断代等基本技术从课程和考核中消失。这种认识使他们开始重新强调艺术品原物,以及处理艺术品的各种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③ 美术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均是它的主要内容。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造型美学、美术史学等。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史 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 。美术学既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术学的研究还可以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美术学研究的边缘地带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学科,例如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市场学、美术信息学、美术管理学等等。这里,“美术”二字的涵义有时会扩大到书法及摄影等造型艺术领域。通过这一界定,美术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构成了对“美术”这一现象的研究,这在我国已经形成美术学的基本框架。
20世纪80年代,一个新词“美术学”在中国学术界开始使用。在90年代初,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和美术研究机构原有的“美术发展历史及其理论”专业被改为美术学,9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又将美术学定为艺术学一级学科下属与音乐学,戏剧学等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所以到90年代,美术学正式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在中国诞生,并得到很快的发展,对美术学学科的研究及时美术学的研究对象的探讨也开始进行,本人于1997年在《美术学研究》丛刊第一集(长江文艺出版社)以发刊辞的形式发表“加强美术学学科建设”一文,该文并于1997年第4期《美术观察》上发表,引起讨论。在该文中本人对美术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作了一个初步的界定:
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研究美术理论及其批评的科学,换句话说,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美术理论、美术美学、美术史学。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美术学即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术学的研究还可以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美术学研究的边缘地带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学科,例如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市场学、美术管理学等等。
在这一界定中,美术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学可以作为美术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当然在批评学领域,美术批评学也可以作为批评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学批评学、音乐批评学等并列。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科,什么是美术批评呢?美术批评是由批评家、哲学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及美术家等人,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风格、题材、内容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家群体及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美术发展趋势,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叫美术评论。美术评论和当前的创作实践活动联系比较紧密,批评家要参与美术活动,及时了解创作动向,推动创作活动的发展,美术批评家有时还可参与策划美术展览,组织创作研讨等活动,因此美术评论也是一项操作性、现实性比较强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学则是从理论上总结批评规律,提出批评观念、批评标准和方法,或者总结历史上的批评成果,建立理论形态的批评学科。
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家和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探讨,发掘、研究,客观地揭示一定的美术作品在材料、时间、内容、形式上的特征,考证和发现新的美术史实,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着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写作的《历代名画记》,宗白华先生称赞此书是:“亘古不朽的着作”,这部书产生于公元九世纪,共十卷,结构恢宏、内容博大精深。卷一至卷三,共十五篇文章,卷四至卷十为历代画家小传和品评,包括自轩辕至唐代会昌年间372位画家,这部分内容属于绘画实际评论,记录了唐代会昌以前画家的生平、艺术作品和风格,同时还引述和评论了唐代及以前的重要的画评、画史及画论作品,包括顾恺之、谢赫、姚最、窦蒙、张怀璀、孙畅之、李嗣真、裴孝源、朱景玄等人的作品,《历代名画记》开创了系统的中国美术史先河。西方美术史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纪意大利画家瓦萨里写作的《大艺术家传》。这部书记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和雕家的生乎、活动和创作,为后人研究文艺复兴美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首次出版于1550年。西方艺术史学科的真正建立应在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出版《古代艺术史》的时候。中国的《历代名画记》建立美术史学科早于瓦萨里约七百年,早于温克尔曼约九百年。
美术理论是对美术问题的理论探讨,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等作品及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的功能与作用、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风格、美术鉴赏活动、美术的审美特征、美术和其他艺术的异同点等内容的研究,揭示美术的普遍特点与规律,美术理论主要是对美术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美术理论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美术基本原理,在广义上则可以包括美术美学,美术哲学、美术心理学、美术社会学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批评理论也是美术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鉴于美术批评理论和美术评论活动有一定独立性,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可以分成二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探讨。
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它们构成美术学的基本内容。关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当代存在不同的意见。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艺术批评家文杜里在其《艺术批评史》中曾谈到,当时法国响起了一阵权威的声音,坚持三种学科的分立。艺术史应该提供所有的艺术作品,对这些作品无须去批判它们,也无须加以评论,而以尽可能丰富的文献说明实事;艺术批评应以符合美感要求的原则对艺术作品进行批评;美学则就普遍意义上将艺术的界说加以体系化,文杜里反对这种三科分离的观点,他还引用康德的原则,即任何脱离了直觉的概念都是空洞的,任何脱离了概念的直觉都是盲目的。文杜里还认为将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的批评分离,是把“艺术史推向谬误的最严重的情况”,他还进一步认为“如果一件事实不是从判断作用的角度加以考察的,则毫无用途;如果一项判断不是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则不过是骗人。”实际上艺术史和艺术批评,我们认为是紧密相关的,在对艺术史的研究中,当然最重要的是客观地揭示作品的创作年代、材料、作品的题村内容等,但当艺术史家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探索时,也必然要与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和艺术观念及价值标准对作品做出评判,而在这一过程中,批评或明或暗地在起作用。固此艺术史不可能完全离开艺术批评。艺术批评还是联系美学、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作品的桥梁,美学与艺术理论是对艺术普遍特点与规律的抽象,他们提供艺术观念、美学价值标准及艺术的普遍原则,通过艺术批评而运用到艺术史与艺术作品的评判中。当然在艺术批评的实践过程中,也可以总结、发现、创造新的批评观念、批评原则与方法。同时艺术批评还可以为美学与艺术理论提供新的批评理论材料及新的有关艺术史与作品的研究成果,激活美学与理论思维,促进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发展。艺术批评也可以从对作品的批评过程,对艺术活动与想象、思潮的关注中,了解艺术动态,总结艺术经验,从而上升到艺术批评理论建设的高度,由此看来,艺术批评与艺术史、艺术理论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关于美术批评与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文学批评、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中得到相应的启示,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与文学理论家雷内·韦勒克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一文中转引他在其专着《文学理论》中的意见,呼吁这三门学科有进行合作的必要。“它们互相蕴涵的彻底程度使人不能想象有脱离文学批评或文学史的文学理论,或者有可以脱离文学理论或文学史的文学批评,或者有可能脱离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文学史。”韦勒克甚至想过要取消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区分,他主张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不可能完全分开,相互之间有着包容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与美术评论文献中,常常将美术批评、美术史、美术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例如南齐谢赫的着名批评着作《古画品录》就是这样,从“画品”的标题来看,和南朝梁代钟嵘的《诗品》,南朝梁代庾肩吾的《书品》一样,都是艺术批评着作。谢赫在这部着作开头,就对画品即绘画评论做出概括,“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接着对绘画的功能和作用发表见解:“图绘者,莫不明劝戒,着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览。”这段话是他受到孔妇儒家哲学观的影响,认为绘画的作用也是兴成教化、劝戒贤愚,这可以说是他的美术观念和绘画理论的表述。接下来,谢赫提出绘画六法,即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六条标准后来被推崇为“六法经沦,万古不移”,成为此后绘画批评中的根本原则,也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评理论和美学与美术理论是相通的。《古画品录》分一,二、三品,共评价了自三国以来,两晋南朝宋齐时期的十七位画家,如评陆探微,将他放在第一品第一人,说他“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谢赫将六法作为批评原则运用到批评实践中,认为只有陆探微与卫协于六法“备该之”,将陆探微列为上上品,还觉得委屈了他,而卫协则虽不该备形妙,但颇得壮气,“凌跨群雄,旷代绝笔。”这都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绘画评论文本。今天我们来看谢赫对这三品十七位画家的评论,不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最重要的资料吗?对我们了解研究三国至南朝宋齐的绘画史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由此看来,在中国古代,绘画评论与绘画史也是紧密相联的。
④ 从广义上说,中国美术史研究的范围包括哪些
美术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历史的子学科,叫艺术的历史,history of art,如复旦大学,是放在文史研究院;另一种是艺术史,art history,是艺术学的一个子学科。广义的美术史,可以说只要带有图像性质的,都可以研究,不论是建筑、工艺美术、雕塑、绘画、手工艺美术等等。因为,目前来说,美术史分为宗教美术、宫廷美术、文人美术、民间美术四大部分。宏观来说,美术史的研究已经与众多学科融合,图像作为一个研究的平台,展开大美术的研究,将几乎所有相关的信息无所谓什么学科,都用来辅助解读美术史。那么,我们可以说,广义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就是一切可以看到的材料的研究,就是视觉文化的研究。
⑤ 对西方美术史研究方法为内容的书籍,有哪些
如果是入门级的话,推荐《剑桥艺术史》,我手里有94年版,最近有再重新出版过,还是北大历史学教授、英国史研究专家钱乘旦等人翻译的,新版据说又作了些修改。该书文笔生动浅显、可读性较强,既可以面向美术专业生,也可以给非美术专业的普通人阅读。遗憾的是该书将俄罗斯近代美术,尤其是巡回展览画派给排除在西方美术史之外了,没有只言片语提及。同时,傅雷的《傅雷谈美术》也可以看看,不过一些名词你要会对照,比如翡冷翠,其实就是佛罗伦萨。读美术史的同时,建议连西方通史一起读了。本人比较推荐民国才女陈衡哲的西洋史,我国西方通史的作品,至今无出其右者。更深入的话,可以再读各个时期的专述,比如宗白华的《欧洲现代派画论》、《文艺复兴》等以及一些大师的传记。这些是后话。纯手工输入,希望给分。
⑥ 美术史论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美术史论,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史,一方面是论。具体来说:
美术史,又可分为美术的历史和美术史,一个作为美术史的子学科(art history),一个作为历史学的子学科(history of art)。作为美术史的子学科,倾向于研究艺术的形式、创作规律、风格演变,甚至包括我们在对宗教美术、民间美术等研究过程中概括总结的“图式”,如“画稿”等,这些算是内部美术史的研究。作为历史学的子学科,主要运用的是“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不再过多关注艺术作品的价值(也就是画得好与不好),而是分析图里面有什么内容,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观念,有什么样的意义等问题,这个方面来说即使不是学美术的也能做。但目前来说,往往都是交叉进行的;讲求学科交叉的今天,图像已经成为一个平台,美术史学者、历史学者、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等都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出发来共同理解这幅画,对画的理解和认识,就是今天对美术史研究的主要方面。如果仅仅是“以图证史”“以图补史”“以图纠史”,那么其研究实际是偏向了历史学了。
美术史又可细分为国别史、断代史、专题史、个案研究等等。这个你应该知道吧,如中国美术史、日本美术史;唐代美术史、宋代美术史;绘画史、工艺美术史;吴门四家研究,元四家研究;沈周研究,李成研究等等。
论,偏向于美术学理论。你可参考王宏建的《艺术概论》,首先知道讨论艺术是讨论艺术的哪些方面,该书分为两大部分,总论和系统论。总论包括艺术的发生、发展、分类;系统论包括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批评和接收)。目前的艺术学概论的研究,大多是美学和社会学角度的研究,是研究宏观的艺术理论以及走交叉学科方向的研究,如艺术人类学、美术地理、美术考古等。
欢迎你加入到美术史论研究的队伍之中,壮大美术史论的研究。目前该学科还很薄弱,跟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相比,还差很多很多。
⑦ 美术学科课题类型有哪些
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形式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作用于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广义上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
美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7)美术史学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美术不仅仅为赏心悦目的生活课题,还是博大精深的学术课题,它反映着民族的历史积淀,也预示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状况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状况的标志。
美术学为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均是它的主要内容。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造型美学、美术史学等。
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史 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美术学既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术学的研究还可以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美术学研究的边缘地带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学科。
例如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市场学、美术信息学、美术管理学等等。这里,“美术”二字的涵义有时会扩大到书法及摄影等造型艺术领域。通过这一界定,美术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构成了对“美术”这一现象的研究,这在我国已经形成美术学的基本框架。